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踩踏
Ⅰ 学校什么地方最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从地点上,校园踩踏事故几乎都是发生在学校教学楼的楼梯上,且大多数发生在楼梯的拐角处。从时机、场合上看,踩踏事故多发生在学生下晚自习、参加升旗仪式、做操、集会、下课、放学、就餐等群体活动的往返途中。
从人群特点上,小学生和初中生就读的学校最容易发生踩踏事故,其中小学的发生概率又高于初中。从危害后果上看,踩踏事故一经发生,几乎都会造成学生伤亡的结果,且往往是群体性伤亡,危害极大,影响恶劣,社会关注度高。
(1)校园踩踏扩展阅读
踩踏事故的原因:
1、逆行
在拥挤的通行人群中逆行是高度危险的行为。在狭窄的楼梯上,一部分学生上行,另一部分学生则下行,当通行人数众多,上、下行人群互相干扰、阻碍时,很容易导致学生恐慌和互相推挤,进而引发踩踏事故。
2、不慎摔倒
在拥挤的通行人群中摔倒,往往会成为踩踏事件的直接诱因。由于行走时注意力不集中,在下台阶时不慎踩空而摔倒;或者由于雨雪天楼梯湿滑,行走时不慎滑倒,而紧随其后的学生由于后面人群的裹挟前行无法止步,相继被绊倒,从而发生踩踏事故。
3、在行进中弯腰系鞋带、捡东西。在下楼梯过程中,鞋突然松了,或者东西掉地上了,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是停下来解决问题。殊不知,如果人群拥挤,后面的人由于反应不及,很可能踩踏过去或被绊倒,从而引发事故。
Ⅱ 如何预防校园踩踏事故
预防校园踩踏事故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学校建立健全安全制度,踩踏应急预案,管理要到位,责任要到人,层层签到责任状,分工明确,学校领导做好督查检查,发现不认真负责的人员及时的批评,警告,严重的做出严肃处理。
2、学校和班级都要每学期开展至少一次的安全教育会议或班会,告诉学生如何避免发生踩踏,踩踏的后果有多么的严重,让学生牢记安全第一,做好文明走路,不拥挤。
3、学校开展好学生的应急演练演习,做到平时,在大课间的时候,做体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快速的下楼,进行集合,但是在下楼之前,告诉学生如何下楼梯,走那个楼道,遇到拥挤怎么办,教师要维持好秩序,保证学生安全。
4、教师要值好班,特别是晚上,晚自习的时候,教师要认真负责,巡查,及时查看楼道的照明设施是否完好,要是损坏,要及时的更换,来不及的时候,要做好学生的疏导工作。
5、平时就安排好学校各个年级学生的行走路线,行走时间,人多的学校可以错开时间,分年级班级下楼,让学生养成日常的良好习惯,发现不靠右行的学生,要及时的批评教育,发现故意捣乱的学生要给予严厉的批评。
Ⅲ 学校应该如何预防踩踏事件
1.加强内部安全管理 (1)制定预案:要制定《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预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学校的发展不断完善。 (2)明确责任:学校要健全预防拥挤踩踏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3)落实措施 加强值班,建立教师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的值班制度。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要有值班老师组织疏导。倡导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强调安全第一,不强调整齐快速。 强化学校对晚自习的管理。学生晚间自习,必须有教师值班、干部带班;当停电或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同时带班干部和值班教师要立即到现场疏导。 合理安排班级教室。学校要尽可能将班额大、年龄小的学生班级安排在底楼或较低楼层教室。 2.开展安全教育 (1)安全意识的教育:学校要通过惨痛的拥挤踩踏事故的案例,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学生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和严重后果,掌握防范措施。 (2)安全行为的培养:培养学生上下楼梯轻声慢步并靠右行走的习惯,禁止追逐打闹。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时,应当及时告诫、制止,与学生的监护人沟通。同时,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应对拥挤踩踏事故的训练,提高学生防范能力。 (3)如何应对拥挤踩踏事故: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当出现拥挤踩踏时,应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惊慌失措。要听从现场老师的指挥,服从大局。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时,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同时尽量露出口鼻,保持呼吸通畅。 3.加强检查,完善设施设备 (1)定期检查:学校要对楼梯通道、照明设施等,定期检查,及时修理更换,消除安全隐患,对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校舍、设施设备,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解决。 (2)确保通畅:学校应在楼道里安装应急灯,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等通道的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 (3)标志明显:学校要在楼梯台阶上画中间标识线及行进方向指示标志,在楼梯迎面墙壁上悬挂提醒学生上下楼梯注意安全的标志牌,楼道和楼梯的墙壁要有标明逃生方向的灯箱。 学校有效预防踩踏事件的措施:1、学校领导一定要重视楼道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在楼道张贴警示行走标语,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想方设法减小安全事故发生。(建议分管安全的副校长负责)2、全体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要做好如何应对火灾、暴力、高楼遇险、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的心理教育与技能培养,做到突发事件不惊慌,要沉着,不起哄。(建议各班主任负责)3、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出操、集合、上下课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不强调快速、整齐,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上楼,安排教职工(下一节上课教师上课前,在楼梯口守候学生上楼梯并做好疏散工作;上一节上课教师在下课后组织本班学生下楼梯)负责维持秩序,管理学生。学生晚间下自习,上自习教师必须值班,上午、下午最后一节上课教师要特别注意疏散学生下楼道。(建议各跟班教师负责)4、楼梯间必须安装应急照明设施,要定期检查楼道、楼梯的各项设施和照明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出现停电或楼梯间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要加固已损坏的楼梯扶手,更换不符合购置安装规范的楼梯间照明设施,并落实专人定期检修,发生损坏及时修复或更换。校舍楼梯、通道的设置要符合安全要求和国家有关规范。(建议后勤处负责)5、要针对学校普遍存在大班额的现实和各楼层相对较拥挤、安全隐患较多的现状,提出有效的事故防范要求。要尽可能将大班额、低年级学生安排在底楼或较低楼层,尽可能调配、分散安排教室,减少二、三楼教室数。(建议教导处负责)6、要制定预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的应急预案,做好防范。(建议分管安全的副校长负责)学校预防踩踏事故十条建议: 1、在楼梯通道内,上下楼梯都应该举止保持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打闹、不故意怪叫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 2、下楼的学生应该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 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4、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假如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双肘撑开,平放于胸前,要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的空间,保证呼吸顺畅,以免拥挤时造成窒息晕倒。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6、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7、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8、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9、在人群慌乱时,脚下要注意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10、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Ⅳ 校园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
1.加强内部安全管理
(1)制定预案:要制定《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预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学校的发展不断完善。
(2)明确责任:学校要健全预防拥挤踩踏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3)落实措施
◎ 加强值班,建立教师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的值班制度。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要有值班老师组织疏导。倡导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强调安全第一,不强调整齐快速。
◎ 强化学校对晚自习的管理。学生晚间自习,必须有教师值班、干部带班;当停电或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同时带班干部和值班教师要立即到现场疏导。
