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运动会的由来
Ⅰ 运动会的来源
最早的运动会就是古希腊的古代奥运会
古代奥运会的产生
奥运会的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一词源于希腊的地名“奥林匹亚”。奥林匹亚位于雅典城西南360公里的阿菲斯河山谷,这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古希腊人在这里建起了许多神殿,因此,古人把这块土地叫做阿尔菲斯神城,也称"圣地"奥林匹亚,依当时的信念,它象征着和平和友谊。
古代希腊和地中
海区域其他国家的人们在祭典和收获季节,常常举行盛大集会,并进行各种游乐和竞技活动,热闹非凡。最初这项活动分散在各地,也不定期,但以奥林匹亚的集会最为盛大。
公元前884年,古希腊爆发战争,各地战火连绵,瘟疫成灾,农业欠收.希腊平民非常渴望和平,怀念当年的那种庆典活动。于是,奥林匹亚所在的伊利斯城邦国王联络其他几个城邦的国王,达成了一项定期的奥林匹亚举行运动会的协议,并规定在运动会年实行“神圣休战日”。“神圣休战日”期限是三个月。在这期间,任何人不得动刀兵发动。即使正在交战的双方,也得放下武器,准备去奥林匹亚参加运动会。从此,就产生了全希腊性的赛会.到公元前776年,第一次用文字记录下获奖者安全名。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第一届古希腊运动会。之后,这种赛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因此比赛地点在奥林匹亚,也称它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49年,古代奥运会被罗马帝国的皇帝废除为止,古代奥运会一共举行了293届。
古代奥运会并不都是欢乐
古代奥运会对普通奥运观众并不意味着欢乐。一个典型的奥运观众,如果是从雅典出发,他必须跋山涉水穿过大半个伯罗奔尼撒半岛,沿着一条崎岖不平的朝圣者古道,头顶地中海夏季的炎炎烈日,步行或借助骡马的脚力,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走完雅典到奥林匹亚的300多公里路程。如果来自海外殖民地,走海路则需要更长时间
。
当筋疲力尽的观众终于抵达奥林匹亚,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奥林匹亚基础设施极为简陋,仅有一家稍微像样的旅店,并且只向外交使团和官员开放,级别不够的贵族只能自己搭帐篷解决住宿问题。至于另外8万名普通观众——其中将近一半是兜售饮食、纪念品的小商贩——不得不到宙斯神庙附近的旷野里自便。于是,奥运期间这里变成了一片卫生状况恶劣的露营地。
奥林匹亚的运动场不设观众席,也没有树阴遮蔽,因为宗教原因,奥运会上不允许观众戴帽子,人们只能从早到晚站在尘土飞扬的运动场中间,暴晒于烈日底下。由于夏季河水断流,井水供不应求,观众脱水、中暑的情况时有发生。那时,希腊没有完善的排污系统,干涸的河床成了几万人的临时厕所,垃圾就地堆放,再加上遍地的苍蝇,卫生状况可想而知。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古代奥运会连续举办了一千多年。据说,奥运会的脏乱程度令人闻之色变,以至于有这样一种说法——对于不服管教的奴隶,主人会以威胁的口气对他说:再不听话,就罚你去奥林匹亚看奥运会! (《南方周末》8.19赋格文)
奥运会会歌
现代首届夏季奥运会于1896年4月6日在雅典开幕,开幕典礼中,演奏了一曲庄严的古典弦乐,1958年国际奥委会将它定为奥运会会歌,会歌作曲者为希腊萨马拉斯,作词者为帕拉马斯。
奥运会会旗
1913年,法国顾拜旦建议设国际奥委会会旗,并设计为白底,无边,中央从左至右有蓝,黄,黑,绿,红5个套连圈环,依次代表欧亚非澳美5洲,白底意指所有国家都能在自己旗帜下参赛。1914年7月,奥林匹克大
会首次悬挂奥林匹克旗。1920年,举办第5届夏季奥运会的比利时奥委会赠送国际奥委会一面同样的旗,奥运会期悬挂,后成定制,历届奥运会开幕由上届举办城市转交此旗,由举办城市保存,比赛期间主运动场仅悬挂借用品,1952年,奥斯陆市赠送国际奥委会冬季奥运会旗,交接,保存和使用方法同夏季奥运会。1970年,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评议》第4期上对会旗赋予新含义:它象征5大洲团结,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竞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
奥运圣火
1934年,国际奥委会雅典会议决定恢复古奥运会旧制,奥运会期间主体育场燃烧奥林匹克圣火,圣火火种取自奥林匹克,采用火炬接力方式传到主办国,在此之前1928年的第9届奥运会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
