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芷寮中学

芷寮中学

发布时间: 2021-06-04 20:43:00

A. 什么是“吴川文化”

鉴江、袂花江、三丫江,三水交江在这昔有“小佛山”美誉的江心小岛,江水倒映着吴川人忙碌的身影:拉横幅的、描红的、贴绿的……宛如一幅新的《清明上河图》
寻根...多元文化交汇的小三江文明。
以昔日的江心岛梅录为代表的吴川文化,确有其独特而耀目的一面。

如果说,中原诸子百家予吴川人正气、智慧、思辨,那么,古越文化给吴川带来的是强悍、和纳、团结。长岐镇梧山岭贝丘遗址揭示,早在新石器时代,吴川先民便繁衍生息于此。吴川秦属象郡,汉属南越,南朝归属高凉县。高凉文化是古南越文化的分支,至今,吴川仍有不少宗族源自高凉,因纪念夫人和睦汉俚统纳千洞渠帅而设的冼太夫人庙香火缭绕。尚武的吴川人将这种强悍、团结,演变成飘色活动中的“舞貔貅”、“人牌舞”。梅录街头人们对小偷群起而攻的场面,“梅录佬打贼”的典故,直到今天,依然令宵小胆寒。
三江交汇,一面临海,耕海自然而然成了梅录人的传统职业之一,历史上的两次闽人南迁,使以泉州为中心的古代海洋文化,迅速在吴川得到秉承和光大。第一次是南宋皇族遗裔为逃避元兵追杀,由闽入粤,由雷入琼,护驾的十万福建军民在粤西大量散落;第二次是明朝海禁,耕海的闽人被迫上岸,流落高雷者不少。至今,吴川除了吉兆村保留下神秘的方言“海话”外,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典型象征——天后庙,在民众中得到普遍的尊崇。天后又叫妈祖,原名林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被渔民视为海上保护神。
海洋文化的秉承和光大,开放、开拓、兼容、创业的精神特性及商贸能力在吴川人身上得到体现。一名在吴川创业的雷州籍建材商这么说:“吴川人最可怕的是一种兼容,不论你是哪个地方,操那种语言的人,吴川人就能和你搭得上话。”在国内城市,活跃着20万吴川人的身影。在吴阳的芷寮村,成年男子大多外出创业,留守的是妇女儿童,村里人手机号码前七位数字五花八门,村民的联系电话册上,留下的区号超过100个,人们戏称,在芷寮找村民要拨长途电话。
同样是芷寮村,还是鲜为人知的广信文化(即岭南学者所称的南江文化)的南渐之地。古广信位于梧州、肇庆、云浮一带,是两广之宗,无论是唐分岭东岭西两道,宋设广东广西两路,均以广信为界。史志记载及考古发现证明,广信——鉴江是楚人和中原汉人进入雷州半岛海港徐闻的要道。在芷寮古港外,一艘大型的明代商船静静地躺在海底。芷寮商港位于鉴江出海口,兴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广州、潮州及福建甚至在外国都有商船到此贸易,有“金芷寮,银赤坎”的说法。鉴江水系沟通广信与粤西,山货源源不断随江运至梅录、芷寮,古华南山区文化的重要代表——广信文化,随江交融到吴川。山区文化赋予人们刻苦、忍耐、勤奋、上进的精神特性。吴川文化人欧锷是这么回忆的,“小时候,我们沿江而上,在高州念书,山里的同学很刻苦,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但他们很羡慕吴川人,说高州府城读书厉害,怎么没有出状元,广东九个状元,粤西就一个吴阳林召棠。”
中原、古越、海洋、广信四大文化的交汇,文化赋予吴川人的精神特性在生产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古越文化尚武崇勇,吴川人乱世则投身行伍,将星闪耀,盛世则不惜涉险地僻壤,立家创业;中原文化尊儒重教,使当地文教日兴,学者仕人并起;海洋文化带来发达的手工业和贸易业,成了今天不少吴川人发家的基本技能;广信文化带来的勤苦奋发,使众多吴川人“先苦后甜”。

部分岭南学者俯览了兼容博蓄的多元文化打造出独特而璀璨的吴川文化后,一度使用了“小三江文明”来形容:言于天时,吴川人敢为天下先,从林怀兰冒生命危险率先将番薯带回国内平息饥馑,到陈兰彬首办中国留学生,首驻使美利坚,再到陈华首开内地民营企业家邀超级大国卸任总统来华演说之先河。言于地利,在国内经济版图上,吴川人已经独领羽绒、海蛰业螯头,全球每三个人便有一人能穿上一双博铺鞋。言于人杰,则往者名人熙熙,近者巨贾攘攘。

