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刺客
『壹』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六大刺客
要离
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荐赢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
聂政
战国时期魏国人,原居轵地深井,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窨避居齐国都城临淄,乃吴起好友。后吴起因私利将其荐给豪富严遂,聂政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的刺杀了忘恩负义的 韩相国侠累。
荆柯
战国末期燕赵人,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赢政,功败垂成。“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也就不多写了。其友高渐离被后世尊为“乐圣”,高渐离的师傅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娥。后高渐离以灌满铅的筑刺杀秦始皇未遂,被施以瞎眼之刑。
张良
“汉初三杰”之一!历史上极其聪明的谋臣!
著名的成语“误中副车”就是出自张良,当年秦始皇巡游经过博浪沙一带,那里是一带平原,张良为抱家仇,企图刺杀秦始皇,便仍了一个大铁锤砸向“秦始皇轿车”,谁知秦始皇却在另一辆车上,后世便称之为“误中副车”!
还有豫让
『贰』 历史上的刺客有哪些
在风雨飘摇的近代,乱世中横空杀出—条好汉,此人来自安徽,为在龙身混杂的上海摊安身,召集一帮在上海的安徽同乡组织起“安徽上海同乡会”,为求自保,众人打造了百把利斧作为防身武器,此后这一百把斧头将上海滩杀得昏天黑地,斧头帮从此声名鹊起,这个神秘的人物行踪飘忽、神出鬼没,屡屡出于不凡。封建余孽他杀,党政要人他杀,日本鬼子他杀,贪官污吏他杀,汉奸特务更是他的下酒小菜。他挥刀举枪马不停蹄,一路畅通杀得好不潇洒,从合肥杀到上海,从上海杀到南京,从南京杀到武汉、福州、香港、南宁┅┅一言以蔽之,天上飞的地下走的。上至达官贵人下到爪牙爬虫,没有他不敢杀的,
民国刺案:
直系军阀派任的股沪警察厅长徐国梁在上海浴室被刺;N
『叁』 历史上四大刺客是哪四个人
《史记·刺客列传》里记载着好多刺客侠士的事迹,其中有四位特别突出,常被人称为“四大刺客”。对于“专诸,聂政,要离,荆轲”这四大刺客,除了荆轲刺杀秦王失败了,其他三位刺客都完成了任务。
专诸本来是一名屠夫,与伍子胥为知心好友。伍子胥知公子姬光想杀吴王僚,图谋吴国天下,阖闾让伍子胥招兵买马便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姬光。专诸在太湖上捕鱼多月,藏鱼肠剑,最终刺杀吴王僚。使得阖闾成功即位,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荆轲刺杀秦王嬴政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刺客刺杀事件,他在前往秦国时吟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句,荆轲到达秦国都城咸阳时,秦王以为他要呈送燕国督亢地图,但是荆轲手持钢刀准备近距离刺杀秦王,却被秦王身边卫士杀害。"
『肆』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刺客
