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民谣进校园

民谣进校园

发布时间: 2021-04-30 06:44:22

校园民谣什么时候传入大陆

校园民谣什么时候传入大陆?这个在一九。五几年的时候就已经传入了大陆。

② 推荐几首校园民谣

青春无悔
推荐一首2005中国一首感动千万人的校园民谣-雷竞《黄昏来临》
(转自龙江社区)
总是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究竟要多久呢?一年,哪怕三年都没有改变多少,五年、十年?我不晓得。只觉
得这样一份情感一直会保存着,伴随一生。
下载地址: http://down5.zol.com.cn/bbs_upload/upload/2005/12_12/1134381110339.mp3
《黄昏来临》
----词曲唱:雷竞
黄昏来临了爱人 独自等待着夜深
星光闪动了往事 回首是你一往情深
时光不再了爱人 多情蹉跎了青春
春去秋来的人生 因为有你才永恒

梦的当初那么真 为何碎成了烟尘
痛苦那么深 事过境迁已无恨
你的样子那么真 深深烙进我灵魂 等待这一生 再爱一次不离分 晨风吹起了爱人 吹醒思念了无痕
月光照亮了记忆 依然是你昔日的一往情深
关于这个故事的所有线索都源起于一首网络歌曲。当初,我像所有被这首歌感动的人一样,脑海的虚无中浮现着浅紫色丁香花瓣漫天飞舞的情景。当音乐高潮响起,唱到“你听啊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的时候,我总在想:那个“唱歌的人”究竟是谁?
毕业的那一年,雷的一个好朋友根据他的故事写出了一首好听的歌曲。 很快,悠扬的旋律传遍四方,网络上却充斥着各种越来越扭曲的故事版本。 真实的雷,却依然在人海中默默体会着情感的空白…… 听了很多电视台和电台节目介绍,得知<丁香花 >是根据唐磊的好朋友雷竞的故事写的。。。。雷竞和唐磊是从小长大的好友。大四的时候,雷竞的女友出了车祸而去世,他便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之后便哭诉的告诉了他最好的朋友唐磊,就在同一天晚上雷竞写下一首感人的《黄昏来临》,便把它尘封了起来。之后唐磊便也有了写《丁香花》的动机,唐磊从没认识跟见过雷竞的女友,但是唐磊深深的被雷竞的故事感动了,因此网上开始流传《丁香花》的故事,唐磊也因这首歌而迅速走红,可又有谁会曾留意这个故事背后最痛苦的那个人--雷竞。事故发生之后,雷竞为了逃避现实而留学海外,在很多朋友的帮助下,最终重找自我,重新面对这个现实。而现在的他,依旧在人海茫茫中艰苦的挣扎着...

③ 民歌民谣有那些 要全部的歌词, 越多越好, 校园的

1.牛耕田,马食(吃)谷,穷卖命,富享福,爷食骨头儿食肉
2.天上下雪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亲戚朋友拉一把,酒还酒来茶还茶
3.山上青松高又高,地下英雄豪又豪,
强中更有强中手,好鸟(念吊)应该自惜毛
4.县太爷买田竖屋,乡保长食酒食肉,老百姓你愁我哭。

(山歌好比春江水)
唱山歌哎
这边唱来那边和
噢那边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哎
不怕滩险弯又多
噢弯又多
(信天游)
大雁听过我的歌
小河亲过我的脸
山丹丹花开花又落
一年又一年
大地留下我的梦
信天游带走我的情
天上星星一点点
思念到永远
(八路军拉大栓)
1937年呀日本鬼子进了中原
先打开了卢沟桥啊
又进了十三元
那火车都修到了济南呀哎嗨呦
鬼子就放大炮啊
八路军就拉大栓
瞄了一个准啊
就打死个翻译官
他两眼一翻就上了西天呀哎嗨呦
(山路十八弯)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
这里的水路九连环
这里的山歌排对排
这里的山歌串对串
十八弯
弯出了土家人的金银寨
九连环
连出了土家人的珠宝滩
哎……哎……
(花儿少年)
春季里那么就到了这
水仙花儿开水仙花儿开
年轻轻的个女儿呦
踩呀么踩青来呦哎呀小阿哥
夏季里么就到了这
女儿心上焦女儿心上焦
石榴花的那子儿呀
赛过了玛瑙呀哎呀小阿哥
(青春舞曲)
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
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
美丽小鸟飞去无影踪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别的那样呦别的那样呦
(沂蒙山小调)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呦喂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
风吹那个草地呦喂遍牛羊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呦
一杆杆的枪
咱们的队伍啊势力壮
山丹丹那个开花呦红艳艳
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 搜索 "民歌大联唱"mp3

打印预览

歌曲:茉莉花(江苏民歌)
歌手:黑鸭子

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 搜索 "茉莉花(江苏民歌)"mp3

打印预览

歌曲:杵歌(台湾民歌)
歌手:俞淑琴

那路弯那一呀那路弯,
里莫里美呀里莫思里美圭·
哪怀寨巴拉0那路弯那一呀那路弯
丰收后的夜晚多么迷人,
处处响起姑娘舂米的歌声,
磨谷的小伙子也来和应
歌声随风吹过椰树林,
满天的星星在倾听
你一杵我一杵舂不停,
舂得大米一颗一颗白如银
欢乐的丰年节就要来临
磨谷的阿哥你的浓眉真英挺,
舂米的阿妹你的眼睛水灵灵,
我们在一起干活多有劲
但愿杵声彻夜响不停,
让我们和歌到天明
丰收的果实已经储进谷仓里,
爱情的果实也该有个好收成
金色的月亮请你做媒人

打印预览

歌曲:浏阳河(湖南民歌)
歌手:黑鸭子演唱组

阳河湾过了几道湾?几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什么县哪?
出了个什么人领导人民打解放啊,依呀依子哟?
浏阳河湾过了九道湾,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呐啊,
出了个毛主席领导人民得解放啊,依呀依子哟..
浏阳河湾过了九道湾,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水涛涛流不断啊,
比不过毛主席恩情长啊,依呀依子哟.
毛主席,红太阳,他指引着人民前进的方向,我们永远跟着毛主席啊,
幸福的生活万年长啊,依呀依子哟.
浏阳河湾过了九道湾,两岸的歌声响四方,幸福歌儿唱不尽啊,
歌唱亲爱的毛主席呀,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啊,依呀依子哟.