B. 吴川的风景名胜

吴川市是一个濒海小城,海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也非常有特色,传统景区有吉兆湾,吴阳金海岸,现又开发出“南天一石”景区。
吴川八景:一般指“吴川古八景”,包括一览凭高,丽山樵唱,延华弄月,极浦渔归,文翁耸翠,东海朝阳,限门飞雪和通驷垂虹。历史变迁,沧海桑田,如今不少景点已经消失,或者仅仅留下遗址。
一览凭高:位于吴阳中学(为吴川学宫之圣殿所在地),古代有一小山,山上长满蓬蒿,山底部周宽六丈,高不到两丈,登上山顶,朝东南可望见大海帆影,于西北可见江流如带,景色迷人。后因吴阳中学扩建新教学楼需而平整。
丽山樵唱:位于塘缀镇丽山岭,山幽林密,人多樵牧其间,樵唱牧歌,缭绕山中,远近皆闻。天气晴朗时,歌声传播更远。由40里外的吴阳镇向西北远望,可见此山时而雾锁,时而绿翠青葱。
延华弄月:位于吴阳城里村,在吴川学宫傍,有延华池,延华井。池水清澈可鉴,当月亮正空之时,俯视池水,风光云影,幻成奇观。池水,风光云影,幻成奇观。
极浦渔归:位于吴阳黄李村,始建于南宋年间。它地处江口,常有舟船停泊,渔艇纵横。每当夕阳西下渔船归来之时,灯光点点,有如繁星满天。昼夜皆商贾云集,买鱼沽酒,击掉讴歌,热闹非凡。
文翁耸翠:位于吴阳文翁岭,俗称“渔翁撒网”,高近十米,岭巅四周长满茸茸茅草,岭上往东远眺,即见滔滔南海,蔚蓝无际。西即一望田丘,形如网状,更有带泥丸小丘陵,布列周围,又如网泡,因而得名。为李族始祖李穆公、乡贤李凌云之墓地,千年祭祀,长盛不衰。
东海朝阳:位于吴阳金海岸,当天将破晓时,一轮如盆红日从彩锦般的波浪中冉冉升起,若浮若沉,水波云彩,五光十色,交相辉映,壮丽非凡,游人如织。
限门飞雪:位于吴阳限门海域,乃鉴江出口及通往湛江之内河口与南海交汇处,为吴川乘船到湛江或远洋的必经之道。该海域险狭,水流急湍且两旁有礁石,故称限门。限门海边流沙细白,有时风飞浪卷,如雪花飞舞。有时波涛浪涌,巨浪冲天,蔚为壮观。
通驷垂虹:位于塘尾街道邱屋村,原有桥名垂虹,是吴阳至梅录的主要通道。因长年有车马来往,故又名通驷桥。桥下水虽不深,但终年不涸且澄如镜,天晴日丽,桥影如虹。 吴川,文物古迹颇多。有有闻名遐迩的吴川八景,有新石器时代梧山岭贝丘遗址,有晋代茂山书院,有唐朝吴阳古船、止寮港遗址,有宋朝梅菉祖庙、极浦亭,有明朝吴川县遗址、吴川学宫、双峰塔、巷门寨东炮台遗址,有清朝状元林召棠故居、吴川县城南门、陈兰彬故居,还有民国名将李汉魂故居、张炎将军故居等。 新石器时期遗址:梧山岭贝丘遗址,在吴川市长歧镇黎屋村南梧山岭西坡。初步鉴定为距今五千至一万前,文物普查队1983年发现,1984~1986年试掘。遗址面积350多平方米。文化层高1.3米。含大量蚬、螺壳。出土陶器主要是釜、罐、纹饰有绳纹、篮纹和石器。这些证明了吴川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生息。
古代遗址:塘尾镇东隅村南蛇岭东汉生活遗址,王村港碌西村北的大兜岭南朝村落遗址,王村港谭尚村南的奴岭东晋村落遗址,吴阳镇那良村的宋代贝丘遗址,吴阳镇白沙丝茅岭下的宋代村落遗址,长岐岭头村下庙岭宋代窑址,王村港谭尚村奴岭北端的南朝古墓,王村港碌西村北的大乌岭南朝墓群,黄坡镇那罗岭尾村背东北的那拉岭隋唐墓群,覃巴镇沙田村南的大墩塘宋墓群,梅菉镇解放路烈士纪念园门前清代陶棺墓。引 芷寮港:芷寮港是唐宋至民国的近千年间的我国南方大港,县志记载:“此地富庶曾为六邑之最。”故有“金芷寮,银赤坎”之说。芷寮港遗址位于吴阳街南端,在芷寮村与桥头村两地交错点上,芷寮元末成港,明代最盛,清代衰落。 香山古庙:位于吴川博铺镇西南方,始建于公元283年前后(西晋太康初年),后经唐、宋、元、明、清历代重修。曾有庙联(已不存)曰:襟梅水带鉴水潘水长流文曲水,坐茂山向茂山香山远峦武当山。
梅菉祖庙:位于梅菉头村西南边,始建于宋代,公元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838年(道光十八年)迭修。经修葺后,现基本完好。庙为三进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顶,穿斗式梁架结构。前进两廊卷棚顶,为琉璃瓦面,多柱支撑。门额刻有“梅麓祖庙”四字。引
茂山书院:位于吴川博铺镇,由晋代王浚创建,距今1700多年,原来是王浚藏书的地方,陈兰彬书“茂山书院”额,历为名士隐居,著述、教学育人之所。 吴川学宫:坐落于吴阳中学内,始建于元朝,为主簿唐必达和教谕吴仲元所建。原有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由戟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五座建筑物组成。历经明、清两朝多次重修,属宫殿式建筑、砖瓦木柱结构。现仅存学宫大成殿,殿面宽20.3米,进深12米,前檐深1.5米,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失修。 双峰塔:坐落在吴阳镇文塔村,公元1599年(明代万历二十七年),吴川县令周应鳌于江海迥流处建此风水塔,又因特思山、丽山远揖塔前,故名“双峰塔”。塔为平面八角形,七层仿楼阁式砖楼,高23.15米,首层直径9.8米。塔身为壁内折上式,各层设假平台,塔基为石板雕花装饰,塔边棱角处嵌有石雕托塔力士,形象古朴,姿态各异。200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坡魁星楼:黄坡镇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意为用笔点定中式人的姓名,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以求在造形上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勾,脚上是北斗七星,见图如见字。古时候,各地都有魁星楼,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 极浦亭:坐落在吴阳镇中街内,始建于1241~1252年间(南宋淳祜年间),是解元李凌云隐居讲学之所。极浦亭原建筑为亭制,经明、清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属清代祠堂式形制,总面积485平方米。极浦亭距今已有700多年,虽经多次重修,仍保存清代建筑风貌。 南城门:南城门又名永和门,位于吴阳镇城里村南路口,建于公元1394年(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原为土城;公元1340年(永乐元年)改用砖砌建成;公元1478年(成化十四年)用巨砖建成城墙,设四城门。1938年为避免日本飞机寻找轰炸目标,吴川县长刘应时下令拆城,南城门因当时来不及拆毁而保留下来。是吴川历史的见证。 通津桥:位于吴川塘缀镇圩内,建于公元1880年(清光绪六年),为七券拱柱式砖砌建桥梁。桥长25米,原面宽3米,两侧石栏杆;桥高3米多,七孔,各宽3米。桥墩两端呈锥形,各出栏杆1米左右,存宋代船拼浮桥遗风。 林召棠故居:位于在吴阳镇霞街村,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一厅两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11平方米,占地面积191平方米;为吴川文物保护单位。 陈兰彬故居:坐落在黄坡镇黄坡村,建于公元1875年(清代光绪元年),二进砖木四合院式结构,面积420平方米。1983年公布为吴川县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汉魂故居:坐落于黄坡镇岭头村,建于抗战时期,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有多间建筑,主间设有勤园、俭园,配有值班室、凉亭、花园等,贯通布衣一巷、二巷,规模较大,整齐美观。当地人亦称“伯豪园”。引 张炎故居:坐落在吴川市塘缀镇樟山村。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炎为革命烈士;1984年,张炎故居被定为吴川县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C. 雷州东里镇郑氏起源分布

