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如何看待校园暴力事件

如何看待校园暴力事件

发布时间: 2021-06-01 18:31:38

A. 你如何看待校园暴力事件

校园暴力事件之所以存在和学校和家长离不开关系。应该多给予自己的孩子关心。

B. 大家如何看待校园暴力事件呢

对于校园暴力这个问题,首先这是一个古已有之的现象,是心理需要得到认同的孩子,靠着欺凌弱者的行为来获得一个感知,这种感知就是我很好我很强大,欺凌者得到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种行为恰恰说明他是一个弱者,而其往往是因为家庭的不幸福,需要孩子在外面找到一种认同感,即使这种感觉是通过伤害他人而获得的。而这种人又往往会将义气看的很重,若没有人告诉他且让他认同这种行为为什么是错的,那他往往会继续错下去,直到酿成大祸。

最后,学校和家长应该多多注意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身作则,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孩子正处于对世界探索的时期,对很多事情的对错,只有一个朦胧的感受,及早预防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C. 怎么看待校园暴力事件!

自己不去做 莫与人讨论
别人做不看 远离暴力事件
我们应该做到的,希望你可以.晚安

D. 如何正确看待近年来发生的校园暴力违法事件

最近,国内连续发生五起校园暴力事件,令人震惊扼腕。国外媒体也以此为由头,大肆渲染炒作,仿佛国内治安一片混乱、惶惶不可终日。那么如何看待这些事件呢?个人认为应该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

一是虽然连续发生五起,但仍属个例。非我没有怜悯之心、正义之感,试想国内有多少所大学?多少中学?多少小学?多少幼儿园?与之相比,加之人口众多,确实应属个例,国内校园安全形势总体上还是安全的,不像国外媒体所描绘那样。不过这类苗头性确实需要决策者引起高度重视,果断采取措施,堵塞漏洞,防范于未然,切实保障学生安全。

二是发展特殊时期的极端个人行为,要强烈谴责。目前,我国正处在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的发展特殊时期,这一时期被专家称之为社会转型期、矛盾尖锐期、危机频发期,这一时期个人维权意识增强,国家早就为此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完全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维护个人权益,但采取极端行为,目标又是学生,这种行为应人人得而诛之。

三是校园极端暴力行为非国内首创,国外屡见不鲜。若干年前,我们就经常看到美国很多校园暴力事件,枪杀多名学生和教师。由此可见这是个沉重的社会话题,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特例,需要共同面对。

四是根治校园暴力非一日之功,需全民动员。根治校园暴力是个系统工程,不可能单靠政府就能做好,需要多管齐下,全民动员。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落实责任,抓好落实;学校也应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杜绝类似行为再次发生;就个体而言,社会越进步,面临的社会压力就越大,要善于自我调适,摆正心态,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长远与现实的关系,正确伸张自己的权益,以暴制暴绝不可取;社会各界也应对弱势群体、矛盾集中的相关人和事多加关注,奉献关爱,防止矛盾恶化。

杜绝校园极端行为非一日之功,需要常抓不懈,更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以上回答由李均律师提供,如果还有疑问可以直接向我提问或者直接追问,乐意为你解答。

E. 如何看待校园暴力事件的即兴评述

这个得找校长啊和保安,学长一定不能有暴力事件是学习的地方

F. 怎么看待校园暴力这件事

一、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根源
校园暴力事件看似个别的、简单的社会现象,其实有着复杂的社会心理背景,它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失误及社会的不良影响所造成的。

G. 如何看待现在校园暴力事件的不断出现

学生的教育加强吧,因为在学生中觉得暴力就是说话的权利。有的人在面对拳脚的时候,展现了比别人好的身体素质。拿着这些原始的操作,去面对同龄人。可能是从自己看到的影视作品中的“学习”吧,他们以为的只要是自己能够去敢去打,那么别人就是怕自己的。甚至,对于某些学生来说,还把这种校园暴力表示成自己的成就。学习那些黑道小说的情节,以为自己就是社会人了。

