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校园人文设计

校园人文设计

发布时间: 2021-05-01 19:43:08

❶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的人文景观

百步梯,位于华工北校区半山西路中段西侧,倚山向东,是通往12号楼的一段百余级的水泥阶梯。该梯由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师杨锡宗设计,始建于1936年1月,造价约8210元毫洋(含附属费用)。初以三合土(即1份水泥、2份沙、4份半寸碎石加水混合的建筑材料)为材,后改为砖砌敷水泥砂浆步级。
百步梯苍劲古朴。从地形上来看,颇有中国古代入山修炼的格局。一条狭小的石梯在两旁绿荫的簇拥之下笔直而上,其意在曲径通幽,还是比照人生如山登绝顶?有人说,当年兴建百步梯的初衷,是为了引导莘莘学子努力学习,脚踏实地,勇于攀登。不管何论,百步梯蕴藏着华工人历经的沧桑岁月,是华工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当年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最好见证。今日的百步梯已成为华工学子奋进拼搏精神的象征。
2002年7月,百步梯被列入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百步梯以“石梯砺步”之名入选华工“校园十景”。 日晷也称作“日规”或“日圭”,是旧时利用日影测时的一种简朴装置,通常由晷针和圆盘组成。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圆盘叫做“晷面”,安放于石台上。在晷针两旁呈对称状刻划出相应时刻线,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如现代钟表的指针,而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位于华工北校区12号楼广场上的日晷是校园颇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属另外一种投影日晷。它不设指时针,只在晷盘上置一南北径向直角三角形形状铜件,其斜边向上朝南,短边垂直于晷盘。铜件西、东两侧晷盘分别有若干时刻线,铜件阴影达到的时刻线,表示相应的地方真太阳时该日晷最初由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师生员工捐款3350元毫洋而建,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师、时任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胡德元设计,广州吴翘记建筑公司承建,1936年11月动工,成于次年。当年建成的日晷原物现已不存在,可能在战火中丢失,留存下来的仅有日晷台座。该圆形台座侧面饰有彩画和花纹,整个台座给人以雄浑之感。现置于台座上的日晷,是华工根据当年的施工图纸以青铜浇铸而成,并于2001年11月17日正式与师生见面。重置日晷旨在以物明志,提醒学子珍惜时光,把握人生。
如今,参观日晷已成为校外客人游历华工校园的一个传统项目。 华工北校区北区西南部,有一座以国内名山“贺兰山”号之的小山丘,丘顶突兀处有一块高约7米、长约10米、厚约6米的花岗岩质巨石,因其上镌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邹鲁手书之校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故称校训石。该校训石刻成于1934年,耗资462元毫洋。
此校训为该校创办人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11月11日所立,原正文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共5句10字,出自《礼记》之《中庸》篇。1934年11月11日该校举行10周年校庆,邹鲁手书校训,依《中庸》篇原文在每句末尾都加回一个“之”字,刻石时就变成了5句15字
历经70余年的风雨冲刷,校训石上的字迹依然醒目可现,发人深思。它不仅见证了校园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也为莘莘学子在喧嚣的尘世中辟出一块沉思的园地。2002年7月,老校训石被列入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该石以“古石生辉”之名入选华工“校园十景”。 石牌坊是指华工北校区1952年校界上的南门、西门两座石牌坊。
南门石牌坊,位于五山路与广园路交界处附近,原为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正门,因其坐北朝南,故又称南门。该牌坊由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师杨锡宗设计,广州源记成建筑公司公司承建,1934年10月动工,次年10月竣工,造价约4.9万元大洋*。该牌坊是典型的双层古牌楼建筑,最高处约10.9米,宽约25.2米,均深6米多。钢筋混凝土作柱心、6寸厚香港白石(一种花岗岩石)作柱面的12根方形柱分列两行,各柱的冲天柱顶呈花蕾形,各柱脚旁有石狮和抱鼓,均为香港白石打制而成。
牌坊共分5门:中门宽约8米,东西侧各两个边门分别宽约5米和4米。中门两柱正面上方镶嵌了铜质衔环狮头,中门外、内门额分别镌刻时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邹鲁所书“国立中山大学”和“格致 诚正 修齐 治平”等字,这些文字于“文革”初期的1966年9月上旬被水泥沙浆覆盖,现外门额上“为人民服务”5字为同期所加。
南门石牌坊造型雄伟,结构匀称,具有豪放、流畅之感。它曾是进出学校的必经之处,现已成为人们心目中华工的重要标志。
西门石牌坊,坐东朝西,位于东莞庄路与粤垦路交界处。由华侨林仕椿、区国良两人捐资建造,始建于1934年11月,次年11月竣工。其用料同南门石牌坊,但牌楼体量约及后者一半,有4柱3门,柱头最高处9.3米,全坊宽15.2米。中门外、内门额上分别刻邹鲁书“国立中山大学”及“忠孝 仁爱 信义 和平”等字。这些文字也于“文革”初期的1966年9月上旬被水泥沙浆覆盖,但其中一些文字至今仍依稀可辨。
2002年7月,两座石牌坊被列入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华工北校区正门中山路北端校园中轴线上的中山广场,耸立着一尊孙中山先生塑像。这是中国著名雕塑家尹积昌先生等在1958年创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尊室外孙中山先生混凝土塑像,曾获1987年全国首届城市雕塑优秀奖。塑像高5.3米,重约8.7吨,原立于广州中山纪念堂,1999年9月迁至华工。
北校区系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主体部分,孙中山先生是该校创始人。1933年,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先生向该校赠送孙中山先生铜像一尊,被安放于校园礼堂前(即现中山像所在处)。1952年10月,中山大学主体迁往广州市原岭南大学校园。同年,由该校工科院系等10余所国内高校相关系及专业组建的华南工学院则留在原址继续办学。不久,孙中山先生铜像辗转迁往中山大学新校园。1998年冬,广州中山纪念堂新置孙中山先生铜像一座,经广州博物馆襄助,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原中山纪念堂孙中山先生塑像迁至华工,次年9月立于孙中山先生铜像原址。2003年11月,孙中山先生塑像以“伟人风采”之名入选华工“校园十景”。
如今,掩映在苍翠的芒果树林中的孙中山先生塑像已成为华工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精神感召和鼓舞着华工人“博学慎思,明辨笃行”,不断追求卓越;激励和鞭策着华工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向更高更远发展。