东里镇位于雷州半岛东部,又是东海岸的一个小半岛,面积136.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万亩。下辖21个管理区,132个自然村,人口67276人。
镇政府所在地--东里圩,距雷城41公里。农业以番薯、甘蔗、花生、眉豆为主。番薯尤为出名,每年种植2万多亩,最高亩产1.2万斤。总产3万多吨。沿海渔业和盐业比较发达,大小船只920艘,每年捕捞大虾、墨鱼、鲳鱼、鱿鱼、海蟹等鱼产品,产值2000多万元。海水养殖闻名省内外,精养虾池一万多亩,年产对虾1000吨以上,产值3000多万元。是雷州市对虾生产的主要基地。
泥蚶螺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海鲜,已有500多亩,产品销往汕头和港澳,很受欢迎。东里地下矿藏比较丰富,已发现的有锆英矿、钛铁矿、金红矿和机毒矿。
乡镇企业有冷冻厂、对虾饲料厂、制砖厂、金属选矿厂和皮革厂等。 雷州市东里镇地处雷州半岛东部沿海,三面环海,是典型的沿海乡镇,镇政府所在地-东里圩,距雷城41公里。区域面积13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607亩,虾池面积2.2万亩,海岸线长42公里。
全镇现有20个村委会1个居民社区,共202条自然村,82833人。该镇人多地少,土地贫瘠,农民主要种植番薯、水稻,农作物结构单一,产量低。
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特别是对虾养殖,养虾业的发展带动了虾料销售、对虾加工、运输、餐饮等相关行业。2008年,全镇生产总值4.1亿元,养虾产值达2.3亿元,占全镇经济总值一半以上,养虾业已发展成为该镇支柱产业。
折叠编辑本段文化教育
东里镇有东里中学,东里二中,东里中心小学及下割各管区小学共36所,其中以东里中学最为著名,目前在校学生3000多人,其中初中学生2900多人,高中学生500多人,是目前东里镇最高的学府,曾经培养了很多著名的人才,其中有:麦堪成(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麦教猛(惠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等为国家及地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东里中学也是雷州市的面上中学中名列前茅中学之一

