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级中学校园网
㈠ 求福州一三附中的具体资料(最新)
黎明永辉附近
有车站的
就叫教院附中
㈡ 福州去那里的高职单招培训班好呢
这是厦门工商旅游的资料: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是由厦门商业学校、厦门旅游职业中专学校、厦门市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三校整合而成,地处集美文教区。2006年3月19日开工建设,这是厦门市人民政府“十一五”规划第一个动工的教育重点工程。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整合并搬入新校区。 厦门商业学校创办于1964年,位于厦门八大名胜之一的金鸡亭畔,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开办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财务会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商务外语、现代物流等20几个专业。学校就业渠道宽广,主要在银行、保险、电脑、网络、商场、旅游、物流等行业就业,就业率达97%以上。 厦门旅游职业中专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学校,坐落于著名的风景区鼓浪屿对岸的鹭江道旁。创建于1898年。学校现开设空乘与涉外礼仪、航空港服务与营销、旅游商务外语、旅游商贸、财会与营销、现代酒店管理、导游与旅行社实务、电子商务与图像制作、烹饪艺术、调酒与西餐、外贸实务等12个专业。学校先后与航空公司、机场、星级宾馆、旅游行业、银行、税务、电信、政府机关等100多个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设立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就业率达98% 以上。 厦门市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于1983年,地处交通便利的湖滨南路,为省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学校开设国际航运业务管理(3+2大专班)、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物流、汽车商务、港口机械等专业。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实行100%推荐就业,近几年就业率达96%以上。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将建成福建省办学规模最大、办学条件最好的中专学校。三校合并之后的学生数达5400人,今年中招将在全省招生2000多人。学校占地340亩,其中学生公寓73亩,拥有2.6万多平方米的教学综合楼、3.1万多平方米的实验中心大楼、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8.2万多平方米学生公寓以及1座百余套间教师宿舍楼等配套设施;二期工程将建设办公综合大楼、图书馆、体育馆、游泳池等。学校设计体现环保节能、网络智能化的特点,其中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为学校的管理带来了高效、方便与安全。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将推行国家助学金制度,建立奖学助学机制,激励广大学生树立自信,发奋读书,施展特长,增强竞争意识。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将集三校先进的办学理念、雄厚的师资力量、上乘的教学质量、凸显的品牌效应,畅通的就业渠道等优势,组建校企共同参与的教育集团,发挥办学与经营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2009年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将申报国家级示范中等专业学校。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将传承融合三校优良的校园文化,走特色品牌之路,成为八闽大地职业教育的一朵艳丽的奇葩。 这是福州的: 福州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前身为福州第十六中学。福州第十六中学原为毓英女子寄宿学校(1859年基督教会创办)。1927年改为福州私立毓英女子初级中学。1952年福州市人民政府接办,私立寻珍女子初级中学和福州私立邮电学校的女生并入,改名福州第二女子中学。1956年改名福州第十六中学,兼收男女学生。 1985年开办福州第十六中学旅游职业高中班。 1986年高中部改办中专性质的福州旅游职业学校,1995年定名为福建省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2000年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评估验收,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该校的“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是该校、全福州市乃至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中旅游专业的骨干专业和示范专业。2002年12月该专业被国家教育部正式选定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首批示范专业”。2003年,该校与福州十六中分离,与闽侯师范整合,迁址到福州西郊荆溪荔园度假村旁(原闽侯师范校址)。并重新征地90亩,校园面积将达170亩,福州市政府决定要把该校创办成一流的国家级重点学校。 学校现有教师141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2名,中级职称教师42名,分别占任课教师总数的35%和45%。学校是福建省旅游烹饪专业教学委员会的理事长校和市旅游专业教学中心组的组长校;市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心组副组长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校内外实习基地配套完善。学校拥有校园网、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室、多媒体阶梯教室、练功厅、连接校内各个教室的闭路电视网络等先进的教学设施,有学生公寓、学生餐厅等条
㈢ 福州屏东中学高中部好不好
福州屏东中学高中部的校风较好,教学口碑较高。福州屏东中学高中部的相关优势介绍具体如下:
1、福州屏东中学高中部的教学设施较全面:
福州屏东中学高中部学校已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3间、多媒体教室5间及装备有多媒体展示台的理、化、生教室各一间;建成了校园网(并安装了网络终端)、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各办公室实现了电脑办公。
2、福州屏东中学高中部的声誉较高:
福州屏东中学高中部校以丰厚的办学底蕴,鲜明的办学特色,骄人的办学业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是福州市公立完全中学规模最大的学校之一,学校连续十一届被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学校。
(3)福州高级中学校园网扩展阅读:
福州屏东中学高中部的其他介绍:
福州屏东中学高中部专用教室以及教学仪器设备均达到中学二级达标学校标准。图书馆、阅览室面积达标,图书资料70000册。学校已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3间、多媒体教室5间及装备有多媒体展示台的理、化、生教室各一间;
福州屏东中学高中部的师资较强,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91人,研究生20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9人,校级骨干教师83人,省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8人,市学科带头人20人,福州市中考命题组成员13人,福州市名师工作室成员5人。
㈣ 中国有名的中学有哪所
1、湖北黄冈中学
湖北省重点中学、基础教育的全国名校入选理由黄冈中学被当地人简称“黄高”。在黄冈中学的官方网页上可以看到这样的介绍黄冈中学在国际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先后夺得18块国际奥赛奖牌学生邱波还夺得了四块亚运会金牌。2009年高考有12人考上了清华、北大20余人被保送至全国一流大学。
2、江西临川一中
后起之秀,连续两年培养出高考状元,于1955年创建,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入选。恢复高考以来我校已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新生3万余人。特别是近六年临川一中连创江西高考历史之最。六年临川一中共有146人考入清华、北大,约占这两所名牌大学在江西招生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3、北京四中
京城名校,不少校友成“大腕”,北京市示范性高级中学,作为最早建成计算机校园网的学校之一北京四中也是最早探索素质教育的学校之一。北京四中培养出的学生中不少人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绝大多数成为党、政、军以及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和高级技术人员。
4、重庆巴蜀中学
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在重庆“巴蜀现象”非常抢眼。2009年该校有65人被清华、北大、港大及美国前50所大学录取创巴蜀历史新高。1999年到2008年巴蜀中学培养出来的高考状元有6人在全国高考头名中学排行榜中也是排在前10名的位置。
5、天津耀华中学
天津市教委直属公立重点高级中学。耀华中学高考录取率均达到本科率100重点率97以上。据了解近六年中耀华中学有600多人次获全国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计算机竞赛天津赛区一、二、三等奖,100人次获高中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一、二、三等奖。
6、海南中学
海南省教育厅直属重点中学。海南中学的前身是私立琼海中学,前期主要招收东南亚华侨、港澳同胞及侨属子女就读。新中国成立后数易其名,1988年海南建省后改为现名并定为海南省重点中学。海南中学几乎就是海南省的高考状元专业户,几乎每年都有状元产生。
7、东北师大附中
全国知名重点中学,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的重要生源基地,是北京大学外埠最大的生源校。
8、广东华南师大附中
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有三个最早,早在合校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率先开展“以启发式教学”为重点的课堂教育改革,20世纪60年代后,首先实行课外活动创新。20世纪80年代后,学校最早在全国普教系统实施“按程度分层次教学”,部分学科按学生认知和能力水平的不同程度组织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全国普教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9、云南师大附中
滇南名校,和西南联大有渊源,云南省教育厅主管唯一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云南师大附中其前身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简称“联大附中”。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4年6月被云南省教委评定为省一级一等高级中学。
10、广东实验中学
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省重点中学,清末为两广优级师范学堂附中,民国时期是中山大学附中,新中国成立后为华南师院附中、华南师院附中广州分校等,1987年正式命名为广东实验中学。该中学在1999年到2008年10年间培养文理科状元8人。
㈤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北大招生
6月24日,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发布了2011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该方案指出,2011年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自方案公布之日起,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学均可报名申请。
此次公布的实施方案中对于获得“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的高中生提出了明确要求:“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备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强”。
北京大学招办负责人表示,2010年的试点工作效果良好。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许多富于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不断完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起到了积极作用。北大招办负责人称,“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参与和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北京大学将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欢迎社会各界对此继续参与和监督。
北大公告
