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中学生之死
Ⅰ 哪有女中学生之死
看完《女中学生之死》之后有些气愤: 到底有没有一本告诉人这女孩纸能有办法不死的书啊?这本书能救她吗?不能!!!!!!!!!!!!!!!!
Ⅱ 狗仔的作者简介
陈丹燕,1958年12月18日生于北京协和医院。 1966年在上海上小学,因为口吃极少有朋友。 1972年在上海上中学,开始写作并开始在《上海少年》上发表少年习作。 1978年2月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 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论文是关于西方儿童幻想文学的研究, 《让生活扑进童话:西方现代童话的新倾向》,获全国儿童文学论文优秀论文奖。获文 学学士学位,任《儿童时代》小说编辑,同时开始小说和散文创作和儿童文学翻译。 1983年出版长篇童话译著《小老鼠斯图亚特》。 1984年第一篇散文《中国少女》发表在上海《少年文艺》,获上海青年作家奖、陈 伯吹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第一篇小说《当有人遇到不幸》 发表在上海《少年报》,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1986年在南京《少年文艺》上发表小说《上锁的抽屉》,开中国青少年文学中少女 文学先河。结集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少女们》。同年采访了上海一个女中学生的自 杀事件,并写作第一部中篇小说《女中学生之死》。 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女中学生三部曲》。 1990年发表第一篇成人中篇《寒冬丽日》,开始成人文学的写作。 1991年《女中学生之死》日文版在日本福武书店出版,再版七次,被日本儿童文学 协会选入本世纪最好的一百部世界儿童文学作品。访问日本,第一次看到了中国以外的 世界,受到极大的吸引。写作第一部女性题材长篇小说《心动如水》。 1992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德国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向国际书展推荐介绍中文 图书,并演讲中国独生子女问题。三个月的欧洲生活,极大地冲击和开阔了思想。 写作长篇小说《一个女孩》,对自己的童年时代做第一次全面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 写作一系列欧洲的生活,知识分子采访记。 11月在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设青少年节目《12种颜色的彩虹》,做圣诞特别节目, 捐款在上海儿科医院设立儿童白血病无菌病房“12色彩虹屋”。节目获上海政府新闻奖 二等奖,中国新闻奖金奖,在波兰南部的小镇扎库帕纳得到了获奖的消息。 1194年游学美国,在新泽西小镇上唯一的一家意大利咖啡馆里写作长篇小说《纽约 假日》,实现了在一家异国咖啡馆里写一部小说的心愿。 1995年《一个女孩》德译本《九生》在瑞士出版,被德国之声选为最佳童书。 1996年《九生》获奥地利国家青少年图书奖、德国国家青少年图书奖银奖、获德国 青少年评委金色的书虫奖。出版《精神故乡》(与陈保平合作)。 1997年,《九生》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青少年倡导宽容文学奖德国柏林市了解 外来文化图书1997年特别奖。出版《独生子女宣言》。策划制作五集电视记录片《独生 子女》。
Ⅲ 女中学生三部曲的目录
女中学生之死
青春的谜底
青春的翅膀能飞多远
Ⅳ 陈丹燕的人物经历
1966年,在上海上小学,因为口吃极少有朋友。
1972年,在上海上中学,开始写作并开始在《上海少年》上发表少年习作。以少女题材小说为主。
1978年,就读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2年2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是关于西方儿童幻想文学作品的研究:《让生活扑进童话:西方现代童话的新倾向》,获全国儿童文学优秀论文奖。同年,任《儿童时代》小说编辑,开始小说和散文的写作,并从事英文儿童文学的翻译。
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4年,第一篇散文《中国少女》发表于上海《少年文艺》,获上海青年作家作品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第一篇小说《当有人遇到不幸》发表于上海《少年报》,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1986年,发表小说《上锁的抽屉》,结集出版第一本青少年文学短篇小说集《少女们》。同年采访了一个上海女中学生的自杀事件,写作了第一部中篇小说《女中学生之死》,发表于《中国作家》杂志。
198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8年,出版第一部中篇小说集《女中学生三步曲》,获上海青少年推荐青少年读物金奖。
1990年,发表第一部成人生活题材的中篇小说《寒冬丽日》,开始涉及都市生活题材的文学创作。同年翻译出版《黑珍珠》(司格特·奥代尔著)。