• 搜索 "浏阳河(湖南民歌)"mp3

打印预览

歌曲:宝贝(印度尼西亚民歌)

宝贝
尤尼西亚民歌
(合)宝贝
(男)你爸爸正在过着动荡的生活
他参加游击队打击敌人那我的宝贝
他参加游击队打击敌人那我的宝贝
(合)宝贝
(女)别难过别伤心那亲爱的宝贝
你妈妈和你一起等待着他的消息
你妈妈和你一起等待着他的消息
(合)睡吧我的好宝贝
(女)我的宝贝
(合)我的宝贝
宝贝
尤尼西亚民歌
晤喂
晤喂
晤喂
(合)宝贝
(男)咱们的队伍一定能够得胜利
你爸爸一定会平安回来呀我的宝贝
你爸爸一定会平安回来呀我的宝贝
(女)睡吧我的好宝贝
(男)我的宝贝
(合)我的宝贝
(合)睡吧我的好宝贝
(女)我的宝贝
(合)我的宝贝
(合)宝贝

打印预览

歌曲:兰花草(民歌时期最经典代表)
歌手:秀兰玛雅 专辑:never love again

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
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
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
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
能将宿愿偿
满庭花簇簇
添得许多香

打印预览

歌曲:纺织姑娘
歌手:俄罗斯民歌 专辑:俄罗斯民歌

在那矮小的屋里
灯火在闪着光
年轻的纺织姑娘坐在窗口旁
她年轻又美丽褐色的眼睛
金黄色的辫子垂在肩上
她那伶俐的头脑思想得深远
你在幻想什么美丽的姑娘
在那矮小的屋里
灯火在闪着光
年轻的纺织姑娘坐在窗口旁
年轻的纺织姑娘坐在窗口旁

• 搜索 "纺织姑娘"mp3

打印预览

歌曲:天乌乌
歌手:民歌

天乌乌要落雨,阿公仔举锄头要掘芋,
掘啊掘,掘啊掘,掘著一尾旋鰡鼓,
依哟嗄都真正趣味.

阿公仔要煮咸,阿妈要煮淡,
俩人相打弄破鼎,
依哟嗄都啷当叱当枪,哇哈哈.

阿公仔要煮咸,阿妈要煮淡,
阿公仔要煮咸,阿妈要煮淡,
俩人相打弄破鼎,
依哟嗄都啷当叱当枪,哇哈哈.

• 搜索 "天乌乌"mp3

打印预览

歌曲:蜗牛和黄鹂鸟
歌手:民歌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
阿嫩阿嫩绿地刚发芽
蜗牛背著那重重的壳呀
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
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
葡萄成熟还早地很哪
现在上来干什么
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
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 搜索 "蜗牛和黄鹂鸟"mp3

打印预览

歌曲: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歌手:民歌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为什么这样红
哎红得好象
红得好象燃烧的火
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
花儿为什么这样鲜
为什么这样鲜
鲜得使人不忍离去

④ 怎样才算是校园民谣

校园民谣就是用校园里发生的事情来创作的歌曲 .
狭义的定义就是为青春留下一个记忆,留下一份纪念。因为每个人都有过校园生活,这也是创作校园民谣的初衷。

1 七十年代:校园民谣 经典歌曲:《兰花草》《乡愁》《归人沙城》《拜访春天》《庙会》《雨中即景》《橄榄树》

代表人物:施孝荣 王梦麟 齐豫 刘文正

在七十年代,校园歌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由于政治上和社会的原因,它首先在我国的最南部的宝岛台湾,开始了悄悄的萌芽,它这个时候有了一个比较通俗话的“小名”--校园民谣。

"民谣"的意义在这里被泛化了,传统意义上的台湾民谣渊源应该是属于当地土著居民的台语山歌的,当然大陆东南沿海赴台的先民们带去的民歌也是重要的一支。正是这些因素的辗转和融和,孕育了纯真质朴的本土歌谣,比如曾广为流传的《思想起》、《高山青》,虽然刘雪庵、贺绿汀、陈蝶衣这些我们熟悉的名字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已显年代久远,但《秋水伊人》、《香格里拉》等民歌经典却仍然在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让人回味。

民谣本土文化:刻不容缓

民谣转向校园还是有一番曲折的。台湾特殊的环境是人所共知的,首先曾经被日本侵占过,受日本文化影响,它的低吟浅唱风格与日本音乐有着一定的“干系”。其次又由于深受美国的庇护,美国文化印记较深。再加之旧上海泊去的“十里洋场梦曲”可以说是泥沙俱下,层次各异,音乐的糅合很复杂,

这种欧美音乐的狂潮达到了一个极至--崇洋媚外现象和流行的靡靡之音盛行--一个逆反的结果应运而生:强调自我的表达理念反而深入人心,后者直接促使了校园民谣的诞生。

毕竟,本土文化的觉醒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了。

1975年6月6日,以余光中、徐志摩等诗人的诗为歌,杨弦与胡德夫在台北中山纪念堂举行"中国现代民歌之夜"演唱会,成为校园民歌运动开始的标志性事件;而这次演唱会所推出的9首歌曲均被收录进杨弦于同年出版的首张专辑《中国现代民歌集》中,这张专辑也标志着民歌运动的正式开端,民歌时代由此正式开始。

1976年12月3日,归台的青年画家李双泽在淡江大学举行的西洋民歌演唱会上,向在场观众大声质问:"为什么唱的都是西洋作品?我们自己的作品在哪里?"他向观众席投掷可乐瓶,并激愤地大喊"唱自己的歌"。台下的大学生立刻呐喊,赞同的声音喊成一片。这就是校园民歌史上著名的淡江事件,李双泽代表所有热爱音乐并且极富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喊出了台湾流行音乐史上最为有力的声音。

