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城中学
『壹』 竺姓的历史名人
竺时英(1904.10.16-1934.4.17),浙江省奉化市西圃村人。1911年在当地小学读书,1916年进县城文聚高小。1919年考入宁波省立第四师范,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政法系。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的浪潮传到甬城,接受进步思想,和同学们一起走出课堂,抵制洋货,投入反帝爱国运动。1923年9月宁波第四师范并入四中。在进步教师指导下,和裘古怀等10多名同学,在校内竹洲组织了“飞蛾社”。恪守社旨,按月读书一册,集会一次,宣读自己撰写的理论文章,交流学习心得。此外还经常听取由校长经享颐请来的革命前辈,文化名人的报告和讲学。
大革命时期,1924年在北京大学政法系,求学期间阅读了李大钊的《史学要论》和马列著作,开拓了视野。毕业后在浙江定海中学任教,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积极组织校内学生会,投入罢课示威游行,抗议帝国主义者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1926年调奉化中学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农民、手工业工人参加工农运动。3月参加了在天安门前举行的“三·一八”示威大会。1927年1月参与组织工农学冲进奉化伪县府,痛打伪县长。杭州“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通缉,先赴汉口后回宁波旅汉公学教书,继续从事农运工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2月应聘在鄞县石矸小学任救。8月去汉口宁波旅汉公学任教。1931年9月回奉化,任孤儿院教导主任,参与组建中共奉化县特别支部。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发动知识分子成立党的外围组织“奉化县文化促进会”,任会长。准备出版《反正》刊物,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罪行,后遭查封。曾三次组织奉化中学师生罢课,向反动校长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同年4月25日被叛徒告密遭逮捕,囚禁杭州“浙江陆军监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并鼓励难友为革命准备流血。由于在狱中过着非人的生活,又遭各种刑审逼供,被折磨得体弱多病。
1934年4月17日黎明,带着对来竞事业的无限遗憾病逝狱中,时年30岁。 竺清旦(1899.6.5-1935.12),字起元,号照卿,化名包起凤、竹卿、贞大房、刘晓平等,浙江省奉化县董村人。出身于一个秀才之家。从小即在父亲的教育下读书写字,学诗作文。1917年起先后在奉化、镇海、鄞县的一些小学当教员或校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1924年初任鄞县五乡碶鄮溪区区立一校校长时,曾发动数百名群众与当地豪绅作斗争。1925年7月筹建了两个村的农民协会。1926年3月中共宁波地委改组,被选为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4月国民党宁波市党部改组,被选为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长。负责整个宁波地区农运工作期间,经常深入农村,进行具体的指导。5月去广州参加毛泽东主持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8月因宁波缺乏农运干部,奉命提前返回。11月任江浙区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12月宁绍台农民协会成立,被选为会长,采取以会代训和印发资料等办法,培训了一批农运骨干,组建了多支农民自卫军。1927年2月北伐军到达宁波,各界人士在小校场集会欢迎。在会上发表演讲,以宁绍台农民协会名义向北伐军提出了13项要求。3月2日宁波临时市政府筹委会成立,任委员。深入余姚庵东盐场,发动盐民,组织盐民协会,被推举为主任,还成立了盐民自卫军,公审了盐霸高锦泰。至4月宁绍台地区有组织的农民已达20余万人。4月9日宁波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革命“清党”事件,遭通缉,被迫出走武汉。6月全国第四次劳动代表大会在汉口召开,作为浙江代表出席大会,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会议结束后,被留下来担任短训班的教员。“七·一五”汪精卫在武汉反革命政变后,被送往苏联学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0月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军事班学习。1928年夏转入中山大学(又称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由中共党员转为联共候补党员,被选为党小组长。学习期间,看到校内存在的问题,就直率地向校方提出,要求加以改进。谁知却得罪了校长米夫的翻译王明(陈绍禹),耿耿于怀。被诬为“托派”,后经共产国际、联共监委、中共代表团三方联合调查,得以澄清。1930年10月回国到新疆工作。当时新疆没有中共组织,虽感人生地疏,因难重重,但怀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强信念,置身于群众之中不懈地工作。1933年盛世才登上了新疆督办的宝座,打着“反帝亲苏”的幌子,骗取了苏联的支持。苏联陆续派遣一批专家、顾问和中共党员到新疆工作。竺清旦被安排到盛世才直接掌握的教导团(即卫队团)工作。盛世才阴险狡诈,为了防范共产党人,借口新疆情况复杂,规定在新疆工作的联共党员和中共党员不得公开身份,不发展党的组织,不宣传共产主义的政策,并派心腹进行跟踪监视。在这种情况下,竺清旦怀着要把新疆建设成为一个革命根据地的赤诚愿望,团结同事,积极工作,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宣传苏联建设的新成就,传播马列主义真理。他的革命活动,引起新疆反动势力的嫉恨和恐惧。1935年12月,国民党新疆省督办盛世才以开会为名,邀请来到一个花园内,趁其不备用手枪把他杀害,牺牲时36岁。 