依照北京大学招办10月31日晚23时对外发布的公告,北京地区共有13所中学获得了2011年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格,这些中学共有13-21个推荐名额。如果按21个推荐名额计算,北京地区的推荐名额占全国最多推荐210名的10%。
31日北京大学招办对外宣布称,共有161所中学及校长获得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较之于2010年度的39所中学,2011年扩充了122所中学。这161所中学共最多拥有210个推荐名额。其中江苏共有16所中学获得该资质,延续了获得资质的中学数全国排名第一的情况。
申请数量
申请中学数量减少一半
北大招生办31日晚发布消息称,在规定的期限内,北大招办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份近200所中学递交的申请,申请学校数较2010年减少一半。经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认真评议”,最终确定161所中学(含2010年首批试点的39所中学)获得2011年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推荐学生总额为210名。
受到照顾
农村地区中学受“照顾”
和2010年度相比,虽然2011年度获得资质的中学在地理分布上有较多学校分布在非省会城市,但这仍未改变省会城市获得资质数量占明显优势的现状。
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在2011年评议过程中,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中学和学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获得推荐资格的中学中,不仅有北京牛栏山一中、河北冀州市中学等一批县级及农村中学,也有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学、西藏拉萨中学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中学。
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2010年试点“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出发点正是要克服传统教育的“一考定终生”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北大希望沿着这条道路继续积极探索”。 北京大学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资质初审通过中学名单 省份 中学名称 校长姓名 推荐名额 安徽 合肥市第一中学 陈栋 1 安徽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汪正贵 1 安徽 合肥市第八中学 王建明 1 安徽 芜湖市第一中学 庞定亚 1 安徽 安庆市第一中学 沈波 1 安徽 合肥一六八中学 阮厚广 1 安徽 合肥市第六中学 范广伟 1 北京 北京人大附中 刘彭芝 3 北京 北京四中 刘长铭 3 北京 北京师大二附中 曹保义 3 北京 北京北大附中 生玉海 3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蔡晓东 2 北京 北京市十一学校 李希贵 1 北京 北京市第八中学 王俊成 1 北京 北京市第二中学 钮小桦 1 北京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王殿军 1 北京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 刘克祥 1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沈杰 1 北京 北京市一0一中学 郭涵 1 北京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李有毅 1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刘沪 1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田琳 1 北京 北京汇文中学 陈维嘉 1 福建 厦门外国语学校 赵继容 1 福建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 李迅 1 福建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陈文强 1 福建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 周君力 1 福建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刘殊芳 1 福建 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 卢清山 1 福建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 连思标 1 福建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 蔡辉森 1 甘肃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刘信生 1 甘肃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 化得福 1 广东 广东华南师大附中 吴颖民 3 广东 广东深圳中学 王占宝 3 广东 广东实验中学 郑炽钦 2 广东 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 张复昌 2 广东 珠海市第一中学 韩廷辉 2 广东 中山纪念中学 贺优琳 1 广东 佛山市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 季德华 1 广西 南宁市第三中学 方洁玲 2 广西 南宁市第二中学 农光学 1 广西 柳州铁一中学 胡冬梅 1 贵州 贵阳市第一中学 赵福菓 1 贵州 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 冉贵生 1 贵州 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王丽萍 1 贵州 遵义航天高级中学 杨亚斌 1 海南 海南中学 马向阳 1 河北 石家庄市第二中学 邵喜珍 1 河北 邯郸市第一中学 高玉峰 1 河北 秦皇岛市第一中学 张国光 1 河北 河北唐山市第一中学 刘长锁 1 河北 河北冀州市中学 马学伟 1 河北 河北省定州中学 凌波 1 河北 沧州市第一中学 刘月廷 1 河南 河南郑州一中 朱丹 2 河南 郑州外国语学校 毛杰 2 河南 河南省实验中学 王学进 1 河南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 任艳丹 1 河南 信阳高级中学 毕乐武 1 河南 开封高级中学 常跃进 1 河南 林州市第一中学 王志强 1 河南 河南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陈运道 1 河南 安阳市第一中学 付宏 1 河南 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 陈云昌 1 河南 内黄县第一中学 刘富强 1 