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宣丰中学

宣丰中学

发布时间: 2021-09-23 21:06:15

㈠ 罗店中学和顾村中学哪个

罗店中学好 上海市罗店中学

编辑本段学校简介
罗店中学创立于1942年之初,创办之初,冯玉祥将军为之题写校牌,叶圣陶、陈鹤琴、陈伯吹等知名人士相继到校讲学,之后著名教育工作者沈同文校长倡导 “艰苦朴素,勤奋进取”的校风,办学卓有成效,成为苏南办学的一面红旗。1956年转为公办宝山县第二中学,1958年增设高中,1966年改名为上海市罗店中学。目前学校已成为现代化寄宿制高中。

[上海市罗店中学]

上海市罗店中学
学校地址
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罗新路707号
学校规模
罗店中学新校,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6万3千多平方米,共有11栋建筑楼体,有高标准的的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信息科技楼、艺体馆、食堂,有1500个左右床位的学生宿舍、120个床位的教师宿舍、乒乓房、网球场、室内外篮球场,400米标准跑道等,一应俱全。学校现有32个教学班,学生总人数近1400人,教职工138人。
学校成绩
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委员会特色学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双拥模范先进集体,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中华美育学会美育研究会团体会员单位,宝山区素质教育示范校,宝山区五星级行为规范示范校等。
罗店中学能保持稳定的教学质量,近几年还能做到高考一次达线率大专以上90%,二本60%,一本30%。其中09年二本82%,10年二本83.3%,均创近年来的新高。学校的长处是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典型代表如99届学生党员赵腻,成为当年上海市高考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2000届双胞胎姐妹、学生党员马佳、马颖分别以538和529的考分被交大录取;2001届学生党员、优秀管乐团团员冯安、马纯蔚均不用特色加分而凭500分以上的考分进入复旦,其中冯安又是当年宝山区高考总分第一名。
编辑本段学校特色
罗店中学创办于1942年,前身是私立罗溪初级中学,宝山县第二中学,学校在周边地区一直有较好的声誉,也有十分宝贵的校园文化积淀。据此,学校确立了将争创美育特色学校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探索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中受到感染、感化和感悟。99年学校被中华美学学会美育研究会吸纳为团体会员。作为美育的主渠道,艺术教育是罗店中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目前已成功申报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管乐团更是艺术教育中的一枝奇葩,四次在市级大赛中获得金奖,99年被市艺教委列为上海市学生艺术团的一个分团,在其后几年市教委、市文化局组织的好多次大型活动中,如世界中学生足球比赛、市国际旅游节、市教工运动会、东方绿洲五?一游园活动等,均点名罗店中学管乐队参加。日前,市管乐协会决定推荐罗店中学管乐团作为上海市18岁以下乐队代表,参加今年七月在维也纳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吹奏乐队比赛”。复旦、交大、华政、海运、上大、上师大的管乐团中都有罗店中学输送的学生,特别是华政,管乐团中绝大部分来自罗店中学。
编辑本段学校未来

[图书馆]

图书馆
罗店中学是上海市一期课改整体试验学校,也是二期课改实践基地。因此,教改意识相对比较强,教学理念的转变了相对起步较早。相信,随着办学环境的优化,罗店中学必将建设成为底蕴丰厚、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社会公认的上海市北部地区的教育高地。
编辑本段2010年罗店中学宣传材料
一、概况
1、上海市罗店中学是上海北部地区新崛起的一所现代化、高标准的寄宿制高中。
2、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高中25个,初中9个),学生总人数近1500人。
3、学校教职工近140人,其中中高级教师82人、校级骨干教师36人、区级骨干教师20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特级教师1人。各学科具有一批师德高尚、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雄厚。
4、学校荣誉:先后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委员会特色学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双拥模范先进集体、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宝山区素质教育示范校、宝山区五星级行为规范示范校等。
二、硬件设施
上海市罗店中学坐落于罗店镇罗新路707号,占地150亩,投资2.4亿人民币,建筑面积6万 3千多平方米,共有11栋建筑楼群,有高标准的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信息技术楼、艺体中心、食堂,有1500个床位的高标准的学生宿舍、 120个床位的教师宿舍等,有乒乓房、网球场、室内外篮球场,有400米标准跑道的操场。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具有上海一流水平。
三、办学实绩
罗店中学已有66年的辉煌历史,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始终位列前茅。99届赵腻同学获得上海市高考理科状元,并被清华大学录取;2001届冯安同学获宝山区文科高考状元。近年来高考本科率稳定在70%左右,升学率达99%,每年均有部分同学被复旦、交大录取,2008年杨尚东同学顺利通过了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综合考试和面试之后,被复旦大学预录取。
学校管乐团是上海市学生艺术团,享有管乐特长生的招生权和推荐权。学校每年都有一大批艺术特长高三学生通过艺术类(管乐、美术)专业测试,分别考进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
四、管理特色
学校各项管理规范、严谨,尤其重视细节管理,校风、学风、教风优良,是广大学生求学进步的好地方。
寄宿生管理科学、有序,早锻炼、早自习、晚自习做到每班配备一名任课教师全程负责管理,学校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与文化气息。