1991年,《女中学生之死》日文版由日本福武书店出版发行,访问日本。《女中学生之死》日文版先后再版七次,被日本儿童文学协会选入20世纪最好的一百本世界儿童文学作品。《产经新闻》、《朝日新闻》等有好评。同年中文繁体字版《女中学生三部曲》由台湾业强出版社出版发行,先后再版六次。写作并出版了第一部都市生活题材的长篇小说《心动如水》。
1992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德国国际青少年图书馆,向意大利波罗尼亚国际书展推荐中文参展图书,并演讲中国独生子女文学。同年写作长篇小说《一个女孩》。并写作发表了一系列欧洲生活和欧洲知识分子的采访记。
同年11月,在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设青少年节目《十二种颜色的彩虹》,圣诞特别节目筹得善款和捐助,在上海儿科医院儿童白血病区建立无菌层流室12色彩虹屋,使用至今,用于救助白血病患儿。节目获得上海市政府新闻奖二等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1993年,游历德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波兰,俄罗斯,沿途采访并为东方广播电台发回报道。
1995年,《一个女孩》德文译本《九生》在瑞士出版发行,数周后,被德国之声电台选为最佳童书。《法兰克福汇报》、《苏黎士日报》均有好评。
1996年,《九生》获奥地利国家青少年读物金奖,德国国家青少年读物银奖,德国青少年评委金色的书虫奖。出版散文集《精神故乡》(与陈保平合著)。
1997年,《九生》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青少年倡导宽容文学奖,德国柏林市政府了解外来文化图书1997年特别奖。出版《独生子女宣言》,获得中国人口文化奖,策划五集电视记录片《独生子女》,与上海电视台记录片编辑室合作完成。
1998年,出版散文集《上海的风花雪月》,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发行十六万册。《九生》的德国版由费舍尔出版社在德国出版发行。
1998年,出版《我的妈妈是精灵》,是作者在中国儿童文学领域的新颖之作,被香港《文汇报》书评评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好的儿童幻想小说”;在国内儿童文学理论界获得一致好评,被认为是对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在艺术文体上的重大突破。2011年,本书入选2011年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
1999年,出版传记小说《上海的金枝玉叶》,发行十四万册。长篇小说《一个女孩》在中文繁体字版由台湾《民生报》出版,获得同年中国时报1999年最佳童书奖、联合报1999年最佳童书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宽容”文学金奖。 日文版《独生子女宣言》在日本出版发行,《朝日新闻》和NHK亚洲人物栏目报道了新书的发行。
2000年,出版传记小说《上海的红颜遗事》,发行六万册。出版欧洲游历系列散文丛书《今晚去哪里》、《咖啡苦不苦》。
2001年,出版散文《上海色拉》。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参加柏林国际文学节。小说《我的妈妈是精灵》获得台湾年度好书奖。
2002年,出版欧洲游历系列散文《木已成舟》、《偶遇》。《上海的金枝玉叶》获得榕树下网站,周末画报和非利普公司联合评选的全国十本好书奖。
2009年,短篇小说《雪》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08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
2010年,散文《春日探寻聚源中学》,获2009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
2014年4月13日,陈丹燕在上海图书馆与主持人张颖做了一场名为“看透风景,一个作家正在旅行”的讲座并谈新书《我的旅行哲学》。该书系浙江文艺出版社计划出版的陈丹燕旅行文学书系12种的第一本。
Ⅳ 谁能给我解答"落落"这个词是什麽意思
作家 落落:
笔名含义:
源自陈丹燕的一篇小说(《女中学生之死》)女主人公“落落”,结合落落寡欢和落落大方之意
落落寡欢:孤单寂寞,心中不快
落落大方:举止潇洒自然的样子。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词语 落落:
【词意探源】:
(1)指零落。陆机《叹逝赋》:“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
(2)形容孤独,不遇合。左思《咏史》诗:“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3)指豁达;开朗。柳宗元《柳公行状》:“终身坦荡,而细故不入,其达生知足,落落如此。”
(4)指稀疏。孙绰《游天台山赋》:“荫落落之长松。”
(5)同“罗罗”。
(6)动词指“理会、处理(人或事情)”
基本解释
1. [natural and graceful; very poised and dignified]∶形容举止潇洒自然;豁达开朗 <落落大方>
2. [unsociable;socially aloof;stand-offish]∶形容跟别人合不来;孤独 <落落寡合>
3. [pile up]∶堆积的样子
落落大满。——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what do you do about him?!]:你跟他落落啥?!
