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奇怪生物
⑴ 世界上的奇特生物
1887年8月的一天,对西班牙班贺斯附近的居民来说,是终生难忘的。这天人们突然看见从山洞里走出两个绿孩子。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十分小心翼翼地走到跟前仔细观看。没错,这两个孩子的皮肤真是绿色的,身上穿的衣服面料也从来没有见过。他们不会说西班牙语;而只是惊恐的不知所措地站着。好奇和同情心使人们很快给这两个孩子送来了食物,可惜起初他们不肯进食,那个男孩也就很快地死去了。而那绿女孩还比较乖巧,她居然学会了一些西班牙语,并能和人们交谈。据她后来自己解释自己的来历时说,她们是来自一个没有太阳的地方,有一天,被旋风卷起,后来就被抛落在那个山洞里。这个绿女孩后来又活了5年,于1892年死去。至于她到底从哪里来,为什么皮肤是绿色,人们始终无法找到答案。
* o# `, U/ W* {· " t/ M) O7 U6 q! r% F
# {6 y# }5 t$ k! p' q但是这两个奇怪的绿孩子的事件并不是在地球上独一无二的。早在十一世纪,据传说从英国的乌尔毕特的一个山洞里也曾走出来两个绿孩子。他们的长相、皮肤和西班牙的这两个绿孩子极为相似。令人惊异的是当时的那个绿女孩也说。她们也是来自一个没有太阳的地方。* u0 N% n# @5 w, T6 N3 E+ S3 ?) |8 R
6 X1 s" J4 W1 s% W
这两次奇怪的事件,始终使人们困惑不解。因为人们都知道地球上的人只有白、黄、黑三种肤色,而有些自称见过外星人的入在说到外星人时,总是把他们描绘成身材矮小,发出绿色的类人生物,也被称为“小绿人”。这不禁使人们想到,在西班牙发现的绿孩子是不是有与被称为“小绿人”的外星入有关。而绿孩子自称的“没有太阳的地方”,到底是哪儿?也没有人能够解释。0 B& d d) b; M' Y
% M9 J* Y6 R6 ]5 X& d1 d5 g7 P- n科学家们指出,在浩翰的宇宙中,类人生物肯定不是唯独我们人类,有一亿颗星球完全有指望能有生命存在,仅仅在银河系。依然还有1.8万颗行星适合类人生物居住,这里面至少有10颗行星的文明能得到发展并很可能超过我们地球,所以即使真的有小绿孩子来光顾我们的地球,我们也将不足为怪地欢迎他们
⑵ 世界上有奇怪的生物吗
皇带鱼(学名:Regalecus glesne) 皇带鱼被认为是最长的鱼类,有些标本据说长达17米.这种鱼比较少见,但在世界各地的温带及热带地区,特别是太平洋海域,有时候会看见它被水冲到海滩上来.据说这种鱼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20至200米深度之间,以鱼和无脊椎动物为食.由于皇带鱼身体很长,而且在靠近水面时会摆动身体前进,因此有些人认为它是海蛇神话故事的起源. 洪堡乌贼(学名:Dosidicus gigas) 洪堡乌贼因其具有高度攻击性和凶猛的捕食方式而闻名,有时候又称为“红色恶魔”.它一般栖息在太平洋里的加利福尼亚湾 (Gulf of California) 700米深的水下,能长到1.8米长,四肢和触须强劲有力,能够轻松地捕获和杀死其他鱼类.它出名是因为其极佳的水下视力,以及在兴奋的时候会发光并变换颜色. 深海琵琶鱼(学名:Melanocetus johnsoni) 琵琶鱼的名字源自从它们的鼻子处长出来的形状如钓鱼竿的器官.这个充满生物发光细菌的器官能够发光,用来引诱小鱼成为其猎物.这种深海琵琶鱼生活在1,000米深的水下,对其他鱼类来说,它是一个贪婪的掠食者,能吞下比它长一倍以上的鱼. 鹦鹉螺(学名:Nautilus sp.) 这种章鱼的远古亲戚在长达1.5亿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没有多大改变.鹦鹉螺的大眼睛实际上对光非常不敏感,反而是依靠它大约90根触须的触觉来感受周围的世界和寻找食物.鹦鹉螺白天在600米深的水下度过,晚上则回到水面附近的礁石上进食.它的壳经常被海水冲到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滩上,被拾获者视若珍宝.
