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校园
绿色”是生命活力的象征,是自然健康的“代言人”。学校是培育生命个体,培植社会栋梁的专业场所,我们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及整体的人格发展,关注他们的成长经历、关注他们的发展状态,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生活。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在充满生命活力、自然健康的和谐环境中成长,在成长的心路历程中感受快乐与幸福、成功与激情、挫折与奋进……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和谐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状态。我们较理性地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积淀的文化底蕴,结合现代人、现代教育提倡的人本发展的精神理念,提出了构建“绿色文化”作为新课程背景下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绿色文化”涵义即:
“绿色文化”在这里专指学校文化。以“关注人的和谐发展”的人文思想为指导,以和谐教育为途径,引导师生在现实社会中享受纯净、自然、积极、健康的“绿色空间”,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共同创造绿色生活环境、传播绿色生活理念、共享和谐快乐的生活,培养具有健康心理、和谐发展的人。这样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提炼,逐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文化。
和谐教育是构建绿色教育文化的关键。不和谐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自然、健康、积极成长的人,而培养出的人可能会形成情感扭曲、人格障碍等不健全的状态。和谐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以营造教育的和谐为出发点,通过教育的和谐,达到促进受教育者和谐发展的目的,因此,和谐教育必然要求教育自身的和谐,追求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性。因此,只有让“绿色●和谐”的生活教育理念深入到集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心灵,才能促进个体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提升自身的修养,并相互影响,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活状态。
构建“绿色文化”实践初探:
我们主要从构筑“绿色屏障”、“绿色氛围”和“绿色心灵”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 建立保障机制,提供绿色文化屏障。
成立学校“绿色文化”研究机构,对“绿色文化”的内涵、思想理念进行专门的研究,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分析构建“绿色文化”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促进学校“绿色文化”特色的形成。
建立“绿色家园”评比制度。评比活动以争夺“小蜜蜂”、“喇叭花”、“蘑菇”、“大树”四种可爱的卡通标牌为载体,分别根据四种图案象征的不同含义对班级的班风班貌进行评定,如:小蜜蜂提示大家要爱劳动;让礼仪之花开在绿色家园中;鲜艳的蘑菇提示自己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大树则是象征孩子们健康成长,像大树一样枝繁叶茂,经受住风吹雨打。另外,要求在绿色家园中必须建立绿色角、好书阅读角等,以健康积极的文化影响孩子们。评比活动每周一次,每月评出星级班级,期末评出星级绿色家园。激励性的评比制度为孩子们创设了积极的竞争氛围,让孩子们在“绿色家园”中,懂得用自己文明的言行、积极健康的心理赢得自己和团队的荣誉,从而逐渐学会自我教育,成为“绿色家园”中一个个健康成长的“小树苗”。“绿色家园”成为了“小树苗”健康成长的绿色屏障。
建立促进教育者专业发展学习制度。构建“绿色文化”,教育者作为孩子成长的引领者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学习制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定期召开辅导员会议,组织学习研究工作,转变教师的德育观,提高教师的教育工作水平。第一,专家引领。聘请专家为大家作专题讲座,专家通过生动的例子、活动案例指导活动育人的具体方法。第二,同伴互助。开展学习心得交流会,如:学校德育主任聆听了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德育”报告后,立即在学校开展了交流与汇报,使大家在思想交流碰撞中提升教育素养。第 三,经验交流与分享。如: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分享德育工作经验,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教师的成长,为学校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教师的逐渐成熟,为加速学校文化的积淀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校园文化优势,营造“绿色、和谐”的氛围
(一)发挥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围绕“绿色、和谐”的主题,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图案、语言设计校园文明礼仪、环保绿化的温馨提示牌,贴在过道、花园里。学校的走廊成为“和谐校园生活展示台”,教师、学生、家长活动的照片让孩子们感受自己的成长、感受教师和家长爱的教育,感受学校的快速发展,让孩子们沉浸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中体验成长的幸福,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教育的信心。
(二)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各班根据自身的优势,发挥学生主体性,将班级环境作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教育的隐形讲台,让墙壁会“说话”,让学生在色彩斑斓的墙壁上“shou”出自我。这就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宗旨。因此,各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充分地发挥各自的长处,将环境布置得具有个性化、教育性、生活性、时代性,体现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地净化自己的心灵,不断进行自我教育。
