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校园文化提炼

校园文化提炼

发布时间: 2021-03-14 09:42:49

如何提炼打造校园文化,如何用一句话或几个字进行概括

如果用一句话或几个字概括就是教师以身作则,师为世范。

㈡ 如何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体现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精神和风气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育人条件、历史传统和校园氛围等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整合育人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强化育人效果、提升学校品位具有重要作用。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作为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笔者从基础教育的实际出发,对中小学校园文化这样定义:中小学校园文化是一种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校园环境和师生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相统一的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
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校园文化,将以鲜明、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熏陶学生;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抵御各种消极、颓废文化对学生的侵袭,有利于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社会、认识人生。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不单是知识的简单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行为习惯和道德风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必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塑造思想、陶冶心灵、发展个性、促进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进的精神,形成学校活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师生的文明程度,而且可以通过学校辐射社会、带动家庭、推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方法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在整个校园文化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三者全面、协调地发展将为学校建构完整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建设美好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物质文化建设一是要根据教育特点、时代特点、区域特点和学校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物质文化风格。二是要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辟小种植园、小养殖园等美化校园的措施。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如学校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等设计要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建好校史陈列室和共青团、少先队室;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要发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和网络的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二)积极组织校园活动,培育健康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精神文化建设一是要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在教师中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增强广大教师作为人民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激发教师严格自律、恪尽职守,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师表形象,建设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建设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认真诚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要认真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争做主人的良好班风。二是要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设计要突出普遍参与性、趣味性、益智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是要总结、提炼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指导思想、办学特色、历史传统、培养目标的概括和抽象。学校精神既是学校长期办学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更是通过对学校办学特色、历史传统、时代要求等总结分析归纳提炼出来的。因此,有条件的学校要发动师生共同参与制订校训,总结校风、教风和学风,谱写校歌,设计校徽、校旗等。
(三)健全学校各项制度,形成民主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性文化,表现为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等。它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的保证。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做到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学校所有制度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要求,要有改革创新意识。制度建立或修改要遵循民主管理原则,广泛听取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把制度建立在广大教职员工认可、满意的基础之上,保证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制度建立之后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还要建立互相沟通、交流的机制,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有矛盾及时化解。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必须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构建一个高效、精炼、有序的运行机制,确保工作的实效。
三、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只注重校园文化的外在形式,忽视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只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不顾学校实际情况,盲目追求高档,过分讲究形式;在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执行规范与张扬个性、刚性管理与人文关怀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是忽视普通师生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重视校长和骨干教师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表率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动员广大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主参加校园文化建设,让广大师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实现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三是盲目模仿,校园文化特色不鲜明。校园文化既要有共性的一面,也要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正是校园文化具有无限生命力,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影响力、感召力的根源所在。因此,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过程中,各校一定要根据学校实际,结合自身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校园文化。
四是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时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最强势的文化形式,正以不可抗拒的态势,进入中小学校园,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小学生,改变着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但是,不良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成长的消极影响日显突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日益重要。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教育界一个崭新的、重大的课题,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真探索,给校园网络文化以准确的定位,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领导、建设和管理。
总之,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统筹协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优秀校园文化,推进学校全面和谐发展。

㈢ 如何促进校园文化创新

如何促进校园文化创新
校园文化是体现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精神和风气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育人条件、历史传统和校园氛围等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整合育人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强化育人效果、提升学校品位具有重要作用。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作为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笔者从基础教育的实际出发,对中小学校园文化这样定义:中小学校园文化是一种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校园环境和师生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相统一的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
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校园文化,将以鲜明、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熏陶学生;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抵御各种消极、颓废文化对学生的侵袭,有利于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社会、认识人生。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不单是知识的简单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行为习惯和道德风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必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塑造思想、陶冶心灵、发展个性、促进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进的精神,形成学校活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师生的文明程度,而且可以通过学校辐射社会、带动家庭、推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方法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在整个校园文化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三者全面、协调地发展将为学校建构完整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建设美好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物质文化建设一是要根据教育特点、时代特点、区域特点和学校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物质文化风格。二是要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辟小种植园、小养殖园等美化校园的措施。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如学校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等设计要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建好校史陈列室和共青团、少先队室;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要发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和网络的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二)积极组织校园活动,培育健康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精神文化建设一是要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在教师中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增强广大教师作为人民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激发教师严格自律、恪尽职守,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师表形象,建设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建设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认真诚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要认真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争做主人的良好班风。二是要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设计要突出普遍参与性、趣味性、益智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是要总结、提炼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指导思想、办学特色、历史传统、培养目标的概括和抽象。学校精神既是学校长期办学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更是通过对学校办学特色、历史传统、时代要求等总结分析归纳提炼出来的。因此,有条件的学校要发动师生共同参与制订校训,总结校风、教风和学风,谱写校歌,设计校徽、校旗等。
(三)健全学校各项制度,形成民主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性文化,表现为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等。它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的保证。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做到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学校所有制度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要求,要有改革创新意识。制度建立或修改要遵循民主管理原则,广泛听取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把制度建立在广大教职员工认可、满意的基础之上,保证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制度建立之后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还要建立互相沟通、交流的机制,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有矛盾及时化解。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必须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构建一个高效、精炼、有序的运行机制,确保工作的实效。
三、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只注重校园文化的外在形式,忽视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只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不顾学校实际情况,盲目追求高档,过分讲究形式;在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执行规范与张扬个性、刚性管理与人文关怀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是忽视普通师生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重视校长和骨干教师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表率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动员广大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主参加校园文化建设,让广大师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实现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三是盲目模仿,校园文化特色不鲜明。校园文化既要有共性的一面,也要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正是校园文化具有无限生命力,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影响力、感召力的根源所在。因此,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过程中,各校一定要根据学校实际,结合自身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校园文化。
四是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时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最强势的文化形式,正以不可抗拒的态势,进入中小学校园,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小学生,改变着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但是,不良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成长的消极影响日显突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日益重要。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教育界一个崭新的、重大的课题,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真探索,给校园网络文化以准确的定位,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领导、建设和管理。
总之,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统筹协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优秀校园文化,推进学校全面和谐发展。