D. 什么是“吴川文化遗产”

吴川文化大看台

一、文化概况

民间艺术之水上飘色。

民间艺术之泥塑《伏虎罗汉》。

吴川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粤剧之乡,文物古迹多,文化底蕴深厚。现有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多个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川有梧山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南朝平定令遗址、唐潘水县遗址、明吴川县遗址、明限门东炮台遗址、芷寮港遗址;有晋茂山书院、元吴阳学宫、宋极浦亭、明双峰塔等。这些历史文化景点源远流长,是访古探幽的胜地。此外,还有状元林召棠故居、中国首任使美大臣陈兰彬故居、抗日爱国将领张炎将军故居、民国名将李汉魂故居,亦有现代文明,具有特色文化建设的村庄,如林屋、芝蔼、蛤岭等187条风景如画的乡村。吴川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48公里长的海岸线,海水清澈透明,沙滩洁白晶莹,礁石奇特别致。同时还有被定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园考察点”的蔚为壮观的林带。吴川吉兆湾省级旅游度假区是海水浴和度假的悠闲胜地。
吴川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吴川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有飘色、泥塑、花桥、牌楼、花塔、舞貔貅、舞龙、舞狮、舞二真、舞六将、长笛、陶鼓、山歌、木鱼、木偶等。其中,泥塑、飘色、花桥以其精、巧、奇被称为吴川民间艺术“三绝”。
吴川是粤剧之乡。吴川人喜爱粤剧,每逢年例佳节,城乡都上演几场粤剧热闹热闹。吴川粤剧团是粤西地区较完整地保留“下四府”、“南派”粤剧传统艺术表演特色的专业剧团。该团继承传统,博取众长,革新创造,形成粗犷豪放、古朴刚劲,又温婉柔情的艺术表演风格。曾先后应邀参加历届羊城国际粤剧节,并应香港政府邀请赴香港作粤剧艺术研讨性质演出。

二、历史文化

中国清代首任使美大臣陈兰彬故居
陈兰彬故居座落在黄坡镇黄坡村,建于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二进砖木四合院式结构,面积420平方米。1983年公布为吴川县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兰彬是我国近代外交史上的知名人物。清代嘉庆丙子年(1816年)生于吴川县黄坡村,20多岁以优行贡京师,名动公卿。咸丰三年(1853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充史国馆纂修散馆,后任刑部主事。咸丰八年,清廷择陈兰彬管理洋务。同治三年(1863年),陈兰彬受命审理积案,大批冤案得以昭雪;复使大名府赈济水患饥民,救活灾民数十万人,并著《治河刍言》,提出治理黄河的主张。时值南北洋务筹措海防,以上海机器局为枢纽,陈兰彬受命于清廷总理其事。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初八,清廷派遣陈兰彬为监督,容闳为副监督,先后带领四批少年共120多名,赴美国留学。
光绪元年(1875年)秋回国后,陈兰彬上奏美洲数百万侨民遭受奴役苦况,清廷旋又命他出使美国、日尔巴斯(西班牙)、秘鲁等国。此期间,他与秘鲁诸国周旋,揭其诱买华民、肆意虐待的事实,议订慵工限期及款待条目,海外赤子庆生还者无数。陈兰彬旋由太常寺卿补授宗人府丞、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祀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等职。光绪帝又以陈兰彬久历欧美,习知外情,命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光绪十年(1884年),68岁的陈兰彬因病引退还乡。