⑶ 世界上最古怪的生物是
重塑恐龙形象
然而,无论畸变说抑或老化说,都不适用于恐龙。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巴克(Robert T. Bakker)曾经领导一个古生物学家小组,试图拨乱反正,重新解释维多利亚时代对恐龙生活习性的理解。
虽然没有大如蓝鲸、小如家鼠般巨大的差别,但它们同今日的哺乳动物一样,是个从巨无霸到母鸡般大小尽皆有之的庞大动物家族。根据巴克的解剖学复原工作,一些恐龙的形象并不像维多利亚时代所描述的那样狰狞。角龙是恐龙末日的幸存者,在原先保存角龙化石的博物馆中,把它画成一种面目可惜的怪兽。但重新鉴定其化石后,发现其头骨尾缘的巨大厚重饰边,原来是长在皮下的,并未露出体外。功能有二种:一是支持强大的面部肌肉,使之有能力嚼木维生;二是支持粗厚的颈部肌肉,以支撑沉重的脑袋。各种角龙都有排列方式不同的角,怪异程度也只不过近似当今的犀牛角。
鸭嘴龙是一种众口一词认为与鸭嘴兽极为相似的恐龙,一直被描绘成半身浸在沼泽之中、嘴里塞满杂草的怪物;其实也没有人类首次为它塑造的形象那么离奇可怕。它的面肌包裹着大部分长长的下颚,看上去更像羚羊。人们曾经发现过木乃伊化的鸭嘴龙遗体,完整的保存着革状的皮肤。木乃伊化只能发生在极其干旱的条件下,而其胃里的食物也是干旱陆生灌木的枝叶,根本不是柔软的沼泽水草。这些庞然大物成群结队在原野上漫游,以草为食,抵角相戏,就像今天的羚羊一样。头上的饰物并非利器,而是识别和求爱的标志。同羚羊一样,鸭嘴龙也有蹄子。
雷龙和腕龙是否有打滚的习惯也是疑问。它们的骨骼像桁架;靠后腿和胯骨支撑重量,就像架起的一座浮桥。它们确实是在陆地上行走,并以针叶树维生。
有些个体较小的恐龙,如长期以来一直被人当作鸟类的始祖鸟长有羽毛。在对它的结构进行比较解剖学分析后,发现其骨骼与其他较小的恐龙几无二致。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它的羽毛是从恐龙赖以隔热的鳞片演化而来的,而不是飞行的工具。这些小个子恐龙可能均赖捕食昆虫为生。
足迹和巢穴的化石证明有些恐龙已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组织。某些食草恐龙有聚居地,有的地方曾见到成群哺育的幼龙,周围有一只或几只成年的恐龙负责守卫。长到一定程度并有能力参加群体活动的幼龙,常常将较小的足迹留在中间,周围则是较老恐龙的大足印;这和现代群体生物保护幼畜的方式相似。霸王龙喜欢成双的外出觅食。一些较小的食肉恐龙的足迹显示,它们惯于成群结队。
至于深夜播放的科幻恐怖片中,经常出现的拖着尾巴的笨拙步行巨兽,它们的骨骼结构和足迹都说明,有力的双腿和尾巴可以维持平衡,行动起来奔跳迅疾,不亚于短跑健将。即使最重的四足角龙,也能像犀牛一般地奔跑。
在这些“可怕的巨蜥”,中,最古怪的要数有巨大头盖骨的狭眼龙(Stenonychosaurus inequalis)了。其立体视觉能力(stereovision)和可以转向的足趾,说明它们已属智力相当发达的种属。巴克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发表过一篇题为“恐龙复兴”的文章。其中说道:“当恐龙于白垩纪末期突然灭绝时,它们并不是一个日暮途穷的、业已失去进化机会的衰败群体。相反,它们是茁壮而且在不断进行分异的种群,形成了许多种拥有巨大脑部的食肉动物,具备当时有史以来最发达的智力。”
总而言之,恐龙是当时最先进的动物。它们机智的选择各种生活方式适应环境;有的捕虫,有的食草,有的吃肉。既有一般种,也有特化种。个体有大有小,居住地也各异。它们横行了16500万年,却并未显示出任何衰败的迹象。
菊石、箭石和厚壳蛤等,也延续到新生代初期才告灭绝。菊石在整个中生代都生机勃勃,延续了大约两亿年。它们是在大海中自由游泳的头足类,是乌贼和章鱼的亲戚。螺壳小者如钱币,大者如车轮,藉螺壳中央触角往前推进,四海遨游,食肉为生,所以化石遍及世界各地。与菊石的辉煌历史相比,箭石简直是托儿所里的幼儿了。它们是从白垩纪才出现的;因为受生活习性的限制,化石的分布颇受局限。但在喜欢居住的环境里,如沉积白垩的海域中,它那笔杆状的壳体可说俯拾皆是。
厚壳蛤灭绝时,无疑也正处于其演化的颠峰时期。厚壳蛤属于双壳类,像牡蛎一样附着在海底生活。种数和个体数量之多,令人咋舌。厚壳蛤是当时重要的造礁生物,在热带海域居主导地位,与现代珊瑚相仿佛。它们在一个地点持续生长可达几百万年之久;藉着介壳堆积作用可达水深数十公尺处造礁。若是海平面上升造成造礁的厚壳蛤群落死亡,在海水回落变浅后又会为新的群落所取代。在一个地点持续生长5000万年的厚壳蛤礁体可达数百公尺厚,是油气的良好储集层。