的主体比赛上自始至终有一高塔燃着熊熊的焰火。火种用聚光镜集阳光点燃而成,然后通过接力传送经4个国家至东道国主办地,这是奥运会首次举行这种活动。1936年7月20日,奥林匹亚为第11届夏季奥运会举行点火仪式后每人手持火炬跑1公里的接力,经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8月1日传到柏林,全程3075公里,参加接力的共有3075人,从这届起,国际奥委会正式规定点燃奥林匹克火焰是每届奥运会开幕式不可缺少的仪式.此外,燃点圣火是为了纪念一次大战中牺牲的战士,而火炬传送则象征在世界各地传播和平的友谊。
现代奥运会的奠基人——皮埃尔•德•顾拜旦
皮埃尔·德·顾拜旦是现代奥运会的奠基人。他出生于巴黎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入巴黎大学攻读法律、政治、后又去英国深造,学教育学。当时英国的户外体育对顾拜旦震动很大,他立志
回去要改变法国对体育的漠不关心,他更向往的是扩大世界的体育交流。1863年,顾拜旦提出举办类似古奥运会的比赛,但不是照搬,而是把过去只限于希腊人参加的古奥运会扩大到世界范围。尽管顾拜旦的主张遭到一些反对派的杯葛,但在他不懈努力下,1894年6月16日终于有20个国家派代表在法国巴黎大学召开了第一届“重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会议”。6月23日晚,委员会正式宣布成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这一天,对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对奥林匹克运动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少国家把这一天作为体育节日,中国也于1986年将这天定为奥林匹克日。
现代奥运会的历史
奥运会自公元 776 年于希腊的奥林匹亚举行以来,已经有 1200 年的历史。当时的运动项目有五项全能(包含铁饼、标枪、跳远、赛跑和摔跤)、赛跑、拳击、摔跤、Pankration(拳击和摔跤的混合运动)、四轮马车赛跑和骑马。
奥林匹克的复兴始自 1896 年,当时希腊的雅典举办了第一次现代奥运会,当时有来自 14 个国家的 245 名运动员参加。 此后,参赛运动员、参赛国家和比赛项目与日俱增,在 2000 年澳大利亚的悉尼奥运会上,有来自 199 个国家的 10,000 多名运动员参赛。
冬季体育项目最早在 1908 年添加到奥运会中,当时是花样滑冰运动。冰球项目自 1920 年加入。在 1924 年,冬奥会第一次在法国的查米尼斯单独举行。 自 1994 起,冬奥会定于不和夏季奥运会同年举行,因此目前奥运会为每两年一届,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交替进行。
Ⅱ 运动会的来历20字
古希腊的“神圣休战日”任何人都要去去奥林匹亚参加运动会。从此,就产生了全希腊性的赛会。到公元前776年,第一次用文字记录下获奖者全名。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第一届古希腊运动会。
之后,这种赛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因此比赛地点在奥林匹亚,也称它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古代奥运会。
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49年,古代奥运会被罗马帝国的皇帝废除为止,古代奥运会一共举行了293届。
(2)校园运动会的由来扩展阅读
中国第一次举办综合性国际赛事: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举办的第一次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
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2008年8月8日的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全世界都将目光聚集于中国的北京,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奥林匹克运动终于来到了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
谱写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新篇章,整体比赛进行得顺利而精彩,中国展现出了出色的赛事组织能力,而发展中的中国也给全世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Ⅲ 校园运动会由来
为了丰富学生课余时间和全民健身,全面发展德智体一体,真的不好意思,我也不怎么清楚,我想要钱啊 !谢谢!