抗日爱国将领张炎将军故居
张炎将军故居座落在塘缀镇樟山村。
张炎将军是吴川籍的抗日爱国将领,他青年时期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粤军,后任十九路军第六十一师副师长、代理师长,曾率领第六十一师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日战役。
1933年,张炎就任福建省中央政府军事委员会,兼任第四军军长。1938年,张炎被任命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一区统率委员会主任,提出抗战利益高于一切等口号,依靠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开展抗日宣传工作,使南路抗日求亡运动蓬勃发展。1945年1月13日,张炎在吴川举行武装起义,次日攻克当时吴川县国民党政府,震动粤桂两地。同年3月22日在广西玉林被国民党当局杀害。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炎为革命烈士。1984年,张炎故居被公布为吴川县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爱国将领李汉魂故居
李汉魂故居座落于黄坡镇岭头村,建于抗战时期,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有多间建筑,主间设有勤园、俭园,配有值班室、凉亭、花园等,贯通布衣一巷、二巷,规模较大,整齐美观。
李汉魂在第一、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曾先后参加统一广东、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为国家的自由独立和民族的解放,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抗日战争时期,李汉魂任64军军长,请缨北上抗日,重创日军,国民党当局授予他“华胄荣誉奖章”。1938年11月,李汉魂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发表《告广东各界同胞书》,形成“人人抗战”、“处处抗战”的局面。一方面配合军事需要支援前方;一方面视察灾区,赈济灾民,安定社会,发展教育,恢复生产,政绩显著。抗战胜利后,曾到欧美考察。1949年李汉魂定居美国。1987年在美国纽约病逝,终年92岁。他的骨灰由其女李浈带回祖国。
李汉魂有子、女、孙、婿等14人获得博士学位,大女儿李浈与五子李浩经常回国回乡。李浈是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有名的文科教授,李浩获法学、数学两个博士学位。

状元故里——吴阳霞街
清朝道光三年,即公元1823年,吴阳镇霞街村出了一名状元林召棠。
林召棠(1786-1872年),字爱封,又字蓉舟,号芾南。他勤奋好学,自幼便随父在教馆听学,12岁操笔立就,思致超远。18岁应童试,七试皆优。道光三年成进士,应殿试,皇帝得卷,朱批:“今科得一佳元”,遂拔一甲及第,受职翰林院修撰。道光十一年(1831年),为陕甘正考官,后主讲于肇庆端溪书院,培养大批人才。林召棠生平诚朴、谦慎,不于渴有司,不面斥人过。教后人专务读书植品,以骄侈夤,缘然戒,得“高贤里”族表,著有《心亭亭居笔记》、《心亭亭居诗集》等。
林召棠故居在吴阳镇霞街,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一厅两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11平方米,占地面积191平方米,1983年公布为吴川县文物保护单位。
状元故里霞街保存有状元故居、状元古井、状元坊、状元纪念馆、林氏大宗、“高贤里”牌坊等建筑物。

三、古迹今貌

双峰塔
双峰塔座落在吴阳镇文塔行政村塔脚村,1983年吴川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吴川县令周应鳌于江海河流处建此风水塔,谓之“笔塔凌霄”。又因特思山(俗叫尖山)、丽山远揖塔前,定名“双峰塔”。塔为平面八角形,七层,高23.15米,第一层直径9.8米。塔身为壁内折上式,各层设假平台。塔基为石板雕花装饰,高1米,塔边棱角处嵌有石雕托塔力士,形象古朴,姿态各异。

茂山书院
茂山书院座落在博铺街道东江区。晋代楼船将军王于晋武帝太康初年创建,后为晋代高凉太守杨芳、宋代观察使耿著修茸完善,元、明、清历代多次重修。历为名士隐居、著述、教学育人之所。1990年被公布为吴川县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公布 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茂山书院为土木结构建筑,悬山顶,进深30米,面宽三开间共27.1米,中间天池宽10.5米,两庑各宽8.3米,右边空地一块总面积约970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合理,整齐美观,保存较好。
茂山书院距今1700多年,虽经历代重修,至今皆为讲学育才之所,实为难得,是吴川最古老的唯一保留到现在的古书院,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于晋代创建且延续至今的书院。它对研究我国古代教育制度特别是明清科举制度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具有较高的古建筑科学艺术价值。

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
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是吴川市和湛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吴川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旧址座落在吴川市梅录先锋街28号。它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南路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
办事处旧址建于清末,原系衙门,为高州镇台下设专管梅录的分府。1983年,办事处旧址被公布为吴川县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中共吴川市委于2002年11月20日命名该办事处旧址为“吴川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极浦亭
极浦亭座落在吴阳镇中街内,始建于南宋淳祜年间(1241-1252年),是解元李凌云隐居讲学之所。1983年被公布为吴川县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极浦亭原建筑为亭制,经明、清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属清代祠堂式形制,总面积485平方米。门额“极浦亭”三字由高州知府桐城胡方塑所书,亭内前进右墙镶有“极浦亭”石碑,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孟冬高州府同知李国珍所书及立。
极浦亭距今已有700多年,虽经多次重修,仍保存清代建筑风貌。