㈡ 南宁市的初中有哪几所比较好

1、广西大学附属中学

始建于1934年,1972年起开始面向社会招生,招收适龄儿童入学。1998年原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和原广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并于当年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按照国有民办模式运作。

2003年学校先后贷款四千多万元在现在的校址兴建了新校区。2009年,广西大学附属中学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规范为民办学校。

2、南宁市新民中学

南宁市新民中学是经南宁市教育局批准(南教办社〔2001〕19号),由南宁二中自筹资金于2001年秋创办的民办性质的学校。学校位于新民路与民族大道交汇处、市电信大楼东侧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族大道18-1号。新民中学因创办学校南宁二中地处新民路而得名。

3、南宁三中

学校始于1897年维新人士余镜清创办的南宁乌龙寺讲堂,曾用过的校名有广西省立第一中学、广西省立第一高中、广西省立第一联中、南宁中学、南宁高中等,1955年改为现名。

4、南宁市三美学校

南宁市三美学校是一所于1996年经南宁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南宁三中创办的国有民办学校,是青秀区民办市重点中学。

5、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初中部)

天桃实验学校,创办于1956年,91年被国家教委列为中国名校,94年被国家教委定为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实验学校,96年定为自治区整体改革实验学校,全国小语"四结合"实验学校。98年又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全国、全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99年被评为全国德育实验学校、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实验学校、南宁市一级学校、南宁市先进单位。校园面积54亩。

6、南宁市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南宁外国语学校是全日制、寄宿制公办完全中学,是广西示范性高中和示范性特色学校,是广西第一所在教育部备案的国有外语学校,是国家外语教学实验基地。学校的前身是南宁市第十二中学,创建于1962年。校园占地面积139亩,地处广西首府大学园区和高新开发区内。

7、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初中部)

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创建于1985年,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和南宁市政府拨款兴建的市直属完全中学。学校有两大校区。

民族大道校区(民族大道58号)校园占地面积12227平方米(约18亩),五象新校区(广西体育中心旁)校园占地面积95737平方米(约143.6亩)。目前,学校有42个教学班,其中高中18个班,初中24个班,在校学生2255人。五象校区为全寄宿制高中,预设36个教学班,招生1800人。

8、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初中部)

南宁十四中创建于1964年12月9日,至今已有四十四年历史。2001年7月,经南宁市政府批准,南宁市教育局将南宁市十四中与南宁市三十中强强联合,组建成新的南宁市第十四中学。

新的南宁十四中实行初中部、高中部分部分址管理,现有初中37个班,高中30个班,教职工230人,学生3400多人,是南宁市规模最大的中学。

9、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初中部)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是南宁市一所国有公办高级完全中学,是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自治区示范性高中。沛鸿民族中学前身是广西军区小学校(始创之初又称广西军区干部子弟学校),创建于1952年6月1日,2007年底,学校正式将东、西校区更名为桃源校区、江南校区。

10、南宁市第八中学(初中部)