◎ 合理安排班级教室。学校要尽可能将班额大、年龄小的学生班级安排在底楼或较低楼层教室。
2.开展安全教育
(1)安全意识的教育:学校要通过惨痛的拥挤踩踏事故的案例,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学生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和严重后果,掌握防范措施。
(2)安全行为的培养:培养学生上下楼梯轻声慢步并靠右行走的习惯,禁止追逐打闹。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时,应当及时告诫、制止,与学生的监护人沟通。同时,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应对拥挤踩踏事故的训练,提高学生防范能力。
(3)如何应对拥挤踩踏事故: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当出现拥挤踩踏时,应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惊慌失措。要听从现场老师的指挥,服从大局。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时,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同时尽量露出口鼻,保持呼吸通畅。
3.加强检查,完善设施设备
(1)定期检查:学校要对楼梯通道、照明设施等,定期检查,及时修理更换,消除安全隐患,对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校舍、设施设备,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解决。
(2)确保通畅:学校应在楼道里安装应急灯,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等通道的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
(3)标志明显:学校要在楼梯台阶上画中间标识线及行进方向指示标志,在楼梯迎面墙壁上悬挂提醒学生上下楼梯注意安全的标志牌,楼道和楼梯的墙壁要有标明逃生方向的灯箱。
Ⅳ 校园踩踏事件作文150子
今天做操时,一位五(4)班的同学在下楼梯时不小心摔倒,幸亏在楼道口站岗的老师扶了她一把,这时班主任来了,她扶着受伤的同学走进旁边的一(4)班,让她坐下休息。突然,本该在楼上看我们做操的张震老师出现在我面前,他走进一(4)班,对那位受伤的同学嘘寒问暖,并查看了她的伤口,所幸没什么大碍,只是擦破了点皮而已,我心想:要是楼道口没有老师站着,这位同学可能就会被上面蜂拥而至的学生压倒。这让我联想到了2010年11月29日,发生在新疆阿克苏的踩踏事件,在这起踩踏事件中共造成1人病危,6人重伤,34人轻伤,原因是在课间操时间,学生从楼上全部一起跑下来,前面的学生摔倒引起踩踏,楼梯扶手被挤歪,因而发生事故。
这些踩踏事故几乎每年都会发生,这是为什么呢?第一,学校的安全意识不够,应该严抓校园安全意识,就不会有校园踩踏事件了。第二,老师的失职,老师本来是为了学生而出现的一种职业,老师有责任管理学生的行为。第三,学生的素质不高,老师肯定教导过学生要注意安全,上下楼不要拥挤,可他们却宁愿去争几分钟而受伤,也不愿排着整齐的队伍下楼。
“安全”这个词,我们天天在说,可要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我们可以去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Ⅵ 学校什么地方最容易发生踩踏事故a楼梯二食堂宿舍门口的厕所
是楼梯,它是学校利用率最高的地方,尤其是下课放学的时候很容易发生踩踏版事故。
告诉孩子在以下情况权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1、人群较为集中时,前面有人摔倒,后面人未留意,没有止步。
2、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爆炸声,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踩踏。
3、人群因过于激动而出现骚乱,易发生踩踏。
(6)校园踩踏扩展阅读
一旦发生踩踏教孩子要保持冷静:
1、要时刻保持冷静,提高警惕,尽量不要受周围环境影响。
2、要事前熟悉所管辖范围内所有的安全出口,同时要保障安全出口处的畅通无阻。
3、当身不由己混入混乱人群中时,一定要双脚站稳,抓住身边一件牢固物体。
Ⅶ 为什么要预防校园踩踏事件
2009年12月7日,对湖南省湘乡市育才学校师生来说是个“黑色星期一”。
当晚9点10分左右,位于湘乡市东山街道办事处的育才学校发生学生踩踏事故,8名学生在事故中死亡、26人受伤。
而据媒体报道,此次事故发生前,湖南常宁和重庆彭水已经发生了两起类似的学生踩踏事故。
当晚9点10分,晚自习下课铃响起之后,同学们纷纷从教室里走出奔向宿舍。教学楼有左右两个楼梯,但由于当晚下着雨,大家都选择了距宿舍较近的右侧一号楼梯下楼。下楼的人很多很拥挤,下到一层的同学因为躲雨或止步撑伞而放慢了脚步,后面的同学却不住地向前推搡。在一层和二层之间的楼道内,因为一名学生跌倒,后面的学生拥挤过来,一层叠一层地压了上去。在狭窄的楼梯间,几十名学生瞬间挤成一团,最后导致了8死26伤的惨剧。
“当时我被挤在人群中感觉有些窒息,听到有人被挤得哭起来,看到有人被推倒,但没想到8名同学被踩死了。”回忆起昨晚发生的一幕,初一学生小周仍心有余悸。
据记者了解,在8名罹难学生中,有7名男学生、1名女学生,年龄在11岁至14岁之间,都是湘乡籍学生。
“如果平时加强对学生们的安全教育,或者真正把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也许这次悲剧事件就不会发生。”家长刘正清对记者说。
