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校园打人事件

校园打人事件

发布时间: 2021-05-24 16:50:30

校园打架事件处理

一块儿去派出所,接受训戒,写检查。打伤人的给伤者看病去,情节严重的刑事拘留或者罚款。

Ⅱ 校园暴力事件案例

案例主要讲的是未打扫卫生起争执酿命案,三位在校学生均获刑,具体如下:

郑某、李某、郑某某与被害人王某某系同班同学,2012年7月,因被害人王某某值日但未打扫卫生,郑某某与王某某发生口角;之后,王某某在路过郑某座位时在郑某背部推了一下,引发推搡厮打;一旁的李某、郑某某也参与到殴打中。最终造成王某某头部重伤,后经救治无效死亡。案发当日,郑某与郑某某先后被警方抓获归案,李某在其亲属陪同下投案自首。

法院一审后,判处郑某有期徒刑七年、李某有期徒刑二年、郑某某有期徒刑二年。一审宣判后,郑某、郑某某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2)校园打人事件扩展阅读:

没有可以复制的青春,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校园暴力事件——尽管其中或许有着太多的共因可寻。因为,每一起事件中的“主角”,若总是面目模糊的“施暴者”与“受害者”,很可能意味着对他们的拯救与干预是隔靴搔痒式的。事件成因越复杂,在寻求解决办法上,越需要耐心和见微知著,如此才能真正找出规律与破解良方。

对于这些未成年人而言,在当前刑法惩戒难以介入的情况下,他们最终基本上还是要回归家庭,回到他们“熟悉”的成长环境。那么,对他们的“改造”,就必然离不开对这种具体环境的干预。

Ⅲ 最近校园暴力事件

校园暴力,最近又成了此间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在中国和新加坡从事心理辅导经验告诉我们,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可以根据其性质分为各种类型,不是一出现便与私会党有关。心理辅导员也应根据行为的不同类型,对症下药地予以处理。

以下几种情况,都会引致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产生。

第一种是“心理幼稚症”。

张同学,男性,14岁,中学二年级。这位同学出身于“书香门第”,母亲是一名中学优秀教师,从小对他进行严格的管教。小张从小学到初中都是重点优秀学生。他为人文静温和,在亲戚和学校老师心目中是一名老实听话的好孩子。

但是近两年来连续发生三件令人吃惊的事件。第一件,在巴士车边,无故将一名女乘客的裙子剪坏,被警察局训话和拘捕教育数天,后被母亲保按释放。第二件,时隔数日,自作主张用10元买进一辆来历不明的自行车,隔一周后又以同样价格出售给别人,再次被警局传讯训话。

再隔数月,跟着一名同班同学到居民家中偷窃,他担任“把风”。被抓后追问他为什么行窃,小张不加思索地回答:“我知道偷窃是犯法的。因为他是我朋友和同学,不去不好意思”,“反正我不想偷”。

这呈现“无知型”和“玩耍型”犯罪特点――缺乏深刻的动机和计划的犯罪行为,并不追求得到物质的满足。

在心理中心检查,张同学外表正常,智商中上水平,无精神病理症状;但发现心理发育不成熟,想法幼稚单纯,心理认识水平低下,无理想追求,无成熟自我意识。这是“心理幼稚症”犯罪的典型例子。

经过心理辅导、检查、咨询、老师帮助、家人加强教育,一年后逐渐好转,不再出现类似行为,顺利考上初级学院。

小错不断成棘手问题

第二种是“反社会性格缺陷”。

小维,男生,中学四年级,17岁。

他幼小时活跃好动,上课不遵守纪律,在课堂里有时无故起身来回走动,尖声喊叫,教师多次教育批评无效,父母经常收到老师投诉电话。进入初中后,更发展为动辄冲动打人,脾气粗暴急躁,不知道恐惧和危险,外号为“小霸王”。

最近连续发生多次意外事件:用小刀乱划乱舞,将女同学手指划破,鲜血如注。第二天将另一位同学从高台上推下来,震惊全校。在教室内打闹,将铁制书桌打翻,压伤别人,险出人命。

后来发现,小维从小无法无天,调皮捣蛋,屡犯错误。令人不安的是,屡教不改,当面检讨,事后不改,屡教屡犯,我行我素,不能自控自己的行为。父母为他其痛心哭泣,打过骂过,他在旁边若无其事。幼小时曾看过心理医生,怀疑他有“多动症”。