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①治所在郯邑(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朝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②东晋时期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的东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临沂县、江苏省赣榆县南部、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江苏省邳县东部和江苏省宿迁县、灌南县北部一带地区;唐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县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朝末期复置郯城县,明、清两朝之后县域有变,但县名未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其地隶属山东临沂地区。③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及后来的隋、唐诸朝时期,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一带地区。
东莞郡:西汉时期有东莞县,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汉末建安初年(丙子,公元196年),分琅琊郡、齐郡置城阳郡,治所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领八县。晋朝晋武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改置为东莞郡,置于晋陵(今江苏常州)东南一带,南北朝时期的南齐末年废黜,其时辖地在今山东临朐、沂水、蒙阳、沂源、莒县一带。今广东省东莞市建制置于唐朝,后世所称“东莞”皆指广东沿海的东莞。 东海堂:以望立堂。
东莞堂:以望立堂。
枞阳堂:汉朝时期,竺晏为枞阳侯。又因竺氏本姓竹,由竺晏才改姓竺的,故以其爵为堂号。
化乡堂:宋朝时期的竺大年是沈焕的入室弟子。性格行为既严肃又庄重。长于说《礼》,乡人都受他的感化。
听彝堂:浙江奉化溪口镇董村上堡的竺氏堂号。
『贰』 山东2014全国模范教师
2014山东省全国模范教师(47人)
1
轩云湘
冠县东古城镇中学
2
刘陆鹏
山东大学
3
常根元
成武县大田集镇中心小学
4
孟敏
章丘市垛庄镇官营小学镇四角城教学点
5
张士璀
中国海洋大学
6
曹来领
巨野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7
翟萍
淄博市张店区南定小学
8
管志川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9
邱凤春
山东聊城阳光小学
10
李爱华
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
11
王凤
桓台县实验学校
12
李长娟
诸城市文化路小学
13
赵焕利
莱阳市沈家初级中学
14
王继柏
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
15
史东升
烟台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16
李曙光
东平高级中学
17
王立新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劳店镇中心学校
18
刘晓军
郓城县黄安镇初级中学
19
刘光尧
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九中学
20
杨振徳
山东省平度市白埠镇中庄中学
21
王晶珊
青岛农业大学
22
解传平
莱芜市莱城区茶业口镇阁老小学
23
王延红
夏津县宋楼镇中学
24
杨杰
山东建筑大学
25
田洪文
新泰市青云街道马庄联办小学
26
马月英
广饶县丁庄镇中心小学
27
李秀英
平邑县郑城镇恩美楼完小
28
杨守森
山东师范大学
29
徐惠忠
烟台大学
30
孙琳琳
寿光世纪教育集团
31
李树俊
沂南县职业教育学校
32
艾菊兰
山东职业学院
33
王风茂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34
袁宗杰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35
杜淑梅
汶上县杨店乡第二中学
36
高月秀
莒县桑园乡奕龙侨心小学
37
张瑞甫
曲阜师范大学
38
李高建
淄博职业学院
39
许小丽
乳山市诸往镇中心小学
40
于世章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
41
柳春利
高唐县职业教育中心
42
张铮
烟台市牟平区高陵镇下雨村学区小学
43
王芹
威海职业学院
44
王瑞霞
高密市姚哥庄小学
45
龙云泽
青岛大学
46
吴红
泰山学院附属中学
47
李蕊
德州市第五中学
『叁』 2020平邑一中分班查询系统
2020年度平邑一中的分班查询系统网址为平邑一中2020新生分班查询系统-首页。在该网站的查询系统平台中输入对应的准考证号码并点击查询按钮即可查看到到相应的该年度相应的新生分班情况了。
依据山东省平邑一中官方网站发布的《2020年平邑一中高一(高60级)新生分班查询》可知,该学校2020年度新生分班查询是自2020年8月31日19:30点起开始提供查询服务的。
(3)郑城中学扩展阅读:
2020年平邑一中报到的时间和地点要求:
1、赛博中学西校区1-3部,报到时间为8月11日8:00-12:00。
2、赛博中学西校区4-6部,报到时间为8月11日12:00-16:00。
3、赛博中学西校区7-8部曾子学校,报到时间为8月12日8:00-12:00。
4、赛博中学东校区以及赛博中学金银花校区,报到时间为8月12日12:00-16:00。
5、一中文化路校区以及阳光中学,报到时间为8月13日8:00-12:00。
6、赛博中学朝阳路校区蒙阳新星学校,报到时间为8月13日12:00-16:00。
7、保太、温水、铜石、卞桥、柏林,报到时间为8月14日8:00-12:00。
8、仲村、武台、流峪、郑城、白彦、临涧、丰阳等,报到时间为8月14日12:00-16:00。
『肆』 灌云的传说
灌云的传说有许多许多,网络知道的回答限制在10000字以内,这里就说两个吧——
1、灌云的由来
