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作诗
诗人写诗的灵感灵感来源于生活,他心情的喜怒哀乐就是灵感,他们将这些情感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B. 怎么作诗
唐以后,诗分两类:一,古体诗,二,今体诗。古体是继承汉魏六朝的诗体;今体是唐代新兴的诗体。今体在字数,韵律,对仗都有讲究,与古体截然不同。我们学格律,主要是讲今体诗的格律。但今体诗从古体演变来,就先简述一下古体。古体分五古也叫五言,和七古也叫七言。五古,每句五个字,句数不拘。如:王维《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余略…
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余略…
七古每句七个字,句数不拘。在此就不例举了…
此外古体还有一种杂言诗,诗中杂着五字和七字句。甚至三,四,八九字句。这就是人常说的长短句的雏形!但是,一般都把杂言诗归入七言古诗一类。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余略…
而今体则只分两类,一,律诗。二绝句。
律诗又分两类:一,五言,也叫五律;二,七言,也叫七律。五言律诗每句五字,共八句,全诗四十字。(句的平仄,押韵都有讲究的!分在第二篇说。)也有一种叫五言长律(又叫五言排律)每句五字,共十二句,或更多。七言律诗每句七字,共八句,五十个字。
绝句分五绝和七绝;五绝五字四句二十字。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四句二十八个字。呵呵…写了这么多只是铺垫。我想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些基本知识。但我认为还是温习温习为好!免得五律和五绝,七律和七绝的概念都不清楚!而我们学诗最主要的是用韵和排律!这也是最关键的!
诗歌之所以被称为韵文,是因为其中的某些韵尾必须押韵。诗人写作诗歌,不但要善于表情达意,模景抒情,还必须要求作品尽可能有精美完善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而所说的艺术形式,包括格律和声韵。押韵就是完成格律诗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今天写诗,虽一般以新体诗为主(指自由诗体或散文诗,有些已不讲究押韵。但‘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鲁迅说的!押押韵还是有心要的!这里,我先不多说。)但五言七言为主的旧体诗,对句子当中的平仄(第三篇再说)和句尾的韵脚,是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的!而且还必须遵守,不能随便。
当然,随着近代诗文的兴起,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 诗韵从最早的206韵至唐已合为107韵延用至今己七八百年的历史,但已和现代的我们已远远脱离语言的实际标准。特别是初学者,韵目过多,使用不方便,且有碍于诗路的顺通。我在这里就直接说从五四以来我国学认同通用的诗韵了!新诗韵是依照《中华新韵》为主要依据的。
学押韵前必须了解韵部:依中韵归纳现代汉语为十八个韵部。分别为:一麻,二波,三歌,四皆,五支,六儿,七齐,八微,九开,十姑,十一鱼,十二侯,十三豪,十四寒,十五痕,十六唐,十七庚,十八东。而鉴于旧体诗的平仄,所以每韵又分平仄声两大类。而初学者可参考“中华新韵”及“汉语诗韵”的现代韵书。各大新华书店皆有销售。详细不胜略举,在这里还是说说规范性的几例实用押韵吧!至于如何押,怎么押那就靠你自己的悟性与兴趣了!1,今体诗的用韵。
今体诗(上篇说的律诗,绝句)的用韵,都依照平水韵,而且限用平声韵。就是说律诗,绝句一般必须押平韵。
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有)号的表示用了韵,且此韵皆为八庚目里的韵。
2:古体诗的用韵。古体诗用韵较宽,可以用平水韵,邻韵;也可以用更宽的韵。同时也可押上去声韵,也有用入声韵。此,较杂!不列举。3:一韵到底和换韵。
今体诗都是一韵到底的!如1。古体诗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就是说一首诗可以有两个韵,甚至几次!但一般指古体!必须注意,今体是不行的!
4:首句用邻韵,出韵。
上面说过,今体诗要用平水韵。但是,诗的首句本来是可以不用韵的,如果用韵,就不一定要用本韵,领韵也可以!注,如果不是首句用邻韵,就是出韵了!