南宁八中创办于1958年,是西乡塘区公办市重点中学,旧校区位于西乡塘区,新校区位于高新区内相思湖畔,面积150亩。

㈢ 四川省合江县合江中学历任校长名字

合江县简介
合江,地处川南边陲,东与重庆市的江津市接壤,南与贵州的习水县、赤水市为邻,长江、赤水河、习水河三江交汇于此,系长江出川第一县,属盆周山区农业县。合江县建制于西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 年),初名符县;北周保定四年(公元564年)改为合江;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合江县又改名为符阳县,后于明太祖洪武初年(公元1368 年)才恢复合江县名称,沿用至今,现隶属泸州市。合江县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长江上游岸边置县最早的三县之一。全县幅员面积2436平方公里,人口 84万多。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氛围和优良的教育传统
仪书自古以来,合江以历史悠久、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文化传统优良著称。著名文学家,诗人杜甫、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文天祥、杨慎、王士祯以及民国时的朱德、冯玉祥等人都先后到过合江,作诗记游。在清末民初时合江有留日学生百余人,有“小东洋”之称。一时名人荟萃,让人留连忘返,营造了符阳大地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和优良的教育传统。合江中学就深深地扎根于这片沃土之中。
编辑本段历史
公元1754 年
合江县在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 年)起就在县城内创办了凤院,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开始创办新学。就是在这样一个有重教兴学传统的地方,由当时的知县薛宜璜,视学刘天赐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筹建县官立文科中学堂,张开文任监督(校长),1910年正月开始招生,定名为“合江县官立文科中学堂”,建校之始是与城内县官立高等小学合住,次年搬迁到合江县城城西风景秀丽的中南山上的川主庙,9月民军起,校舍驻军,学校停办。
1912 年至1946年
1912 年,政府通令改学堂为学校,改监督为校长,7月,筹议将西门外的武侯祠增加为校址,8月开学复课,更校名为“合江县立中学校”。9月奉教育部令,规定新章 “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确定修业年限为四年。1916年帝制之役,北军驻校,学校再次停办,这年秋北军离开,学校才又开校授课。 1923年8月,奉省长训令,按照《四川实施新学制讨论会议》办学,中学三年毕业,校名改称为“合江县立初级中学校”。1946年下期增设高中部,始为全日制完全中学,定名为“四川省合江县立中学校”。
1949 年至1962年
1949 年秋初中开始招收两个班,1951年初,合江女中合并到合江中学,开始男女合班上课,同时合江师范校也合并到合江中学,称四川省合江县中学校师范部,独立上课,下期,合江师范又分立建校。1952年初学校被省政府更名为“四川省合江县第一中学校”,1953年学校成立教育工会基层委员会,1954年上期学校成立“共青团合江中学总支委员会”,1957年下期成立“共青团合江中学校委员会”,1959年合江中学建立“党支部”,学校大礼堂落成,1961年下期,初中部迁至菜坝中学校址内行课。1962年起,学校又被省政府更名为“四川省合江县中学校”,简称“合江中学“,其校名沿用至今。
1963 年至1979年
1963年下期,初中部由菜坝中学迁回校内。1967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开始停课,1969年1月学校恢复活动,1970年春季开学,招收初中新生14个班,班级改为连、排建制,5月“合江中学革委会”成立。1971年秋,开始招收一个班高中。1973年9月“合江中学大桥分校”建立。1974年取消学生组织的连、排建制形式,恢复班级组织和班委会。1976年8月,“合江中学大桥分校”结束,分校更名为合江县大桥初级中学校。为了开门办学,1976年下期在密溪场招收一个高中班,由学校安排教师到密溪授课。1977年底恢复高考制度,密溪高中班迁回校内上课。1978年撤消学校“革委会”恢复学校领导名称,当年合江中学被确定为宜宾地区重点中学,后为泸州市重点中学。1979年4月,教育工会重新建立,并开展活动。
2002 年至2005年
2002年3月被命名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3年7月,合江中学菜坝教学区被县委、县府整体卖给了合江县少岷职业学校。2005年5月,县委、县政府将合江县菜坝职业高中划归合江中学管理,成立了合江中学菜坝教学区。
编辑本段发展
简介
自学校创建以来,学校的办学规模就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扩大,设施设备也在不断完善。从建校初期的几座庙宇,一二百名学生,十多名教职工到解放初期,学校已发展到了总面积有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多平方米,在校学生从800多人,教职工40多名的规模。
解放后
解放后,学校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具有高初中27个班,学生1800多人,教职工80多人,占地面积6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的规模。成为原宜宾地区,后为泸州市的重点中学。
进入二十一世纪
进入二十一世纪,学校的规模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办学条件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学校占地100600 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2102平方米。其中有现代化设施的,总面积为14680平方米的教学及办公综合楼四幢,有装备符合国家级示范高中标准设施设备的,面积11000平方米的科技及图书大楼一幢,有400米六道环形跑道的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有建筑面积为861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以及标准游泳池等体育设施。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现已基本达到了“国示”标准。学校的后勤设施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学校现有全市一流、设施完善,面积达2700多平方米的学生餐厅,有建筑面积16881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宿舍)6幢。这现代化的设备,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是莘莘学子的求学胜地。
编辑本段历届英才