清末民初的海州,曾发生过一个较为重大的事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海灌分治。由于分治双方唇枪舌箭,各不相让,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对海属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清时的海州,其辖境远比今天的连云港市大出很多。据《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其东、东北、东南均至大海,西与郑城接壤,北与赣愉县为邻,南达安东县界。其东西长达250里,南北长200里,由西北迄东南不下三百六七十里城。在如此广袤的范围内,有河流,有山川,有平原,有港口,土质肥瘠不一,商业繁萧迥异,加之东南沿海一带灌河口等地“袅匪海贼”的频繁出没,着实给地方官们出了不少难题,他们不由得发出了“控御良难”的慨叹。其实,最难的当属海州城绅与板浦乡绅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利益的不同和新旧思想相互碰撞所引发的种种事端,并最终导致了东海与灌云的分治。
自清末以来,海州城内一些显宦富豪“凭借官方势力,为所欲为”,对乡间士绅“久存碑晚心理”。而居于“人文荟萃之所”的板浦乡绅,对此颇为不满,双方的磨擦不断升级。光绪三十年(1904),海属地区发生严重水灾,致使乡间粮食短缺。而城中富豪却囤粮居奇,并要求官方弛禁出口,以攫取厚利。板浦居民为夺得保命粮,“聚众及千人”搜索“乘帆船悬旗过境”的城绅子弟,并“罢市三日”,以示抗议。后娜经州牧王耀斋亲自出面抚慰,事态才得以平息。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制度,推行学校教育,位于海州的石室书院和位于板浦的敦善书院相继改为海州中学和北盐中学。虽然两校均称中学,但师生的思想状况却迥然不同。海州中学因“僻在一隅,闭塞已久”,师生对新事物新思想的认知和认同远不及北盐中学。而相距不远的板浦中学,却因为处于“淮北盐业集中地带,商贾辐揍,交通频繁”的区位优势,以及“与外界接触机缘”较多的人文优势兼收并蓄,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时间成了传播进步忍想,培养人才的摇篮。资料显示,“清末科举甫停,而(北盐中学)外出游学之士,业己络绎于途,宁沪各地无论矣,远如法、比,近若东瀛,皆为游踪所至。”而乡里的显达名流也“为当时潮流所激荡,遂毅然以兴学为己任”,兴办了一批新学,海属风气为之大开。
宣统初年(1909)",鲁省大水,下注成灾”,州牧谢葆庭应城绅之请,“以选举名册所列有五千元财产资格者,作为派捐标准”,激成众怒。旅居南京的板浦人士陈百川、张伟如、吴翔甫等作东南乡绅的代言人,径直向“省咨议局及督抚官厅呈诉”,与此同时,担任议员的许九香、邵冶田亦在咨议局游说立案弹助,使得城乡双方的对立情绪越来越强烈。这些都为以后的分治埋下了伏笔。
辛亥革命的爆发,给主张分治的板浦人士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革命军占领南京后,江苏省咨询局更名为临时议会并召开会议。原本就担任议员的板浦人邵冶田,利用出席会议的有利时机,同“仰召而来”的江问渔、李友松、王子宾、钱竹樵等一批“皆蓄意推翻城绅,改造海属社会”的人,就分治一事进行周密筹划。决定由江问渔携带图文并茂的分县计划,以南京实业学堂为基地,四处游说,并设法打通临时议长张季直的关节,由邵冶田以议员名义向省议会提出分县议案。因筹划准备工作充分,实施步骤较为扎实,分治方案一举获得通过,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资达省署执行”。
民国元年(1912),江苏省正式实施区划调整,裁撤州府,设立市县,海州遂改为东海县。按照分治方案,从东海县境划出板浦、大伊、湖坊、东路、西路、莞北、莞读、莞南、新安、张店、铁牛11镇建立新县。县治设于板浦。考虑到新县辖境在朐山之东,初议名为朐东县。后省署认为新县南有灌河,北有云台,遂定名为灌云。同年4月,省府委派省议员沈减寿为第一任民政长,星夜兼程赴板浦设置任事,并于同年6日1目莅位。
对于分治,双方没有太多的异议。按东海县的说法,“海州地方,纵横数百里,而治城偏北。东南辽远之乡,鞭长莫及。”“划分一县,方可治理”。但在分治方案业已公布、有关官署也已设置妥当之后,纠纷不仅没有消弥,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双方争论主要集中在税赋、田产、区划等方面,焦点主要在临洪口、东西路镇和大浦的归属等问题上。东海县认为,“按之市乡制第三条,市乡区划之变更确许市乡议会有拟具草案之权”(见《东海人民呼吁书》。省署分治的做法,在程序上有明显不妥。再说分治后东海县偏居西北,论土质不如灌云肥沃,论商业不及灌云繁盛,今后的地方建设经费难以筹措,主张以南城西郊古运盐河为界,并多次向省署提出重新划定县界的请求。为壮大声势,东海县还责成朱路、李培贤等人上书呼吁。对此,灌云也针锋相对,主张以龙尾河向北经新浦、夹蔷薇河出临洪口入海为界,并拟制驳议文对之。双方互驳文章连篇累犊,好不热闹。一时间,分治成为海属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和居民茶余饭后的主要话题。后来在东海官宦的不懈努力下,灌云县终于让步,同意将临洪口划归东海县。
但事情远远没有结束。由于东海城绅的田产大多分布在灌云东南一带,分县之后,管理起来肯定有相当难度。所以此后的十余年间,双方依然是你来我往,争论不休。为彻底解决双方的争端,民国18年,江苏省署对两县的区划再次进行调整,将大浦等地划归东海县,争端才告平息。
2、二郎神的传说
灌云县的灌河口有一座庙叫“二圣庙”,又叫“二神庙”。你知道为什么吗?这里面还有个故事呢!
民间传说,当年吴承恩为了写作《西游记》,从家乡淮安坐船来到灌河口的陈家港靠岸停宿。第二天早晨,正当他兴致勃勃登岸游玩时,迎面看到一座“二圣庙”。庙宇前后各竖一根旗杆。走进庙内,见二郎神塑像矗立正中,三目圆睁,手执三尖两刃刀,脚踏吠天畎,威风凛凛,令人望而生畏。
吴承恩感到奇怪。庙里的和尚告诉他,这里是数百年前,孙悟空和二郎神激战的地方。孙悟空有通天的本领,会七十二变,仍然打不过二郎神,情急之下,变成一座庙,尾巴没处放,就在庙后又竖起一根旗杆,才躲过了二郎神的追捕。
吴承恩听了这个故事很受启发,就用他那生花妙笔,在《西游记》中写出了一段孙悟空、二郎神激战灌河口的故事。
『伍』 江西省第九届中专职业技能竞赛获奖名单
2012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九届技能竞赛节计算机应用类各项目获奖名单
序号 参赛专业 名次 参赛选手姓名 组队学校 备注
1 “神码杯”企业网搭建与应用 一等奖 李建军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刘厚慰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二等奖 熊世超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万志诚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三等奖 胡颖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邱建建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三等奖 李福刚 萍乡市工业学校