这是很值得注意的案例。问题是,这名男生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其轻微违纪行为达不到犯罪的程度,无法司法惩戒。现有学校制度又缺乏有效的教育惩责手段,教师教育无效,辅导效果很差,成为教育领域一项棘手问题。

最后我要举出一个上海实例,这是个轻微犯罪的案例,当事人送“工读学校”管教,结果是个教育有效的成功例子。

小英,女生,15岁,初三学生。

小英父母6岁前离婚,由父亲抚养。父亲是个商人,经常外出经商,让小英单独生活和求学。因为从小缺乏管教和父母亲温暖,她生活随便,爱虚荣和打扮,经济挥霍,读书不用功。中学一年级起,就偷窃同学钱财,乱交男友,发生性关系,还堕胎一次。学校教育无效,生怕她再次犯罪,送“工读学校”学习和管教。

这是一所全寄宿制特殊学校。学生一律留宿在学校中,实行半工半读,一半是普通学校的课程学习,另一半是轻微劳动或集体文娱体育活动。

小英在学校学习二年,表现好,提前出校,升入高中,以后考入普通大学,表现良好。

这说明,青少年犯罪,尤其轻微犯罪,犯罪早期应该及时处理,控制,采取特殊措施,切断犯罪源,才能有效制止再犯罪。犯罪是社会必然存在的问题,其责不在于家长和学校,关键在于正确处理。

关注对社会的危害性

校园暴力事件由来已久,至少有以下社会危害性,必须重视和纠治。私会党不过是校园不良行为中的一种形式,青少年严重不良行为有二大类:

其一,违纪行为――违反校纪校规、打架、聚众闹事、赌博、酗酒、早恋乱爱、流氓习气行为、偷窃、欺骗、陷入“黄毒”和“私会党”等。

其二,违法行为――盗窃、强奸、卖淫、伤人、杀人、私会党团伙和其他刑事犯罪等。从上海调查的资料,大致发生频度在1%左右。

青少年并非成人,心理行为不成熟,犯罪偶发性机率大,社会危害性不大,不适合采用成人法律。他们的人生有一长段道路要走,各国都有青少年保护法,目的着重于挽救,从宽,让他们重新做人。

不幸的是,现有学校对轻微不良行为和犯罪缺乏有力惩戒措施,辅导作用不够有力有效,管束困难。对特殊家庭、特殊父母(如离异、孤儿、特殊性格儿童等)不采取社会隔离、封闭学校的教育,教育困难,成效很差。

“工读学校”是特殊教育,专收“问题学生”。学校采取封闭式教育制度,学生一律住宿过半军事式集体生活。教育课程同普通学校,升留学制度相同。

教育队伍由教师(特殊有爱心者,对德育有经验)、警察局干警、民政部人员、心理辅导者、义工等组成。兼教又管,宽严结合,务使学生在德智体劳全面发展。

问题学生由各校提名。针对道德品行有问题而屡教难改者、轻微犯罪行为又未严重犯法者、须接受预防性管教的学生,收住教育。

教育或住宿学校时期可从一年到三年,视学生行为道德表现。而离开学校后,社会不应该歧视,学历相同。这样的教育,在中国各地和上海已推行10至20年,效果良好。

本人认为香港电影也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Ⅳ 不断曝光的学校打人事件,我们要如何看待呢

最近见到大多新闻,有老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攻击,有学生自杀因为老师不让考试,有家长寻求帮助对付打人老师。

近日,网友爆料一则学生和老师互相扇耳光的视频,视频中女教师对男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发生冲突,这位男生不但不听,还顶撞老师,致使女老师当场被激怒,随后当场猛扇该男生一耳光。不料男生不甘示弱,回击了老师一耳光

山东滨州一女子含泪声讨“打人”教师。该女子讲,她孩子在滨城区一所中学就读,没想到昨天在课堂上,当着同学的面,被英语老师“痛打”,孩子脸部红肿。她看了十分心疼,泪流不止,她希望学校严惩打人教师,?孩子一个公道。