以浮游生物而言,中生代结束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那么种族兴旺的景象和令人惊叹的再生产能力。在白垩纪最晚期的海相地层中,一立方公分沉积物中的浮游生物,往往数以百万计甚至数以十亿计;巴黎盆地就是如此。不管如何解释,在浮游生物的演化史上,它们曾盛极一时,不久又几乎灭绝。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恢复当年的气势。
莱伊尔和达尔文乃至随后的多少代科学家,并没有本世纪下半叶的许多更精确的研究作为利器。因此,如果他们以为那些“石化了的蜥蜴”只是一些步履蹒跚、日暮途穷的笨虫,而菊石早就在逐年减少,或者根本没有想到浮游生物,那是可以原谅的。即使以现代的先进知识,对于菊石和恐龙究竟兴旺抑或衰败,也难定论。但是,所有这些争议都无关科学家已经认定的事实,那就是在中生代末期所有的生物种中,75%的种再也没有出现在以后的化石纪录中。其中既有大型动物,也有小动物;既有植物,也有动物;既有陆生生物,也有海生生物;既有到中生代末期已繁衍几亿年的生物,也有刚刚达到演化高峰的新种。
不寻常的事情需要不寻常的解释。因为实在无法将成千上万不同物种的灭绝看作一种偶然的巧合。毫无疑问,最容易的解释莫过于莱伊尔和达尔文提出,并为尔后的渐变论者热烈支持的假说:中、新生代之间存在着一个至少长达一亿年的沉积间断。如果它的地质纪录未遭侵蚀,我们必定能找到各种缓慢的正常过程来解释这么多生物的灭绝。
⑷ 世界十大最诡异生物,别说你见过几个,就说你
1.十大神秘生物之一:雪人
雪人是这个名单上最常见的神秘动物之一,这种动物是一种毛茸茸的猿人,通常被称为大脚怪,野人,这种生物的大量目击使它极有可能是真实的,这种生物是猿类还是人类的近亲,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答案。
2.十大神秘生物之一:尼斯湖水怪
人类在深海中使用高科技设备进行了大量的探险,许多新鲜事物都被发现了,但许多湖泊怪兽一直在逃避,尼斯湖水怪是最著名的神秘动物之一。目击者都是看见它从水面上伸出来的驼峰,尽管许多人认为这些目击者看到的不过是鱼群,但也有一些目击者看到了整个生物。
3.十大神秘生物之一:卓柏卡布拉
卓柏卡布拉是20世纪70年代首次出现的生物,然而,90年代的目击事件有所升级,最初的报道称,在波多黎各,一种可怕的生物正在杀害牲畜。农民们声称,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尝试过吃它的猎物,不像其他野生动物,相反,它通过小切口排出血液,后来,这种生物在墨西哥、德克萨斯和一些南美国家多次出现。
4.十大神秘生物之一:泽西恶魔
这是最可怕的生物之一,就像这个名字所暗示的那样,泽西恶魔在新泽西被发现了好几次,这些发现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期,在上世纪90年代,目击事件急剧增加,现在有超过200人目击到新泽西的恶魔。
5.十大神秘生物之一:天蛾人
自1966年以来,在西维吉尼亚州,一些目击者声称他们看到了一个有翅膀的人形生物。它被新闻记者称为“天蛾人”。显然,这种生物会对遇到它的人产生了奇怪的影响,目击者会开始进行预言,而这些预言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错误的。
6.十大神秘生物之一:精灵
很少有人相信精灵的存在,然而,有些人以他们的生命起誓遇见过,一般来说,精灵是栖息在森林中的微小的具有翅膀的生物,在英国,一个男人声称他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7.十大神秘生物之一:多佛恶魔
多佛恶魔只被少数人看到,仍然是迄今为止最神秘的生物,1977年4月21日,17岁的比尔·巴特利特在马萨诸塞州的多佛市首次看到这种奇怪的生物,同一天,一名15岁的叫约翰·巴克斯特的人也声称看到了这个生物,第二天,另一个15岁的叫艾比·布兰姆的人也看到了同样的生物,这三个人对这个生物的描述是一样的。
8.十大神秘生物之一:弗拉特伍兹怪物
据说,弗拉特伍兹怪物是一种外星生物,因为它最初被发现时是靠近地面上空的不明飞行物,这是1952年,在西弗吉尼亚州布拉克斯顿县被目击到的弗拉特伍兹。
9.十大神秘生物之一:鸮人