林杰 萍乡市工业学校
2 “西元杯”网络综合布线 一等奖 江水林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王志良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魏天子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二等奖 唐军 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中专部)
杨文甲 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中专部)
周川云 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中专部)
三等奖 罗勇 南昌汽车机电学校
周建 南昌汽车机电学校
张鸿泰 南昌汽车机电学校
三等奖 廖远平 江西省赣州农业学校
王勇强 江西省赣州农业学校
徐斌 江西省赣州农业学校
3 “锐捷杯”企业网搭建与应用 一等奖 熊海龙 南昌汽车机电学校
万谌钰 南昌汽车机电学校
二等奖 江帆 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中专部)
周斌 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中专部)
三等奖 孙班 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中专部)
张瑞杰 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中专部)
三等奖 曹文超 江西南昌新华电脑中等学校
陈林 江西南昌新华电脑中等学校
4 “中科杯”计算机硬件检测维修 一等奖 胡斌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江福根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钟国添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二等奖 陈强 赣西高级职业中专学校
程标 赣西高级职业中专学校
刘益军 赣西高级职业中专学校
三等奖 黄珍 兴国县职业技术学校
练绪发 兴国县职业技术学校
张功程 兴国县职业技术学校
5 “天行健君杯”电子商务技术 一等奖 罗添 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中专部)
关龙 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中专部)
罗小莉 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中专部)
二等奖 陈粤敏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邬宇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张浩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三等奖 吴峰文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李灵燕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夏燕明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三等奖 魏维霞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熊苏苏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付成娟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6 动漫设计与制作 一等奖 贺白妹 江西华忆电子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李超鹏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习佳敏 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
樊尖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二等奖 张星宇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辛成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虞妞 江西华忆电子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李妃 安远县职业技术学校
熊斌洪 江西鹰潭应用工程学校
三等奖 熊辉 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
赵闻君 上高县职业技术学校
刘金山 瑞金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支佳鹏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黄虹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徐梁 江西鹰潭应用工程学校
袁振华 上高县职业技术学校
陶伟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涂世龙 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中专部)
傅馨 吉安市中等专业学校
邱雪 崇仁师范学校
严斌 上高县职业技术学校
陈厚英 江西省赣州农业学校
罗平 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中专部)
许嵩嵩 崇仁师范学校
李诚 瑞金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晏家威 上高县职业技术学校
7 数字影视后期制作 一等奖 万婷婷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万鹏 江西广播电视学校
彭有洪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二等奖 邓辉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李亮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万超瑜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三等奖 汪佳琪 吉安市中等专业学校
