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军川中学

军川中学

发布时间: 2021-10-01 08:40:15

Ⅰ 巴川中学2014年国际高中收费标准。

孩子今年小升初,听人说巴川中学不错,听巴川学校宣传的神乎其神信了,为了孩子有个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放弃免费的其它公立重点中学不读,交了大价钱进了全市可能最贵的巴川小班就读。开学送孩子上学人山人海,各种杂费交了,想到巴川十多年的办学经验应该能放心的将孩子交给他。没想到,一周,孩子回家后了解学校的情况了,让我很后悔。
一、 生活 送孩子报名那天中午为体验了解伙食情况专门在食堂就餐,普通餐7.2元 两荤一素,虽荤菜肉不多,但基本就吃饱,还基本满意。孩子回来说,第二天食堂就涨价了,普通餐都至少10元一分还只有一样菜,饭分量少,孩子吃不饱,添饭还要加钱,食堂工作人员态度还恶劣,很多学生都说吃不饱,早餐一分小面都要8元,分量和味道都比外面面馆差太远,价格却贵死人。开学一周军训,洗个澡,热水贵的死人,入校买充100元,很多孩子居然一周不到就用完了,我孩子最节约,洗澡只几分钟的事,一周都用了60来元,真不知道这个学校是怎么收费的。
二、学习 开学几天就是教师节,班主任居然强行要求全班学生凑钱给所有老师买礼物,标准还不能太低了。在当前习太太整风运动下,一个私立学校不事专心教书,通过成绩要出效益,居然天天想着孩子可怜的生活费,这样的学校不办死也是怪了。
一个想着如何在学生的口粮上打主意,让学生吃不饱,生活不好,学生身体不好,成绩再好有什么意义,天天想着怎么赚学生口粮钱的学校,在当前各类名牌公立、私立学校竞争之际怎么可能脱颖而出。想着当前巴川中学的情况,我真的很后悔把小孩送到这。孩子,老爸错了。

Ⅱ 江门培英中学的展望未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我校以团结、爱国、爱校为宗旨,积极与海内外的校友广泛开展联谊活动。1983年成立校友会筹委会,1984年校友会成立,首届校友会主席是肖艾;副主席是汤耀南、黄军川、梁瑞麟;名誉主席是余伟雄;顾问是陈锡臻。校友会成立后,他们倡议发动国内外的校友捐赠教学仪器设备和资金。先后得到梁华济、张健强等及广大校友的慷慨捐资。在培英校董会和校友们的帮助下,培英中学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得到了改善,兴建了校友楼、购买了管乐器、设置了语音室、地理室、电脑室等。同时还设有梁华济奖教奖学金、白绿儿女奖学金、黄仕灵奖教基金和陈端庄国文科奖学基金等多种奖教奖学金。同时,市政府和教育局也加大了对培英中学建设的投入,从1983年至2000年,江门市政府和教育局拨款兴建了一栋五层实验楼、一栋六层教工宿舍楼、一栋五层半的教学楼、一栋五层的科学楼。2002年建成教学综合楼,该楼由江门市政府出资人民币190万元和培英校董会资助港币40万元完成迁拆侨房和土建工程,梁华济、蔡建中、林国銮、黎钧衍等众多校友踊跃捐资,完成综合楼内部装饰以及添置教学设备。2003年,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蔡建中先生和梁华济先生的大力赞助下,学校运动场得到了扩建,并铺设了PU胶跑道。
1990年江门市副市长许德立和政协副主席何适莹来该校视察,临走时说到:“不错,政府给钱最少,变化最大,旧貌变新颜。”
又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现校园环境大大改善,学校的绿化、美化得到了很大的改进,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学校在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也在大力抓好教育教学质量。在德育工作方面,坚持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目标,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逐渐形成了尊师守纪、勤奋好学、艰苦朴素、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1991年,学校在江门边检站建立“军政教育基地”;1994年,该校因德育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师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江门市文明学校”。在教学工作方面,建立了一整套的科学管理制度。对教师,从备课、讲课、作业、辅导、考试等整个教学过程都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并健全检查评比制度,对学生,学校制定了《学生一日常规》、《学生奖惩制度》等,对学生的到校、上课、做操、课间、课后、仪表等都有明确要求,让教与学都进一步规范化。在教学上还重视提高教学现代化。幻灯、录像、录音、投影、电影、多媒体软件等电教器材广泛用于各科教学之中。
江门培英中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设有劳动技术教育课、英文打字课、电脑课等。还建立了文学社、航模兴趣小组、绘画、音乐、舞蹈等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熏陶学生的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学校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展示自己的优点。1992年,我校在江门甘化厂、客运站、白石管理区等分别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1993年,学校管乐队参加“第五届羊城音乐花会,管乐团队大汇演”荣获优胜奖;1994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祖国万岁”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奖;1995年,学校管乐队代表江门地区参加省委宣传部、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活动”少儿音乐花会荣获二等奖。1996年我校管乐队参加江门市中小学艺术周“祖国颂”荣获一等奖;1998年凌冬萍、罗杰、何晶晶代表学校参加广州经济电视台、广州市教委、江门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98电视冬令营两地双语友谊赛”荣获亚军;靳秀莲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凌东萍获一等奖;罗杰、余晓敏、黄许然、何晶晶等获三等奖;1999年林嫦嫦、梁敏仪、钟建军、杨国辉代表学校参加江门电视台举办的江门市中学生英语电视大奖赛获铜奖。
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该校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1989年的录取率为63%,2000年的录取率为72%,2001年达到93.2%,2002年的升学率达到94.8%,2003年更达到96.8%。1979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校就有有许多同学考取全国重点大学,其中郑粤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唐宇宁考取上海交通大学,吴庆平考取复旦大学,陈剑虹考取浙江大学,甘广达考取华南工学院等。2002年范爱文同学以总分715分考取中山医科大学;杨德均同学历史单科成绩为827分,列江门市区第一名,江门市第二名,全省第16名。我校曾先后被评为“贯彻学校卫生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爱国卫生模范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师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江门市文明学校”、“江门市优秀家长学校”、“江门市直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标兵单位”,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组织”等。
江门市培英中学经过70年的发展,培养出许许多多优秀人才,桃李芬芳,校友遍及世界各地。苏泽群,曾任江门市市长,扬州市市长,现任广州市副市长;赵翠玲,现任江门市人大副主任;梁华济,江门市荣誉市民,益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中华海外联谊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理事,广东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黄仕灵,江门市荣誉市民,香港东宁集团董事长;陆永唛,江门市发展计划局局长;张有荣,江门市农业局局长;吴群星,江门市金羚集团公司董事长;潘皓炫,江门市金羚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胡耀民,广州第一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主任、教授;赵凤鸣,广东省医药大学流行病与卫生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经历70多年的风雨,旧的培英中学已经在2007年秋季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的培英已成功搬迁到江北路16号。
今天,江门市培英中学发扬优良传统,将一如既往的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对社会有用之才。

