生物二轮复习
Ⅰ 二轮复习应该怎样复习生物
1.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要有兴趣,学起来就轻松.生物并非死记硬背,但没有学习是补考记忆的,你要把一些特殊的反例和典型代表牢牢记住,比如原核真核生物的代表,大肠杆菌原核,还有酵母菌真核,乳酸菌原核,这个一定要记牢,但往往不用你特意去被,后面不断重复的题目,老师上课讲多了就自然记住了.很多东西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比如取细胞膜为什么要取成熟的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关键的字不要漏掉"成熟"
2.不会的要问,生物不像理科题目问起来老师要讲半天,通常老师一点,你就会恍然大悟.有很多也是生活常识,你还要培养兴趣,很好玩的,我高中学理科,物理h化学,数学课老是大瞌睡,但生物可基本都不打瞌睡,因为我很喜欢生物.
3.作业不要怕,一般时候生物作业不烦,理解的题目做一点也很快,但有一段时间可能刚开始有点烦,在遗传和DNA,细胞分裂里,有很多又要理解又要计算,一两道体还好,多了就烦,可以体会,但是不要怕,心静下来,这是基础,你一定得训练,到时候在熟练的基础上要提高速度,这点在高三的时候是绝对的真理.
4.速度.高三的时候,做理综的时候,吃亏的往往是生物,一般像我这种成绩理综是绝对做不完的,有时候物理化学难的时候生物就考的好点,因为前面放弃了,物理化学简单一点生物就来不及,所以做题的速度也要提高.我一直认为较好的生物在高考的时候就来不及了,一直很悔.
有时候想通的题目,有时候又不知为什么了,这种题目试卷要留下.
最重要的是上课,然后理解,作业一两次不做关系不大,毕竟生物不及其他数学物理重要,但是你不得不承认,生物也许很好很好的人不太多,但生物成绩中上等的一抓一大把,大家都学的好的话,这门功课就拖你后腿,也许你数学物理考得辛苦,总分就被人家的生物拖下了.
复习的时候,看书本,在一些理论认识的,不要混淆,杜绝好像是的什么的,做道计算题,比如细胞分裂,DNA什么的.
考试大纲修订内容
1.对能力要求的一些表述进行了调整。例如,将“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调整成“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2.在考试大纲中删去选修1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考试说明选修1中增加“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选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
今年的高考试题凸显了能力命题的意图,在生物学核心素养上都有明显的表现。
理解能力是全套试题命题的基础,除个别试题外,绝大多数试题都体现了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的考查;
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这次高考的选择题中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特别是植物激素题一改历年没有精彩高考题的尴尬,出了一道好题;
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核更是明显,选择题和大题29题体现得比较明显,第29题既是亮点也是争议,亮点是综合考察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特点,争议的是本题放在生物的大题的第一题,对部分学生顺利答完生物试题是一种阻碍;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非常突出,在思维上主要体现为分析、对比、判断、演绎推理,特别是在用逻辑性的语言分析生物学现象、结果。
本套试题在结构与功能观、生态观、社会责任意识方面都有体现,更为明显的核心素养是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这给未来的高中教学和高三备考指明了方向。
以下为2年高考题中的一些具备讨论价值的题目:
讨论点一:第5题是因为试题中出现“增长率”与“种群数量”曲线。“增长率”与“增长速率”两个概念,只差一个字,但其中的含义相差非常大的。2002年广东、2008年上海卷用了基本相同的曲线分别标了增长率和增长速率,厘清了第5题曲线图的纵坐标应当是“增长速率”,而此题为“增长率”。无论是增长率还是增长速率,都不影响本题的答题。因此,要求大家太过于纠结这些知识的细节,而从整体上把握生物学核心内容的教学与复习。
讨论二:没有出现“生物与环境”试题历年必修有四道非选择题分布相对的稳定性,四个模块各出一个大题。但“生物与环境”模块的在2016年高考生物中缺失。生态文明“早已经写到党和国家的报告中,“一带一路"”广场舞“等都已经走进今年的高考,但生态知识中”“生物与环境”“连续两年缺席高考,这是一件不正常的事。后续的复习还需要重视“生物与环境”
讨论三:29题实验题的位置不好。29题,非选择题第一道大题,没有预料到让写实验设计思路和预测结果和结论。
讨论四:选修37和38题的对比差异明显。选修一是操作技术的运用,主要以教材为本,识记为主,考得相对容易。过去的几年,这两道选修试题难道相当。选修三为了平衡选修一的难度,一般以选修一的难度来定。课程设计本来就是让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高中生物全部知识,即选修一和选修三都要学。我们为了高考,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从中择一而从之。选修三的难度稍高于选修一,并且选修三和必修内容相结合,虽然难度稍大,但更有利于学生去理解知识点,所以应还是以选修三为主。