(三)凸显人文精神。校园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师生、生生、家校的和谐关系中。每个成员都是这个和谐关系中的主体,他们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学校人文精神的塑造。我们认为,爱的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根本、师生情感的纽带。人际间真诚的爱和沟通,将引领大家崇尚自然、崇尚纯洁。校园内的一言一行都彰显着这样的人文精神,孩子们在真爱中体验真、善、美,在体验中感悟真理、真情。
三、丰富活动内涵,培育“绿色心灵”
“绿色心灵”是指懂得文明礼仪、心理健康、具有环保意识、公德意识、富有爱心……,具有“绿色心灵”的人在生活中是快乐的、积极的、生机勃勃的。活动永远是教育最好的途径,因此,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时,要更加注重活动的内涵对孩子们的心灵“润物细无声”的潜入,使教育进入一种健康的常态,从而达到教育发展与孩子心灵进化的和谐统一。
孩子们的体验故事:
1、“牵手沙河,快乐成长”
我校座落在成都的一条重要河流沙河旁,近年来,沙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校结合实际情况,以沙河为载体,开展了“牵手沙河,快乐成长”环保主题系列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为沙河护绿,用画笔、照相机留下沙河的美丽,有的孩子即兴为沙河创作了优美的童谣,同伴间相互诵读。孩子们从校园走进了更广阔的大自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大自然绿色之美、城市建设的和谐之美。孩子们说:“新沙河在变化,我们在成长。”牵手沙河,孩子们懂得了用自己的手去为沙河护绿,为沙河的变化喝彩,为家乡的发展而自豪。
2、“家乡一日游,快乐文明行”
成都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让孩子在和谐文明的环境中生活、学习,从而学会文明、健康地做人,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心愿。在五一节前夕,学校开展了“家乡一日游,快乐文明行”活动,各年级根据孩子们的自主选择设计了活动内容和方式,有的年级到公园捡拾垃圾,有的年级开展了“大手拉小手,共同看春天”,高年级的大孩子拉着低年级小孩子的手,游览了成都的名胜古迹,大孩子充满自豪地为小孩子讲述着成都的历史文化,小孩子在似懂非懂之间也感受着同样的骄傲;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洋溢着孩子们快乐的笑声,他们懂得要做一个文明的成都人,才能永远享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滋润。
3、“小小文明卡,悠悠家乡情”
绿色主要是心灵之绿,要让文明的观念深入孩子心灵,从而让孩子“行动之绿”。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制作小小的各种精美的诚信卡、文明卡、市民守则卡等,表达了孩子们对文明、和谐的呼唤。孩子们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个城市公民,应当负有的责任。一张张卡片还寄托着孩子们对家乡的美好祝愿,孩子们纯真的心灵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4、“同在一片蓝天下,城乡儿童共起飞”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有很多农民工子女就读,城乡之间的文化和经济差异很容易对孩子的心灵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学校不能消极面对,被动教育,而是以此为教育的切入点,挖掘和开发其中的积极因素,主动引导城乡孩子正确面对文化差异和价值观的矛盾,让孩子纯真的心灵在活动中经历洗礼,学会理解他人、关爱他人。 “同在一片蓝天下,城乡儿童共起飞”的城乡结对活动,正是为孩子们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关爱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城乡家庭、城乡儿童、教师与农村孩子纷纷结为友好对子,每一对孩子,每一户家庭以及师生之间用爱和理解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在这用爱和理解滋润的和谐沃土上,他们就像一棵棵嫩苗在成长过程中相互关照、相互支撑、相互滋养,共同去营造那最美丽的一片绿。我们用爱呵护着每一片绿,呵护着孩子纯洁的心灵,努力使城乡文化在活动中达到相互融合,从而让孩子们在和谐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5、“快乐童谣,快乐童年”
很多健康的童谣伴随着一代代人成长。现代社会的孩子被五花八门的社会文化所包围,而真正能适合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童谣文化却被大家所遗忘了。我们不妨用孩子们喜闻乐见、朗朗上口的健康童谣取代那些“灰色童话”、恐怖小说、网络游戏等可能引起孩子心灵成长扭曲的“灰色文化”。让健康、积极向上的童谣引导孩子乐观、积极地面对社会生活,让孩子们在学唱传统经典童谣、创编新童谣、诵读童谣的活动中去探寻社会生活中和谐的音符。我们的快乐童谣还走出校园,走进家庭、走进社区,孩子们在创、读、唱、演中表现出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绿色文化奏响快乐的旋律。
6、“和谐天空,绿色梦想”
在和谐教育的氛围中,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他们的自我意识,激励他们充分地体现自我生命的价值,这是我们教育者实施绿色、和谐教育的共同愿景。“和谐天空,绿色梦想”艺术节活动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想象和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自我设计、自己表演,孩子们学会如何勇敢、自信地展示自我、展现和谐的团队。师生在活动中分享着成功和希望,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孩子们体验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将是激励他们继续勇敢向前奋进的冲击力。
学生人格的塑造过程乃是所有成人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小学阶段只是这一漫长历程的开端。构建“绿色文化”就是要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以常态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悟,让学生在活动中达到与同伴的和谐,与老师的和谐,与家庭的和谐,与自身的和谐,让教育触动心灵、滋润心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虽然是教育者,但同时也与孩子们同成长、共发展。师生发展的境界——崇尚绿色、崇尚健康、崇尚美德、崇尚幸福。这,就是构建“绿色文化”的共同愿景。