植根于浓郁历史文化氛围中的合江中学,在建校初期,就把办学思想的观念看作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以合江中学的先贤们于一九二五年把“勤慎公群,德智体美并重与兼通”作为校训提出来,并谱制成曲,作为校歌一直流传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这一鲜明的办学思想在合江中学一直得以传承,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因为这一鲜明办思想的形成和不断完善,是合江中学办经验的总结和几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合江县社会发展和文化生活的历史积淀,体现了合江中学质朴的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通过近百年的办学,不仅扩大了规模,改善了条件,完善了设施,同时还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教育传统。经数代合中人的艰苦创业,团结拼搏,又融2000余年源远流长的合江文化于一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合江中学在建校之初,先有一些晚清举人、监生在此就教;接着又加入了一些留日、留欧归来的学生来此执教;在三十年代又有如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评论家王朝闻等名流学者在此掌门。通过他们的敦敦教诲,合江中学共毕业学生2.6万多人,培育出了众多的英才杰士。正如解放前校园内的一幅对联所云:“乔木荫云天,问古今桢干良材,枝叶几经鸣凤宿;大江流日夜,欲吩咐烟波渔父,长竿直钓卧龙来。”中南山校园的确是鸣凤曾宿之处,卧龙潜修之所,乔木生长之地。合江中学毕业生蛟腾凤起,事业多有所成,不乏成绩卓著者。早先有毕业于初中第五班并与邓小平同批赴法留学的中共早期优秀党员,在三十年代曾任中共四川临时省委书记的穆青和在解放后曾任四川省省长和中央统战部部长的李大章;稍后有毕业于初中二十一班创办《挺进报》,牺牲于重庆国民党监狱的成善谋烈士。还有著名教授穆济波、卢剑波,著名翻译家符家钦,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著名作曲家、《洗衣歌》的作者罗念一,美术家杨洪烈、陆沉(陆贤能),原重庆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著名教授姜治文等名流学者从这里走出。从这里走出的还有原公安部法制司司长王学林,原云南省计生委主任吴坤仪,原《农民日报》主任编辑陈代安,留美博士万克林,留日博士金平等国家栋梁之材。此外,还有中共泸州市委副书记文耀友,合江县政协主席李世贤、县委副书记宋晓红、副县长苏世毅和一大批企业家、乡镇干部、农村致富能手、人大代表等高素质的,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推动当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服务人才和致富能手。仅是从2001年至2005年,就有高中毕业生2936人,为国家培养了2013名大学本科新生,其中重点大学289人,真可谓合中人在三江之水,少岷灵秀的孕育下,英才辈出。 学校一直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抓住机遇,勇于创新,与时俱进,获得了以下荣誉称号: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四川省园林式单位、四川省绿化示范学校、四川省档案管理三级达标单位、四川省青少年国防知识竞赛先进单位、泸州市文明单位、泸州市教育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泸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编辑本段发展前景
在长期的教育发展和改革实践中,合江中学始终把学校看作是办学的主体,努力树立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目标,追求学校自身的办学风格和特色,形成自有的校园文化和学校灵魂,使学校成为具有自我意识、自我发展、自我改革、自我价值追求的发展主体,并在发展中学会发展,努力寻求适合校情的发展之路。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丰富了合江中学的办学思想,形成了显著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在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突破,成为了川南强校,其办学效益影响辐射到了川南、渝西、黔北等地。以此为基础,我们决心把合江中学创办成为一所能够促进城乡学生“成人+成才”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实现教育为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推动当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与进步为重要任务的,四川盆周山区农业县城,具有学习升学型组织特征的高效益,有特色的示范性普通高中。 合江中学现为县属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要任务的普通高中,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党总支监督保证,教代会(工会)参与民主管理。学校内部设三处两室,即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教科室和党政办公室。管理网络为党、政、工、团四条线,学校、处室、年级组(教研组)三个层面,渠道畅通,运转协调。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制定了《四川省合江县中学校章程》,执大法、行小规,依章行事、依法治校、依法执教。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合江中学现有52 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3204名。有在岗教职工237人,其中教师210人(含兼职教师),职员13人,工人14人。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88.6%。在 210名教师中,本科学历201人,占教师总数的95.7%,专科学历的9人,占教师总数的4.3%。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5.7%,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 12人,在读5人。学校现有中学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64人,占教师总数的30.5%。中学一级教师72人,占教师总数的51.4%。34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08人,占教师总数的51.4%。35岁至54岁的教师90人,占教师总数的42.9%。55岁以上的教师12人,占教师总数的5.7%。在教师中,全国优秀教师6人,省优秀教师8人,市级优秀教师17人。学科带头人市级15人,县级25人。骨干教师市级18人,县级29人。有市县党代表、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政协委员、政协常委等5人,市级及以上教育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理事及以上成员16人。
编辑本段学校领导
学校领导班子18 人,其中,总支书记1人,校长1人,副校长3人,党政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各1人,教科室主任、副主任各1人,教务处主任1人,副主任2人,政教处主任1 人,副主任2人,总务处主任、副主任各1人,除总务处主任是专科学历外,其余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并都兼任了一门高中学科的教学。 合江中学现正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工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以饱满的激情、冲天的干劲向创“国示”发起了最后的攻坚,合江中学有过辉煌的过去,在这场攻坚战中,我们合中人有这个实力和基础,有这份豪情和信心,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努力将合江中学创建成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㈣ 南坝中学和宣汉第二中学哪个好

