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植物造景
一、校园景观既是高等教育实施的场所,也是高等院校的标志。
二、校园景观要做的内容:
1、校园景观规划更注重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性情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
2、校园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舒缓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亦即校园的“场所精神”。
三、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1、功能原则
学校主要包括校前区、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等功能区,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如校前区是学校对外形象宣传的重要展小区,故设计采用简洁、大方、明快的手法而生活区则采用体闲、亲切的设计手法,创造宜人的空间,设置较多的园桌、园凳,为师生的体息、交流提供方便。
2、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如大礼堂、食堂等人流较多的地方,绿地应多设捷径,园路也适当宽些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各种设施设置、材料的选择、景观的创造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心理需求。
3、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原则
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运用雕塑、廊柱、浮雕、标牌等环境小品,结合富有特色的植物来强化校园的文化气息。
4、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5、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高校校园的规划应当以景观生态优先并从整体考虑出发,合理布局景观空间格局的各个单元,以期望达到高校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
6、最高效率原则
最高效率原则就是指校园规划应考虑到学生在校园内完成同等数量的任务和活动所运动的水平距离最短。可见,最高效率原则在规划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合理布局使学生在运动最短的距离内到达一个或多个既定的目的地。考虑到大学生在校园中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可以得出在上课期间,大学生每天在各类型斑块之问移动的一般次序。以此为依据,有序的布局各个斑块,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方便学生的目的。
7、多样化原则
开放空间多样化包括功能、形式及配置的多样化。功能多样化,如隔离、交通、交往、运动等不同用途;形式上的多样化,如形状、尺度、色彩、材质、构图等多种变化;配置多样化,如草坪、树林、山、水、建筑等不同设置。有利于满足校园的基本功能校园开放空间需要交通、集会、运动等多种功能,有利于满足师生不同心理需求化,有利于强化教学环境氛围生机勃勃、丰富多变的校园景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育氛围。
8、 整体性原则
从整体上确立大学校园景观的特色是设计的基础。这种特色来自于对大学校园所处的气候、环境、地理、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艺术的尊重与发掘。所谓特色,就是指大学校园总体景观的内在和外在特征,它不是靠人随意断想与臆造的,而是对大学校园生活功能、规律的综合分析,对人文、历史与自然条件的系统研究,对现代生产技术的科学把握,进而提炼、升华创造出来的一种与大学校园活动紧密交融的景观特征。
9、安全原则
安全是人性化设计中的第一要素。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安全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物理环境安全和心理安全。
物理环境安全主要体现在校园环境建设要把好质量关,工程质量经得起时间考验,优化建筑结构,提升防震、防火及其他防灾功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如道路的路面不能过窄,弯度不能很急,坡度不能太陡,增设人行道;不能种植有害花木,起阻隔空间作用的植物可以选择不易接近的植物,供观赏的则应选择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的植物;危险之处应设置扶栏等等。
心理安全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是避免教室、图书馆、校园中的步行道、宿舍区、校园操场以及其他会令师生感到不安的情况。如昏暗的灯光、狭窄的甬道、刺鼻的气味、巨大的没有声音的空间等。不同形态的空间也会引起师生情绪及心理上的不同体验,人人都希望安全、舒适、隐蔽的环境空间。人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总希望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因此每一个人周围都有属于自己的范围和领域,好像有个“气泡”一样,它实质是一个虚空间。另外,在进行不同的活动,接触的对象不同“气泡”也不一样。因此,室外环境空间的大小尺度、桌椅距离等都应按师生对环境的尺度需求及认知状态进行布置。避免使用不稳定的形体,危险的没有围护的巨大空间等。
Ⅱ 如何利用植物造景,如何利用植物造景知识
1、主题原则
主题原则是一个植物配置的纲领,通过这个纲领,确定要通过植物景观表现什么样的主题。这种景观常常需要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乔木、灌木、花卉,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继续延伸并扩大其内涵,就会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特征。