Ⅲ 通江中学的学校概况

学校的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通江县中学;有承传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创办的东皋书院;1932年红军入川后将学校更名为“中共川陕省委党校”,罗世文、廖承志等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在校任教;学校是1982年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目前是巴中市名校,巴中市绿色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校风示范校,省家长示范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学校坐落在美丽的诺水河畔,环境幽雅,设备先进,管理科学,师资力量雄厚,办学业绩显著。学校自开办以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一流大学培育了大批优秀生源。 全面育人,和谐发展。
即以人为本,全面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以教学为本,全面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以质量效益为本,稳步推进学校发展进程。

Ⅳ 成都市华川中学的网址是什么

貌试没有网站。这个学校有点小,小学初中高中都在一起,只能说一般。只有一栋楼和两个篮球场,足球场已经荒废了。还没有十陵中学一半大。学生主要是几个厂的学生和十陵本地的学生,在龙泉只能算一般的学校。
成都市华川中学校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华川中学校是由原华川子弟学校、宁江子弟学校、天兴子弟学校和江华子弟学校的中学部分进行整合成立的。四所学校均有近40年办学历史,积累了很好的管理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获得了很高的荣誉。都是西南兵工局命名的普通教育先进单位,搬迁成都前都是当地优秀学校,历史上高考升学率很高,搬迁成都后包括北大、清华、复旦、人大、科大等重点高校都有我校毕业生,高考成绩99年陈磊考取北大,2001年黄川龙泉理科成绩第1名,韩冰龙泉理科成绩第4名,近几年专科以上升学率都达到85%以上。早在1998年就被成都市教育局命名为合格高完中,多次受到市区教育局表彰,数次被评为区优秀级学校,是四川师范大学实习基地。
学校教师都是当年在师范院校选的最优秀的毕业生,现在40岁左右,既有能力又有经验,25人研究生课程班进修毕业。整合后教师队伍学科配套更加合理,有中学高级教师37人,一级教师50人,有部、市级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6人,区级骨干教师3人。
学校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场地小规模小,但是处在工厂小区内,环境安静外界干扰少,学生离家近便于管理,便于家校联系沟通,是理想学习之地。
华川中学是十陵地区(龙泉西北片)唯一的一所高完中,在龙泉、十陵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为军工四个社区和十陵地区居民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根据龙泉区教育局安排还接受十陵地区农民工子女入学。
新形势下,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教学质量要求更高,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努力工作,把学生教育好,培养好,使华川中学真正成为老百姓信任的好学校。