宣汉县以内南中排第二

㈤ 宣汉中学好还是平昌中学好

我把两个学校的资料给你,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平昌中学
学校介绍
四川省平昌中学创办于1938年,始名“私立巴阳初级中学”。创建伊始,陶行知先生就给学校题写了“追求真理,服务人群”的校训。六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平中人传承着先生的求索精神,在大巴山这片文化荒原上辛勤耕耘,播撒文明,推动学校不断朝着巴蜀名校、中华名校迈进。2000年评为四川省重点中学,2002年,学校成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有教学班101个,近几年来,每年向大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800人以上,近200余人进入重点大学深造,高考十年蝉联全市同类学校之冠。2004年高考取得了上本科线913人,市文科第一、二名和理科第一名均在我校,上清华、北大4人的优异成绩。1990年至2004年,高中学生参加各学科联赛和奥林匹克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2人次,省级奖89人次,研究性课题在2003、2004连续两年获得省一等奖。学校有2个科研课题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毕业生近3万人。

校园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学校坐落在省级旅游风景区——平昌县佛头山森林公园下,占地153亩,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校园四季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有办公大楼1幢,教学楼7幢,有300米、20 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各1个,风雨球场1个,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藏书16万多册的图书阅览室,有能容纳3000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食堂,9000余个床位的学生公寓。拥有多媒体教室、闭路电视、远程教育教学系统、校园网站等先进的教学设施,运动场馆宽敞,实验仪器先进,图书藏量丰富。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36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116人,中级教师149人。教师具有硕士学位5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29人,本科学历246人。有省、市、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66人,学科专业委员会理事68人次,参加全国各学术团体80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2人,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市县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80余人。现有教学班108个,学生9300余人 。

教育理念
办学思想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学校内部管理严谨。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办学思想,坚持“以管理正校风、以校风促质量、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求效益,以效益谋发展”的工作思路,构建了可持续发展机制和适应终身学习、适应未来发展的教育模式,铸就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善教”的教风和“勤学尚美”的学风,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办学目标
开放型、实验型、示范型、高质量、有特色的一流学校
办学特色
开放、民主、创新
育人目标
培养品质高尚、智能卓越、身体健康、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校新生和现代建设者
办学方略
学校按照“科研兴校、名师强校、优生名校、质量立校、特色树校”的办学方略,大力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教改科研空气浓厚.。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县教改科研课题36个,已结题24个。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1600余篇,310多项教研成果在国际国内获奖,出版个人专著58部,合著103部。学生在参加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大赛和奥林匹克数、理、化、生等竞赛中共2000多人次荣获国家、省、市、县奖励。
校 训
追求真理,服务人群
校 风
博学笃行
学 风
勤学尚美
宣汉中学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学校拥有东、西区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52亩,建

校园环境(18张)
筑面积9万余平方米,绿化面积5万余平方米。

1999年投资数百万元,新建和装备了集信息技术、实验于一体的科教大楼及图书大楼。建有3个网络教室,15个多媒体演播室,6个理化生标准实验室,5个仪器保管室,3个阅览室;拥有图书10余万册,微机300多台;班班实现了“三机一幕”,形成了“三网合一”信息技术教育平台。2000年引资400万元修建了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13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000余人,其中高中93个教学班,初中44个教学班。在岗教职工504人。先后有40多人获得全国或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及优秀教师称号以及 “五·一”劳动奖章。
从厚重的历史中,从竞争的现实里,宣中充分认识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学校实施了“师表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建立了“一帮一”制度,推出了“教师校本培训工程”,大力造就一批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学校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先后派出5名一线教师到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国家考察学习;2000年与西南师大联合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2002年选送英语教师周伶俐到英国诺丁汉大学进修。学校与中国教育研究中心、川大、西南大学、川师大、达师专、市教科所等建立了科研协作关系,与北大附中、北京四中、黄冈中学、成都七中等全国知名中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经常聘请外籍教师上课,邀请各地教育专家来校讲学。学校国家级科研课题2个,省级课题2个,市县共管项目45个,校级课题50个,个人申报课题30个。教育科研如火如荼,教育实践扎实高效。

3教学研究
全校教师在各级报刊发表和获奖的教研论文达600多篇,出席国家级和省级学术会议者29人,国家级、省级学会会员36人,省、市学会的理事12人,省特级教师、教育教学专家后备人才7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5人。先后有王专、李文钦、崔吉海、赵文祥、刘廷富等5人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及优秀教师称号,章云格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郑雄策、庹传亮、牟必继、伍先华等15人获省级表彰,66人获市、县表彰,78人成为省、市骨干教师。