以紫竹院为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过多年的引种驯化,精心养护管理,共栽植2100余种100万株竹子,形成浓郁的竹文化氛围。这种主题植物,就像人类的骨架,起到支撑整个绿地或公园的作用。又如香山的红叶、玉渊潭的樱花、植物园月季园的月季等,都是以突出的植物主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适宜原则
该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常提到的“适地适树”。二是与四周环境的协调与适宜。适地适树原意为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等各种自然环境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康生长的树种。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这样可以保证树种对本地风土条件的适应,保证成活。但“适地适树”不能被拘泥于固定的树种中,一些经驯化、引种,能在当地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完全可以被选入植物配置,而这些树种也常常是具有某些当地植物缺少的优点,例如金叶女贞的引进,为北京绿化增添了一个新鲜的彩色元素,也为植物造景提供更丰富的色彩空间。
另外一点就是植物配置要适应或符合园林综合功能的要求。例如,幼儿园的绿化与工厂的绿化有明显的不同,幼儿园不适宜栽植飞絮及带刺的植物,工厂要考虑选用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这是与其服务功能相适应的。
3、时效原则
所谓时效原则指的是植物配置设计时,要考虑长期与短期景观效果相结合,也要考虑达到某一特定效果所需的时间。在设计时可考虑将快长树与慢长树相搭配,适当考虑植物的生长空间与长势。若想在早期见效,可适当密植,几年后进行间移,但必须考虑到将来间移后的景观效果。
4、经济原则
有人曾提出园林绿化与果品生产相结合,或者说是将果树应用到园林绿化中来。关于这种做法,笔者认为,在一些管理水平较高的绿地、或单位附属绿地上完全可以考虑,但在一些公共绿地上要慎重考虑。
此处提到的经济原则不是这个意思。北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600毫米,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不均,对园林植物生长极为不利,需要按季节补充灌水。北京已从“水资源紧张”到了“水资源危机”,所以水成为园林植物景观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经济原则指的是发展节水型园林,或者是在植物配置中要适当考虑节水的问题。例如有节制地发展草坪,尤其是冷季型草坪,多选择耐旱节水的草坪品种,可采用暖冷季草混播,或选用耐旱的地被植物,如沙地柏、扶芳藤等。在配置中优先选取较耐旱的园林植物,如银杏、臭椿较绒毛白蜡、国槐耐旱,金银木、黄刺玫较紫薇、迎春耐旱。选择节水和耐旱植物材料,是城市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园林造景,合理的植物配置在空间上形成更加丰富的景致。
Ⅲ 例举出学校某处植物造景较好的一处景观,并简单说明理由
出入口设计
以学生们的视角设计教育建筑,用设计的语言表达出人性的思想!
学校大门常设在比较显露的位置,面临城市的主要干道,除供出入和警卫外,还具装饰性、审美性、特色性。门内外一般都留有较大的空间广场。
门外广场根据功能划分相应领域,可布置花坛、树木、喷泉、景墙等;两边可放置花台或花景。门内广场、道路要与主干道绿化相结合,其间可布置花坛、花台、雕塑、喷泉、水池、校园标识系统如全校导游线、路牌等。
Ⅳ 园林植物造景的三大原则来自哪里
园林植物造景有三大原则:
科学性
艺术性
经济性
(一)科学性
1.要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2.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
3.有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搭配
1.符合绿地性质和功能要求
园林植物造景,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不同的园林绿地具备不同的功能。
街道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蔽荫。吸尘、隔音、美化等.因此要选择易活、对土、肥、水要求不高、耐修剪、树冠高大挺拔,叶密荫浓、生长迅速,抗性强的树种作行道树,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市容美观的问题。
综合性公园,从其多种功能出发,要有集体活动的广场或大草坪.有遮荫的乔木,有艳丽的成片的灌木,有安静休息需要的密林、疏林等;
医院庭园则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卫生防护和噪声隔离,在周围可种植密林。而在病房、诊治处附近的庭园多植花木供休息观赏。
工厂绿化主要功能是防护,而工厂的厂前区、办公室周围应以美化环境为主;远离车间的休息绿地主要是供休息。
3.有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搭配
要合理配置。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使植物有足够的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从而形成较力稳定的群体结构,一般应根据成年树木的冠幅来确定种植点的距离。为了在短期内达到配置效果,也可适当加大密度,过几年后再逐渐间去一部分植物。
另外也要考虑植物的生物特征,注意将喜光与耐阴、速生与慢生、深根性与浅根性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合理地搭配,在满足植物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创造优美、稳定的植物景观。
(二)艺术性
1.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
2.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
3.全面考虑植物形、色、味、声的效果
4.从整体着眼,注意平面和立面变化
1.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