河南 夏邑县高级中学 韩好典 1 黑龙江 黑龙江哈尔滨三中 赵文祥 6 黑龙江 大庆铁人中学 宁德忠 3 黑龙江 佳木斯市第一中学 付晓秋 1 黑龙江 齐齐哈尔实验中学 田忱 1 黑龙江 大庆第一中学 杨文杰 1 黑龙江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卜祥林 1 湖北 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 张真 2 湖北 湖北武汉二中 董汉利 1 湖北 湖北武汉外国语学校 李鸿朗 1 湖北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 曹荣葆 1 湖北 钟祥市第一中学 杜传家 1 湖北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 周云久 1 湖北 湖北省黄冈中学 刘祥 1 湖北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 程敬荣 1 湖北 湖北省荆州中学 彭继平 1 湖北 湖北省巴东县一中 宋发刚 1 湖北 荆门市龙泉中学 马德明 1 湖南 长沙市雅礼中学 刘维朝 1 湖南 湖南长沙长郡中学 卢鸿鸣 1 湖南 湖南师大附中 常力源 1 湖南 湖南长沙市一中 赵雅茜 1 湖南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 王斌 1 湖南 长沙市南雅中学 孙传贵 1 湖南 湘潭县第一中学 赵罗海 1 湖南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李素洁 1 湖南 湖南省桃源县第一中学 燕立国 1 湖南 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 郭光前 1 湖南 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 罗霞 1 吉林 吉林东北师大附中 李桢 3 吉林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 朱杰 1 吉林 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 陈东军 1 吉林 吉林省实验中学 潘永兴 1 吉林 吉林油田高级中学 迟振国 1 江苏 江苏南京师大附中 陈履伟 1 江苏 江苏海门中学 石鑫 1 江苏 江苏淮阴中学 张元贵 1 江苏 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 董正璟 1 江苏 江苏启东中学 王生 1 江苏 江苏省姜堰中学 高志雄 1 江苏 江苏省天一中学 沈茂德 1 江苏 江苏常州高级中学 张耀奇 1 江苏 江苏海安高级中学 吕建 1 江苏 江苏南通中学 姚天勇 1 江苏 江苏盐城中学 李志成 1 江苏 如皋中学 左伯华 1 江苏 徐州市第一中学 王志勇 1 江苏 江苏省泰州中学 蒋建华 1 江苏 江苏省苏州中学 张昕 1 江苏 盐城景山中学 殷广平 1 江苏 江苏扬州中学 卫刚 1 江苏 南京市金陵中学 邹正 1 江西 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 饶祥明 2 江西 新余市第一中学 黄余平 1 江西 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 华小明 1 江西 新余市第四中学 陈晓红 1 江西 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 黄福康 1 江西 玉山县第一中学 李云生 1 江西 江西省丰城中学 熊才卫 1 江西 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 胡金金 1 辽宁 大连育明高级中学 刘春普 1 辽宁 本溪市高级中学 庞鸣嵘 1 辽宁 东北育才中学 高琛 1 辽宁 辽宁省实验中学 关俊奇 1 辽宁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 黄启成 1 辽宁 鞍山市第一中学 周兴国 1 辽宁 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 何绍纯 1 辽宁 盘锦市高级中学 王海斌 1 辽宁 沈阳市第二中学 刘辉 1 辽宁 阜新市实验中学 王洪奎 1 内蒙古 呼和浩特第二中学 郭炳胜 1 内蒙古 包头市第九中学 陈超峰 1 宁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 王力争 1 宁夏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 孙武平 1 青海 青海湟川中学 张建国 1 山东 山东省实验中学 王品木 2 山东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 孙先亮 1 山东 山东省寿光市第一中学 李玉明 1 山东 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 刘志春 1 山东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李世良 1 山东 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 王德清 1 山东 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 蔡润圃 1 山东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王玉璋 1 山东 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 许崇文 1 山东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 于允锋 1 山东 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 张景和 1 山东 高密市第一中学 侯宗凯 1 山东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 桑爱民 1 山东 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 高欣华 1 山东 淄博实验中学 程德权 1 山西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 杨素珍 1 山西 山西省实验中学 苏建庭 1 山西 太原市第五中学 王一瑛 1 山西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 刘平 1 山西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 路胜利 1 山西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 焦建中 1 陕西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王永智 6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王佩东 1 陕西 西安市铁一中学 王加奇 1 陕西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边团结 1 陕西 陕西省安康中学 徐新人 1 陕西 陕西汉中市勉县一中 何柏康 1 上海 上海市上海中学 唐盛昌 1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何晓文 