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芜湖县红杨中学

芜湖县红杨中学

发布时间: 2021-09-22 09:47:10

Ⅰ 芜湖有多少个 高中

直属学校
第一中学
第二中学
第三中学
安师大附属中学
第七中学
第八中学
田家炳实验中学
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
第十二中学
第十三中学
芜湖国防教育学校
芜湖师范学校
安师大附小
聋哑学校
培智学校
安师大附幼
安师大夜大学
职教中心
工业学校
火龙岗中学

镜湖区
镜湖区教育局
第十四中学 育红小学
第十九中学 绿影小学
第二十七中学 师范附小
第二十八中学 狮子山小学
第二十九中学 大庆路小学
柳春园小学 大官山小学
镜湖小学 王家巷小学
环西小学 三园小学
罗家闸小学 中和路小学
北塘小学 范罗山小学
康复路小学 棠桥小学
建设路小学 解放西路小学
杨场小学 东风小学
赭山小学 石头路小学
梅莲路小学 江东小学
人民路小学 造船厂小学
弋江北路小学 二勘小学
环南幼儿园 实验幼儿园
镜湖幼儿园 育红幼儿园
张家山幼儿园 三联幼儿园
上长街幼儿园 大官山幼儿园
中二街幼儿园 解放西路幼儿园
弋江区
弋江区教育局
第三十六中
澛港中学
第二十四中学
第二十五中学
利民路小学
延安小学
码头口小学
南关小学
马塘中心小学
鲁港中心小学
牌楼小学
马塘小学
龙华小学
马饮小学
平山小学
港西小学
西街幼儿园
海螺集团宁国
子弟学校芜湖分校
芜钢子弟学校
发动机厂子弟学校
鸠江区
鸠江区教育局
第三十二中学
第三十三中学
第三十四中学
新世纪学校
凤鸣实验小学
褐山小学
天门小学
官陡小学
湾里小学
神东小学
南阳小学
管山小学
裕溪口小学

三山区
三山区教育局
浮山中心小学
保定中心小学
新淮中心小学
小洲中心小学
峨桥中心小学
三山中心小学
龙湖中心小学
第三十九中
第四十中学
第四十一中学
第四十二中学
第四十三中学
第四十六中学
第四十八中学

芜湖县
芜湖县教育局
清水镇永镇中心学校
方村镇中心学校
红杨镇中心学校
花桥镇中心学校
清水镇中心学校
清水镇荆山中心学校
陶辛镇保沙中心学校
方村镇埭南中心学校
陶辛镇十连中心学校
六郎镇周皋中心学校

