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中学生情绪特点

中学生情绪特点

发布时间: 2021-03-28 12:29:20

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1、情绪情感更加强烈,具有冲动型和爆发性
2、情绪情感不稳定,具有两极性
3、情绪理解力增强,学会用情绪表达规则
4、能采取有效的情绪调节手段

② ,中学生情绪的特点有哪些

暴躁,易怒,逆反

③ 中学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中学生的情绪是在活动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教育、机体发育及环境等诸多条件的影响下,情绪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内抑制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中学生的情绪反应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情绪正日趋丰富而强烈。
一、情绪活动的丰富性
在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不断产生各种新的需要,而且需要的强度也在不断增加。由于新的需要不断涌现,中学生在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上,形成了如自尊、自信、自我、自负等,以及友谊等方面的多种情绪体验。情绪活动的丰富性,也导致了中学生情绪更加趋于复杂化,其表现为情绪带上了文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面部表情不再是内心世界的显示器。如此时对某件事感到厌烦,但出于某种原因,既可以表现得不在意,也可以表现出热心;对一个人明明有好感,愿意接近,却由于自尊心或其他原因,会有意表现出冷淡的态度。
二、情绪体验的跌宕性
中学生情绪激荡,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这种冲动性与他们的生理发育,特别是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强、抑制过程弱有一定关系。他们喜欢感情用事,遇事好激动,对自己认为不良的现象动辄深恶痛绝,对罹难者则多加恻隐之心。他们对外部刺激反应迅速、敏感,高兴时欢呼雀跃,甚至惟我独尊,失败时则极端苦闷,悲观失望,有时为一点小事,或是动怒呕气,与人争吵,或是转向反面,变得泄气、绝望。在强烈的感情冲击下,他们可能会遇事武断,行为固执,不听劝告,我行我素。正因为中学生的情绪起伏不定、动荡多变、情景性强、感染性大、来得急而强烈、去得快而迅速,所以,他们既可以表现出惊人的豪壮行为也能因为狂热愤怒和不冷静,而盲目做出一些追悔莫及的事,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三、情绪活动的心境化
中学生的情绪在时间上比小学生有更长的延续性,一件事情引起的反应能够较长时间的留在心头,这种拉长了的情绪状态则会转为较稳定的心境。在愉快的心境下,心情舒畅,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会感到满意,干什么事都有劲,甚至对平时不感兴趣的活动也津津乐道;相反,若心境不佳,则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由于情绪延续性的增加,他们不再出现破涕为笑的现象,在一段时间内,或是欢乐愉快,或是安乐宁静,或是抑郁低沉。他们在某一方面得到快乐和高兴的情绪,会延续成为良好的心境;由于挫折或失败引起的不快或苦恼的情绪,也会延续较长的时间,而成为闷闷不乐的不良心境。这种不良心境如果延续下去,不仅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四、情绪变化的两极性
中学生情绪变化的两极性具体表现为:
1. 复杂与简单共存
进入中学以后,随着环境的改变,视野的扩大,知识的增多,中学生的情绪领域也在不断拓宽。情绪内容日趋复杂,其范围已经发展为对学习、生活、友谊等的体验,以及对一切所热衷的事物的体验。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影响,中学生的所有情绪体验,尤其是高级情感体验尚存在一定的简单性,如有的中学生对理想的追求仅仅是因为兴趣深厚,对学习的热情仅仅是为了荣誉,把友谊理解为“义气”等。
2. 强与弱共存
中学生的情绪十分强烈,为一件小事或暴跳如雷,或欣喜若狂,或欢呼雀跃,或垂头丧气的现象屡见不鲜。与此同时,他们的情绪还有着温和细腻的一面,在与知心朋友、所敬重的师长交往时,他们也会表现出温文尔雅、和颜悦色的形象,即使有令人不快的事情发生,有时也会冷静理智地对待和处理。
3. 波动和稳定共存
中学生的情绪波动性表现为情绪的大起大落,往往从一个极端走上另一个极端,顺利时晴空万里,受挫时愁云满天,今天对某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明天又觉得不屑一顾。与波动性相对的是稳定性,中学生在形成一种看法后,有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坚持性,不易改变。
4. 微妙的隐蔽性
中学生的情绪不再像儿童那样天真直露、心口如一,其表现具有文饰、内隐的性质,有时会把自己真实的内心情绪世界封闭起来,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或真实情绪,是否予以表现也时常依时间、对象、场合而转移。但中学生毕竟阅历较浅,涉世未深,内心深处存在希望被理解的强烈愿望,依然比较坦露、率直,当意志不能完全控制情绪时,也会锋芒毕露,遇到知己时,也会倾诉真情,所以,情绪的隐蔽性是相对而言的。

