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历史
A. 谁了解广西桂林全州的历史能说下古代的全州吗
网络下全州会有介绍的啊http://ke..com/view/395169.htm
B. 广西全州青龙村的历史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全州镇青龙村坐落于全州县
相邻大新村、集才村、水南村,人勤物丰,物产丰富,天蓝水清,友好好客
村内企业:构件厂、金属制品厂
主要农产品:栗子、青椒、玉米、枇杷、弥猴桃、芹菜、无花果、青豆
如果满意请采纳
C. 全州县的历史沿革
战国是属楚之长沙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置长沙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析长沙国置零陵郡,郡治零陵(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39公里处),辖7县4侯国。7县是:零陵(今广西全州、兴安、灌阳一带)治所在今全州凤凰或咸水、营道(今宁远县地)、泠道(今宁远、新田县地)、始安(今广西桂林、临桂、阳朔、灵川、永福、永宁县地)、营浦(今道县及江永部分地)、洮阳(今广西全州、资源县地)治所在今永岁乡梅潭、钟武(今衡阳县地)。4侯国是:泉陵(今冷水滩、芝山、祁阳、祁东、东安及双牌部分地)、都梁(今洞口、武冈、绥宁、城步一带)、夫夷(今邵阳、新宁一带)、舂陵(今宁远、新田、祁阳部分地)。元封五年(前106),郡上设州,零陵郡属荆州。
新莽王朝时,零陵郡改名九疑郡,辖地未变。
东汉时复名零陵郡,迁郡治于泉陵(治所在今永州市芝山区城北1千米),辖区除原来的7县3侯国(舂陵侯国并入泠道县)外,还增加了湘乡县(今湘乡、双峰等地)和昭阳(今邵东县地)、烝阳(今衡阳县地)2侯国,共计8县5侯国。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于建安三年(198)攻占零陵,零陵郡属刘表势力范围。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后,刘备代刘表领荆州牧,零陵郡属刘备势力范围。
三国蜀昭烈帝章武三年(223),刘备病故,零陵郡地入东吴。孙吴时期,零陵郡地域开始减小。甘露元年(265),分零陵郡西南部置始安郡,今广西桂林、临桂、阳朔、兴安、灵川、永宁、永福等县地从零陵郡分出。宝鼎元年(266)分零陵郡南部置营阳郡,郡治营浦(今道县);分北部都梁、夫夷、昭阳置昭陵郡;同时将湘乡、重安(原钟武)、烝阳3县划入衡阳郡。至此,零陵郡辖6县:泉陵(今冷水滩、芝山、东安地及双牌的一部分)、祁阳(今祁阳县地)、永昌(今祁东县地)、零陵(今广西全州县地)、洮阳(今广西全州、资源县地)、观阳(今广西灌阳县地)。营阳郡辖营浦、营道、舂陵、泠道等4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废营阳郡入零陵郡。永嘉元年(307)置湘州,零陵郡属湘州。东晋永和年间(345~356),析零陵郡复置营阳郡。义熙十二年(417),零陵、营阳二郡属荆州。
南北朝时期,梁天监十四年(515),改营阳郡为永阳郡;陈改永阳郡为营州永阳郡。
隋开皇九年(589),撤零陵、营阳二郡,设永州总管府,区域较零陵、营阳2郡有所扩大,谢沐、冯乘2县从临贺郡划入。大业五年(607),改永州总管府为零陵郡。辖5县:零陵(今冷水滩、芝山、祁阳、祁东、东安地及双牌部分地)、湘源(今广西全州、资源、灌阳地)、永阳(今道县、江永县地)、营道(今宁远、新田地及祁阳部分地)、冯乘(今江华、广西富川县地)。隋末,萧铣改营道县为梁兴县。
唐武德四年(621)废零陵郡,分置永州、营州。武德五年,改营州为南营州。贞观八年(634),改营州为道州。贞观十七年,撤道州并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复置道州。开宝元年(742),改永州为永州零陵郡,改道州为道州江华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永州、道州。大历二年(767),永州辖4县:零陵、祁阳、湘源、观阳(析湘源县置,今广西灌阳县地);道州辖5县:宏道(原营浦县地,今道县地)、延唐(原营道县地,今宁远县地)、江华(今江华县地)、永明(原永阳县地,今江永县地)、大历(析延唐县置,今宁远、新田及祁阳部分地)。
五代时期,后唐天成二年(927)马殷建立楚国,永、道二州属马氏楚国势力范围。楚王马希范置全州,以潭州之湘川县为清湘县,又割灌阳县为属而治清湘。后周广顺元年(951),南唐灭楚,永、道二州地入南唐。后周世宗时,授周仁逢为武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尽领湖南之地”,永州、道州属周仁逢领地。
宋全州领县二:清湘,灌阳,隶荆湖南路。元至元十四年,改全州路总管府,属全州路,明洪武元年为全州府。九年四月降为州,省州治清湘县入,属湖广永州府。二十七年八月属桂林府。领县一:灌阳。清因之不变。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改全州县,先隶漓江道、桂林道,后属广西省第1区、第8区。1935年将西延分出建资源县。
1949年11月17日解放。1952年资源又与全州县合并,1953年又分出资源县。1959年改称全州县。1971年起属桂林地区,1998年改隶属桂林市。
D. 全州县历史事迹
全州县的历史:
全州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邑,从古今一直为历代州、府、县治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古今客、货运之重要通道。
是湘桂之交通枢纽,是南进岭南、北入中原的兵家必争之地。根据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规划,加快全州新区建设,强势由桂北重镇向广西北大门中等城市跨越,建成桂北副中心城市。