荆轲刺秦王:秦灭各国,威胁到了燕国,燕太子丹就找来刺客荆轲,荆轲为了国家也同意了,但荆轲迟迟不动身,因为他在等人,而太子丹急性子,难成大事,催他,荆轲为了不让太子丹为难就准备不足就上路了,结果刺秦失败
曹沫
曹沫,春秋早期人,鲁国刺客。一说曹沫和曹刿论战的曹刿是同一个人。此人出身卑贱但足智多谋。《史记·刺客列传》记载,鲁与齐战,三战皆北,被迫在柯地签订不平等条约。在庄严的仪式上,曹沫突然间用匕首顶住齐桓公,逼他退还鲁国的土地。在死亡的威胁下,齐桓公被迫答应。 聂政
聂政,战国中期人,韩国刺客。聂政刺韩累,也属于快意恩仇。他的故事之所以出名,是刺客背后还有烈女,即聂政的姐姐聂荣。郭沫若曾据此写历史剧《棠棣之花》,歌颂聂政的侠义精神。在河南禹州市市区西北有纪念他的聂政台 豫让
豫让,战国早期人,是晋国的刺客。他受智伯的大恩,非常忠诚。他立誓要为智伯报仇。为此,不惜残身毁容,隐姓埋名,两次刺杀都不成功。襄子感其诚,解衣令其刺,然后伏剑自杀。这是快意恩仇的个人行为,不是由政治家导演,也够不上“主义”。
『伍』 中国史上出名的刺客有哪些
中国抄历史上十大刺客袭
1.荆轲 虽然没有成功……但是留下多少传说,产生多大影响,大家都知晓。
2.宇文护:字萨保,是宇文泰的侄儿。他从小追随宇文泰,既为之管理家族,又随军转战,东征西讨,功绩不小,很得宇文泰的信任和器重,官拜骠骑大将军爵封中山公。在公元557年到560年的短短三年多时间里,先后杀死了西魏恭帝元廓,以及北周的闵帝宇文觉和明帝宇文毓三个皇帝,夺得中国历史上杀皇帝的冠军。
3.王亚樵 斧头帮帮主,号称民国第一杀手
4.聂政 : 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一。一人仗剑入朝都阳翟(今禹州), 以白虹贯日之势, 刺杀侠累于阶上,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荣, 遂持剑自破其面,挖眼、剖腹。其姊在韩市寻到弟尸,伏尸痛哭,后撞死在聂政尸前。
5.专诸: 鱼藏剑刺吴王僚
6.要离: 杀妻断臂刺庆忌
7.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荣。
8.曹沫:持剑劫盟齐桓公 ,取回三战失地。
9.王著: 刺杀阿合马
10.侯赢、朱亥 窃符救赵 全都是这两人的功劳……
『陆』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刺客是哪几个
中国历史上曾经诞生了一大批著名的刺客,这些刺客往往抱着必死的决心前去行刺,而刺杀的一般都是为非作歹的昏庸帝王或者是乱臣贼子。千百年来,刺客一直是一个非常神秘的职业,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袭黑衣,并且外表冷酷。其中有四位较为出名的刺客,以为他们四位对于历史造成的影响过于巨大,所以史书中大书特书,也让我们对于他们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
- 荆轲
荆轲应该是最为我们熟知的一位刺客,《荆轲刺秦》也是高中的必读科目。荆轲原本只是一个因为剑术而闻名的年轻人,后由田光推荐给燕太子丹,为的就是借荆轲之手除掉秦王。但是秦王的守卫重重,想要刺杀又谈何容易,于是荆轲献策用秦国叛将樊於期之首以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在敬献过程中行刺。临行之前,太子丹在易水旁送别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便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此去是抱着必死的决心的,不管成功与非都会丢掉性命,非常的悲壮。

