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汶川中学
汶川中学中考艺体班当然是非常好的,也好考。只要你有体育特长,或者音乐特长等等都可以报这个学校。然后上完三年高中,你一定能上一个非常好的学院。
Ⅱ 汶川县第一中学的办学历史
四川省汶川县第一中学由原汶川县威州中学、桑坪中学、七盘沟中学三校合并而成,以威州中学为主要历史背景。汶川威州中学创办于1964年,校址位于阿坝州的南大门——汶川县县府所在地威州镇。学校始建仅两个初中班,招收学生45名。刚起步不久就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停办三年。1970年秋复校,县上将威师附小、红星小学两个戴帽的初中班归入威中,12月学校建立了“革命委员会”。当时,全校教职工(包括兼课教师)不到20人。1972年秋,上级决定在威中增设一个高中班;与此同时,“工宣队”进驻学校参与领导、管理;同年,为贯彻“五.七”指示,实行开门办学,学校又举办了“红医”、“农技”两个高中班。自此,全校师生员工年年都要走出校门进行学工、学农、学军的教育锻炼。
为适应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阿坝州经济建设的需要,1980年,阿坝州人民政府决定在威州中学试办寄宿制民族重点高中班,并招收南坪、松潘、黑水、茂县、理县和汶川六县内的藏、羌、回等少数民族学生。民族重点班“一届一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每年的高考升学率均保持在85%以上,为阿坝州培养较高层次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做出了巨大贡献,学校在1987年和1989年连续两次获得四川省民委、省教委颁发的民族教育奖励基金奖。由于办学成绩突出,1984年12月20日被列为四川省首批扩大办好的重点中学,1986年被省委、省教育工会授予“教育系统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上世纪九十年代,威州中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校学生由1993年的16个教学班,658名学生扩展到2000年30个教学班,1500余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31100平方米,校舍占地面积253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2200万元,成为全州办学规模最大的学校。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学校被迫迁至成都市龙泉驿区阳光体育城,迁移路途十分艰辛,途经马尔康、金川、丹巴、雅安等地,路程逾千里,经全校师生齐心协力,于2008年9月全部平安转移至过渡校区。在过渡的一年时间里,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全力支持,全校师生同甘共苦。灾后以原四川省首批省重点中学、省级示范校、省级文明示范单位威州中学为历史文化背景,合并原汶川县初级中学中发展水平较高的桑坪中学、七盘沟中学,斥资2.4亿人民币建成汶川一中新校区。2009年8月,汶川一中建成。威州中学顺利完成过渡,迁回汶川。2013年12月23日,经四川省教育厅复核正式批准四川省汶川县第一中学校成为四川省二级示范高中。
Ⅲ 汶川中学好还是绵阳南山中学好
绵中跟南山一直都是争来争去的,不相上下。个人觉得,南山要比东辰好些。
Ⅳ 在汶川地震中那个中学的学生有秩序的逃生无人员伤亡
在汶川大地震中,有一所中学,在1分多钟全校全部撤到操场,无人伤亡。就是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叫叶志平,他四川省优秀校长。
Ⅳ 汶川县第一中学的介绍
四川省汶川第一中学(汶川中学)隶属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这里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全国羌族主要聚居区,其中藏族占52.3%,羌族占17.7%,回族占3.2%,汉族占26.6%,其他民族占0.2%。汶川第一中学位于汶川县城北大门——雁门,西依岷江,东临羌山,是灾后以原四川省首批省重点中学、省级示范校、省级文明示范单位威州中学为历史文化背景,合并原汶川县初级中学中发展水平较高的桑坪中学、七盘沟中学,斥资2.4亿人民币建成。学校占地面积一百六十八亩,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设计理念先进。学校现有学生4000余名,教职员工350名左右:其中有特级教师3人,有高级教师106人,中级教师107人。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有省级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是阿坝州办学规模最大的学校。
Ⅵ 汶川县哪些学校是乡村中学
汶川县乡村中学有:
汶川县水磨中学校
汶川县绵虒中学
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中学校
四川省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
Ⅶ 2008汶川地震中哪个学校的学生都幸存了
是四川安县桑枣中学。
安县桑枣中学校长是叶志平,四川省优秀校长。