㈡ 和平校园为主题的2000字论文
原创的要吗。俺有的。论文的学术价值的问题经常与论文对所期望结果的概括性程度有关。研究结果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才能适用(例如单个的企业),而在其他的情境下就不再存在这种相关性了,因此一般情况下,论文对已有知识的促进有着非常有限的价值。
㈢ 和平校园之诗歌
2006年6月30日。。。平安校园警句1。将安全牢牢的记在心中,平安将会伴随我们渡过美好的一生。2。。。。。有没有什么好的四句名言、警句,诗歌的形式也可以,谢谢了!。。。
平安校园诗歌:
㈣ 栀子花开向长城长,和平校园诗声朗朗歌名是什么
歌名是【和平,向着世界飞翔】,歌词是:
栀子花开
香樟成行
和平校园
书声朗朗
外语春苗
汲取营养
……
㈤ "创建和平校园"文章
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校园
同学们,
“和谐”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形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而创建和谐校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带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需要建立好的学风、好的校风。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材”。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地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考试时坚决杜绝舞弊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作风严谨、文明,从而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同学们、老师们,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要打照和谐的学生群体,打照和谐的人际关系,打照和谐的校园文化,让我们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的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成长!
愿我们的学校越来越美好!
构件和谐校园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需要建立文明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文明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
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
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需要建立良好的学风、良好的校风。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材”。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地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文明和谐的教育氛围。
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需要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考试时坚决杜绝舞弊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风严谨、文明,从而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茫茫学海中,我们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共赴前程。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岁月需要知识的滋养。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文明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行。
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
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地摇桨,文明和谐的校园乐章终将奏响。
让我们在文明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让我们在文明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
让我们在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地成长。
希望对你有些帮助!!!呵呵!
㈥ 和平中学的学校简介
九连山下的璀璨明珠——和平中学 在粤东北地区,连绵横亘着英雄的九连山。这里曾是东江纵队第三支队展革命武装斗争的根据地,培育和成就了林若、梁威林、彭沃、曾源、林镜秋、何铭思等一大批老革命家的英名。位于九连山下的重点高级中学——和平县和平中学便因与这座英雄山和这些老革命紧密相连而声名远播,长盛不衰。
1919年9月,和平人民本着对科学与民主的追求,抱着教育兴邦的美好愿望,创办了和平中学。此后的日子里,和平中学一直同祖国相呼吸,共命运:1925年“五卅”运动后,和中师生举行了罢课和反帝示威游行,并发动了抵制英货、日货的运动;1926年,和中师生秘密建立了“新和平青年团”,编印了进步刊物,宣传革命,促进了当地的反帝反封建斗争;1931年,和中师生举行了纪念“九·一八”示威游行;抗战时期,和中成了当地学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重要基地;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又成了党组织的秘密活动基地,保护诸多共产党员、游击队员以老师或学生身份隐蔽下来,开展革命活动。1960年春,和中以其出色的办学质量被授予了“全国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学校领导赴京出席了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和中校园重又迎来了明媚的春天,1980年代至今一直保持着校园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辉煌状态:1995年被评为河源市首批市一级学校,并先后被授予“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绿色学校”、“河源市文明单位”、“河源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数十项荣誉称号,连续十多年被评为县先进单位,是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实践研究基地;高考成绩连年稳步攀升,2005年上本科线达到315人,本科上线率近80%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得国家及省市表彰奖励180多人次;10多年来,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都达到98%以上,师生违法犯罪率一直为零。
