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拉堡中学

拉堡中学

发布时间: 2021-01-14 17:47:23

1. 柳州市的各分区初中和高中有那几所

城中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级中学
柳州市第二中学
柳州市第十二中学
柳州市龙城中学
柳州市博奥双语实验学校
柳州市柳林中学
鱼峰区
柳州市第八中学
柳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柳州市第二十五中学
柳州市第二十中学
柳州市第十三中学
柳州市第十四中学
柳州市第四中学
柳州市第一中学
柳州市民进学校
柳州市育英中学
五里亭中学
柳州博文高级中学
柳州市第三十中学
柳州市第十六中学
柳州市柳东中学
柳州市女子实验高中
柳州市羊角山中学
柳州市中山中学
柳州市中山中学(高中)
柳州市中山中学(中学)
柳州市女子高中
柳南区
广西柳州地区柳邕高级中学
广西柳州汽车运输总公司子第学校
柳州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柳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柳州市第六中学
柳州市第十八中学
柳州市第十七中学
柳州市柳邑路中学
柳州市私立门头中学
柳州机车车辆厂子弟中学
柳州市第36中学
柳州市第二十七中学
柳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柳州市红旗中学
柳州市三十七中学
柳州市私立振兴中学
柳州市西鹅中学
柳州市向华高中
柳州市新科高中
柳州铁路第二中学
柳州铁路第三中学
柳州铁路第五中学
柳州铁路第一中学
柳州市第二十三中学
柳州市太阳村中学
民族高中
地师高中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柳州地区高级中学
柳北区
广西柳州市第五中学
柳州市第三十五中学
柳州市第三中学
柳州市第十五中学
柳州市际友高级中学
柳州市私立科山高中
柳州铁路第四中学
柳州市白露中学
柳州市长塘中学
柳州市第二十八中学
柳州市第二十九中学
柳州市第九中学
柳州市第三十九中学
柳州市第三十一中学
柳州市第十九中学
柳州市第四十中学
柳州市三十八中学
柳州市私立启明中学
柳州市远锋中学
市鹧鸪江路中学
天马中学
广西柳州财经学校柳才高中部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学
柳州市沙塘中学
柳州市第三十二中学
柳州市洛埠中学
柳州市第三十三中学
柳州市石碑坪中学
柳州市育红中学
柳江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地质队职工子弟学校
柳江县成团第二中学
柳江县二中学
柳江县拉堡中学
柳江县实验高中
柳江县新世纪高级中学
柳江中学
柳江县里雍镇二中
柳江县里雍中学
柳江县百朋第二中学
柳江县百朋第三中学
柳江县百朋中学
柳江县成团第三中学
柳江县成团中学
龙虎中学
柳江县洛满第二中学
柳江县洛满中学
柳江县三都第二中学
柳江县三都中学
柳江县三都中学本部
柳江县宏远中学
柳江县进德第二中学
柳江县进德第三中学
柳江县进德第四中学
柳江县进德中学
柳州地区外语实验高级中学
柳江县穿山第二中学
柳江县穿山中学
柳江县土博第二中学
柳江县土博中学
柳江县福塘中学
广西柳兴实业开发总公司中学
柳江县流山镇第二中学
柳江县流山中学
柳江县白沙中学
柳江县里高第二中学
柳江县里高中学
柳城区
柳城县城中中学
柳城县大埔中学
柳城县民族中学
柳城县实验中学
柳城中学
柳城县太平二中
柳城县太平中学
广西区柳城县沙埔中学
柳城县东泉镇第二中学
柳城县东泉镇第三中学
柳城县东泉中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营柳城华侨农场中学
柳城县凤山中学
柳城县马山中学
柳城县六塘中学
柳城县洛崖中学
柳城县古砦乡龙美中学
柳城县古砦中学
柳城县寨隆镇中学

2. 柳江县拉堡二中有宿舍吗

拉堡二中?...我怎么没听过。是柳江二中吗? 有是有,我觉得二中住校的人很少回,所以感觉二中领导也不答太注重住校条件..我去年从那里毕业,是没有正规的宿舍,是拿新建教学楼最上面那里改装成宿舍的,而且我毕业的时候,是没有正规食堂的...不懂现在怎么样了。望采纳

