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校园霸凌事件

校园霸凌事件

发布时间: 2021-05-27 04:13:56

1. 校园暴力事件

校园之所以产生暴力,主要跟其成长和生活的环境有关系,不当的教育方式内和环境影响会导致容暴力倾向。而校园内,学习压力、网络游戏以及早恋等都是发生校园暴力的导索线。关于叛逆期的学生,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努力进行正确引导,以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具有暴力倾向的孩子逆反心理比较强,相对比较适合舒缓的言语引导。至于已经发生暴力事件的学生,应该根据该暴力事件的影响进行惩罚,另外,希望惩罚暴力学生前老师或相关负责人一定要调查清楚缘由,如若是被打学生的权责,而我们又不问缘由的处理了暴力学生,可能对该学生的身体和生理收到严重的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望采纳!

2. 最近校园暴力事件

校园暴力,最近又成了此间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在中国和新加坡从事心理辅导经验告诉我们,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可以根据其性质分为各种类型,不是一出现便与私会党有关。心理辅导员也应根据行为的不同类型,对症下药地予以处理。

以下几种情况,都会引致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产生。

第一种是“心理幼稚症”。

张同学,男性,14岁,中学二年级。这位同学出身于“书香门第”,母亲是一名中学优秀教师,从小对他进行严格的管教。小张从小学到初中都是重点优秀学生。他为人文静温和,在亲戚和学校老师心目中是一名老实听话的好孩子。

但是近两年来连续发生三件令人吃惊的事件。第一件,在巴士车边,无故将一名女乘客的裙子剪坏,被警察局训话和拘捕教育数天,后被母亲保按释放。第二件,时隔数日,自作主张用10元买进一辆来历不明的自行车,隔一周后又以同样价格出售给别人,再次被警局传讯训话。

再隔数月,跟着一名同班同学到居民家中偷窃,他担任“把风”。被抓后追问他为什么行窃,小张不加思索地回答:“我知道偷窃是犯法的。因为他是我朋友和同学,不去不好意思”,“反正我不想偷”。

这呈现“无知型”和“玩耍型”犯罪特点――缺乏深刻的动机和计划的犯罪行为,并不追求得到物质的满足。

在心理中心检查,张同学外表正常,智商中上水平,无精神病理症状;但发现心理发育不成熟,想法幼稚单纯,心理认识水平低下,无理想追求,无成熟自我意识。这是“心理幼稚症”犯罪的典型例子。

经过心理辅导、检查、咨询、老师帮助、家人加强教育,一年后逐渐好转,不再出现类似行为,顺利考上初级学院。

小错不断成棘手问题

第二种是“反社会性格缺陷”。

小维,男生,中学四年级,17岁。

他幼小时活跃好动,上课不遵守纪律,在课堂里有时无故起身来回走动,尖声喊叫,教师多次教育批评无效,父母经常收到老师投诉电话。进入初中后,更发展为动辄冲动打人,脾气粗暴急躁,不知道恐惧和危险,外号为“小霸王”。

最近连续发生多次意外事件:用小刀乱划乱舞,将女同学手指划破,鲜血如注。第二天将另一位同学从高台上推下来,震惊全校。在教室内打闹,将铁制书桌打翻,压伤别人,险出人命。

后来发现,小维从小无法无天,调皮捣蛋,屡犯错误。令人不安的是,屡教不改,当面检讨,事后不改,屡教屡犯,我行我素,不能自控自己的行为。父母为他其痛心哭泣,打过骂过,他在旁边若无其事。幼小时曾看过心理医生,怀疑他有“多动症”。

这是很值得注意的案例。问题是,这名男生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其轻微违纪行为达不到犯罪的程度,无法司法惩戒。现有学校制度又缺乏有效的教育惩责手段,教师教育无效,辅导效果很差,成为教育领域一项棘手问题。