音乐的变革首先从校园了开始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校园里的歌曲才带动了台湾音乐发展。运动初期的作品首先是向名人“借刀”的:有新文学史上的巨匠胡适、徐志摩,也有正当其时的名家余光中、郑愁予等,在音乐上打破了以往旧上海和传统台湾歌谣的限制,突出作品简单平实、琅琅上口的曲风,还借鉴了大量西洋乐器,融会贯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台湾国语民谣形式,唱自己的歌。开始风雅一时。

这首《兰花草》的歌词源自胡适的诗作《希望》。这首早年曾流传北大的诗歌,随着胡适先生的暮年也漂泊到了台湾,它那偏重小女生的单纯语气,凭着它的清新和诗意,更带着几分童趣与童贞,很快被流传开来。

君子爱与兰花为伍,不知道的人很难把它和一个男人联系起来。胡老先生那淡淡的赤子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的思乡情。

这也是为什么,听刘文正这样的声音唱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一点也不觉得太奶油,因为你可以感觉到他在演绎真诚。

除了胡适,台湾诗人余光中是民歌运动中的另一个文学大腕。1974年,余光中应香港中文大学之聘,出任中文系教授。在香港的十年间,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安稳、最舒服、最愉快的日子。也是余光中在散文方面取得新进展的重要时期,他自己戏谑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

《乡愁》余光中词杨弦曲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

余光中说:我的乡愁,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成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所以这样说来,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这首写于1972年的《乡愁》传遍大江南北。《乡愁》是台湾同胞、更是全体中国人民共有的思乡曲,随后,台湾歌手杨弦将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等8首诗谱曲传唱,成为风靡一时的校园歌曲的滥觞,也广为祖国大陆同胞所喜爱。余光中承认,他的诗歌在赴美期间受到了当时流行的摇滚乐的影响,比较注意节奏,因此也容易被作曲家看中谱曲

2 七十年代:校园民谣 民歌金韵奖应运而生

随后,台湾歌手杨弦将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等8首诗谱曲传唱,成为风靡一时的校园歌曲的滥觞,也为祖国大陆同胞所喜爱。余光中承认,他的诗歌在赴美期间受到了当时流行的摇滚乐的影响,比较注意节奏,因此也容易被作曲家看中谱曲。

由于许多的学子纷纷投入了民歌的词曲创作,民歌金韵奖则应用而生。从1976年起,台湾新格唱片公司连续四年举办了"金韵奖"民歌比赛,真正使得民歌开始转向校园传唱,直至风行。当时,金韵奖的规定是“高中以上在学青年”方能参加,参赛曲目全部要求原创,提倡清纯质朴的风格,它真正使得民歌广为传唱的,深入校园。又以校园为依托反过来又使民谣得以风行,同时,大批有才华的校园歌手脱颖而出,加入到民歌创作的队伍中。所以尽管大部分歌曲中唱的是具有乡村风格的民歌,但人们却将这些歌曲称为台湾校园歌曲。草地上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抱着吉他轻声弹唱,成为七十年代末台湾校园生活的一大特色。

在民歌鼎盛时期,有不少大红大紫的作品,相信许多人到现在还是耳熟能详,施孝荣的《归人沙城》、《拜访春天》,王梦麟《庙会》、《雨中即景》,齐豫《橄榄树》等等。

进入七十年代后,校园民谣成了这样一种音乐现象:它首先被那些对音乐有着执着追求的校园歌手们所吟唱、使之流行于中国大陆的各个高等学校,然后因为一个成功的商业运作迅速风靡了整个社会并产生了极大反响。校园民谣,它记录了一个时代、一种学校的文化氛围、一代莘莘学子的梦想与追求和对易逝的青春岁月的怀念。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音乐整个是简朴的民谣风格,与美国流行音乐和早期迪斯科极为类似,他们的内容“是以贴近生活”为特色的。

这个时期的大陆,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只有少儿校园歌曲是一枝独秀。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梁茂春说:“‘文革’当中的儿童歌曲受到了一种畸形的发展,就是整个被政治化了,儿童歌曲也同样是高的、快的、响的、喊叫的表现一种特殊的情绪。但是有些作曲家在这样的条件下写出了一些比较好的儿童歌曲,比如说《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曲,同样是歌颂领袖歌颂共产党,但是在形象上比较生动、比较活泼,能够反映儿童的特点。这大概是‘文革’期间最有代表性的儿童歌曲了。”

⑤ 求一首歌的歌名,节奏很动感,鼓舞人积极上进,《校园民谣》

《走在前面》
我拥有我的现在
我憧憬我的未来
我回想过去都是
为了明天活得精彩
我不是所谓天才
我只是不害怕失败
我一直进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一天一个新时代
和自己比赛
不断向前不必在乎谁跑得快
一步一时代
一天一期待
赢了从前赢了自己最愉快
争取时间
走在前面
拿我最美丽的姿态改变明天
挑战时间活在前面
等待那么多年的愿望
恨不得一刹那实现
let me be the one
想追求我的天
let me be the one
想飞越我终点
let me be the one
想追求我的天
let me be the one
我拥有我的现在
我憧憬我的未来
我回想过去都是
为了明天活得精彩
我不是所谓天才
我只是不害怕失败
我一直进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一天一个新时代
和自己比赛
不断向前不必在乎谁跑得快
一步一时代
一天一期待
赢了从前赢了自己最愉快
争取时间
走在前面
拿我最美丽的姿态改变明天
挑战时间活在前面
等待那么多年的愿望
恨不得一刹那实现
let me be the one
想追求我的天
let me be the one
想飞越我终点
let me be the one
想追求我的天
let me be the one
忘了历史创造历史
有出息没有什么不可以
有了开始没到此为止
我每一口气都准备深呼吸
争取时间
走在前面
拿我最美丽的姿态改变明天
挑战时间活在前面
等待那么多年的愿望
恨不得一刹那实现
let me be the one
想追求我的天
let me be the one
想飞越我终点
let me be the one
想追求我的天
let me be the one

