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成分n
Ⅰ 化学成分
一、基本特点
根据黄铁矿的化学分析结果(表5-4),乳山金矿黄铁矿的化学成分有以下基本特点:
(1)与黄铁矿理想成分Fe46.55%、S53.45%,S/Fe=2比较,本区黄铁矿Fe、S的分析值都偏低,说明有较多杂质混入。S/Fe=1.93—2.06,其中S/Fe>2的比例为64.64%,以Fe亏损黄铁矿占优势,与胶西北栖霞金矿S/Fe特征值相近。
(2)同胶西北一样,乳山金矿黄铁矿的微量元素成分也十分复杂,已分析的达19种。按照各微量元素的均值(10-6),可划分为3000—500,500—100,100—50,50—10,<10等5组(表5-5)。19个元素的含量顺序是:As—Cu—Ag—Co—Pb—Bi—Te—Au—Ni—、Zn—Cr—Sb—Ga—Mo—Se—Tl—Cd~In—Hg。
按地壳元素丰度计算各种元素在黄铁矿中的富集系数(表5-6),其大小顺序发生明显变化,即:Te—Au—Ag—As—Bi—Se—Sb—In—Cu—Cd—TI—Pb—Co—Mo—Hg—Ni—Zn—Ga—Cr。
将两个序列中前15种元素的共有元素作为乳山金矿的特征元素,有Au、Ag、As、Sb、Bi、Se、Te、Cu、Pb、Co、Mo等11种。这与胶西北和我国23个金矿黄铁矿特征微量元素基本相同。
表5-4金青顶金矿黄铁矿化学成分
表5-5乳山金矿田黄铁矿微量元素含量分组(10-6)
表5-6乳山金矿田黄铁矿微量元素富集系数分组
二、时空变化
1.不同阶段黄铁矿化学成分
黄铁矿主要化学成分及微量元素在早晚两个成矿期由早到晚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表5-4,图5-3):
(1)S、Fe及S+Fe由早到晚逐渐下降。早成矿期由Ⅰ-2→Ⅰ-3阶段变化缓慢,晚成矿期由Ⅱ-2→Ⅱ-3阶段下降迅速。
(2)Co、Ni由早到晚逐渐上升,与S、Fe为反变关系,表明二者为黄铁矿中类质同象组分(代替Fe)的性质。
(3)Sb、Te由早到晚逐渐减少,与Se和Bi的逐渐增加形成互补关系。As在早成矿期与Se变化趋势相同,到晚成矿期变化不显著。As、Sb、Bi、Se、Te5种元素中,As含量为其他元素的n×10—n×103倍,Te、Bi的含量及变化也较大,这些元素主要呈类质同象取代S而存在。
(4)成矿元素Cu、Zn及Pb与不同阶段硫化物含量密切相关。Cu、Zn在 I-3、Ⅱ-2阶段明显增多。Au及Au+Ag在早成矿期 I-3阶段富集,与矿石的贫富具相应性。相比之下,晚成矿期主成矿阶段(Ⅱ-2)Au、Ag都不高,与晚成矿期矿化不强是一致的。
(5)相对高温元素Mo在早成矿期由早到晚下降迅速。
2.金青顶不同标高黄铁矿化学成分
据表5-4,主成矿阶段黄铁矿化学成分在不同深度的变化特征可归纳如下:
(1)主元素Fe、S随深度增大而减小;
(2)微量元素Co、Ni、Se、Bi随深度增加而增加,Te、Sb随深度增加而减小。As主要受矿化强度制约,如—155m,—235m,ZK13-6,ZK17-2等富矿地段As明显富集,而—195m,ZK13-8、ZK17-3等贫矿段相对分散。
(3)成矿元素Cu随深度增大显著减小,Zn呈变小的趋势,Pb则不甚明显,反映黄铜矿在矿体上部相对比较发育,下部相对贫化,方铅矿和闪锌矿变化不太明显。在—155——235m不大的深度范围内,Au变化无规律,Ag则向下增多。
图5-3金青顶矿区不同阶段黄铁矿化学成分变化
Ⅰ2—黄铁矿石英阶段;Ⅰ-3—石英黄铁矿阶段;Ⅱ-2—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3—石英绿泥石阶段
三、标型意义
1.黄铁矿形成条件
