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校园欺凌评论

校园欺凌评论

发布时间: 2021-05-22 13:44:45

『壹』 如何预防校园暴力欺凌行为总结评价

现在老师对学生体罚的事件,虽还是时有发生,但已大大减少,这正是教师观念进步版的体权现。而校园“冷暴力”却常常被忽略。校园“冷暴力”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对“问题学生”采取不理睬、疏远、隔离及在语言上进行讽刺等行为。这些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举动,但其杀伤力更大。老师如果对向个性较强的孩子采取“冷暴力”的话,将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轻则导致他们厌学,重则造成自闭的后果,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极易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贰』 对校园欺凌的看法

校园欺凌观后感

惩治、遏制校园暴力,治理校园欺凌问题再一次提上了国家议事日程。那么,家长和学校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这未必可行。法制文明要从娃娃抓起,家校要走的路仍然还长,但必须得坚定走下去:促进法律健全,使我们的孩子从小具备正确的法制素养、法制意识,既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也懂得用法律维护共同生活的校园环境等。

近日,一条海南省琼海市“长坡中学打人”的视频在网上流传。据南海网报道,事件发生于5月20日。此外,该校5月18日也发生了一起学生打人事件。5月21日上午,琼海市教育局就此视频事件召开紧急会议,提出七项措施专项治理校园暴力。此事件距离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于4月28日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尚不足一个月。4月28日,重庆市彭水县桑拓中学一名学生在厕所内遭到至少三名学生群殴,胸部被利器捅伤致死。同日,辽宁省庄河市第二十二中学课堂上,初二男生吕某遭同班同学姜某割喉身亡。

4月23日,山西省绛县,15岁少年张超凡被多名同学在网吧殴打致死。同日,河北省安新县某中学,一名女生被其他几名女生逼迫脱衣下跪、扇耳光,旁边多人围观起哄,但自始至终没有一人出来劝阻……

类似的事情一再发生,原本安宁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对于曾经遭受校园欺凌的张宇来说,更是如此。他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在欺凌事件发生后,校园再也不是自己向往的地方了。他整日提心吊胆,寝食难安。

“可能是太害怕了,我就偷偷地拿了一把刀,每天放在书包里。心想如果有人再敢打我,我就拿刀捅他。”张宇回忆,“庆幸的是,那群欺负我的学生,之后没有再来打我。”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徐光兴认为,对于被欺凌者来说,如果心理层面得不到及时疏导,可能会陷入两种极端:陷入抑郁中不能自拔,甚至会产生自杀想法;或寻找比自己弱的目标,将情绪转移到弱者身上,被欺凌者变为新一轮的欺凌者。