⑥ 推荐几首好听的感人的校园民谣

推荐一首2005中国一首感动千万人的校园民谣-雷竞《黄昏来临》
(转自龙江社区)
总是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究竟要多久呢?一年,哪怕三年都没有改变多少,五年、十年?我不晓得。只觉
得这样一份情感一直会保存着,伴随一生。
下载地址: http://down5.zol.com.cn/bbs_upload/upload/2005/12_12/1134381110339.mp3
《黄昏来临》
----词曲唱:雷竞
黄昏来临了爱人 独自等待着夜深
星光闪动了往事 回首是你一往情深
时光不再了爱人 多情蹉跎了青春
春去秋来的人生 因为有你才永恒

梦的当初那么真 为何碎成了烟尘
痛苦那么深 事过境迁已无恨
你的样子那么真 深深烙进我灵魂 等待这一生 再爱一次不离分 晨风吹起了爱人 吹醒思念了无痕
月光照亮了记忆 依然是你昔日的一往情深
关于这个故事的所有线索都源起于一首网络歌曲。当初,我像所有被这首歌感动的人一样,脑海的虚无中浮现着浅紫色丁香花瓣漫天飞舞的情景。当音乐高潮响起,唱到“你听啊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的时候,我总在想:那个“唱歌的人”究竟是谁?
毕业的那一年,雷的一个好朋友根据他的故事写出了一首好听的歌曲。 很快,悠扬的旋律传遍四方,网络上却充斥着各种越来越扭曲的故事版本。 真实的雷,却依然在人海中默默体会着情感的空白…… 听了很多电视台和电台节目介绍,得知<丁香花 >是根据唐磊的好朋友雷竞的故事写的。。。。雷竞和唐磊是从小长大的好友。大四的时候,雷竞的女友出了车祸而去世,他便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之后便哭诉的告诉了他最好的朋友唐磊,就在同一天晚上雷竞写下一首感人的《黄昏来临》,便把它尘封了起来。之后唐磊便也有了写《丁香花》的动机,唐磊从没认识跟见过雷竞的女友,但是唐磊深深的被雷竞的故事感动了,因此网上开始流传《丁香花》的故事,唐磊也因这首歌而迅速走红,可又有谁会曾留意这个故事背后最痛苦的那个人--雷竞。事故发生之后,雷竞为了逃避现实而留学海外,在很多朋友的帮助下,最终重找自我,重新面对这个现实。而现在的他,依旧在人海茫茫中艰苦的挣扎着...

⑦ 校园民谣有哪些

四言诗二十首
1. 诗
慷慨激昂,
一泻汪洋。
天地同悠,
荡气回肠。
2. 情
相见恨晚,
仰天长叹。
万般柔情,
奈何难断?
3.画
心如荷花,
洁白无暇。
两情依旧,
咫尺天涯。
4.意
雁过留声,
人过留名。
内心伤痕,
何日抚平?
5.庞 统 赋
先生胸怀,
高山大海。
死得其所,
活得精彩。
6.稼 轩 赋
天上绝响,
人间绝唱。
正气凛然,
雄风浩荡。
7. 石鼓文
传世之作,
波澜壮阔。
至今读来,
惊心动魄。
8. 孙凤鸣
长空舞剑,
气冲霄汉。
若得奸贼,
碎尸万段。
9. 家
一片芍药,
一寸芳草。
恩恩爱爱,
白头到老。
(以下诗可参阅《周易》)
10. 枣园
黄帝陵前,
又起烽烟。
龙战于野,
或跃在渊。
11. 宝塔山
大路朝天,
各走一边。
潜龙勿用,
终日乾乾。
12.济世
益动而巽,
日进无疆。
天施地生,
其益无方。
13.警世
西南得朋,
乃与类行。
东北丧朋,
乃终有庆。

至哉坤元,
万物资生。
含弘广大,
品物咸亨。
14.喻 世
君子攸往,
知得知丧。
牝马地类,
行地无疆。

先迷失道,
后顺得常。
无咎无誉,
可贞合章。
15. 醒世
丽泽君子,
朋友讲习。
商兑未宁,
介疾有喜。

风行水上,
涣奔其机。
用拯马壮,
匪夷所思。
16.劝 世
天险地险,
习坎入坎。
儿女情长,
英雄气短。
17.盛 世
受兹介福,
于其王一母。
众允之志,
失得勿恤。
18.乱世
时止则止,
时行则行。
不失其时,
其道光明。
19.观 世
日中则昃,
日盈则食。
天地盈虚,
与时消息。
20.明 世
云形雨施,
品物流行。
大明终始,
六位时成。

乾道变化,
各正性命。
首出庶物,
万国咸宁。

⑧ 你知道有哪些校园民谣最喜欢的校园民谣是什么

民谣好像一夜之间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民谣歌手,抱着一把木吉他,给你弹唱出一首首好听的歌,没有声嘶力竭,没有高声呼喊,只有自然坦率的唱出他们想唱的内容。其实我们很早之前就早听校园民谣,只不过你可能不知道那属于民谣,比如:老狼的那首《同桌的你》,黄磊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勒小才,朱逢博的《采蘑菇的小姑娘》,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等等这些都是校园民谣,看到这你是不是想起来更多的校园民谣呢?这些歌曲是不是你学生时代的最爱,校园民谣符合校园生活,学生们对浪漫的向往,坦率的性格,日常的生活都能从校园民谣里找到。那么今天给大家推荐几首早期的校园民谣歌曲吧。

1,乡间的小路-叶佳修

这首歌和外婆的澎湖湾时间相差不多,距离现在也有40年了,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远方。这次三毛填词的一首歌。今天介绍的早期校园民谣歌曲都在这了,这几首歌都是至今为止都还在被人们传唱的校园民谣,代表了那个时候人们的思想。最后给大家介绍一首我学生时代最喜欢的校园民谣吧,朴树1999年发行的《那些花儿》。因为上学总是需要面对别离,想念,等步入社会这些感觉不知不觉的就会被别的事情淡化许多。

