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代谢组
Ⅰ 什么是代谢流组(fluxomics)...
先来看一下代谢流:
处于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培养物中,参与代谢的物质在代谢网络的有关代谢途径中按一定规律流动,形成微生物代谢的物质流.代谢物质的流动过程是一种类似“流体流动”的过程,它具备流动的一切属性,诸如方向性、连续性、有序性、可调性等等,并且可以接受疏导、阻塞、分流、汇流等“治理”,也可能发生“干枯”和“ 溢出(泛滥)” 等现象.可以采用代谢工程提供的方法来推算代谢网络中代谢流的流量分布.
代谢流组:研究细胞内分子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它实际上是更广泛更系统描述细胞内代谢流通量平衡分析的新词.
Ⅱ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化能异养型微抄生物以有机化合物袭为碳源,以有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为能源。所以,有机化合物对这些菌来讲,既是碳源,又是能源。已知的绝大多数微生物都属于此类。化能异养型微生物又可分为寄生和腐生两种类型。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从而摄取宿主细胞的营养以维持生命的现象。腐生是指通过分解已死的生物或其他有机物,以维持自身正常生活的生活方式。
异养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的方式,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受体的不同可分为发酵和呼吸两种类型,而呼吸又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微生物
Ⅲ 如何利用基因组挖掘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两种筛选方法:
建基因组随机突变文库 可以用Tn5等转座子插入 看那个突变体不能产你要的代谢产物了 那它的插入位点肯定是和代谢物合成相关的
或者建质粒文库 把你的微生物基因组随机打碎 连接到质粒载体上去 转入一个不能产这种代谢物的菌株中 看那个克隆可以获得生产这种代谢物的能力 那转入的片段肯定是和代谢物合成相关的
Ⅳ 哪些单位能做微生物代谢组学的测定
靶向代谢组学复新技术,区别于传制统的非定向代谢组学,具有如下优势: 1.样品种类多:生物流体(血液、尿、唾液、肠道微生物)、环境样品、细胞、动植物组织、污水、药品、食品。 2.化合物涵盖广:包括脂类、维生素、核苷酸、神经递质等700种代谢产物,涵盖所有主要代谢途径。 3.分析时间短:我们的方法能在30min同时测定并准确鉴定出700种化合物。 4.复杂的数据处理:专业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软件,能对所得数据进行PLS-DA,PCA,ANOVA,VIP,Biomarker等分析。
Ⅳ 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特点如何其产物有什么生理功能
次生代谢是指生物合成生命非必需物质并储存次生代谢产物的过程。比如喜树碱、青蒿素等等大量人类需求的物质都是次生代谢产物。对植物来说:次生代谢是次生物质在植物体内合成和分解的化学过程。
由于次生物质种类繁多,故其代谢反应也千差万别,且一定的次生代谢反应仅在特定的物种、器官或组织中于一定的环境和时间条件下才进行。对微生物来说: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期里合成的一些对微生物本身无明显作用的物质代谢。
Ⅵ 微生物做代谢组学分析的样品怎么处理
微生物代谢组学主要研究细胞生长或生长周期百某一时刻细胞内外所有低分专子量代度属谢物。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微生物代谢组学研究的进展。本文结合微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
综述了目前研究中所采用内的各种分析技术的特点与应用,
并展望微生物代谢组学研究中容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Ⅶ 微生物分为哪三类八群
微生物可以分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细胞结构微生物三类,也可以分为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八种。
原核生物是指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它包括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蓝细菌和古细菌等。它们都是单细胞原核生物,结构简单,没有细胞器结构,个体微小,一般为1~10 µm,仅为真核细胞的十分之一至万分之一。
真核生物是一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菌物界的真菌、黏菌,植物界中的显微藻类和动物界中的原生、后生动物等都是属于真核生物类的微生物。
非细胞型微生物是结构最简单和最小的微生物,它体积微小,能通过除菌滤器,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宿主活细胞内生长增殖的微生物。
(7)微生物代谢组扩展阅读:
一、细菌(学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5×10^30个。细菌的形状相当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以及螺旋状。
二、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
三、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现在已经发现了七万多种真菌,估计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半。大多真菌原先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现在成为自己的界,分为四门。
四、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大的原核生物。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
五、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为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生物。一般呈球状或杆状,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
六、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小为0.1~0.3微米。由于能形成丝状与分枝形状,故称为支原体。
七、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组极小的,非运动性的,专在细胞内生长的微生物。衣原体可分为4种,即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和牛衣原体。衣原体为革兰阴性病原体,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在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
八、螺旋体(spirochete)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在生物学位置上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螺旋体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常见于水、土壤及腐败的有机物上,亦有的存在人体口腔或动物体内。
Ⅷ 微生物代谢工程包括哪几种主要手段
微生物的基因操作技术有:核酸的凝胶电泳、核酸的分子杂交技术、DNA 序列分析、基 因的定点诱变、细菌的转化、利用 DNA 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进行核酸研究、PCR 技术等。
基因定点突变(site-directed mutagenesis):通过改变基因特定位点核苷酸序列来改变所编 码的氨基酸序列,用于研究氨基酸残基对蛋白质的结构、催化活性以及结合配体能力的影响, 也可用于改造 DNA 调控元件特征序列、修饰表达载体、引入新的酶切位点等。主要采用两 种 PCR 方法,包括重叠延伸技术和大引物诱变法。在硫化细菌核苷水解酶对底物专一性的研 究中,采用定点突变技术,对编码 221 位和 228 位氨基酸的 DNA 序列进行突变,改变两个位点的氨基酸,从而研究氨基酸残基对底物结合的影响。
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又称基因打靶,通过外源 DNA 与染色体 DNA 之间的同源重 组,进行精确的定点修饰和基因改造,具有专一性强、染色体 DNA 可与目的片段共同稳定 遗传等特点,可分为完全基因敲除和条件型基因敲除。在谷氨酸棒杆菌生产缬氨酸的研究中,采用基因敲除的方法进行高产菌株构建。如 ilvA 基因敲除,使苏氨酸脱氨酶的合成减少,降低异亮氨酸合成的前体,从而减少异亮氨酸的合成,增加缬氨酸的生成。
Ⅸ 代谢组学可以检测哪些样品 a微生物和细胞样本 b动物体液
代谢组学可以检测哪些样品(ABCDE
):(1分)*
A微生物和细胞样本
B动物体液(如组织、器官、唾液)
C植物样本
D血清样品
E
尿液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