3. 柳州市城中区阳光一百那里有个拉堡,拉堡是什么地方是拉堡中学还是什么

拉堡属于柳江的
阳光一百在柳州东环那
两地距离还挺远
坐车都要一个小时多

4. 柳江县的教育

民国19年(1930年),马平县政府始拨款504元,在城厢(今柳州市)模范小学附设一个幼儿班,招收幼儿42名。25年,开办柳州城中镇幼稚园,设主任1人,教师4人,招收幼儿200名,课程设识字、计算、美工、唱游等。30年,在今柳州中山西路的柳州日报社处开办德健幼儿园,招幼儿100名。32年,因设备不足和日本飞机经常骚扰、家长不愿送幼儿入园而停办。36年,柳州热心人士陈显扬等发动群众捐资,在谷埠街又开办一所幼儿园,招收幼儿50名,设教师2人。此幼儿园直办至柳州市解放。此外,19年,模范小学附设一个幼儿班,设有固定教材,以游戏、唱歌为主,只教十以内的数字,教师重管不重教。
1952年,拉堡小学附设一个幼儿班,招收幼儿50人,配教师2人,设备简陋。1958年9月,开办县机关保育院,实行全托制。“文革”中,县机关保育院和附设幼儿班被迫停办。1969年,县机关保育院和附设幼儿班才相继恢复。1981年,拉堡镇属各单位捐资1470多元创办镇幼儿园,招收幼儿68人,配教师4人。1982年,县玻璃厂开办一所幼儿园。1984年以后,各乡中心校及有些村委会所在地的小学也先后办了幼儿班和学前班。幼儿园的课程,有识字、计算、美工、唱游、语言、常识、音乐、体育等。1980年前后,曾采用广州和浙江编写的教材。1983年后才使用全国通用教材《幼儿教育纲要》。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柳州始办马平县城区第一初等小学堂。是为柳江县开办小学之始。次年,马平县知县奉令将柳江书院改为马邑两等小学堂。课程有:国文、算术、英文、历史地理、格致、终身、图画、体操、音乐等,学制为7年(初小4年,高小3年)。光绪三十四年,在县城十字街节孝祠(今柳州市中山东路新华书店处)建立马邑女子小学堂。
民国元年(1912年),马平县政府在城厢(柳州市)设立乐群小学、河南小学、马平县女子小学、进化小学。乡镇小学当时只设有拉堡、洛满、里高3所,其余圩镇仍保留私塾,直到民国4年,里雍、百朋、流山、进德、成团、三都、土博、穿山等乡才先后都办起初等小学。由于经费不足,一般是利用当地庙宇作校舍,设备也很简陋。10年以后,广西政局动荡,多数小学被迫停课。14年,才逐步恢复。21年,全县连村小学共增加到114所,学生7516人。23年,新桂系制定《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五年计划》规定:每乡、镇设国民中心小学1所,每村街设立国民基础小学1所。当时全县有高等小学1所,两等小学16所,初级小学168所。中心小学校长由乡、镇长兼任,国民基础学校校长由村街长兼任。27年,全县有中心国民基础学校(即乡、镇小学,30年改称中心国民学校)30所,国民基础学校(即村小学,30年改称国民学校)246所。抗战开始,沦陷区的机关、团体和难民都向后方转移,柳州人口急剧增涨,入学儿童相应增多,公立小学容纳不了,私立小学应运而生。柳州先后建立了克强、中山、龙城、文惠、黄花岗、中正等私立小学。33年秋,日本侵略军侵入柳江县境,全县中小学都被迫停课。日军退出后,直至35年春,全县能复课的中心国民学校才22所,国民学校才154所。至37年,全县小学才基本恢复正常。据统计,当年全县(包括今柳州市及郊区)中心国民学校有30所(相当解放后的大队小学),国民学校有246所(相当解放后的村校教学点),但有的只有1个班,10多个学生;有的是空挂牌子,并不上课。
1950年,柳江县人民政府接管民国留下的各乡中心小学14所,共24个班,学生715人。当时由于土匪骚扰,很多小学无法上课,只有思贤、进德、大荣、六道等小学坚持上课,但来校学生也不多。1951年,全县小学发展到67所,213个班,学生7881人。1952年全县土地改革结束后,小学增加到94所,413个班,学生16226人。1956年,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全县小学发展到97所,631个班,学生27853人,相当于1951年的3.53倍还多(边远山区群众自发开办的教学班不计在内)。1960年,有小学114所,706个班,学生37841人。当年动员小学超龄生回队参加生产劳动。1962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全县小学调整为201所,565个班,在校学生28876人。1966年“文革”开始后,全县学校停课闹革命,教师被冲击,社会上打、砸、抢成风,学校遭到严重破坏。1968年,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进驻小学掌权,提出“复课闹革命”,砍掉基础课程,只学毛泽东语录,取消考试和留级制度,学校出现了砸“三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教学进度表)现象。此后,大队小学办戴帽初中或高中,770多名教师被层层上调,削弱了小学师资,教学质量大大降低。1972年整顿了学校秩序,提出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教学开始有所好转。但第二年以后,又被说成是“资本主义回潮”,学生被迫放弃学习,参加“批林批孔”和“反师道尊严”的斗争。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小学教育才逐渐恢复正常。1977年,各校先后恢复了各种规章制度。