❷ 校园人文环境 环境设计 文章 建议手抄报

校园人文环境 环境设计

❸ 浅析大学校园人文景观之美

http://jiangjinhua.meike.xtpo.cn/space/blog-170880-70501.html

❹ 人文校园的建设

人文校园的建设
首先,在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要从学生需要的角度去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机会,使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的张扬。在管理中,要始终围绕教师的发展,在抓教师的教育行为同时,做好对教师的心理、生活、成就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其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爱学生,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学生的参与。这不仅仅是学生的内在需要,还体现了现代教育关系中师生平等的基本要求。正直、富有同情心,是教师品质的重要内容。有些教师这样说:“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站起来。”在学生低着头站起来后,还对他们训斥一顿,直到他们的头更低。而如果教师总是说:“完成作业的同学请举手,然后一起鼓掌”,结果将大不一样。虽然这两种做法都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但效果差异明显。后者的作法将让未完成作业的学生没有了难堪,多了反省,将会使他产生自觉改正缺点的内在要求。
第三,学校管理在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同时,也应体现以教师为本。领导要注重领导方式,不仅抓教职工的工作,更要关心他们的愿望和需要。管理制度要提倡感情化强制,既保证学校的总目标,保证学生的发展,又体现人情味,刚柔兼顾,最大可能化解或减轻对教师造成的伤害。实践中要让全体教职员工感受到学校是为他们搭建的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舞台,从而在学校这个充满激励而不乏宽松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判断能力、决断能力和创造力,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提高,有效地实现自我控制。
数字校园的建设
学校建设数字校园要达到五个有利的要求,即:有利于多种媒体组合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等主体性的发展;有利于开展个别化的学习;有利于多种学习资源的利用和资源的共享。要达成这个目标,必须加强三件建设,即硬件、软件、潜件建设。
硬件是指建立一网八室四系统。一网指千兆数据的交互传输和资源共享的校园网;八室指建设了带有电教小平台的学生教室、功能室、综合电教室、电脑室(带语音功能)、课件制作室、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音像教材室、摄录编辑室;四系统为校园广播系统、校园视频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网络系统能将图像、文字、动画、声音以及视频影像等传输到任何一个终端,满足教师课堂教学、备课、制作课件等要求及教育现代管理的需要;满足资源共享与个别化学习的要求;满足学生小组学习讨论和交流的需要;满足教学测试及信息反馈分析的需要。学校普及计算机应用,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等实现了电算化、现代化,工作和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并向无纸化过渡。
软件是指配合硬件使用的两带、两片、两盘,即录音带、录像带;投影片、幻灯片;VCD盘、电脑光盘以及其它形式的音像资料,并将所有既有资料数字化,使之完全可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建立了网上资源库,正将原来模拟信号的教学音像资料转为数字资料,并分门归类上传到服务器。学校建立了光盘塔、光盘库等,师生可以利用电脑网络进行交互学习、实现VOD视频点播,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主动学习。
潜件是指在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技术的背景下,相关思想、相关理论、电教方法以及教师掌握并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潜件不像硬件那样直观,但这恰恰是最重要的。只有人的思想首先现代化了,物质上的现代化才能随之而来。学校应该在不断加强和完善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媒体操作与应用、电脑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开展电教教材评比、课件制作大赛、评选电教优质课等形式促进教师电教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从而使人能尽其材、物能尽其用。
人文校园与数字校园之间的关系
人文校园与数字校园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两个要旨,“人文”与“数字”是教育现代化架构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只有思想没有技术那是空头政治,是纸上的现代化。有设备无思想,就是硬件仓库,就是把昂贵的电教资源当贡品,当展品,摆样子。有设备思想不正确,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应用于传统的教育,反而变本加厉地加重学生负担。新设备老思想成为孔乙己穿西装,不伦不类,贻笑大方。人文校园和数字校园一个属精神范畴,一个属物质领域。两者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数字校园建设属于基础性建设,主要任务是使学校具备与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相适应的物质条件,也是现代化教育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人文校园建设属于精神建设范畴,是师生共同完成高质量教育教学的精神动力,为数字校园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并使数字技术在校园内发挥最优功能,而不是走向偏离。
人文校园和数字校园建设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文校园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加深了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数字校园建设不仅实现了物质条件上的现代化, 也使得由于地域的分散造成的管理上的困难得到克服。搞好两个建设可以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学校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更快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什么是校园人文类照片