1976年,奥曼第一次在康沃尔郡见到了它,这只动物被发现在教堂塔楼上空盘旋,从这里开始,这个生物在1978年的同一地区被多次发现。
10.十大神秘生物之一:Sigbin
这种奇怪命名的生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神秘的动物之一,该生物来自菲律宾,据说它在夜间躲在暗处,通过吞噬受害者的阴影来吸收受害者的血液
⑸ 世界上最奇怪的生物 (图片)
太岁
⑹ 谁是世界上最奇怪的生物
它是以1951年对它进行首次科考的那艘英国海军 (British Navy) 舰艇的名字命名的,它们大多数时候都生活在人回类活动范围答以外,其峰顶离水面也有1英里(1. 太平洋是地球海洋中已知最深的断层所在,797英尺)深.挑战者深渊位于马里亚纳群岛 (Mariana Islands) 附近的马里亚纳海沟 (Mariana Trench),609米).它有10,911米(35,即使是珠穆朗玛峰 (Mount Everest) 掉到里面,可见它有多深太平洋里的深海生物 作为世界上最深的海洋,太平洋里有许多奇怪而美丽的生物
⑺ 地球上有哪些奇怪的史前生物
1、猛犸象
又名毛象(长毛象),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在陆地上生存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其中草原猛犸象体重可达12吨。它是冰川世纪的一个庞然大物。
⑻ 世界上最怪异的生物有哪些,最好附上图
皇绢毛猴 皇绢毛猴这种灵长类动物的得名,是因为胡子酷似德国君主威廉二世。虽然名字来源于一个笑话,不过还是变成了官方名称。 这种绢毛猴在西南亚马逊盆地、东秘鲁、玻利维亚北部和巴西西部的阿克里及亚马孙州都有发现。他门生活在热带雨林的密林深处
白面粗尾猿 白面粗尾猿生活在巴西、法属圭亚那、圭亚那、苏里南和委内瑞拉。它们采食几乎所有的水果、坚果、种子和昆虫,拥有无可匹敌的消化能力,能对付各种各样的毒汁毒液。
貘 貘科是现存最原始的奇蹄目,保持前肢4趾后肢3趾等原始特征。貘体型似猪,有可以伸缩的短鼻,善于游泳和潜水。貘科现存仅貘属的4个种,分别分布于东南亚和拉丁美洲两地。马来貘分布于东南亚从缅甸、泰国南部经马来半岛到苏门达腊岛,体型较大,身体黑白两色,易于辨认。 貘是食草动物,体形像猪,但比猪大,在距今100万年到1万年之间广泛生存于温暖潮湿的环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但由于环境的变迁,巨貘在1万年前灭绝。目前,除了东南亚尚存其“近亲”——马来貘外,貘的其他物种已经全部灭绝。 太阳熊 太阳熊主要栖息在南亚的热带雨林中,它们站起来也仅仅大约1.2米高,是熊家族中最小的类型。一般而言,太阳熊的重量不会超过65公斤。 作为一种夜行生物,太阳熊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距地面不高的树枝上。
盲鳗 钻腹鱼。 盲鳗属圆口类动物,雌雄同体。在交配时它先充当雄体,一段时间以后,又充当雌体。受精卵不经变态可直接发育成小鳗。 盲鳗身体象河鳗,但头部无上下颌,口如吸盘,生着锐利的角质齿。鳃呈囊状,内鳃孔与咽直接相连,外鳃孔在离口很远的后面向外开口,使身体前部深入寄主组织而不影响呼吸。盲鳗凭借吸盘吸附在大鱼身上,然后寻机从鳃钻入鱼腹。由于长期在鱼体内过着寄生生活,眼睛已退化藏与皮下。它的嗅觉和口端4对触须的触觉非常灵敏,能迅速感知大鱼的到来。 盲鳗口的周缘有三至四对触须,它采用孙行者钻入铁扇公主肚内的办法,先在大鱼身上咬个洞,或从大鱼的鳃孔直接钻进大鱼腹中,先吃内脏后吃肉,吃得大鱼只剩下皮和骨头。人们曾在一条雪鱼体内发现竟有123条盲鳗,人称其为鱼盗贼。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盲鳗目的代表,和七鳃鳗同属于现生最原始的无颌类脊椎动物。成体营寄生生活,是脊椎动物中唯一的体内寄生动物。均为海产。以鱼为食,常由鱼的鳃部钻入鱼体内,吸食血肉及内脏,最后鱼被吃成只剩下骨架和空的皮囊,是渔业上的一大害。无口漏斗,口在最前端围以软唇,有4对口须。鳃囊6对,多数种类外鳃裂不直接通体外,而通入一长管,以一共同的开口通体外。眼退化隐于皮下,不具晶体,故名盲鳗。生殖腺单个,雌雄同体,但在生理功能上两性仍是分开的,在盲鳗幼体中,生殖腺的前部是卵巢,后部为精巢,如前端发达后端退化,则为雌性;反之,则为雄性。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及大西洋的温带及亚热带水域。常见的种类有大西洋盲鳗(Myxine gluti-nosa),分布于大西洋沿岸海中,我国产的蒲氏粘盲鳗(Eptatretus burgeri),外鳃孔6对,分布于东海、黄海等海域。