4办学模式
办学路漫漫,上下而求索。宣中以“厚德勤学,励志笃行”为校训,以“严谨笃学,求是创新”为校风,以“敬业爱生 博学求真”为教风,以“自强自律、勤学思创”为学风,
为了提高办学效益,宣中大胆突破单一办学模式,建立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实践课程三结合的课程结构。特别是在文科教育中,突破书本限制,变革课堂形式,探索考试模式;书籍报刊、电视网络成了学生求取真知的平台;研究性学习深入高效,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对下岗择业、社会低保、城市环保、川剧嬗变、地质灾害等社会问题作调查研究,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社会实践能力,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宣中文科教育现象。
学校活动丰富,形式多样。每年定期开展元旦晚会、“五·四”艺术节、九月军训、金秋歌手赛、秋季运动会、中学生成人仪式,入学典礼等活动。不定期举行反对邪教,笃信科学;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拒进网吧,热爱学习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夏令营活动。英语、写作、科创、电脑、田径、舞蹈等10多个兴趣小组有声有色,校园社团从零文学社魅力无穷,成为全国各类文学刊物及媒体争先报道的焦点,成立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学社、全国百佳文学社、全国创新教育实验基地等众多荣誉称号。校园电视台成为亮丽风景,被评为全国百佳校园电视台,《德育》《来鹿文学》《今日宣中》特色鲜明,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得到了很好发展。10余名学生获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上百人次获奥赛奖、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奖、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奖,600多篇习作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形成了数百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美术作品获“中日少年儿童艺术展”特等奖,单人舞《雨花》获省中学生艺术节一等奖,武术比赛获省一等奖,各级各类体育比赛届届受瞩目,次次有奖杯。

5高考成绩
据统计,从1573年来鹿书亭到1916年的“宣汉县立中学堂”,再到2000年的“四川省宣汉中学”。宣汉中学为社会培养了28000余名合格新生从宣中走进高校,其中800余人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据统计,从2008年到2015年宣汉中学文科上线人数一直稳居达州全市第一位。[3-4]
2015年高考,一本上线376人(文科93人,理科283人),比2014年净增64人,增长率21%,其中应届316人,创历史新高。本科上线1464人(不含艺体),其中应届1075人(不含艺体),上线率61%,创历史新高。600分以上28人,其中文科5人、理科23人。理科最高分640分,文科最高分616分。达州市文科前10名,我校有3人;理科前10名,该校占4人。文科本科上线529人,稳居达州市第一位。文、理科重本上线和本科上线人数均居达州市第二位。[4]
2014年高考,一本上线312人,较2013年增加101人,增长48%;本科上线1568人(不含艺体),较2013年增加178人,增长13%。一本上线人数和本科上线人数均创宣汉中学高考历史之最,居达州市第二位。文科依然保持强劲势头,其中一本上线52人,本科上线452人,稳居达州市第一位。艺体类上线人数126人,居达州市前列。2014年,宣汉中学再次创造了达州教育界的升学神话。3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2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5名学生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1名学生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由此,宣汉中学成为达州历史上,一年考入北大清华最多的学校。

6校园社团
从零文学社
2007年,从零文学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春风中诞生了,成为学校第一个学生创办的由学校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校园社团。文学社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开发学生文学创作潜力,活跃校园文学创作,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配合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发展目标,以追求纯文学、探讨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及社员的交际能力、口才能力以及艺术欣赏水平为活动目的。我们的宗旨是:“让文学之笔自由舞蹈,让青春之梦尽情翱翔!”宣传语是:“从零开始,一切精彩”、“零度文学,从心起跑”。文学社坚持学生自我锻炼的原则,均由学生担任社长、总编,学生也独立承担了撰稿、收稿、选稿、评稿到改稿、编辑、校对、排版的全程工作。文学社组织机构健全,分为社委会和编委会。文学社也大力开展从零杯创新作文大赛、诗歌朗诵、校园辩论赛、语文知识竞赛和语文趣味活动,组织演讲、创作笔会、文学沙龙、社会调查等活动。极大的激发了社员的积极性。成立以来,从零文学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已成为学校影响力最大的一个社团。文学社的发展得到全国、省、市、县作协关心,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阿来,市作协主席邹亮等先后莅临我校指导工作,文学社还聘请中国少年作家协会主席张政、中国青少年作家协会主席张金童担任文学社顾问团主席;全国中小学文学社研究中心秘书长赫学颖,刘增杰、罗伟章、牛放、邱易东、李青、冯国平、陈晓辉等当代著名作家、杂志编辑出任文学社顾问,成为文学社不断进步的智力源泉和创新动力。文学社还是全国中小学文学社团研究中心团体会员。文学社先后被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课堂内外杂志社评为“全国创新作文教育实验基地”、“全国创新作文核心文学社”、2010年被北京大学中国语文语文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等评为“全国百佳文学社团”。2011年被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全国中语会、语文报社评为“全国十佳文学社团”。《课堂内外》、《语文报》、《考试指南报》、《高中生学习》、《学生文摘》、《达州日报》、《华西文学》、中国校园文学网、创新作文网、中国散文网、世界华人少年作家网等杂志社、报社、网站先后刊登我社社员文章或专版介绍、报道我社。文学社社员先后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在各项征文比赛中,有许多社员的作品获国家省市等各级奖励,社员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最佳编辑一等奖、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全国中学生原创文学大赛散文类最高奖,还培养出了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等众多文学新星。才华横溢的从零之星,还被北京师范大学、中央青年政治学院、四川大学、湖南大学等众多名校录取。文学社还不断加强网络建设,QQ群、网站、博客、微博都成为文学社发展重地和社员畅所欲言的场所;社报《从零》也有着极大的特色,在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比活动中荣获最佳社团报一等奖(四川省前列),并摘得全国最佳编辑奖桂冠。从零正在全面发展……