地震来临时,他正在绵阳办事。大地震动,他站不稳,只好与学校的总务长互相抱着。
手机打不通,电话断了,第一波震荡过去后,他立即驱车往地处重灾区的学校赶。
他惦记着学校那栋没有通过验收的实验教学楼,心里最怕的是那栋楼出事。
上世纪80年代中,那栋楼建设时,学校没有找正规的建筑公司,断断续续地盖了两年多。到后来,没有人敢为这栋楼验收。当时,他还是普通教师,是学校为数不多的党员之一,别人不敢搬,他只好带头搬。
搬进新楼时,新楼的楼梯栏杆都是摇摇晃晃的。灯泡各式各样,参差不齐,教室本应雪白的墙上,只有底灰,什么都没有。
1997年,他把与这栋新楼相连的一栋厕所楼拆除了。他发现,厕所楼的建筑质量很差,污水锈蚀了钢筋。他怕建筑质量不高的厕所楼牵连同样质量可疑的新楼,要求施工队重新在一楼的安全处搭建了厕所。
1998年,他发现新楼的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他找正规建筑公司重新在板缝中老老实实地灌注了混凝土。
1999年,他又花钱将原来的砖栏杆拆掉,换上轻巧美观结实的钢管栏杆。接着,他又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要求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重新灌水泥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他动手测量,每根柱子直径加粗了15厘米。
对新建的楼,他的要求更是严。楼外立面贴的大理石面只贴一下不行,他不放心,怕掉下来砸到学生,他让施工者每块大理石板都打四个孔,然后用四个金属钉挂在外墙上,再粘好。
桑枣中学校长每学期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他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会事先告知学生,本周有演习,但娃娃们具体不知道是哪一天。等到特定的一天,课间操或者学生休息时,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
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学校早已规划好。两个班疏散时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级都站在自己的地方,不会错。
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走哪条通道,娃娃们早已被事先教育好。孩子们事先还被告知的有在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
每周二都是学校规定的安全教育时间,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他管得严,集体开会时,他不允许学生拖着自己的椅子走,要求大家必须平端椅子——因为拖着的椅子会绊倒人,后面的学生看不到前面倒的人,还会往前涌,所有的踩踏都是这样出现的。
那天地震他不在。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扭曲了房门。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
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
通信恢复后,老师们接到家长的电话,会扯着大声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
汶川中学微信公众号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一下
汶川中学微信公众号的关注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首先打开并登陆微信,进入微信的主界面;
2.然后点击通讯录选项,点击公众号;
3.接着在公众号界面点击右上角+图标;
4.输入名称“汶川中学”搜索或相关关键词;
5.找到相应微信公众号点击关注就可以了。
Ⅸ 汶川地震中有个校长他们学校一个人都没死,那个校长叫什么
叶志平,是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四川省优秀校长新华网5月27日报道“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这所学校名叫安县桑枣中学,与汶川大地震伤亡最为惨烈的北川县毗邻。据新华网报道,这所在大地震中没被“震倒”的学校全靠一位名叫叶志平的校长加固了“豆腐渣”教学楼,4年坚持组织学生紧急疏散演习。网友们称其为“史上最牛校长”,网友号召“各地校长好好向叶志平校长学习,借鉴一下桑枣中学的成功经验。”两千学生下楼只消一分半钟据此前媒体介绍,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桑枣中学校长叫叶志平,是四川省优秀校长,他担任校领导后,下决心花40万元将造价才16万元的一栋“豆腐渣”实验教学楼进行了彻底的加固,消除了隐患;更为主要的是,从2005年开始,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工作做得非常仔细,每个班的疏散路线、楼梯的使用、不同楼层学生的撤离速度、到操场上的站立位置等,都事先固定好,力求快而不乱,井然有序。逃生模式结果竟与演习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