Ⅱ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哪些重点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哪些重点
高三数学复习一般分为三轮:
第一轮重点是“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复习,目标是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学生极易忽视复习课本重要例习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如上海高考曾出现“解析几何重要思想方法为何”,江苏高考曾出现“用定义法求某函数的导数”等试题。
专题:2006年高考怎样复习最有效?——给高三生的150个提醒
第二轮复习一般是专题强化训练,目标在于提高学生解答高考解答题的能力。此阶段学生不应沉迷于套卷演练,而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典型例题为载体,以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为线索,讲求解题策略,使自己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数学素质得以明显提升。
第三轮一般进行模拟、强化,目的在于调节学生智能、情感、意志等因素,使学生逐渐熟悉数学高考对学生的各项要求。此阶段学生应加强解题后反思,并舍得花一定的时间再次钻研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历届高考试题,领会其命题风格。
控制练习的量
题海战术当然不可取,但一定量的练习还是必要的,除了第一轮复习中常规习题外,在第二、三轮复习中,还是有必要做一些试卷。其中,各省市的质检卷要优于一般的模拟卷,高考卷又要优于质检卷。
怎样判断你是否掌握了一类问题?有经验的老师会给你许多建议。我的主张是,你拿出你以前做过的习题,必须立即判断其题型、考点(知识背景),常用解法及特殊解法,解法的具体步骤,解法的关键步,解法的易错步,此题的常见变式及其解决办法,以上各点你如果在一两分钟内无法回答出来,则说明你还未真正掌握此类问题。特别在高三后期复习阶段,这样的“看题”训练远比做题来得重要。
提高成绩的秘诀
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高考,考的是“难度”和“速度”,要取得好成绩,“正确率”和“速度”是保证。因此,从第一轮复习开始,就应当十分重视解题规范的养成以及运算能力的培养。
黄仲生(泉州五中中学高级英语教师、英语教研组组长)
合理安排听力训练
听、说、读、写是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四项基本技能,其中听对学好英语、培养语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听力训练,贵在坚持。听力训练周次数不要少于三次,建议以历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高考听力模拟试题为主进行训练,因为这些试题的内容、设题与语速都很规范。
专题:2006年高考怎样复习最有效?——给高三生的150个提醒
阅读与词汇量
面对高考词汇的增加,不少学生会去大量背生词,这得不偿失。因为,高考重点考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词汇。不扩大词汇量,阅读能力就无法提高,词汇量一定要扩大。扩大词汇量最有效的方法——大量阅读。应在阅读中识记新的词汇,在阅读中观察词汇的用法。同时可以通过阅读培养推测生词词义的能力。这样既扩大了词汇,又提高了阅读能力。有了词汇,具备了较高的阅读能力,就具备了较强的做完型填空、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题的能力。
题型专项训练和综合运用训练
题型专项训练是了解高考试题命题特点,关键在于选择题目。应从近年各省的高考试题及模拟试题中选出符合考试大纲要求的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改错题和书面表达题。选择的原则由易到难,让自己能逐步领悟高考题的特点,掌握其解题方法,然后再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己分析、解决难度较大的试题,从而形成分析总结的习惯与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专项训练,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偏重,但重点还是要放在语言运用上。
综合运用训练前期,应选择略高于高考试题难度的套题,以便于让自己适应其难度;中期应选择与高考题难度相当的试题,以有利自己适应其速度;后期应选择略低于高考试题难度的套题。这样,既有利于逐步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也有利增强自信心。
Ⅲ 如何提高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的实效性
课堂来复习有三种:讲新课前,源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这叫做准备复习;老师讲完课后,往往要趁热打铁做点练习,这是以消化为目的的准备性复习;一节课将结束时,将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小结,这是以吸收为目的的梳理性复习。
课后复习以消除遗忘、强化记忆为目标,不管老师是否留作业,都应当对照课堂笔记与教材进行比较性复习,然后再做作业。
单元复习是指完成了一章或一组内容后的复习,主要采取比较异同,寻找内在联系,筛选累积的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