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历史
Ⅰ 天门市概括
天门,古称竟陵,意为“陵之竟也”,1726年(清雍正四年)更名为天门。从秦始置县算起,天门已有2000多年历史。享誉世界的茶圣陆羽就诞生于此。1987年8月撤县建市,1994年10月批准为省直辖副地级市。天门市是武汉城市圈主要城市,省级卫生城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北抵大洪山,与荆门、孝感接壤;南依汉水,与潜江、仙桃为邻。天门拥有江汉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高层建筑数目位居江汉地区首位,农业仍是天门的支柱产业。有5条省道在天门城区交汇,318国道紧邻、两条高速公路横跨市境,沪汉蓉高速铁路在天门城区以南设天门南站。2012年天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336.1亿元人民币,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天门市古称竟陵,素有“三乡宝地”的美誉,是闻名全国的内地侨乡、文化之乡和棉花之乡,还是茶圣故里、蒸菜之乡、状元之乡和竟陵派文学发源地,连续多年进入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之列。随着陆羽故园、东湖公园的改建完成,天门日益发展成为一个风光旖旎的中等城市。天门市是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Ⅱ 天门的历史,人文,物产,地理
自然地理概况
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北部,版图总面积2622平方公里。平面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33ˊ45〞-113.26ˊ15〞北纬30.22ˊ30〞-30.52ˊ30〞之间。市境北缘与大洪山余脉的低丘相连,西、南面有汉水环绕,依山带水,呈龙拱虎卫之状。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低丘、岗状平原和河湖平原三种地貎。境内最高处位于佛子山,海拔191.9米;最低处为天门工业园(多祥镇)的陈洲村,海拔23.2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5-30米左右。汉江流经全境。府河、汉北河横贯腹地,皂市改道河、东河、西河等2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张家湖、华严湖等多个湖泊星罗棋布。东与汉川、应城接壤,北与京山、钟祥毗邻,南面和西面隔汉江与仙桃、潜江、荆门相望。
地理位置
湖北天门市地处鄂中腹地江汉平原,东邻汉川市、应城市,南邻仙桃市、潜江市,北邻京山县、钟祥市,西邻沙洋县。地理位置优越,东接武汉,西通荆宜,位于武汉与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宜昌的中点,南濒汉江黄金水道,北枕三峡过境铁路。紧衔107、318国道,沪蓉、沪渝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复线(随岳高速)纵贯市境南北。全市国土面积2622平方公里。天门市境北部为大洪山,余脉龙尾山--太子山形如龙势,襄河(汉江)自西北而下,向东流出,与东、南诸水和湖泊环绕,呈龙拱虎卫之势。
折叠河流与湖泊
本市境内有河流29条,河道总长600余公里,大小湖泊57个,正常水位时湖水面面积共35.3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4%。建国后按流域经过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天门河∽汉北河,天门河下段∽汈汊湖、沉湖、汉江干堤外滩四大水系。其中天门河下段流域917平方公里,汉北河流域1265平方公里,沉湖流域321平方公里,汉江干堤外滩水系是指直按排入汉江的外滩区域,其流域面积约为96.7平方公里,(不含汉江河泓以北属我市的水面22.3平方公里)。
湖泊大多分布在丘陵平岗与平原湖区的交接地带,较大者计有 15个,总承雨面积为368.77平方公里,其中水位面超过1平方公里的有陈家湖,张家大湖,石家湖等,以张家大湖最大,水面面积6.17平方公里,相应湖容711万立方米。
自然气候
四季的划分从气候的角度而言,是以候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在10-22℃之间为春秋两季。按此标准,天门市各季起止时间大致为3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春季(约70天),5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夏季(约120天),9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为秋季(约65天),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为冬季(约110天)。因此,冬夏两季较长,春秋两季较短。而习惯上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
天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光照充足,气候湿润,春温多变,初夏多涝,伏秋多旱,生长期长,严寒期短的气候特点。虽然地势地貌比较单一,但由于北部大洪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西南沿江地带出于江汉河谷边缘,东北处皂市河谷南下冷空气影响,形成了该市气候的区域分布特点:热量条件东北部和西南沿江一带略低,其他地方略高,水资源东南部多,西部和北部少,光资东高西低。