一般校园人文类照片指的是校园的一些: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运动会等一系列在校园的人文照片。

❻ 校园人文环境的ppt制作

我刚才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有很多相关人文环境的文章需要你自己仔细阅读。我能帮你的就是。如果做好一个ppt。给你推荐一些做ppt非常好的软件。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最常用的装备,一般是台Windows就有,功能强大。
常见支持平台:Windows, Mac OS, iOS, Android, Web
创客贴
简单容易上手,只需要托拉拽就可以完成设计。
常见支持平台:支持各浏览器,ios pad版
Apple iWork Keynote
效果炫酷,非同一般,走出了一条在微软的雄厚风之外的炫酷风。
常见支持平台:Mac OS, iOS, Web
Google Slides
快速简单
常见支持平台:iOS, Android, Web
WPS
中国对Office的仿制,免费的。
常见支持平台:Windows
Prezi
所有的内容平铺在一张纸上,通过镜头的移动来切换.
常见支持平台:Windows, Mac OS, iOS, Android, Web
IE Book
电子精灵,通过翻页动画代替切换效果.
常见支持平台:Windows, 支持用网页形式查看
imeline 3D
类似于时间轴的幻灯片,没有可选的切换效果,比较简洁.
常见支持平台:Mac OS, iOS, 支持直接转换成Keynote.
iPresent
轻量化的制作软件,这个我也没用过。。。
常见支持平台:iOS
Haiku Deck
同上,支持平台:iOS, Web
PointDrive
根据上传的文件和图片自动排版。
支持:Web
EMae
有些超炫酷的切换特效。
支持:Web

热点内容
涿州老师招聘 发布:2025-09-14 21:13:55 浏览:347
零五网初二物理同步练习 发布:2025-09-14 20:51:19 浏览:678
胃病多久好 发布:2025-09-14 18:27:57 浏览:635
教师专业化成长 发布:2025-09-14 16:39:40 浏览:484
八年上册数学 发布:2025-09-14 16:04:25 浏览:358
标杆教育 发布:2025-09-14 15:51:08 浏览:149
教育运营管理 发布:2025-09-14 15:50:24 浏览:196
2017语文全国卷一作文 发布:2025-09-14 12:18:46 浏览:940
九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发布:2025-09-14 11:59:11 浏览:788
夏利的历史 发布:2025-09-14 09:20:56 浏览: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