Ⅳ 江门培英中学的学校历程

1910年,加拿大长老会(基督教会中的一支)波多马牧师来华。1911年,他在北街(当时称洋关,因西方人占领得名)的海旁街一带设点传教,赠医施药,开办识字班。1912年波多马牧师买下海旁街一块地皮(即今江门市中心医院和该校现址)。1914年开始筹建启智、启德两小学。1917年校舍破土动工,1919年建成了两栋三层楼和两栋二层楼的学校校舍,三层楼的那两栋分别命名为启智楼和启德楼,启智招男生,故称启智男校;启德招女生故称启德女校。
1934年,广州培英中学接办启智、启德学校,更名为“私立广州培英中学北街分校”设小学部,由广州正校委派吴荣耀为校主任(分校只设主任,不设校长)。 1939年日军占领江门,学校停办,成为日军的军营和养马场。直到1945年9月,学校在日寇投降后才复办。
1946年,开办初中部,行政上仍由广州培英中学管理,但因当时新会县政府不同意办分校,就正式更名为培新中学(意为:私立广州培英中学新会分校)。校内设有中学部和小学部。第一任校长是林社校友。继其后陈锡臻于1947年、余汝珍于1950年、何耀南于1951年任校长。 十年文革期间,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图书馆的藏书被毁,教学仪器、设备散失殆尽,许多老师受到冲击,身心遭受严重摧残。1969年在白石乡创办学农分校,学生分年级入校,半天劳动半天上课。1970年,佛山专区曾经发文把该校划归江门甘化厂办,并命名为“江门甘化厂中学”,但甘化厂最后不愿接纳。
文革期间,学校党政干部“靠边站”,由派驻的“工作组”、“文革领导小组”代替。1968年10月,江门甘化厂工宣队进驻学校,成立江门市三中革命委员会,戴尚德任主任。后由肖志坚、彭汉鼎、汤耀南相继担任。罗志德、张耀柱、彭汉鼎、汤耀南、吴宏迪等相继任副主任之职。1978年恢复校长制,汤耀南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其后的校长分别由谭松新(1986~1988)、唐兆添(1989~1994)、吴名城(1994~2005)、赵启宁(2006~至今)担任。副校长有:余伟雄、吴宏迪、李万昌、欧阳柏衡、黄锐烓、李保根、杨建源、农广钟、伍劲锋等。 时光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一批批旅居海外的侨胞及港澳同胞纷纷回国,或观光旅游,或投资产业,其中也不乏我校校友。他们满怀深情的回到阔别几十年的母校,探访师友,缅怀往事。1985年,54届校友林奕鹏先生回母校向学校领导汤耀南书记、谭松新校长、欧阳柏衡和唐兆添副校长等表达广大校友希望恢复江门市培新中学校名的要求。汤耀南书记向市教育局提出请求,得到何适莹局长的支持。
1986年7月1日,经江门市政府批准我校复名为“培新中学”。1989年,校友林奕鹏、市教育局长何适莹赴港,认识了培英校董会主席苏棉焕医生,了解到旅港原江门培英校友希望母校能正名为培英中学。何局长返江门后,与学校领导研究,亲自向市政府提出正名要求。旅港校友黄军川先生也多次亲临香港培英校董会,介绍母校情况,反映培英校友的意愿。

1991年4月校庆期间,香港培英校董会校董黄国熙先生到台山培英参加庆典活动。唐兆添校长、谭松新书记亲赴台山,拜会黄国熙先生,商议有关正名事宜,黄国熙校董当即表示同意,并许诺由香港培英校董会资助20万港元,帮助江门培新中学建立一支管乐队,作为正名培英的礼物。1991年7月1日,为尊重历史沿革,经江门市政府批准,江门市培新中学正名为“江门市培英中学”。同年8月1日,在本校举行的培英中学创校112周年暨江门培英建校57年周年及正名庆祝大会,江门市副市长江海燕莅临大会并代表市政府致词祝贺。光临此次庆典活动的还有:市海外联谊会会长、原教育局长何适莹,市教育局长赵广源;香港培英校董会主席苏棉焕,校董黄国熙、黎钧衍等;广州培英、台山培英、香港培英、沙田培英的校长及校友会代表;江门市各兄弟学校校长及海内外历届校友共2000多人。自此,省港两地五所培英中学在香港培英校董会的关怀和支持下,加强了校际之间的联系,在“白绿”旗帜下,组成了培英大家庭。江门培英校友、江门市荣誉市民、香港知名企业家梁华济先生由江门市人民政府聘为江门培英中学名誉校长。梁华济先生捐资成立“梁华济奖教奖学金”。后来,校友、江门市荣誉市民、香港知名企业家黄仕灵先生也捐资成立“黄仕灵奖教奖学金”。广大培英校友为母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Ⅵ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西南军区川北分校现在的名字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川北分校
该校1950年4月由南充迁来阆中,下设政治、军训、后勤部和5个支队。政治部驻肖家院内,军事部驻三陈街,其它分驻阆中中学、东岳殿、南岳殿、书院等处。1951年1月改为第9步兵学校,10月改为川北军区教导团。1952年7月改为川北军区干部学校。同年9月,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军区干部学校合并为四川省军区干部学校,11月迁往泸县。
在我上小学和中学时,父亲有一只金尖的钢笔,让我上中学时弄丢了,上面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慰问团字样,我把这支笔带在胸前炫耀;父亲还有许多外蒙古钱币,好像是铜币,很重,我和弟弟很喜欢玩,最后也给玩丢了。父亲对自己的东西收藏极紧,但防不住家里这两个小贼,我和弟弟,把好多父亲珍贵的东西都搞丢了。但是,父亲当兵时的帽徽等,还都在。

