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第一中学
巧家县第一中学不挂网公布此类信息,
建议直接询问学校办公室、教务处。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只要用心去学,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献瑞,吉星临门。
祝你学业进步,马到功成。
Ⅱ 巧家县第一中学的英才辈出
巧家一中走出了心血管专家周兰清教授、精算专家谢志刚博导、军医黄传贵大校、丁立生博士、黎胜博士、严家川博士、画家王森祥、作家孙世祥等著名专家、学者、艺术家;送走了李德骏(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田一超(2000年考入清华大学)、周元焰(2001年考入复旦大学)、何剑(2002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孔维晶(2003年考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杨昊(2003年考入北京邮电大学)、向云明(2004年考入浙江大学)、文廷刚(200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陈波(2005年考入中国石油大学)、邹文鹏和杨晞(2006年考入中山大学)、滕健(2006年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明全(2007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为代表的众多优秀的毕业生。也有包括沈丽君(2006年考入复旦大学)、邵琪(2008年考入复旦大学)、蒋先欢(2009年考入中山大学)等为代表的原初中部的优秀毕业生。
Ⅲ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第一中学优秀作文
蚂蚁的启示
今天,我在放学路上发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大青虫在慢慢地蠕动,还看到了一只小蚂蚁在大青虫旁边转来转去,似乎想把它弄回巢穴去,但却无能为力,因为大青虫对它一只小小的蚂蚁来说,的确太庞大了。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们,看看事情会怎么发展。虽然这只小蚂蚁相对大青虫来说,是那么渺小,可它却不愿意轻易放弃这来之不易的美味佳肴,只见它一会儿从大青虫头部拉,一会儿从尾巴推,真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可大青虫却纹丝不动。我想小蚂蚁累得筋疲力尽后准会无可奈何地回家,哪知奇怪的事发生了,只见小蚂蚁头上的两只触角不停地上下摆动,我正纳闷,不知它要干什么,不一会儿,成群结队的蚂蚁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大青虫旁,有的推,有的拉,一些懒家伙甚至爬到大青虫身上享受美味。最后,庞大的青虫被无数小小的蚂蚁顺利地运回了巢穴。
啊!小小的蚂蚁都有这种坚持不懈、团结互助的精神,何况我们人呢?让我们记住茨威格的话――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小小的蚂蚁微不足道,只要我们轻轻一踩他们的生命就没有了。可是,蚂蚁的身上,有一种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的可贵品质——团结合作。
这个,,网友不系万能。。额
Ⅳ 巧家县第一中学学生人数大概有多少
巧家县第一中学学生人数大概有1200人左右
Ⅵ 巧家第一中学录取分数线
初中考高中
Ⅶ 巧家县第一中学的历史沿革
公元前135年(西汉建元六年)建置,为堂琅县地。1850年巧家厅同知董钰建月潭书院。1939年,时任云南省财政厅长的巧家籍人士陆崇仁先生捐资创建“县立崇仁中学”。1950年,崇仁中学更名“巧家中学”,1952年又更名为“云南省巧家县初级中学”。1958年秋,学校始办高中,学校更名“云南省巧家县中学”。1960年,县政府在荞麦地新建巧家二中(现名药山中学),遂名“云南省巧家县第一中学“。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巧家同知董钰于龙潭右畔建月潭书院。竣工之日,董钰先生于书院正堂屋梁上亲笔题曰:“文运天开,腾蛟起凤。”月潭书院是巧家最早的书院。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时任云南财政厅厅长之巧家籍陆崇仁先生斥资于书院西侧建成巧家县私立崇仁中学。购图书,置仪器,旨在“俾学生得充分之研究,精确之实验,造成有用人才,期收实效”。
公元1950年,新生之巧家县人民政府接管崇仁中学。1958年改称“云南省巧家县中学”。1960年更名为“巧家县第一中学”。数十载筚路蓝缕,几代人呕心沥血,今之巧家一中已是楼高宇阔,树绿茵馨;教风严而学风正,花开园内而实满天下。
Ⅷ 巧家县第一中学的校训
厚德 博学 求真 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