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校园欺凌
预防校园暴力现象的发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加强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人所接触的最早的教育,对人格的形成有着莫大的影响。家庭成员应该和睦相处,给孩子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避免其心理上性格上出现偏失。父母要学习正确的教育方式,不要粗暴地对待孩子,也不能无止境地溺爱孩子,而是应该对孩子进行是非、品德、纪律等教育,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对于家长自身来说,也应该不断地学习提高自我的水平和素质,端正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这样就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父母要教育孩子用正确合法的途径进行解决,培养他们的守法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养成对人宽容的良好品质。
第二,加强学校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一旦进入校园学习,其大部分时间和活动的场所都是在学校这个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学校应该努力加强自身的管理建设。首先,学校应该努力提高教职员工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目前,各个学校学生越来越多,师资力量也亟需补充。这就造成了一些素质不高甚至卑劣的人员混进教师队伍,这些人员往往会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老师的约束和管理,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其次,学校应该大力整治学校内外环境,有的学校周边聚集着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网吧等场所,这些场所的存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有害的,它们往往成为学生犯罪的诱因,应该予以取缔。学校还应与治安部门合作加大对学校周边人员的管理,防止不良人员在学校附近活动,减少学生老师被校外人员侵犯的几率。
第三,净化社会环境。防范校园暴力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整治。社会上流行的文化中宣扬暴力的占很大比重,其通病是凡事都要通过武力来解决,这样的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可想而知。在这种不良文化的熏陶下,学生潜意识里形成了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有效手段的价值观念。因此,我们的文化执法部门应该真正加大打击力度,取缔查处不健康的媒体,禁止含有暴力、色情的影视作品发行。要正确利用媒体的优势,多对学生加强正确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高品位的格调。真正净化学生的心灵,从根源上防止暴力犯罪的发生,真正还学校一片净土。
B.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不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缺少同情心;“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受欺凌的孩子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
近年来,我国的校园欺凌现象严重,这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但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限制这一行为,所以,责任就落到了学校和家长身上。学校须正视并加以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对欺凌者,要挽救、教育;被欺凌、被伤害的孩子,更应该得到法律和社会的关注和保护。但最根本的,还在于对此类行为的预防,防患于未然。
C. 怎样防止校园欺凌事件
要害怕向外界寻求帮助的行为会造成更坏的结果,当自我能力无法解决被欺凌内的事实,应容该主动积极的将受到欺凌的事情向第三方进行求助,求助的渠道很多,常规的求助对象有父母、老师、学校、社会公益组织。执法机关等。
D.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
近些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许多学校重视知识教育,轻视法制与规则教育,忽视生命、尊重与心理教育,由于很多国家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在欺凌过程中,欺凌者会对受害者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9、如果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当他在公共场合受到一群人胁迫的时候,应该采取向路人呼救求助的态度,这种办法会免去一些麻烦。真正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到了一个封闭场所里面就比较难办了。如果呼救或者反抗的话,可能会遭来更加激烈的一些暴力。
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唯一的就是麻痹对方,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寻找机会逃走,而不是准备在那儿忍受一切。
受到这种暴力以后,很多人都是被威胁报案的话会受到报复,但还是应该告诉孩子,碰到这种事情一个是不要沉默,再一个是不要再以暴易暴,要以法律的方式来解决。
10、事情发生后,父母有必要保持冷静,并把发生的情况告诉孩子的老师、咨询员、园长或校长。可以先问问孩子是愿意自己去告诉,还是由你去告诉。严重的暴力行为应以法律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
E.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如何防止校园欺凌
寻求帮助:
不要害怕向外界寻求帮助的行为会造成更坏的结果,当自我能力无法解决被欺凌的事实,应该主动积极的将受到欺凌的事情向第三方进行求助,求助的渠道很多,常规的求助对象有父母、老师、学校、社会公益组织。执法机关等。
保护自己:
被欺凌不需要懦弱,需要的正当合法并且有效的保护自己,逃避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却解决不了后续的成长问题。性格的养成是众多小事件慢慢的积累而成,一个逃避问题的孩子,始终会遇到无法逃避的生活。
锻炼身体:
努力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校园欺凌表象上的伤害大多来自肉体,锻炼身体以保证自己不会是被欺辱的对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团结同学:
统计而言最容易受到学校欺凌的孩子大多是孤单的,不能与其他学生很好交流的孩子。他们在学校中的存在感很低,不容易得到关注,所以最容易成为被欺凌者。团结同学是指融于一个平等的圈子,而不是降低自己巴结别人。
树立自信:
不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要将被欺凌当做命运,不要自卑。在行为上思想上强大自己,不去畏惧凌霸,但是也不要将强硬反抗作为唯一的手段。旁观者叙述的并不是被欺凌者的实际情况,但是被欺凌者可以去学会复制旁观者的所作所为。
F.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总结
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和学校周围、由学生承受的任何形式的暴力,其实施者为其他学生、教师或学校工作人员。
校园暴力包括欺凌和网络欺凌。欺凌是最普遍的校园暴力形式之一,每三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是受害者。
二、校园暴力可能有哪些形式?