冬季,天门受变性及第大陆气团控制,盛行偏北风,干燥寒冷,是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季节,仅占全年的百分之九,1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为3.8℃,常有冻害。
夏季,天门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闷热多雨,七月为最热月份,平均气温大多在27~30℃之间。六到八月降水量占全年的39%,形成雨与热同季节。梅雨期多暴雨,出梅后,常有伏旱或伏秋连旱。
春秋为季风交替季节。春季时冷时热多阴雨冷害。秋季年际的差异大,大多数年份秋热气爽,但有的年份阴雨连绵出现“秋寒”。
城市简介
天门市古称竟陵,素有“三乡宝地”的美誉,是闻名全国的内地侨乡、文化之乡、蒸菜之乡和棉花之乡。还是茶圣故里、状元之乡、竟陵派文学发源地,连续多年进入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之列。随着陆羽故园、东湖公园的改建完成,天门日益发展成为一个风光旖旎的特色旅游城市。天门市是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特色侨乡
天门市是中国内地著名侨乡,湖北省的重点侨乡。天门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有78,000多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有归侨500多人,侨、港、澳眷属82,000多人。
天门华侨出国始于18世纪末,先后经历了北上(欧洲)时期、南下(东南亚)时期和新移民时期等几个阶段。
文化之乡
天门市是享有盛誉的文化之乡。世界文化名人“茶圣”陆羽、 唐代诗人皮日休、明代竟陵派文学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和清代状元蒋立镛诞生于此。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天门共为国家输送大学生超过10万人,被誉为全国的“状元之乡”。名胜古迹遍天门。境内有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末期城址――石家河古城遗址,面积约120万平方米,跨越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两个时期,保存完好、气势宏伟。
始建于南朝的著名佛寺——白龙寺,有纪念陆羽的陆羽亭、文学泉、古雁桥,有凭吊钟惺、谭元春的钟惺墓、谭元春墓,还有景色秀丽的东湖、西湖风景区。
中国棉都
天门棉花,堪称一绝。
论产量,全国最高。持续15年总产量过百万担,长期居全国县市之首,累计为国家贡献200余万吨棉花,全国差不多每100人中就有一人穿着天门棉花生产的布料。
论质量,棉中极品。品种优良,色白、绒足、纤维长、质地柔软,集棉花全部优质指标于一身。国家农业部原部长陈耀邦在其报告中称赞,“湖北天门,百里棉海,是全国著名的优质棉基地”。
天门素有“棉乡”美称,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质量好、产量高,两次全国棉花生产现场会在这里召开。做强做大棉花产业、纺织产业,一直是百万天门人的梦想。
2012年8月,省委书记李鸿忠在中国(天门)棉花交易中心建设工地考察时指出,希望天门充分发挥棉乡优势,着力打造“中国棉都”。
Ⅲ 湖北的天门有何传说
有"状元之乡"的美誉
天门,古称竟陵。据《东皋杂录》载:“竟陵者,陵之竟也。”即大洪山脉至此突兀而止,面临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秦置竟陵县。五代时因避后晋石敬瑭名讳(北方言“敬”、“竟”不分)和北宋赵匡胤祖父赵敬名讳,几度改竟陵为景陵。清雍正四年(1726年),又为避康熙皇帝陵寝讳(陵名景陵),又改景陵为天门。其名即源于县城西北25公里之处天门山的天门口。
天门山群落绵亘二十余里,屏障江汉,十分雄伟。其主峰与龙尾山之首凌霄对峙,中空如登天之门,故名天门口,是天门、京山两市(县)的第一交通要道
天门,天之门,所以天门还是各路神仙上天下界的必经之处。传说中嫦娥奔月、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得道升天均是从天门上去的。而佛祖释迦牟尼当年也是从这里下界到佛子山收徒布教的。在天门口两旁摩天石峰上的“奔月墩”,相传就是当年嫦娥奔月的起飞处,“奔月墩”因此而得名。
“嫦娥奔月”的最早记载是在战国初年的《归藏》里:“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到了汉朝,嫦娥才有了丈夫:“弈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汉.刘安《淮南子-览冥篇》)。东汉张衡在《灵宪》里记述:嫦娥是弈的妻子,窃王母不死药服下,奔月前向有黄(古巫师)以筹占(一种算命方式),占之为“吉”,谁知到了月亮上却变成了蟾蜍(癞蛤蟆)!六朝以前的这些记载,嫦娥的形象似乎一直属于“弃夫的窃贼”。
传说只是传说而已,到此原该就定型了。可让一美女变成一癞蛤蟆,这是什么事啊?太不符合中国人的心态了,故事大大的不美丽!嫦娥飞升月宫后,住在凄清冷漠的广寒宫内,思念着后羿,度着无边的寂寞岁月,她的心境和生活令不少文人骚客感慨、遐想,渐渐地她在月宫里的寂寞感动了后代的诗人和文人,他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嫦娥的形象与月同美,符合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升华。唐朝李白《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李商隐则赞到:“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嫦娥在人们心中成了月亮的化身,美好而孤独。