Ⅱ 芜湖县第一中学的校史

一九二0年——一九三六年)
本世纪初叶,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中,新文化运动兴起,影响所及,各地纷纷开设学校。一九二0年八月,宣城地方热心办学人士,呈请当时省教育厅批准,在宣城小东门奉公街前清游击公署创办宣城蚕桑学校。一九二二年宣城蚕桑学校改为安徽农业学校,同年底又改为安徽宁国府六邑(宣城、南陵、泾县、旌德、宁国、太平)公立初级中学。初创期间,全校师生员工不满百人。校长先后计有周芷贞、吴荣生及茆鲁荪。
三十年代末,宣城城内曾设有女子初中一所,校址在县夫子庙,仅有三个班级,学生将近九十人。由张伯熙、张益清先后任该校校长。因经费拮据,学生人数过少,于一九三六年夏,与宁属六邑公立初级中学合并,改名为宁属六县联立中学。联中校址在女中旧址夫子庙,并稍加修葺。首任校长为旌德人江康世。宁属联中当时有三个年级,六个班,男女生分班教学,学生人数近200人,教师员工约20人,校舍系旧房改修,教室、宿舍阴暗潮湿,学生活动场地狭小,无图书仪器,教学用具及体育器材只寥寥数件。 (一九三七年——一九四九年)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宁属联立中学第二学期开学后不久,宣城即遭日机轰炸,学校无法上课。校长江康世因系旌德人,乃决定将学校迁往旌德江村。是年十月底,学校开始搬迁。学校迁抵江村后,临时借用江氏宗祠分祠及江村小学为校舍。次年春,开学上课,原有部分师生亦陆续来校。
不久,宣城及邻近各县相继沦陷,大批青年学生流亡泾县、旌德及徽州地区。于是有大批失学青年来江村入学学习,因此联中学生人数增多。到一九三九春,联中增设高中三个班,成为完全中学。初中则增加到十三个班,高初中学生共有800多人。一九四○年以后,泾县、宁国、南陵、宣城各县相继开办初中,因此宁属联中初中部学生人数骤减,但高中班级却有所增加。一九四三年高中为七个班,初中只有六个班,学生人数为550余人。一九四四年高中为七个班,初中减为五个班,学生人数只有470余人。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一九四五年春,高中则减为五个班,初中只有三个班,学生人数不过320余人。当时宁属联中的教职员工除一部分系迁校之际来江村外,大部分教职员工均系就地聘用,其中绝大多数是旌德人。以后外地教师纷纷离去。该校教工工资微薄,每月所得,除交伙食外所余无几,无法赡养家庭,生活甚为清苦。
宁属联立中学迁旌德江村后第二年,又相继增设泾县、宁国、宣城三个分校。泾县分校由周芷贞任分校主任,校址在泾县茂林附近潘村,校舍系借用潘氏宗祠。全校分四个班(高初中各两个班),男女学生有200余人,教职工20人。至一九四三年,泾县分校高中两个班并入江村校本部,初中班并入泾县初级中学。宣城分校校址在宣城周王村附近之榨门口,校舍系借用师家大屋及五松庵两处,主任为方诗祥。宣城分校只有三个初中班,学生130余人,教职工约10人。一九四二年宣城分校改为宣城县立初级中学,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往宣城县城里,解放后并入安徽省宣城初级中学。
一九三九年底,江康世委派校本部秘书彭懋常往宁国县筹设宁国分校,校址觅定宁国县东南山区之宁国墩。宁国分校以地处山区,对外交通不便,学生入学者不多,仅60余人,分两班上课。一年后,以学生人数过少,即宣告停办,部分学生转入校本部。
一九四六年一月,旌德三溪人陈在平任宁属联立中学校长(江康世已去世)乃决定将联中迁回宣城。当时联中旧址宣城县夫子庙在抗日战争时期,已全部毁于炮火,无力重建,只得到处寻找公屋做校舍。有一天,我在芜湖市路遇陈在平(当时我在前省立芜湖中学任教),陈谈及拟将联中迁回宣城,但苦于校舍无着。我建议陈往湾沚去看看,因湾沚在抗日期间系日军据点,日军在镇东狮子山附近筑有营房数栋,因日军勿促退走,房屋损失不大,若稍加修葺,可作校舍之用。且湾沚水陆交通便利,便于学生入学。陈采纳我的建议,便于次日前来湾沚察看房屋,旋即去宣城申请迁校湾沚,获得批准。不久,联中迁湾沚。暑期中,原宁属联中一部分学生来校,又添了一些新生。九月,学校开始上课,计有高中四个班,初中两个班,学生计220人,教职员工约20人左右。联中开学后不久,陈在平辞去校长职务,由彭懋常继任校长。一九四八年,联中有高初中各四个班,学生330余人。因缺乏教师,缺经费,学校大部分开支靠学生学杂费收入勉强维持。到解放前夕,学校仅开设高初中各三个班,高初中学生总数只有181人,教职员工人数也减少到10余人。
宁属联中校史前后也有10余年之久,但学校始终不稳定,有时甚至难以为继,更不谈上发展了。 (一九四九年——一九八四年)
一九四九年四月,湾沚解放,当时大部分学生均未离校。人民解放军关怀教育,临时委派原联中老师王庆新接收学校,并成立了校务委员会,作为学校领导机构。一九四九年八月,宣城专员公署批准将联立中学改称为皖南区湾沚中学。
一九五零年秋,湾沚中学的高中部并入宣城中学,设初中三个班,学生约百人,并正式委任冯纪云为校长。一九五一年学校曾附设过一个兽医班,一年后兽医班并入凤阳兽医学校。一九五三年又以当时芜湖县初师(校址在芜湖县方村)并来初师三个班(三年级两个,一年级一个班),于一九五四年夏结束了附设的初师班。
此时,学校规模正在逐渐扩大,发展为七个班,学生增加到560余人。一九五四年初,校长冯纪云调省工作。夏维民继任校长,后夏调郎溪中学任校长,继任校长为杨济人。杨来湾沚不久,便去北京学习,由岑佩锋继任校长。