详细解释
1. 犹磊落。常用以形容人的气质、襟怀。
《三国志·蜀志·彭羕传》:“若明府能招致此人,必有忠谠落落之誉。” 唐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风标自落落,文质且彬彬。” 明 李东阳 《明故奉政大夫乔君墓志铭》:“稍长,落落有大志。”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献县 史某 ,佚其名,为人不拘小节,而落落有直气。” 黄葆桢 《赠徐公孟》诗:“落落 徐公孟 ,青年多苦吟。”参见“ 磊落 ”。
2. 形容孤高,与人难合。
宋 李纲 《辞免尚书右仆射第一表》:“志广材疎,自笑落落而难合。” 清 周亮工 《<托素斋诗>序》:“ 愧曾 复落落不肯苟同於俗,自信者殊坚。” 黄远庸 《岁暮馀闻》:“ 李仲山 与内阁诸公亦颇落落,故有人拟议 李 将来必组织内阁而代 熊 者,此节恐难成事实。”
3. 稀疏;零落。
汉 杜笃 《首阳山赋》:“长松落落,卉木蒙蒙。” 晋 陆机 《叹逝赋》:“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悠悠度朝昏,落落捐 季 孟 。” 冯自由 《民主主义与中国政治改革之前途》:“中等资产阶级之可数者,概已落落如晨星。”
4. 冷淡。
《花城》1981年第3期:“他是不是风闻了什么才这样对我落落寡情?”
5. 高超;卓越。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落落词高,飘飘意远。” 宋 王禹偁 《怀贤诗·桑魏公》:“沉沉帷幄谋,落落政事笔。”
6. 粗劣貌。
《文子·符言》:“故无为而宁者,失其所宁即危;无为而治者,失其所治即乱。故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后汉书·冯衍传下》:“ 冯子 以为夫人之德,不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李贤 注:“玉貌碌碌,为人所贵。石形落落,为人所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落落之玉,或乱乎石;碌碌之石,时似乎玉。”
7. 形容多而连续不断的样子。
唐 赵牧 《对酒》诗:“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辽史·文学传·萧韩家奴李澣论》:“ 韩家奴 对策,落落累数百言,概可施诸行事。” 清 郑梁 《<南雷文案>序》:“要之原本於六经,取材於百氏,浩浩乎其胸中,而落落乎其笔端。”
8. 清楚、分明的样子。
《魏书·术艺传·张渊》:“灼灼羣位,落落幽纪。设官分职,罔不悉置。”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古今相望,落落然如骑星辰。” 元 萨都剌 《寄朱舜咨》诗:“落落 江 南山,一一青可数。” 王闿运 《诰授光禄大夫衡阳彭公行状》:“今掇其落落大者……以待国史徵采。”
9. 清澈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三:“亭亭明玕照,落落清瑶流。”一本作“ 洛洛 ”。
10. 象声词。
唐 王建 《听雨》诗:“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檐头。” 唐 司空图 《乙巳岁重阳独登上方》诗:“落落鸣蛩鸟,晴霞度雁天。” 宋 梅尧臣 《三层瀑》诗:“山头出飞瀑,落落鸣寒玉。”
Ⅵ 请介绍一下作家陈丹燕
作者简介:
陈丹燕 1958年12月18日生于北京协和医院。 1966年在上海上小学,因为口吃极少有朋友。 1972年在上海上中学,开始写作并开始在《上海少年》上发表少年习作。 1978年2月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 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论文是关于西方儿童幻想文学的研究, 《让生活扑进童话:西方现代童话的新倾向》,获全国儿童文学论文优秀论文奖。获文 学学士学位,任《儿童时代》小说编辑,同时开始小说和散文创作和儿童文学翻译。 1983年出版长篇童话译著《小老鼠斯图亚特》。 1984年第一篇散文《中国少女》发表在上海《少年文艺》,获上海青年作家奖、陈 伯吹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第一篇小说《当有人遇到不幸》 发表在上海《少年报》,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1986年在南京《少年文艺》上发表小说《上锁的抽屉》,开中国青少年文学中少女 文学先河。结集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少女们》。同年采访了上海一个女中学生的自 杀事件,并写作第一部中篇小说《女中学生之死》。 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女中学生三部曲》。 1990年发表第一篇成人中篇《寒冬丽日》,开始成人文学的写作。 