④ 中学生的情绪具有什么特点

有些冲动,有时候觉得说话需要很拽,很酷,喜欢有时候想用拳头解决一切。内有时候会喜欢非容主流与半长发。觉得自己是对的,需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喜欢别人老是打扰自己,老是对自己指指点点。喜欢有自己的空间,书桌上越空越好,不喜欢堆满了书,即使是有规律的堆放,对此觉得很烦。
总之在很酷的人面前要装成很酷的样子,在很二的人面前要摆出点至高无上的样子。会很任性。却在有时候觉得兄弟情义大于一切。有点凌乱,大概就是这样。

⑤ 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这时期的青少年情绪波动体验剧烈,情感活动广泛且丰富多彩,表现出很明显的心理年龄特征。丰富性和细腻性。青少年学生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交往范围日益扩大,学习各种社会道德规范,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中学生的道德感和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日益丰富和深化,对人际关系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而也变得情感细腻,对别人的言语和行为变得敏感起来。爆发性和冲动性。青少年学生对各种事物比较敏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心理行为自控能力较弱。一旦激起某种性质的情感情绪就如火山般猛烈爆发出来,表现出强烈的激情特征,情感情绪冲破理智的意识控制,淋漓极致地显露出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爱、恨、不满或恐惧、绝望等。不稳定性和两极性。青少年学生情绪虽然强烈,但波动剧烈,两极性明显,很不稳定,情绪很容易从一个极端剧烈地转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比较片面,很容易产生偏激心理。外露型和内隐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认知范围的扩大、个人经验的积累,青少年学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现和行为反应。他们既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情绪反应,对外界事物的爱怒哀乐喜形于色,淋漓极致的抒发他们的内心感受;又能逐渐掩饰、压抑自己的情绪。心境化和持久化。一方面青少年会因为成功或收获而使快乐的情绪体验延长成为积极良好的心境;另一方面因挫折或失败会使不愉快的消极情绪延长为不良的心境。青少年的许多不良情绪往往具有情绪心境化色彩。

⑥ 中学生情绪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态发展趋势父母们就需要分外的留意,由于她们早已进到到青春发育期环节,这一段期内便会显著的觉得到自身小孩的心态转变十分大,波动也是非常的明显,应当要先平稳住自身小孩的心态,能够 给他开展一些心理指导,在平常日常生活还需要对她们多搞好关注,不必忽略她们的体会。



青春发育期是以儿时到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在生理学、心理状态上面有很多转变,如心态非常容易波动,挚爱异性朋友,兴趣爱好易迁移等。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状态是不是身心健康,关键反映在下列七个层面:

与他人类似人和人之间都相互类似。当听见月儿时,想到到太阳光或星辰,全是一切正常的反映。但想到到身亡,就要人难以理解。这类状况出现多了,就应留意他的心态是不是一切正常。假如一个人的念头、语言言行举止、爱好、服装等,与他人相差太多,则他的心理状态可能不足身心健康。



与年纪相符合人的行为是伴随着心身的生长发育而转变的。各种各样年纪的人,在念头、兴趣爱好、个人行为上都是有不一样。青春发育期,应是精力旺盛,活跃性爱动。而老成持重的学员,从精神卫生的视角看来,事实上是并不大身心健康的。

擅于与人沟通每一个人都日常生活在社会发展中,全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组员。一个人不可能摆脱社会发展而独立存有。在青春发育期,社交媒体范畴扩张。在相处中,相互之间扬长补短,塑造互助合作精神,丰富多彩人群社会经验,锻练融入别人的工作能力。