徐国风(1980)认为,沉积成因黄铁矿S、Fe含量与FeS2理论值相近或硫略多。陈光远等(1989)据胶东36个黄铁矿成分研究,提出低温或沉积成因黄铁矿S/Fe比值较大的统计规律。本区黄铁矿S、Fe含量偏离理论值甚大,铁亏损明显,表现了低温热液成因黄铁矿的特点。
一般认为,高温下黄铁矿中Se较高而Te较低,低温下Se低而Te较高,S随温度变化不大。由此,Юшко-Захарова(1964)提出:黄铁矿的S/Se>20×104为沉积成因,(1—2.67)×104为热液成因;Se/Te=6—10为岩浆成因,0.2左右为热液成因。根据乳山金矿的实际,在相对较高温的I-2和Ⅱ-2阶段Te高Se低,较低温的I-3、Ⅱ-3阶段Se高Te低,S在晚成矿期也有明显变化。另外,本矿床S/Se=(4.57—33.33)×104,其中大于20×104的数据占36%,而矿床显然不是沉积或岩浆成因,此外,热液成因的玲珑、三山岛、栖霞等金矿黄铁矿S/Se均值分别为49.52×10‘、52.04×104和53.08×104,沉积成因的二台子金矿却为17.31×104(陈光远等,1989)。看来,黄铁矿S/Se作为矿床成因判据需慎重对待。本矿床的Se/Te=0.005—16.04,变化较大,多数(55%)小于0.2,大于6者占27%。所以,使用S/Se、Se/Te判别矿床成因的标志值,尚需统计大量资料才能确定。如果以S/Se和Se/Te作纵横坐标式判别图,不同成因区将有较大的重叠。
由于Co2+的亲硫性比Ni2+、Fe2+都大,热液期高温阶段Co2+优先进入黄铁矿替代Fe2+,故高温阶段Co/Ni较大,本区早晚两个成矿期随时间演化Co/Ni降低,说明黄铁矿的形成温度是逐渐下降的,这与石英包体测温结果是一致的。
邵洁涟(1984)指出:低温热液黄铁矿以富As、Ag、Tl为特征、中温较富Ga、Ge,高温富Re,本区黄铁矿Ag、As富集系数均较高,说明本矿床属偏低温的中低温矿床,也与测温结果一致。
2.物质来源
据文献报道(邵洁涟,1984),与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黄铁矿含一定数量的Bi,其量从极微到100×10-6,平均21×10-6。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Bi在各种成因的黄铁矿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元素。我国23个不同类型中低温金矿黄铁矿统计(陈光远等,1989)表明,以浸染状产于变质岩中的银坑山金矿黄铁矿含Bi最高,为107.30×10-6,产于中酸性花岗岩中的浸染状和脉状金矿黄铁矿含Bi—8.20—45.22)×10-6,总平均36×10-6,富集系数211。金青顶金矿黄铁矿含Bi量变化很大,从(0.6—856.5)×10-6,其最高值出现在石英绿泥石阶段的黄铁矿中。本区金矿的形成与胶东群中幔源物质的活化是有一定联系的。
魏明秀(1986)认为,与I型花岗岩有关的热液黄铁矿Co含量高,Co/Ni=1.9—5,与S型花岗岩有关的热液黄铁矿含Co低,Co/Ni≈1或<1。金青顶金矿黄铁矿Co/Ni=0.40—14.37,显示了胶东群重熔和荆山群混染并进一步成岩成矿的特点。
3.成矿期、成矿阶段
从图5-3可看出,在 I-3、Ⅱ-2阶段之间,主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的趋势线出现明显的“断层”现象,这是早、晚两个成矿期更迭的标志,从而再次表明两个成矿期的存在。
不同阶段黄铁矿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差异,尤以Cu、Co、Ni、As、Mo、Cd显著。Cu是Ⅱ-2阶段的特征元素,I-3阶段Cu也较高。As是I-3阶段特征元素,Ⅱ-3阶段次之。Ⅱ-3阶段以富Bi为特征,而 I-2阶段以富Mo为特征。
4.矿床剥蚀程度