1991年《女中学生之死》日文版在日本福武书店出版,再版七次,被日本儿童文学 协会选入本世纪最好的一百部世界儿童文学作品。访问日本,第一次看到了中国以外的 世界,受到极大的吸引。写作第一部女性题材长篇小说《心动如水》。 1992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德国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向国际书展推荐介绍中文 图书,并演讲中国独生子女问题。三个月的欧洲生活,极大地冲击和开阔了思想。 写作长篇小说《一个女孩》,对自己的童年时代做第一次全面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 写作一系列欧洲的生活,知识分子采访记。 11月在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设青少年节目《12种颜色的彩虹》,做圣诞特别节目, 捐款在上海儿科医院设立儿童白血病无菌病房“12色彩虹屋”。节目获上海政府新闻奖 二等奖,中国新闻奖金奖,在波兰南部的小镇扎库帕纳得到了获奖的消息。 1194年游学美国,在新泽西小镇上唯一的一家意大利咖啡馆里写作长篇小说《纽约 假日》,实现了在一家异国咖啡馆里写一部小说的心愿。 1995年《一个女孩》德译本《九生》在瑞士出版,被德国之声选为最佳童书。 1996年《九生》获奥地利国家青少年图书奖、德国国家青少年图书奖银奖、获德国 青少年评委金色的书虫奖。出版《精神故乡》(与陈保平合作)。 1997年,《九生》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青少年倡导宽容文学奖德国柏林市了解 外来文化图书1997年特别奖。出版《独生子女宣言》。策划制作五集电视记录片《独生 子女》。
还想知道更多就请登陆:http://www.goldnets.com/author/10/20973.html
Ⅶ 我的妈妈是精灵的人生履历
1958年12月18日生于北京协和医院。
1966年在上海上小学,因为口吃极少有朋友。
1972年在上海上中学,开始写作并开始在《上海少年》上发表少年习作。
1975年中学时代,开始写作,并在《上海少年》的少年习作栏目里发表了第一篇散文。
1978年2月,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
1982年2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是关于西方儿童幻想文学作品的研究:《让生活扑进童话:西方现代童话的新倾向》,获全国儿童文学优秀论文奖。同年,任《儿童时代》小说编辑,开始小说和散文的写作,并从事英文儿童文学的翻译。
1983年翻译出版《小老鼠斯图亚特》(怀特著)。
1984年第一篇散文《中国少女》发表于上海《少年文艺》,获上海青年作家作品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第一篇小说《当有人遇到不幸》发表于上海《少年报》,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1986年发表小说《上锁的抽屉》,结集出版第一本青少年文学短篇小说集《少女们》。同年采访了一个上海女中学生的自杀事件,写作了第一部中篇小说《女中学生之死》,发表于《中国作家》杂志,开中国青少年文学中少女文学先河。
1988年出版第一部中篇小说集《女中学生三部曲》。获上海青少年推荐青少年读物金奖。
1990年,发表第一部成人生活题材的中篇小说《寒冬丽日》。开始涉及都市生活题材的文学创作。同年翻译出版《黑珍珠》,(司格特·奥代尔著)。
1991年,《女中学生之死》日文版由日本福武书店出版发行,访问日本。《女中学生之死》日文版先后再版七次,被日本儿童文学协会选入20世纪最好的一百本世界儿童文学作品。《产经新闻》,《朝日新闻》等有好评。同年中文繁体字版《女中学生三部曲》由台湾业强出版社出版发行,先后再版六次。写作并出版了第一部都市生活题材的长篇小说《心动如水》。
1992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德国国际青少年图书馆,向意大利波罗尼亚国际书展推荐中文参展图书,并演讲中国独生子女文学。同年写作长篇小说《一个女孩》。并写作发表了一系列欧洲生活和欧洲知识分子的采访记。同年11月,在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设青少年节目《十二种颜色的彩虹》,圣诞特别节目筹得善款和捐助,在上海儿科医院儿童白血病区建立无菌层流室12色彩虹屋,使用至今,用于救助白血病患儿。节目获得上海市政府新闻奖二等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1993年,游历德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波兰,俄罗斯,沿途采访并为东方广播电台发回报道。
1995年,《一个女孩》德文译本《九生》在瑞士出版发行,数周后,被德国之声电台选为最佳童书。《法兰克福汇报》,《苏黎世日报》均有好评。
1996年,《九生》获奥地利国家青少年读物金奖,德国国家青少年读物银奖,德国青少年评委金色的书虫奖。出版散文集《精神故乡》。(与陈保平合著)