5:柏梁体
七言古诗中有句句用韵的叫柏梁体。汉武帝作柏梁台,和群臣共赋七言诗(联句)(象我们今天在网上玩的接龙)句句用平声韵的。后人把句句用韵的七言诗称为柏梁体。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呵呵…用韵就以上几种!
讲今体诗的格律,也叫平仄。
《一》五言律诗共有四个句型,即:
1.仄”仄平平仄。
2.平平仄仄平。
3.平”平平仄仄。
4.仄”仄仄平平。
(有”号的表示可平可仄。下同)? 上面四个句型错综变化,成为五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如下:
一、首句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首句仄起平收式,这种平仄格最为常见的。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首白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四、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二》五言绝句是五言律诗的上一半,也是上面的四种平仄格式,排律取四种格式的前四句即是!略…
《三》七言律诗的四个句型,即:
1: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仄平平
四个句型错综变化,成立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如下:
一、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二:首句平起仄收式,这种格式最为常见。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三: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四:首句仄起仄收式,这种格式也很常见。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四》七言绝句也是四种格式。象五律五绝一样,七绝也是七律的一半,四种格式取七律的前四句。略… 呵呵…有了一篇的体裁,二篇的韵,这篇的平仄,诗似乎可成了…但技巧呢?诗的技巧:平仄的变格、对黏、拗句和拗体等等还很多呐!一时还真是说不完全......
C. 怎样作诗
怎样作诗?推荐你参考以下内容:
写诗时,最好用一些典故或历史上有名的事迹,因为诗的字数有限,用最少的字写最多意思,就要用一些如成语或典故的道具了。
写诗时,最好用一些夸张的数字,这样使小小的诗显得气势磅礴。这方面最好的我认为是毛泽东和李白两位了。
写诗一定要使词用的最简洁,同样是字数限制,不像写小说。
写诗例如律诗一定要注意,对偶和对仗的应用。要多用一些古时的词。当然如果你对词语驾驭的很好的话,最好多用现代的词。
写诗要在意思的基础上求押韵,不要强求押韵。
例如毛泽东的一首诗:“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原。梁王堕马寻常事,何须哀伤付一生。”你看这诗就是不很押韵。一般人误认为写诗必须一定严格押韵,我认为不是这样的。
暂时就写这么多吧,总之写诗是一个综合的东西,多看看中国传统文化一些东西,例如如何对对子,如何猜灯谜。我认为没人教,也会写出很好的诗的。
平仄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一首诗的第一三五个辽的平仄不论,而第二四六个字的韵要求分明如:1平3仄5平;或者说1仄3平5仄[1、3、5指第一三五个字];并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最好要相对。
具体一些,现在的平音是指:“第一二声”仄音指:“第三四声”,古代比现在多一个音。
在一些细节上要求“最好一首诗中没有两个相同的字,因为诗的字本来就很少”当然,如果用的好的话,可以用叠词。
在押韵上韵最好不要太一样,比如上句中“情”,下句用“青”。
D. 古代是怎么作诗的
作诗快慢要看诗人个性。像李白这样不太讲究格律,讲究感情宣泄的人作诗比较快。“李白斗酒诗百篇”不是没有依据的。
比较讲究格律的杜甫可能就慢一点。但是杜甫确实是厉害,真正达到了格律与意境融合的地步。无论是体会意境还是考究格律,几乎都是完美的。虽然他缺乏李白那种天才的气质,但是作诗的功力恐怕无人能及。
也有一首小诗憋几天甚至更久的人。比如贾岛,“推敲”的典故就由他而来。他讲究“炼字”,就是对于关键字要反复推敲。“十年磨一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也不知是被诗感动,还是被这种执着感动)就是他的写照。