江苏省丰县华山三千刘楼村一10岁女孩于14日晚10点,在家喝农药自杀,死后留有手写体遗书374字,告别视频3分26秒。10岁女孩告别视频遗言:“你们是打我骂我,但是我知道一切都是对我好的,我真想在天堂照顾你们一辈子。我也不想让你们失望,你们两个谁都别跟谁吵架,你们吵架我在天堂走得也不安心,因为我太想去天上看看了,拜托了再见了,记住我的样子了么,我的样子很漂亮的。我走了,你们不要想我想的太很,我走了再见等等。10岁女孩遗书遗言,妈妈你和爸爸也要好好活着,你们全都好好活着。因为我太想去天上看看了,拜拜了,再见了。不给你们添乱,也不用打我骂我了。其实,你骂我的时候我特别开心。我不是因为你们是因为什么事情,因为我有两个敌人。我讨厌她们两个。老师不让我考试了,我活在世上也没有意义了。拜拜了等等。”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我的爸妈只要碰到我的班主任,就问我的学习情况。和在校的表现情况。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如果在学校不听话,你就给我打噻,打了我还给你拿手工钱(方言:意思就是你打了我还给你钱)。

可见,那时候我们的家长是完全信任老师的,就那一句朴实的交待就把孩子交给了老师,把信任交给了老师。让老师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的管教我们。

在我的记忆当中,我们的老师也从不轻易打学生,反正我是从来没被他打过,嘿嘿,不过我也是班上最听老师话的和成绩最好的。有几个同学好像被老师打过几次,那几个同学是班上最调皮捣蛋的,老师经常都准备一根荆竹条,貌似就是给他们准备的。

一般挨老师打的不光是成绩不好,还特别捣乱,比如前桌的同学在认真听老师讲课,他就后面用脚蹬前面同学的屁股,或者把邻桌笔悄悄藏起来,让人家做作业没笔。

你说,这种学生该不该打?

我都不知道现在是怎么了?是信息太灵通了还是现在的孩子太娇气了?家长投诉老师打学生好像经常见诸于报端。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打了(其实有的都不能称之为打),不投诉老师一下好像还显得有点不正常了。

我先声明一下,我不是教师,不是我站在教师的角度说话,我也不是一定支持老师打学生。但我们要思考一下:你的孩子为什么会被老师教训,即使他成绩不好,如果品德优秀,老师会打吗?

其实老师和家长是一样的心理,都是为了孩子将来有一个好的前途,不说将来,至少在他手里是一个好学生。那如果就遇到班上有这样的学生,无数次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都还要调皮捣蛋,学习也不搞,那怎么办?是放任不管还是把他逐出校园。

当然,我们也不否定有的老师可能确实下手有点重了点,但这种现象毕竟是个别,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

如果我们家长经常和学校老师沟通交流,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发现孩子有不好的苗头,就配合老师一起制定相应措施,把你的态度摆出来,把一份信任交给老师。这样,老师就会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处理。

至少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完全信任老师,也有理由相信老师能管理好我们的孩子。

Ⅳ 校园打人事件被称夸大情况,如何看待散播谣言的行为

就散播谣言的行为来讲,我觉得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在传播谣言的过程中,他们自己就成为了引起恐慌或者造成其他方面问题的原罪。很多事件的背后犯错误的不仅仅是施暴者,还有谣言的散布者,并不是只有武力可以造成伤害,语言上面的伤害更是可以,所以肆意散播谣言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应该鄙弃。在校园暴力这一方面,事件如果故意被放大的确是错误的,但是最应该关注的不应该是散播谣言的行为,而是校园背后的教育问题和校园安全问题。

校园暴力的背后是孩子的成长问题,需要家长、学校全方面的关注,因为受害者的身心也许会因为校园暴力从此无法完善,一度走上不归路的学生也是比比皆是。而施暴者就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年少无知就是无知,无知就理应受到最合适的教育。校园暴力应该重视,散布谣言绝对不能遵循。

Ⅵ 校园暴力事件

校园,最近又成了此间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在中国和新加坡从事心理经验告诉我们,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可以根据其性质分为各种类型,不是一出现便与私会党有关。心理员也应根据行为的不同类型,对症下药地予以处理。

以下几种情况,都会引致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产生。

第一种是“心理幼稚症”。

张同学,男性,14岁,中学二年级。这位同学出身于“书香门第”,母亲是一名中学优秀教师,从小对他进行严格的管教。小张从小学到初中都是重点优秀学生。他为人文静温和,在亲戚和学校老师心目中是一名老实听话的好孩子。

但是近两年来连续发生三件令人吃惊的事件。第一件,在巴士车边,无故将一名女乘客的裙子剪坏,被局训话和拘捕教育数天,后被母亲保按释放。第二件,时隔数日,自作主张用10元进一辆来历不明的自行车,隔一周后又以同样价格给别人,再次被警局传讯训话。