在明末小说《有夏志传》里,“嫦娥奔月”形成了完整的故事。据载,夏朝国王太康,见后羿之妻嫦娥美貌绝伦,便想用幽州之地来换取嫦娥,后羿因贪财而应允。嫦娥悲愤不已,偷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得来的灵药,飞奔月宫。在小说中,嫦娥被描写成“性巧而贞静好洁”。直到此时,嫦娥彻底翻身,成为一个为争取自由而勇敢反抗的妇女形象。
近代的嫦娥思想境界又高了一层,人们传说:混沌初开,天有十日,后羿凭着勇敢和精妙的箭术,一口气射落了九个太阳,为盖世功勋。人民拥戴他为王,谁知他居功自傲,开始沉迷酒色,滥杀无辜。黎民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对他恨之入骨。后羿担心好景不长,于是从西王母那里求来长生不老之药。而他的妻子嫦娥担心他长生不老,更会祸国殃民,所以偷了灵药……总之,经过大家艰苦不懈、持之以恒的积极努力,嫦娥终于彻底贤淑而美丽了起来。
也有另一种说法:后羿之徒逢蒙,贪恋嫦娥美色,趁后羿不在,调戏于她。嫦娥走投无路,只好吞下灵药,飞走了。又及:逢蒙妒忌师傅后羿的箭术,总希望他早点死。趁他出去打猎,逼嫦娥交出灵药,嫦娥为了不让宝物落入敌人之手,吞下了灵药,谁知道身轻飘起,直上云霄。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宫上落脚。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由于嫦娥奔月那天,正巧是八月十五日,于是每年八月十五日,后羿和乡亲们就会在月下摆水果祭月,表达他们对嫦娥的思念。世代相传,人们就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中秋节拜月的习俗也在民间传开了。
Ⅳ 天门名字的由来
天门因境内西北有天门山而得名。
名称发展历史:
1、战国时期为楚竟陵邑,因大洪山余脉在此终止,即“陵之竟也”而得名。
2、五代后晋天福元年为避晋高祖石敬瑭名讳(敬竟同音),改为景陵县。
3、清雍正四年为避康熙墓名(景陵)讳,改为天门县,第一次定名天门。
(4)天门历史扩展阅读:
天门,古称竟陵,为湖北省省辖市,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 ,汉江流域主要的节点城市 ,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北部,北抵大洪山,南依汉江,东临武汉。清雍正四年(1726年),因境内天门山得名“天门”;1994年,国务院批准天门市由湖北省直辖。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127.23万人。
天门是世界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茶圣”陆羽故里、内陆最大侨乡、中国蒸菜之乡,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Ⅳ 天门的著名人物
天门名人
* 作为内陆最大的侨乡,天门人在海外也颇有成就。现未予列出,请前往“内陆侨都”词条查看。 朝代
(Dynasty) 人物
(Names) 春秋令尹子文(生卒年待考) 东汉刘焉(? -194)刘璋(? -220)南北朝竟陵八友唐陆羽(733-804) 皮日休(834~839 - 902后)明鲁铎(1461-1527)钟惺(1574-1624)谭元春(1586-1637?)清蒋立镛(1782-1842) 胡聘之(1840-1912)代表人物
陆羽(733-804):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工于诗词,善于书法,因著述了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流芳千古 ,被誉为“茶圣”。 沈鸿烈(1882-1969)
男,字成章。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国民党海军上将。
邹荻帆(1917-1995)
男,毕业于复旦大学,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冀汸(1918-2013)
男,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 黄龙飞(1984-2013)
男,中国空军某部飞行大队副营职中队长,歼-8英雄。
胡小新
女,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获得者,乒乓球世界冠军。
石寿永
男,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在华人经济学家中排名位居第一 ,现为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国籍加拿大。
张业遂
男,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党委书记、常务副部长。
谢伏瞻
男,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现任河南省省长。
陈东升
男,湖北省天门中学校友,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兼CEO,嘉德国际和宅急送的创始人。
刘大军
男,天门市石河镇西河村农民,2011年底被长春市委、市政府授予“长春市好市民”荣誉称号。
汪文斌
男,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中央电视台网络传播中心主任,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网络电视台总经理兼总编辑。
Ⅵ 湖北天门市的介绍