谢梦婷 崇仁师范学校
梅磊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杨曦 高安市职教中心
熊文 高安市职教中心
谢雨翔 高安市职教中心
欧阳颖琪 江西广播电视学校
8 网页设计与制作 一等奖 郭伟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周文锋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二等奖 彭冬丽 江西华忆电子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李世江 萍乡市工业学校
廖玉香 安远县职业技术学校
巫根花 萍乡市工业学校
三等奖 甘路荣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王赛 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
余福娣 安远应用职业技术学校
杜芳 南昌汽车机电学校
李泽世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苏彧 萍乡市工业学校
胡平华 兴国县兴旺职业技术学校
刘彩 江西华忆电子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9 工业产品设计CAD技术 一等奖 汪佳慧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唐冶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二等奖 王金根 吉安市中等专业学校
张小欢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郑海岛 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
李建胃 吉安市中等专业学校
三等奖 康艺 江西省冶金工业学校
喻时亮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
肖慧 于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郭世豪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
杨见青 江西省冶金工业学校
10 CAD/CAM软件应用 一等奖 李建华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孙攀攀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戴光勇 江西省中山电子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
二等奖 汪星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
陈龙颖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黄波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
管加昌 瑞昌市现代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谭历 丰城市江西华伍职业技术学校
谢启锋 安远县职业技术学校
三等奖 路建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江石海 萍乡市宣风职业中专
吴树涵 江西华忆电子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吴杰 赣州应用技术职业学校
李勇 赣州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王敏 吉安市中等专业学校
李嘉龙 景德镇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占强 景德镇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胡陈阳 上饶职业教育中心
任师鹤 江西省冶金工业学校
方星 上饶职业教育中心
章睿睿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11 计算机组装及调试技能 一等奖 黎周希望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张剑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王博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陈亚俊 江西省井冈山经贸学校
二等奖 熊敏超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郭久鹏 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
刘润生 大余县职业教育中心
杨浩 江西鹰潭应用工程学校
郑城云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曹彪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刘伟南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凌瑞平 江西省商务学校
三等奖 陈立光 乐安县职业中学
万通通 江西省商务学校
孙佳晨 江西华忆电子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高金明 莲花县职业学校
游辉玉 江西省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
张圣良 广昌县职业技术学校
段育元 江西鹰潭应用工程学校
李金荣 莲花县职业学校
饶伟 江西华忆电子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杜世赟 兴国县兴旺职业技术学校
徐超 萍乡市宣风职业中专
李佳丽 上饶职业教育中心
王俊 江西省井冈山经贸学校
林光正 崇仁师范学校
曾任聪 江西华忆电子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纪聪 上饶职业教育中心
12 计算机操作技能 一等奖 黄枧华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赖怡云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吕文虎 江西省中山电子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