根据现有的收集校园暴力数据的国际调查,教科文组织认为校园暴力有以下几种形式:
1.肢体暴力,是指由同龄人、教师或学校工作人员实施的任何形式的、带伤害意图的肢体攻击。
2.心理暴力,即语言和情感上的虐待,包括任何形式的孤立、排挤、忽视、侮辱、散布谣言、编造谎言、起外号、嘲笑、羞辱和威胁以及心理惩罚。
3.性暴力,包括性恐吓、性骚扰、违背意愿的触摸、性胁迫和强奸等,实施者为教师、学校工作人员或校友、同学。
欺凌是一种重复的行为模式,而不是单个的孤立事件,可被定义为反复发生的针对某位受害者的故意和攻击性行为。它可以有各种形式:
1.肢体欺凌,包括踢、打和损毁财物;
2.心理欺凌,如戏弄、侮辱和威胁;或关系欺凌,包括散布谣言和抱团孤立;
3.性欺凌,例如使用与性相关的笑话、评论或手势取笑受害者,这在一些国家可能被定义为性“骚扰”;
4.网络欺凌,这是一种发生在网络上的心理欺凌或性欺凌形式。网络欺凌的例子包括通过各种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或发送旨在骚扰、威胁或针对他人的信息、图片或视频。网络欺凌还可能包括散布谣言、发布虚假信息、伤害性信息、令人难堪的评论或照片,或在线上网络或其他通信中排挤某人。
三、校园暴力由谁实施?
校园暴力的实施者为学生、教师或学校工作人员。然而,现有证据表明,同龄人实施的暴力最为常见。
四、儿童被欺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所有儿童都可能被欺负,但有证据表明,被认为在任一方面“与众不同”的儿童更容易受到欺负。
主要因素包括外貌、种族、语言或文化背景、性别(包括不符合性别规范和刻板印象);社会地位和残疾。
五、校园暴力的后果是什么?
1.对教育的影响
遭受欺凌会破坏受害者在学校的归属感,影响其继续接受教育。经常被欺负的儿童更有可能觉得自己在学校是个局外人,更有可能想在完成中学教育后离开学校。被欺凌的儿童学习成绩不如其他儿童。
2.对健康的影响
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福祉会受到欺凌行为的负面影响。与欺凌行为相关的是较高的孤独感和自杀率、较高的吸烟率、酗酒率和吸食大麻率,以及较低的自我生活满意度和健康状况。校园暴力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和损害。
六、如何避免校园暴力
1.家长积极应对
经常了解孩子校园内外的治安状况,多与孩子沟通;无论孩子是打人者或是被打者,都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管理好情绪,避免以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以预防为主,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知识;积极与校方沟通,学会巧妙的给校方传达个人诉求。
2.学校防患未然
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不要动辄以打骂、讽刺、挖苦或体罚的形式替代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学校在注重知识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未成年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3.社会构建网
社会各职能部门应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从法律层面,应完善立法,使校园暴力防治工作落到实处;二是从机制层面,应当建立起由政府统筹、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关爱特殊群体预防校园暴力的长效工作机制。
七、孩子被校园暴力后,家长如何解决
1.记录孩子被欺凌的细节,尽量多搜集证据,客观的记录事实。
2.联系学校负责人,向孩子的校长、老师或学校辅导员寻求帮助。如果孩子受到身体攻击或受到伤害威胁,向学校负责人报告并报警。
3.如果孩子受到欺凌产生阴影,应该寻求心理咨询或者心理医生的帮助。
4.必要的时候寻求法律的帮助,保护孩子周全。
法有趣君在成长过程中也曾被同学欺负过,好在彼此双方都没有做出过激的行为,我想很多人在校园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校园暴力,甚至有些伤害至今还停留在被害人的心中无法抚平。
只要有校园暴力,无论是施害者还是被害者其实都是受害者,只不过受害的时间和方式不同而已,所以为了保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一定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法律将校园暴力完全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