星鼻鼹 星鼻鼹是小型动物,只能让磅秤的指针倾斜为50公克,大约是小鼠的两倍。它们生活在湿地的浅层地道中,遍及美国东北与加拿大东部,猎食的环境涵盖地下及水下。如同鼹鼠科其它30种左右的成员,星鼻鼹属于哺乳动物的食虫目,这类生物新陈代谢极快,随时饥肠辘辘,所以这胃口奇大的小小星鼻鼹必须要能找到足够的猎物,以度过寒冷的北国冬天。 和其它鼹鼠一样,它在土壤中寻觅蚯蚓;不过它还会在湿地栖境里营养丰富的泥巴与烂叶中,取食多种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昆虫幼虫,也会潜游到池塘与溪流的浑浊水底,把猎物给揪出来。寻找猎物正是「星鼻」上场的时候。星鼻并不是负责嗅闻的嗅觉系统的一部分,也不是用来捕捉食物的第三只手,而是一个无比敏感的触觉器官。 它的鼻子周围有22条肉质的附器环绕成一圈,当它在自家环境间穿梭时,这鼻子常因快速颤动而让人看不清楚。再加上生着巨爪的前肢,你遇到的就是一个令人兴奋难抑的生物学之谜。这种生物是怎么演化出来的?那个星星是什么?它如何作用,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对于这不寻常的哺乳动物,这些都是我想要解开的谜题。结果星鼻鼹不仅有一张好玩的脸,它还有着相当特化的脑,也许有助于解答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的构成与演化这些长久以来的问题。 粉精灵犰狳 粉精灵犰狳是犰狳家族中个头最小的种类,大约有90-115毫米长(不包括尾巴),体色为白玫瑰或者粉红色。栖息在阿根廷中部的干燥草原以及被覆荆棘和仙人掌的沙漠中。遇到危险的时候,它能在数秒的时间内把自己完全掩埋起来。 粉精灵犰狳在蚁穴附近打洞,它们靠捕食蚂蚁为生。 蝾螈 蝾螈是最广为人知的墨西哥火蜥蜴。这一物种最初在墨西哥城下的湖泊中发现。蝾螈在科学研究领域大有用途,因为它们可以进行肢体再生。 在生长到18-24个月的时候,蝾螈进入性成熟期。而蝾螈雄雌间的交配行为亦相当特殊的,雄性个体会将其精液包在一个如胶囊般的精荚中,当排出体外时便会在短短的时间内由雌体吸入体中,以完成交配行为;出生的卵粒一如青蛙卵,在外围有如胶状物质缠裹保护,以使幼体能安然的度过发育前期。而陆栖型与水栖型的交替则发生于部份的种类,因为栖息环境的改变而造成其外型与色彩上的改变,例如六角恐龙的陆栖型与水栖型便是最常见到的例子。 指猴 体型象大老鼠,体长36~44厘米,尾长50~60厘米,体重2千克;体毛粗长,深褐至黑色,脸和腹部毛基白色,颈部毛特长有白尖;尾比身体长,尾毛蓬松,形似扫帚,毛长达10厘米,黑或灰色;体纤细;头大吻钝;耳朵非常大,膜质;除大拇指和大脚趾是扁甲外,其他指、趾具尖爪;牙齿结构象鼠,只有20枚;四肢短,腿比臂长。分布于马达加斯加东部沿海森林。 栖息于热带雨林的大树枝或树干上,在树洞或树杈上筑球形巢。单独或成对生活,夜间活动。喜食昆虫,还吃甘蔗、芒果、可可,在饲养条件下亦吃香蕉、枣和鸡蛋。孕期不详,2~3月产仔,每胎 1仔。取食时常用中指敲击树皮,判断有无空洞,然后贴耳细听,如有虫响,则用门齿将树皮啮一小洞,再用中指将虫抠出。吃浆果时也是用中指将水果抠一个洞,从中挖出果肉。 由于指猴的体型似大老鼠,跳跃的姿势象袋鼠,取食方式又极特殊,曾被列为松鼠或跳鼠一类,甚至另立一目。 指猴和其他动物都不想象。它和狐猴有亲缘关系,但事实上,由于那特别的长相和习性,指猴是单种生物(指粟鼠猴科)。指猴只生活在非洲东南沿海的马达加斯加岛。 羊驼 偶蹄目骆驼科无峰驼(羊驼)属的1种。 别名美洲驼、无峰驼。体型颇似高大的绵羊;颈长而粗;头较小,耳直立;体背平直,尾部翘起,四肢细长;被毛长达60~80厘米,呈纯白,浅灰、棕黄、黑褐,纯黑等22不同色型;雄性略大于雌性。产于南美的秘鲁和智利的高原山区。
跗猴 又叫菲律宾眼镜猴,生活在亚洲热带森林中。它们身长仅15厘米,而尾巴则长达25厘米。它们长有特别长的脚踝和长腿,极能适应攀附和跳跃,手指和脚趾上还长有吸盘似的圆盘,抓物非常牢固。它们没有窝,睡觉时就紧抱直立的树干。它们虽然只有15厘米长,却可以跳180厘米的距离,跳跃时,线状的尾巴左右摆动,以保持平衡。它们的两只大眼睛能准确地判断距离,所以能够在跳跃中捕食昆虫。雌猴怀胎6个月便生产,幼猴一出世便能抓住母亲或紧抱树枝。跗猴数量很少,是濒临绝种的动物。