⑨ 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

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

作者:郭敬明 发表日期:2003-07-07 阅读次数:176 次

我喜欢的音乐是两个极端——摇滚和校园民谣。我记得我第一次这么说的时候的确有人伸手过来摸我的额头看我是不是发烧。
我有六盘心爱的CD,《校园民谣1》,《校园民谣2》,《高晓松作品集》,以及麦田公司的红白蓝系列。朴树的白色孤独,叶蓓的蓝色忧伤和筠子的红色激情。
我总是觉得中国五四时期和90年代初的大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五四时期有轰轰烈烈的诗歌运动,到了90年代,还有大学生为了海子的死亡而焚烧诗集以悼念。于是海子极其惨烈的死亡也随之有了光环。90年代还有高晓松。只是我们喜欢称他为搞笑松而已。
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应该怎样来界定高晓松的音乐。我也不知道听惯了重金属的自己为什么突然对那么柔软的音乐着迷。我记得我最初把高晓松的作品集借给我的朋友听的时候,他回答我,好是好,不够味儿,没摇滚带劲。朋友的回答让我跌破眼镜。可我却是真正感受到那些哀伤清淡的旋律里面所蕴藏的激情,如同夜晚大海的黑色波浪,一波一波朝我内心深处打来,雷霆万钧。就像杜拉斯曾说过的“潮水匆匆退去又急急卷回”。给我更多冲击的还有他的歌词。我喜欢的作词人有三个,高晓松,何训田,林夕。有乐评人曾经说过,有了这三个作词的人,所有的诗人都该感到惭愧。何训田的歌词需要欣赏的人有强烈的西藏氛围来支撑,而林夕的词太偏重于城市里精致的爱情。而高晓松的词可以在晚上听,可以在白天听,可以夜色阑珊时听,可以在阳光明媚时听。小A曾经笑着说高晓松的歌像是万金油,百病皆治。我说不对,他的歌太老的人不能听,太小的孩子不能听。因为高晓松的歌词里总是会流淌着一条青春的河,时光蔓延,哀伤弥漫,轻而易举地就能将人覆盖。拿给小孩子听他还不知道是青春,拿给老人听他们想起了青春应该是民国时的水深火热,至于什么青春的忧伤之类的我想和他们八竿子也打不上。我总是喜欢设想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已经大学毕业,每个人都在生活的夹缝里谋取营生,每天穿着整齐的西服穿行于石头森林的时候,突然听到诸如笔记本,考试,英语语法,寝室窗前的美丽香樟,同桌的漂亮女生,食堂门口常看见的帅气男生,心爱的书包,不及格的成绩单,毕业纪念册,足球场等这些词语的时候,有多少人会停下脚步,有多少人会涌出泪水。
然后是老狼。老狼身上似乎天生就有一种流浪歌手的气质。我一直都记得老狼在《流浪歌手情人》里哼唱“你只能一再的一再的一再的相信我”时,表情与声线是如何的哀伤与清澈。老狼的歌声像是一本日记,他就一页一页地将他的和我们的成长撕给我们看,于是相同的年轻和忧伤浸染了当时大部分的大学生。比如他唱的给女生写的情书,好兄弟彼此猜硬币,午夜哀伤的电影,弹吉他的流浪歌手。当初最早听他唱歌的人已经长大了,还没长大的我们继续听他的歌。“那天黄昏,开始飘起了白雪,忧伤开满山岗,等青春散场,午夜里的电影,写满古老的恋情,在黑暗中,为年轻歌唱。”恋恋风尘,恋恋风尘。
一直以来我偏爱叶蓓,那个迎风吟唱的蓝色歌手。说是“偏爱”是因为从对校园民谣的贡献来讲叶蓓的确比不上高晓松和沈庆。但是我喜欢。我最早接触校园民谣就是听的叶蓓,比老狼都还早。我记得第一次听到叶蓓唱歌是在一条喧嚣的大马路上。我经过一家叫“麦田风暴”的音像店,里面在放叶蓓的《B小调雨后》。一瞬间我停留下来,身边所有的喧嚣都立刻退得很远,包括那辆嚣张叫嚷了很久的洒水车,空气里只有她空灵的声音辗转回旋。旋律以血液的形式汩汩地流进我的身体。我觉得自己的身子像是夸父,一瞬间身体有变成山脉变成大海的冲动,皮肤上有开满离离的野花的激情。身体消失,灵魂飞升。就是这样,有点像佛经中的顿悟或者立地成佛。
叶蓓是个朴实无华且低调的歌手,我不知道这种性格在一个歌手身上究竟是一种优点还是一种缺点。叶蓓是声乐专业的本科学生,可是她很少炫耀这些的确值得她炫耀的东西,她也很少卖弄她轻而易举就达到的高音C,她就是那么安静而忧伤地唱,没有喧嚣和做作,如同月光下的湖泊,平静,但有着令人眩晕的银色涟漪。
之后我开始生活在白衣飘飘的年代。我穿越整个城市找遍了所有的校园民谣,然后就疯了一样地听。可是看看那些CD的出版日期,背后总是写着1995。这代表着什么轮不到我说,我只能说我以后很难买到新的校园民谣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是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可以有唯美而忧伤的旋律来当做日记本,记录所有高昂或者哀伤的青春。