天门,古称竟陵,意为“陵之竟也”,1726年(清雍正四年)更名为天门。从秦始置县算起,天门已有2000多年历史。
Ⅶ 天门近代史人物详细介绍
袁纲(1911—1941),湖北天门干驿镇晴滩村人。1938年4月参加革命,1940年由干驿党组织派任华马乡乡长,1941年在干驿观音庙被日伪军杀害。
Ⅷ 天门的历史沿革
天门,因境内西北有天门山而得名。早在原始社会晚期,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著名的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部落遗址(石家河遗址)中,出土了大量七、八千年以前的石(玉)器、陶器、骨器、蚌器、粳稻和青铜器等文物,还发现了陶祖这一原始社会父系氏族时期的重要标志性文物。石家河文化被写入九五高等教育重点教材《中国古代史》。
天门, 古代属风国,春秋时属郧国,战国时为楚竟陵邑。秦朝设置竟陵县(取“竟陵者,陵之竟也”之意,即山陵至此终止),属南郡。
西汉时,竟陵县隶属江夏郡。新朝王莽将竟陵县改名守平县。东汉,复名竟陵县。
三国时,竟陵县为吴国荆州江夏郡所辖。
299年(西晋元康九年),竟陵县属竟陵郡,郡治设石城(今钟祥市)。东晋末年,分竟陵县设置霄城县。
454年(刘宋孝建元年),竟陵县属郢州竟陵郡。479年(南齐建元元年),迁竟陵郡治至竟陵县境。550年(南梁大宝元年),竟陵县并入霄城县,仍属郢州竟陵郡,郡治设霄城。561年(北周保定元年),霄城县改回竟陵县。
583年(隋开皇三年),废除郡制,实行州、县两级制,竟陵县属复州所辖,州治设竟陵。603年(仁寿三年),复州治所迁至建兴县(沔阳)。大业初,复将州改郡,复州改为沔阳郡,竟陵县属沔阳郡。
622年(唐武德五年),沔阳郡改为复州,州治迁竟陵县。633年(贞观七年)州治又迁沔阳,属山南道。742年(天宝元年),复州改为竟陵郡,属山南东道所辖。758年(乾元元年),又为复州。763年(宝应二年),州治再迁竟陵。
五代时期,竟陵县一直为州(郡)治所。936年(后晋天福元年),为避石敬瑭名讳(“敬”与“竟”同音),遂改竟陵县为景陵县。天福五年,直隶防御州治所设景陵县。后汉复名竟陵县。
962年(北宋建隆三年),为避赵匡胤祖父赵敬之讳,再改竟陵县为景陵县,由湖北路复州所辖。1073年(熙宁六年)撤销复州,景陵县属荆湖北路安州(州治设今湖北安陆市)。1086年(元祐元年)恢复复州建制,州治设景陵县。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于景陵设置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1133年(绍兴三年),又于景陵设荆湖北路安抚使,景陵县属荆湖北路复州。1236年(端平三年),荆湖北路安抚使治所迁至沔阳。由于蒙古军南下,州、县治所亦随迁至沔阳,后转徙频繁。
元代,景陵县先后属复州、复州路,沔阳府所辖。
明代初期,景陵县为景陵卫。1370年(洪武三年),撤卫改县,隶属沔阳府。洪武九年改府为州,直属湖广布政使司,景陵县属沔阳州所辖。1531年(嘉靖十年),沔阳州改属承天府(治所在今钟祥市)所辖,景陵县亦随属承天府沔阳州。天启年间,景陵县属承天府直辖。
清代,景陵县属湖北省安陆府(府治设今钟祥市)。1726年(雍正四年),为避康熙陵寝名(景陵)讳,改景陵县为天门县,此名因县境西北有天门山而取。 民国初期,天门县属湖北省襄阳道所辖。1928年,废道,天门县为省直辖。1933年,为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所辖,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天门县城。
1937年,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随县(今随州市),直至1948年9月24日天门县城解放为止。
1949年6月,天门县国民党政府迁至第三区合丰店;民国32年春,迁至京山县六房嘴与随县之环潭;民国34年9月迁回竟陵镇。
1938年1月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天门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先后在本县东部、西部、南部与邻县边境地区结合部建立天汉县、天京潜县,1948年属江汉地区行政公署鄂中专区。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同月25日撤销天京潜县、天汉县,恢复天门县建制。同年7月,改属湖北省荆州专区。 新中国成立后,天门县属荆州专区所辖,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
1987年8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门县,设立天门市(县级),原天门县所辖行政区域仍为天门市行政区域,仍属湖北省荆州地区管辖。
1994年10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省人民政府下发鄂政发〔1994〕143号文件,决定天门市实行省辖直管。200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将天门市纳入武汉城市圈。
Ⅸ 湖北天门人的祖先是哪来的为什么有人说我们天门人不是地地道道的湖北人
也许就是说荆州人,很聪明,很能干,要说是 湖北人很聪明很 能干,荆州人能吃苦又勤劳苦干......不 怕辛苦不怕累.............
Ⅹ 湖北天门有哪些历史名人
天门市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之乡。高考制度恢复以来,3万多名莘莘学子跨入高等院校,被国家教委誉为“状元县(市)”。诞生了世界文化名人“茶圣”陆羽、楚国令尹子文、晚唐现实主义诗人皮日休、明代竟陵派文化创始人钟惺、谭元春,清朝状元蒋立庸等一批灿若群星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