E. 怎样才能作诗呢
多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想作诗就要多读。通过读来体会诗歌的韵味。
F. 诗人是如何作诗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非常喜欢用诗歌来代替自己感情的抒发,这也正是因为有很多时候诗歌的感情抒发要远比文章来的通俗易懂,且也让自己的感情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很多时候人们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但是更多的人都非常好奇诗人是如何写诗的。其实是人并不是每天都能够有灵感来进行写诗,当然灵感也正是因为通过自己日常生活中所有事情的经历,才能够给自己带来写诗的灵感。
日常经历是写诗的最重要来源
每一个人在每一种情境下,都会让自己回忆起自己一生中所经历的所有事件,所以很多时候,或许诗人在某一个时刻觉得某件事情对于自己的人生带来重大的意义,想要抒发便有了写诗的灵感,这也正是因为为何所有诗人在显示的过程当中,每一个时间段都会有完全不同的写作风格。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自己生活的经历,每一个人对于事物的理解也都会大不相同。
让自己逐渐熟悉作诗的技巧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写诗的文字很少,所以在书写的过程当中更加容易,其实不然,是喝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容易书写,在写诗和做事的过程当中都需要人们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够让自己在书写的过程当中不会十分困难。当然,在熟悉写作技巧之后,便是自己文字的组合,毕竟每一个文字的组合都能够代表出自己最真实的感情,能够让自己最真挚的感情表达出来,才是自己写作的最重要目的地。
每一个人所创作诗歌都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感情得到抒发,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分享自己的经历,所以很多时候人们在经历一些事件过后,都希望能够通过文字来抒发自己。
G. 怎样学会作诗写词
要学会作诗写词,最基的是要懂得韵律。按诗体的韵律要求创作。没有韵律的文章,那怕你写得再好,也不能叫诗。
一般情况下,写的文章押韵,基本可以叫诗了。
H. 怎么作诗
第1步:确定写诗的主题
在开始写诗时,首选要选好你要写的主题,到底是写关于哪方面的,是关于工作、生活还是爱情题材的,这个一定要确定好,也是写诗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8)如何作诗扩展阅读:
诗的本质:
诗的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在科学著作的精美片段中散发出智慧光彩,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都有诗的踪影。
作为自然美的代名词,蓝天白云是诗,山水田园是诗,莺歌燕舞是诗,桃红柳绿是诗,海上明月是诗,大漠孤烟是诗,枯藤老树昏鸦是诗,小桥流水人家是诗,东南西北是诗,春夏秋冬是诗,天籁是诗,人体也是诗。
作为艺术美的代名词,旋律是诗,线条是诗,结构是诗,雄浑激越是诗,轻灵优雅是诗,壮丽崇高是诗,恬静闲适也是诗。
作为人生美的代名词,青春是诗,爱情是诗,事业是诗,理想是诗,天真是诗,智慧是诗,守望是诗,淡泊是诗,入世出世皆可为诗。
I. 怎样作诗
学前要则:
一、参与劳动,多做运动,每天保证流汗四五升以上。否则学诗词很容易学进歧途,变成老穷酸。
二、全文分三大部分,对应学诗的三个阶段,可以按部就班。
三、每部分由“精读、朗诵、工具、泛读、练习”四个栏目组成。精读,要求仔细阅读,认真理解;朗诵,不强制记忆(能背下当然更好),以培养语感为主;工具,主要是各类工具书;泛读,知识性、趣味性阅读,浏览便可。
第一阶段
精读类:
《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
●注:
这两本书很厚,可以选自己喜欢的篇章阅读,没必要一页页翻到底。如果实在嫌厚,可以用《唐诗小札》及《唐宋名家词导读》代替。
★目的:
学会如何欣赏一首诗。
朗诵类:
《唐诗选》、《宋词选》