Ⅳ 运动会的来历
一、学校运动会的由来
中国学校的运动会,始于1890年前后上海圣约翰书院举办的以田径为主的运动会。随着各个学校的普遍开展,运动会成为了学校教育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运动会形式多样,除田径运动会外,还可组织综合性运动会,它是若干单项比赛的综合形式。
二、学校运动会的意义
学校举办运动会,既可全面检阅学校各项运动的开展情况,检查教学和训练情况,又可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发展,促进运动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具有振奋师生精神,加深同学感情,活跃学校生活,增强学生归属感等作用。
三、学校运动会的目的
学校开展运动会的目的是想要让运动精神深化到每一个学生的心底,让每一个学生都真心热爱运动,享受运动,感受到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满足,响应国家“全民健身运动”的口号。
(4)校园运动会的由来扩展阅读: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由来传说:
起源一:
关于古奥运会起源流传最广的故事则是佩洛普斯娶亲的故事。古希腊共和国伊利斯国王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文武双全的驸马,提出应选者必须和自己比赛战车。比赛中,先后有13个青年丧生于国王的长矛之下,而第14个青年正是宙斯的孙子和公主的心上人佩洛普斯。在爱情的鼓舞下,他勇敢地接受了国王的挑战,终于以智取胜。
为了庆贺这一胜利,佩洛普斯与公主在奥林匹亚的宙斯庙前举行盛大的婚礼,会上安排了战车、角斗等项比赛,这就是最初的古奥运会,佩洛普斯成了古奥运会传说中的创始人。
起源二:
赫拉克勒斯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不到半天功夫便扫干净了国王堆满牛粪的牛棚,但国王不想履行赠送300头牛的许诺,赫拉克勒斯一气之下赶走了国王。为了庆祝胜利,他在奥林匹亚举行了运动会。
起源三:
珀罗普斯的故事。他是奥林匹亚的国王,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英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举行时向他供奉。基督徒亚历山太的革利免声称:“奥林匹克运动会只是供奉珀罗普斯的献祭活动”。这个神话描述珀罗普斯如何在他的旧情人波塞冬的帮助之下,战胜Oenomaus国王,并和Oenomaus的女儿Hippodamia结成夫妇。
Ⅳ 校运动会的来历
学生会
学生会(Student Union)
高等、中等学校中学生的群众性组织。任务是,在学校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团结全体同学,使他们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高等学校一般设校学生会委员会和系(科)学生会委员会两级。中等学校学生会一般设校学生会委员会和班学生会委员会(班委会)两级。
它是每个大中学校不可缺少的部门(少数大学,如中国防卫科技学院除外),它是提倡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学生组织,为学校学生和老师提供无偿服务的部门。
一般的学生会都设置主席团、秘书处、外联部、学习部、企划部、宣传部、纪检部、文艺部、体育部、生活部、卫生部、劳动部、组织部等。
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中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1919 年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成立了进步的学生团体,称学生自治会,对学生运动起了积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名学生会。凡在校学生都是学生会的当然成员。学生会的干部经全体学生民主协商,选举产生。
中等学校学生机构一般是两级:校学生委员会和班学生委员会(班委会)。高等学校又有院系(科)一级的学生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建立的学生会联合组织为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简称全国学联。
学生会的任务是在学校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团结全体同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同学努力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科学文化知识的 、身体健康的劳动者。
学生会的起源及历史
