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中学
❶ 浅谈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 随堂重要的时政评论
每个班级每堂课都请一位学生(可以依学号轮流)做本班的时事评论员,评论员可以针对本周内国际国内大事发表自己看法。针对时事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见解,而这一活动正好给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了机会,使学生可以敞开心灵之窗说出心里话。针对评论员的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评论内容进行分析、评述,并作为学生思路的开拓者和引导者,给以适当的点拨,有利于帮助学生弄清事实真伪,有理有据地针砭时事,最终达成共识。
二、时政剪报制作与评述
美国的阿尔温.托大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教会学生自己学习是素质教育也是终生教育的需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必须在自主学习中渐渐离开老师这一拐杖。在教学改革的这一实践中,我发现当老师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以施展才艺的舞台,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得到很大的体现与发挥,他们在许多方面能做得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得多。
在庆祝国庆60周年一时期内,我让大家按小组收集资料,以《辉煌60年》为题从不同侧面了解国家的变化,并把收集的资料大家分享,用自己所了解到的现实来理解祖国取得得成就。
从他们的所做的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到,学生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望,希望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资料收集过程中他们显露了各自的才能,又不经意间将其他学科所学整合进了政治学习的课堂(计算机、英语、语文等学科内容);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补充了自己知识上的不足;在小组的合作中,培养了团队精神,认识到团队的能量是巨大的,大家在工作中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悦。另外从教学工作而言,时政材料散而多,祖国的变化何止一个两个,老师的力量也是有限的,通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收集的资料相对而言比较多,全班进行交流,可以达到一个资源共享的效果。
三、适当地举行时事政策知识竞赛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切泼曼和佛得尔曾对两个小组学生进行10天的加法练习对比实验,其中一组是竞赛组,另一组为无竞赛组,由于有竞赛诱因的存在,竞赛组的成绩保持着不断进步,另一组却退步。实验表明:竞赛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由于电视普及率的不断上升,一些电视台的知识竞赛节目,已使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参与意识。据此,我在班级定期组织一次时事政策知识竞赛,通过小组选拔赛在小组选出一个得分最高的选手参加抢答赛。根据实绩对参与抢答赛的选手,均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这项活动适合年少活泼的中学生心理特点,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时事政策的热情,强化了时事知识的传播。
❷ 中学生时事政治报高中版各版区别
高一高二版新课程吧。
我觉得。
那个和你的实际情况比较相符。、
那个报纸经常还出一些题目之类的。
但是你是高一。我觉得这样的报纸不是很有用。
关心时世。 我觉得时事资料手册不错。
每个月国内外大事。什么都有。
而且高考的文棕都是由时事演变过来的。
为你以后打基础。
祝你学习进步。
❸ 如何加强初中时事政治的教学
时事政治指的是国内国外的一些热点问题和影响较大的新闻事件,是政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初中政治教育中不可避免的要融入时事政治的学习,这不仅是为了考查的需要,同时也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效果,提高他们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可求知欲。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时事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将它视作一种可以临时抱佛脚的突击性学习内容,简单粗暴地处理,这就让时事政治的教育意义全部丧失。从根本上说,这是对时事政治教育意义和教育方式的认识不够造成的。
一、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时事政治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素材,甚至有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是我们亲身经历的,这样它的带入性就很强,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果能够正确运用,其意义显而易见。其实,时事政治教育也是在贯彻教育改革的思想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中能够全面彻底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也是转变旧有教学方式的一种途径,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抓住学生兴趣点,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实现教与学的双赢。时事政治教育还是体现教师主导地位的一种方式,学生是教育的主题,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时事政治正好是这种理念的实践素材。教师可以利用时事政治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将生活与知识相互联系,从而提高他们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初中政治的解题能力,最终得到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如何将时事政治教育融入课堂
1.明确融入的时事政治内容
并非任何时事政治都不加筛选地就可以融入教学,这样做的最终效果是适得其反。我们在选择时事政治教学内容时,要根据我们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筛选出恰当的合适的时政内容,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政治的乐趣所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我们的教学质量。
2.以老师为主导,让学生做主体
这里“以老师为主导”指的是教师的引导工作,必须由我们教师将时政教育内容恰当地切入课堂,引导学生分析。鼓励他们大胆评论。“让学生做主体”指的是学生才是教育的真正主体,时政教育中更是如此,要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大胆的发表个人观点。这样的最大好处是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广泛搜集时事政治教育的素材
明确了时事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课堂上的主体,就要开始准备教育素材。搜集教育素材主要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是教师搜集的部分,二是学生自主搜集的部分。教师搜集不言而喻是教师本职工作的需要,且更能符合教育目的和任务,而学生搜集的意义不仅仅是对时事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补充,更能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搜集的过程中,他们必须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大脑,才能从浩繁的信息中找出符合要求的内容,挖掘信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一个锻炼的过程。时事政治教育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和谐的、轻松的学习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时事政治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开篇我们就说过,时事政治教育在初中政治实际教学中不被多数老师重视,这是最大的问题,即便我们通过上面的阐述知道了时事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懂得如何将时事政治融入课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会存在很多问题,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以下我们简单举出几个常见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初中政治老师的重视。