『叁』 关于校园欺凌作文的教师评语怎样写

关于笑脸校园欺凌这样的作文是比较常见的事情,就是可以从孩子们的引导如何避免这种情况,遇到了怎么做这几方面去进行评论。

『肆』 关于校园欺凌那些江湖风雨

您好,朋友。校园欺凌的本质,是人性暴力的映射。表现形式:1.言语上起带有侮辱性的外号,或使用羞辱性的话语。嘲笑讽刺(阴阳怪气)。散播关于他人的谣言。威胁 、恐吓、强迫他人做ta不想做的事情。敲诈勒索,干涉他人的个人财物。2.行为上:故意忽视:在群体中把你当透明人,或在他人试图与你交流时进行打扰中断。集结他人一起排挤孤立你暴力行为、肢体攻击: 校园中最常见的欺凌形式,却常常被认为是“小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3.网络欺凌:随着社交网络在低龄人群中的渗透,欺凌也从拳打脚踢蔓延到了网上的胡言秽语。包括社交网络上的言语攻击、威胁恐吓的邮件和短信、发布信息、照片令他人难堪等。90%被网络霸凌的孩子,也曾经被传统方式霸凌过。校园欺凌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对于受害者,上学路上的每一步都像在走向坟墓。1.失眠 在校园中曾受到过欺凌的孩子可能会有更多的睡眠问题,并且问题的严重性随着暴露于欺凌的次数的增多而提高。2.心理失常 校园欺凌受害者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没有遭受过欺凌的孩子。遭受过严重的欺凌行为甚至有可能导致受害者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3.感到缺乏自信,自尊降低 被欺凌经历越多、时间越长,个体的自尊水平越低。4.影响正常学习 霸凌会导致认知功能受损,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遭受欺凌的孩子常常表现出学习成绩下降,翘课、甚至辍学。而在我国,普遍情况就是,只有当一件事情影响到孩子成绩时,才会引起家长关注:是不是孩子遇到什么问题了。我国父母对于孩子成绩下降有多敏感,在孩子心理健康方面就有多愚钝。5.严重行为问题 被霸凌的孩子很可能会发展出品行障碍,以及成年后的反社会型人格。美国每15起校园枪击案中,有12个枪击者都曾经被霸凌过。以上这些身体、心理以及行为上的负面影响都可能引起随后愈加严重的欺凌,使欺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我国推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对于那些饱受欺凌的孩子来说,就是受长达九年的罪。长期的逆境会导致人的情感反应系统长期处于激活状态,这对于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尤其对于正处于发展期的儿童来说,大脑的可塑性较强,这种慢性压力甚至会永久地损坏大脑神经元。解决方法:遵循理性且合理,不能情绪化处理。1.心态。被欺凌者很容易陷入自卑的情绪中,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导致了被欺凌,长期发展极易造成抑郁自闭等不良后果。所以,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认为自己真的很“有问题”。2.回避。面对语言上或肢体上较轻的冲突时,应该采取回避的做法,不要激化升级矛盾以至于自己受伤。3.反抗。如果是长期反复的欺凌,那么就有必要在一些时候进行反抗。也许你会让我反抗会招来更严重的欺凌,但如果你不反抗就是放纵别人欺凌自己。4.寻求帮助。校园欺凌中,老师是第一责任人,家长必须跟进了解孩子的在校状态。如果在校期间受到欺凌,你应该和班主任老师充分说明情况,然后回家后及时告知你的父母。可能一两次的述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你必须去积极寻求他们的帮助。试着提出你的想法解决(比如换班)。

『伍』 如何评价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学生们会受到不好的影响。因此学生的成绩也跟着下降,所以校园暴力我们吧可以使用。

『陆』 校园欺凌表现

肢体欺凌。推撞、拳打脚踢以及抢夺财物等,是容易察觉欺凌形式。
2、言语欺凌。当众嘲回笑、辱骂以及替别人取答侮辱性绰号等,是不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
3、社交欺凌。孤立、杯葛以及令其身边没有朋友等,是不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
4、网络欺凌。在网络发表对受害者不利的网络言论、曝光隐私以及对受害者的照片进行恶搞等,是容易察觉欺凌形式。
《治安管理法》第九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柒』 对校园欺凌事件的看法有那些

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的看法如下:

  1. 欺凌者从小缺少家庭,老师对其的教育。很多的欺凌者都是生活在不是“很幸福”的家庭里,也就形成了这种恶习。

  2. 国家法律和课堂上的约束不是深入人心的,树要从小的时候就开始剪修,十年,二十年过后才会变成参天大树,而现在我们的少儿教育老师除了专业上的知识以外,不去注重学做人的培养,甚至说很多老师都没有达到做一个正义人的准则。

  3. 被欺凌者的法律意识不足,校园欺凌事件之所以不能及时遏止,往往也是被欺凌者不敢及时的告诉家长或者老师自己被欺凌的显示,导致欺凌者逍遥法外,继续恶性循环。

『捌』 校园暴力的时事评论议论文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及敲诈勒索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案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在日本,校园欺凌已经变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年有许多学生自杀。并衍生了一个独特的现象“不登校”。[1]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不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学校须正视并加以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并且同学和家长的努力也非常重要的。

『玖』 成年人怎么看待校园欺凌

成年人心智逐渐健全了,应理性看待。校园欺凌的本质,是人性暴力的映射。
表现形式:
1.言语上
起带有侮辱性的外号,或使用羞辱性的话语。
嘲笑讽刺(阴阳怪气)。
散播关于他人的谣言。
威胁 、恐吓、强迫他人做ta不想做的事情。
敲诈勒索,干涉他人的个人财物。
2.行为上:

故意忽视:在群体中把你当透明人,或在他人试图与你交流时进行打扰中断。
集结他人一起排挤孤立你
暴力行为、肢体攻击: 校园中最常见的欺凌形式,却常常被认为是“小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
3.网络欺凌:

随着社交网络在低龄人群中的渗透,欺凌也从拳打脚踢蔓延到了网上的胡言秽语。包括社交网络上的言语攻击、威胁恐吓的邮件和短信、发布信息、照片令他人难堪等。90%被网络霸凌的孩子,也曾经被传统方式霸凌过。
校园欺凌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对于受害者,上学路上的每一步都像在走向坟墓。

1.失眠 在校园中曾受到过欺凌的孩子可能会有更多的睡眠问题,并且问题的严重性随着暴露于欺凌的次数的增多而提高。
2.心理失常 校园欺凌受害者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没有遭受过欺凌的孩子。遭受过严重的欺凌行为甚至有可能导致受害者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3.感到缺乏自信,自尊降低 被欺凌经历越多、时间越长,个体的自尊水平越低。
4.影响正常学习 霸凌会导致认知功能受损,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遭受欺凌的孩子常常表现出学习成绩下降,翘课、甚至辍学。而在我国,普遍情况就是,只有当一件事情影响到孩子成绩时,才会引起家长关注:是不是孩子遇到什么问题了。我国父母对于孩子成绩下降有多敏感,在孩子心理健康方面就有多愚钝。

5.严重行为问题 被霸凌的孩子很可能会发展出品行障碍,以及成年后的反社会型人格。美国每15起校园枪击案中,有12个枪击者都曾经被霸凌过。
以上这些身体、心理以及行为上的负面影响都可能引起随后愈加严重的欺凌,使欺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我国推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对于那些饱受欺凌的孩子来说,就是受长达九年的罪。长期的逆境会导致人的情感反应系统长期处于激活状态,这对于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尤其对于正处于发展期的儿童来说,大脑的可塑性较强,这种慢性压力甚至会永久地损坏大脑神经元。
解决方法:遵循理性且合理,不能情绪化处理。
1.心态。被欺凌者很容易陷入自卑的情绪中,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导致了被欺凌,长期发展极易造成抑郁自闭等不良后果。所以,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认为自己真的很“有问题”。
2.回避。面对语言上或肢体上较轻的冲突时,应该采取回避的做法,不要激化升级矛盾以至于自己受伤。
3.反抗。如果是长期反复的欺凌,那么就有必要在一些时候进行反抗。也许你会让我反抗会招来更严重的欺凌,但如果你不反抗就是放纵别人欺凌自己。
4.寻求帮助。校园欺凌中,老师是第一责任人,家长必须跟进了解孩子的在校状态。如果在校期间受到欺凌,你应该和班主任老师充分说明情况,然后回家后及时告知你的父母。可能一两次的述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你必须去积极寻求他们的帮助。试着提出你的想法解决(比如换班)。

『拾』 如何评价现行校园暴力行为

往往受非道德观念、不健康心理的支配。制止校园暴力行为,家长和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桑标说,要从细微之处入手,教育孩子做文明学生、文明市民,教育孩子从小学会与同学进行良好的沟通,使他们懂得不打人骂人是最起码的文明。

热点内容
数学教学器材 发布:2025-08-28 18:48:47 浏览:202
河北的历史 发布:2025-08-28 18:22:54 浏览:19
教师的总结 发布:2025-08-28 16:37:59 浏览:28
西藏的地理位置 发布:2025-08-28 16:16:51 浏览:47
中国建筑历史 发布:2025-08-28 11:43:53 浏览:161
威尔的英语 发布:2025-08-28 09:09:26 浏览:799
数学九上课本 发布:2025-08-28 07:49:47 浏览:763
广安市教师公招 发布:2025-08-28 07:43:26 浏览:836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发布:2025-08-28 05:16:12 浏览:975
师德自查反思 发布:2025-08-28 05:14:48 浏览: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