清华于1919年12月23日成立了第一个学生会,它诞生于“五四”运动爱国、民主、科学的洪流中。此前清华学校初期,还没有全校性学生会组织。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美英法日等国,无理地拒绝了中国人民“废除二十一条”的正当要求,还公然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让与日本。丧权辱国的北洋政府竟同意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来,举国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城内3000余名学生举行了反帝爱国示威游行。当晚,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清华园,一向沉静闭塞的清华学校顿时沸腾起来。高等科二年级学生闻一多连夜工笔抄录了岳飞的“满江红”词,贴在高等科饭厅门口,表达了“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决心。第二天一早,有些同学在宿舍门口贴出红笔写的大字报,要求立即行动。当日(5日)高等科和中等科科长立即召开全校各会社负责人联席会议,决定成立清华学生代表团,派代表与各学校互通声气,与北京学生采取一致行动。清华学生代表团于5月7日正式成立,代表团团长为顾德民,清华学生代表团随即领导清华学生投入反帝爱国运动。5月9日,清华同学在体育馆前举行了“国耻纪念会”。会上决议通电巴黎,要求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庄严宣誓:“口血未干,丹诚难泯,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九日,清华学校学生,从今以后,愿牺牲生命以保护中华民国人民、土地、主权,此誓。”
当时全国各地纷纷进行抵制日货的活动,1919年11月15日,日本驻福州领事馆竟派出便衣警察和浪人殴打参加抵制日货活动的学生;16日,又打死打伤学生和市民多人,制造了“福州惨案”。国人闻之莫不愤恨异常,福建罢市、罢学,京津沪等学界也奔走呼号予以声援。27日清华各级学生重选代表,商议起草学生会章程,“以便重组代表团与京中学界共同进行”;并于29日组织清华学生赴城内与各校学生上街游行。12月17日,全体学生大会通过了学生会章程;在23日晚,清华全体学生聚集在饭厅,举行学生会成立大会。清华学生连续参加学生运动引起了学校当局的不满,校长张煜全竟派巡警干涉学生会成立,乘学生开会之际派人关掉电灯以迫使学生散去,想不到此举激怒了学生。在几支洋蜡烛的照耀下,清华学生会庄严成立。学生会设评议部和干事部,由刘驭万、罗隆基为评议部正、副主席,时昭泽为干事部主席;干事部下设总务、交际、文牍、会计、新闻五科,其中文牍科正副主任为闻一多、潘光旦。随着学生会的成立,学生活动日益活跃,校内刊物《清华周刊》也由学校派定学生编辑改为由学生自选编辑,各种学生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清华学生会初期的组织形式模拟的是资产阶级议会政治,即“三权鼎立”。评议会是全校代议机构,行使立法权;干事部行使行政权;司法的权力还掌握在学校斋务处手中。随着“五四”以来新思潮对学生影响的增长,学生们对于校方家长式的严厉管束越来越不满。1919年10月,一位姓李的斋务长因开除学生,遭学生诘问并被打。同年12月,校长张煜全因干涉学生会成立大会,遭到学生反对而被迫去职。学校传统的管理方式被动摇,1920年起学生对自治展开广泛讨论,认为“学生自治,是由学生组织团体去练习学生管理自己”。到1922年3月,学生通过学生会提出要求,成立了学生法庭,选出了审判官和检察官, “三权鼎立”随之形成。学校还拨了一笔钱,为“法官”们缝制了“法服”。穿戴上峨冠博袖的服装,学生法官们审理学生间争执事件甚至处理学生违反校章的事件。1925年学生法庭被停止。1929年《国立清华大学学生会章程》规定“本会最高权力机关为全体大会,立法机关为代表大会,执行机关为执行委员会”。
清华学生会的成立与实现自治,一方面是由于“五四”运动唤起了清华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年轻的学生们经此刺激震动而突然觉醒了,登时表现出一股蓬蓬勃勃的朝气,好像是蕴藏压抑多年的情绪与生活力,一旦获得了迸发奔放的机会,一发而不可收拾,沛然而莫之能御。”;另一方面,也可从中窥见清华学校早期的教育目的,清华学校的教育目标不仅是培养留美预备生,同时还寓有造就“领袖人才”的意义,希望“成一造就中国领袖人才之试验学校”。对于这种领袖人才,清华校长曹云祥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天赋之才,精明强干,随机应变,善于治人”。学校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提倡和鼓励学生组织各种社团,开展课外活动,包括对外交涉、演说辩论、开运动会、请人演讲、编杂志、出级刊等。学校以学生团体活动为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组织、办事能力,而清华学生会以后的日益发展以及参与左右校政、领导学生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等行为恐怕已非校方的初衷了。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清华学生会领导学生参加了一系列的爱国反帝运动,逐渐成为清华爱国学生运动的领导核心,在以后的“一二·九”运动、“一二·一”运动、抗暴运动、“反饥饿、反内战”运动、解放前的护校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Ⅵ 运动会的由来
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少不了火炬传递这项活动。到运动会开幕的那天,还要用传递来的火炬,点燃运动场上的主火炬,直到运动会闭幕。不管在哪个国家举行奥运会,那一捧象征友谊、进步、和平的熊熊火炬,都要用在希腊奥林匹亚取得的“圣火”来点燃。这是为什么呢?