小飞象章鱼 ` 因其外貌酷似迪斯尼动画片中的小飞象而得名,这种章鱼生活在极深的海下,是最珍贵稀少的章鱼种类。
褶伞蜥 褶伞蜥的个头较大,成年褶伞蜥的体长可达到80~100厘米,以昆虫、蜘蛛和小哺乳动物为食。褶伞蜥颈部周围的鳞状膜皱褶很宽,被激怒时皱褶会竖起,好像头部突然扩大了好几倍,同时张开大口。发出愤怒的“嘶嘶”声。这种突如其来的虚张声势的行为,往往会把许多凶猛的动物都吓上一大跳。如果这一招还不能退敌,褶伞蜥便会逃跑,跑时单靠两条后腿,由尾巴起着平衡作用。小熊猫 浣熊科小熊猫属的唯一种。俗名九节狼、金狗、小熊猫。体形肥胖体长40~60厘米,体重约6千克,全身红褐色,四肢棕黑色,体毛长而蓬松,脸圆,具白色斑纹,吻、耳缘和颊白色,脸上有白斑,眼鲜艳;尾粗,长超过体长之半,具9个棕黑与棕黄色相间的环纹,颇显著,因此,中国四川省称为九节狼。小熊猫四肢粗短,背部毛色为红棕色,其眼眶和两颊甚至连嘴周围及胡须都是白色。最好看的是一条蓬松的长尾巴,其棕色与白色相间的九节环纹,非常惹人喜爱,“九节狼”的别名因此而得。在第四纪更新世时期,小熊猫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欧洲中部和英国都有化石纪录。
水滴鱼 水滴鱼生活在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沿岸的深水当中,由于很难达到这种鱼的栖息地,所以很少被人类所发现。 水滴鱼生活的地方,压力比海平面要高出数十倍,饱了保持福利,水滴鱼浑身主要成凝胶状,密度比水稍轻,这使得这种鱼可以不需花费体力从水底浮起。缺乏肌肉对于水滴鱼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它主要靠吞食面前的可食用物质为生。 树懒 树懒因行动缓慢而得名,已高度特化成树栖生活,而丧失了地面活动的能力。平时倒挂在树枝上,毛发蓬松而拟向生长,毛上附有藻类而呈绿色,在森林中难以发现。三趾树懒分布较广,北到洪都拉斯,南到阿根廷北部,二趾树懒分布略狭窄,北到尼加拉瓜,南到巴西北部。 树懒的适应范围与同属贫齿目的食蚁兽十分不同,它是严格的树栖者和单纯的植食者。头骨短而高,鼻吻显著缩短,颧弓强但不完全。科颈椎数偏离一般哺乳动物的七椎模式,二趾树懒为6一7个,三趾树懒有9个。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种间,甚至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的颈椎数也不同。外表能见的趾不超过3个,并趾足。三趾树懒三趾等长,跤骨基部及附骨愈合,爪强而成钩状,体型较小,体重4一7公斤,体毛长而粗,毛被为藻类提供了生存条件,雨季时,藻类在毛表的凹陷处生长,使浅色毛皮变成绿色。 树懒是唯一身上长有植物的野生动物,它虽然有脚但是却不能走路靠得是前肢拖动身体前行 所以它要移动2公里的距离需要用时1个月,尽管如此,在水里它却是游泳健将。对于树懒来说最好的食物是低热量的树叶,吃上一点要用好几个小时来消化。 雪蟹 这种名为雪蟹的生物,如丝般雪白,看起来似乎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区,但这种独特的生物却是最近在南太平洋的深海中被发现的。这种蟹的前臂和脚上长满的那种纤细如发丝般的毛的作用很神秘。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纤纤细毛能够捕获细菌作为它们的食物,但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细毛能够过滤掉深海处喷涌出的有毒矿物质。 这种被称作“雪蟹”生物是如此独特,科学家们经过一年的研究后对其还有众多不甚了解之处,只好重新划分出一个种类来对其进行归属,正式命名为KIWA HIRSUTA。 椰子蟹 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抱卵亚目、异尾类下目、陆寄居蟹科、椰子蟹属,椰子蟹是椰子蟹属中所仅有的物种。与典型的蟹(短尾次目)有许多不同。分布于日本南部及南太平洋诸岛。中国仅产于台湾省南部。体很大,头胸甲长度可达16厘米以上。体躯和附肢甲壳钙化,坚厚,头胸甲及步足表面有波状皱纹。头胸甲的鳃区特别扩大。额角呈三角形,眼鳞小。左螯大于右螯。腹部的背甲与侧甲皆钙化,部分弯折在头胸甲之下。仅一侧保留着已退化的腹肢。椰子蟹生活于海边附近的热带树林中,善于爬树。喜食椰子或露兜树的果实、腐肉或各种植物。繁殖季节回到海里,其幼体在海水中变态成长。 椰子蟹的体型硕大,外壳坚硬,配上两只强壮有力的巨螯,让它的模样看起来又凶又蛮横,所以在台湾,人们都叫它做「山霸」;又因为它头部和胸部的纹路十分接近八卦图样,又被称为八卦蟹。它也是个爬树高手,尤其善于攀爬笔直的椰子树,而且它可以用强壮的双螯剥开坚硬的椰子壳,然后享用里面香甜的椰肉。所以它还有一个在国际上通用的名字-椰子蟹。