1 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郑方贤 1 上海 上海市七宝中学 仇忠海 1 四川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温瑞征 2 四川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 刘国伟 1 四川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 祝启程 1 四川 成都市树德中学 陈东永 1 四川 四川省江油中学 梁玉帮 1 四川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 田间 1 四川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 赵书远 1 天津 天津南开中学 马跃美 3 天津 天津耀华中学 任奕奕 3 天津 天津市第一中学 李新 1 天津 天津市实验中学 张红 1 天津 天津市新华中学 于异 1 天津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 刘学安 1 西藏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 唐泽辉 1 新疆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 闫立晋 1 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 杨学东 1 云南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关磊 1 云南 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 张炜 1 云南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 何红斌 1 云南 云南省腾冲第一中学 罗仁幸 1 云南 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 党颖 1 浙江 浙江镇海中学 吴国平 3 浙江 浙江杭州二中 叶翠微 2 浙江 杭州学军中学 马里松 2 浙江 浙江省舟山中学 唐华 2 浙江 浙江省温州中学 胡海帆 1 浙江 浙江省慈溪中学 鲍旭明 1 浙江 浙江金华第一中学 高亚军 1 浙江 浙江省诸暨中学 潘国权 1 浙江 余姚中学 王胜战 1 浙江 衢州第二中学 潘志强 1 浙江 浙江省新昌中学 王伟勇 1 浙江 绍兴县鲁迅中学 许吉安 1 重庆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王国华 2 重庆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鲁善坤 2 重庆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 田祥平 2 重庆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 曹勇 1 重庆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马培高 1 重庆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 莫裕全 1 2012年程序
一、招生对象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备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强的高中毕业生。
二、推荐人数
获得北京大学实名推荐制资质的中学校长可按分配名额推荐优秀学生。
三、实施程序
1、实行年度申请审核制。中学校长须以中学和本人名义向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提交《北京大学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中学申请表》。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根据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或以往推荐学生在北大表现情况等因素,对递交申请的中学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中学,将获得参加北京大学实名推荐的资质。未能通过评审的中学,当年所推荐的学生不具有实名推荐的性质,不享有实名推荐学生所享有的优惠条件。
2、获得北京大学实名推荐资质的中学校长,须遵守诚实信用原则,认真履行职责,由校长以实名形式向北京大学推荐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备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强的高中毕业生。具有资质的中学,如当年没有符合推荐条件的学生,可以不推荐。
3、当年提出申请未获通过的中学,可在下一年度向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再次提出书面申请。
4、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须在本校校园网或公告栏显著位置对校长实名推荐的实施方案、推荐名额、校内报名办法、遴选程序等内容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告知全校师生和社会。
5、中学须在本校校园网或公告栏显著位置对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信息以及推荐理由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告知全校师生和社会,接受各方监督。
6、具有推荐资质的中学,如存在弄虚作假等情形,一经发现,立即取消中学及校长的推荐资质。
7、获推荐的学生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在北大招生网填写并打印《北京大学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报名表》,并附相关报名材料,经中学校长实名签字盖章同意后,及时提交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
8、获推荐的学生,如存在弄虚作假等情形,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学生的资格。
9、北京大学根据中学校长所推荐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相关学科的专家组对中学推荐情况、学生报名资料进行审核。合格者将免于参加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笔试而直接进入面试,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录取的优惠政策。
10、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将在中学资格审核、学生考核等环节中加大对农村地区、偏远地区中学的倾斜力度,推动农村教育发展,促进社会教育公平。
