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是多少岁
三十岁。
意思: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读音:ér lì zhī nián
引证: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例句:林超是一个大商场男装部的经理,虽然事业小有成就,但三十而立的他面对生活工作的双重压力再加上一个挥霍无度的妻子,让他身心倍感疲惫。
(1)而立之年是多少岁扩展阅读
相关成语:
1、不惑之年[ bù huò zhī nián ]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引证: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2、天命之年[ tiān mìng zhī nián ] 指自己五十几岁的谦词。
引证: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3、耳顺之年[ ěr shùn zhī nián ] 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引证: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❷ 幼年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分别指多少岁
幼学之年1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花甲之年60岁。花甲代表六十岁。古稀之年70岁。古稀是七十岁。这些都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1、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2、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3、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4、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5、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翻译过来是因赊饮所负的债到处都有,但是能活到70岁的人就很少了。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2)而立之年是多少岁扩展阅读: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❸ 襁褓,孩提,弱冠,豆蔻之年,知天命,花甲,不惑之年,而立之年分别是几岁
1、襁褓,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亦写作“襁緥”、“襁保”、“襁葆”、“繦緥”。襁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襁褓又称作襁褓巾、襁褓被或者襁褓睡袋。
2、孩提: 2~3岁的儿童。
是古代对人年龄的称呼 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
3、弱冠:男子20岁。不能用于女子。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4、豆蔻之年: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5、知天命:50岁。
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6、花甲:指60岁。
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又一种说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迹,到了六十岁,随着身体的愈加衰老,这道白痕就会消失不见,故而称作“花甲”。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身体好的人超过六十岁,白痕还在,而有的人身体衰弱,未到六十岁也有可能没有白痕。
7、不惑之年:40岁。
意思是指人到中年(这里中年指四十岁),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
8、而立之年:30岁。
解释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而”是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在“三十而立”中承接“三十”,但说“而立之年”,则无所承接。因此,离开“三十”,把“而立”二字切出来单独用很牵强,不如说“当立之年”。
❹ 而立之年是指多少岁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拼音:[ ér lì zhī nián ]
释义: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近义词:三十而立当立之年
造句:
1、他还未进而立之年,却成天暮气沉沉,一副老人的神态。
2、到了而立之年的歌德更加发奋读书,所以他在后来创作了不少作品。
3、到了而立之年的姐姐,更加勤奋好学。
4、他刚到而立之年,就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5、我因家境穷困,所以而立之年仍然中馈犹虚。
❺ 下面词语分别表示多大岁数 弱冠之年,不惑之年,而立之年,年过半百,花甲之年,年逾古稀,耄耋之年,
弱冠之年:二十
而立之年: 三十
花甲之年: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
耄耄之年:80至90岁
期颐: 一百岁
岁至期頣:100岁
豆蔻: 代表14岁
期頣指100岁的老人,又称人瑞。
(5)而立之年是多少岁扩展阅读;
未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孩提
童年——总角,垂髫
8岁(男)——龄年
10岁以下――黄口
10岁(女)——髻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 ------- 志学之年,束发
16岁(女)――碧玉年华
15—20岁——舞象之年
20岁(男)――弱冠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蓓(信)年华
出嫁——标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半百
60岁――花甲之年,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之年、杖国之年
77岁——喜寿
8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台,骀)背之年
99岁——白寿
100岁――期頣 ,人瑞
108岁——茶寿
来源;网络岁至期頣
❻ 而立之年 知命之年 古稀之年 不惑之年 花甲之年 各代表多少岁
而立之年代表三十岁,意思是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出自《论语·为政》
不惑之年代表四十岁,意思是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出自《论语·为政》。
知命之年代表五十岁,意思是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出自《论语·为政》。
花甲之年指老人六十岁。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
古稀之年代表七十岁,意思是指人到七十岁。出自《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❼ 年过花甲、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古稀之年分别指多少岁
一度春秋/一岁。古稀双庆/只两个70,140岁。花甲重逢/只两个60,120岁。
❽ “不惑之年”“而立之年”……是多大
孩童时期称为“总角之年”。
女孩十三四称为“豆蔻之年”。
女子许婚要结发上簪,因为古代二十许婚者少,十五许婚者多,所以这一特点就用来称呼女孩十五岁,叫做“及笄之年”
女孩十有六岁就被称为“破瓜之年”。
男子二十岁可以称为“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就指人到三十岁,”
“不惑之年“就指人到四十岁,”
“知命之年“就指人到五十岁,”
“耳顺之年“就指人到六十岁。”
八九十岁被称为“耄耋之年”
人到百岁可以称为“期颐之年”
❾ 而立之年是指多大岁数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