最后我要举出一个上海实例,这是个轻微犯罪的案例,当事人送“工读学校”管教,结果是个教育有效的成功例子。

小英,女生,15岁,初三学生。

小英父母6岁前离婚,由父亲抚养。父亲是个商人,经常外出经商,让小英单独生活和求学。因为从小缺乏管教和父母亲温暖,她生活随便,爱虚荣和打扮,经济挥霍,读书不用功。中学一年级起,就偷窃同学钱财,乱交男友,发生性关系,还堕胎一次。学校教育无效,生怕她再次犯罪,送“工读学校”学习和管教。

这是一所全寄宿制特殊学校。学生一律留宿在学校中,实行半工半读,一半是普通学校的课程学习,另一半是轻微劳动或集体文娱体育活动。

小英在学校学习二年,表现好,提前出校,升入高中,以后考入普通大学,表现良好。

这说明,青少年犯罪,尤其轻微犯罪,犯罪早期应该及时处理,控制,采取特殊措施,切断犯罪源,才能有效制止再犯罪。犯罪是社会必然存在的问题,其责不在于家长和学校,关键在于正确处理。

关注对社会的危害性

校园暴力事件由来已久,至少有以下社会危害性,必须重视和纠治。私会党不过是校园不良行为中的一种形式,青少年严重不良行为有二大类:

其一,违纪行为――违反校纪校规、打架、聚众闹事、赌博、酗酒、早恋乱爱、流氓习气行为、偷窃、欺骗、陷入“黄毒”和“私会党”等。

其二,违法行为――盗窃、强奸、卖淫、伤人、杀人、私会党团伙和其他刑事犯罪等。从上海调查的资料,大致发生频度在1%左右。

青少年并非成人,心理行为不成熟,犯罪偶发性机率大,社会危害性不大,不适合采用成人法律。他们的人生有一长段道路要走,各国都有青少年保护法,目的着重于挽救,从宽,让他们重新做人。

不幸的是,现有学校对轻微不良行为和犯罪缺乏有力惩戒措施,辅导作用不够有力有效,管束困难。对特殊家庭、特殊父母(如离异、孤儿、特殊性格儿童等)不采取社会隔离、封闭学校的教育,教育困难,成效很差。

“工读学校”是特殊教育,专收“问题学生”。学校采取封闭式教育制度,学生一律住宿过半军事式集体生活。教育课程同普通学校,升留学制度相同。

教育队伍由教师(特殊有爱心者,对德育有经验)、警察局干警、民政部人员、心理辅导者、义工等组成。兼教又管,宽严结合,务使学生在德智体劳全面发展。

问题学生由各校提名。针对道德品行有问题而屡教难改者、轻微犯罪行为又未严重犯法者、须接受预防性管教的学生,收住教育。

教育或住宿学校时期可从一年到三年,视学生行为道德表现。而离开学校后,社会不应该歧视,学历相同。这样的教育,在中国各地和上海已推行10至20年,效果良好。

本人认为香港电影也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 校园暴力事件事例

案例主要介绍青岛市区公布的5个案例,案例中用化名,具体如下:

1、被告人李某为某中专学生,因与同学“争女友”发生矛盾,后双方约定“谈判”。“谈判”中其与纠合的其他被告人孙某等人对被害人曲某进行殴打,致曲某受伤。后曲某经抢救无效死亡。法院认为,被告人李某等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其行为均构成故意伤害罪,应予惩处,并根据犯罪情节、认罪态度及赔偿情况,对各被告人分别判以相应有期徒刑。

2、被告人袁某与同校学生徐某等人解决纠纷,被徐某一方殴打后,看到同校学生张某等人,误认为张某也是徐某一方的人,遂与其他五人持铁管追赶张某至一胡同内,对张某拳打脚踢,其中一人持铁管将张某左手打成轻伤。法院认为被告人袁某等与他人合伙随意殴打他人,致人轻伤,情节恶劣,其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应受刑事处罚。