90多年的不间断建设,使和中的硬件设施得以逐步走向完善。如今的和中,是五彩的花园,是迷人的公园,是学子的乐园。校园主要建筑物有:2栋教学大楼、11栋教师宿舍楼、3栋学生宿舍楼、1栋行政教研楼、1栋综合大楼、1栋多媒体阶梯课室楼、1栋科学楼,还建有可同时供上千人用膳的师生膳堂和能满足上千人冲凉的学生浴室,生物地理园,多媒体电教室,标准理化生实验室、理化学生仪器室,标准电脑室、标准语音室、课件制作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图书馆(藏书68000册)、阅览室各,教工俱乐部、校史展览室、团队室、体育器材室、卫生室等功能室应有尽有。
90多年的优化整合,使和中拥有了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一直把和中的师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每年都根据和中需要,通过业务考核、能力测试等方式把全县最优秀的教师选调进和中任教,2004和2005年又面向全国招聘了一批名牌师范类大学本科毕业生和在职教学精英并全部安排进和中任教。
90多年的积淀,使和中拥有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并孕育了自身的教育教学特色。特别是近十年来,学校几届领导班子都牢固树立“德育为首”的思想,确定了“以人为本,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办学目标,以“围绕‘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对民族的振兴负责”为办学理念,以“以法治校、以德治校;制度管校、民主理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为管理思路,大力推行“管理规范行为,活动陶冶情操”的人本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弘扬教育人文精神;坚持行为养成和人格塑造相结合,理论教育和实践育人相结合,规范管理和发展个性相结合,着力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的“新和中人”。在德育过程中,关注基础道德建设,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注重营造德育合力,努力构建“人文养德、主体发展、融合渗透、多元互动、体系完备、师生共建”的德育新格局。
2005年,学校新设计了凸现和中特色的校徽,并在已有校训“团结,守纪,勤奋,上进”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总结,精心归纳出了和中新时期的校风——崇实、和谐、乐教、善学,教风——严谨、善导、协作、创新,学风——笃志、求善、勤学、敏思。
为了落实“活动陶冶情操”的思想,学校每个月都举办一次大型活动,每到重大节日都举办大型纪念活动;为了落实新课改精神,学校竭力支持学生社团活动,新组建的学生民乐队在河源市范围内声名鹊起,山鹰文学社两度被评为全国中学优秀文学社团,奇葩艺术社、电脑俱乐部等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校报《和中人》、简报《和中简讯》在市县教育系统都有较大的影响。学校每年都拿出一大笔资金奖励优秀学生,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设立了“扶贫济困基金”;学校还通过与有经济实力的校友、社会成功人士、知名企业、慈善机构等合作,设立了多项奖学金和助学金,2005年10月19日与县个私协会联合开展了“个体私营企业扶助贫困生”活动,一次扶助了78名贫困学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学校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战略思想,探索高效率办学模式。近年来,承担有多个省市级研究课题,教师获奖论文近百篇,发表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的论文50多篇,学校主办的《和中教研》杂志也发表了大量教师论文。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全程性教学调控,认真贯彻“高中三年全程备考”原则。努力促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体的最优化发展,如开设有音体美特长教学班、培优班等。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
习开展颇有成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2009年是国庆60周年,也是和平中学的90华诞
㈦ 和平校园和平家庭征文800字
今天,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了一张图片。这张图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这天早上,一个小孩与他的父母准备回老家,他们一家非常高兴。可就在这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架飞机从天上抛了来了几颗炸弹,把整个南站全炸成了废墟。而这个小孩幸存地活了下来。瞧,画面上倒塌的房屋,被毁的铁路,残废的碎片在地面上散落着。这个小孩该何去何从?
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使得孩子没有父母,妻子没有丈夫?我的脑海中突然漂浮出了这样一条答案:是战争。
这让我想起了南京大屠杀,多少无辜的百姓在战争中失去了生命。他们一个个被活活埋入了一个大坑。由此可见,战争把多少百姓卷入了杀害之中。
战争,停止吧!虽然现在中国没有战争了,可是世界并不太平。有多少国家和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家园。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呼唤和平,制止战争,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渴望和平,杜绝战争,那是我们全人类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