●注:繁体版。学诗之人,繁体字可以不用,但不能不懂。终究学诗绕不过繁体字这一关的,不懂得准确辨析繁体字的话,诗也很难学得深。后面会细述个中缘由。
●又注:每天起码朗诵半个小时以上,念完一遍从头再念。
●又注:无须深入求解,只要明白诗句的意思,读顺了口就行。
★目的:培养语感。
应用类:
《白香词谱》(或《唐宋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辞海》
●注:在诗词写作中有格律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全篇合字数、合平仄,另一方面押韵也要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律。
●又注:《白香词谱》和《诗词格律概要》主要解说字数、平仄的要求。押韵方面需要《佩文诗韵》和《词林正韵》,这两本书一般都附录在前两本书里,无须单独购置。
●又注:建议从网上下载一个版本优的《佩文诗韵》和《词林正韵》,打印一份随身携带,方便使用。
●又注:《辞海》是字典。比较厚,而且不属于古汉语专用,但其中的词条包罗万有,读诗时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去查一下,常见历史人物和典故及常用文言都可以查得到。
泛读类:
各朝代著名诗人生平的传记,四大名著,
●注:市面上版本不少,选自己喜欢的吧。
★目的:增加兴趣。
练习:
一、找自己喜欢的诗进行仿写,或者沿用前人的题材,自己重新演绎。这个阶段是一定写不出好东西的,目的仅仅是练习。又,不要去强调表现自我、宣泄情感等等,那需要相当的写作技术来支持。
二、这个时期最好严格按照格律来练习。如果静不下心来琢磨格律的话,有可能为日后的学习埋下祸端。无论能否遵照格律,都必须要清楚一点:格律不是限制、不是死板的形式,它是你写好一首诗最好的工具。写诗好比钉钉子,格律好比锤子,熟手工人也许可以用石头甚至手掌代替,但终究是不如锤子好用的。即使一些场合无法使用锤子了,必须用其他工具代替,那也得懂打钉子才行,而没拿过锤子的人又怎么学得会打钉子呢?
三、无须苛求每一首习作的质量,因为想苛求也没这能力,反倒搞得自己很迷茫。只须多练就可以。
四、这个时期的学习目的就是感受下诗词写作是什么一回事,也打好日后写作的一些感性方面的基础。
第二阶段
精读类:
《写作概要》、《文学概论》、《古代汉语》
●注:选各大高校的教材通常会比较客观。
●又注:这部分绝对要学扎实。认真学习的话,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就能基本掌握这三本书了。
●又注:《古代汉语》是繁体书(包括白话讲解部分),所以前面要打繁体字基础。而且,越学到后面,越要接触大量的繁体书籍。
●又注:先弄清楚什么是文学,再弄清楚什么是诗词,那么视角会高明得多、眼界将宽广得多。文学就好比一间房子,诗词就好比房子里一个茶壶,站在房子里能够一眼看清楚茶壶的形状,站在茶壶里却永远搞不清茶壶的造型。固然,这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却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目的:了解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写作?了解古汉语是什么一回事。
★开始时机:待上述的仿写练习不觉得困难之后。
朗诵类:
三曹诗选;李白选集、杜甫选集、唐朝边塞诗集,王维选集,孟浩然选集;豪放派词选,婉约派词选
●注:按上面的内容找吧,市面版本太多,更新也快,不过也没必要太挑剔,只要没错漏就行了,最好是繁体本。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买中华书局出版的书,质量最为可靠。
●又注:同样是不需要求深解的朗读。
●又注:之所以选诗多于词,主要是“诗庄词媚”的历史现实。并不是说诗比词更好(那是外行人说的话),而是在学习之初,学词太多很容易走入小道,最后钻了死胡同。
●又注:之所以选盛唐最多,因为盛唐是中国历史上诗文化最鼎盛、文人们精神最丰满、国民心态最自信的年代(连王维这种惊才绝艳的诗人也只能屈居三、四,这是中国诗史上仅见的)。学诗首练“胆、气”,此二者未得,写一百年都不过是滑手、诗匠。有人说婉约清灵一路不需要胆气,其实花间也好、易安也好,其胆气是含而不露而已。
●又注:之所以漏掉大批的非重点诗人,是因为第一阶段已经面积性地扫过一遍了,第一阶段那两本书有空还是得翻的。
★目的:进一步加强语感;深入体会最优秀的诗文化;体会什么叫“丰满的精神”。
★开始时机:随便吟出一句应景诗(一句而已),象诗了,而不是文言文口号。至于象不象,可以找几个水平较高的帮看一下。
应用类:
《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
●注:若能买得到后者,就可以省下前者了。两本都买下自然更好。
泛读类:
一、《李杜诗学》(杨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美术史简编》、《中国音乐史简编》、《世界艺术史略》
●注:第一本建议多读几次,第二本建议选取记忆(不是背诵),后面三本以最简略的方式读就可以了。
二、《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孙子》的白话本
●注:白话本可以了,原著以后看,现阶段看的话很容易打瞌睡的。
●又注:《孙子》也可以选原著,因为文字比较浅显。推荐《宋本十三家孙子注》。
三、《战国策》、《国语》、《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的白话本
●注:完全可以当成历史小说来看。
四、前面提到的两本鉴赏辞典不能放下。
★目的:了解文学艺术的历史;了解中国传统思想、传统审美观的根源;了解诗词中涉及的历史典故。
练习:
一、各种题材、各种技法、各种风格都尝试一下,尽可能地拓宽诗路。
二、把个人作品区别对待,一些是写着玩的,随意即可;一些是用心去写的,就得反复推敲琢磨,从段落结构到个别字眼,乃至放下数月又翻出来继续修改,这是最有效的提高途径。
三、非常不建议找人帮你改诗。写诗,到最后还是得形成个人风格的,这里面的过程不可能假手于人,只能自己辛苦耕耘。
四、发现自己的诗不满意,第一时间要修改的是整体结构,然后是句法,最后再抠个别字眼。
五、到后期,就是学懂了精读部分的若干理论之后,就要有标的性地练习。主要有:
A结构练习,进行各体各种常见结构的专题练习。计有:
绝句无对仗起承转合结构。
绝句首句起,二句承,三四句对仗转合。
绝句一二句对仗起,三句承转,四句合。
绝句全对仗。
绝句逆起式。
律诗起承转合结构。
律诗承转互换结构。
律诗全对仗结构。
律诗颔联重心结构。
律诗颈联重心结构。
律诗尾联重心结构。
律诗逆起式。
●注:词的体裁比较复杂,所以练习词结构没有范式,建议还是从诗结构学起,诗学好了转写词一点也不难。
●又注:也可以按传统的结构分类法来练习。总之目的在于对诗词文本的结构心中了然。
B句法练习,熟悉运用各种句法。句法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反正在修改自己作品的时候,可以多尝试用不同的句法来表达同一句意,并比较效果。
C炼字。没有方法,牛活,犟着脾气抠吧,有不顺眼的字就换,换到没法换为止。
D比兴。许多初学者写诗就知道表白,其表白方式比对老公老婆还赤裸裸。故此这个阶段得学会东拉西扯的比兴了。倘若嫌比兴这个词不好理解的话,那么可以这么说:一、场景描写。举个例子:说悲伤,总不能从开头到结尾都大吼“我很悲伤”吧,所以要刻画、渲染一个悲伤的场景;二、象征。写诗就象谈恋爱一般,要挑逗不要挑衅,所以要适当地含蓄点,有些东西没必要说得清楚明白,只需用一些物性相近的替代就可以,比方说“我是好人”,那么就拿“我是香草”来取代(呵呵,幽默了,不过学到这一步,大概就能从这个玩笑中了解我的意思了)。三、典故。试着用吧,是个不容易的课题。
E叙事。虽然说诗词不侧重情节,但是基本的叙述能力还是得有的。于此可以多学习点杜甫和白居易的歌行,及汉魏南北朝的乐府民歌。
第三阶段
精读类
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审美学概论》
●注:同样是找高校的教材。
●又注:《作品选》的教学提纲中要求背诵的一定要背,记忆力好的话整本背下来吧。
★目的:了解、并一定程度上掌握文言语体;了解什么叫“审美”,初步懂得运用审美常识来判断自己的诗作。
二、《诗经》、《楚辞》、《古诗源》
●注:繁体版。实在看不下去的篇章可以跳过,但至少要精读三分之一。
三、《唐宋八大家文选》
●注:繁体版。不需要背诵,但要能掌握其行文之妙。
四、《庄子》、《曹子建集》、《庾子山集》
●注:《庄子》是先秦文学中最富有文采的散文集;曹植是建安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集大成者。
★目的(二、三、四):系统学习唐朝以前最优秀的文学家。
五、从唐宋诗人中找适合自己风格路子的诗人全集
●注:如喜欢走沉郁一路的,就学杜工部集;喜欢走简约一路的,就找王、孟等等。以词做为主攻方向的也同理。
★目的:开始有意识地为自己的个人风格添皮补肉。
六、《左传》、《战国策》、《史记》
●注:前两本简直是诗词的典故库。《史记》是中国史书中最富有文采的,其他史可以不看,这个绝对不能绕过。
★目的:能够灵活运用典故;体验一下传统诗人对历史的激情。
★开始时机:初步确定自己的写作路子之后。
朗诵类
《全唐诗》、《全宋词》
