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三堂校园欺凌事件
⑴ 太和县三堂中心学校欺陵事件
三堂中心学校欺陵事件为一起少年校园暴力事件,视频中二十几名女生对一名女生进行凌辱,并在网上流传,该事件性质恶劣,应引起当地公安部门和教育部门重视。
⑵ 如何看待校园欺凌事件
我觉得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学校心理教育的缺乏。现实生活中部分中小学生往往会在交往需要与善恶是非面前产生迷茫,引起心理冲突;在升学压力与学习压力之间产生心理对抗。
受社会不良风气尤其是网络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产生心理叛逆,这些问题后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和暴力倾向。而部分教师又不主动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心里状态,或者采取简单生硬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孤立歧视等,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导。并且部分学校仅有的心理健康课程被认为是副科,被其他课程占用。
家庭教育的缺位,我们发现校园暴力案件的学生双方,主要来自于两类家庭,一是独生子女家庭,一类是留守儿童家庭,包括二次留守。前者在家里父母过分溺爱或纵容,对于是非观念没有明确的认知,后者父母忙于生活,忽视对子女的管理和教育,或者直接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当然这两类家庭共同的问题是认为教育使学校的事,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老师都无法教育好子女,自己更没有办法。这种错误的思维,直接长期导致我国家庭教育的严重缺位。
社会法制教育的缺乏,长期以来我们忽视对在校学生尤其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或者未能采取有效的普法教育形式,学生在心理产生抵触情绪,或者部分学校配备的法制副校长因各种原因,未能主动承当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
而出现校园暴力案件之后,部分公众缺乏正确的认识,以道德标准来衡量和判断事件的严重性,影响了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形成“大事大解决、小事靠调节”的执法困境。
⑶ 校园欺凌案列
2017年4月10日中午十二点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河道初级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打架事件,造成两名初三男学生一死一伤。当天中午,两名初三学生与两名初二学生因琐事发生口角,在厕所打架,导致两名初三学生受伤。学校发现后第一时间报警,并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中午12时54分,郭某经抢救无效死亡,王某还在救治。据了解,涉嫌伤人的两名初二学生董某和王某事发后逃跑,晚上8时投案自首。11号下午四点,情绪失控的死亡学生亲属将涉事学校大门推到,在校门口摆放了花圈祭奠。
马加爵,广西宾阳人,云南大学学生,成绩优异,曾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04年2月13日晚连杀四名同窗大学生,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被公安部列为A级通缉犯;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
案发前几日的一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打牌,邵怀疑马出牌作弊,两人当众发生争执。其间,邵说,“没想到你连玩牌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现在可以肯定的是,邵瑞杰的那句话对内心极自尊又极自卑的马加爵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他感到长期以来努力维系而且深深依赖的并不开放的社交体系骤然崩溃。实际上,邵瑞杰是他自认为在班上惟一的知心朋友,两人同住一室,而且是广西老乡,放假时常常相伴回家。
马加爵的父亲告诉媒体,2000年,他与老伴带了6000元钱送马加爵到云南大学读书,交完学费,夫妻俩把剩下的钱全部给了马加爵。后来,他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爸妈,在校门前的天桥上,偷偷落泪望着你们离去……亲情总是很感人,让人心酸……你们千万要保重啊……我什么时候才能报答你们……”信中他还说,他觉得自己家族里的十几个兄弟姐妹,人人都比他强。在学校里,他也觉得很沉重。“虽然是大学生,我却绝对不能与十哥相比……很多人比我老练,让我很自卑。”从这封上大学不久后的家信看,马加爵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的贫困,二是人际交往上的障碍。这两个压力,困扰了他大学四年的生活,一直让他深感自卑。
一篇报道说马加爵经常受人差遣去食堂打饭,马加爵心有怨气却不敢言说,于是暗地将口水吐在同学饭盒里。
福州某中学初三的两名男生罗某、刘某,因琐事发生矛盾,并于9月4日上午在学校约定,午放学后到校外“单挑”。两人放学后到约定地点进行械斗,导致一死一伤的惨剧。抢救无效的罗某亲人撕心裂肺的表情。
2015年6月18日,15岁的永泰县东洋中学初三学生小鸿躺在病床上很痛苦,10多天前的一个晚上,他在学校宿舍里遭到同班3名同学殴打,脾脏积血,无奈只能切除。小鸿是永泰县东洋中学的一名初三学生,但他的个子和同龄人相比显得相对矮小,身高约1.4米,体重更是只有30公斤出头。小鸿的父母在福清打工,他平常住在学校宿舍的205室。6月8日晚,小鸿上完自习回到宿舍,没想到,一场灾难来临。晚上8点多,同班的3名同学夏某、林某、张某突然冲进宿舍,什么也没说对着小鸿就是一阵拳打脚踢。小鸿直接被打趴在地,同宿舍的舍友见状也不敢阻拦。次日,小鸿参加中考,然而肚子疼得厉害,根本无法考试。老师发现异常后将小鸿送往医院检查,并通知小鸿的家属。医生诊断出小鸿的脾脏积血严重,并对小鸿进行了脾脏切除手术。
他说,自己从小学5年级开始就经常被对方欺负。“他们有事没事都会找我麻烦,比如看我走路的姿势不顺眼,也要把我拉到一边打一顿。”小鸿说,自己已经记不清楚被打了多少次。对方施暴完毕还要威胁小鸿,让他不准告诉老师和家长,否则后果自负。
⑷ 如何解决校园欺凌事件