㈥ 肇庆宣卿中学中考有肇中、一中指标生吗

存在的。

肇庆,古称端州,是广东省地级市。广州都市圈城市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广佛肇经济圈”、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肇庆封开(古称广信)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粤语的发源地,肇庆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最早的交汇处。

肇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肇庆东邻穗、深、港、澳,背靠祖国大西南,是经济发达地区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肇庆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城区的七星岩,素有“岭南第一奇观”的美誉;鼎湖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星湖风景区为中心,沿西江、绥江溯江而上,盘龙峡、“天下第一石”、千层峰、广宁竹海大观、燕岩等景点次递展开,构成了千里旅游走廊的绚丽画卷。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汉代到清代,肇庆多次成为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考古表明,距今14万年左右,肇庆已有人类活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2230多年。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所设四会县是广东省4个最早建制县之一;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设高要县;隋朝开皇九年(589)置端州;宋政和八年(1118)设肇庆府;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至清乾隆十一年(1746),肇庆是两广总督府驻地。

截至2019年10月,肇庆市户籍人口为450.15万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约170万人。 2019年,肇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8.80亿元,比上年增长6.3%。第一产业增加值386.02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925.45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937.33亿元,增长7.0%。

㈦ 龙华新区观澜中学好不好

好不好都是要看标准的。你想要上什么样的学校是你自己的选择。我上过观澜中学。它位置比较偏,龙华新区的偏远地方,但最近哪里可以通往观澜湖新城HM,以及高尔夫球场。(我地理不是很好,不知道这样表述合不合理),但是,假如你住的比较偏中心区,比较难到这里。近年道路整改了很多。可以坐地铁到清湖地铁站再坐电车到终点站,走路或者坐几站公交就可以到。它还算是个氛围不错的学校,处在居民区中间,而且旁边是个观澜汽车站,emmmm,人还是挺多的。但是只要你有心学习,这些都不会对你有什么干扰。至于老师,他们都是有自己的职业操守的,我遇到的都是好老师,你只要愿意学,老师都肯教。如果你放任自流,老师就算是抓着你苦口婆心,你也会觉得老师不好。校内环境,宣传照片上依山傍水,但曾经,那条水,也就是观澜河很臭,现在不会了,有关部门已经整改,干净一些,山确实不错。在高考那段时间,你上去走走,空气清新,整个人都会放松,你还会看到锻炼身体的老师,或者是背书的同学。教学楼资源什么的挺好的,有空调,走廊有直饮水机,课室内你们也可以自己买饮水机装(不过现在比较少了),科学楼有实验器材,很少去,设备在那边。艺术楼比较老旧,水泥地板,那些是很有历史的楼了。宿舍确实是比较糟糕。但不要太娇贵还是能住下的。你对宿舍要求多少?单人间不可能。我没住过不评价。食堂是所有学校的难题。我没吃多少,但确实,一言难尽。这是我对观中的评价。作为我的母校,我的说法带着我的情感。我很难过,那些批评学校的人,假如你们是观中的学子,那你们批评可以;但是作为局外人,我想说,你们没资格。(个人观点,勿喷)

㈧ 南京前十所最好的初中和前十所最差的初中

1、南京外国语学校

南京外国语学校简称“南外”,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30号,是全国首批外国语学校,是江苏省重点中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学校之一,也是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博雅计划”和清华大学“领军计划”自主招生的入选学校之一。

2、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前身为南京树人国际学校,是由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于2001年独资创办的一所民办初中。2013年起学校逐步搬迁至鼓楼区渡江路,实现由民办向公办的改制。

3、南京市金陵中学

金陵中学,简称“金中”,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创建于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当时为汇文书院,是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在华创建的教会学校,1910年(清宣统二年)与宏育书院合并为金陵大学,改中学堂为附属中学,简称金大附中、金陵中学。

4、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

扬子一中是一所独立初级中学,创建于1984年。目前有两个教学区,4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70余人。教职工170余人,学校师资雄厚,师资达标率100%,本科率85%以上,有研究生班结业和在读研究生8人。另外还有2名外籍志愿教师。有市优秀班主任、市名校长、多名市区学科带头人等。