11、北京大学在北大招生网上对获得实名推荐资质的中学、校长及推荐学生、推荐理由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
四、附则
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享有相关条款的解释权。 2013年1月4日,就部分2012年有“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中学2013年未继续推荐考生一事,北大招生办负责人表示,此因部分中学并未申请2013年的资质,部分中学则是北大基于往年的推荐生源表现未审核通过,也有部分中学曾提前通报北大招办称,2013年无合适人选,暂不推荐。
有些中学之前有资质后再申请而未被北大审核通过2013年的资质。另外,由于公示名单是“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候选人,这并不是说有些中学并未参与推荐,而是未能通过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评审和面试。
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根据北大对在校学生的追踪调研,“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学生的学业成绩积点比其他学生平均高出0.18(积点最高值为4),在社会服务和获奖方面高出近20个百分点,在本科生科研方面高出8个百分点。该负责人称,学业成绩积点是一个综合评价,每差0.1就需要在学科成绩上高出很多。
㈥ 宁波私立高中有哪些
1、宁波荣安实验中学
宁波荣安实验中学是由荣安集团创办,在原宁波明州高级中学基础上发展壮大而来的一所宁波教育局直属民办全日制普通实验中学。
2、宁波至诚学校
宁波至诚学校于1996年由陈辉女士创办于奉化溪口峰岭岙。学校是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15年一贯制学校。
宁波至诚学校是一所拥有1800多名中外学生同校就读的、具备完整办学体系并以小班化教学为特色的现代化学校,在宁波享有盛誉。
3、宁波市江北区实验中学
宁波市江北区实验中学是2006年开办的一所新型学校,地处江北区清湖路260号,校园占地 50 亩,建筑面积 2万平方米。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了学生的一生幸福和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办学目标是:办特色学校、育特长学生、创一流质量,努力打造成一所让人民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材的现代化示范性窗口学校。
4、孔浦中学
孔浦中学的前身是宁波市第二十一中学,创建于1981年9月。学校教学设备先进,设有中心机房、学生机房、多媒体语音室和多功能报告厅。各个教室都配备了电脑、十五展示台、投影仪等多媒体电教化设备,教室人手一台工作电脑,并开通了校园网。学校同时还拥有各类实验室和200米跑道的塑胶田径场及占地180多平方米的图书室。并投资建立了设备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5、大榭中学
大榭中学是大榭开发区的窗口学校,是一所公立完全中学。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9月学校迁入新校区,占地133亩,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总投资近亿元。目前学校已步入创办以来的黄金发展期,由原来的20个教学班发展到今天已有教学班29个,学生1300多名,教职工近百名。
㈦ 请问一下福州一中有什么优点
福州第一中学是福建省教育厅唯一直管的中学,是原国家教委确认的中国名校,其前身可追溯至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创建的“凤池”书院和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创建的“正谊”书院,1901年清政府谕旨各省要改书院、设学堂,1902年两书院合并,更名为“全闽大学堂”,是福建最早的一所公立学校,1951年定为现名,迄今已有186年的历史,蕴育形成了“植基立本、成德达材”的校训和“严谨、求实、竞取、活跃”的校风,长期以来一直是福建省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学校以办学理念先进、师资力量精良、校风常抓不懈为特色并成为立校之本和强校之路。
早在1938年的全国大学首次统一招生考试中,学校即被列为全国最优的十所中学之一,受当时教育部传令嘉奖。1940—1944年连续四年全国会考成绩合格率高达99%,其中成绩优秀、免考保送升学者占毕业生总数36.65%,被各大学公认为全国中学之冠。1957—1959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高考红旗,使福州一中进入一个辉煌时期。1960年荣获“全国文教系统先进单位”称号。1963年被定为福建省首批办好的十所重点中学之一。1979年以办学成绩优异受国务院“通令嘉奖”。1986年再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1993年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所一级达标中学。
学校名师荟萃,教风以“严、实、活”著称,一批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已经构成师资的核心力量,特级教师25人(含已退休),高级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46%。长期以来,福一中历任校长都始终坚持着当时最先进的办学理念,知名的校长中有前清溥仪的帝师陈宝琛,有被联合国亚太教科文组织列为当代教育家的陈君实。80年代初,学校即以“基础教育必须展望二十一世纪,教育必须进行全面改革”为指导思想,确立为未来培养创造性的劳动者,培养具有优良素质和健全人格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精英人才为目标,提出以培养基本行为道德规范,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学会关心,学会共存,作为育人之本;在教学方面,则提出变“双基”为“三基”,增加了“基本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要求。学校严格控制学时数,学科严格控制作业量,在正常的课业负担下,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学校历年高考成绩都稳居福建省前茅,向全国重点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学生参加全国各项竞赛屡获佳绩,并已夺两面国际奥赛金牌、入围INTER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在中学生体育赛事中,已连续多年团体夺冠;学校音乐会向社会公演,受到广泛赞誉。为此,以 “今日我以一中为荣,明日一中以我为荣”口号激励自勉的福一中学生不仅以高升学率引人注目,更以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受到了高校的广泛欢迎,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