●注:读就行,别管自己读了什么。
★目的:最全面地感受唐宋诗词文化。
★开始时机:当你随便看到一首诗就立刻能把握住它的风格特点之后。
应用类:
一、《诗韵合璧》
●注:其实用途并不太大,备一本吧,总有用得上的时候。
二、《古汉语小字典》
●注:为什么把这本入门书放到这里呢?因为到了这个阶段,已经开始跟大量的古籍打交道,这本小东西方便随手翻查。等到了看一篇文言文基本上不用看注解的时候,这本东西可以暂休了。
三、《说文解字》等
●注:看个人需要吧,一些训诂类的工具书还是要的。不过就写诗来说,训诂学无须很精通,明白基本原理就够了,这个在《古代汉语》中有教的。
泛读类
一、《山海经》、《水经注》、《神异经》、《穆天子传》、《神仙传》等
●注:神话、传说是诗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
●又注:选文白对照的版本就可以,因为除了《水经注》之外,其他几本都无甚文采可言,其实《水经注》也就是个别篇章比较富有文采而已。《山海经》有岳麓插图本的,推荐。
二、《论语》、《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墨子》 、《晏子春秋》、《淮南子》等
●注:这次要看原版的了,因为涉及到文言语境的理解及典故的运用。除上述数“子”外,也可以选些对自己胃口的其他“子”,如《吴子》、《尸子》、《鬼谷子》之类。
三、《易经》
●注:必须选注解详尽的,因为即使有注解也看得你很莫名。我手头上是南怀瑾早年注的版本,还可以。
四、《世说新语》、《文选》
●注:了解性的就行了,前者跟诗词关系不算太大,不过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后者良莠不齐,主要是容易受到骈丽文风的影响而走入歧途——兵器虽然无罪,但好歹也是危险品。
五、《文心雕龙》、《人间词话》、《沧浪诗话》、《诗品注》、《艺概》等
●注:一定要先把《审美学概论》学透之后再看。
六、近代至今编撰的各类文学、诗学相关的论丛
●注:太多了,自己找些感兴趣的浏览吧。
练习
这个阶段已经没其他了,确定一两种个人追求的风格,选定一些适合自己的格式体裁,写吧。
补充:
第四阶段
●完成上面三个阶段后,你面前已经是天高海阔了,也许你的诗还写得不算很好,甚至暂时比不上那种天天捧一本《XX集》的临摹型诗人(他们是速成的)。
但是!你现在已经对诗词、乃至对文学有一个鸟瞰式的了解,你足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指导你自己学习和写作。
甚至你已经为你自己打下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无论你以后打算玩复古派、当代派、实验派,乃至你的创作路向在诗、词、杂言、四言、排律等等之间频繁切换,甚至从格律诗词转型为诗歌、散文、小说,你会发现很轻而易举——难度是很低的,能不能转得好就看自己有多用心了。
●貌似上面列举的书目多得让人头晕。其实都分好类了:工具书平常是拿来摆的;朗读类的只需每天半小时到一小时,念经般的就可以;泛读类的可以作为无聊时打发时间的调剂(如果你无聊的时候想打游戏逛商场多于想学诗的,那当我没写过、也当你没读过此文);至于精读类的,确实要好好琢磨,大概短则三年,长则五年,最笨也不会超过七年,坚持不懈就可以全部学透。如果连三五年都不能沉静下来学习的话,那么也别学诗了,学火星文(又名脑残体)就不错。不然学了大半辈子还是没看见文学的大门,这是浪费生命啊。
●以上我很少提及到金元明清的内容,主要是这四代在古典诗词上比较敏感,在还没了解诗词和文学之前就钻进去的话,不大明智。
●可能大家会疑问,为什么我一直强调朗读诗词不需要求深解。那是因为学习了古汉语之后、能对文言文有足够的阅读能力之后,诗词的字词便成了很简单浅显的东西。而朗读不但是培养语感,还是培养感性的诗心,太多于考究训诂无益反害。至于如何去理解诗作,学完审美理论以及前人诗论之后,再加上阅读今人的诗评,理解一首诗就水到渠成了,无须刻意苦求。
●以上书籍绝不能找电子书,电子书这玩意错漏百出。注明要繁体版的就不要用简体取代。
J. 怎样才能学会作诗
学会作诗的几个要点:
一、朗读古诗