曾佳镕 宜丰县职业中专
张志良 丰城市江西华伍职业技术学校
二等奖 殷沛宇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张艳 萍乡市工业学校
赖霞 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
何云娇 鹰潭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郑志豪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林慧 江西鹰潭应用工程学校
康例启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夹秋玲 兴国县兴旺职业技术学校
孙嘉璟 莲花县职业学校
三等奖 张志强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刘宁 乐平市信用电脑学校
蔡玉晶 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
刘潇 崇仁师范学校
李可 江西省建筑工业学校
谭兆梁 江西省商务学校
李晓姗 莲花县职业学校
何阳 大余县职业教育中心
魏泰镖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徐田晴 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
何星昱 鹰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万海龙 江西省建筑工业学校
曾海丽 江西省井冈山经贸学校
余笑 资溪县职业中学
肖文芳 江西华忆电子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徐剑慧 上饶职业教育中心
邵镇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王路 瑞昌市现代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2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九届技能竞赛节现代制造类各项目获奖名单
参赛专业 名次 参赛选手姓名 组队学校 备注
加工中心/数控车团队 一等奖 于超,熊方林,张卫康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二等奖 吴杰,朱忠虎,罗强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余亮,熊康,
黄德才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
三等奖 黄学文,付方伟,陈茂林 江西省商务学校
陈粤,肖泽宸,邓小光 江西省冶金工业学校
李贞建,李万,袁怡 萍乡市工业学校
刘旦,熊强,
金寒涛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工具钳工 一等奖 刘星 江西工程学校
梁嘉宝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
肖小强 永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二等奖 李磊 江西省冶金工业学校
黄笛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占煌 江西工程学校
曾朝钰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钟地发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谢志斌 吉安市中等专业学校
三等奖 龚皓 江西省建筑工业学校
黄逢辉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董园正 赣西高级职业中专学校
汪结 江西省商务学校
周高雄 永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陈仲德 江西省中山电子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
刘小勇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曾繁波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张树清 江西省赣州农业学校
赖平 江西省建筑工业学校
李行义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翁伟鹏 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
数控车工 一等奖 于超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刘旦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董文豪 东乡县职业教育中心
二等奖 阮胡兵 江西省商务学校
马贝磊 江西鹰潭应用工程学校
彭波 萍乡市工业学校
李志强 江西省中山电子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
刘恢庭 江西省中山电子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
刘海星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王桃元 上饶职业教育中心
三等奖 章秀篇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
吕德强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汪元元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黄德才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
程广誉 瑞昌市现代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范定伟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陈正东 上饶职业教育中心
尧章强 安远县职业技术学校
黄家喜 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
陈粤 江西省冶金工业学校
刘开亮 宜春工业学校
何代林 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