再隔数月,跟着一名同班同学到居民家中偷窃,他担任“把风”。被抓后追问他为什么行窃,小张不加思索地回答:“我知道偷窃是犯法的。因为他是我朋友和同学,不去不好意思”,“反正我不想偷”。

这呈现“无知型”和“玩耍型”犯罪特点――缺乏深刻的动机和计划的犯罪行为,并不追求得到物质的满足。

在心理中心检查,张同学外表正常,智商中上水平,无精神病理症状;但发现心理发育不成熟,想法幼稚单纯,心理认识水平低下,无理想追求,无成熟自我意识。这是“心理幼稚症”犯罪的典型例子。

经过心理、检查、、老师帮助、家人加强教育,一年后逐渐好转,不再出现类似行为,顺利考上初级学院。

小错不断成棘手问题

第二种是“性格缺陷”。

小维,男生,中学四年级,17岁。

他幼小时活跃好动,上课不遵守纪律,在课堂里有时无故起身来回走动,尖声喊叫,教师多次教育批评无效,父母经常收到老师投诉。进入初中后,更发展为动辄冲动打人,脾气粗暴急躁,不知道恐惧和危险,外为“小霸王”。

最近连续发生多次意外事件:用小刀乱划乱舞,将女同学手指划破,鲜血如注。第二天将另一位同学从高台上推下来,震惊全校。在教室内打闹,将铁制书桌打翻,压伤别人,险出人命。

后来发现,小维从小无法无天,调皮捣蛋,屡犯错误。令人不安的是,屡教不改,当面检讨,事后不改,屡教屡犯,我行我素,不能自控自己的行为。父母为他其痛心哭泣,打过骂过,他在旁边若无其事。幼小时曾看过心理,怀疑他有“多动症”。

这是很值得注意的案例。问题是,这名男生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其轻微违纪行为达不到犯罪的程度,无法司法惩戒。现有学校制度又缺乏有效的教育惩责手段,教师教育无效,效果很差,成为教育领域一项棘手问题。

最后我要举出一个上海实例,这是个轻微犯罪的案例,当事人送“工读学校”管教,结果是个教育有效的成功例子。

小英,女生,15岁,初三学生。

小英父母6岁前离婚,由父亲抚养。父亲是个商人,经常外出经商,让小英单独生活和求学。因为从小缺乏管教和父母亲温暖,她生活随便,爱虚荣和打扮,经济挥霍,读书不用功。中学一年级起,就偷窃同学钱财,男友,发生性关系,还堕胎一次。学校教育无效,生怕她再次犯罪,送“工读学校”学习和管教。

这是一所全寄宿制特殊学校。学生一律留宿在学校中,实行半工半读,一半是普通学校的课程学习,另一半是轻微劳动或集体文娱体育活动。

小英在学校学习二年,表现好,提前出校,升入高中,以后考入普通大学,表现良好。

这说明,青少年犯罪,尤其轻微犯罪,犯罪早期应该及时处理,控制,采取特殊措施,切断犯罪源,才能有效制止再犯罪。犯罪是社会必然存在的问题,其责不在于家长和学校,关键在于正确处理。

关注对社会的危害性

校园事件由来已久,至少有以下社会危害性,必须重视和纠治。私会党不过是校园不良行为中的一种形式,青少年严重不良行为有二大类:

其一,违纪行为――违反校纪校规、打架、聚众闹事、赌博、酗酒、早恋乱爱、流氓习气行为、偷窃、欺骗、陷入“黄毒”和“私会党”等。

其二,违法行为――盗窃、、淫、伤人、杀人、私会党团伙和其他刑事犯罪等。从上海调查的资料,大致发生频度在1%左右。

青少年并非成人,心理行为不成熟,犯罪偶发性机率大,社会危害性不大,不适合采用成人法律。他们的人生有一长段道路要走,各国都有青少年保,目的着重于挽救,从宽,让他们重新做人。

不幸的是,现有学校对轻微不良行为和犯罪缺乏有力惩戒措施,作用不够有力有效,管束困难。对特殊家庭、特殊父母(如离异、孤儿、特殊性格儿童等)不采取社会隔离、封闭学校的教育,教育困难,成效很差。