原苏联西伯利亚和中亚西亚古生代褶皱带金矿中的黄铁矿,在矿体上部富Ba、Hg、Ag、Sb、(As),中部富Au、Cu、Pb、Bi、(Ag),根部附近则含 Ni、Co、Ti、Cr、(As)、(Cu)较高(Κοробеинников,1985)。金青顶金矿黄铁矿元素的垂向变化表明,本矿床与西伯利亚及中亚西亚等地金矿黄铁矿元素分带特征大体相符。Cu、Sb和Pb随深度增大而下降,Co、Ni、Bi随深度增大而增加,近地表处的黄铁矿Hg、Ag含量不高,若按上述分带,则矿体的剥蚀属上部偏下,上带已基本无存。—770m处ZK17-3中黄铁矿虽最富Co、Ni,但富集系数也仅7.1和3.4,且同时有很高的中带元素Bi,其富集系数高达1704。所以,—770m似未达矿化地段根部,向下仍有很大的前景。
5.矿化强度
在表5-4中,15528、11527、195123、1385、17328及19511为贫矿阶段和贫矿段样品,15569、2355、1364、1724和11512为富矿阶段和富矿段样品,分别统计二者的微量元素含量(表5-7),可以得出本区金矿找矿的黄铁矿微量元素标志:
表5-7乳山金矿田黄铁矿微量元素(10-6)与矿化强度
(1)无论贫矿或富矿黄铁矿,其Au+Ag异常明显,这是金矿的直接指示标志。
(2)微量元素中,As+Sb+Bi具最高含量,富矿黄铁矿之As+Sb+Bi高于贫矿黄铁矿,这是本区金矿黄铁矿最重要的间接找矿标志。
(3)黄铁矿中Cu+Pb+Zn总量次于As+Sb+Bi,但仍是重要的特征元素,富矿高于贫矿。
(4)Co、Ni的含量排序位居Pb、Zn之前,富矿略高于贫矿,可作找矿的参考。
(5)Se+Te在全部含金黄铁矿中均值均较高,它们的富集系数很大,是重要的找金标志元素。
(6)富矿黄铁矿的微量元素总量(表5-4中除S、Fe外前10项之和)大大高于贫矿黄铁矿,这是众多金矿研究的共同结论。
Ⅱ 化学成分:C , Mn , P , S , Nb ,V , Ti , Cr , Ni ,Cu ,N ,Mo 这些化学成分的中文意思是什么
碳[tàn ],锰[měng ] ,磷[lín ] ,硫[liú ] ,铌[ní ] ,钒[fán ] ,钛[tài ] ,铬[gè],镍[niè],铜[tóng ] ,氮[dàn],钼回[mù ]
Ⅲ 化学中,N M n分别代表什么
物质的量——n,摩尔质量——M,粒子数(微粒的个数)——N。
1、物质的量
(2)符号:n
(3)单位:mol
2、摩尔质量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
(2)符号:M
(3)单位:g·mol-1
3、粒子数
粒子数的观念是在理论上考虑的一个主要角色。实务上,主要在化学,给定的热力学系统内的粒子数需要确定,但实际并非能够直接用粒子数来度量。如果材料是均匀的,并且具有已知用摩尔为单位物质的量n,粒子数N的关系可以被发现为:N=nNA,此处NA是亚佛加德罗常数。
(3)化学成分n扩展阅读
“物质的量”相关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Osrwald,Friedrich Wilhelm,1853-1932)基于对道尔顿原子假说和阿伏加德罗分子假说的质疑,于1900年首次提出“摩尔(mole)”这个名称,将其定义为一个关于质量的量。采用“摩尔”来统一“克分子”“克原子”“克离子”“克当量”等概念。
这与当时盛行的当量理论一致,与分子原子论不一致。采用“摩尔”主要是达到反对原子假说和分子假说的目的,因为摩尔是拉丁语,其含义是“质量很大、一堆”,刚好与原子、分子的含义“质量很小”相反。
Ⅳ 化学成分中的Nppm是什么意思
百万分之N的意思,N是大于0的数字
Ⅳ 化学中n和N分别代表什么
n-----物质的量
或者有时候设为原子个数
N----氮元素
粒子个数
Ⅵ 化学N指什么成分
氮。Nitrogen.
