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介绍
Ⅰ 卢湾中学的介绍
上海市卢湾初级中学位于黄浦区(原卢湾区),为一所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化的版公立初级中学。卢湾权初中肇立于1953年,原属卢湾中学初中部。1999年9月,卢湾初级中学由原卢湾中学分离,历经与弘德中学、陕西中学的合并,形成今日的学校规模。卢湾中学是卢湾区科技特色和优秀体育传统学校,继承原卢湾中学“科学树人,人文立魂”的办学理念,逐步推进各方面的综合建设。卢湾中学现址在斜土路855号。
Ⅱ 开智中学的介绍
开智中学占地237亩,校舍面积2.7万平方米,是由爱国将领梁瀚嵩(国民党军委桂林办公厅中将高级参谋)、卢炎山(国民党旅长)和中共地下党员周可传(留日教师)、梁炎昌(留日教师)、华嘉(著名作家)等进步人士于一九四三年春共同创办的。刚刚诞生的开智中学是一所私立中学,原名为“宾阳黎塘私立开智中学”,建国后,学校曾两次易名为“宾阳二中”、“黎塘中学”,1984年经县人民政府同意,恢复为原校名,即现在的“宾阳县开智中学”。学校坐落在交通便利的桂东南工业重镇—黎塘,是宾阳县七所县办高完中之一,属自治区普通高中一级学校、普通示范性高中、自治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Ⅲ 紫金中学的介绍
紫金中学目前还是属于比较出名的一首,中学方面的学生都是大部分的成绩很好的学生
Ⅳ 做中学的介绍
“做中学“是国家科学教育改革项目的简称,是国际科学理事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的“探究式科学教育(Inquiry based science ecation)”。“做中学“课程包括生命科学、地球和环境科学、物理和物质科学、设计和技术四大自然科学领域。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开始在幼儿园和中、小学进行科学教育改革,并把语文、数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列为三门主要课程。“探究式科学教育”在美国叫“动手做”,法国叫“动手和面团”,加拿大叫“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教学法”,中国叫“做中学”。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启动在中国开展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教育改革项目,命名“做中学“。“做中学“实施国际标准的小班制、归纳式教学,每班8—15名学生,配备两名专业的科学教师,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专用教材、教具,在3-15岁儿童青少年中实施。旨在促进我国幼儿园和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做中学“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科学家参与到教育改革中来,把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应有到教学实践中,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决定不同年龄段的教育重点。
Ⅳ 赣州中学的介绍
江西省赣州抄中学创办于2010年袭9月,是赣州市教育局直属公办完全中学,是赣州市政府重点建设的民生工程。学校位于赣州市章江新区西南侧,毗邻城市中央公园;校园占地面积281亩,建筑面积11万平米,总投资3.15亿元。校园由校前区、教学区、生活区和体艺区四大区域组成。学校建筑呈欧式风格,同时又把赣南特有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融为一体,整个校园洋溢着知行合一的书院气息。学校现有101个教学班,6000余名师生。
Ⅵ 新川中学的介绍
新川中学,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德西路196号,由原侨光中学高中部、五三中学高中部合并组建,被评为区试验性示范性高中。
Ⅶ 中国中学的介绍
中国中学创办于1933年,是一所有着光荣的爱国传统和深厚的历史积淀的名校。当年学校创办人周慎修、杨安仁等先生目睹日寇侵略气焰嚣张,民族危机日重,倍感“欲救亡图存,非教育不足以言此”,遂决定兴资办学,并以“中国”二字冠名。由于教学业绩卓著,学校在社会上声誉日隆。成为当时上海颇有社会影响力的一所学校。在建校三周年之际,张学良、柳亚子等政界要员和社会名流共101人为中国中学题词祝贺。目前是徐汇区的一所较好的区重点。
Ⅷ 武汉中学的介绍
武汉中学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一大代表董必武等人于1920年创办的一所独具特色的学校。1978年被定为湖北省重点中学,1992年列入中国名校。2001年被评为湖北省办学水平示范学校,是市、区共管的十所重点高中之一。近年来,学校还先后被评为武昌名校、武汉市德育“六有”基础建设创新示范学校、武汉市绿色学校、武汉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武汉市文明单位和湖北省教育科研强校。武汉中学地处武昌中心城区,交通便捷,文化氛围浓厚。学校现有在职教工272人,学生3300余人。(其中武汉中学高中部1900余人,武汉初级中学1400余人)。
