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校园服饰文化

校园服饰文化

发布时间: 2021-03-18 15:50:03

⑴ 汉服风靡校园,有哪些关于汉服文化的知识吗

汉服全称为“汉民族传统服饰”。

它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定型于周朝内、兴盛于明朝,经手容绘纹饰、裁剪、缝制、熨烫等工艺,集独特的染、织、绣于一身,以交领右衽、系带隐扣等为主要特征,是“华夏文明”“礼仪之邦”在服饰上的投射,呈现出中国风和东方美学。

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一直到清以前的汉民族服装。虽历经变化,但其最主要的形制“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的特点始终未变。

(1)校园服饰文化扩展阅读

汉服文化的现状

随着传统文化回归潮渐盛,汉服婚礼、汉服开笔礼、汉服祭祀大典等形式多样的汉服“秀”在中国内地频频上演。“汉服”热折射出民众对文化传统关注度的提高,但无论是羽扇纶巾、峨冠博带的“穿越”体验,抑或是对传统文化的唤醒,文化传承中“形”与“质”之争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汉服早已从小众青年群体的文化表达符号逐步走入大众的审美视野。在审美变化的背后,回避不开的是蕴含在汉服中绵延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推动青年群体走向潮流前沿。

⑵ 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的校服文化

一说起校服,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历史。其实“校服”一词,词源于英语中的Uniform,在英语中,Uniform分为“uni”(统一、一致)和“form”(形式)两个部分,其本质含义是统一的服装。校服起源于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英国,以教会性质学校和贵族学校为代表。当时已经具有制服、礼服、运动服、学位服等分类。
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都要求学生统一着装,这不仅成为学校的一个标志,同时也体现了学校严谨的治学方针。让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同时可消除当前越来越突出的学生讲穿着、讲排场、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校服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身份的象征,这跟社会上不同职业的人需要穿著不同的制服一样。例如警察要穿著警察制服,消防员需穿消防制服等;同样地,学生自然便要穿著他们自己的制服——校服了。这样,我们穿校服时,便更容易辩认出我们作为学生的身份了。
校服在其不断地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校服文化。我们知道一所学校,其学校文化,具有持久的浸透力,学校的竞争终究也是文化力的竞争。而我们的校服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学校流动着的环境文化。因为服饰文化的生态意义是非常明显的,而现代教育中的学校,也会越来越显出生态性的特点。或者说,当前教育越来越尊重人的地位,也越来越注重彰显人的个性、气质以及人的自我价值的定位。和谐的学校文化也表现在学校环境文化与服饰文化对学生的内涵塑造力,这本身也是一种教育。
对于我们上海实验学校东校这样一个以“开放、和谐、有个性、有活力”作为校风的学校而言,学生们衣着美丽而大方的校服,能加强我们学生的纪律性,同时,也能体现出学校整体的素养。让学生为自己能够作为实验东校的一份子,感到骄傲和自豪。

⑶ 你怎么看待大学生在校园穿汉服时尚还是夸张

大学里有穿汉服的,有穿洛丽塔的,还有男生留头发绑小辫的,感觉这些也没啥啊,人家爱咋打扮咋打扮,不低俗就行,干嘛非要讲究什么时尚不时尚?是不是常服?

⑷ 福建省校园时代服饰有限公司怎么样

福建省校园时代服饰有限公司是2017-12-01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螺阳镇锦丰村前康240号。

福建省校园时代服饰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50521MA2YR95K9Y,企业法人林惠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福建省校园时代服饰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生产、销售:服装(含学生装)及原辅料、鞋、帽、箱包、窗帘、床上用品、针织品、文化办公用品、体育用品、网络监控设备、电教办公设备、教学设备、幼教设备、电子信息产品、校用家具;人造草、塑胶跑道的销售及铺设;校服的设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福建省校园时代服饰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⑸ 在校园里穿汉服好不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宽袍大袖,褒衣博带的古装汉服渐渐流行起来,由原来的个别现象想,到现在的比比皆是。最开始有人穿着汉服时,还能吸引大家的目光,引起人们的注意,到现在的司空见惯,见怪不怪。走在大街上,看着身边不时擦肩而过的古装美女,不禁让人怀疑自己是否穿越。汉服是什么?具体什么样的款式就是汉服?只怕很难说清楚,大家普遍认为看上去像是古装的衣服就是汉服了,甚至有人居然对我说,汉服就是“汉朝的服装”。其实,汉服泛指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代表的是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看得比较多的韩服,其实也是汉服,是明朝的一种礼服。而被日本人看作国服的和服,也只是唐朝的汉服罢了。