『柒』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刺客
最有名的就是先秦的那一批,被司马迁记载到史记里的那几位:曹沫、专诸、豫回让、聂政、荆答轲。
曹沫在诸侯会盟的祭坛上持刀劫持春秋霸主齐桓公,逼他退还侵占的土地。
专诸,在宴席上,从鱼肚子里拔出匕首,刺杀了当时的吴王,鱼肠剑的故事就是这里来的。
豫让为了给主人报仇,不惜毁掉自己的身体,来接近愁人。
聂政,受人恩义,帮人寻仇。闯入韩国相国府上,一路杀入,击杀韩相侠累,之后自杀。
荆轲,刺杀秦王,据说本意想模仿曹沫,威胁秦王退还土地。
此外,还有著名的要离断臂刺庆忌,朱亥锤杀晋鄙,王著刺杀阿合马,施全刺杀秦桧等。
『捌』 谁是中国历史上排名第一的刺客
而本文中说的第一刺客却不是这些人。 在春秋时期,还有一位鼎鼎大名的刺客总是容易被人们遗忘。这事说起来也要埋怨历史的记载,因为司马公的《史记》并没有把此人列入刺客范畴。那么这人是谁呢?他就是曾经侍奉过三朝晋公的寺人勃鞮(读音:堤)。 提起勃鞮,要先从晋文公重耳的爸爸晋献公说起。献公时期的勃鞮是一个宦官,他是掌管什么的呢?具体官名是寺人。大概相当于当时的宫廷内卫队的队长。也就是说,勃鞮是在宫内行走的一个官员。春秋时期因为比较乱,皇宫大内对安全要求较高,即使在宫内,也必须有卫队贴身保护。可是因为内宫中都是女眷,又不能让大批的侍卫进入内宫,于是就必须找特别精锐的人做贴身内卫。那么这个勃鞮就是当时晋献公的贴身保镖。 平时没事的时候,勃鞮负责管理宫内的这些太监和宫女们,这与清朝时期的太监总管还不一样,因为一般太监总管都是文官,而且主要是伺候皇帝皇后嫔妃起居的,而勃鞮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安全,平时是负责宫内治安,让这些下人和宫女们安分守己,那么一旦有事的时候呢,他首先是作为国王的贴身保镖。 勃鞮这个人虽然官职不大,但责任很重。此人武功一流自不必说,单兵作战能力在当时的晋国是无人能比的,甚至整个东周列国此人武功都是屈指可数。所以如果大规模军队作战,献公是不会派出勃鞮的。只有特殊的任务才能派此人出场。 晋献公还没有娶骊姬的时候,他当时的三个儿子重耳、申生、夷吾都还在都城绛都。为了练兵,每年都要举行演武大赛。申生虽然是太子,但他手下的武将不是很多,最兵强马壮的是重耳一队人。重耳手下文臣武将不计其数,最著名的就是“八大贤”。论出谋划策,首推重耳的两个舅舅狐毛、狐偃。他大舅他二舅那都是人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审时度势尽在方寸之间;论统领千军首推赵衰;排兵布阵无人能出先轸之右。重耳阵营中也有一员著名的猛将名叫魏犨,此人天生神力有万夫不当之勇。 重耳身边有这些能臣异士,所以每次比赛都是他们拿冠军。就有这么一次,比赛结束,献公一时兴起,就对公子重耳说,我身边也有一个能人,他叫勃鞮,跟你的这些人比划比划你觉得谁能赢啊? 重耳是个老实人,按理说,父亲这样一提,重耳客气两句也就过去了。可是他不这样。就笑着说,谁输谁赢要比过才知道。重耳这样一说,献公自然就命勃鞮出场了。 这勃鞮也狂傲的很,就对公子说,我只一个人,你可以派三人出场,只要有一个人胜我,就算公子赢了。 勃鞮这话立刻激怒一人,此人正是性情暴躁的魏犨。魏犨心说你谁啊你,凭你一个小小侍卫也敢对我们公子叫板?看我修理你! 勃鞮说别忙,咱们先定下规矩。三场比试咱们这样,第一比拼的是神力,第二比拼的箭术,第三比拼的是武艺。你第一个出场,准备跟我比拼什么? 这个魏犨是天生神力,一听说比力量正中下怀。于是与勃鞮比试摔跤。春秋时期的摔跤跟后来的蒙古摔跤不一样,是身体不动,完全是较力。双方扭到一起,魏犨才知道,原来这勃鞮更是力大惊人!一比拼,勃鞮把魏犨的一只膀子给弄伤了,魏犨当场败下阵来。 第二个出场的是先轸。先轸的箭术也是很有名。他曾经在战场上,一弓三箭射杀敌人三名偏将。可是跟勃鞮一比试,输了。