刘正清认为,学校疏于防范以及学生们对安全应急知识的缺乏,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对此次湘乡踩踏事故,湘乡教师李真(化名)给记者总结了3条原因:首先,学校缺乏对安全工作的超前预见性,没有重视安全隐患的存在,没有切实可行的预警措施;其次,学校对安全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督查机制,有的甚至抱有侥幸心理,麻痹大意;再次,学校安全工作没有纳入绩效管理,从而使学校领导和教师形成了只重教育教学业绩,轻视甚至忽视安全的观念。
Ⅷ 如何预防校园踩踏事故
措施1:整治班级超编
针对出现踩踏事故学校的问题,学校超规模招生是诱发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要针对这些学校普遍存在大班额的现实和安全隐患较多的现状,提出有效的事故防范要求,要花大力气彻查、整治。一方面,这些学校要尽可能将大班额、低年级学生安排在底楼或较低楼层。另一方面,严格按计划招生,严格控制班额,小学每班45人,中学每班48人。
措施2:非寄宿学校不能强迫晚自习
对走读中小学不许强迫晚自修的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已发文明确规定,如果不是寄宿制的学校,不能强迫学生参加晚自修。初中学校晚自习时间不得超过两小时。在晚自习下课时,一定要有老师在场疏导交通,引导学生有秩序走下楼道。
措施3:加强应急疏散演习
要制定预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的应急预案,平时加强演练。学校要利用广播体操的机会,经常性开展紧急疏散演习,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并安排教职工在楼梯间负责维持秩序,管理学生,使应急疏散演习要制度化,常态化,做好防范。但是,演习中必须特别注意安全。
措施4: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
学校要利用班会课等机会,开展“湖南校园踩踏事件”主题教育,让老师和学生明白互相踩踏有什么后果,让学生明白如何应急疏散,如何珍爱生命。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的后果就会出现踩踏事故、注意防范措施,了解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增强学生防范意识。
措施5:建立各项全管理制度
中小学校要尽快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
一是要专门针对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建立制度。提出要求,采取措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上操、集合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不强调快速、整齐,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并安排教职工在楼梯间负责维持秩序,管理学生。
二是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要定期检查楼道、楼梯的各项设施和照明设备,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要加固已损坏的楼梯扶手,更换不符合购置安装规范的楼梯间照明设施,并落实专人定期检修,发生损坏及时修复或更换,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针对个别学校楼道不符合消防标准的情况,要请消防部门的专业人员到校指导,根据学校规模,进行整改。
三是要制订教师值班制度。学生晚间自习,必须有教师值班,出现停电或楼梯间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同时学校领导与值班教师要立即到现场疏导。
Ⅸ “校园踩踏”用英语怎么说
对应的英语:
Stamped in the campus.
例如:
A terrible stamped happened last night in the campus resulting from a music show.
Ⅹ 自多少年,教育部多次发生有关校园踩踏事件的文件
9月26日,昆明发生小学生踩踏事件,小学生在学校活动安全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刻汲取这次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切实加强校园安全工作,严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近年发生的校园踩踏事故
2013年2月27日 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发生一起因拥挤而引起的踩踏事件,4人抢救无效死亡,10余名学生受伤。
2010年11月29日 新疆阿克苏市第五小学课间操时,学生从楼上蜂拥而下,前面的学生摔倒后引起踩踏,共有41名学生需住院治疗,其中7人重伤。
2009年12月7日 湖南省湘潭市辖区内的湘乡市私立育才中学发生惨重的校园踩踏事件,一名学生在下楼梯的过程中跌倒,引起拥挤踩踏,造成8人死亡,26人受伤。
2009年11月25日,重庆彭水县桑柘镇中心校下午放学时,学生在一楼、二楼楼梯口发生拥堵、踩踏,造成5名学生严重受伤,数十人轻伤。
2009年11月3日,衡阳常宁西江小学在准备做课间操时,由于人多拥挤,学生下楼时发生严重的踩踏事故,6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