近年来,国学兴起,传统文化回归,我认为是中国人民族自信的结果,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传承,让汉服重新焕发生机。对大街之上,越来越多的汉服,你怎么看呢?你认为学生可以穿汉服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⑹ 大学生如何更好的搭配服装

尽管他们有时愤世嫉俗,与世不恭,是人们抨击的对象,颓废的一代。但我们无可否认的是他们的确是不平凡的一类。人的生活离不开服饰。服饰虽是人体外部装饰,对它的选择却能反映出衣着者的内心世界,跨过人类漫漫历史长河,服饰已由初时的防护保暖产品晋升为在保护身体维持生命的同时更可以体现人的个体精神风貌、社会地位、修养品位、心理特点等多方面生活必需品。自古服装作为“衣、食、住、行”之首直接或间接体现着人的创造力量和审美理想,同时满足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着装最具有传承中国服饰文化并吸纳世界时尚服饰风格的特点.从两者的特征来看大学生和服饰的结合又是一种所谓的完美!从花花绿绿的校园服饰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体会到。大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不断的增加,对于美的认识越来越深,对于服装的搭配越来越能体现他们这一代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他们喜欢用服装来展现自己的个性!!下面浅谈一下。一. 服装及服饰色彩搭配:社会的节奏太快了,人们来去匆匆,似乎情感也“便捷”了,但是人们就不需要情真意切了吗?不需要对美的深层次把握,对服饰文化那种静静地体味了吗?不,不是的。恰恰相反。越是在这瞬息万变的年代,越是在信息无休止地袭来的纷繁中,人们越渴望那份单纯,那份温馨,那份娴静和优雅。时尚不仅能给人带来靓丽的时装和永远在变的着装方式,更重要的是向人们开启一扇服饰文化的大门。不能不承认,现代人的审美品位正在不断提升。一切都在飞快的发展,服饰设计理念与着装理念更像那无疆的骏马一样,勇往直前地向前奔跑。大学生是最富有激情和活力的年轻一代。他们在服饰的搭配上体现出的创意,是无法用言语米穷尽的。就像是古代妇女在服饰上绣龙、绣凤、绣“五毒”、绣牡丹、绣“八宗”等一样,是灵感火花的骤然闪现。有些服饰品上的刺绣,一生中就只能是仅此一件而已。有时候,男女生会把白色的T恤当作“调色板”,随着情绪的变动,每一件T恤上的画面部是独一无二的;有时候,酷爱服装的男女生会心血水潮地找块布头米进行蜡染和扎染,然后再做成裙子和撕裤,旁若无人地穿梭在校园的小路上。试想,把这样的一份“创意”穿在身上,怎能不让人“忘情四季”!服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色彩。大学生经常根据配色的优劣来决定对服装的取舍,来评价穿者着文化艺术修养。所以服装配色是大学生衣着美的一环。服装色彩搭配得当,可以使人显得优雅端庄风姿卓越;搭配不当,则使人显得不伦不类,俗不可耐。而他们着一代都能巧妙的利用服装的神气色彩得体的装扮自己!让我们打开眼界,真正体会什么是时尚!二. 给大学生服装搭配的建议。考虑到我们大学生的经济条件,我们在搭配服装时最好不要太过于奢侈,而是再我们追求个性,时尚的同时一定要简洁!就是那种“简约而不简单”的气质。1、简约为美是一条重要的着衣原则 伟人的着装体现了他们高层次的审美情节,即使是设计简单的服装。 周总理说:我的衣服一定要能表现出中国人的脸孔。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爱着我的祖国。因此,他们着中山装出访。服饰的美唯有在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感情丰富和文化修养深厚的人身上,才能得到完美的升华,从而流溢出生命的光彩。 2、时尚来自简约的风格 无论是时装界,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简约的风格总是独领风骚。 中国名模马艳丽的穿衣风格就是款式活泼,但不失个性,夸张,但透出简约大方。她说:颜色单纯、款式简单、质地良好的衣服容易搭配也不易过时……又如:简单一件反袖牛仔外套加上立体剪裁的牛仔裤,不需刻意的打扮和修饰,已经可以散发舒服和简朴的简约美,不经意流露出个人性格。 3、简约中更能体现童真 作为学生,如果把握了着装的简洁、朴素、整洁,即便是一身校服,一款公主裙,一件毛衫,也能散发出学生浑身所充满的蓬勃朝气,透出清纯可爱。 4、让简洁成为永远的美 美学理论告诉人们:“简洁”是一种美。