吴川学宫
吴川学宫座落在吴阳镇吴阳中学内。始建于元代至正九年(1348年),为主簿唐必达和教谕吴仲元所建。后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光绪年间重建,原有建筑五座,沿中轴线,依次为戟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总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学宫现仅存大成殿,殿面宽20.3米,进深12米,前檐深1.5米。学宫建筑颇具特色,红墙绿瓦,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其内无墙,靠8条圆石柱支撑整个屋顶,画栋雕甍。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吴川学宫在历史上享有盛誉,培育了很多著名人物。清代状元林召棠、我国首任使美大使陈兰彬等,均曾在此就学。1983年,吴川县人民政府公布吴川学宫为吴川县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四、文明巡礼

吴川现有各级文明村187条,各具特色,尤其是黄坡镇的林屋村,吴阳镇的芝蔼村、蛤岭村。近年来,林屋村先后被评为省、市文明单位和安全文明小区,同时也获得全国绿化千佳村、全国文明村、广东省百强村、广东省文明示范村等称号。
全国文明村芝蔼村与广东省文明村蛤岭村毗邻,鸡犬相闻。这两条文明村有很多相似之处:都位于吴阳镇;过去都是贫困小渔村;都是220多户,1300多人口;都是由改革开放后外出务工经商发达了的村民捐资搞公益建设。两条村庄都建起了宏伟壮观的门楼、宽阔的硬底化环村公路、高标准卫生公厕、集体猪舍、自来水水塔供水系统、地下排污系统、文化楼、文化中心、文化长廊、文化广场、网球场、村庄小公园。两条村庄都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芝蔼村先后被评为省、市文明村,全国文明村;蛤岭村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广东省和湛江市卫生村。

五、旅游胜地吉兆湾

吉兆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建于1994年。这里的海岸线曲折,十里九弯,海水清澈,沙滩洁净,礁石奇特,风景优美。“南天一石”可以跟海南三亚的“南天一柱”媲美。气势磅礴的镇海石,维妙维肖的鳄鱼石,活灵活现的乌龟石,与蓝天、碧海、银沙构成独特奇异的风景图。吉兆湾气候宜人,环境优雅,年平均气温22.9℃.目前这里已建起100多幢度假别墅。天然海浴场——月牙湾浴场,沐浴冲浪,既舒畅又安全。吉兆湾旅游区各项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已通过了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的质量等级评定。在吉兆湾可以尽情欣赏美丽的海景,尽情在月牙湾浴场遨游。在海边沙滩,或骑骆驼,或跑马驾车,或休闲垂钓,或烧烤野营,一切随心所欲,令游客流连忘返。