⑼ 十大最奇怪的生物
令人恐怖的“骨折蛙”
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的大卫·布莱克伯恩和同事们认为,这种看似颇为可怕的生理结构变化是一种防御机制。他们指出,之前曾观测到蝾螈皮肤下的肋骨会分裂形成起到保护作用的倒钩,但这种生理机制未曾出现在青蛙身上。这种特征主要出现于生活在非洲喀麦隆的Astylosternus genus青蛙,其中11种就有9种就长有像猫的爪子。 布莱克伯恩说,“其他一些青蛙物种长有骨刺是用于保护脚趾腕部,但是它们的骨刺是从皮肤上长出的,而并非是在紧急防御状态下刺透皮肤。”此外,T. robustus的骨刺仅出现于后脚趾上,包围在大量结缔体素之中,在锋利的爪尖和青蛙脚趾前端之间形成一个胶原质结构。青蛙爪子的末端连接着肌肉,布莱克伯恩和同事们认为当这种青蛙被攻击时,它会收缩肌肉,将爪子向下。锋利的爪尖与会骨骼分离,穿透脚趾皮肤显露出来。
僵尸毛虫
从技术上说,僵尸毛虫指的是两个令人感到怪异的动物,一个是寄生的擅长控制异类行为的黄蜂,另一个才是僵尸毛虫。经多长时间的进化,它们已经融为一体: 黄蜂幼虫用化学方法操纵毛虫的行为,让它们变成自己的“僵尸保镖”。一种称为Glyptapantele的寄生性黄蜂采用了同样残忍的策略,只不过它将幼虫植入毛虫而非蟑螂的体内。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黄蜂幼虫会使毛虫成为它们的保镖。幼虫从毛虫体内出现,粘在附近植物的身上,毛虫则在一边为它站岗放哨,对试图接近它们的任何物体展开攻击。研究这种奇特现象的科学家发现,一两只幼虫会躲在毛虫身后。黄蜂幼虫可能会分泌某种化学物质,用以控制可怜的毛虫的大脑,此时毛虫充其量只是行尸走肉,幼虫已将毛虫吃得只剩下一半。
利用太阳能的海蛤蝓
长期以来,这种亮绿色的海蛤蝓发现于美国东部海域,它们主要以吃水藻为食,但令科学家们惊奇的是它们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可以利用太阳能。
虽然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这种海蛤蝓,但直到今年初科学家才对它产生了清晰认识,美国缅因州立大学的玛丽-罗姆霍(Mary Rumpho)发现了这种海蛤蝓是如何工作的,它们能够窃取水藻中的叶绿体增加至其肠道的细胞中,这种可获得太阳能的动物同时还将某些水藻的基因添加至自己的DNA结构中。目前还没有科学家能够发现这种海蛤蝓实现“光合作用”秘密所在,尤其是跨越物种进行DNA吸收在科学家看来是无法实现的。(这个小家伙名叫“Elysia chlorotica”,可谓是生态运动的一个典范。亮绿色的Elysia chlorotica身体呈凝胶叶形状,生活在美国大西洋海岸。在享受海藻这一美食时,他们会吸收叶绿素并“偷盗”一些植物基因。这项本领允许它们在只有阳光情况下生存整整一年时间。
自给自足的金矿菌
北京时间2008年10月13日消息,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在地下金矿深处生存着一种新物种细菌令天体生物学家非常兴奋,这种细菌被称为“大胆旅行者(the bold traveller)”,它们不同于其他生物体,具有生活在完全隔离环境的能力,该种能力暗示着这可以作为其他行星上生命体存在的关键性条件。它们生活在一座金矿地下2.8公里处温度达60度的水中,完全是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勇敢的旅行者”即不需要阳光也不需要氧气。科学家发现,它们拥有实现自给自足所需要的所有基因,可以完全与其它任何生命体“老死不相往来”。“勇敢的旅行者”的发现让天体生物学家陷入兴奋,他们认为外星生物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生存状态。
利用电场求爱的发电鱼