3、孙某与被害人庄某因言语不和发生争执。次日上午,孙某纠合被告人沈某、黄某在其学校宿舍楼对庄某实施殴打,致庄某左膝受伤,构成轻伤二级。法院认为,被告人沈某、黄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其行为均构成故意伤害罪,应予惩处,并对沈某、黄某分别判处管制一年和管制六个月。

4、被告人郭某和同学曲某因走路碰撞一事产生矛盾,二人便相约找人打仗。后被告人郭某纠集李某和同学姜某,李某又纠集杨某、张某、荆某等人到案发地点,李某持钢丝锁、荆某持套刀、杨某、张某、荆某、姜某、郭某等人持木棍对曲某进行殴打,致曲某受伤。法院认为,被告人郭某等与他人合伙持械聚众斗殴,扰乱公共秩序,其行为构成聚众斗殴罪,应受刑罚处罚。

5、原告于某与被告陈某等均系某中学学生,双方日常关系不和睦。某日一直请假在家的于某出现在校内,看到陈某与原告的同班同学王某发生争执并互殴,于某见状亦参与殴打陈某,陈某等用伸缩钢管抽打原告身体和左臂。互殴中,双方身体均有受伤。于某经医院诊断为:左尺骨近端骨折、软组织挫伤、头外伤反应。后其起诉要求赔偿。法院经审理认为,各方均存在一定过错,判决侵权人陈某等和学校均承担部分责任。于某在本案中亦自行承担部分责任。

(3)校园霸凌事件扩展阅读:

校园师生之间的暴力日渐引起人们关注。有些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怀恨在心,纠集他人对老师实施暴力。有些老师对学生采取了失当的教育行为,比如体罚或实施暴力行为。我国的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规范学校、教师的行为均做了明确的规定,对体罚学生的行为亦做了禁止性的规定。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书育人、依法履行职责。聘任的教师,在实施教育、管理职责中,故意致伤学生身体的,作为聘任单位的学校应承担相应责任。

4. 校园欺凌事件

其实你的问题
是所有老师共同遇到的难题
一方面政策不支持
另一方面,学校明哲保身
结果造成校园欺凌越演越烈
一些学生有恃无恐
现在老师管学生都有心无力
因为束缚太多,不能放开手脚

5. 山西祁县校园霸凌事件:学生被10余人霸凌211天,后来怎样

一中学生遭遇烟头烫手、嘴巴被塞钢管、胡须被烧等“校园霸凌事件”,前后共211余天,被家长发现时已患有中度抑郁症——这是发生在山西祁县职业中学的一个真实事件。

据受害人表示:从2018年10月8日到2019年5月7日,累计211天,李某某等10余人在宿舍对他长期实施欺凌及毒打。在他第一次受到校园霸凌之后,他就及时向班主任汇报,但班主任却不理不睬,这也直接导致了李某某等人“肆无忌惮”起来。

他们的年龄差不多在十五、六岁左右,基本都是同班同学,或者是其他宿舍的,每天上课、吃饭、住宿都差不多会相遇,受害人也常常会受到同学的“羞辱”。

211天的时间里,受害人从刚开始的反抗,到后来的麻木,他在一步步地纵容着霸凌,也在一次次的受到伤害。

直到2019年5月8日,李某某、闫某某等人用钢管对其人身攻击,并用燃着的烟头烫手,把钢管塞进其嘴里,烧胡须、给其全身浇水,还在一旁录视频……他身上多处被烫伤,高烧不退,家人发现后连夜送其去医院,并第一时间报了警。


现如今,教育已经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校园暴力虽然有所减少,但仍旧没有完全断绝。这是一个可悲的事情,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但愿,我们的校园越来越和谐,校园霸凌事件也不再发生,学生能健康成长。