E. 潮州会馆的分布区域

北京广东七邑潮州会馆,北京市延寿街12号,破损现为民居
广东潮州会馆,北京市海柏胡同23号,破损现为民居
潮州会馆,北京市菜市口胡同84号 破损现为民居
天津广东潮州会馆,天津市北门西,旁边就是闽粤会馆
闽粤会馆,天津市北门西,后门直通针市街
烟台芝罘潮州会馆,遗址在今天烟台的市府街东方电子集团处
汉口韩江别墅,汉口牛路口中路
潮嘉会馆,汉口多宝林路
潮梅会馆,
芜湖潮州会馆,芜湖华盛街二号(江岸路小学)
上海潮州会馆,上海市洋行街(今阳朔路)105号
揭普丰会馆,上海市里马路(今中山南路)
潮惠会馆,上海市外马路
南京潮州会馆,建于明末,旧址不祥
苏州潮州会馆,苏州市阊门外上塘街278-1号(现市五中)
南通潮惠会馆,
嘉兴潮州同乡会,
广西宜州市怀远镇潮州会馆
福建长汀潮州会馆,福建长汀县城郭家巷2号
长汀县城五通巷31号
海南海口潮州会馆,旧址在海口市解放西路海口百货大楼对面
万城潮州会馆,海南万宁市万城镇朝阳街
广州潮州八邑会馆,广州市长堤大马路348号 (现市第九中学)
江门开平赤坎镇潮州会馆
湛江赤坎潮州会馆,湛江市福建街30号(现市第十一中学)
海安潮州会馆,湛江市徐城镇民主路120号
吴川芷寮潮州会馆,已没
梅州兴宁潮州八邑同乡会馆,梅州兴宁市城内河背街
香港潮州会馆,香港德辅道西81至85号,潮州会馆大厦9字楼
粉岭潮州会馆,香港粉岭马会道278号二楼C,D座
台北潮州会馆,台北市潮州街
台南潮州会馆(三山国王庙),台南市西门路三段100号
鹿港潮州会馆(三山国王庙),鹿港旧大街最北的菜市头 法国潮州会馆,44, avenue d’Ivry, 75013 Paris
泰国潮州会馆,泰国曼谷市谷庄仁集路越卜一巷1号
合艾潮州会馆,泰国宋卡府合艾市碧甲森路
宋卡潮州会馆,
(泰国各类潮州会馆数量众多,大概有20多个)
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新加坡登路九十七号潮州大厦
大马槟榔屿潮州会馆,雪隆潮州会馆,35, Jalan Ampang,50450 Kuala Lumpur
柔佛潮州八邑会馆,新山惹兰依不拉欣苏丹门牌五十三号(No.53, Jalan Ibrahim Sultan, 80300, Johor Bahru, Johor)。 柔佛州还有11间潮州会馆(新山、古来、笨珍、峇株巴辖、巴冬、麻坡、东甲、昔加末、居銮、哥打丁宜和南亚)
吉中潮州会馆,
马六甲潮州会馆,马六甲鸡场街114号
森美兰潮州会馆,
柬埔寨潮州会馆,No.144 Hassakan Bivd. Phnom Penh, Cambodia
越南胡志明市潮州义安会馆,胡志明市第五郡阮街六七八号
会安古城潮州会馆,越南会安古城的东部NGUYEN DUY Hieu街,157号
老挝潮州同乡会,位于23/1Thatluang South P.O.Box638 Vientland,Lao P.D.R.
印尼苏北省潮州公会,Jalan Timor No.33 Medan-Indonesia
苏南省巨港市潮州联谊社,Jalan Kopral Daud(Lorong Asia),No.5067,Palembang 30126,Sumatera
西加省潮州同乡会,Jalan Hidayat No.9,Pontianak,Kal-Bar, Indonesia
印尼潮州乡亲公会,Jalan P.jayakarta No.141 Blok D-28 Jakurta 10730 Indonesia.
占碑潮州公会,Jalan Makalam No.12,Jambi36134,Indonesia.
加拿大魁省潮州会馆,987 Rue Cote,3eEtage,Montreal,Quebec,Canada
安大略省潮州会馆,568 Dundas Street,West Toronto,Ontario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潮州会馆(卑诗省潮州会馆),161 Keefee St.Suite 203,Vancouver,B.C.V6A 1X3,Canada
缅省潮州会馆,644 Mc Gee St.,Winnipeg,Manitoba,Canada
渥太华市潮州会馆,1089 Somerset St.W.,Ottawa
爱城潮州同乡会,9366-107 Avenue,Edmonton,Alberta,Canada
维省潮州会馆,9 Newcomen Road, Springvale, Vic, 3171 Melbourne, Australia.
亚省卡城潮州同乡会,Bay 357/361, 3rd Level 328 Centre Street S.E.Calgary, Alberta, Canada
沙省潮州联谊会,2108 Wascana Green,Regina, Saskatchewan S4V 2K8 Canada
温哥华潮州同乡会,250 East Georgia Street,Vancouver B.C.Canada
美国洛杉矶潮州会馆,
加州圣荷西潮州会馆,2580-2582 Alvin Avenue San Jose CA 95121,U.S.A.
北加州潮州会馆,
南加州潮州会馆,649 North Broadway,LosAgneles,CA90012,U.S.A.
夏威夷潮州会馆,134 North King Street,2nd Floor,Honolulu,HI96817,U.S.A.
德州潮州会馆,12248 N.LAMAR BLVD AUSTIN,TX
芝加哥潮州同乡会,1022 West Argyle Street,Suite208,Chicago,IL60640-3715 U.S.A.
西雅图潮州同乡会,666 South Weller,Seattle,WA98104,U.S.A.
纽英仑潮州同乡会,9 Knapp St,Boston MA 02111 U.S.A.
奥斯汀潮州同乡会,12230 N.Lamar Blvd.,Austin,Texas 78753,U.S.A.
宾州费城潮州同乡会,908 Arch Street,2nd Floor,Philadelphia,PA19107,U.S.A.
澳洲维省潮州会馆,
墨尔本潮州会馆,
南澳潮州乡亲会,(Shop 3),93 Days Road,Croydon Park,S.A.5008,Australia

