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

发布时间: 2021-08-07 01:53:09

① 初中物理浮力的知识点、公式(全部)

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② 初三物理浮力这课的知识点,和考点总结一下,越全越好

浮力
(1)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3)浮力的大小可由以下方法求(测)得:
示重法(两次测量法):F浮=G物—F示;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二力平衡法(悬浮、漂浮时):F浮=G排;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 F向上—F向下;
受力分析法:物体在三个力或多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可利用竖直向上的力之和=竖直向下的力之和列方程求解。
(4)阿基米德原理
①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它同样适用于气体。
②表达式:F浮=G排=ρ液gV排。
(5)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力与物重及整个物体密度的关系(浸没时)是:当F浮< G物时,下沉,这时ρ物<ρ液;当F浮> G物时,上浮,这时ρ物>ρ液;当F浮=G物时,悬浮,这时ρ物=ρ液,V排=V物。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F浮=G物,ρ物<ρ液,V排<V物。
(6)浮力的应用
①轮船:是利用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做成空心,使之能浮在水面上的道理做成的,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轮船的排水量是指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②潜水艇:是靠充水或排水的方式改变自身重来实现浮沉的。
③气球与飞艇:内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④密度计:密度计是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密度计在较大密度的液体里比在较小密度的液体里浸得浅一些,所以密度计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③ 初中物理关于浮力,压强的重点知识点和典型,经典题

如果地球的引力增大了,人还能浮在死海上看书么?(
)
A.人的质量将明显增大,将沉入海里。
B.人的质量将明显增大,人仍能浮在海中看书。
C.人受到的重力将明显增大,人将沉入海里。
D.人受到的重力将明显增大,人仍能浮在海中看书
因为
质量不变,和引力无关,所以AB错

因为
在学浮力的时候你们一定推导过密度小的物体浮在密度大的上面,因为重力不改变水和人的密度(这是最直接的理解方法),所以人仍然可以浮在水上。
又又
因为
重力是地球对人的吸引引起的,所以引力增大,重力增大。
所以答案一定是D!!

④ 初二物理浮力知识点

大坝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坝底受到水的压强大,下宽能耐压。

⑤ 初三物理压强与浮力的知识点总结、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
ρ液

⑥ 关于浮力的知识点

浮力

1、浮力

1、浮力的定义: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

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 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 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3) 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 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 ρ液 >ρ物; V排<V物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 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 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 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⑦ 初二物理 浮力 知识点 重点

1.阿基米德抄原理是一个实验定律,做好教材图12-6的实验,是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关键。教学中应采取“边实验、边观察、边分析”的方法。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在做教材图12-6的实验中,做完前两个步骤,即用弹簧测力计称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力的大小,再将石块浸入溢水杯中后,可提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要求学生回答: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说明石块受到了浮力;同时水从溢水杯中溢出,流入小桶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猜想一下,浮力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系?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浮力大小跟排开的水有关。这时再用实验称出小桶中的水重,得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水重的结论。然后再做图12-7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的实验。通过这两个实验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并指出该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⑧ 初三物理有哪些知识点浮力知识点以上的,要重要概念,

第九章 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 > G ,上浮 (3)F浮 = G ,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F浮 < G, 下沉;(2) F浮 > G , 上浮 (3) F浮 = 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⑨ 初三浮力的知识点整理

浮力和压强的所有公式
F浮=P液gv排
F浮=G-F拉
F浮=F上-F下
平衡法:F浮=G物
漂浮时:P物/P液=V侵入体积/总体积
压强:P=pgh
P=F/S