2015年11月,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6年全州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2017年成为第三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地区。并入选首批“自治区级生态县。
(4)全州历史扩展阅读:
全州县自然资源丰富,2015年土地面积折合603.18万亩,有耕地72.70万亩,其中水田54.92万亩,旱地17.78万亩,水域面积10.69万亩,林业用地面积363.79万亩。
矿产资源有煤、锰、铁、锡、铅、锌、钨、硫磺、铀等20多种。境内长6公里以上的河流共123条,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2.6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39.14亿立方米。
地下储水量6.07亿立方米,外县流入水量27.47亿立方米。境内诸河流中,除湘、灌、罗三江可以通航外,其余各支流水浅流急,有利于截流筑坝,引水灌田。
加上井泉众多,丘陵平原交错,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水位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25万千瓦。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天湖电站水头高1074米,设计总装机容量6万千瓦。
E. 全州在哪里
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走廊,堪称广西北大门,自古以来是南来北往的商品集散地。县治全州镇,南与桂林市相距125公里,北与湖南省的永州市相隔79公里,湘桂铁路与322国道平行贯穿全县南北。地理座标:北纬25°29'-26°23',东经110°37'-111°29'。全县南北纵长99.23千米,东西横宽85.77千米,总面积4021.19平方公里,辖9镇10乡,总人口76.5万人,为桂林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
F. 全州的文化传承
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使全州成为一座保存完整的历史博物馆。这里几乎处处都有历史建筑,如丰南门、庆基殿、全州客舍、肇庆庙、肇庆坛等遗迹。值得一提的是全州市内至今仍保存了八百余栋韩国式民房。除此之外,全州的现代化产业,如汽车、文化音像和信息产业也很发达。
全州是韩国有名的文化艺术城市,有交响乐团、民俗艺术团、合唱团、演剧团等市立文艺团体,有全北儿童会馆、全北艺术会馆、德津综合会馆等文艺设施。传统工艺品有合竹扇、太极扇,韩国宣纸是书法和绘画的理想用纸。
全州作为21世纪西海岸时代的重点市场,是绿色环境城市、文化艺术城市、知识产权城市。60万全州市民齐心协力地建设了全州的朝鲜文化特区、清唱专用剧场、江河公园等,这些建筑极具特色。
G. 广西全州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文:Gvangjsih Bouxcuegh Swcigih),得名于岭南西道、广南西路。因广西大部分地区版属于秦统一岭南设置桂林郡权而简称桂,首府南宁市,下辖有14个地级市,8个县级市(地级市代管),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中国唯一一个沿海自治区。位于中国华南地区西部,从东至西分别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接壤,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
广西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地,也是2014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举办地。区内聚居着以汉、壮、瑶、苗、侗、京、回等民族,汉语方言有粤语、西南官话(桂柳话)、客家语、平话、湘语、闽语六种,壮语方言有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有苗语、瑶语等。
广西的大陆海岸线长约1595千米,区内交通便利。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广西独具魅力。
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孕育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尤其盛产水果,被誉为“水果之乡”,主要品种有火龙果、番石榴、荔枝、金桔、蜜橘、龙眼。
H. 全州是个什么地方
全州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毗邻湖南省,距桂林市 125公里。素有“广西北大门”之称。 平方公里,,是桂林市土地面积最宽、 人口最多的县。
全州建制于公元前221年(秦朝)。如今县治驻全州镇,城区人口9万人,已形成完整的金融、商业、 文化等经贸体系,商业活跃、市场繁荣,是湘桂走廊上的明珠。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05元。
全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展农、林、牧、渔各业得天独厚。境内盛产大米、小麦、玉米,素有“桂北粮仓”的美称。自1986年以来,全州粮食生产连续14年增产。,农民人均有粮528公斤,名列广西榜首,, 是全国100个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