校园欺凌是指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学生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或诽谤,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学生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1.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之间只存在量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校园欺凌主要表现是欺负弱小的同学,令受害者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
2.给孩子的穿戴和学习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3.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挑逗比较霸道和强悍的同伴;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4.教育孩子上下学和活动时尽可能结伴而行;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5.如果侵犯者偷你孩子的东西,就给孩子要带到学校去的学习、生活用具上贴上姓名。这样有利于证明这些物品都是属于你的孩子的,甚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
6.教育孩子,如果他在某些方面与别人不一样,这也没有什么关系。尽早地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孩子会形成坚实的自我价值感,会认同自己,感到自己也同样值得尊重。
7.让孩子参加自卫训练。你也许并不希望孩子对侵犯者实施身体上的报复,但情况一旦恶化,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总是好的。这些训练还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严,减小他成为受欺负者的可能。
8.如果欺负仅仅是口头或网络上的,告诉你的孩子不要理会那个侵犯者。有时侯,侵犯者在得不到回应或是被欺负者并未因此而担惊受怕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失去兴趣,事情就过去了(当然,但愿他们不是继续去搜寻下一个目标)。
9.如果遇到校园欺凌,首先可以大声警告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幼儿园的儿童可以说:你为什么打我,你这样做是坏孩子。)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大声告诉周围的老师同学关注欺凌者的行为,二是欺凌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心虚,洪亮的声音可以起一个震摄作用。如果对方还是继续欺凌行为的话,应适当自卫,而不是忍受挨打。
10.如果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当他在公共场合受到一群人胁迫的时候,应该采取向路人呼救求助的态度,这种办法会免去一些麻烦。真正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到了一个封闭场所里面就比较难办了。如果呼救或者反抗的话,可能会遭来更加激烈的一些暴力。
11.事情发生后,父母有必要保持冷静,并把发生的情况告诉孩子的老师、咨询员、园长或校长。可以先问问孩子是愿意自己去告诉,还是由你去告诉。严重的暴力行为应以法律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
拓展资料
校园安全与每个师生、家长和社会有着切身的关系。从广义上讲,校园事故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由于某种偶然突发的因素而导致的人为伤害事件。就其特点而言,一般是因为责任人疏忽大意过失失职而不是因为故意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⑸ 校长被免被打学生就读新校是怎么回事
2017年5月28日从安徽省太和县教育局获悉,针对此前发生在该县一中学的校园欺凌事件,在调查的基础上决定,免去涉事学校校长职务,6位责任人受到政纪处分,10名学生受到处分。
⑹ 2016年校园欺凌事件有哪些
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常有发生,让人触目惊心,而且愈演愈烈,这种暴力倾向已经严重影响了学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身心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更削弱了学校的教育成果,甚至引起了国家的关注。下面就说说2015-2016年都发生了哪些校园欺凌事件(闹得比较大的,引起社会反响的)
女生太邋遢引公愤遭群殴
重庆荣昌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一初中女生兰兰在住校期间太邋遢,引起宿舍其他女生的“公愤”,5名女生对兰兰打耳光,想要“教育”兰兰,不料竟将其打成10级伤残(十级伤残最轻微)
这些还都是被披露出来的。不难想象到底还有多少学生在遭受着校园欺凌。
触目惊心。
⑺ 对校园欺凌事件的看法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案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在日本,校园欺凌已经变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年有许多学生自杀。并衍生了一个独特的现象“不登校”。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不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学校须正视并加以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并且同学和家长的努力也非常重要的。
⑻ 校园欺凌事件的读后感
在世抄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袭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案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在日本,校园欺凌已经变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年有许多学生自杀。并衍生了一个独特的现象“不登校”。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不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学校须正视并加以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并且同学和家长的努力也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