百年薪传,英才辈出。校友中有12人先后当选两院院士,他们是:新闻学家、哲学家、作家邓拓,固体物理学家冯端,天体物理学家陈彪,电化学家田昭武,寄生虫病学家唐崇惕,中医心脑血管学家陈可冀,数学家林群,核物理学家王乃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王任享,数学家刘应明,电子学家李幼平。此外还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周汝吉。校友中还涌现出很多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杰出人物,如林觉民等等。
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办学软、硬条件的不断改善。为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注重并加强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学校专门成立“学术委员会”,下设“教育科学研究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并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数字校园”已初具规模,校园网四通八达,拥有500个上网终端的校园网和新建成的“福州一中网站”,不仅可连接到校园内所有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办公室,而且网络中心装备有丰富的教学资料库、电子备课系统、仿真实验室、数字化图书等软件,供广大师生随时使用。遍布各学科的多媒体演示教室、多功能电子阅览厅等硬件也设备齐全。校内6500系列的主交换机和3500普通交换机构成的主控枢纽,可连接到教职工的每家每户,实现了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的高速通道,充分发挥了校园网的应有效益。
“创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示范性高中” ,成为全省高中课改的实验基地、基础教育的科研基地和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基地,是福建省政府、省教育厅为新世纪福一中的发展提出的思路,在“保留旧址,适度发展”的基础上,征地200多亩、投资1.87亿元,在乌龙江畔的福州地区大学城建设福州一中第二校区,将于2004年秋季面向全省正式招生。为此,学校正努力与时俱进、跨越巅峰、再铸辉煌。
㈧ 福州外国语学校简介
福州外国语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闽江南岸文化教育区——仓山区,校门前的公园路绿树成荫。学校创办于1907年,有104年的悠久历史,学校前身为福州“三一学校”、“福州第九中学”,是福州市唯一的公立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全日制高级中学,现时是福州市属惟一的公立外国语学校,当地市民多称为九中。
坐落于福州市仓山区公园路39号,前身是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创办的私立教会学堂,福州三一学校;1952年10月,由福州市政府接办为一所新型的公立学校,定名为福州第九中学。1993年6月人民政府颁文更名为福州外国语学校。2004年被授予福建省普通中学三级达标学校,2006年被授予福建省普通中学二级达标学校。
福州外国语学校是福州市属唯一的一所公立外国语学校,学校现有校园面积29726平方米(约45亩),建筑面积29496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拥有“思万楼”、“俄国领事馆”等国家保护的文物保护建筑,校园中“晨辉园”、“春华园”、“启明雕塑”、“硕果雕塑”等亭、园、雕塑,掩映在巨榕花草丛中,是市级花园式单位。学校教育设施完善,校园网络与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相连;和计算机教室、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阅览室、校园网控制中心等相接。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 203人,其中高级教师60人,中级教师67 人,3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目前有56个教学班,在校生2710人。
作为福州外国语学校前身的福州三一学校,创办于1907年,一百多年来,学校为高等院校和社会各界培养和输送数以万计的优秀学生和建设人才。老一辈校友中有以陈景润、陈哲人、王岳、谢冕等为代表的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和学者,现在大批中青年校友正成长为祖国各条建设战线的栋梁之材。
2011年福州市政府在《福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推动创建高起点、高质量福州国际学校与福州外国语学校”。福州市教育局在《2011年福州市教育工作要点》再次重申“强化福州外国语学校外语特色教学,扩大多语种教学。”
外语班开设外教课程。学校英语班在完成初中全部教学课程的同时,主修外国原版教材《超越目标》,选修日语或德语为第二外语;日语、德语班开设第二外语——英语国家课程,学习两门外语。学校还免费为学生开设由优秀外籍教师任教的英语、日语、德语口语课程,提升学生口语能力。?学校在外语教学中采取小班制教学(每班约25人),将进一步提升我校学生在外语听、说、读、写等方面的领先优势。
近几年,我校日语班办学成绩突出:我校日语班中考升学率达100%,我校日语班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日本语水平等级考试的合格率高达95.6%(注:海外全体考生合格率仅为46.3%)。
日语班历年高考成绩优异。每年都有许多优秀学生被国内外一流大学录取,如林镇、陈玢岩、王健健、张文清、郭帆同学分别被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名牌大学录取。目前有近50位同学在日本名古屋、早稻田等一流大学留学
校风:尊师爱生 文明勤奋
校训:团结奋进 求是创新
校歌:(中文)第一段:闽江之滨,象山之麓,矗立着我们美丽的学校,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激励我们为祖国报效前行。行健不息须自强,团结奋进求实创新,我们肩负着使命历史的使命。向着现代化 现代化 ,向着世界,向着未来,我们肩负着使命 历史的使命。
第二段:思万楼旁,钟声萦绕,洋溢着火热的青春激情,美丽的校园,优良的校分,激励我们为中华奋勇前行。行健不息须自强,团结奋进求实创新,我们肩负着使命历史的使命。向着现代化 现代化 ,向着世界,向着未来,我们肩负着使命 历史的使命。
(英文)We may cross the hills and valleys
We may cross the hills and valleys
Sail our ship on every sea
But of the dear Alma Mater
Our song shall be of thee
Beneath the wide domed heaven
Wherever we may roam
Our heart shall wake to bless thee
Our Mother and our home
Our Mother and our home
㈨ 福建南平三中怎么样