Ⅶ 红岩中的人物性格,角色之类的概述

江姐
江竹筠(1920-1949)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0年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学运工作,后经组织安排考入四川大学。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1947 年,与丈夫彭咏梧一起到万县组织下川武装起义。1948年1月,彭咏梧不幸牺牲,她谢绝了党组织的照顾,坚持到“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1948年 6月14日,因挺进报事件被叛徒出卖,在万县被捕,后与李青林、李承林、石文钧、唐篡陶、黄绍辉、李明辉、黄玉清、陈继贤、雷震一起转押渣滓洞看守所。徐远举和张界多次对她进行拷问,使用竹筷子夹手指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被狱中难友称赞为“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陈丹墀、何雪松、蔡梦慰等组织了对江姐的慰问活动,为了鼓舞狱中战友斗志,提出“坚持学习,锻炼身体,迎接解放”的口号,与李青林、李其芬、曾紫霞等凭着对林清风《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的记忆,组织女牢难友学习,讨论,并积极进行狱中策反工作,参加狱中追悼会和春节联欢会。 1949年11月14日与李青林、杨虞裳等三十人牺牲于电台岚垭。
江姐(1978)故事梗概
1948年春,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战略反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重庆,已是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我地下党员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离别山城,奔赴川北革命根据地。在途中,她突然听到丈夫——华莹山纵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消息,抑制住内心的悲痛,毅然直上华莹山,见到了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率领游击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国民党反动派四处通缉江姐。江姐在群众的掩护下,和同志们一道又一次拦住敌人的军车,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里,面对特务头子沈养斋的威逼利诱,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江姐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的罪行,表现出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崇高精神。重庆解放前夕,敌人在逃跑前,策划屠杀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的阴谋。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为配合我军胜利进军,江姐在集中营组织和领导越狱斗争。在这生死的紧急关头,敌人要提前杀害江姐。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保护同志们,江姐毅然走向刑场。山城解放了,五星红旗在新中国的上空飘扬,它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本书写的是《红岩》中江姐的生活原型——江竹筠的故事。讲述了江姐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程,讲述了她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积极开拓,被捕后坚贞不屈、顽强地与敌斗争,直到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Ⅷ 红岩的作者涉及成瑶和刘思扬的作用