古希腊人对他们自己编制出来的众神十分崇敬,为了让神灵喜欢;他们要举行祭祀神的庆典。每逢庆典都要同时举行体育竞赛和文艺表演。追求自由和和平的古希腊人对体育竞技有着特殊的爱好,他们在编神话时也没有忘记这项活动。相传,希腊英雄阿溪里被特洛伊人射死之后,他的女神妈妈特地专程从海里赶来为儿子举行葬礼竞技。她把儿子的许多贵重遗物拿出来当奖品,奖给在角力、拳术、铁饼、射箭、跑步、跳远以及战车等项比赛中赢得胜利的英雄。
在各种目的的祭神竞技中,要数在奥林匹亚地区举行的竞技最为隆重和热烈。因为它是为众神之王宙斯举行的。奥林匹亚位于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北部,那儿建有宙斯神庙。神庙附近有简陋的体操场、角力场和赛马场等。最初,人们在这里举行一些简单的竞技比赛,为祭祀宙斯增添喜庆气氛。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希腊所有城邦纪念宙斯的宗教节日。每当节日到来的时候,各个城邦实行“神圣休战”,成千上万的人车水马龙般地从各地聚集到奥林匹亚,参加祭神活动。奥林匹亚顿时成为全希腊注目的中心。政治使节进行外交活动,运动员参加竞技比赛,艺术家展列创作的作品,雄辩家发表演说,学者研讨学术问题,诗人朗诵诗歌,商人趁机展销商品。祭神大会变成了经贸、文体盛会。
这种盛会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第一次有记载的竞技会,是在公元前776年举行的。希腊人就把这一年作为他们的纪元元年。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届时,各城邦都派出最优秀的运动员前来参加比赛。第一届竞技会只有赛跑一个项目,距离为192.27米,比赛日期为一天。后来,增加了中跑和长跑。到第18届时,增加了摔交、跳远和投掷等项目。再往后,拳击、战车、武装赛跑、赛马、角斗等相继列入比赛项目,比赛时间也逐渐延长到三天和五天。
竞技会的最后一天,要举行非常隆重的颁奖仪式。由大会主持者向竞赛中夺得锦标的优胜者佩戴用橄榄枝编制的花冠,同时宣布优胜者的姓名、简历、父母姓名,以及来自哪个城邦。这时,诗人、演说家和观众一起为获奖者高唱颂歌,祝贺他们取得的好成绩。不要小看那顶普通的橄榄花环,希腊青年把它看得比黄金和珍宝还要贵重。如果运动员在竞技会上获得三次优胜,人们就要为他建造纪念雕像。他们回到自己的城邦和家乡时,会受到更热烈的欢迎。激动的人群排列在道路两旁,夹道欢迎优胜者载誉归来。有的还搭建凯旋门或骑着白马迎接凯旋的英雄。
竞赛期间,全希腊实行“神圣休战”,各城邦之间必须停止一切军事行动,起初为一个月,后来改为三个月。任何人都不允许携带武器进入奥林匹亚地区。全希腊的道路要畅通无阻,不得侵犯参赛者。凡违背“神圣休战”原则的城邦和个人,都要受到惩罚。公元前420年,“神圣休战”期间,斯巴达人因调动军队,被剥夺了参加竞技会的权力,并课以罚款。“神圣休战”的规定体现了竞技会和平与友谊的宗旨。
古希腊的竞技会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包括参赛者和观众在内,都是清一色的男子。据说,妇女参加竞技会有亵渎神的嫌疑。同时男子都是赤身竞技,须回避妇女。这样妇女就被排斥在赛场之外,既不能参加比赛,又不能观看比赛。一经发现,就会被扔下悬崖。有个名叫费列尼卡的希腊妇女,出身于体育世家,父亲、丈夫、兄弟和儿子都先后获得过竞技会的优胜。她强健勇敢,喜爱竞技,还是儿子的角力教练。当她得知儿子要参加角力决赛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就女扮男装到赛场观看。看到儿子经过艰苦的努力,击败对手获得优胜,她再也坐不住了,情不自禁地跑向竞技场,向儿子表示祝贺。不料,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招致砍头大祸。后因他家世代对竞技会的贡献,才免于一死。
从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人征服希腊起,古老的奥林匹亚竞技会开始走向衰落。后来罗马人打败了马其顿人,统治了希腊半岛,竞技会继续走下坡路。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而奥林匹亚竞技会与祭祀宙斯有关,被看作是异教徒活动,所以到了394年,狄奥多西下令禁止举办奥林匹亚竞技会。从公元前776年到这个时候,奥林匹亚竞技会延续了1170年,共举办了293届。此后竞技会中断了1500年。后来,奥林匹亚地区发生大地震,原来的竞技场和周围的附属建筑设施都变成了废墟,埋在了地下。