雄性象鼻鱼一大著名之处莫过于利用电场吸引异性。2008年,科学家经实验发现,雌性象鼻鱼非常喜欢这种求爱方式,雄性在临近相关动物上方制造的电火花让它们难于拒绝。生活在非洲的象鼻鱼,几乎遍布非洲所有的河流、湖泊里。象鼻鱼全身为浅黑色或烟色,远看像一把阿拉伯弯刀,尾部像刀柄,身体像刀刃,因有一条较长的“鼻子”而得名。当然那并不是它的“鼻子”,而是它的下颌延长而形成的长吻,不过功能到与象的鼻子相似,用来找寻食物,捕捉食物。
世界上最小的蛇
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的进化生物学教授布莱尔-海志斯(Blair Hedges)日前在巴巴多斯的海岛上偶然发现了这种蛇。海志斯常年致力于发掘海岛上未知的爬行动物,并曾于1993年及2001年两年内先后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壁虎和最小的青蛙。他认为海岛的环境非常适合体型大小比较极端的物种居住。
这种蛇属于细盲蛇科(thread snakes)的一种。细盲蛇主要分布于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和非洲,少数种类见于美国西南部、阿拉伯、印度和巴基斯坦。与其它盲蛇亚目成员不同,细盲蛇科牙齿长在下颌而非上颌,用于捕捉幼虫及吞食猎物。细盲蛇科体型比盲蛇纤细,多数种类不超过30厘米,也包括一些体型最小的蛇。这种蛇通常无毒性,外形像蝡虫,眼睛退化,无视觉作用。
海志斯还发现,由于这种蛇体型过于微小,因此它们的体内刚好只能够孕育一个蛇卵,由此也可以推断出世界上不可能再找到比这更小的蛇了,因为若是体型再小一点的话,是不可能产卵繁殖的。
尽管这只蛇的大小已足以让人惊异,但还有比这更小的脊椎动物,科学家2006年在印度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一种“袖珍”鱼,学名为paedocypris progenetica ,其成年鱼的身长只有7.9毫米,相当于一只蚊子大小
重达1吨的啮齿动物
科学家发现重达1吨的啮齿动物,学名“Josephoartigasia monesi”,但你不需要担心,因为它们生活在200万年前的南美洲地区。毫无疑问,要想为这个大块头准备一个窝,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世界上唯一的无肺青蛙
Barbourula kalimantanensis拥有极强的伪装能力,趴在石头上的时候,即使近在咫尺,你也很难发现它们的存在。而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身材小巧、眼睛大大的青蛙居然没有肺,所有氧气的获得均要靠皮肤来完成。 这种青蛙体长不超过2英寸,它是一种行踪难测、数量稀少的青蛙。它生活在印尼婆罗洲加里曼丹雨林地区的寒冷急流河域,它的皮肤十分光滑,令人惊讶的是它们竟能够生活在如此急流的水域之中。
比克福德和同事之前也未想过这种青蛙会没有肺,他说,“非常幸运的是我捕获到了这种青蛙,30年以来,寻找这种青蛙的勘测研究间歇性地进行着,直到我们组织的一支国际联合小组在印尼婆罗洲保护区发现了它的踪迹。我们11人的研究小组用了近两个星期才找到这种青蛙。”
新发现濒危猴子
2008年初,科学家在亚马逊河流域西北部发现一种新猴子,并随即将它们列入濒危物种名单。毫不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发现灵长类动物新种群已经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⑽ 世界上十大神秘生物你知道几个
人们都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很多动物都长得比较奇怪,甚至都没有人见过它,他的存在对于人们来说相当于是一种神秘。那么对于世界上十大神秘生物之一,你知道几个?这个问题来说,我知道的神秘生物有三个,而且都是通过观看电视或者一些书籍所了解到的,对于其他的也记不清楚。很多人都说自己曾经亲眼见过一些神秘的动物,比如雪人,尼斯湖水怪,天蛾人等。但是对于这些动物,我了解的途径都是看一些电视或者是查阅一些书籍和资料所知道的。
最后我知道的一个神秘动物就是天蛾人,天飞蛾人之所以带有一个“人”字,是因为他就像人一样,就是多长了一双像飞蛾的翅膀,但是整体上的形状,它看起来比较像飞蛾。有一些新闻记者目击到这种生物的存在,所以就把它称为“天蛾人”,所以这种生物也是比较奥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