1978年,教育部公布了修订的《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全县学校进行调整,撤消了大队小学戴帽高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加强小学基础教学,又逐步地撤消了大队小学戴帽初中。1980年,全县小学109所,教学点320个,1670个班,在校学生54572人。1981年,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1.2%。1985年,在县城增办第二小学。当年,全县小学共125所,村教学点223个,共1602个班,学生59543人。 解放前,今柳江县境内没有一所中学,青少年读初中都得到柳州去。民国38年以前,柳州除省立柳州中学、私立龙城中学、中正中学、大道中学、豫章中学外,县立中学先后有:
马平县立初级中学,民国16年建,校址在青云街学院衙门(今中山西路柳州日报社处)。22年,该校并入广西省立第四中学。柳江县立国民中学,29年柳江县参议会、县政府根据《广西国民中学办学大纲》筹办,并定柳州景行路黉学(今市二中)为临时校址,同时在思贤乡木罗村筹建永久校舍。因柳州常遭日机轰炸,次年3月才开始招收3个班新生180人。31年秋季以后,该校先后开办一年制的简易师范2个班和高中先修班,同时招收初中班和国中班。32年9月,木罗村新校舍建成,全校师生500余人迁到新校址上课。33年11月,日本侵略军入县后校舍遭破坏,学校再迁回柳州旧址。35年停止招收国中班,只收初中班,校名改为柳江县立初级中学,一直办到柳江县解放。柳江县立第二初级中学始建于36年,称县中河南分校,校址在河南圩亭(今东风商场处)。38年迁入新校舍(桐油山下,今市一中处),改称柳江县立第二初级中学,一直办到柳江县解放。1950年12月,县立国民中学、县立第二初级中学,都划归柳州市。
1951年4月,柳江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建立柳江县初级中学。先利用土改时没收的成团乡灵江村大地主的房屋作临时校舍,一面在拉堡圩兴建新校舍。最初招生3个班,共150人。1953年春,新校舍基本建成,校址由成团迁拉堡,当年招生3个班。1956年,改办完全中学,除招收各年级初中生外,开始招高中新生两个班;兼收来宾、柳城两县部分学生。另外,在三都、百朋、成团、洛满、穿山等区各新办一所初中,各招生两个班,分别称柳江县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1958年,教育也掀起“大跃进”高潮,又在里雍、土博两区各办一所初中,校名分别为柳江县六中、七中,各招收新生两个班,并把三都中学办成完全中学,招收高中新生一个班。1959年9月,全县各中学都改为以所在地点名称命名。1962年进行调整,停办成团、里雍、土博中学,三都中学停止招高中生。同时各校开始贯彻《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简称“五十条”),重新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改变学生劳动过多、参加社会活动过多的做法。1963年再次调整原来8所中学,又精简为5所,43个班精简为34个班。1966年,各中学都卷入“文革”停课“闹革命”,先后有700名师生外出串连,用去柳江县和外地国家经费28万多元。1967年3月,部分学生回校闹革命,组成各种名目的战斗队,批判、揪斗学校领导和教师,并向教育行政部门夺权。10月,中央发出《关于中、小学复课闹革命的通知》后,大部分师生陆续回校,在大批判、大辩论中逐步形成两派,在“文攻武卫”的口号下开始武斗,一时打、砸、抢成风,学校遭到严重破坏。三都中学所有的课桌凳被抢劫一空,教室、宿舍的门板、门框、窗扇、窗框也被撬走,图书、仪器无一幸存,教师的衣物也多被抢走。
1969年,各中学相继正式复课后,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陆续派人进驻学校,领导一切,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防修反修”,乱批乱斗。柳江中学45名教职员就有40人被批判、斗争、围攻,其中5人被抄家,11人遭毒打致残,19人被隔离审查,2人被抓入监狱坐牢,1人无辜被杀害,21人长期被挂牌劳役。同时,批判“专家治校”、“智育第一”,以致形成以劳动代替教学的偏向。同年9月,进德中学、成团中学、里雍中学被迫搬到拉堡,合并为柳江中学;县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人民日报》发表的《农村中小学大纲》(草案)的精神,决定废除考试制度和留级制度,招生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1970年,提出“读初中不出大队,读高中不出公社”的口号,又恢复成团、土博和里雍3所中学,增设福塘中学(当时名为福塘“五七”中学),各公社中学统统改办高中,把初中下放给大队办。至1976年,全县103个大队有98个办了戴帽初中。合格师资不足,就层层拔高使用。结果,有770多名小学教师被“拔”上来教初中,许多初中教师则教高中,致使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当年,县革委会还决定停办柳江中学,拨款3万元在穿山公社开办柳江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招生200人,分为农机、农技、水电、林业、畜牧、卫生等6个专业。初建校时,搭茅棚做教室和宿舍,将县城柳江中学的课桌、公文柜、床架、办公桌椅搬去使用。只办了一年,又迁回县城恢复柳江中学。1972年9月,县革委抽调一批大队干部到各中学充当领导(即所谓“掺沙子”),加强工农兵对学校的管理。强调学校要走“五·七”道路,要办工厂、农场,教学要走出去,请进来。当时,百朋中学在校办工厂、农场和开门办学等方面“成绩”比较突出,成为柳州地区的重点中学。区内外不少学校都到该校参观,内蒙古、新疆等地的教育参观团也不远千里而来。