为什么呢?原来,先轸的箭术虽然准,可是必须在一定的距离之内,因为他的臂力有限。而这个勃鞮能在弓箭两倍射程之内,射杀飞奔的野兔。 重耳一看自己两员大将败下阵来,这第三阵决定自己出场了。他们要比试的是武艺。 勃鞮对重耳出场大感意外,因为是武艺比试刀枪无眼呢,于是就提议不用武器,这样就成了拳脚比试了。 重耳别看是一个公子,他的武艺也不是盖的。双方一交手,勃鞮不禁暗自佩服,此人武艺不错,只是与自己相比,还是差着一截子。 几十回合之后,勃鞮觉得已经给足了重耳面子,就要胜他了。于是微微一笑说道,公子小心了!他准备轻舒猿背来抓重耳,然后双手举起再放下来。就在他已经抓住重耳腰间丝绦的时候,突然重耳袖中打出一件暗器,直奔自己面门。心说不好上当了!当时双方离的太近了,重耳也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所以出手十分狠辣,好在那勃鞮轻功了得,就在这咫尺之间一侧头,躲过了面门,却被暗器打了耳朵。勃鞮一吃痛,松开了重耳。重耳如何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拳击中勃鞮下颚,勃鞮仰面倒地。 重耳胜利了,场下一片欢呼。勃鞮满脸带血,悻悻的转身离开。 要说重耳到底打出的是什么暗器呢?原来是一枚围棋子。重耳最崇尚的古人就是丹朱。这丹朱是尧帝的儿子,因为尧帝把帝位传给了舜帝,所以丹朱无事的时候就发明了围棋自娱自乐。这重耳本来是献公长子,按理说应该立为太子,可是献公却立了申生,重耳嘴上不说,但心里总是不服。于是每每自比于丹朱。爱屋及乌,于是也爱上了围棋。他又从围棋中研究出了把棋子当暗器的技巧,这对阵勃鞮结果派上了用场。 勃鞮虽然输了,可是他并不服气。因为说好不用兵器,重耳却使用暗器伤他,差点就要了自己的命,于是这段梁子就此结下了。 后来,献公受到骊姬挑唆,决定派人去蒲城征讨重耳。可是重耳手下各个精兵强将,派谁去合适呢?思来想去,唯有这个勃鞮最合适,毕竟他曾经战胜过魏犨和先轸。 献公命令勃鞮两天赶到蒲城。这勃鞮把部队交给副将,自己单枪匹马展开轻功,一天就杀到了蒲城。 重耳知道老爹讨伐自己,决定到他国避难。就在大家准备逃跑的时候,勃鞮突然就来了。当时重耳手下人各自去准备,身边只有大舅狐毛。狐毛一看勃鞮来了,拉起重耳就跑。就在一个墙头跟前,狐毛先翻上墙,回头拉重耳上的时候,勃鞮已经到了,他一伸手就抓住了重耳的袖子,结果用力过猛,袖子撕开,勃鞮自己摔了一个跟头,趁这个时候,重耳翻墙跑了。这是勃鞮第一次刺杀重耳未遂。 献公死后,重耳的弟弟夷吾继位。夷吾准备诛杀在翟国避难的重耳,这次又选择了勃鞮带队前往。 勃鞮轻车熟路,依然是前番战略。自己脱离大部队单飞。惠公要求三天到,勃鞮两天就到了翟国。他飞檐走壁进城直接找到了重耳的住所。结果吓的重耳一行人抱头鼠窜。要知道这次重耳身边的魏犨、赵衰都在身边呢。他们拼死保着重耳,才逃脱了勃鞮的刺杀。可见他们已经被勃鞮吓跑了胆。 后来,经过周游列国,在秦穆公帮助下,重耳终于回国即位了。这个时候的勃鞮可是还在呢。重耳回国后暂时没有进行奖罚。这让两个人很不安,一个是吕省,一个是郤芮。这俩人都是以前夷吾的心腹,如今重耳登基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呢,于是二人决定造反。造反凭他们俩的实力还不够,于是去联系勃鞮。 勃鞮想:自己虽然与重耳有仇,可是前面两次刺杀都是奉命行事,一次是重耳的父亲献公下的令,一次是重耳的弟弟夷吾下的令,他们是当时的国王。可是如今的吕省与郤芮算什么?他们这是造反呢。于是假意答应了二人。然后准备去告密。 他先找到了国舅狐毛,要求见重耳。狐毛说,你两次刺杀文公,如今还敢去见他吗?勃鞮说,我问心无愧。当时刺杀都是奉命行事,名正言顺,我有何错? 狐毛带着勃鞮去见重耳。重耳一听是勃鞮,就让下人告诉勃鞮:不见! 勃鞮就让侍从转告重耳。当年管仲为了公子纠曾经用袖箭射中公子小白的带钩。小白做了齐桓公仍然能用管仲为相,为什么呢?这是各为其主。如今文公如此没有容人之量,如何成就不世之霸业呢? 就这样,重耳接见了勃鞮。知道了吕省、郤芮等人的阴谋。在众人协助下,平定了叛乱。 这就是春秋历史长河中一段晋文公与刺客勃鞮的故事。