学习古诗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可事先设置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读,这个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在喜境中读婉约诗歌,在悲境中读豪放诗歌或山水田园诗歌。读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读出诗歌的意境,读出诗人的情感。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握其语气节奏的轻重缓急,了解词人的心绪。尤其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非读无以把握运气之长短,非读无以知晓情感之悲喜。同时,通过读,还可以牢牢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诗眼或词眼,以及特定的意象。如“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关键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读”能让同学们初步感知到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给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
二、了解诗人
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诗歌风格,写作背景。诗人的经历不同,所创作诗的内容也不同。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等多种类型。各个诗人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柳永、姜夔、李清照的婉约,李煜、刘禹锡的隽永,谢朓、谢灵运的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屈原的雄浑悲壮,王安石的雄健高峻,陶渊明的淡远闲静,王维的恬淡优美等等。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能更好地感受诗歌内容。如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先了解当时李白因受政治牵连被流放夜郎,就在诗人行至夔州白帝城时,忽然传来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当时诗人的心情真是欣喜若狂的背景,再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就不难了。
三、体悟意境
先要理解两个概念: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比如“举头望明月”,月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物象,而是带有思乡之情的意象。意境就是由意象形成的艺术境界。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
四、把握鉴赏要领
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托物言志诗,是诗人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其中,达到言志的目的;边塞征战诗,是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舍或勉励之情;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等等
扩展阅读:
做诗所依据的韵书,一般指《平水韵》,平、上、去、入四声一共106韵。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
〖 简介 〗
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十八韵是:
一麻,新华字典里的韵母 a、ua、ia 同属一个韵部。
二波,韵母 o、uo。
三歌,韵母 e。
四皆,韵母 ie、ue。
五支,韵母 i (属 zh、ch、sh、z、c、s 声母,与七齐有别)。
六儿,韵母 er。
七齐,韵母 i (属声母 b、p、m、f、d、t、n、l、j、q、x、y,有别于五支)。
八微,韵母 ei、ui。
九开,韵母 ai、uai。
十姑,韵母 u。
十一鱼,韵母 v。
十二侯,韵母 ou、iu。
十三豪,韵母 ao。
十四寒,韵母 an、ian、uan。
十五痕,韵母 en、in、un、vn。
十六唐,韵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韵母 eng、ing。
十八东,韵母 ong、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