说到青春我想起沈庆,他的那首《青春》总是让我念念不忘。有些时候生活真的就像他说的一样:“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碎却不堪憔悴。淡淡的云淡淡的梦,淡淡的晨晨昏昏,淡淡的雨淡淡的泪,淡淡的年年岁岁。”我想我到了很老很老的时候,老得几乎可以隐入落日的余辉的时候,我也会记得,年轻的自己曾经很喜欢过一首叫《青春》的歌。因为这首歌就是我的青春凝聚成的油画,我的整幅青春光彩夺目。我曾经在一个谈话节目上听到沈庆这么评价自己:青春的记录者。不管他记录的是谁的青春,总之我很喜欢并且很赞赏这种定位。他用音乐当做纸笔,写下大学时代的忧伤。就像他唱的那样:“我要埋下所有的歌,等它们被世间传说。”
另外一首《青春》是筠子唱的。我只记得那里面的吉他声有着让人落泪的破碎,恍惚的旋律,下雨的黄昏时分的冷清街道,路人空洞的眼神,一切都贯穿着旧电影昏黄的色调。筠子的声音高昂嘹亮,可是却有着忧伤的嘶哑,如同水晶杯子上的裂痕,听着筠子的声音我总会想到石康的话:“我看见一阵一阵尖锐的忧伤划过我的心脏”。《青春》里面有一句歌词:我脸上蒙着雨水就像蒙着幸福。当我听到筠子用梦呓一样的声音唱出这句歌词的时候,我听到了青春在天花板上扇动翅膀的声音,像是蓝天上嘹亮宣言。这让我想起我看到过的一篇乐评《十三楼的折翼天使》。里面所有的文字都浸染着一种情绪——孤独。筠子就给我这样的感觉,不,应该说所有的校园民谣歌手都给我这样的感觉。那些书写青春歌唱青春的人都离开学校了,他们意识到自己远离了自己清澈的柏拉图,于是他们拒绝离开,于是社会的喧嚣抛弃了他们或者说他们抛弃了社会的喧嚣。于是他们就孤独了。这就有点像不想长大的彼得·潘,他不想离开童年,于是他的伙伴长大了,他一个人留在了永无岛,于是他成了一个最孤独的孩子。高晓松他们的孤独是一种城市里的孤独。就像莫文蔚在《十二楼的莫文蔚》里宣扬的寂寞一样。
莫文蔚是商业流行歌手里面我很喜欢的一个,她在《十二楼》里准确地演绎出这个飞速发展的后工业时代给人们投下了怎样孤独的暗影。我想高晓松他们的孤独也一样。城市的发展越来越远离他们依恋的纯真年代。我想起一个我记不起名字的爱尔兰歌手的歌:整个城市在旋转,可是我转来转去总是孤独;喧闹的灯火照亮了一切甚至夜幕,可照不亮我手心的孤独;我们的青春无情地飞逝,年老的我啊依然孤独;最后我进了天堂,可天堂里孤独的我依然跳着孤独的舞步。
我想把孤独的内容演绎得最生动的还要数朴树了,那个白色的寂寞歌手。《那些花儿》里清晰的流水声音让我想起时光的荏苒,一起长大的朋友分散到天涯,距离的隔断真的让大家做到了“老死不相往来”。青春不再,光阴不再,麻木铺天盖地,涌入血液心脏骨髓。大多数人习惯了,接受了,屈服了,只有朴树不,于是他用带着哭声的歌问道:“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然后有人听见,然后更多的人听见了,于是大家一起重新痛。“新的人间,化装舞会,早已经开演,好了再见”。朴树说他梦到一个孩子在路边的花园哭泣,因为他心爱的气球丢掉了。我知道那个孩子就是那些校园里孤独行走的歌手,高晓松,沈庆,叶蓓以及他们和她们,但我不知道那个丢失的气球代表着什么,我也不知道那个气球最终飘到了什么地方。
高晓松们的低调已经是对社会的一种退让,可是这个金钱至上的年代似乎还不满意,于是校园民谣被逼到了死角。以前校园民谣有商业价值,于是唱片公司也乐得赚钱,当校园民谣不再有号召力的时候,于是就有了“1995”的大裂谷。断裂,挣扎,消失。沈庆现在是一家音乐网站的总裁,西装革履地出入任何场合。当我看到沈庆在一个谈话节目上穿着西装唱《青春》的时候,想想那个毛衣牛仔裤的沈庆真的是恍如隔世。高晓松写书拍电影去了。老狼没有了消息,偶尔会在某某大学的校庆上看见他,可是脸上早已没有了年轻的飞扬,眼角的沧桑让人唏嘘。那天在一个采访中老狼说自己对未来还没有方向,于是我想起了他当初唱《月亮》时迷茫的样子:“我说什么我说什么,我为什么我为什么唱起了歌”。而叶蓓则在华纳公司唱情歌,听着她唱什么“你的怀抱”“回忆忘不掉”之类的东西的时候,我真的很难再想起她唱“夕阳下我向你眺望,你带着流水的悲伤”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了。不过叶蓓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她还会唱“很旧很旧的风在天上”。而庾庚戌呢?我只记得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没唱校园民谣了,我在做设计,因为我要吃饭。“因为我要吃饭”,?