数控铣工 一等奖 熊方林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龙振峰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二等奖 倪毅 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中专部)
熊业锋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
徐坤杰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三等奖 向万良 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中专部)
周强 江西省冶金工业学校
钟德亮 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中专部)
刘杨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彭顺智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焊工 一等奖 李迎泽 江西省中山电子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
二等奖 陈玉臣 赣西高级职业中专学校
三等奖 李林峰 江西省中山电子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
胡振生 江西省中山电子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
车工 一等奖 潘胜光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
肖浪浪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姚鸿铭 江西工程学校
二等奖 潘健文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李元佳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
闵科锦 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
胡志勇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徐永星 江西省冶金工业学校
三等奖 黄晶 萍乡市工业学校
刘超群 东乡县职业教育中心
况武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刘欢欢 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
刘发鸣 吉安市中等专业学校
程雨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罗安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
夏友根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肖斐 吉安市中等专业学校
汤兴凯 江西华忆电子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陆』 大金店镇的悠久的历史
大金店镇的历史可追溯到史前,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相互融合,密不可分。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载“一年而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负黍城是舜帝的主要活动地点之一,舜始为庶人属昌意第七世孙。负黍城遗址在该镇颍河南岸的南城子村。据原登封县志记载:负黍城在颍河南岸的一块台地上,面积39万平方米。而登封县志对负黍城的记载却简单、笼统。镇志编修期间对负黍城为进行了深入了解:古负黍城分内城和外城,并对内城的四至,外城的边界有了进一步的发现,位于南城子村南约200米处,内城的城墙遗址夯土层清晰可见,先人们用石杵分层砸压的痕迹非常明显。
外城四至:南至段东村的山神庙岭(今铁炉沟)
东至海河湾河西高崖边
北至颍河南岸
西至段中村的河东高土崖
内城四至:南至段东村北地护城壕
东至现南城子与海河湾村西上沿(新宅基地西一浅沟)
西至高土崖边
北至庙湾高台地边
发现的实物:
①1974年,南城子村村民在村西北奶奶庙下打喂牲口的土窑时,发现成堆的尸骨和成捆的箭簇。
②1975年修大寨田深翻土地时,在南城子村的东北地挖出一古代瓮型建筑,根据砖块大小和花纹,初步判断其为汉代储存粮食之用。
③1996年,段东村村民赵ⅩⅩ在挖土做砖时,挖出了成捆的铜制箭头和铁制箭杆。
④1997年,南城子村村民陈ⅩⅩ挖果窑时,发现了呈三角形排列的地井,井阔2米左右,同期在南地又挖出古墙体,系自然形成的大片石块,石块一米左右,垒砌而成。石块仅挖了十几米长,深高2.5米(未挖到底),其挖出的石料足可垒一处房基宅。
负黍城的南边有个村子叫铁炉沟(位于内城南,外城北),现属段东村,据说为当时负黍城打造兵器之地。
负黍城西边的颍河西岸陵地,据传说为当时的太庙,再往西不足二华里有个桃沟,传说是当时的皇妃酷爱桃花而遍植桃树于此沟,供其观赏。
春秋战国时,负黍城曾发生过多次战争。由于负黍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海河湾河和颍河形成了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当时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秦统一前,《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载:“郑幽公元年,韩武子伐郑,杀幽公,郑人立幽公第骀,是为儒公”。
“儒公十五年,韩景侯伐郑,取雍丘,郑城京。十六年,郑伐韩,败韩兵于负黍。儒公二十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列为诸侯,二十三年,郑围韩之阳翟”。
“郑君乙立二年,郑负黍反,复归韩,十一年,韩伐郑,取阳城,二十一年,韩哀侯灭郑,并其国”。以上记述,足以可见古负黍城在历史上的战略意义”。 及负黍聚的商贸繁荣
《史记》载“趋颍阳、宿金店”在后,金店之前称为负黍聚,曾名西华、南宋时金人入主中原,改金店为大金店。