小说《红岩》中那个形象高大完美的共产党人许云峰,主要是根据许建业的原型塑造出来的。许建业的社会职业是志诚公司的会计,化名杨清,1921年生,四川邻水人。真实身份是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负责工运工作。小说中和许建业碰头的那个人叫李敬原,这个人物是虚构的。历史上真正与许建业碰头的是地下党员高震明[1] 。
事实上出卖许建业的人,并非甫志高,而是任达哉。许建业被捕之后,他关心在志诚公司宿舍床下的那个皮箱,里边放着党的机密文件。看守许建业的特务叫陈远德,他以同情心骗取了许建业对他的信任。许建业给地下党员刘德惠写了一封信,叮嘱他把皮箱中的秘密文件销毁。此信许建业让陈远德送去。他万没想到,口蜜腹剑的陈远德把信交到了徐远举手里。特务根据许建业的信,不费吹灰之力找到了那个皮箱,里边装有十八名党员的入党申请书和自传材料。于是一大批共产党员被捕。事情被许建业知道后,愤怒、悲痛、懊悔一齐向他袭来。他知道自己为党造成了巨大损失,曾三次撞墙自杀,未遂。
陈远德因诱骗有功,由上士提升为少尉。后到军统广安县华蓥山组任少尉文书。解放后参加西南人民救国军川东北军总指挥部,1950年被人民政府镇压。
许建业虽是许云峰的原型,但又不等于是许云峰。许建业坚贞不屈的感人事迹的确是非常突出的,但考虑到许建业的过失,作者对这个人物作了较大的虚构,把其他烈士的一些光辉事迹也移植到他的身上,比如许晓轩。[2]
《红岩》中,徐鹏飞宴请许云峰一节,出席作陪的有朱介、沈养斋,而现实中徐远举没有请许建业,但周养浩却宴请过另外两位革命烈士——罗世文和车耀先。上边的情节就是由这次宴请演化而来。罗世文和车耀先是1940年3月18日被捕的,都是我党的高级领导干部。1946年8月18日在歌乐山松林坡被特务用绳索勒死,然后焚尸灭迹。在许云峰这个形象身上,可以找到罗世文、车耀先两位烈士的影子。
小说中,许云峰曾在地牢里创造了一个奇迹:把地牢挖穿。许云峰牺牲后,白公馆的难友们就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而实际上许建业没有挖穿地牢,挖穿地牢的人则是韦德福。韦德福原来是国民党员、军统特务。他的任务是检查《新华日报》。检查信件时,一些向往革命、向往延安的热血青年的信使他深受感动,遂萌生了参加共产党的念头。1947年,他参加重庆市大、中学校成立的“抗议美军暴行联合会”,后来被捕。在牢房里,他发现一处石头松动,便搬开石头,发现下面是绝壁深涧。一天夜里,韦德福从地牢里爬了出去,跑过第二道警戒线,就被抓了回来。1948年7月29日,在许建业牺牲后的第七天,在松林坡韦德福被特务杨进兴杀死。为塑造许云峰的形象,便把韦德福挖地牢的情节也移植到了许云峰身上。
根据小说改编的连环画
小说里许云峰就义时,重庆即将解放,已经能够听到远处传来的炮声。实际上,许建业牺牲的时间是1948年7月22日,距重庆解放还有一年半的时间。但许建业当时视死如归的表现与小说中许云峰却是一样壮烈的。
和许建业一起就义的还有李大荣。李大荣1921年入党的老共产党员,敌人把他们押在大卡车上,在市区转一圈,用意是抖一抖反革命的威风,煞煞革命者的志气。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许建业和李大荣高唱起《国际歌》,高呼起“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许建业和李大荣被敌人枪杀在大坪刑场,那一年许建业二十八岁。
许建业遇难的消息传到狱中,难友们非常悲痛。被关押在白公馆的许晓轩,为小说中的许云峰,写下了祭奠英烈的七律一首:“噩耗传来入禁宫,悲伤切齿众心同。文山大节垂青史,叶挺孤忠有古风。十次苦刑犹骂贼,从容就义气如虹。临危慷慨高歌日,争睹英雄万巷空。”
众所周知,《红岩》中华子良,就是现实中的韩子栋。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保存的历史档案资料中,我们发现从1939年到1949年这十年间,他是唯一一个从被关押期间逃走的传奇式人物。
韩子栋,原名韩国桢,山东阳谷人,1908年出生,1932年在北平中国大学读书时参加革命,1933年1月入党。韩子栋入党后,根据党的指示,打入敌人内部做情报工作。1934年,因叛徒的出卖他不幸被捕。经过多次交锋后,他发现特务机关没有抓到他的任何证据,更加坚定了不暴露真实身份的信念。他在北平、南京、汉口、益阳、息烽、重庆等地坐过牢。1940年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军委书记车耀先被捕后,在狱中韩子栋认识了他俩,并在罗、车的领导下,进行狱中斗争。小说中,罗世文、车耀先牺牲那天,让华子良陪斩。枪声一响,华子良一下子吓疯了。而实际韩子栋不是利用假枪毙的机会装疯的,罗、车二人是秘密杀害,并没有让韩子栋去陪斩。