⑩ 郭敬明写的《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

我喜欢的音乐是两个极端——摇滚和校园民谣。我记得我第一次这么说的时候的确有人伸手过来摸我的额头看我是不是发烧。

我有六盘心爱的CD,《校园民谣1》,《校园民谣2》,《高晓松作品集》,以及麦田公司的红白蓝系列。朴树的白色孤独,叶蓓的蓝色忧伤和筠子的红色激情。

我总是觉得中国五四时期和90年代初的大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五四时期有轰轰烈烈的诗歌运动,到了90年代,还有大学生为了海子的死亡而焚烧诗集以悼念。于是海子极其惨烈的死亡也随之有了光环。90年代还有高晓松。只是我们喜欢称他为搞笑松而已。

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应该怎样来界定高晓松的音乐。我也不知道听惯了重金属的自己为什么突然对那么柔软的音乐着迷。我记得我最初把高晓松的作品集借给我的朋友听的时候,他回答我,好是好,不够味儿,没摇滚带劲。朋友的回答让我跌破眼镜。可我却是真正感受到那些哀伤清淡的旋律里面所蕴藏的激情,如同夜晚大海的黑色波浪,一波一波朝我内心深处打来,雷霆万钧。就像杜拉斯曾说过的“潮水匆匆退去又急急卷回”。给我更多冲击的还有他的歌词。我喜欢的作词人有三个,高晓松,何训田,林夕。有乐评人曾经说过,有了这三个作词的人,所有的诗人都该感到惭愧。何训田的歌词需要欣赏的人有强烈的西藏氛围来支撑,而林夕的词太偏重于城市里精致的爱情。而高晓松的词可以在晚上听,可以在白天听,可以夜色阑珊时听,可以在阳光明媚时听。小A曾经笑着说高晓松的歌像是万金油,百病皆治。我说不对,他的歌太老的人不能听,太小的孩子不能听。因为高晓松的歌词里总是会流淌着一条青春的河,时光蔓延,哀伤弥漫,轻而易举地就能将人覆盖。拿给小孩子听他还不知道是青春,拿给老人听他们想起了青春应该是民国时的水深火热,至于什么青春的忧伤之类的我想和他们八竿子也打不上。我总是喜欢设想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已经大学毕业,每个人都在生活的夹缝里谋取营生,每天穿着整齐的西服穿行于石头森林的时候,突然听到诸如笔记本,考试,英语语法,寝室窗前的美丽香樟,同桌的漂亮女生,食堂门口常看见的帅气男生,心爱的书包,不及格的成绩单,毕业纪念册,足球场等这些词语的时候,有多少人会停下脚步,有多少人会涌出泪水。

然后是老狼。老狼身上似乎天生就有一种流浪歌手的气质。我一直都记得老狼在《流浪歌手情人》里哼唱“你只能一再的一再的一再的相信我”时,表情与声线是如何的哀伤与清澈。老狼的歌声像是一本日记,他就一页一页地将他的和我们的成长撕给我们看,于是相同的年轻和忧伤浸染了当时大部分的大学生。比如他唱的给女生写的情书,好兄弟彼此猜硬币,午夜哀伤的电影,弹吉他的流浪歌手。当初最早听他唱歌的人已经长大了,还没长大的我们继续听他的歌。“那天黄昏,开始飘起了白雪,忧伤开满山岗,等青春散场,午夜里的电影,写满古老的恋情,在黑暗中,为年轻歌唱。”恋恋风尘,恋恋风尘。

一直以来我偏爱叶蓓,那个迎风吟唱的蓝色歌手。说是“偏爱”是因为从对校园民谣的贡献来讲叶蓓的确比不上高晓松和沈庆。但是我喜欢。我最早接触校园民谣就是听的叶蓓,比老狼都还早。我记得第一次听到叶蓓唱歌是在一条喧嚣的大马路上。我经过一家叫“麦田风暴”的音像店,里面在放叶蓓的《B小调雨后》。一瞬间我停留下来,身边所有的喧嚣都立刻退得很远,包括那辆嚣张叫嚷了很久的洒水车,空气里只有她空灵的声音辗转回旋。旋律以血液的形式汩汩地流进我的身体。我觉得自己的身子像是夸父,一瞬间身体有变成山脉变成大海的冲动,皮肤上有开满离离的野花的激情。身体消失,灵魂飞升。就是这样,有点像佛经中的顿悟或者立地成佛。

叶蓓是个朴实无华且低调的歌手,我不知道这种性格在一个歌手身上究竟是一种优点还是一种缺点。叶蓓是声乐专业的本科学生,可是她很少炫耀这些的确值得她炫耀的东西,她也很少卖弄她轻而易举就达到的高音C,她就是那么安静而忧伤地唱,没有喧嚣和做作,如同月光下的湖泊,平静,但有着令人眩晕的银色涟漪。

之后我开始生活在白衣飘飘的年代。我穿越整个城市找遍了所有的校园民谣,然后就疯了一样地听。可是看看那些CD的出版日期,背后总是写着1995。这代表着什么轮不到我说,我只能说我以后很难买到新的校园民谣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是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可以有唯美而忧伤的旋律来当做日记本,记录所有高昂或者哀伤的青春。

说到青春我想起沈庆,他的那首《青春》总是让我念念不忘。有些时候生活真的就像他说的一样:“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碎却不堪憔悴。淡淡的云淡淡的梦,淡淡的晨晨昏昏,淡淡的雨淡淡的泪,淡淡的年年岁岁。”我想我到了很老很老的时候,老得几乎可以隐入落日的余辉的时候,我也会记得,年轻的自己曾经很喜欢过一首叫《青春》的歌。因为这首歌就是我的青春凝聚成的油画,我的整幅青春光彩夺目。我曾经在一个谈话节目上听到沈庆这么评价自己:青春的记录者。不管他记录的是谁的青春,总之我很喜欢并且很赞赏这种定位。他用音乐当做纸笔,写下大学时代的忧伤。就像他唱的那样:“我要埋下所有的歌,等它们被世间传说。”

另外一首《青春》是筠子唱的。我只记得那里面的吉他声有着让人落泪的破碎,恍惚的旋律,下雨的黄昏时分的冷清街道,路人空洞的眼神,一切都贯穿着旧电影昏黄的色调。筠子的声音高昂嘹亮,可是却有着忧伤的嘶哑,如同水晶杯子上的裂痕,听着筠子的声音我总会想到石康的话:“我看见一阵一阵尖锐的忧伤划过我的心脏”。《青春》里面有一句歌词:我脸上蒙着雨水就像蒙着幸福。当我听到筠子用梦呓一样的声音唱出这句歌词的时候,我听到了青春在天花板上扇动翅膀的声音,像是蓝天上嘹亮宣言。这让我想起我看到过的一篇乐评《十三楼的折翼天使》。里面所有的文字都浸染着一种情绪——孤独。筠子就给我这样的感觉,不,应该说所有的校园民谣歌手都给我这样的感觉。那些书写青春歌唱青春的人都离开学校了,他们意识到自己远离了自己清澈的柏拉图,于是他们拒绝离开,于是社会的喧嚣抛弃了他们或者说他们抛弃了社会的喧嚣。于是他们就孤独了。这就有点像不想长大的彼得·潘,他不想离开童年,于是他的伙伴长大了,他一个人留在了永无岛,于是他成了一个最孤独的孩子。高晓松他们的孤独是一种城市里的孤独。就像莫文蔚在《十二楼的莫文蔚》里宣扬的寂寞一样。

