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明文化
Ⅰ 校园文明现象
no1、语言不文明、出口成脏、不懂得尊重他人;no2、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缺乏环保意识;no
3、毁坏公共设施,浪费水电和粮食;no
4、上课迟到,旷课、逃课、睡觉、说话、吃东西;no
5、抄袭作业,考试作弊;no
6、在课桌上乱涂乱画,海报乱贴;no
7、带手机进入会场,课堂或其他学习场所,并随意接听,肆意让手机铃声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no
8、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no
9、食堂打饭菜不按秩序、乱插队;no
10、观看污秽的书刊或声像制品。
“语言不文明,出口成脏,不懂得尊重他人”位居十大不文明之首。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这种行为是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校园中它直接影响构建和谐校园,破坏了同学间的和睦,影响了本应团结友爱的关系,容易引起同学间的争执,甚至打架斗殴。在我校因语言的不文明而导致打别架的事件时有发生。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却满口脏话,出口伤人,这与其身份极不相称,对这种行为要坚决抵制和制止!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缺乏环保意识”位居不文明行为的第二席。这些行为对行为人来说是最方便的习惯,往往自以为这是小事,无伤大体,但这种行为实质上是缺少社会公德意识,对大学生所应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不强,忽视他人健康、影响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环保意识的缺乏应该是大学校园中普遍的现象,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许多同学相信“世上本无路,行人多了就成路”,绿草地上延伸着不和谐的小径、鲜花丛中落下不相称的脚印。
Ⅱ 校园文明建设有什么意义
校园文明建设的意义:
一、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品德行为 。
实现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首先要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就是对校园包括各班教室环境的布置文化的设计。通过环境文化熏陶人、感染人,从而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自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可见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代表着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
三、多样的校园文化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他们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
四、积极的校园文化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而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竞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参与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培养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素质。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能促进师生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包括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都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
六、践行学校行为文化,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
校园文化,象和熙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
(2)校园文明文化扩展阅读
以学校文化的呈现形态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两部分
一、显性文化:包括了校园的物质环境,如校园场地布置、校园活动仪式等。
1、校园建筑具有德育价值:学生在不会“说话”的校园建筑里学习、活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道德教育。
2、校园仪式具有德育价值:如升旗、入团(队)宣誓、运动会入场等学校仪式,既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德育价值。
二、隐性文化:包括校风、班风、人际关系等。
1、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校园人际环境。
班级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会影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建立友爱、信赖、关心、负责、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最有德育价值的校园隐性文化。
2、丰富校园的精神生活,“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发挥、表现和确立自己力量和创造才能的场所。——苏霍姆林斯基
3、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书香校园”,通过开展读书活动,鼓励学生读好书,在阅读生动感人、充满人性美的道德文选或文学作品中,激发对真善美之情以及对假丑恶的憎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