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散文
1. 怎么写散文
散文的书写方法是要明确找到书写的线索,长长的线索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只要线索连贯,才能让散文写的散而不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啊,在选材应该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仅紧密联系在一起,还要有贯穿整穿整体线索,有以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或者是意义比较深邃的,要有好的明确的寓意,还有就是写好散文,有很多的方法,散文的格式有很多,譬如说总分结构并列结构层进式结构对比结构时间发展结构,因为散文的结构不同,也意味着三分的线索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是以时间变化为线索,世界发展为线索,感情变化为线索,第一步是触发,第二不是深思,第三步,感悟第四步是呼应人和事物,要做到形散神聚前呼后应,必须不可少,少了呼应,给人结构不严谨,中心不突出,最主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无论文章是建立在真情实感上的散文,也是重要的,还有用注重细节描写细腻的环境的描写,抓住心里活动,都是有利于表达他的情怀的,还有刚开始的时候要多描写,多仿写多做笔记,多看书,这样会让自己变得学问多一些,到时候可以信手拈来
2. 怎样写散文(请从入门开始讲)
一、首先要把握散文的基本特征:
1、形散神聚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散文创作的基本技法:
1.注意“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抓住线索
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
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4.注意展开联想
联想的方式有: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④屏风式:如《风景谈》。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5.注意语言
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
3. 怎样才能写好散文
散文形散神聚,种类繁多,最主要的有三类,叙事类散文、抒情类散文和议论类散文。无论是哪种散文“形散”都表现在:表达方式的灵活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选取材料的丰富性。“神聚”则体现在文章表现一个统一的中心思想。即一条体现中心的主线始终贯穿全文。对于中学生来说,因为阅历尚浅,从一两件事中很难将主题写得深刻,不妨用散文的形式通过多个事件的片断式组合,将自己的感悟鲜明突出的表现出来。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散文呢?老师认为,我们得先了解散文的结构形式。
散文结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对比式结构、时间发展式结构……
1、总分式结构,是指文章先总写作者的感悟,然后再分写多个事件如何触发作者情感的。
2、并列式结构,是指在一个统一的主线下作者将多个事件或景物串联,共同表达一个集中的中心思想。
3、层进式结构,是指作者通过多个事件或景物的追忆和抒写,将思想情感层层推进,达到一个彻悟的最终目的。
4、对比式结构,是指作者在选材时选取几个相互对立的事件来对比,通过对比来突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
5、时间发展式结构,多以时间的推进,事件的发展,个人情感的成熟为线索,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上的感悟。
因此,散文的组材结构不同,也就意味着散文的线索也不同,一般以“空间变化为线索”、“时间变化为线索”、“事件发展为线索”、“情感变化为线索”……
4. 如何学习写散文
所谓散文,从广义说,是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体;从狭义说,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实感情的文体。
感情充沛, 没有感情就不称其为散文。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散文一般的写作规律是:对事物、人生、景物突然有了感悟,感悟深入升华,敷衍成文。这感悟就是散文的意味之本,是散文的中心立意。可是要表现这样的中心立意,就是抒情。所以好的散文,记叙、议论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感情。
一、 精于立意散文的立意其实就是散文的感悟,有感悟才有散文的写作。散文的立意要求独特,就是说作者的感悟是体现作者的独特情志、独特感受、独特体验的感悟,是他人所不能产生的精神产生。依靠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凭着鲜明的感受,敏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搏,深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是诗意。这诗意,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是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去努力捕捉这各心灵的颤动,思想的闪光点。
二、善于构思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的过程。如何寻找线索:散文的材料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珠互相之间有内在联系,我们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落的珍珠穿起来,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
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六种常用的线索)一是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厌恶到喜欢,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的《荔枝蜜》。 二是事物线索。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就是以物为线索的。三是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四是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暇想,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有关的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五是景物线索。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是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