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7月,根据教育部《关于办好一批重点中小学试行方案》的通知,县教育局确定柳江中学为县重点中学。8月,成立拉堡中学。1980年秋起,开始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穿山、成团、三都、里雍、土博等中学,停止招收高中生。1981年增办白沙中学、进德二中、三都二中、穿山二中、百朋二中、土博二中、流山中学。1982年洛满中学停止招收高中生。1983年,县城增办柳江二中,定为重点初中,每年都向全县招收新生两个班(1985年取消)。1984年,穿山二中停办,学生并入穿山中学。1985年,全县有完全中学两所(柳江中学、拉堡中学),仍有高中班的乡中学3所(进德、百朋、三都),县、乡初中11所,共有高中29个班,学生1371人;初中124个班,学生6135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柳江县在中学教育方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教育规律办事,加强学校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目标,加强质量控制,抓好质量分析,严格质量把关,重视质量服务方面的五个方面管理,即:制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纲要、建立良好的教学常规和学生管理条例、提出狠抓“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具体措施。要求教师抓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要求学生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四个环节,努力把教育质量搞上去。为此,几年来县教研室还举办教学改革学习班8期,专题讲座十多次,乡一级上公开课200多节,先后引进外地教学法16种,征集较有价值的教学论文162篇(都分别发表在自治区级、全国性和《柳江教育》上),还通过电教活动和多次学习、听课和参观访问等,交流教学经验,促进了全县教学改革出现新面貌和取得成绩。柳江中学这样做后,不仅1980年至1986年的高中毕业生考上大中专院校744人、升学率占72.4%,而且毕业回乡的学生中,有31人当上乡干部,27人当上民办教师,2人被选为县八届人大代表,有的入了党,有的成为种养专业户,有的被聘为农民技术员,都为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该校80届高二班原是个纪律差、成绩差的“双差班”,经过一年努力,迅速改变面貌,1981年高考中被录取大中专院校23人。百朋中学的毕业生,除1979、1980年升学率分别为37%和40.2%外,公社各大队的农科组成员大多数是该校毕业的学生。1984年,全县报考初中5942人,录取2180人,升学率为36.7%;高中毕业生362人,考取大中专院校191人,升学率为52.8%。 清末,马平县书院教师及城乡塾师大都是当地秀才和宿儒。开办柳州府中学堂后,文科教师仍是县内举人、贡生;理科教师一般到外地聘请。
民国初年,县城小学教师一般以师范毕业生充任,乡镇小学教师大多数仍是当地有名望的读书人充任;中学教师多聘请外地人担任。民国15年以后,柳江县籍的大专、高师毕业生陆续回县参加教育工作,中学教师队伍才不断得到充实。
抗日战争期间,各省、市南迁的中、小学教师有不少加入柳江县中小学教师队伍,此外,柳庆师范、香山慈幼院等也为柳江县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解放战争期间,除高等院校及师范学校毕业生充任中、小学教师外,国民中学和其他公私立中学毕业生也有很多人加入小学教师队伍。
解放初期,按照“维持现状,立即开学”的原则,柳江县对原任教职工采用“留去自由”的做法,留用了一部分小学教师。此外,还在寒、暑假举办教师讲习会时,吸收社会上一些知识分子参加学习,补充小学教师的不足。1952年,柳江县中学开办教师培训班,有58人参加学习,学习结束后,有56人分配当小学教师。但中学教师仍靠上级调配。1958年,上级开始从湖南、江苏、河南、上海、浙江等省市大专毕业生中分配10名到柳江县任教。以后连年都有分配。1972年以后除了接收上级分配来的大专及师范生外,为了解决中小学师资不足的问题,县教育局选送4名教师到大专院校培训,又在柳江县中附设师范班和各种短训班。1976年,县师范学校正式成立,到1983年共培养师范生350人,各科专业短训班结业1222人。1983年至1985年,又举办语文、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的短训班,培训各种专业教师321人。1985年,全县公办小学教师774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37%;公办中学教师313人,占中学教师总数的88%。