园林绿地不仅有实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的景观,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感,属于艺术美的范畴。因此在植物配置上也要符合艺术美的规律,合理地进行搭配,最大程度地发挥园林植物“美”的魅力。
不同的绿地、景点、建筑物性质和功能都不同,在植物配置时要体现不同的风格,处理好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
如公园、风景点要求四季美观。繁花似锦,活泼明快,树种要多样,色彩要丰富
寺院、古迹地则求其庄严、肃穆,配置树种时必须注意其体形大小、色彩浓淡要与建筑物的性质欣和体量相适应。
2.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
应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植物种类及其生态条件的不同,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如在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段,四季要有景可赏。植物景观组合的色彩、芳香、植株、叶、花、果的形态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但要主次分明,从功能出发,突出某一个方面,以免产生杂乱感。
3.全面考虑植物形、色、味、声的效果
人们欣赏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园林植物是极少的,因此,要发挥每种园林植物的特点。就应根据园林植物本身具有的特点进行设计。
紫荆主要赏其春花
成片的松树可以形成“松涛”声
4.从整体着眼,注意平面和立面变化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在竖向上要注意林冠线,树林中要注意开辟透景线;同时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近观欣赏单株树的形态、花、果、叶等)。
竖向上要注意林冠线
总体艺术布局上也应协调。根据局部环境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应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规则式园林植物种植多对植、列植,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如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物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则采用自然式种植。
自然式园林绿地中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
(三)经济性
1.充分运用乡土树种
2.注重经济树种种植
1.充分运用乡土树种
各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乡土树种,若能善于利用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在植物配置方面就会有新的突破,这也是解决城市园林绿地不断增加而建设费用节节上涨之类矛盾的办法。因为乡土树种适应性强,苗木易得,又可突出地方特色。
2.注重经济树种种植
种植一些观果、观叶的经济林树种,如柿树、银杏、枇杷、杨梅、薄壳山核桃、杜仲等,使观赏性与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Ⅳ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形式有哪些
.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一方面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上能够得到统一;另一方面是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条件。
适地适树
各种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植物造景时,应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长,并保持—定的稳定性,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适地适树,即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或者通过引种驯化或改变立地生长条件,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是四大造园要素之一。英国造园家B.Clauston提出: “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它内容只能在一个有事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
一、园林植物造景的概念
园林植物造景是按照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合理配置创造各种优美景观的过程。它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园林植物造景的类型
园林植物造景按其类型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自由式。自然式配置以模仿自然,强调变化为主,具有活泼、愉快,幽雅的自然情调;规则式配置多以轴线对称,成行成排种植,有强烈的人为感、规整感。
三、园林植物造景的原则
园林植物造景有三大原则:
科学性
艺术性
经济性
(一)科学性
1.要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2.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
3.有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搭配
1.符合绿地性质和功能要求
园林植物造景,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不同的园林绿地具备不同的功能。