三、创造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是意与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 “诗情画意”。散文应该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意境。巧于布局: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设文眼,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并且首尾呼应,通体一贯,有机结合。明于断续:散文要散得起来, 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是于断续,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挥洒自如。
四、感情具体 。散文以感悟为灵魂,但感情是什么,得在文章中说明白。有些散文含蓄,不明说感悟,但文章中的景致、人物、事件均可以指向感悟。感悟的清楚明白如同记叙文的主题一样,要明白畅晓,让人觉得可喜,引人思考,同时要清楚的出现在文章中。散文和记叙文的最大区别:散文中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从自身感悟出发,是作者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是知觉、思维、感觉的综合思维结果,体现了作者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而记叙文是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不从作者的感悟出发。
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人间万像、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而这些材料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悟,代表着作者的人生经验、观点感受。所以,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作者所看到的内涵是不同的。这里,我们把散文的取材叫“形”,把作者的感悟叫“神”。
散文的文体特点就是:形散神聚。即所有的材料经过作者巧妙的构思联想,这些看似无关联或关联不紧密的材料(形散),但它们都指向同一主旨。这就是散文形散神聚的好处,可以让文章活泼灵动,变化多端。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情的。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在材料选取上,一般运用联想手法。
5. 如何写散文
散文结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对比式结构、时间发展式结构……
1、总分式结构,是指文章先总写作者的感悟,然后再分写多个事件如何触发作者情感的。
2、并列式结构,是指在一个统一的主线下作者将多个事件或景物串联,共同表达一个集中的中心思想。
3、层进式结构,是指作者通过多个事件或景物的追忆和抒写,将思想情感层层推进,达到一个彻悟的最终目的。
4、对比式结构,是指作者在选材时选取几个相互对立的事件来对比,通过对比来突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
5、时间发展式结构,多以时间的推进,事件的发展,个人情感的成熟为线索,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上的感悟。
因此,散文的组材结构不同,也就意味着散文的线索也不同,一般以“空间变化为线索”、“时间变化为线索”、“事件发展为线索”、“情感变化为线索”……第一步:触发
看见人、事、景、物,触发作者内心的心弦。
第二步:深思
由实入虚、感性到理性、联想想象,确立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第三步:感悟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自我认识、将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迸发出来。
第四步:呼应
呼应前文,人、事、景、物,要想做到“形散神聚”,前后呼应必不可少,少了呼应则给人了结构不严谨,中心不突出的感觉。
6. 想知道散文怎么写
写散文的方法:
散文来源于生活,就是对生活的感受,生活是第一位的,是基础,没有生活就没有文学,没有生活也没有散文。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是散文写作的源泉。想写好散文仅仅有生活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对生活深刻的感受。将你对生活的感受融进作品里。
散文的书写方法是要明确的找到书写的线索,常常的线索是一篇文章的骨髓,只有线索连贯才能让散文书写的散而不乱,常常会从人物的感情线索,事情的发展线索,人物思绪的线索,周围景物的线索,人物行动的线索等来进行线索的连贯,让散文的线索连贯起来。
散文名家对写散文的经验
1、天地钟灵毓秀于其人,应该到大自然去体验社会和历史
文学是以发现美为己任,我们既然可以到山水中去体验美感,体验雄伟与秀丽,险绝与舒展,激越与恬静,为什么不可以到人物的群山中去寻找体验呢?体验他们的创造与失败 、奋斗与牺牲、欢乐与悲伤,其所得辉煌之美、深邃之美、悲怆之美,又更在对山水的体验之上。--梁衡。
2、写人记事要有特色
写文章必得抓牢每篇的重点,没有重点,就不能成为文章,以人为中心,则人物的性格,举止容貌,我们必须描写得灵活生动,以事为中心,我们就必须将这件事写得清清楚楚。知道了重点,就懂得用哪一种文字或支配文字,必得使文字受我们支配,因此每篇才有每篇的特色,如果没特色,无论如何写不成文章的。--老舍。
3、散文的妙处,因人而异
文调的美纯粹是作者的性格的流露,所以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或是奔腾澎湃,能使人惊心动魄,或是委婉流利,有飘逸之致;或是简练雅洁,如斩钉截铁,总之,散文的妙处真可说是气象万千,变化无穷。--梁实秋。
7. 怎样写散文
怎样写散文
1
怎样写散文,我看主要还是生活,再有就是对生活的感受;生活是第一位的,是基础,没有生活什么都没有,没有生活就没有文学,散文属于文学的范畴,自然没有生活也就没有散文。没有生活就没有什么可写的,我们天天都在生活,不写我们经历的生活,我们还写什么?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是散文写作的源泉。一句话,没有生活我们写作就等于是狗熊掰棒子——那不是瞎掰吗?