莫文蔚是商业流行歌手里面我很喜欢的一个,她在《十二楼》里准确地演绎出这个飞速发展的后工业时代给人们投下了怎样孤独的暗影。我想高晓松他们的孤独也一样。城市的发展越来越远离他们依恋的纯真年代。我想起一个我记不起名字的爱尔兰歌手的歌:整个城市在旋转,可是我转来转去总是孤独;喧闹的灯火照亮了一切甚至夜幕,可照不亮我手心的孤独;我们的青春无情地飞逝,年老的我啊依然孤独;最后我进了天堂,可天堂里孤独的我依然跳着孤独的舞步。

我想把孤独的内容演绎得最生动的还要数朴树了,那个白色的寂寞歌手。《那些花儿》里清晰的流水声音让我想起时光的荏苒,一起长大的朋友分散到天涯,距离的隔断真的让大家做到了“老死不相往来”。青春不再,光阴不再,麻木铺天盖地,涌入血液心脏骨髓。大多数人习惯了,接受了,屈服了,只有朴树不,于是他用带着哭声的歌问道:“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然后有人听见,然后更多的人听见了,于是大家一起重新痛。“新的人间,化装舞会,早已经开演,好了再见”。朴树说他梦到一个孩子在路边的花园哭泣,因为他心爱的气球丢掉了。我知道那个孩子就是那些校园里孤独行走的歌手,高晓松,沈庆,叶蓓以及他们和她们,但我不知道那个丢失的气球代表着什么,我也不知道那个气球最终飘到了什么地方。

高晓松们的低调已经是对社会的一种退让,可是这个金钱至上的年代似乎还不满意,于是校园民谣被逼到了死角。以前校园民谣有商业价值,于是唱片公司也乐得赚钱,当校园民谣不再有号召力的时候,于是就有了“1995”的大裂谷。断裂,挣扎,消失。沈庆现在是一家音乐网站的总裁,西装革履地出入任何场合。当我看到沈庆在一个谈话节目上穿着西装唱《青春》的时候,想想那个毛衣牛仔裤的沈庆真的是恍如隔世。高晓松写书拍电影去了。老狼没有了消息,偶尔会在某某大学的校庆上看见他,可是脸上早已没有了年轻的飞扬,眼角的沧桑让人唏嘘。那天在一个采访中老狼说自己对未来还没有方向,于是我想起了他当初唱《月亮》时迷茫的样子:“我说什么我说什么,我为什么我为什么唱起了歌”。而叶蓓则在华纳公司唱情歌,听着她唱什么“你的怀抱”“回忆忘不掉”之类的东西的时候,我真的很难再想起她唱“夕阳下我向你眺望,你带着流水的悲伤”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了。不过叶蓓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她还会唱“很旧很旧的风在天上”。而庾庚戌呢?我只记得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没唱校园民谣了,我在做设计,因为我要吃饭。“因为我要吃饭”,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鼻子酸酸的。排山倒海,物是人非啊!也许就像李碧华说的那样:“很多隐退的演员重新复出,不要以为是割舍不下艺术,皆因付不起醉生梦死的代价。”对校园歌手来说,很多人隐退不是不喜欢校园民谣,而是付不起理想至上的代价。

听到庾庚戌采访的那天晚上我就做了个梦,梦见高晓松叶蓓他们一起唱《孩子》:“我想跑跑得很快,心在不安里飘荡,但看一看四周,想到你已白发苍苍。春天的花朵,开在冬天的雪上,风吹过的过去,我们从未曾忘记,想和你分享,可是你已经老了。孩子孩子我还是孩子,孩子孩子我不是孩子,你原谅我吧,别对我说吧,我原谅你了,可我终于哭了。”

我一直不愿意接受某些媒体所宣称的“校园民谣时代的结束”。我在等待自己上大学的时候纯真年代能够重新降临。会有忧伤的歌手会在校园里弹吉他,会有为海子焚烧诗集的悼念仪式。可是按照眼前的情况来看好像希望很渺茫。也许在我大学毕业以后,我会对着我即将离开的校门说:校园民谣的时代真的过去了。我想那一刻我会听见黑色的劲风从耳边呼啸而过的声音,如同午夜最后一班飞驰而过的地铁。但是我想我会深刻地记得,那些歌手曾经是我生命花园里的灼灼桃花,我旅途驿站的阳春白雪,我青春的夜空里瞬间绽放而又转瞬即逝的美丽焰火。就像叶蓓的《蒲公英》:“一开始/我就站在这里/在风里面长大/没人路过身旁/为了你一句叮嘱/你留下的旧地图/我穿着这件衣裳/守着这片山岗/天黑了/没有星星的夜/没有雨的春天/没有你的流年/我不怕迢迢路远/我不怕浩浩人烟/我要随着风飘落在你的脚边”。那些寂寞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一样,站在山岗上,守候我们心里的纯真年代,守候一份希望渺茫的希望,守候一份我们曾经的坚持。

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夕阳下我向你眺望,你带着流水的悲伤。

热点内容
文综地理题 发布:2025-09-15 08:45:41 浏览:3
美女日本老师 发布:2025-09-15 06:42:10 浏览:717
雾霾文言文 发布:2025-09-15 04:23:26 浏览:571
实拍老师扇 发布:2025-09-15 03:38:35 浏览:437
涿州老师招聘 发布:2025-09-14 21:13:55 浏览:347
零五网初二物理同步练习 发布:2025-09-14 20:51:19 浏览:678
胃病多久好 发布:2025-09-14 18:27:57 浏览:635
教师专业化成长 发布:2025-09-14 16:39:40 浏览:484
八年上册数学 发布:2025-09-14 16:04:25 浏览:358
标杆教育 发布:2025-09-14 15:51:08 浏览: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