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词
❶ 如何写词(一般词的平仄)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的种类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①。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换】:凡词谱中注有换平者,必其上句皆押仄韵,至此则换平韵。或上句皆押平韵,至此另换一平韵,亦称换平。凡词谱中注有换仄者,必其上句皆押平韵,至此则换仄韵。或上句皆押平韵,至此另换一平韵,亦称换仄,既换平韵之后之后,又换仄韵。与上文之仄韵不同一部者,谓之“三换仄”。同属一部者,称为“叶仄”。既换仄韵之后之后,又换平韵者,亦同此例。
【叠】: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
凡词谱中注有叠字者,有四处区别:一,叠句,如如梦令,如梦如梦。二,叠字,如忆秦娥后前后第三句起三字皆叠用第二句之尾三字。三,倒叠字,如调笑令,下片起首例叠上片最末二字,且二字倒转。四,叠韵,如长相思,起二句,君泪盈,妾泪盈,二句韵同。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
【变】: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
❷ 词字怎么写
词:
读音:cí
部首:讠
总画数:7画
笔顺编码:丶フフ一丨フ一
笔画名称 :点、横折提、横折钩、横、竖、横折、横
❸ 怎么写词词牌的格式又是什么
以下是网络词条关于词牌来历的介绍,供您参考。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为了方便填词,人们常把词牌收录成册。古代著名的词谱有钦定词谱、白香词谱、诗韵新编等。有了这些词谱,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填词效率。
词牌的创作规则:前人制谱,后人填词。如果说宋代不少词谱是词人自创的,以后词人自创词牌似乎就没有了。今天用的比较有名的词谱多为清代篡集,《词律》二十卷,收入词调1180余个,《钦定词谱》四十卷,收入2306个,《白香词谱》100个。每一种词牌的定格都不相同,这与律诗是不一样的。律诗只有四种定式,用韵和平仄要求相对简单,所以说,把词的定格完全记住是不可能的,大多是找相中的某个词牌填词。
有了规定的词谱定格,填词就方便多了,根据词谱的平仄要求遣词组句即可。要点在于按照词牌要求的平仄行事。如果用字用韵多处离谱出格,哪怕词句词义意境再好,字数句式完全一样,也称不上是原来的词牌了。
❹ 如何写词!(现代词和宋词)
❺ 词怎么写
按目前的教育来看,写词是很难的,念奴娇啊,菩萨蛮啊,只是词牌名,不用太深究它们的含义,就好像绝句和律诗一样,只是用来规定词的格式而已。
写词,只要按格式填词就好。
至于你上面说的你的词叫“烟花易冷”,那么这首词就叫“菩萨蛮·烟花易冷”,差不多就是这样,跟在词牌名后面的,就是本词的名字。
楼主这首,勉强算词吧
❻ 怎么学写词
1.多看、多背、多填、多请教、多比较。
2.先要立意,再根据立意选择合适的词牌,注意不同的词牌能表达不同的感情。在立意上参照所选词牌名家的作品立意(方便写成后同名家的词对比找差距)。(注意在用韵上可自选,尽量不要用名家原韵)
3.定词牌后再选韵字。韵字的选择要查韵书(填词常用<平水韵部>)。然后再按韵填字,如写文章般注意起承转合。先按自己的意思将内容写完后再对照词谱校正平仄(经常会依据平仄来调整和更换用词)。记住填词尽量的按照词的格律来填.填多了,就会有质的飞跃.
4.写后再与名家比较,看名家好在那里。
5.还有就是小令易写难工,长调难写易工.尽量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词牌.这样一来,在词的内容上也容易安排.
初学者可先读读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小本本好读好懂.先从短小耳熟能详的作品开始,慢慢地也就行了.
诗林学步是较好的入门教材,讲解了古风、律诗、律绝、词、曲的基本写法及写作要点。内容看连接。
http://www.jhxxy.com/cgi-bin/topic.cgi?forum=16&topic=13
另外就是到较正规的古诗词论坛去请高手指点也是正途.
下面我再给你一个链接:
古诗词网站乾坤大挪移
http://www.oligood.com/oldpeasant/web/qiankun.asp
❼ 怎么样写词(流行歌曲)
没有什么步骤方法吧。写词有的是先有音乐再填词,也有的是写了词再配音乐。个人认为还是前者比较简单。如果你是新手,建议先找一些自己喜欢的旋律重新填词,这种方法挺不错,慢慢的你的词就会变得比较有深度。写词不需要有太多浮华的词语,要和生活贴切,要真实。现在的流行歌曲大多是有爱情有关,经历过的人肯定比没经历过的人写的好。加油吧~
❽ 怎么样写词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
6、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 在众多作家中,对元曲的形成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元好问,他生于金元战乱之际,是名冠金元两代诗坛的巨星。他的作品清润疏俊,迥出时作,对元曲创作起着启导统领、规范的作用。
元杂剧
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两个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形成的,正当南戏盛行之际,北杂剧走向成熟。13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雄踞剧坛最繁盛的时期。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是其显著的特色之一,“一人主唱”是元杂剧的又一显著特点。元杂剧唱与说白紧密相连,“曲白相生”。元杂剧还有一些特点,如剧本注重舞台性,角色分工类型化,漠视生活外部形态真实,以类型化、象征化的手法,表现剧作的内在情绪,作家流逸的情思与本质性的真实生活相结合等等。完全具备了戏曲的本质特征,它走完了戏曲的综合历程,是严谨、完整、统一的,又是个性鲜明的戏曲艺术。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❾ 怎样快速写词语
别着急,慢工出巧匠。
写词语的目的是为了记住:字音,字形,字义,从认识到理解到运用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走捷径就失去写的意义了。不如不写!
[cí yǔ]
词语(汉语释义)
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
新词典词语丰富,信息量大。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词语有2字、3字及4字的分类,但请注意,词语不属于成语一类。
在汉语里,一个字也可以算作词语。
构成分析
编辑
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
①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水果、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❿ 怎么写词词牌的格式又是什么拜托各位大神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阙(片)以上的。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阙(片)象对联一样相对)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6.词有时会不符合上述规律,因为早期是和着曲子写的,因此它最注重的还是与曲的配合。(蒙元时期,词与曲是两相和的,因为元曲与词差不多,只是曲没有阙,词有阙。)
7.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起源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词
不分段称为“单调”,分段称为“双调”“三叠”“四叠”。又叫“片”或者“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