㈣ 哪一项不是在校园文化提炼固化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建设行政组织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共同的原则:第一,目标原则;第二,价值原则;第三,创新原则;第四,参与原则;第五,以人为中心的原则。途径:(1)加强行政组织人员的道德建设,强化责任意识;(2)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完善激励机制,形成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4)开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第五,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

怎么提炼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

建议您咨询凯特立教育策划机构。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团队比较好。

㈥ 如何提炼学校文化建设核心理念案例

把校训对应的事件找出来,最好有榜样人物作代表的,然后…

记得采纳给我财富。

㈦ 校园文化内涵应该包括哪些

  • 校园文化内涵包括三部分,即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1.属学专校物质文化的有:教学楼属、实验楼、图书馆、文娱体育活动设施,以及优美绿化的环境等;

    2.属学校制度文化的有:校训、校纪、校规、班规、学生守则、入队入团条件、劳动制度、清洁卫生制度,以及考试规则、休息制度等;

    3.属于学校精神文化的有: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群体心理、人际关系,以及英雄雕塑、升旗仪式、文娱体育科技活动等。


  • 拓展资料:

    校园文化渗透着社会文化和民族优秀文化。学生有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校园里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健康的文化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人生,认识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气象,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勤劳勇敢善良的美德,了解、认识中国国情。开展校园文化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学生提高素质、丰富阅历,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校园文化能规范学校成员的思想行为,赋予学校以活力机制,进而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

㈧ 在对校园文化提炼,固化过程中,要避免哪些问题 高大上

校园文化是体现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精神和风气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育人条件、历史传统和校园氛围等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整合育人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强化育人效果、提升学校品位具有重要作用。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作为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笔者从基础教育的实际出发,对中小学校园文化这样定义:中小学校园文化是一种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校园环境和师生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相统一的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
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校园文化,将以鲜明、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熏陶学生;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抵御各种消极、颓废文化对学生的侵袭,有利于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社会、认识人生。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不单是知识的简单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行为习惯和道德风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必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塑造思想、陶冶心灵、发展个性、促进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进的精神,形成学校活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师生的文明程度,而且可以通过学校辐射社会、带动家庭、推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方法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在整个校园文化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三者全面、协调地发展将为学校建构完整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建设美好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物质文化建设一是要根据教育特点、时代特点、区域特点和学校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物质文化风格。二是要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辟小种植园、小养殖园等美化校园的措施。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如学校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等设计要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建好校史陈列室和共青团、少先队室;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要发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和网络的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二)积极组织校园活动,培育健康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精神文化建设一是要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在教师中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增强广大教师作为人民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激发教师严格自律、恪尽职守,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师表形象,建设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建设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认真诚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要认真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争做主人的良好班风。二是要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设计要突出普遍参与性、趣味性、益智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是要总结、提炼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指导思想、办学特色、历史传统、培养目标的概括和抽象。学校精神既是学校长期办学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更是通过对学校办学特色、历史传统、时代要求等总结分析归纳提炼出来的。因此,有条件的学校要发动师生共同参与制订校训,总结校风、教风和学风,谱写校歌,设计校徽、校旗等。
(三)健全学校各项制度,形成民主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性文化,表现为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体制、组织、运行机制等。它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的保证。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做到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学校所有制度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要求,要有改革创新意识。制度建立或修改要遵循民主管理原则,广泛听取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把制度建立在广大教职员工认可、满意的基础之上,保证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制度建立之后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还要建立互相沟通、交流的机制,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有矛盾及时化解。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必须建立一定的组织,构建一个高效、精炼、有序的运行机制,确保工作的实效。
三、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只注重校园文化的外在形式,忽视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只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不顾学校实际情况,盲目追求高档,过分讲究形式;在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执行规范与张扬个性、刚性管理与人文关怀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是忽视普通师生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重视校长和骨干教师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表率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动员广大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主参加校园文化建设,让广大师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实现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三是盲目模仿,校园文化特色不鲜明。校园文化既要有共性的一面,也要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正是校园文化具有无限生命力,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影响力、感召力的根源所在。因此,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过程中,各校一定要根据学校实际,结合自身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校园文化。
四是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时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最强势的文化形式,正以不可抗拒的态势,进入中小学校园,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小学生,改变着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但是,不良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成长的消极影响日显突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日益重要。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教育界一个崭新的、重大的课题,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真探索,给校园网络文化以准确的定位,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领导、建设和管理。
总之,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统筹协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优秀校园文化,推进学校全面和谐发展。