一九五六年初,学校改为安徽省宣城第一初级中学。一年后,学校更名为宣城湾沚初级中学。此时学校发展为八个班,共有学生七百余人。
一九五七年,杨济人复任湾中校长。一九五八年,芜湖地委批准湾沚初中改为完全中学,暑假后招收高一两个班。校名改称为安徽省宣城湾沚中学。
自解放时起,至一九五八年的10年时间里,由于中国共产党重视文教事业,湾沚中学在党的领导下,学校日益巩固、发展。班级增多,学校人数日益增多,图书仪器及教学设备亦陆续添置,教学质量在逐步提高。
一九六二年,杨济人调走,由秘书陈奇暂行主持教务。一九六四年汪时春任湾中校长。在文革期间,湾沚中学相继由林杰、方觉、王竟成等人主管教务。文革后期宣城县派王朝安、郭逸群来湾中主持教务。一九六九年十月,王朝安将湾中一分为四,下乡办学。王朝安去花桥,陈文宣去赵桥,徐永生去红杨,湾沚则由方觉、王竟成主管校务。湾沚中学所有校产亦一分为四。此时湾沚中学师生,大部分下乡,去花桥、赵桥、红杨等处。
一九七○年,汪时春复任湾沚中学校长。一九七一年,宣城八社二镇划为芜湖县管辖,湾沚镇成为芜湖县城关镇,湾沚中学亦改为芜湖县中学。
自一九七二年起至一九七三年署假,芜湖县中副校长为吴同秀。一九七三年秋,王英继任芜湖县中校长。一九七八年学校易名,改称为芜湖县第一中学。从此以后,学校发展很快。特别是一九八二年,本校成为芜湖市重点中学后,上级增拔经费,扩建校舍,充实图书仪器及其它教学设备,学校面貌大为改观。至一九八三年,学校共有高初中五个年级,27个班,其中高中为11个班,初中为16个班,学生人数多达1500余人,教师员工人数共有115人(不含已退休的6名员工)。自一九七八年王英调走后,继任县一中校长者先后有黄勋、梁家庆、王训之、巫俊钦。
自一九七八年暑假全国大专院校恢复招生制度以后,截至一九八三年(八四年县一中无应届高中毕业生)止,一中每年应届毕业生报考大专院校的录取名额逐年增加。七八年仅录取3人,七九年录取11人,八0年录取24人,八一年录取42人,八二年录取79人,八三年录取人数较多,为135人。
从一九八一年起,毕业生录取全国重点大专院校的也逐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历届高中毕业生所录取的全国重点大学有:北大、上海交大、科技大、复旦、同济、浙大、武大、解放军政治学院、长春地质学院、东北工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纺织工学院、合工大、华师大以及全国其它著名大专院校。进入大专院校学习的本校学生学习勤奋,学习成绩较好。其中如陶明同学在上海交大毕业后,由学校送往法国继续深造。杨春同学由东北工学院毕业后已考取去英国深造。其他大专院校毕业的同学均能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做出了应有的成绩,为祖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
八四年五月起,一中开始进行学校领导体制改革,实行干部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经过民主推选,谢文辉任校长,副校长有汪忠音、后正培。
目前,一中高初中各有三个年级,共24个班级,学生共有1290人,教职员工115人。
一中现拥有建筑面积为8000余平方米,其中教学大楼建筑面积为1579.5平方米,即将竣工之实验大楼建筑面积1512平方米。
图书馆拥有各类画书约一万八千五百多册,供教学使用的各类挂图亦大致齐全。各种理化仪器,可供10个实验小组同时使用。其中较精密仪器有:分析天平(一架)、示波器(七个)、显微镜(十台)、电影机(三台)、投影电视机(一部)、电视机(两台)等。
生物及生理卫生方面有各种切片、标本、人体模型。体育器材正不断添置。现有篮球场四个(内灯光球场一个)、足球、排球场各一个。课外活动场地也很宽敞。 综上所述,芜湖县第一中学六十余年之沿革史显然可划分为两个时期。解放以前,一中前身各学校,大都设施简陋,经费短绌,人事递嬗,主教事者咸以学校为敛财和安插私人之场所,而其间又三迁校址,师生疲于奔命。教师薪资微薄,难以安心教学,学校风雨飘摇,教学秩序无法稳定。到解放前夕,已呈无法撑持之局面。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芜湖县第一中学从此获得了新生。建国3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中继续不断地向前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中的发展步伐加快,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多年来,一中全校师生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先后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建设社会主义各方面的人才。如现在首都工作的丛翰香(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近代史副研究员)、江春泽(曾担任过中国人民大学领导职务);在省工作郑伊农(省著名画家、书法家)以及在湾沚本校就读过的著名小说家鲁彦周等人。
目前,芜湖县第一中学全体师生,为祖国四化建设,为早日实现祖国现代化的宏伟大业正在作出更大努力!