韩子栋在狱中不认识许建业、江竹筠,那时他们还没有被捕。韩子栋倒是和许晓轩、小萝卜头和小萝卜头的母亲徐林侠有联系。他出逃前,徐林侠怕他路上带东西不方便,就以缝枕头的名义给他缝个口袋,让小萝卜头悄悄送给他。那时韩子栋还不是“疯老头”,他只有三十八岁。1947年8月18日,他和特务出白公馆,来到磁器口。特务在派出所所长胡为祥家打麻将,乘他们大意之机,韩子栋渡过嘉陵江逃走了。过河钱本是八千元,他付了一万元。过江后,他走小路奔万县,奔宜昌,后来到了许昌,找到一个叫郑大发子的人,他当年狱中的难友。在那里干了一段杂工。从许昌他北上过郑州、过黄河,到了解放区,一共走了四十五天。在解放军的护送下韩子栋到了中央组织部。1948年1月23日,韩子栋向中组部递交了关于自己入狱及脱险经过的报告,经审查后恢复了他的党籍。解放后,他历任中央人事部副处长、一机部二局副局长、国家计委办公厅副主任,1958年调贵州,任贵阳市委副书记、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92年5月19日在贵阳病逝,终年84岁。
小说中双枪老太婆是虚构的。但当时华蓥山游击队中确实有一位枪法如神的中年妇女叫邓惠中。《红岩》的作者之一杨益言曾列举了三位女同志的名字,作为双枪老太婆这个形象的原型,其中有一位是邓惠中,另两位是刘隆华和陈联诗。他们三人都是共产党员,都参加和指挥了农村武装斗争,但邓惠中后来不幸牺牲了,刘、陈二人都坚持到了革命胜利。邓惠中的丈夫不是韩子栋(小说中为华子良),而是叫邓福谦,1934年入党,1937年他去了延安。邓福谦走后,邓惠中与邓福谦介绍的几个地下党员认识,于1938年入党,并担任岳池县妇女特支书记。邓惠中有二子一女,二儿子邓诚,即小说中的华为,入党后成为党内交通员。大儿子和女儿也锻炼得非常坚强。1948年,邓惠中主持建立了中共西南民主联军华蓥山济南纵队,有武装队员四百余名,她成了名副其实的纵队司令。
武装起义不幸失利,1948年8月2日,邓惠中潜回家中,被追踪而至的清乡队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二儿子邓诚、女儿及未婚儿媳。她在狱中经受了残酷的刑罚折磨,吊打、竹筷子夹手指、猪毛穿乳头、灌辣椒水等,但她始终严守党的秘密。1949年11月27日夜里,邓惠中和邓诚母子同时牺牲在渣滓洞。
小说中,多次提到老石同志,他是重庆地下党方面的最高领导人,他的职务是川东临委书记兼上川东地委书记。他领导着上川东地委、下川东地委和重庆市委党的工作。他有一个化名叫石果,党内的同志认为他姓石,敌人也认为他姓石,但他的真实姓名却是叫王璞。王璞是湖南韶山人,和毛泽东主席是同乡,他前进的路上是否与毛泽东个人有联系,无资料可查考。1938年10月,他出任湘乡县委委员兼韶山区委书记,1942年初,王璞担任重庆市委领导,多在北碚、合川、铜梁、邻水等地活动。不久,经组织批准,他和共产党员左绍英组成一个商人家庭,左绍英对外是老板娘兼总管,党内是王璞的交通联络员。王璞在韶山有个妻子叫贺建修,生有一女。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1939年他们分别后,夫妻从此永别。
王璞和左绍英结婚时生活很困难,连被子都是彭咏梧和江竹筠送去的。左绍英原来是一名纱厂的女工,由王介绍入党。左绍英原先住重庆,拉扯两个孩子,身上又怀了孕。《挺进报》事件发生后,王璞成了特务的重点追捕对象,于是左撤离重庆,到合川乡下堂兄家隐蔽起来。王璞是被他的副手川东临委副书记兼下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出卖的,他供出了王璞在广安县城的住址。1948年7月4日,敌人赶到广安,没抓住王璞,却抓住了他的主要助手——上川东地委委员兼广安县县委书记骆安靖。骆安靖经不住肉体的折磨,当了叛徒。而此时,王璞正在渠河两岸,华蓥山西侧、嘉陵江以北地区发动五省联合大起义,组建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曾霖任纵队司令,王璞兼任纵队政委。1948年9月初,王璞随第四支队活动,在岳池县石盘乡木瓜寨,被敌人包围,他负伤了。在转移途中,因流血过多,不幸牺牲。同志们把他的遗体安放在一个山洞里,被敌人发现,敌人割下王璞的头,悬在树上“示众”三天。三天后,烈士的头颅不翼而飞。原来是有人冒着生命危险把它取下来,安葬在一棵槐树下。
王璞的妻子左绍英转移到乡下,因为他堂兄酒后失言,暴露了左绍英的身份,1948年9月9日被捕。这时她已怀孕七个多月了,敌人把她关进重庆的渣滓洞。在狱中左绍英生下一个女儿,同志们给这个小女孩取名为“监狱之花”。所以,在《红岩》小说中写道:“监狱之花”这个名字是许云峰给起的,在她去世之前的一个大雷雨之夜,她的父亲被敌人枪杀了”。
在《红岩》小说的第二章,因为幼稚的陈松林受骗上当,为特务郑克昌、黎纪纲留下破绽,导致甫志高被捕、叛变。而在真实的生活中,陈松林叫陈柏林,1948年他仅有十七岁,是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他开的书店,在民生路上,书店名叫文城出版社。
特务郑克昌的真实姓名叫李克昌,是保密局重庆站的一个组长;黎纪纲的真实姓名叫曾纪纲,他是李克昌手下的一个特务。小说中的甫志高,是众多叛徒的典型形象,是众多叛徒的集中体现,不能简单地说是哪一个人。
由于陈柏林的大意,任达哉(小说中甫志高)被捕。他是在1948年4月1日下午3点,在红球坝和陈柏林一起被捕的。陈柏林虽然年轻,但他经受住了酷刑的考验,用意志粉碎了敌人的阴谋。而任达哉却成了可耻的叛徒。任达哉供出了重庆市市委委员、负责工运工作的“杨清(即许建业)”。任达哉背景复杂,抗日战争期间在国民党中央印刷厂当工人,参加过我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后来又认识了特务李克昌,做了军统的通信员。因无甚成绩,军统又抛弃了他。1947年,任达哉隐瞒历史,加入地下党组织,在许建业的领导下工作。他背叛革命是符合历史逻辑的,他原来就是李克昌的部下,就是特务。李克昌抓住了他,他不背叛革命那是不可能的。由于任达哉的叛变,1948年4月4日,许建业被捕。