『玖』 在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刺客
专诸刺忘僚 成功了
专诸,是吴国堂邑人。楚国大将伍子胥(名叫伍员,字子胥。文武双全,有谋略、胆识过人),因父兄被
楚王枉杀,逃离楚国来到吴国,知道专诸有本领。
伍子胥进见吴王僚后,用攻打楚国的好处劝说他。这时吴王僚的堂弟公子光说:“那个伍员,父亲、哥哥
都是被楚国杀死的,伍员才讲攻打楚国,他这是为了报自己的私仇,并不是替吴国打算。”吴王就不再议伐楚
的事。
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打算杀掉吴王僚,暗自思量:“公子光有在国内夺取王位的企图,现在还不能劝说他向
国外出兵。应当先帮助公子光继承王位。”于是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按兄弟次序排,大弟弟叫余祭,二弟弟叫夷眛,最小的弟弟
叫季札子。诸樊知道季札子贤明,就不立太子,想依照兄弟的次序把王位传递下去,最后好把国君的位子传给
季札子。诸樊死去以后王位传给了余祭。余祭死后,传给夷眛。夷眛死后本当传给季札子,季札子却逃避不肯
立为国君,吴国人就拥立夷眛的儿子僚为国君。
公子光说:“如果按兄弟的次序,季札子当立;如果一定要传给儿子的话,那么我才是真正的嫡子,应当
立我为君。”所以他常秘密地供养一些有智谋的人,以便靠他们的帮助取得王位。
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像对待宾客一样地好好待他。吴王僚九年,楚平王死了。这年春天,吴王僚想趁着
楚国办丧事的时候,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属庸率领军队包围楚国的谮城,派延陵季子到晋国,用以观察
“各诸侯国的动静。楚国出动军队,断绝了吴将盖余、属庸的后路,吴国军队不能归还。
这时公子光对专诸说:“这个机会不能失掉,不去争取,哪会获得!况且我是真正的继承人,应当立为国
君,季札子即使回来,也不会废掉我呀。”专诸说:“僚是可以杀掉的。母老子弱,两个弟弟带着军队攻打楚
国,楚国军队断绝了他们的后路。当前吴军在外被楚国围困,而国内没有正直敢言的忠臣。这样王僚还能把我
们怎么样呢。”公子光以头叩地说:“我公子光的身体,也就是您的身体,您身后的事都由我负责了。”
这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
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王僚的亲信。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
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即“鱼肠剑”,是铸剑大师欧
冶子亲手所铸五大名剑中的三把小型宝剑之一。)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
到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鱼肠剑,刺杀吴王僚!吴王僚当场毕命。他的侍卫人员也杀死了专诸,吴
王僚手下的众人此时混乱不堪。公子光趁机放出埋伏的武士,诛杀吴王僚的部下,将其全部消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