州第三中学,坐落于榕城风景秀丽的西湖之滨。至今已走过近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成为一所声重八闽,享誉海内外的知名中学。 福州三中的前身是“福州市立初级中学”,创建于炮火连天的1942年。三十年代后期,抗日战争爆发,做为地处东南沿海的省会城市,福州常遭日机轰炸,城内初中以上的学校全部迁往福建内地(闽清、南平等闽北山区),而许多未能内迁的一般家庭子女遭致失学。榕城沦陷后于1942年光复,福州市政筹备处成立,计划在福州办一所初级中学。
1942年8 月“福州市立初级中学”正式成立,由曹瑞书先生任校长。至1944年10月,福州再度沦陷,学校分散,一部分与“市商”合并为“市立联中”迁往林森县(闽侯县)穆源乡,由陈廉任校长。1945年5月,榕城再度光复,学校恢复建制。同年9月,学校迁回福州, 由刘大业先生主持校政,1946年2月,刘大业奉令他调,改由陈荫岑接任校长, 直至1949年。
初创时,学校一切因陋就简,校舍或借租或征用,慢慢扩充。学生人数由180名增至700余人,教职员达39人,班级数由3 个增至13个,并于1948年始办高中部,成为一所完全中学,同时更名为“福州市立中学”。1949年8月,福州解放。同年9月,军代表进驻学校。10月,进行清点,免去陈荫岑长职务。11月,市军管会主任韦国清任命吴从征、林元乔为正、副校长。
为了统一领导和改造学校,1951年福建省教育厅同意福州市人民政府的报告,将市立中学改名为“福州市立第一中学”( 简称市一中),并将私立中建初级中学并入市一中, 吴从征被委任为校长。1952年1月,私立黄花岗初级中学由市一中接收。同年6月,经统一调整校名,市一中被正式定名为“福州第三中学”,从此校名沿用至今。同年10月,中国共产党福州第三中学支部成立,朱敏同志任校党支部书记。
1953年,福州三中被定为重点中学,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1954年, 原福州女子中学校舍划归三中, 成为学校重要场所。1956年,我校尝试将综合技术教育列入课程;1958年试行理科两年制。
1959年,我校被选为福建省重点学校,在生源、师资、基建设备等方面得到优先保障,我校开始向一流学校迈进。同年,建成校办工厂。1960年,我校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由林璧人副校长代表学校进京出席群英会。1962年,我校被市体委定为以游泳、篮球、田径、体操为重点发展项目的重点学校。
1963年,我校被确定为首批办好的14所省级重点校之一,从此,每年中学招生规定我校为首批录取学校,其他如经费、教师配备、班级规模、基建设备、人员编制等方面,我校都享受相应的重点校待遇,学校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
1966年6月,“文革”开始。学校停课, 校行政领导和党团组织瘫痪,工作组进驻学校。同年8月学校成立红卫兵组织, 学生走向社会破四旧,不少老师被抄家,一些教师与校领导被关入牛棚。1967年1月风暴后,学校出现武斗。1968 年工宣队进驻我校,成立校革命委员会,1969年,首批学生赴闽北插队落户,之后开始复课闹革命,办学习班,清理阶段队伍。众多的教职员工身心受到伤害,学校工作停滞不前。学校与全国一样经历了十年浩劫。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学校各项工作迅速恢复并逐步走上正轨。校办工厂成为国家教委指定的投影仪定点厂,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在全国幻灯教学汇报大会上我校教学投影“二次函数图象”获优秀奖,TYU-1型投影器也同时获奖。1978年, 我校再次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
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逾2000人。在职教工171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81人。学校占地面积约36,000平方米,拥有40间教室,15间完备而规范的物理、化学、生物、劳技等课程的专用实验室,10间多媒体组合教室和3间多媒体网络室。学校还拥有一座总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多功能体艺中心,一座使用面积达2200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和一个占地约15亩的300米塑胶环形跑道运动场。教学、图书、办公三个网络系统已经联成一个校园网并与国际互联网相连通,把学校的素质教育推上“信息高速公路”。
新时期的福州三中以“励志、笃学、力行”为校训,坚持“以人为本,以诚为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发展过程中,努力提升学校的生存质量,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与时俱进地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目标:“树立科学发展观,追求办学高素质,积极培训优质师资,培养优秀学生,培育优美校园,集聚优厚资源,积淀优雅文化,构建风正气顺、心齐劲足、人和校兴的和谐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敬业、爱生、严谨、求精”的教风和“勤勉、乐学、创新、超越”的学风。积极承担国家重点教研课题,创建了“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主动发现、主动发展”具有福州三中特色的教育模式。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张扬,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2002年以来,共有294名学生获市级以上奖励,其中获全国奖励39名,省级竞赛奖励的53名,并有8个研究项目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21个研究项目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研究大赛一等奖。尤其是毛子青同学获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实现福州市属中学奥赛金牌零的突破。德育工作努力从经验型向理论型,随意型向计划型转变,逐步形成“德育分层次递进教育”和“善激励、重感情、常体验、求自律”的德育模式和特色。2003至2005年,我校年年有学生保送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深造,高中毕业率或升学率保持在98%以上,平均每年有60%以上高中毕业生进入全国重点大学学习深造。
近几年来,我校获得省级以上的先进荣誉有:“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优秀参赛学校”、“全国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成果突出学校”、“CIETE金海航杯全国教育技术应用成果大奖赛组织奖”、“国家基础教育重点科研课题基地校”、“福建省红旗团委”、“2000年福建省高考先进考点”、“省女教职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奖单位”、“福建省绿色学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