2
若想写好散文仅仅有生活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对生活深刻的感受。其实对于一个散文写作者来说,感受是最重要的,有生活而不会感受生活,感受一般还不行,必须感受深刻,一般的感受,浮浅的感受意义也是不大的,感受浮浅写出来的东西也是浮浅的,不会吸引人,感动人们的心灵。
所以说光有生活,对生活没有深刻的感受,也是写不出好的散文的。
3
生活的底子厚实对散文写作是很有帮助的,有不少初学写作散文的作者往往会遇到这个问题,总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写的,想写的东西少,就是因为缺少生活的积累,生活的底子薄,所以写起来视野不太宽阔,总是写自己感情上的那点儿东西,只写自己的那点儿事,走不出自己个人感情的圈子,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往往难以引起人们的共鸣。
4
学会感受生活很重要,其实谁都有生活,只不过是多与少、宽与窄的问题,最根本的就是感受的问题,有生活而不会感受,即使有生活也写不出来东西。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真正的文学创作者毕竟是少数。谁没有生活?农民有生活,个人有生活,士兵有生活,老人孩子都有生活,这么多人都有生活,但这么多人不可能人人都写作,不可能人人成为文学家,为什么?关键是对生活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搞文学写作的与不搞文学写作的人的差异就在于对生活感受的差异。
5
尤其是散文的写作对作者来说,生活的感受是尤为重要的,你感受得深刻你心灵世界就丰富,你没有多少感受甚至感受十分浮浅,你的内心世界也不会深刻丰富到哪儿去;心灵世界不丰富,不深刻,若想写出深刻的作品、写出感染力的东西那是做梦,是绝对不可能的。你的心灵都没有被感动,你自己的情绪都没有起来,你怎么能够写出感动人的东西,你的文字是走不进读者的心灵的。
6
谁都有生活,但不是谁都会感受生活;不会感受生活的人情感肯定是不会丰富的,而善于感受生活的人情感往往又是十分丰富,内心世界绚丽多彩。内心世界的富有往往能够成就作家,因为文学不是数学,不是物理,也不是化学,不是自然科学,而是人学,人学的东西就应该有人的情感,写人的情感。文学创作者是写人的,是写人的情感的,自己都没有情感,自己感情都不丰富,怎么能够写出具有深刻情感的文字?
7
不会感受生活的人,生活在他的眼前,在他的周围也是死的,不是活的;那些生活中的人虽然是活的,但他写不出他们,写出来的人物也是死的,没有生命力的。通过文字把人物写活,把生活写活,这需要功夫,首要的功夫就是要深刻地感受生活,而不是停留在生活的表面。停留在生活表面就谈不上感受生活,那只是自己眼睛看到的现象,没有深入下去,没有走进你自己的心,你也感动不了,自然就写不出东西。
8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人和事,有的其实很感人,但却感觉自己什么什么可写的东西,这就是缺乏对生活的感受,更缺乏对生活的思考。什么事情不过脑子不动心不行,感受就是要动脑子要走心的事。生活再多你不留心不行,不注意观察和思考不行,就是再多的生活对于你写作也毫无用处,它走不到你的文字里去,变不成文字的东西,更不能成为你的文字,具有你风格的文字。
9
对于生活那可不是看电影,看完了也就完了,就是娱乐。对于自己曾经的生活一定要注意认真地反思,要过心走心,不能一脑子浆糊,如果你不是一个散文写作者那也无可厚非,但对于一个散文写作者你必须对生活要有清醒的认识,认识清醒感受才会深刻。你连生活都没有看准,你对你要写的人都不是很清楚,你还写什么?写得好才怪呢!
10
不要以为写好一篇散文比写一部长篇小说容易,一篇散文也就一千多字或两千字左右,比起一部二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字数上是微不足道的,但往往字数少就更难写好。写好散文比写长篇小说更需要功夫,这就是对生活感受的功夫。
一篇一两千字的优秀散文比一部糟糕的长篇小说要有价值得多,有分量得多。文学以内涵和质量取胜,而不是以字数和页数取胜。
8. 散文应该怎么写 散文的格式
散文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
散文格式:大体有纪实性(直抒式)、想象式、哲理式和象征式四大类。
1、纪实性(直抒式) 即“意在象表”,比较外露。比如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等。或者说是心灵感受外部世界基本上是原原本本的,是什么就在心灵投影什么,很少变化。直抒胸臆的散文诗通常用此种方式。
2、想象式 指的是散文诗作者感受外部世界时,往往浮想联翩,由此及彼,由具像到抽象。
3.表述某一个哲理 这种散文诗和其他散文诗的区别是它有理性直接和间接地介入,以新的哲理发现和表述为特点。写作是为了表述某一个哲理为目的。
4、象征式 是通过物象与心意在某象征物中若即若离的吻合来暗示诗意。
(8)如何写散文扩展阅读:
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散文常常托物寄意,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3.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4.品味散文的语言。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
5.领会作品的内涵。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
9. 如何写好一篇散文
王国维曾经说过了,散文是一种易守难攻的文体。
对于我们很多普通人而言,也会觉得散文是不太好驾驭的,很多人会觉得她又无章法可循,也没有什么经典结构可以谈,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开始写好一篇散文?