⑺ 学校规范学生的服饰和礼仪有必要吗

有。规范在实行的时候,对受约束的人都会感到不舒服,但它会为正在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中学生有很大的约束作用。

⑻ 穿校服有什么意义

穿校服的好处:

1、学生穿统一校服利于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避免攀比。统一的校服体现了学生个体的平等身份和地位,这样有利于同学间以平等的心态相处,对增强同学间的友谊和团结大有裨益。减少学生个人之间和各学校之间的攀比,让家庭生活条件不同的孩子心理平衡。

2、学生穿统一校服是自己身份的标志,也是学校的一种标志。

学生,是在学校里从事学习活动的人,他们有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而学校是专门进行教育和教学的机构。学生和学校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存在,学生穿统一校服,在体现自我身份的同时,也是学校的一种标志。这是学生穿统一孝服实质意义所在。

3、学生穿统一孝服有助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穿校服是一种集体的体现,在外面看起来是一个整体,能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有助于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展示集体精神风貌,也有助于学校的整体形象。

4、学生穿统一校服整齐化一,便于管理,宣传学校。学生穿统一的校服,学校能够及时准确地确定学生身份,便于学校的日常管理。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系数。而整齐划一的校服也是一所学校整体面貌的展现,有利于学校的对外宣传。

5、保护功能,穿校服便于得到社会监督,另外,校服按照要求,面料含棉量不得低于35%,穿着会舒适透气,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8)校园服饰文化扩展阅读

校服是学校规定的统一样式的学生服装,中小学学生普遍穿着。

校服最早起源于欧洲。学校为了规范管理,统一的着装。一般在学校的重大活动中会要求学生统一着装,一般学校校服有该校校徽,也直接影响到学校形象。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穿上校服能够展现学生精神抖擞、活力飞扬的一面,也是学生青春时代的专属标志。

校服,在当时由于战争导致部分家庭生活艰难,学校是为了使出身于这样家庭的学生不会因为自己家庭困难而产生自卑感,炫耀,于是规定每个学生上学的时候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后来这种观念被大多数学校所接纳,纷纷规定学生穿着同样的衣服上学。

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校服制的实施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份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有一种象征的意义。

校服还可以产生一种平等感,对于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出现都有积极意义。校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家长对服装的投入。此外,校服也存在着许多的主要缺点,比如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校服的质量不佳,容易掉色发霉,尺寸并不适合所有人,不方便补订等等。

⑼ 北京世纪九成校园礼仪服饰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注册号:****所在地:北京市注册资本:50万元法定代表:赵秀珠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登记状态:在营登记机关:朝阳分局注册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鼎成路9号B座1906室
法定代表人:赵秀珠
成立时间:2000-07-04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105001439863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鼎成路9号B座1906室