Ⅸ 深圳中学介绍
从1947年建校之初仅有一个班20多名学生的初级中学,到特区建立前拥有30多个班级的县级重点完全中学,再到目前拥有两部70个教学班的省级重点中学,诞生于新中国建国前夜的深圳中学经历了由旧入新的社会变迁,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跨越。
从1983年成为广东省重点中学,到1993年成为广东省首批一级学校,再到2003年向全国示范性高级中学目标迈进,崛起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中学在不断超越自我,十年一个台阶,实现了由默默无闻到享誉全国的巨大飞跃。
在学校前进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深中人忠诚教育事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拼搏奋斗,励精图治,谱写了深圳教育的辉煌篇章,也创造了学校发展的宝贵经验。
所有深中人,包括教师和学生,一直以追求一流为目标,这是深圳中学五十八年历史沉积而成的传统。经过半个多世纪深中人不懈的努力,深圳中学办学质量位居深圳一流、全省前列,它是深圳基础教育的窗口和领头羊,它成为深圳中学生实现人生目标,快乐地学习生活的理想之选。
深中从未敢丧失“追求一流”的传统,而是不断地从此传统中汲取新的灵感,用以指导实践,所以深中有勇气开风气之先,率先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不论情形如何变化,深中都
能做到最好。有超前的意识才能先人一步,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早在2002年,深圳中学就已经意识到2004年要实施的新课改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2004年新课程方案开始实施的时候,大多数学校对它还很陌生,深中却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并因此成为本次“新课程方案”的教育部示范校。
对“一流”的关注,并不仅仅局限于高考、学科竞赛这些最容易被舆论关注的成绩--
事实上,深中在这些领域获得的成绩一直引人注目--深中更关注的是,如何为学生在努力
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时,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广阔的舞台。2002年,深中提出“主
动发展,共同成长,不断超越”的办学理念,创造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发展,建设新型师生关
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把握机遇实现学校发展历史性的超越,成为深圳中学更新、更高的
追求。
每年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深中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自然,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广东五华的贫困山区,出现在广西崇左的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出现在新西兰鲁图罗瓦湖畔。他们在体验与经历中感悟、成长。
深中有的是学生发展的舞台:时刻精彩的课堂,每年一次的文化艺术节、体育节、校园十大歌手赛、全明星篮球赛、校长杯足球赛等由学生自行策划、组织和实施的大型活动;几十个个性鲜明、缤彩纷呈、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学生社团;技艺超群、囊括众多国际、国家级大奖的校级艺术团队……选课走课制实施后,行政班、教学班概念淡化,深中重视在更多样更广泛的集体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领导才能、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各种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学生活动都成为载体,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实现了跨班级跨年级交往。
走进深中的第一刻,新生看见的就是热情洋溢的学长。深中注重高年级学长对低年级学生的帮助和指导,学校的传统和文化由学生传承,学生形成学校归属感,即全校的同学都是我的朋友,全校的老师都可给我帮助,全校的资源都可为我所用。
火红的凤凰花开谢了半个多世纪,每一次花开的记忆,都是辉煌成就的累计。这些金色的记忆,是深中的财富,但是深中不满足于拥有这些财富。一代又一代的深中学生以成为深中人的一员而骄傲,他们无论在哪里体验成功,深中都是他们生命的底色,他们在深中历经了最美好、最重要的集体,形成了超越时空、永恒的友谊。这种以母校为骄傲的情怀,是深中的财富,但是深中不满足于拥有这些财富。教育是深谷藏金的事业,须有以梦为马的精神,方能有大气魄成就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