5、南京市中华中学

南京市中华中学是一所由南京市教育局主管的公立全日制普通中学,于2002年被评为中国国家级示范高中,1953年被认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80年被认定为江苏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

6、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简称“南京二十九中”,学校创建于1945年9月,初建时名为私立石城中学,2003年8月,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组建南京二十九中教育集团,2012年,原南京市第四中学与南京二十九中整合,南京二十九中成为一所一校五址的完全中学,2014年4月,定名为“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

7、南京十三中科利华分校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科利华分校是一所公办学校。近年来,学校从民主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入手,狠抓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在南京市首屈一指,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区内及周边地区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已成为南京市义务教育的一个品牌。

8、南京市第九中学

南京市第九中学东南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南京九中(东大附中)”,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是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江苏省重点高中、国家级示范高中。

9、南京市宁海中学

南京市宁海中学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是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前身为创建于1890年的文正书院。

1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简称“南航附中”、“航高”,原名南京市第七中学,是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江苏省重点高中。学校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明故宫前御道街,周边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四所211国家重点高校和十八个部省级研究院所。

11、南京市宁海中学

南京市宁海中学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是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前身为创建于1890年的文正书院。根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26772.4平方米,绿化面积81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0%,有教学班40个,在校学生共计1891人,专任教师152人。

12、南京市华电中学

南京市华电中学作为省级示范初级中学、市第二批小班化办学试点单位,学校坚持全新的办学硬件及小班化办学优势,秉承“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坚守“合格即优秀”的办学目标;坚持“育人为主、德育为先”,积极打造“注重养成教育,促进人人发展”的办学特色。

13、南京市第八中学

南京市第八中学位于江苏南京市。1999年,学校被评为南京市重点中学。2001年,学校接受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先生的资助,更名为南京田家炳中学。

14、南京中学

南京中学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是创办于2003年的一所公立学校。



15、南京行知实验中学

南京市行知实验中学是位于新秦淮区东部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目前占地60亩,师生1500余人。是一所办学理念新、校风校纪严、校园环境美、发展后劲足的创新型学校。

16、南京市伯乐中学

南京市伯乐中学位于南京市和燕路438号,城市绿洲东面。学校环境优美,校风醇厚,传统优良,质量上乘。是江苏省示范初中、南京市现代化示范学校,也是全区唯一一所连续16年获得教育教学一等奖的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在南京市享有较高的声誉。

17、南京市虹苑中学

南京市虹苑中学的前身为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创办于一九七五年。因建邺区教育布局的调整和河西发展的需要,一九九七年九月学校整建制搬至现校址(应天西路94号),并更名为南京市虹苑中学。学校现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18、南京市摄山中学

南京市摄山中学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

19、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

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简称玄武外校或玄外,成立于1996年5月18日,是经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民办全日制学校。学校执行国家制订的课程计划,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外语特长的人才奠定基础。

20、南京市第二中

南京市第二中学创办于1935年,位于南京市鼓楼区。近7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驻法大使吴健民、画家傅小石、中科院院士孙仲秀、全美华人协会主席吴京生、破奥运记录尹承伯、台湾新闻学会会长楚崧秋、江苏高考外语状元欧阳慧宁等各级各类人才数万名。

㈨ 涞水波峰中学怎么

还可以,波峰中学是1998年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的一所全日制、寄宿型、封闭式管理的完版全中权学。校址位于高碑店与涞水之间112国道的南侧。 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校园占地180余亩,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

中国科学院在波峰中学举行“中国科普博览示范基地”授牌仪式。与中科院的合作,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将会不断地把最新最先进的科技知识带进校园,让学生们走进中科院,更深入和直观的去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和文化。

(9)宣丰中学扩展阅读

学校大力实施名师工程,聘来重点中学的几十名教学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教师,请来各市县重点中学的中年教师一起担当学校栋梁,形成学校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优势。经过多年不断的遴选、培养、优化,226名专任教师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精干有力。

学校认真践行“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育人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学科知识竞赛。推广疯狂英语学习方法,创建英语特色学校。老师们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课下辅导。

热点内容
狮山教育信息网 发布:2025-05-08 02:25:42 浏览:219
国际教育管理 发布:2025-05-08 02:07:21 浏览:53
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发布:2025-05-08 01:56:28 浏览:284
师德修养培训心得 发布:2025-05-08 01:15:39 浏览:717
什么是ftp 发布:2025-05-07 21:40:18 浏览:76
老师亲我 发布:2025-05-07 21:31:41 浏览:573
去分母教学反思 发布:2025-05-07 21:05:04 浏览:455
智宏教育 发布:2025-05-07 20:59:18 浏览:402
汇率的英语 发布:2025-05-07 20:31:28 浏览:209
英语趣味 发布:2025-05-07 20:19:28 浏览: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