氮元素。
氮原子。
Ⅶ N04400具体是什么化学成分
Monel400铜镍合金是一种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综合性能极佳的耐蚀合金。
Monel400(UNS N04400)铜镍合金
简介
Monel400合金其化学成分主要由 30%Cu 和 65%Ni 加少量的Fe(1%-2%)所组成。由于化学成分上的差异,它又可以有多种合金牌号,但是他们之间在耐蚀性上并没有显著差别。Monel400合金比纯镍更耐还原性介质的腐蚀,而较纯铜更耐氧化性介质的腐蚀。
各国标准及通称:MONEL400,ASTM B127,ASME SB-127,AMS 4554,JIS NW4400
美国UNS:N04400 ,德国DIN: NiCu30FeW-Nr: 2.4360 中国GB/T: MCu-28-1.5-1.8 英国BS: NA 12 化学成分标号:Ni68Cu28Fe
UNS N04400合金的化学元素成分%: C: ≤0.3 ,Si: ≤0.50,Mn: ≤2.0, Ni: ≥63, Cu: 28~34 , S: ≤ 0.024 , Fe ≤ 2.5 ,
Monel400是一种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综合性能极佳的耐蚀合金。此合金在氢氟酸和氟气介质中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对热浓碱液也有优良的耐蚀性。同时还耐中性溶液、水、海水、大气、有机化合物等的腐蚀。该合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般不产生应力腐蚀裂纹,切削性能良好。
性能
抗拉强度:σb≥450Mpa,屈服强度:σb≥170Mpa,延伸率:δ≥30%。
Ⅷ A105N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
A105N碳钢也叫碳素钢,指含炭量WC小于2%的铁碳合金。碳钢除含碳外一般还含有少量的硅、锰、硫、磷。一般碳钢中含碳量较高则硬度越大,强度也越高,但塑性较低。碳钢为塑性材料.开始时遵守胡克定律沿直线上升,比例极限以后变形加快,但无明显屈服阶段。相反地,图形逐渐向上弯曲。这是因为在过了比例极限后,随着塑性变形的迅速增长,而试件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因而承受的载荷也随之增大。
从实验我们知道,低碳钢试件可以被压成极簿的平板而一般不破坏。因此,其强度极限一般是不能确定的。我们只能确定的是压缩的屈服极限应力。
Ⅸ N!80A化学成份
化学成分中上学的时候非常严肃的时候,建议你问一下专业的人士。
Ⅹ N10665是什么材料N10665化学成分
N10665是哈氏合金材料,镍基合金,耐高温耐腐蚀。
Hastelloy B-2 (UNS N10665) 镍钼合金
Hastelloy B-2特性及应用领域概述:
镍钼合金Hastelloy B-2 的碳、硅含量极低,降低了焊接热影响区碳和其它杂质相的析出,因此其焊缝也具有足够的抗腐蚀性。Hastelloy B-2 在还原性介质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如各种温度和浓度的盐酸溶液。在中等浓度的硫酸溶液(或者含有一定量的氯离子)中也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同时也能用于醋酸和磷酸环境。合金材料只有在适宜的金相状态和纯净的晶体结构时才能具有最好的耐腐蚀性。在化学、石化、能源制造和污染控制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硫酸、盐酸、磷酸、醋酸等工业中。
Hastelloy B-2相近牌号:
NS322(中国)、NiMo28(法国)、W.Nr.2.4617(德国) 、00Ni70Mo28、N10665
Hastelloy B-2 金相组织结构:
Hastelloy B-2 为面心立方晶格结构。通过控制铁和铬含量在最小值,降低了加工脆性,阻止了在700-870℃间Ni4Mo 相的析出。
Hastelloy B-2工艺性能与要求:
1、应尽量快速加热至要求的温度。热加工温度范围1160℃~900℃。
2、该合金的晶粒度平均尺寸与锻件的变形程度、终锻温度密切相关。
3、合金表面氧化物、氧化色和焊缝周围的焊渣的附着性比不锈钢强,推荐使用细晶砂带或细晶砂轮进行打磨。
4、合金应在退火之后进行机加工,由于材料的加工硬化率较高,因此宜采用比加工低合金标准奥氏体不锈钢低的切削速度和重进刀进行加工,才能切入冷作硬化的表层下面。
Hastelloy B-2主要规格:
Hastelloy B-2无缝管、Hastelloy B-2钢板、Hastelloy B-2圆钢、Hastelloy B-2锻件、Hastelloy B-2法兰、Hastelloy B-2圆环、Hastelloy B-2焊管、Hastelloy B-2钢带、Hastelloy B-2直条、Hastelloy B-2丝材及配套焊材、Hastelloy B-2加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