6. 校园暴力事件如何处理

校园发生暴力事件的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学校暴力事件,一般应按下列专程序处理:
①报警。可属按紧急报警按钮或打“110”报警电话。
②立即报告局安管科。先口头、后书面。
③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送往就近医院抢救,并通知家属。
④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学校派应变能力强、口才较好的老师与歹徒周旋,尽力规劝其中之犯罪;同时学校要全力保护好在现场或附近的学生,并迅速疏散之安全的地方。
⑤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处理。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和善后处理。

7. 2016年校园欺凌事件有哪些

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常有发生,让人触目惊心,而且愈演愈烈,这种暴力倾向已经严重影响了学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身心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更削弱了学校的教育成果,甚至引起了国家的关注。下面就说说2015-2016年都发生了哪些校园欺凌事件(闹得比较大的,引起社会反响的)

女生太邋遢引公愤遭群殴

重庆荣昌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一初中女生兰兰在住校期间太邋遢,引起宿舍其他女生的“公愤”,5名女生对兰兰打耳光,想要“教育”兰兰,不料竟将其打成10级伤残(十级伤残最轻微)

这些还都是被披露出来的。不难想象到底还有多少学生在遭受着校园欺凌。

触目惊心。

8. 校园霸凌事件你怎么

导读:最近对于学校里孩子出现的类似“霸凌”的事件会比较多,并且也引起了社会上关心这些问题的人们的特别关注。当然作为孩子的家长朋友们会更为注意这些问题的出现。

这不最近就发生在广州的南沙区一个悲惨故事,而起因也是由于孩子在学校里发生了打架事件造成的。当我们听到和看到这样的时间的发生时,多少心里都会很难受的,毕竟不希望类似的事件在出现,更不要以生命的巨大代价来作为牺牲。

重点提示:事情的出现,也使得当地的教育部分和其他的社会机构更多的关注,也希望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

9. 校园暴力事件案例

案例主要讲的是未打扫卫生起争执酿命案,三位在校学生均获刑,具体如下:

郑某、李某、郑某某与被害人王某某系同班同学,2012年7月,因被害人王某某值日但未打扫卫生,郑某某与王某某发生口角;之后,王某某在路过郑某座位时在郑某背部推了一下,引发推搡厮打;一旁的李某、郑某某也参与到殴打中。最终造成王某某头部重伤,后经救治无效死亡。案发当日,郑某与郑某某先后被警方抓获归案,李某在其亲属陪同下投案自首。

法院一审后,判处郑某有期徒刑七年、李某有期徒刑二年、郑某某有期徒刑二年。一审宣判后,郑某、郑某某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9)校园霸凌事件扩展阅读:

没有可以复制的青春,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校园暴力事件——尽管其中或许有着太多的共因可寻。因为,每一起事件中的“主角”,若总是面目模糊的“施暴者”与“受害者”,很可能意味着对他们的拯救与干预是隔靴搔痒式的。事件成因越复杂,在寻求解决办法上,越需要耐心和见微知著,如此才能真正找出规律与破解良方。

对于这些未成年人而言,在当前刑法惩戒难以介入的情况下,他们最终基本上还是要回归家庭,回到他们“熟悉”的成长环境。那么,对他们的“改造”,就必然离不开对这种具体环境的干预。

热点内容
数学五大定律 发布:2025-08-23 21:14:06 浏览:489
优秀物理教具 发布:2025-08-23 19:26:57 浏览:209
师德师风大讨论会议记录 发布:2025-08-23 19:03:33 浏览:245
最新版小学科学目录 发布:2025-08-23 17:20:00 浏览:847
江苏教师网 发布:2025-08-23 16:21:02 浏览:437
2017年安徽省语文试卷 发布:2025-08-23 15:49:23 浏览:118
学校师德师风剖析材料 发布:2025-08-23 15:23:12 浏览:98
电功率教学反思 发布:2025-08-23 14:21:15 浏览:38
初二下册语文辅导 发布:2025-08-23 14:18:50 浏览:124
农村留守儿童家访教案 发布:2025-08-23 14:05:48 浏览: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