怎样做好物理浮力题
无论是初学“浮力”,还是中考复习,都感到这部分内容越学问题越多,题目越做越难。经常在中考临近时还有很多好同学从各种渠道拿一些“浮力”习题来请我解答。对于该现象,我从两个角度来说明。
首先,浮力问题是在力、密度、压强学习之后才引入的。大家都知道,这三个内容本身就在中考知识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学浮力有一定的难度就不足怪了。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并不知道中考的要求,所以感到难学就拼命解题。尤其是一些教师也认为题目越难越有成效,中考把握越大,不惜把一些超纲题、竞赛题也大量地给学生演练,弄得师生都不堪重负,这种高成本(指付出的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学好“浮力”是否更好些呢?
一、学好浮力的关键是把力、二力平衡、密度和压强的知识理解透彻
因为浮力实际上是上述知识的一个应用。或者说是在掌握上述知识的基础上,来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其难度大、题型多就成为必然。
例:如图,同一物体分别浸在不同的两液体中,受到浮力分别为F1和F2;物体底面受到两液体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压强分别为P1和P2,液体密度为ρ1和ρ2,则:F1F2,F1’F2’,P1P2,ρ1ρ2(皆填<,=,>)这里若立即用浮力的几个关系式去计算,实际上是不必要的,也十分困难。但若冷静地看到,物体在A、B容器中,都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漂浮和悬浮的特例),则立即可知F1=G物,F2=G2物,因此F1=F2;其次,联想到浮力是液体向上托住物体的力,该力本质上就是浮力,即F1和F1’,F2和F2’是同一个力,当然有F1’= F 2’。根据压强关系P=FS,因为同物体底面积相同,压力相同,因此P1=P2。最后,可根据F1=F2有ρ1gV1=ρ2 g V 2牞因为V1<V2则有ρ1>ρ2。
二、注意浮力问题中二力不平衡和三力平衡的问题
一般来说,初中物理三力平衡的问题较少,目前正式出现在教材考纲上的为弹簧秤问题,对于这类题,一定要学会简单的受力分析,但不可任意去拓展。
例:2003 年上海中考卷有一浮力题为:体积为1×10 -3米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物体受到浮力为
牛,若物体受到的浮力重力的合力为20牛,则物体的重力为牛。对于第一空,很容易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代入数据计算出浮力为9.8牛,但第二空,重力G与浮力方向正好相反,只有G>F浮,才有 G - F 浮=20 牛,因此 G= F 浮+20 牛=29.8 牛三、浮力变化题首先注意因密度或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导致浮力变化。例如:某潜水艇从东海潜入长江,浮力是否变化?有的同学认为潜水艇处于悬浮态,故浮力不变,这显然是错误的,应该注意到V排不变,液体密度变小,故浮力变小。
其次注意把物体放入盛有或盛满某液体的容器中,受到浮力问题是要十分当心的。因为盛有必须考虑盛满和未满两种情况。
例:某物重10牛,轻轻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溢出2牛的水,求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本题若轻易地认为F浮=G排水,就会立即得到F浮=2牛,但这仅仅是在盛满水的情况下的答案。若仔细分析“盛有”,要考虑到未满时,应在放物体后水位上升,先满再溢出,则浮力应大于2牛,而物体若最后漂浮或悬浮所受浮力最大,F浮= G=10 牛,故答案为10牛≥F浮≥2牛。四、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和综合题浮体问题例如:某船体截面可视为5000 米2的矩形,在长江中装货后船体下沉了6米,问装货为多少吨?该题应考虑货在船中却浮在水上,因此G货=F浮=G排水,所以G排水=G货,即M货G=M水G,M货=ρ水V排=ρ水hs=1000 千克/米3,且空气、氦气、氢气的密度分别为:1.29 千克/米3,0.18 千克/米3,0.09 千克/米3,求该球分别充入空气、氦气、氢气后,所受浮力为多大?
该题只需计算出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即可,因充三种气体浮力都一样。
答案是:F浮=ρ液gV排=1.29 千克/米3×9.8 牛/千克×10 米3=126.42 牛总之,不要盲目做题,特别不要做大量难题,因为浮力并非中考中要求较高的知识点。

搞清楚浮力的产生原因是由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的压强不同造成的。也就是说直接原因是液体压强跟深度有关。
希望对你有帮助!!!

热点内容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 发布:2025-06-28 14:51:29 浏览:842
挂面挂多久 发布:2025-06-28 14:30:40 浏览:417
湖川中学 发布:2025-06-28 14:08:24 浏览:556
韧带撕裂多久能好 发布:2025-06-28 12:42:11 浏览:176
教师资格证一年可以考几次 发布:2025-06-28 12:11:23 浏览:524
哈尔滨教师 发布:2025-06-28 12:09:55 浏览:407
四年级语文第四课 发布:2025-06-28 11:16:09 浏览:335
抛网教学视频 发布:2025-06-28 11:00:23 浏览:168
如何做阳春面 发布:2025-06-28 09:50:55 浏览:5
本能英语 发布:2025-06-28 08:49:48 浏览: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