校园暴力的不断出现,是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杀鸡儆猴吧,因为别人被欺负了是一种伤痛。但是对于施暴者,因为一些手段的利用,并没有得到一些相对的惩罚。一方面就是更加助长了他们的焰气,另一方面也是加强了被欺负的人的绝望吧。有的未成年的保护去维护,有的是学校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于这种处理方式,是怎么样的后果他们不会去在意,只是会保全一个学校的所谓名声。

其实很多学生都是在效仿家长吧,因为家长在很多教育里面采用了这种方式去给他们说话,也是因为在很多时间里面去认为这种方式就是对的,没有做好思想上面的教育吧。另外就是一些家长的袒护,以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为理由去帮助孩子推脱。另外一点就是对于学生的交际,有的学生喜欢去交往一些社会小混混,这些人的错误带领下面就是曲解了对于问题解决的理解。

H. 你怎么看待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一定要扼杀在摇篮里。因为校园暴力对孩子来说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伤害,还是心灵上的。而心灵上的伤害是最为严重看不见摸不着的。

校园暴力是坚决不应该出现在校园里的,学校本来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这里本该是一片净土,不应该被那些乌烟瘴气的校园暴力所污染。让校园暴力远离校园,还学校一片宁静,还孩子们一片安全的成长环境。

I. 怎样看待校园暴力事件

(一)人的潜在本能——攻击性是校园暴力的渊源

在校园暴力中,我们会发现产生校园暴力的主要诱因之一是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太强。根据心理专家的研究,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冲动和愤怒,因而产生对一定的对象报复和攻击的行为。各种导致挫折感的动因,如受欺辱、遗弃、排挤、自卑等都容易引发攻击性的行为。据1996年、1997年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宠爱,极易染上心胸狭隘、自私、任性、万事以我为中心的毛病。所以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一遇冲突就会把这种不良的心理带出来,酿成校园暴力。

(二)家庭因素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地形成与家庭的教育很有关系。如果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父母的管教方法过严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父母疏于管教;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等情况都会对孩子的健全人格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值得强调的是,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也极其重要。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许多父母在社会经济文化转轨中自身产生的社会心理疾病,例如紧张、恐惧、冷漠或不安全感等,潜移默化地传染给了孩子,使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人格障碍,这也是校园暴力的诱因之一。

(三)学校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偏重于知识教育。教师被沉重的教学任务以及升学率压着,学生也被老师布置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师生间处于一种紧张的关系中,很少有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由于他们学习不好,自然而然地被别人贴上“坏学生”或“差学生”的标签,时时处处地受到别人的歧视。在这种情景下,这些所谓“坏孩子”、“差学生”从内心经常会产生不平衡的感觉。他们认为,老师和同学这样对待他们是不公平的,这样做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所以从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站到老师和同学的对立面,尤其在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时,行动上易出现攻击性。校园里师生间的暴力行为的发生,即学生打老师的情节大多发生在学习不好的学生与老师之间。此外,个别素质低下的老师对待学生不是以身作则,而是以打骂、讽刺、挖苦或体罚的形式替代教育,致使某些学生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在这种情形下,由于老师的打骂,极易引起学生的反击,校园暴力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四)社会因素

青少年生活在社会转轨的变化时期,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也使他们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越来越多的游戏场所,歌厅、舞厅和游戏机室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有的学生为了满足玩游戏机的愿望,不顾一切地勒索低年级学生的钱财,如果得不到钱,就实施暴力行为。另外,带有暴力倾向的影视作品、书刊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形成影响很大。

热点内容
国防教育总结 发布:2025-08-17 07:05:32 浏览:317
王珏班主任 发布:2025-08-17 06:33:46 浏览:152
语文部编教材 发布:2025-08-17 05:45:28 浏览:882
中小学教师述职报告 发布:2025-08-17 04:08:05 浏览:879
惠民县教育局官网 发布:2025-08-17 03:04:32 浏览:243
家访密事 发布:2025-08-17 03:01:40 浏览:808
老师来了叫我 发布:2025-08-17 02:02:50 浏览:438
图们教育 发布:2025-08-16 20:16:26 浏览:604
盐城解放路教育集团 发布:2025-08-16 19:06:20 浏览:863
给老师应该送什么礼物 发布:2025-08-16 17:29:59 浏览: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