负黍聚地势平坦,古通官道,距古负黍城2公里。当时的官道,从崇高而来,经负黍聚而西过颍河沿段村向西南上山,至送表到汝州。官道宽可走官轿和老式两轮铁轮车。直至1961年冬,登临公路(今207国道登封段)修通,古官道废弃不用。当时此地居民不过百十余户。由于地利之便,周边官民经常相聚于此,进行粮食、棉花等生活资料的交易,其初期商业贸易,采取的是以物易物的形式。所谓“聚”是民间自发形成的集市的雏形,地处“负黍”因而叫负黍聚。负黍聚的交易规模随着朝代的兴衰而时盛时弱,负黍聚周边的居民尤其是负黍聚的原居民,是最早的市民,负黍聚从初期至今,历经四千多年,逐渐形成商业重镇,商贸名镇。相传,隐居箕山的许由曾负五谷到此参与交易,俗称赶集。负黍聚的经营范围由初期的生活资料延伸为生产资料和中药材、杂货等贸易。唐朝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前后,负黍聚的商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东都洛阳、许昌、郑州、南阳的商贾光顾此地已习以为常。随着商贸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因经商在此落户的客商逐渐增多。解放后到改革开放以前,大金店一直保持着登封县商业重镇的称誉,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镇区经营环境的不断优化,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吸引了浙江、陕西、山西等地的商户到此安家落户,为大金店的进一步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诚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单之蔷所言:“其实,传统印象里土里土气的河南,竟然是中国市民最早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地方,当河南出现市民的时候,国内其他地方还是蛮荒之地,河南人才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市民”。 据河南省考古专家、国家夏、商断代工程课题组主要负责人,河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安金槐先生考证,现在的王上村曾称为上阳城,现在的告成原称古阳城,又叫下阳城。明朝以前,王上村曾叫蔡家庄。王上村北坡有一座道教庙宇清微宫,历史上称为下清微宫,中清微宫在现在的梅村南,上清微宫即是现在的三王庄村西北的清微宫。王上的下清微宫建于汉朝,据宫内碑文记载,汉留候谢绝世事,出家修道,当时道院有房三十三间,分别是:道院、斋堂、厨房等,当时在道院的北边有官地三十亩,供道院生活之需。现在的庙内尚存明朝嘉靖8年,重修紫微帝庭即下清微宫石碑一方。王上在明朝为登封八大镇之一,王上村的王姓先祖,原籍在江西省狭江,由于为朝廷屡建战功,年老辞朝被皇上封在王上,封地方圆十里,王姓先祖先住吉庄,后因此地干旱无水,迁至现在的住地。同时挖寨壕,筑寨墙。明太祖朱元璋敕旨此封地只交皇粮,不纳杂差,这个规距经清朝和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一直循例而行。明太祖为体现皇恩浩荡,除在物质上给予褒赏外,特赐君王,因此王上的王姓便有了君王、民王和庄王之分,这在全国的王姓之中实属罕见。
清朝嘉靖二十五年农历八月十七日,清廷颁旨于曾任江西瑞州府高安县知县王敦素,嘉奖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共颁圣旨三卷,第一卷表彰王敦素祖父母良好家风,抚育栋梁,为国效力,第二卷表彰王敦素的父母教子有方,报效朝廷。第三卷主要内容表彰王敦素在任期内忠于朝廷,勤政为民的功绩。三卷圣旨均用汉满两种寸楷文字书写,其中一卷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破四旧”时抄走,至今下落未明。其余两卷,由王敦素的后代子孙做为传家之宝,悉心保管。
在王上村的南地曾发现汉墓一座,后经文物部门挖掘,认定是汉墓,并比照汉墓原式复制在郑州市碧沙岗公园内,向游人介绍,供游人参观。据传在王上村的东部和南部,箭沟村的南部、毕家村的西北部这个范围内,属汉宋墓葬群。目前仅发掘2处,汉、宋墓葬各一处。 1939年2月初,中国共产党登封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大金店袁桥村袁毅家召开,与会15人,代表全县10个党组织和40多名党员。中共洛阳地委书记陈耳东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15人,他们分别是:
城 关:李仲敏 刘大中申员央 耿五群
大金店:王高印 王实甫(又名王新林) 张健仁
刘 庄:郭渊博
告 成:刘炳璋
白栗坪:李文正
玉皇庙:尹保民
东金店:梁松旺
袁 桥:袁玉然
棉 沟:李纯如
高 马:徐天知
大会主要工作人员王甲科。
大会主要议程:
(一)中央洛阳地委书记陈耳东讲话。主要内容是当前的形势和任务:
1、对抗战形势的认识;
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中要执行积极的独立自主的工作方针;
3、关于党组织的整顿和发展工作;
4、积极开展武装,以迎接对敌斗争形势的到来。
(二)李仲敏介绍登封党组织的发展情况和当前登封的政治状况。
(三)由陈耳东提名选举产生了中共登封地下党新县委。
县委成员的分工如下:
县委书记兼统战部部长:李仲敏
县委组织部部长:徐天知
县委宣传部部长:郭渊博
县委交通联络员:张健仁
(四)部署工作。其要点是:
1、关于建立各区区委和中学党总支的决定;
2、积极筹建抗日根据地;
3、整顿党的组织;
4、谋取公开身份作掩护,进行党的工作。
2月初,县委领导在袁桥召开了第一次县委会。主要内容是:
(一)决定将县委机关设在棉沟李纯如家和二岚沟陈天佑家。
(二)由组织部部长徐天知到颍阳找甄德宽接关系,并建立区委。
(三)筹备建立箕山、白栗坪和颍阳抗日根据地;
(四)整顿组织,进行党员登记。
(五)培养、教育劳动人民中的积极分子。
(六)加强统战工作。
2月,在中共登封地下党县委建立后,各区和各中学的党组织也陆续建立:
(一)建立了中学党总支,李仲敏兼任党总支书记。总支委员有:陕中的丁振东,武中的刘大中,县中的刘炳璋。
(二)建立了告成区委:
(三)建立了白坪区委:
(四)建立了东金店党支部:
(五)建立了大金店区委:书记王高印(大金店人),组织委员王实甫(又名王新林大金店人),宣传委员常天心(南寨村阴沟人)。下辖支部:
1、大金店党支部:支部书记王高印(兼),组织委员王实甫(兼),宣传委员张耀南。党员有:王忠良、刘丙午、李丙寅、王甲科、王西林、李金星、陈长 安、王春芳、邓永光、安仁甫、王正科。
2、阴沟党支部:支部书记常天心(兼),组织委员郭景明。党员有:常天头、常天勇、梁双江、梁云成、梁堂、王书进、陈元(三里庄陈云中之父)、韩月、赵川、刘栓紧、毕大川、常林、崔苟毛、刘铁栓、高来等。
3、骆驼崖党支部:支部书记梁保民,组织委员郑文渊。党员郑玉珍。
4、周唐庄党支部:支部书记唐文典。
5、袁桥党支部:党员有袁玉然、袁学义、袁川生。丰富的人文
『柒』 郑城镇中学什么时候去报名
对,是29号,不过稍微晚一点也没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