街道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蔽荫。吸尘、隔音、美化等.因此要选择易活、对土、肥、水要求不高、耐修剪、树冠高大挺拔,叶密荫浓、生长迅速,抗性强的树种作行道树,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市容美观的问题。
综合性公园,从其多种功能出发,要有集体活动的广场或大草坪.有遮荫的乔木,有艳丽的成片的灌木,有安静休息需要的密林、疏林等;
医院庭园则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卫生防护和噪声隔离,在周围可种植密林。而在病房、诊治处附近的庭园多植花木供休息观赏。
工厂绿化主要功能是防护,而工厂的厂前区、办公室周围应以美化环境为主;远离车间的休息绿地主要是供休息。
3.有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搭配
要合理配置。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使植物有足够的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从而形成较力稳定的群体结构,一般应根据成年树木的冠幅来确定种植点的距离。为了在短期内达到配置效果,也可适当加大密度,过几年后再逐渐间去一部分植物。
另外也要考虑植物的生物特征,注意将喜光与耐阴、速生与慢生、深根性与浅根性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合理地搭配,在满足植物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创造优美、稳定的植物景观。
(二)艺术性
1.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
2.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
3.全面考虑植物形、色、味、声的效果
4.从整体着眼,注意平面和立面变化
1.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
园林绿地不仅有实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的景观,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感,属于艺术美的范畴。因此在植物配置上也要符合艺术美的规律,合理地进行搭配,最大程度地发挥园林植物“美”的魅力。
不同的绿地、景点、建筑物性质和功能都不同,在植物配置时要体现不同的风格,处理好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
如公园、风景点要求四季美观。繁花似锦,活泼明快,树种要多样,色彩要丰富
寺院、古迹地则求其庄严、肃穆,配置树种时必须注意其体形大小、色彩浓淡要与建筑物的性质欣和体量相适应。
2.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
应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植物种类及其生态条件的不同,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如在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段,四季要有景可赏。植物景观组合的色彩、芳香、植株、叶、花、果的形态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但要主次分明,从功能出发,突出某一个方面,以免产生杂乱感。
3.全面考虑植物形、色、味、声的效果
人们欣赏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园林植物是极少的,因此,要发挥每种园林植物的特点。就应根据园林植物本身具有的特点进行设计。
紫荆主要赏其春花
成片的松树可以形成“松涛”声
4.从整体着眼,注意平面和立面变化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在竖向上要注意林冠线,树林中要注意开辟透景线;同时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近观欣赏单株树的形态、花、果、叶等)。
竖向上要注意林冠线
总体艺术布局上也应协调。根据局部环境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应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规则式园林植物种植多对植、列植,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如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物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则采用自然式种植。
自然式园林绿地中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
(三)经济性
1.充分运用乡土树种
2.注重经济树种种植
1.充分运用乡土树种
各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乡土树种,若能善于利用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在植物配置方面就会有新的突破,这也是解决城市园林绿地不断增加而建设费用节节上涨之类矛盾的办法。因为乡土树种适应性强,苗木易得,又可突出地方特色。
2.注重经济树种种植
种植一些观果、观叶的经济林树种,如柿树、银杏、枇杷、杨梅、薄壳山核桃、杜仲等,使观赏性与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Ⅵ 校园绿化如何配置植物
校园绿化以景观绿化植物造景,这些植物以其特有的美化和防护作用起到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调节气候等改善环境的功能。校园绿化主要为师生创造一个防暑、防寒、防风、防尘、防噪音、相对宁静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的活动场所。
校园绿化如何配置植物?校园景观绿化工程植物的配置要点如下:
1、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树木花草。
2、采用乔、灌木、花、草的有机组合和藤蔓类植物合理搭配的种植方式,充分利用绿地,增加绿化植物的层次。