㈨ 如何打造有品味的校园文化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学生的进步有赖于精神的成长。校园文化能够凝聚人心,明确方向,统整教育,推进学校创新发展。然而,学校文化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它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是一种愿景,也是一种环境。校园文化不是生搬硬套的简单移植,不是口号标语式的外在形式,而是一种系统化、立体化、内涵化的整体设计,需要学校立足校情,本土创生,凝聚智慧,主动挖掘,全力打造,精心呵护。

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应当着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校园文化要突出核心理念

校园文化不是校长心血来潮的个人意志,不是凭空臆造的空穴来风,不是毫无章法的任意而为。文化的核心是理念,是精神,是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因而,要整体设计校园文化,需要确立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这是国家的教育目标,也是每一所学校的教育方向。然而,具体表现每一所学校,这样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标,需要个性化的解读、本土化的表达,这是支撑校园文化的灵魂所在。

二、设计校园文化首先需要提炼学校的精神与灵魂

管理者要全面了解学校的历史,积极发掘学校的文化积淀,努力发现学校发展的潜力与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具有学校实际特点、顺应教师心理需要、指引学校发展方向的精神符号。这就是核心理念生成与凝结的过程,就是校园文化的寻根过程。核心理念就如校园文化大厦之基,有了基于校本特色的核心理念,才能使校园文化入土、扎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成长为枝繁叶茂的浓郁森林,构建立体化的校园文化体系。

三、校园文化要突出以人为本

校园文化的创造者是师生,服务的对象也是师生。文化的核心是人,只有突出以人为本,才能使校园文化真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使校园文化得到师生的充分认同,获得足够的生长与延展。任何脱离师生,无视人存在价值与意义的校园文化,都只能徒有虚表,只能是华而不实的空壳子与花架子。校园文化应当将师生放在第一位,充分的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尊重校园里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都能在文化的氛围与环境中获得心灵的享受,获得生长的自由,释放个性的魅力,展现存在的价值。

四、校园文化要突出呈现方式

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气息,一种场域。深层次的文化虽然是一种体验,一种感觉,一种心灵的碰撞,但也有呈现的方式。校园文化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不仅体现在物化的景致上,通过校园景观的设计,透视一种精神,传达一种品位,释放一种讯息,营造一种环境,“让每面墙壁都说话,每处景物皆育人”。而且体现在系统的课程上,包括显性的课堂文化和隐性的活动文化,使学校的核心理念贯穿到教育的实处,融入到教育的每个环节,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文化的包容与豁达,感受到校园文化的滋养与浸润。不管怎样,文化是一种品位,一种精致,一种讲究,需要管理者统筹规划,精心设计,潜心打磨才行。(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点内容
2年级语文书上册 发布:2025-09-23 10:43:15 浏览:377
教学战歌 发布:2025-09-23 10:39:47 浏览:770
关于老师的儿歌 发布:2025-09-23 08:46:43 浏览:228
吉林意达生物有限公司 发布:2025-09-23 08:20:31 浏览:609
放松功教学 发布:2025-09-23 08:20:02 浏览:674
焦作杨老师 发布:2025-09-23 05:21:56 浏览:325
利息历史 发布:2025-09-23 02:44:42 浏览:709
物理化学第四章 发布:2025-09-23 02:25:19 浏览:665
结婚性教育 发布:2025-09-22 23:14:49 浏览:268
2018年班主任工作计划 发布:2025-09-22 20:35:27 浏览: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