⑽ 谈谈校园中的传统文化现象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如果一个国家民族没有了文化,那就等于没有了生命。”
中华民族拥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尽管近年来《百家讲坛》、《国学大讲堂》等节目很受欢迎,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民众对国学及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热潮;许多高校也开展了各种倡导传统文化的活动,然而在我们身边,诸如“圣诞热,春节冷”、“外语热,汉语冷”及“哈韩哈日”等现象都表现出民众尤其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陌生与忽视,并且这已经渐渐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在西方文化日益受到大学生追捧的时候,传统文化难道真的不再有作用了么?到底应该何去何从?怎样才能使其真正融入我们的校园生活?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
传统·渐行渐远?
一位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老师在博客中写到,在课堂上他想了解同学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究竟了解多少。然而他略有伤感的发现,这些大学生竟然难以明确地概括出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甚至有的人在面对这个话题时竟然哑口无言。可见,大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非常缺乏了解。
而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在校园里并不是个别现象,记者采访调查了本校各个学院的多位同学,近80%的同学并不确认传统文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范围,涵盖着怎样的文化实体。不过,对于传统文化,大部分同学仍然存在着认同感。只有2%的同学表示不再以“仁义礼信忠孝廉耻”的道德标准为基本准则,而53%的同学则认为传统文化对当下的中国社会仍然很重要,69%的同学表示仍会考虑古代读书人的理想“齐家治国平天下”,且24%的同学认为“那一直是我的理想”。当被问及“如果有机会进行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你会?”69%的同学选择了“很有兴趣”。可见,传统文化的被忽视并不是因为其本身的“落伍”或魅力不再,而是我们确实缺乏有效地传播传统文化的措施及途径。
文学院潘同学说出了心声:“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的文化如何多元,文化的根依旧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但是当今是科学的时代,更强调思想性的传统文化更多地被我们藏在心中,在新事物的学习中越压越深,渐渐忽略甚至遗忘。”
但是忽略并不代表大学生不具备传统文化的底蕴。通过采访了解到,同学们认为传统文化的底蕴可以体现在一种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如尊师重道、虚心待人、拾金不昧等。还表现在对诗词歌赋的学习研究、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也可以直接表现在举止谈吐上。历史文化学院的刘同学说:“毕竟我们从小就开始背诵唐诗宋词,学习古文,而家庭教育也多是以传统美德为准,其实一直就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
由此可见,并不缺传统底蕴的大学生也不缺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显然传统文化今日在校园里边缘化的趋势问题不是出现在其本体,也不在接受它的客体上。而是没有良好的氛围保证,在体制上保障不够,在传播中出现了障碍。
传统·涛声依旧!
我们不禁疑问,为何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高等学府中受到冷落呢?文学院金同学说:“外因有社会潮流的影响,内因有自身生活体验不足,对生活平淡与奋斗的真实特征认识的不深刻,因而对生活抱有太多的幻想,使我们难以真正静下心来学习传统文化。”大学生普遍更易接受新生事物的表现形式,在接受调查的同学里面,我们按照打分的形式来测试同学们对流行歌曲和京剧的喜爱程度,结果流行歌曲为7.77分,京剧仅为2.50分(满分10分)。所以当前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略显尴尬的地位不足为怪。对此国际关系学院的李同学谈到:“大多数同学对传统文化并不排斥,关键是需要以有效并且具有吸引力的形式来使同学们真正地对传统文化开始感兴趣,并真正有所获得,另外当前学校里的宣传活动形式显得单一而陈旧。”
生物科学学院的王同学说:“现在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尤其对理科学生而言,常常忙的不可开交。而即便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但因为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并且对专业并没有什么辅助作用”。
要想切实地在校园里弘扬传统文化,必须使同学们真正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人生观树立乃至学习的作用。接受调查的近乎全部同学都认同当前校园内普遍存在对传统文化忽视的现象,而近六成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确实有利于提升人文素质,但对大学学习并没有明显的实际促进作用。文学院的纪同学说:“大学生传统文化底蕴的缺乏是结构性的,就像大厦没有结构是无法建设的,而从对传统文化的需求方面,其实存在一个众口难调的问题”。