3、在局部绿地中,利用乔、灌木组织空间的功能,巧妙地开辟安静、优美的大小绿地空间,来满足师生晨读、游憩、课外运动等多种需求。
4、不宜种植有刺激性气味,分泌毒液或带刺的植物。多选择乡土树种,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比例1:1为宜。植物配置应表现较强的季节性、色彩鲜艳,使校园环境轻松、愉快。
Ⅶ 校园美化绿化现状之我见
校园绿化是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能够很好地表现一种校园精神与文化内涵, 为了美化校园,为师生创建优美的工作学习环境,营造出浓厚的校园宁静气氛,我们合理分配校园绿化美化分布,建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力将可绿化面积进行绿化,如今我们校园绿化如火如荼,学校建设日新月异,大家的生活学习环境正日益改善,我们正阔步向园林式学校目标迈进。去年我们已投资数万元进行绿化,今年我们看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绿色,校园里到处飘满了桂花香的味道。现在我们将精力放到新开辟出的新可绿化地带,新增绿化带要和原有的绿化格调一致,注重基础工作就是长期工作,抓基础要思长远,注重品种搭配,合理栽种,增加垂直绿化面积,建立完整的绿化体系。将学校可利用的一切条件都挖掘出来,逐步发展。
21世纪的校园应该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以高科技、健康为主题的人才聚集地,是人本理念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是环保的现代化生态型数字化校园……
中学校园的优良环境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学生起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重要作用,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状况下,更加能够舒缓压力、启发思维、激发灵感。同时,也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空间和场所。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环境,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优雅的文明举止、和谐的环保意识是大家的必备素质,破坏生活环境更无异于自残。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理应以高度的责任感来爱护优美的环境、以无私的爱心来为我们的校园更加美好尽一份力,以实际行动来维系高尚的社会文明,及时谴责并制止一切破坏校园环境的不和谐行为。“除了关爱,什么也别留下;除了回忆,什么也别带走。”让我们共同倡议: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强化环保意识,呵护一草一木,促进校园和谐发展,让文明与优美永驻我们的校园!
我们坚信有你的关爱,我们的校园更加美好!
今后我们将在绿化的科学管理方面再下功夫,在园林植物造景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再加大投入,把家炳中学这张蓝图描绘得更加绚丽多彩!(田家炳中学现高一(11)班-------唐增
Ⅷ (广西师范学院植物造景调查分析)之类的的论文 急急急。。。事成之后一定加加分
植物造景定义:园林植物是城市绿化中最总要的景观构成素材,运用具有特定观赏功能的园林植物,通过工程设计的手段和综合施工的方法,形成具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景观的造景技术。
Ⅸ 校园景观植物配置
校园景观绿化植物造景配置很讲究的,这些植物以其特有的美化和防护作用起到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调节气候等改善环境的功能。
1、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树木花草。
2、采用乔、灌木、花、草的有机组合和藤蔓类植物合理搭配的种植方式,充分利用绿地,增加绿化植物的层次。
3、在局部绿地中,利用乔、灌木组织空间的功能,巧妙地开辟安静、优美的大小绿地空间,来满足师生晨读、游憩、课外运动等多种需求。
4、不宜种植有刺激性气味,分泌毒液或带刺的植物。多选择乡土树种,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比例1:1为宜。植物配置应表现较强的季节性、色彩鲜艳,使校园环境轻松、愉快。
校园景观树的选用要求
1.乡土树种,拥有地域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理,一方水土一方树。乡土树种是经过当地环境千百年历练出来的品种,环境适应性可想而知。同时,这类苗木成活率高,可以减少后期维护成本。乡土树种还有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点,即它本身包含的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影射和浓缩,能够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景观,从而加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2.具有生态环保性
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特性,决定了校园景观树种必须具有生态环保功能,即污染性少,抗污染性能高,少毛无刺,没有刺激性气味。这种生态性不仅强调树本身的环保性,也强调通过多样性的配置实现生态的平衡。比如通过草本类、灌木类和小乔木、大乔木这种多层次的搭配,不仅营造出视觉的美感,也维护了生态多样性,形成一种类自然的状态。
3.美化功能
除了生态效果,校园景观树还要承担起美化环境的作用,营造出视觉上的丰富美感。或者树本身的或婉约、或硬朗的线条美,或者通过孤植、列植、群植等多种景观配置方式来塑造美。
Ⅹ 园林植物造景和园林植物造景应用哪个专业比较好考研的话,哪个学校最好呢
我觉得园林植物造景应用相对好些,因为偏向于应用,注重实践。这是个人看法,还是看你喜欢。学校的话比较牛的是北林的设计,南林的植物,还有东南大学应该都不错,西北农林科大也很受欢迎,但是首推北林和南林。你自己可以详细的再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