Ⅲ 芜湖县红杨中学。期末成绩

芜湖县红杨中学不挂网公布此类信息。

如有合法需要,

建议直接询问学校办公室、教务处。

祝你好运。

Ⅳ 芜湖县有几所高中

芜湖县有普通高中44所。

芜湖面积5988平方公里,人口384.21万,其中市区面积106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5万,下辖无为、芜湖、繁昌、南陵4县和镜湖、弋江、鸠江、三山4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

现有中小学1173所,其中:幼儿园409所、小学523所、初中167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34所)、普通高中44所、中等职业学校25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国防教育学校1所。全市在校中小学、幼儿园学生50.8万人,教职工3.5万人,专任教师2.9万人。

(4)芜湖县红杨中学扩展阅读:

芜湖高中历史沿革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中江书院创立。

清同治二年(1863年),中江书院更名为鸠江书院。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鸠江书院更名为皖江中学堂。

1912年,皖江中学堂更名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1914年8月,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更名为省立五中。

1916年,早年曾留学日本的同盟会会员、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刘希平受聘于省立五中,教授国文与修身课。“五四”运动兴起后,他被学生推选担任校长。

1929年,省立五中更名为省立七中。

1934年,省立七中更名为省立芜湖中学。

1948年,省立芜湖中学更名为省立芜湖高级中学

1949年,省立芜湖高级中学更名为芜湖市立中学。

1950年,芜湖市立中学更名为皖南区芜湖市第一中学。

1951年,皖南区芜湖市第一中学更名为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

1958年,被评为安徽省重点中学。

1969年,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更名为芜湖市东方红中学。

1972年,定名为芜湖市第一中学。

1978年,恢复为省重点中学。

1997年,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1999年12月,被评为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2007年10月19日上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在学校举行了国防生生源基地签约揭牌仪式,一中被确立为全国100所国防生生源基地之一。

2011年2月,城东新校区正式建成并启用。10月,获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推荐资质。

2014年,第十一届全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工作研讨会在芜湖一中召开;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谊会第27届年会在芜湖一中学召开;俄罗斯彼尔姆青少年合唱团来芜湖一中访问交流;于丹做客芜湖一中。

2015年,学校成功承办安徽省生物学科优质课大奖赛;教学楼外立面改造、师生书吧等一批项目相继完工。

Ⅳ 芜湖市排名前十的高中,麻烦了!我要考高中 紧急啊

并无权威的排名,好点的高中有芜湖一中、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芜湖十二中、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安徽省繁昌第一中学,这些都是安徽省级示范中学。

1、芜湖一中

芜湖市第一中学是安徽省老牌重点中学、省首批示范高中。

学校前身系创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中江书院,清同治二年(1863年)更名为鸠江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更名为皖江中学堂,1912年更名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后经历省立五中、省立七中、省立芜湖中学、省立芜湖高级中学、芜湖市立中学、皖南区芜湖市第一中学、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芜湖市东方红中学等阶段,1972年定名为芜湖市第一中学。

4、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是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高级中学,省级示范高中。原名芜湖市第九中学,2001年3月更名为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成为当今全国138所田家炳系列院校之一。

2002年秋季开始接受援藏教育任务,招收来自西藏自治区的学生就读,成为全国众多援藏教育系列学校之一。2008年被安徽省教育厅定为省级示范高中。

5、安徽省繁昌第一中学

安徽省繁昌第一中学,简称“繁昌一中”,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城西南郊,北邻峨溪河,南依繁昌窑遗址,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繁昌一中前身为始建于1936年的“繁昌县农业初级中学”,1958年秋增办高中,更名为“繁昌中学”,1981年春,定名为安徽省繁昌第一中学。2003年,学校剥离初中部,易址新建,9月,迁入现址,2005年4月被评为“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Ⅵ 安徽省芜湖县红杨镇兴塘村六甲胡发生了一些什么

说来听听

Ⅶ 芜湖县红杨中学距离横岗超市多远

公交线路:芜湖县31路 → 芜湖县23路,全程约37.4公里

1、从芜湖县红杨中学步行约210米,到达三狄路口站

2、乘坐芜湖县31路,经过19站, 到达世纪广场站

3、步行约40米,到达世纪广场站

4、乘坐芜湖县23路,经过22站, 到达花桥木器包装园站

5、步行约6.8公里,到达华亿超市(永兴村店...