而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冷落的原因也不应只归因于大学生本身,也有很重要的社会因素。与一些应用性强的知识相比,传统文化知识看似无用;而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知识体系也决定了学生难以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上分配太多的时间。由此可见,尽管每个人实际都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需求,但许多时候他们都望而止步。使传统文化更易接受,并贴近现实生活,乃至直接促进同学们的学习或实践,将在无形中极大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接受调查的同学们各有各的爱好,各有各的想法,传媒科学学院的王同学认为作为大学生,补充关于历史,我国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各思想流派的大致思想,古典美术、音乐艺术等常识性知识十分必要。历史文化学院的谢同学则说:“我更希望了解关于书法和国画的知识,并能够实在地通过活动学习方法,这样对于陶冶情操好处,也可以培养一技之长,对以后的工作也可能有作用。”
莫非传统文化仅仅有些增添内涵的作用?显然不是。专家们指出传统文化对于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完善学生的道德素质都具有很大的作用。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再兴谈到中国改革发展在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经验的同时,必须挖掘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当前许多大学生不熟悉本国历史,民族观念淡薄。要形成优美高雅的校园文化,必须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而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束缚大学生思维与创造力的观点其实站不住脚,正是传统文化底蕴的不足使得学生涉及面过窄,进而求知欲不强。同时,对其他领域知识也很难然他们从多个角度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王殿卿教授则表示,“仁义礼智信”在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历史进程中,担当了中华民族核心道德的功能,这种核心道德正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精神源泉,将他们赋予新时代的新内涵,并将其融入学生的生活,将极大提高大学德育水平。大学生不仅是需要传统文化,而应该努力地学习传统文化,取其精华,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传统·路在何方?
调查显示,80%的同学指出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并不等同于厌烦,一方面因为课业压力难以学习,另一方面包括我校在内的各高校尽管大力组织活动宣传,但过于单一接近说教式的讲座的形式难以富有真正的吸引力。
对以什么形式才能真正有效地传播传统文化,同学各抒己见。其中最鲜明也最有力的一种观点就是直接利用课程教学。外国语学院的王同学说:“多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选修课乃至通修课是最有效的一种途径,这样使同学们真正地主动地去学习去了解,长期坚持必然提升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了解度。”历史文化学院的的刘同学则认为关于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将极大地增浓我校的传统文化氛围,这样便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自觉性。而国内学者对传统文化在大学内的课程设置也早有论述,“就显性课程而言,主要表现在体现传统文化内容的科目比例、课时少;就隐性课程而言,主要表现在体现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容和因素少。”
然而课程设置或课改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进行和产生直接影响的。同学们认为知识可能固定,但形式可以多变。数学学院的杨同学说:“传统形式的教授独自陈述的讲座除非是趣味横生,或者非常贴切自己专业的,不然许多同学都是抱着充数去听,注意力不集中。最好是以座谈的形式,尤其是师生互动比较多,能产生思想交流和碰撞的类型。或者全国知名的学者的演讲也可以增加效应”。
美术学院的张同学则提倡用更为新颖的形式来进行宣传。“可以尝试举办校园传统文化艺术节,通过歌舞、戏曲、歌剧等艺术形式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表现出来。还有书画展览、海报展览,可以引起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另外,具有竞争性的比赛,或者定期的像书法测试如若得到坚持,也将有一定作用。”政法学院的罗同学强调我们应当利用现代传媒的巨大传播作用,他说:“当前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极高,都喜欢追求时髦潮流,才会渐渐忽略传统文化的吸收。网络,电视的受关注度将极大提高传统文化的曝光率,《百家讲坛》就是最好的例子。”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保持民族性必须要发扬改进我们的传统文化,使之在大学校园乃至全社会最大程度地传播,深入人心。这样才能培养出我们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责任感,也将带来全新的创造活力和建设动力。而传统文化究竟该怎样结合时代,究竟怎样的途径才能使其的宣传达到最大效果,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还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和探索,仍然任重而道远。

热点内容
自动挡汽车的教学视频 发布:2025-09-22 17:22:21 浏览:87
惠州教师招聘网 发布:2025-09-22 17:12:38 浏览:808
教师晨读 发布:2025-09-22 16:43:22 浏览:137
美女老师的贴身高手 发布:2025-09-22 15:25:50 浏览:644
四年级班主任计划及教学计划 发布:2025-09-22 12:37:49 浏览:767
折什么什么什么 发布:2025-09-22 11:32:28 浏览:286
师德师风自我剖析2016 发布:2025-09-22 11:26:08 浏览:287
印度数学家 发布:2025-09-22 11:05:35 浏览:506
小学英语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2025-09-22 10:17:12 浏览:503
蒋娜老师 发布:2025-09-22 09:14:15 浏览: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