我们这里选取了散文家汪曾祺作为分析对象,引出写好散文所要具备的几个点。
首先简单的介绍了汪曾祺这个人,他文章的特点呢,就是平和冲淡,但是又不会去让人觉得很生硬或者是枯瘦,就是自然而然,却又具备一种热情在里面。
为什么会选取他呢?因为他的散文。有人物风景,也有文化,并且有典故,草木虫鱼,瓜果食物,他都可以写。这就比较接近我们的生活,所以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对象。
而老师的课通过四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方面就是素材收集;第二个方面应该是感情的酝酿;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说就是厚积薄发,形成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笔调;第四最重要的就是你要去发现好的素材,能够引起自己的一个灵感。
我们说处处留心皆文章,第一个方面就说,在生活中你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不要觉得小,你的视角一定和别人的风景不一样,关键在于你怎么用这些素材。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如果同学看过的话,会知道,他散文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描写吃的,汪先生可以说是一位吃的作家:东西南北都有可能有四川云南新疆内蒙,也有家乡野菜,酸甜苦辣,五味俱全。
所以不要害怕它小,它不够阳春白雪。你应该考虑到你是否真的,能把所有的东西为我所用,那么最重要的一个点是,你是否真的了解你想写的这个东西。
第一个得到的一个经验之谈,就是善于发现生活中小的事物。但是一定要是你足够了解的你亲身经历的,因为只有你经历过,你才能把它写得活灵活现。
要善于发现素材,第二点我就想讲王老另一个例子,也就是一种收集积累素材。收集的素材,不见得你真正的身体力行地,去做了这件事情,包括你听到别人的生活经历都可以。
汪曾祺先生自己也说,美多少是包含一点偶然的。你要去发现这些偶然,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具备对美的欣赏能力。老师认为虽然说美是包含偶然,但是对美的鉴赏力绝对不是偶然。
10. 怎么写散文
散文的最大的一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一、精于立意:“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
二、善于构思: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 的过程。
三、巧于布局: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却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难处。
四、明于断续: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
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聚,结构自由,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写作者意在笔先,缘情为文,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或曲径通幽、含蓄蕴藉,或直抒胸臆、淋漓尽致,或浓笔重抹、一唱三叹,或信手拈来,如话家常。笔法之灵活,行文之多变,全看你自己如何安排。笔者认为,作为时间短、要求高、有话题、重思路的应试作文,以下四种构思较为理想。
1、镜头组合法。写作者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或自己的情感,选取几个具有典型性、形象性、连贯性的特写画面,精雕细琢,认真描绘,强化细节,深入挖掘,提炼其表情达意的共同点,议论引申,不断深化。这种构思的好处是:意象鲜明,形象性、可视性强,选取的镜头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表现写作者的感情或写作意图,选材广,表现力强。如冰心的《微笑》,作者选取几个典型的画面——安琪儿的微笑、赤脚孩子的微笑、茅屋里的老妇人的微笑加以组合,最后以“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果,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作一提炼,巧妙地把三幅画面揉合为一体,有力地表现了“爱”的主题。
2、反复咏叹法。写作者在明确了文章的立意或感情基调后,要围绕它们,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层次入手,把其分解成一个个文字表述虽然不同、但内涵却基本相同的小论题,各自独立成段,在此基础上,反复咏叹,不断强调,显阳关三叠之妙,造铁骑突出之势,搭层楼更上之梯。这种构思的好处是,思路清晰,文脉清楚,文章立意鲜明,中心突出,行文有气势,易于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如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若为人生故 诚信不可抛》一文,作者在提出问题后,分别以“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四句话各领一段,紧紧围绕诚信的重要性,抓住“选择诚信”,反复吟唱。我们看到了作者行文的急促缜密,感受到了诚信之与人生的重要。文章虽短小,但布局周密,结构紧凑,文意贯通,气势逼人,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