1948年4月6日上午,中共川东临委委员兼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从南岸牛奶场住地来到临江路宽仁医院,看望怀孕住院的妻子严炯涛后,和江津县委的涂绪勋来找许建业。刘国定一进门,便遭到特务扣押。随后涂绪勋见势不对,主动问特务:“我有几只轮胎,是否可以在这里抵押。”特务误认他是生意人,叫他“滚开”了。
刘国定又名刘仲逸,1918年生,四川新都人,1938年入党。刘国定向敌人交代出达县大竹武装起义失败后疏散来重庆的李忠良。4月8日李忠良被捕,他向敌人供出地下党员刘国定,指认一起被捕的余天即是达县大竹起义后被通缉的邓兴丰和与和邓兴丰有关的重庆银行的余永安。余永安叛变后,又交代和指认出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冉益智。冉益智也背叛了革命。确认了没有暴露全部身份的刘国定是中共重庆市委书记,交代了一大批地下党员名单。
当冉益智进一步出卖地下党组织时,刘国定也“不甘示弱”,他向特务机关交代了比冉益智更有分量的情况:中共中央上海局领导人钱瑛的地址。当时四川地下党组织属于上海局领导,钱瑛具体负责四川、湖北地下党的工作。刘国定亲自带领特务到上海抓捕钱瑛,因钱瑛已经转移到香港而扑空。在南京,逮捕了未转移的华德芳、陆自诚、刘寒松、傅罗、李家桢、陈丽金等人。
冉益智本名冉启熙,1910年生,四川酉阳人,1936年参加国民党,1938年参加共产党,历任合川县委、北碚、万县中心县委宣传、组织部长、县委书记,1947年10月任重庆市委副书记,分管学运工作。
刘国定被捕后,冉益智和市委常委肖泽宽曾多次碰头,分析刘国定、许建业被捕后的态势和应急措施。约定在17日上午三人在中山路北碚图书馆、北碚公园门口接头。但是冉益智没有想到在去接头途中被捕。12点过去了,冉益智还没有出现,警惕性极高的肖泽宽按照地下工作规定,立刻分散转移了。刘国定、冉益智叛变革命后,肖泽宽成为川东地下党的主要领导人,上级党组织任命肖泽宽为川东特委书记,继续领导对敌斗争。1949年4月,考虑到安全问题,党组织又将肖泽宽调离重庆,经香港转解放区。
刘国定被捕后向敌人交代的有:一、四川省委、川东临委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名单;二、川西工委负责人华健在重庆的联系接头地点;三、下川东武装起义失败后人员转移情况;四、《挺进报》特支的刘镕铸、陈然、蒋一苇、王诗维及“电台”支部的程途、成善谋、张永昌;五、城区区委书记李文祥和妻子熊咏晖及罗广斌、沙汀、彭咏梧、江竹筠、黄绍辉、刘国定;六、丰都、石柱、云阳、宜昌的中共地下党组织情况等。刘国定和冉益智为邀功请赏,竟然争相向敌人出卖同志,亲自带领特务去抓捕地下党员。冉益智带领特务到万县,抓捕了川东特委副书记兼下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涂孝文又叛变出卖了包括江竹筠在内的几十名共产党员。同时,冉益智还向特务交代了川西地下党组织的情况,他参加“川西特侦组”配合特务在成都将川康特委书记蒲华辅和委员华健抓捕。蒲华辅叛变出卖了在国民党军队中的秘密党员韩子重和他自己的妻子郭德贤。
郭德贤1924年生,四川云阳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蒲华辅出卖她后,敌人到家逮捕她,趁敌人未进屋时,她烧掉了自己保管的党的文件,并及时托人给川康特委副书记马识途同志送了信,使马识途得以脱离,保卫了党的机密,保护了组织和同志。郭德贤被捕后,被囚在白公馆监狱,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中,她与后来《红岩》的作者罗广斌等人一起突围。在突围中,她丢了女儿,后来在《大公报》上作广告,方才把女儿找回,女儿小波很有出息,现任天津市冶金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解放后,马识途多次证明郭德贤是位好同志,立场坚定,掩护了组织,保护了同志。但是在那个极左的年代里,组织对郭德贤仍然不公,因为她的丈夫是四川地下党的最大叛徒,迟迟没有恢复她的党籍,直到1983年,中共重庆市委才恢复了郭德贤的党籍,党龄从1939年8月算起。
根据刘国定提供的情况,特务在广安逮捕了下川东第五工委书记骆安靖。骆安靖在刘国定的劝诱下,背叛了革命,他向特务交代了第五工委的委员和下属的两个特支及七名党员。
李文祥是重庆城区区委书记,1939年入党,他也是被刘国定出卖的,由于意志不坚定,在狱中他成了革命的叛徒。当李文祥背叛革命时,他的妻子熊咏辉还和江姐一起关在渣滓洞的女牢里,她在狱中表现得非常坚强。当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成了叛徒,她痛苦极了。思来想去,她给难友们写了一封公开信:“他是他,我是我,既然他已叛变,我就和他一刀两断,是真是假今后难友们看我的表现。”她的态度赢得了难友们的同情、支持和鼓励。