Ⅷ 芜湖县红杨中学二中高考分数线是多少

580吧 目前还没正式订下来

Ⅸ “供电杯”中学生书信文化节作文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关于开展第六届“供电杯”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的通知
2010-6-1 11:31:20
关于开展第六届“供电杯”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的通知
七、八年级各班:
“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联合举办的旨在弘扬传统书信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一项全国性重要文化活动。该项活动每年一届,目前已成功举办五届。根据芜县青联字〔2010〕10号文件精神,我校决定开展第五届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同庆世博会 共创文明城”为主题,推进少年儿童了解世博、参与世博、奉献世博,增强学生“文明迎世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结合我县争创全国文明县城的时机,让少年儿童努力成为合格的文明创建的参与者、宣传者和建设者。
二、活动时间:
2010年6月
三、活动对象:
七、八年级全体学生
四、组织机构:
本次活动由红杨中学第六届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组委会主办,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学校团总支。
五、活动进程:
1、组织发动阶段
6月上旬,学校成立第五届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组委会。组委会向各班级发出通知,举办启动仪式暨第五届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颁奖仪式。
2、开展活动阶段
6月中旬,各年级组、各班级组织学生参与书信文化活动。各班班主任指导参赛学生以“同庆世博会共创文明城”为主题,以“书信、书法、绘画”为形式进行创作。
各班班主任做好作品收集工作,并于6月10日(周四)之前上交到团总支办公室。学校活动组委会将统一邮寄至县组委会。
3、评选表彰阶段
书信作品上交到第六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芜湖赛区)组委会办公室后,市、县组委会邀请专家对参赛书信作品进行集中评选,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七、相关要求:
1、作品要求
⑴、书信篇:必须以“同庆世博会共创文明城”为主要内容进行创作,参考题目设立为“写给城市的一封信——‘我与文明同行’”等五个子题目,文体不限,字迹要求工整规范。参赛者务必将书信作品誊写在方格稿纸上,装入比赛专用的免费信封中。
⑵、书法篇:内容必须紧扣“同庆世博会共创文明城”进行创作,篇幅不超过20字,字体不限,用三尺宣纸书写,不许装裱。参赛者可以将书法作品装入大信封,然后将发放的参赛邮简上免费参赛标识剪下,贴在信封正面充当邮票。
⑶、绘画篇:可以用生动的笔触、夸张的视觉造型,图文并茂的方法阐述文明创建这一主题,所有参赛绘画作品必须用A3纸上报。以“同庆世博会 共创文明城”为主要内容进行创作,具体绘画参考题目设立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等五个题目。参赛者可以将绘画作品装入大信封,然后将发放的参赛邮简上免费参赛标识剪下,贴在信封正面充当邮票。
2、所有参赛作品必须是本人的真实作品,凡已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的作品不列入本次活动评选范围。报送作品时须写明姓名、所在学校、年级、地址、联系电话。来稿一律不退,请参加者自留底稿。组委会办公室对获奖作品享有包括但不限于书籍、报刊、杂志、影视、网络等相关媒体出版、发表的著作使用权。对被采用的作品不再另行支付稿酬。活动参加者根据自愿原则参与活动,一经投稿,表明接受上述约定。
3、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是一项涉及面广、参加人数多、社会影响面大的公益活动。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各年级、各班级把这项活动作为加强德育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具体实践,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确保活动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红杨中学第六届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组委会
二〇一〇年五月三十一日
附件:
芜湖县红杨中学第六届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组委会名单
组 长:胡礼明
副组长:吴成林 程太璋
成 员:徐克发 罗龙章 李传孝 张 胜 范庆庆 七八年级班主任老师
芜湖县红杨中学第六届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参赛作品参考题目
本次活动主题为“同庆世博会 共创文明城”,以下为参考题目(可任选):
一、书信篇:1、写给城市的一封信——“我与文明同行”
2、写给未来的一封信——“我的世博梦想”
3、写给玉树小伙伴的一封信——“明天会更好”

热点内容
微博如何删 发布:2025-05-08 21:15:32 浏览:659
教育平台在线 发布:2025-05-08 20:11:45 浏览:618
安徽教师资格准考证打印入口 发布:2025-05-08 18:52:50 浏览:861
学好语文的方法和技巧 发布:2025-05-08 18:35:29 浏览:507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 发布:2025-05-08 17:25:46 浏览:559
我的世界中立生物 发布:2025-05-08 16:29:53 浏览:32
信用卡审批要多久 发布:2025-05-08 15:43:16 浏览:99
小学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报告 发布:2025-05-08 15:10:23 浏览:898
化合价写化学式 发布:2025-05-08 14:46:59 浏览:965
中老年模特教学 发布:2025-05-08 13:46:57 浏览: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