“工读学校”是特殊教育,专收“问题学生”。学校采取封闭式教育制度,学生一律住宿过半军事式集体生活。教育课程同普通学校,升留学制度相同。

教育队伍由教师(特殊有爱心者,对德育有经验)、局干警、人员、心理者、义工等组成。兼教又管,宽严结合,务使学生在德智体劳全面发展。

问题学生由各校提名。针对道德品行有问题而屡教难改者、轻微犯罪行为又未严重犯法者、须接受预防性管教的学生,收住教育。

教育或住宿学校时期可从一年到三年,视学生行为道德表现。而离开学校后,社会不应该歧视,学历相同。这样的教育,在中国各地和上海已推行10至20年,效果良好。

本人认为香港电影也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Ⅶ 如何应对校园暴力事件

透视这些学生暴力视频就会发现,很多时候暴力的发生只因谁抢了谁的女朋友,谁看谁很不顺眼……我们可以说,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悸动期,受社会的影响,很容易在“从众”、“好奇”等心理诱因下做出暴力举动。但扪心自问,家长、学校和社会又为孩子提供怎样的教育呢?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却忽视孩子的心理困扰;学校急功近利,一味追求升学率,却不重视生命教育;社会暴力文化侵袭校园,校园不再是净土。

令人诧异的是,若不是暴力视频在网上传播,校园暴力事件往往很难被学校管理者和家长知晓,这无疑为校园管理提出了警示。西方一些国家建立了校园暴力早期识别系统,学校管理人员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时,会将这些信息汇总和分析,以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而我们很多人甚至不认可校园暴力的存在,这种自欺欺人的“鸵鸟”政策必须及时摒弃。

此外,学生暴力视频在网络上的广泛传播,也拷问着网站的审核管理。明知这种暴力视频社会影响很坏,为何还为其发放通行证?网站不能为了点击率而不顾社会责任,充当暴力视频的“帮凶”。(

Ⅷ 校园打架闹事的看法500字

校园打架闹事的看法
打架这个词在我的中学时代出现的可不少!动刀动枪的也不少!现在我听见这个词就有些毛骨悚然。为什么呢?还是这件事,引起了我对打架的毛骨悚然!

记得,那天放学,我们在学校门口正好遇见一桩打架事件,而且用的都是制人与死地的“家伙!”一个头顶有撮金毛的年轻人手拿一块砖头,正追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学生跑。那个学生就跑到了我们学校内,但被一辆自行车挡住了逃命的去路。最终这个学生被那个有着一撮金毛的人逮到学校门口,用砖头狠狠的砸在这个学生的头上,当时这个学生就头破血流,昏到在地,这是,那人看情况不妙,就逃之夭夭了。真不知道这个学生和他有什么血海深仇。

前些日子,班主任为了我们年级两个班打架,耗费了许多时间,主要原因是仇某为了一件小事与二班的张某发生矛盾,导致中午一场打斗与下午一场打斗。中午两人个没占便宜,所以约定下午放学继续较量。这可好,张某中午回家拿了一把长有20厘米长的水果刀与一个升了锈的铁棒。幸好,有几位同学及时去劝驾,要不然这事可就不好收场了。这两天,我听的最多的话就是谁把谁打了。我真是有些不耐烦了!怎么这么多的矛盾?这么多的打架事件呢?

打架,是一种行为上就很不道德的事情,还是一种违法行为!有什么矛盾不能以和平解决呢?为什么要动刀动枪呢?如果这个世界不在有打架发生,那么这个世界会跟美好!

Ⅸ 新闻上经常报道校园暴力事件,一个女生被一群女生围着打,女生之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仇恨”

我觉得这都不是矛盾不矛盾的问题,起因都是一些小事。
发生这样的暴力事件大多都是因为相关的这些女生本来就极度的叛逆,又缺乏有力的管教,一丁点的不顺脾气就要炸,才导致了这些校园暴力事件

热点内容
南京教育咨询公司 发布:2025-08-25 14:53:20 浏览:632
2017年陕西数学 发布:2025-08-25 11:13:28 浏览:808
千笔教学 发布:2025-08-25 10:13:14 浏览:178
最美乡村教师马剑霞 发布:2025-08-25 09:48:41 浏览:504
认识米的教学反思 发布:2025-08-25 08:32:43 浏览:788
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 发布:2025-08-25 03:51:39 浏览:894
监禁姐妹教师西瓜 发布:2025-08-25 03:19:29 浏览:790
李德印老师 发布:2025-08-25 02:35:21 浏览:859
硝酸钙的化学式 发布:2025-08-24 20:54:14 浏览:595
四平招聘教师 发布:2025-08-24 19:15:36 浏览: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