全州县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了以高质高效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基地为依托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县形成了杂交水稻制种、柑桔、银杏、蔬菜、油菜、大蒜、生猪、牛羊等76个科技示范基地。与此同时,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全州农副产品品种多,产量大,名闻遐迩的“全州三辣”:生姜、大蒜、辣椒,产量居广西各县之首;柑桔、红瓜子、花生、茶叶、银杏等颇负盛名,为传统出口产品。特别是全州禾花鱼,史载为朝廷贡品,全县每年禾花鱼产量可达1000吨左右,稻田养鱼为广西之最。此外,还盛产桃李、马蹄、葡萄、优质枣、全州蜜梨等。
全州地下矿藏种类多,储量大,品质好,易开采,形成工业储量的有煤、银、铜、铁、锡、钨、汞、铅、锌、水晶、大理石、花岗岩等20多个品种。其中,花岗岩储量26亿立方米,大理石储量1亿立方米,石材开发前景广阔。
水利电力资源充足,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是海外投资者的理想投资之地。在水利电力方面,全州水能蕴藏量27万千瓦,, 形成了遍布城乡的供电网络。其中,天湖水电站,水头高达1074米,是目前亚洲最高水头电站,该电站装机容量6万千瓦,第一期工程装机3万千瓦,。 丰富的电力资源已吸引了10余家外商前来投资建电站。全州县已步入“全国农村电气化县”的行列。交通方面,湘桂铁路贯穿全县南北,途经8个乡镇12个火车站,全州火车站是桂北最大的货运站,年货物吞吐量在4000万吨以上。国道322 线桂黄一级公路北通中原各省,南接桂海(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境内湘江水运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交通十分便利。
全州工业目前已形成了以建材、造纸、食品加工、机械配件、化工等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建材业以水泥生产和花岗岩、大理石开发为主体。造纸业以生产白板挂面纸为主,形成了年产万吨的造纸能力。食品加工工业以酿酒业和冷藏加工为龙头, 建起了连续五届婵联全国优质酒的全广西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湘山酒厂和桂林市唯一家以肉分割、生姜、大蒜、蔬菜脱水为主的速冻、冷藏出口创汇基地——全州县冷藏开发总公司。同时,形成了采掘、选矿、冶炼、电解系列加工的冶炼行业。近年来,全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8年营业收入达69亿元。
全州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境内的马路江、卢家桥、渡星园、黄毛岭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洮阳县城遗址、梅子坳汉晋古墓群、柳山书院等,无一不展示全州历史风彩。主要风景点有:湘山寺、天湖水库群、三江口、炎井温泉、龙岩洞等50多处。
全州县坚持“扬长避短、形式多样、互惠互利、共同开发”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丰富的特产资源、便利的交通通讯,良好的投资环境,诚招四海志士,蝶引八方英才,共同开发建设全州。
I. 春秋时期的桂林全州属于什么地方
《春秋形式图》上,今天的广西全州县隶属于楚国的青阳之地,战国是属楚之长沙地。 全州建制于公元前221年(秦朝)。
J. 谁知道广西全州的历史故事
全州素有广西北大门之称,东北依次与湖南省道县、双牌县、永州市、东安县、新宁县交界,南、东南与兴安、灌阳二县接壤,西与资源毗邻。南北最长99.23公里,东西最宽85.77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县城,距桂林市125公里、距湖南省的永州市79公里,交通便利,湘桂铁路自东北向西南斜穿全县8个乡镇。国道322线与之平行,构成了全州对个交通的主干线。 全州县地域宽广,土地面积4021平方公里,占桂林市的14.5%。辖9镇10乡。境内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也是广西水果主产区,主要名优水果有碰柑、脐橙、银杏、全州蜜梨;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为57.37%。 全州县自然资源丰富,水能资源充足,水能蕴藏量达25万千瓦,现已开发近10万千瓦,是全国农村电气化达标县之一。矿产资源品种达20多种,储量大,易开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多,具有景区特色明显,资源垄断性强,开发潜力巨大的景点达20多处,其中有建于明代的湘山寺、妙明塔、清代著名画家石涛等的字画石刻,高山明镜般的全州天湖水库, 炎井温泉、龙岩洞、三江口等。 湘山寺誉称为“楚南第一禅林”的湘山寺,位于全州县城内西隅湘山之麓,系公元765年唐代高僧无量寿佛所建。宋代皇帝五次加封,宋微宗亲临膜拜,从此名声大振,进入鼎盛时期,红门楼、玄武门、大雄宝殿、布经楼、伽蓝殿等共占地18000平方米。1945年湘山寺在日寇的铁蹄之下,焚毁殆尽。现存的湘山寺由放生池动物群雕、洗钵岩泉、妙明塔、康熙崖刻、赵炳麟墓等景点组成。 湘山寺是久负盛名的佛教胜地,作为宗教旅游在桂林别具特 色,为充分挖掘其潜力,促进全州旅游的发展,于1997年开始加强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及部分寺庙的修缮工作,完成了寺校分开、公园总体规划、公园通道及至半山腰康熙御笔题词崖刻台阶山路、凉亭及围墙、莲花池、绿化等工作。 目前,湘山寺公园已对外营业,每年接待游客达10多万人次,特别是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出生日、六月十九观音出家日、九月十九日三大佛教节日,来自湘、桂两省的善男信女,一路钟声、一路香火,人山人海,烟火兴旺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