欧洲“文艺复兴”开始后,希腊古典文化得到提倡,人们又想到了竞技会。这之后陆续有人对奥林匹亚地区进行勘测和发掘。到19世纪后期,奥林匹亚竞技场的遗址和文物重见天日,进一步唤起了人们对那古老竞技会的怀念和兴趣,好多人都希望能重新开展像奥林匹亚竞技会那样的国际性体育活动,以便促进各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这个时期,独立后的希腊先后举行了四次只有本国运动员参加的竞技会。1894年,在法国教育家顾拜旦的不断努力和倡议下,国际体育会议决定恢复奥林匹亚竞技会,继续沿用古希腊竞技会的名称,叫奥林匹克运动会。两年后的1896年,在希腊的雅典举行了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此后,按古希腊的传统,每四年一届,轮流在各成员国举行。这就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由来。参考资料:http://ftp.haie.e.cn/Resource/Book/E/KWDW/TS004056/0007_ts004056.htm
Ⅶ 关于运动会来历
运动会
最早的运动会就是古希腊的古代奥运会
古代奥运会的产生
奥运会的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一词源于希腊的地名“奥林匹亚”。奥林匹亚位于雅典城西南360公里的阿菲斯河山谷,这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古希腊人在这里建起了许多神殿,因此,古人把这块土地叫做阿尔菲斯神城,也称"圣地"奥林匹亚,依当时的信念,它象征着和平和友谊。
古代希腊和地中
海区域其他国家的人们在祭典和收获季节,常常举行盛大集会,并进行各种游乐和竞技活动,热闹非凡。最初这项活动分散在各地,也不定期,但以奥林匹亚的集会最为盛大。
公元前884年,古希腊爆发战争,各地战火连绵,瘟疫成灾,农业欠收.希腊平民非常渴望和平,怀念当年的那种庆典活动。于是,奥林匹亚所在的伊利斯城邦国王联络其他几个城邦的国王,达成了一项定期的奥林匹亚举行运动会的协议,并规定在运动会年实行“神圣休战日”。“神圣休战日”期限是三个月。在这期间,任何人不得动刀兵发动。即使正在交战的双方,也得放下武器,准备去奥林匹亚参加运动会。从此,就产生了全希腊性的赛会.到公元前776年,第一次用文字记录下获奖者安全名。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第一届古希腊运动会。之后,这种赛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因此比赛地点在奥林匹亚,也称它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49年,古代奥运会被罗马帝国的皇帝废除为止,古代奥运会一共举行了293届。
古代奥运会并不都是欢乐
古代奥运会对普通奥运观众并不意味着欢乐。一个典型的奥运观众,如果是从雅典出发,他必须跋山涉水穿过大半个伯罗奔尼撒半岛,沿着一条崎岖不平的朝圣者古道,头顶地中海夏季的炎炎烈日,步行或借助骡马的脚力,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走完雅典到奥林匹亚的300多公里路程。如果来自海外殖民地,走海路则需要更长时间
。
当筋疲力尽的观众终于抵达奥林匹亚,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奥林匹亚基础设施极为简陋,仅有一家稍微像样的旅店,并且只向外交使团和官员开放,级别不够的贵族只能自己搭帐篷解决住宿问题。至于另外8万名普通观众——其中将近一半是兜售饮食、纪念品的小商贩——不得不到宙斯神庙附近的旷野里自便。于是,奥运期间这里变成了一片卫生状况恶劣的露营地。
奥林匹亚的运动场不设观众席,也没有树阴遮蔽,因为宗教原因,奥运会上不允许观众戴帽子,人们只能从早到晚站在尘土飞扬的运动场中间,暴晒于烈日底下。由于夏季河水断流,井水供不应求,观众脱水、中暑的情况时有发生。那时,希腊没有完善的排污系统,干涸的河床成了几万人的临时厕所,垃圾就地堆放,再加上遍地的苍蝇,卫生状况可想而知。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古代奥运会连续举办了一千多年。据说,奥运会的脏乱程度令人闻之色变,以至于有这样一种说法——对于不服管教的奴隶,主人会以威胁的口气对他说:再不听话,就罚你去奥林匹亚看奥运会! (《南方周末》8.19赋格文)
奥运会会歌
现代首届夏季奥运会于1896年4月6日在雅典开幕,开幕典礼中,演奏了一曲庄严的古典弦乐,1958年国际奥委会将它定为奥运会会歌,会歌作曲者为希腊萨马拉斯,作词者为帕拉马斯。
奥运会会旗
1913年,法国顾拜旦建议设国际奥委会会旗,并设计为白底,无边,中央从左至右有蓝,黄,黑,绿,红5个套连圈环,依次代表欧亚非澳美5洲,白底意指所有国家都能在自己旗帜下参赛。1914年7月,奥林匹克大