1997年,《九生》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青少年倡导宽容文学奖,德国柏林市政府了解外来文化图书1997年特别奖。出版《独生子女宣言》,获得中国人口文化奖,策划五集电视记录片《独生子女》,与上海电视台记录片编辑室合作完成。
1998年出版散文集《上海的风花雪月》,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发行十六万册。《九生》的德国版由费舍尔出版社在德国出版发行。
1999年,出版传记小说《上海的金枝玉叶》,发行十四万册。长篇小说《一个女孩》在中文繁体字版由台湾《民生报》出版,获得同年中国时报1999年最佳童书奖,联合报1999年最佳童书奖。日文版《独生子女宣言》在日本出版发行,《朝日新闻》和NHK亚洲人物栏目报道了新书的发行。
2000年,出版传记小说《上海的红颜遗事》,发行六万册。出版欧洲游历系列散文丛书《今晚去哪里》,《咖啡苦不苦》。
2001年,出版散文《上海色拉》。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参加柏林国际文学节。小说《我的妈妈是精灵》获得台湾年度好书奖。
2002年,出版欧洲游历系列散文《木已成舟》、《偶遇》。出版小说《鱼和它的自行车》。《上海的金枝玉叶》获得榕树下网站,周末画报和非利普公司联合评选的全国十本好书奖。
Ⅷ 落落是陈丹燕哪本书的主人公
是《女中学生之死》啊
我我我我也超爱落殿的啊 啊 啊 啊 啊
哈哈哈、落殿落殿~~我们爱你。。(故作小沈阳状。。)
Ⅸ 有没有陈丹燕、冯雪梅两位作者的简介
陈丹燕1958年12月18日生于北京协和医院。
1966年在上海上小学,因为口吃极少有朋友。
1972年在上海上中学,开始写作并开始在《上海少年》上发表少年习作。
1978年2月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
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论文是关于西方儿童幻想文学的研究,
《让生活扑进童话:西方现代童话的新倾向》,获全国儿童文学论文优秀论文奖。获文 学学士学位,任 《儿童时代》小说编辑,同时开始小说和散文创作和儿童文学翻译。
1983年出版长篇童话译著《小老鼠斯图亚特》。
1984年第一篇散文《中国少女》发表在上海《少年文艺》,获上海青年作家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第一篇小说《当有人遇到不幸》发表在上海《少年报》,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1986年在南京《少年文艺》上发表小说《上锁的抽屉》,开中国青少年文学中少女文学先河。结集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少女们》。同年采访了上海一个女中学生的自杀事件,并写作第一部中篇小说《女中学生之死》。
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女中学生三部曲》。
1990年发表第一篇成人中篇《寒冬丽日》,开始成人文学的写作。
1991年《女中学生之死》日文版在日本福武书店出版,再版七次,被日本儿童文学协会选入本世纪最好的一百部世界儿童文学作品。访问日本,第一次看到了中国以外的世界,受到极大的吸引。写作第一部女性题材长篇小说《心动如水》。
1992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德国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向国际书展推荐介绍中文图书,并演讲中国独生子女问题。三个月的欧洲生活,极大地冲击和开阔了思想。写作长篇小说《一个女孩》,对自己的童年时代做第一次全面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写作一系列欧洲的生活,知识分子采访记。
11月在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设青少年节目《12种颜色的彩虹》,做圣诞特别节目,捐款在上海儿科医院设立儿童白血病无菌病房“12色彩虹屋”。节目获上海政府新闻奖 二等奖,中国新闻奖金奖,在波兰南部的小镇扎库帕纳得到了获奖的消息。1194年游学美国,在新泽西小镇上唯一的一家意大利咖啡馆里写作长篇小说《纽约假日》,实现了在一家异国咖啡馆里写一部小说的心愿。
1995年《一个女孩》德译本《九生》在瑞士出版,被德国之声选为最佳童书。
1996年《九生》获奥地利国家青少年图书奖、德国国家青少年图书奖银奖、获德国青少年评委金色的书虫奖。出版《精神故乡》(与陈保平合作)。
1997年,《九生》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青少年倡导宽容文学奖德国柏林市了解外来文化图书1997年特别奖。出版《独生子女宣言》。策划制作五集电视记录片《独生子女》。
冯雪梅,生于上七十年代,新闻学硕士,供职于中国青年报社,青年话题版编辑。
Ⅹ 女中学生之死的读书笔记
啊??吓人 吓人 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