5. 拉堡中学的办学成果

2010年中考,2007届的陈杰以6A+的成绩成为全县的中考状元;00届的韦秋香成为国家队的手球运动员;2014年中考有13人考取柳州高中和柳铁一中。

6. 柳江县第二中学主要接收哪个区的学生

拉堡这个地方的小学吧,一小二小,三小这样小考完平均分配到二内中或者拉堡中容学。一般家里面可以的又被分到拉堡中学的会找关系进二中。毕竟二中确实比拉中好,拉中总让我感觉比较乱一点。那些户口不在拉堡的学生进二中,可以说是借读生?我们以前班上也有几个,可是有两个因为成绩倒数就被劝退了,让我感觉非常不好…………

7. 为什么拉堡中学有秋游,其他中学为什么没有

二中也有

8. 柳江二中和拉堡中学哪个好

说实在的每个学校都差不多,但是我们那一届成绩好的基本上都想去二中,毕竟体校生大部分都去拉中了,同学和家长可能也认为拉中比较差,所以尽量让孩子去二中报名。就学校环境来看,拉中的环境是比二中好的,教学楼啥的很漂亮啊连厕所都要搞装修,操场也比二中大,这点二中是比不上了。因为我是在二中读的所以也不知道怎么比较两个学校的成绩,但听老师说去年的高考二中的A+是比拉中多的,但我看今年初一的成绩貌似两边都差不多,甚至感觉拉中那边初一高分的更多……还有就是晚自习啊,二中这边初一是没有晚自习的,老师也怕不安全,但是初二初三有些班是要晚修的,好像也是每个班自愿留下来,留多久我就不知道了。初一的话特尖班和实验班会有九节课而普通班只有八节。拉中那边貌似是特尖班都要晚自习,了解到的就只有这些了,希望能帮到你。【为我二中打call】还有就是听说以后上初中都是按学区来分了,不知道是不是谣言但是还是说一下

热点内容
班主任工作计划小学四年级 发布:2025-07-18 05:17:52 浏览:912
浅谈师德的心得体会 发布:2025-07-18 03:09:46 浏览:807
怎么浏览谷歌 发布:2025-07-18 02:29:49 浏览:51
之女教师 发布:2025-07-18 01:03:04 浏览:369
奥数物理 发布:2025-07-17 23:41:12 浏览:318
中西方历史 发布:2025-07-17 21:55:02 浏览:867
师生伦理关系电影 发布:2025-07-17 21:35:16 浏览:481
赵县中学官网 发布:2025-07-17 21:35:08 浏览:260
三姓家奴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17 21:04:53 浏览:846
初中历史必考 发布:2025-07-17 18:06:27 浏览: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