会首次悬挂奥林匹克旗。1920年,举办第5届夏季奥运会的比利时奥委会赠送国际奥委会一面同样的旗,奥运会期悬挂,后成定制,历届奥运会开幕由上届举办城市转交此旗,由举办城市保存,比赛期间主运动场仅悬挂借用品,1952年,奥斯陆市赠送国际奥委会冬季奥运会旗,交接,保存和使用方法同夏季奥运会。1970年,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评议》第4期上对会旗赋予新含义:它象征5大洲团结,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竞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
奥运圣火
1934年,国际奥委会雅典会议决定恢复古奥运会旧制,奥运会期间主体育场燃烧奥林匹克圣火,圣火火种取自奥林匹克,采用火炬接力方式传到主办国,在此之前1928年的第9届奥运会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
的主体比赛上自始至终有一高塔燃着熊熊的焰火。火种用聚光镜集阳光点燃而成,然后通过接力传送经4个国家至东道国主办地,这是奥运会首次举行这种活动。1936年7月20日,奥林匹亚为第11届夏季奥运会举行点火仪式后每人手持火炬跑1公里的接力,经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8月1日传到柏林,全程3075公里,参加接力的共有3075人,从这届起,国际奥委会正式规定点燃奥林匹克火焰是每届奥运会开幕式不可缺少的仪式.此外,燃点圣火是为了纪念一次大战中牺牲的战士,而火炬传送则象征在世界各地传播和平的友谊。
现代奥运会的奠基人——皮埃尔•德•顾拜旦
皮埃尔·德·顾拜旦是现代奥运会的奠基人。他出生于巴黎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入巴黎大学攻读法律、政治、后又去英国深造,学教育学。当时英国的户外体育对顾拜旦震动很大,他立志
回去要改变法国对体育的漠不关心,他更向往的是扩大世界的体育交流。1863年,顾拜旦提出举办类似古奥运会的比赛,但不是照搬,而是把过去只限于希腊人参加的古奥运会扩大到世界范围。尽管顾拜旦的主张遭到一些反对派的杯葛,但在他不懈努力下,1894年6月16日终于有20个国家派代表在法国巴黎大学召开了第一届“重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会议”。6月23日晚,委员会正式宣布成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这一天,对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对奥林匹克运动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少国家把这一天作为体育节日,中国也于1986年将这天定为奥林匹克日。
现代奥运会的历史
奥运会自公元 776 年于希腊的奥林匹亚举行以来,已经有 1200 年的历史。当时的运动项目有五项全能(包含铁饼、标枪、跳远、赛跑和摔跤)、赛跑、拳击、摔跤、Pankration(拳击和摔跤的混合运动)、四轮马车赛跑和骑马。
奥林匹克的复兴始自 1896 年,当时希腊的雅典举办了第一次现代奥运会,当时有来自 14 个国家的 245 名运动员参加。 此后,参赛运动员、参赛国家和比赛项目与日俱增,在 2000 年澳大利亚的悉尼奥运会上,有来自 199 个国家的 10,000 多名运动员参赛。
冬季体育项目最早在 1908 年添加到奥运会中,当时是花样滑冰运动。冰球项目自 1920 年加入。在 1924 年,冬奥会第一次在法国的查米尼斯单独举行。 自 1994 起,冬奥会定于不和夏季奥运会同年举行,因此目前奥运会为每两年一届,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交替进行。
Ⅷ 运动会的由来
奥林匹克运动会因起源于古希腊奥林匹亚(Olympia)而得名。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共历经293届,后被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以邪教活动罪名而废止。189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体育会议,根据法国贵族皮埃尔·德·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的倡议成立了国际奥委会,并决定恢复奥运会。现代第一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此后在世界各地轮流举行。由于1924年开始设立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会习惯上又称为“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已经成为了和平与友谊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