Ⅸ 宝泉岭……额 现在上大一的同学们~复读的也行~进来下~问个问题~3Q

你可以去贴吧看看 http://tieba..com/f?kw=%B1%A6%C8%AA%C1%EB%B8%DF%BC%B6%D6%D0%D1%A7

Ⅹ 巴川中学 我小学升初中有什么条件

巴川中学今年实行新规定 前200名才能够免费读 前四百名只能退钱的
首先你要在考试之前到巴川招生办去报名,带上小学成绩单,身份证等等,有简单的笔试、口试,然后再交两万押金(每个报名都要交的,之后是可以退的。)
然后巴川会给你打电话,你最好花10块钱买一本巴川入学考试的往期例题来看。
从中你就可以看到巴川的出题一般在那些方面,这是很有用的。题还是有些难度的。
不过近年来巴川的题,特别是数学,出得越来越简单。
一般奥数好点的人都能得很高的分。
最需要注意的是语文
语文首先基础阅读就有难度,很有可能有好几个空做不起。
但是千万不要慌张,因为考完你就知道了。
一般语文成绩发下来都是70多分,80多分算考得好的,90分以上可能全校也只有那么几个。
当时我看到我的成绩的时候我很惊诧。
其实语文最拉分的不是基础,是作文,巴川入学考试,作文写得好的都要扣个7分的样子。
中等的话起码是十多分。
所以你作文一定要写好!而且巴川的老师不喜欢词藻华美内容空洞的文章(切身体验)
所以你一定要写的有内容,语句平淡一点但是很感人的那种,让人觉得很有真实感,这么就会给你作文打高分。
你作文分一高,语文成绩没有理由好不起来,就是数学稍微考差了,进两百名都是很稳当的。

一般一天之后就可以出成绩了。
住你好运,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如果你考中了,你最好还是读小班吧。
我现在就读小班,小班真的很不错的。
里面的同学都很优秀,老师教得也很不错,但是就是竞争很大,而且一点也不轻松,选修课不经常上的,还要多一节课。
今年读小班听说会升到每学期5000,小班炙手可热啊!
不过读到了是很好的,报名要赶紧。

打了这么多,把考试详情这些都告诉你老
楼主给我分分吧~谢谢 亲╭(╯3╰)╮

热点内容
小学师德建设计划 发布:2025-05-06 08:56:14 浏览:184
恒企教育自考 发布:2025-05-06 06:59:35 浏览:793
语文和数学的英语 发布:2025-05-06 06:50:13 浏览:334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课件 发布:2025-05-06 06:08:36 浏览:895
物理中离子 发布:2025-05-06 05:25:32 浏览:619
2017年湖北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06 04:58:36 浏览:444
their用英语怎么读 发布:2025-05-06 04:22:24 浏览:723
掌心家教教师 发布:2025-05-06 03:35:42 浏览:769
语文书全解 发布:2025-05-06 03:27:50 浏览:416
调用数学函数 发布:2025-05-06 02:47:40 浏览: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