开朗奋发进取心态开心表明心里健康。乐观的人,对万事万物都不断进取,不管碰到哪些艰难都不畏惧,即便碰到悲剧的事儿,也可以迅速地再次融入,而不容易长期性沉陷于忧虑烦闷当中。反过来,敏感多疑、心态常常抑郁的人,心理状态上是不健康的。并且,心态愈低,心理不健康的水平也愈重。

适当的反映每一个人对事情的反应速率与水平也不同样。但区别不容易很大。如反映偏于极端化,他的心理状态就不健康。如学员因考试不成功而一时不爽,是一切正常的状况;但若他因此而几日不想吃饭,乃至有寻短见的潜意识,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自然,对考试不成功视而不见的学员,心理状态也不一定身心健康。

⑦ 简述青少年情绪具有何种特点

青少年被称为“风暴期”、“叛逆期”,情绪具有突出的不成熟和不稳定的特征。

第一,情内绪纷扰而不稳定,容情绪反应的激动与起伏程度较高,同时对情绪刺激敏感多疑;其次青少年的情绪具有易冲动性与爆发性;

第二,情绪具有从易感性迈向稳定性的过度性质,容易受暗示并且倾向从众,随着年龄的递增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将趋于稳定;

第三,情绪反应直接,情绪力量强烈,情绪变化快速,也常常压抑或隐藏,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青少年阶段是“情绪高涨时期”。指任何情绪都比平常更强、更持久,受批评会更沮丧,手表扬更兴高采烈。

拓展资料

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时期,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在这段时期里,人类会经历一段青春期,也就是性成熟的过程。

学者们认为很难给青春期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它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 在当今社会,对青春期的一个全面的理解来源于各个角度的信息,最重要的包括信息来自于心理学,生理学,历史,社会学,教育学以及人类学。 从所有的这些观点和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解释青春期是一段改变、转化的时期。它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为自己成人角色的转换做准备。

⑧ 中学生心理特点是什么

您好!希望下面的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五种:
一,学校适应不良型的心理问题;
二,强迫型的心理问题;
三,抑郁型的心理问题;四,焦虑型的心理问题;五,恐怖型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适应不良型 学习适应不良型是中学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型障碍。中学生往往由于学校适应不良严重影响学习,更不上班级,甚至造成中途休学或辍学。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生理功能三个方面。
(1)情绪方面。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惹,依赖性增强。
(2)行为方面。学习适应不良的同学均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产生学习困难,上课无法做笔记,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出,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无目的地摆弄小物件或发呆等。第二,社会性退缩。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生活活动也减少,不愿发言,不想运动,体育课也提不起劲,成为同学活动的旁观者,游离于同辈群体之外。第三,品行絮乱。行为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如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还有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如沉溺于电子游戏机、不遵守纪律、袭扰他人。第四,行为倒退。行为像儿童,学习无目标,活动无计划,喜欢儿童游戏,不合群但不是因为退缩,而是和同学玩不到一块,谈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表现在上课头昏、脑胀,入睡困难,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体检查则没有特定的躯体问题。

二,强迫型 这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问题。自己能意识到这些表现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摆脱,深为焦虑和不安。它对同学的学习、生活和在校适应有很大的不良影响,应及时接受辅导。具体表现为:

(1)强迫观念。如脑内反复回旋某歌曲的旋律、别人对自己说的话;作业或考试后总觉得写错了字或做错了题,上学路上总疑惑忘带书或文具;总是担心考试失败、挨老师批评,担心自己会发胖;看到小刀就会想到会割破手;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如“1+2为什么等于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无实际意义的想法。

(2)强迫冲动和强迫动作。如在考试时,总觉得想要大小便,但并不去上厕所;看到老师或父母总是想辱骂、吵闹或打架,但表面上却顺从平静;反复检查自己任何一次作业或试卷;总是在路上数石块数或步数。

三,抑郁型 这是有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落状态为特征的心理问题,常伴有焦虑、沮丧、压抑、苦闷、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有这类心理问题的同学一般能基本适应学校生活,但心理压抑、情绪苦闷,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危害较大。具体表现为:

(1)兴趣衰退。这类同学对生活的兴趣明显减退,不仅对学校、社会中各种新鲜事物不感兴趣,而且对自己以前的兴趣爱好也基本丢失。
(2)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妄自菲薄,并有内疚后悔等自责倾向,多为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和对自己的失败估计。如学习成绩较好,但坚持认为自己学习很差,以后肯定不能毕业。
(3)精力衰退。自感疲惫无力,不能进行复杂思考和较强运动。这类同学往往感到听课、做作业时,头脑无法兴奋起来,但一般无杂念而是一片空白,体育课甚至日常生活无力或不想去承受,有力不从心之感。
(4)封闭退缩。不愿交往,情绪苦闷且封闭,不诉说也不写日记。这类同学通常能维持和其他同学、老师和一般性交往,但被动勉强,交往内容表面化,不作稍深的情感交流他们的退缩往往出于自卑和认为任何人都无法帮助自己。
(5)躯体不适。伴有躯体症状,如头疼、背痛、肢体酸痛等,还有失眠等睡眠障碍,有些同学有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之感。
(6)悲观失望。觉得生活中一切都没什么意义,感到前途渺茫;想前进、想成功,但看不到光明和目标;有时下决心改变自己,但没有付诸行动的勇气;无望、无助感强烈。

四,焦虑型 个体处于一定的应激状态便会感到焦虑,这是正常的。焦虑型的心理问题是指一种无明确对象、无法摆脱的焦虑状态,可分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形式。

(1)急性焦虑,又称惊恐发作。以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为典型特征,有“大祸临头”之感,并伴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头晕目眩等,还可能有出汗、发抖、腹痛等。急性焦虑的发作急剧,很难预料,但持续时间不长,一般1~20分钟,长达数小时。发作后虚弱无力,但焦虑体验不明显,数日后恢复。

(2)慢性焦虑,又称广泛性焦虑。在焦虑型中较为常见。表现为持续性的紧张和不安;学习、活动时心烦意乱,记忆和思维受阻;交往中紧张、易激惹;遇事时惊慌失措,往坏处想等。明知客观上并不存在威胁、危险和失败结局,是主观上过滤,但无法控制,惶惶不可终日。同时出现心悸、口干、出汗、脸色苍白以及震颤、发抖、肉跳、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梦惊等现象。

五,恐怖型 这种心理问题指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情境,或在人际交往时产生异常恐惧并主动回避以消除不安。中学生中较常见的为社交恐怖和特异性恐怖,而且前者有增长的趋势。

(1)社交恐怖。主要特点是在人际交往中自感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的耻笑对象,而不敢在公开场合讲话、做作业、吃饭等,以至不能正常交往;看着对方即自感面红耳赤、表情异样,而且怕被对方觉察,从而回避目光相遇,严重者会发展到足不出户。

(2)特异性恐怖。指各种和个体自身活动的特异性有关的恐怖,如飞行恐怖、注射恐怖等。一些中学生对学校产生恐怖,如害怕看校门、害怕见到老师和同学、回避学校生活,又称学校恐怖。 以上对五种常见心理问题类型的介绍,目的是使大家对它们有一个初步了解。在青少年阶段出现上述的心理问题是比较普遍的,是可以理解的,大家不要害怕它,要敢于面对它,正确解决它。

热点内容
南京小学数学 发布:2025-09-20 14:23:56 浏览:542
大二化学 发布:2025-09-20 12:26:52 浏览:201
路路老师照片 发布:2025-09-20 12:14:17 浏览:967
写老师的评语 发布:2025-09-20 09:55:18 浏览:282
校长寄语班主任 发布:2025-09-20 09:40:33 浏览:814
远大诺康生物 发布:2025-09-20 09:06:08 浏览:6
金山教育门户网 发布:2025-09-20 07:44:10 浏览:425
做爱教学 发布:2025-09-20 06:44:31 浏览:784
泽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2025-09-20 06:28:01 浏览:632
大连化学招聘 发布:2025-09-20 06:13:11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