1.随意性、表面化
时事政治教育没有深入内心,只是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想起来了就拿出来,像是零食一样,且并没有对其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只是为了教育而教育,一切都流于表面,不深刻,也就无法真正起到效果。
2.点缀性、程序化
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他们在教学中只是将时事政治当做一种吸引学生注意的点缀,在课堂上只起到了补充作用,甚至只是作为课堂导入程序,并没有切实做到时事政治教育所要求的工作。以上,就是我对时事政治教育的一些新的体会,虽然并不具体也不深入,但是相信从中也能体会到时事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全身心的投入教学的研究中去,帮助学生开发出最理想的学习环境,让他们高效学习、快速健康的成长。让我们在初中政治教育中,将时事政治教育当做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加以重视,从而实现教育改革赋予我们的责任。
❹ 关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
高三班的应该内容较广泛,但针对性不强。高考版应试性较强,也条理化,方便考生检索,而且还有部分训练,结合自己需要吧
❺ 高中时事政治
像上海世博,冬奥会等等这些现在热点的话题,还有就是像改革开放啊,能源啊,环境啊这些老掉牙的话题,其实时事政治考的不多,只要把老师发的小本本里的内容背一下和老师发的提纲背一下就行了。 一、改革开放30周年
1.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2.30年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举世注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也是我党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体现。
3.改革开放时空格局变化,是一种区域空间结构和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和完善。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科学发展观
1.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
(1)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2)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3)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4)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5)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6)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
2.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上述内容,可以说都是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比如“协调发展观”,从地理的角度,可以涉及“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等;具体来说,能联系“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四大工程。
三、金融危机:产业调整(品牌意识)
1.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相似、又有不同;发生原因有经济学原理等可究。
2.历史上发生的历次重大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其对策是可以借鉴的。
3.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发源地、波及地与这些地区的区域特征是密切相关的。
4.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发生一般会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资源能源
1.资源、能源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关联到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资源、能源的全球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体现,它影响着当代国际政治、国际关系。
3.世界性的资源、能源获得,使得国际交通要道的地位日益提高,比如亚丁湾的海盗猖獗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交通要道的重要性。
4.中哈输油管道的铺设,是中国第一条获得境外能源的输油管道。我国与中亚诸国的经济联系的加强,直接关联到我国与中亚以及周遍的国家的关系。
5.海洋资源开发,涉及到海洋空间、海洋资源、海权的划分,影响到国际关系。从某个国家角度出发,也是一种国家战略的体现。
❻ 中学生时事政治
去中国时事网吧。。网络找一下搜索
❼ 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综合版是指什么啊,我今年高一,教材是人教版的。那我应该订高一新课程版还是综合版啊
你好。我今年是高二的学生,由老师推荐订购了这份报纸。
我的订购方式是新课程高一高二版以及新课程高三版。
我的订购建议:
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有高一版(其实是高一高二版,但是诡异的是你到邮局去查书目,会发现只有高一版这个名称。)还有高三版,综合版。
综合版的“综合”在于有七的八的除了政治之外的文科,比如地理,历史。但是根据我们老师的建议,他说虽然号称是“综合”,但是所有的综合题目都由政治老师出,所以其中的历史地理等题目质量及正确性都有待商榷,曾经我们的地理老师也曾经说过这个报纸的综合版地理问题有问题- -。
恩,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订综合版,扎扎实实地先吃透政治,其他的科目用其他科目专门的参考书。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❽ 浅谈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几点方法
课前准备最近相关的时事热点
课堂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分析时事热点
课后安排一定的课外活动来强化学生的时事观念
❾ 初中时事政治时间轴
其实历史教材都事表按照事表便编间轴政治、经济、文化三容易看清条理
❿ 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好不好
该报坚持以质量复求生存制,以品牌赢市场,以向中学生提供丰富的、优质的精神食粮为己任,坚持正确导向,规范办报行为,求真务实地为广大中学师生读者服务,成功地树立了报纸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获得荣誉
该报连续7届在河南省报纸质量检测中被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河南省一级报纸”,连续多年获得“河南省报纸编校质量评比第二名”,2003年7月,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管理司、中国新闻出版报共同举办的首届全国教辅报编校质量评比活动中,《中学生时事政治报》获二等奖的第一名。2005荣获第二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2006年以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举行的全国教辅类报刊质量检测中,中学生时事政治报荣获无差错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