F. 在吴川有什么好吃

芷寮蟹产于广东吴川市吴阳镇芷寮村,为蟹中上品,驰名中外。芷寮蟹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因为这种螃蟹的肉质极其鲜美,并有特有的“顶角膏”。打开芷寮蟹的蟹壳,可见一层蛋黄色的蟹膏覆盖在雪白的蟹肉上。煮熟后,蟹肉雪白,蟹膏金黄,入口,鲜美嫩滑,回味无穷。秋后之蟹,不但长得肥大,硬壳底下还会长出一层软壳,不但蟹肉蟹黄味美可口,那层软壳更脍炙入口,令人百吃不厌。
芷寮蟹是中国四大各蟹之一。芷寮蟹是有蟹的一种,因产于吴川吴阳芷寮而得名。地处江口与海域交融的芷寮,水体养份充沛,为蟹提供了丰盛的食品。因此, 芷寮蟹体大、膏多、肉厚,味道别具一格。宋苏东坡当年经过吴阳吃螃蟹,即写下"没看黄山徒对目,不吃螃蟹空负腹"的诗句。状元林召棠也曰"执杯持蟹,足了一生事。
吴阳沙螺生于江口海边,是一种贝类海产,在湛江许多海岸都可见到,但唯吴阳沙螺最有名。吴阳沙螺个大肥肉嫩肉滑,无论汤、炒、煮、粥,味特清香,百食不厌。相传,有个吴川人带沙螺干上京考试,送了一点给主考,竟得中进士,人称"沙螺进士"。
沙螺,学名为尖紫蛤,又名西施舌,传说古代越国的范蠡和西施嬉游于五湖后,入鉴江河口,唾液而生。沙螺在清朝为贡品,因产于鉴江河口与海水交汇地方,咸淡水交融,肉质细嫩,美味可口,它还有滋阴降火,泌心润肺之功效,是广东有名的特产。
禾花雀,学名黄胸鹂,是一种候鸟。原产于内蒙古和东北一带,每年由北往南飞迁过冬,经过吴川正是十月水稻扬花季节,故称“禾花雀”,每年在吴川兰石停留时间约45天,由于它专门吃水稻谷粒,肉质肥美,骨软如绵,营养丰富,有“空中人参”的美称,现属保护动物,禁止捕猎。
麻通是吴川糖果生产中的独特名优产品,该产品系用大糯米、水芋头、白糖、芝麻等原料,经过特殊的处理方法和制作技术做成半成品,晒干后随时备用。再加工制作时,将此半成品先后投进分别用文武火煮成不同温度的两个油锅中去炸,炸至膨胀适度,取出淋上白糖胶,洒上芝麻即成。成品粗如甘蔗,长7~8公分,中空充满泡沫,入口松脆香甜,是糖果中佳品。麻通的制作,在吴川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但其制作技术长期秘传,直至60年代才公开。
吴川市区特色美食鸡、鸭、鹅、猪、牛、羊、狗、兔样样齐全。而各色各样的大排档也尽显其独特的风味。如果你留心一点的话,你就会发现每到饭市的时候,各个大排档各显神通,都会拿出招牌菜来招揽食客,在经济较为萧条的情况下,有这样的生意是不错的了。
说到吃当然是鸡了。白切鸡、盐局鸡、豉油鸡等,花样多,真是应了“无鸡不成宴”这句话,几乎每档大排档都少不了它。而鸭呢?人们比较喜欢的是鸭粥,比较出名的是“水东鸭粥城”。它座落在围兰勇桥头,地处鉴江河畔,一边吃,一边还可以细细的欣赏鉴江的风景呢!这个所谓的“粥城”名称虽然大,但实质上是个破旧不堪的地方,而人客还是挺多的。说到鹅,有烧鹅和白切鹅,两种载然不同的味道。大排档里一般是白切鹅,给人原汁原味的感觉,香而滑口。
最近几年兴起的狗肉,也别有特色。它不同于湛江的白切狗,它有它的独特味道,汤清甜而肉淳香。在海滨中学对面的那间狗肉档,每当秋冬之至,喜欢吃狗肉的朋友都会到那里吃下狗肉。虽然环境不怎么样,但人客如云。
在梅录,还有许多地方都集成模式,形成了一些食街。在车站对面,就有一条食街,你知吗?这里猪、牛、羊、兔都有。早两三年的猪杂水、牛杂水曾经风靡一时。六、七元一位,既经济又实惠,深受人们的欢迎。而羊肉锅、兔肉锅更是吸引了无数客人。每到傍晚的时候,这里的小车、摩托车都无处插身。一锅锅热腾腾的火锅,几个知己围在一起边食边聊,其乐趣无穷。
吴川蟛蜞汁价廉物美,清香可口,能下气化痰,去积腻,助消化,是当地人极喜爱的佐餐酱品小食和调味品,也是馈赠远方亲友极富地方风味的珍稀礼品。吴川蟛蜞主要繁殖于吴阳的芷寮、限口和黄坡、中山沿海一带的滩涂或毗接的水稻潮田中。它形如小蟹,拇指大小,当地亦称"黄钳"。其种类较多,常见的根据其双螯的颜色,分为"红螯"、"白螯"两类,制蟛蜞汁则以活动于潮田中的"白螯"汁味最佳,消食化积功效最强。人们把捕到的蟛蜞盐腌一两天后,放进刻制有交叉纹齿的陶盆内擂研成浆,滤去壳渣后即成蟛蜞汁。将蟛蜞汁装进瓦罂内,用灰泥浆密封罂口,贮放阴凉干燥地方,过了一段时间后,罂内蟛蜞汁发酵成熟,开封取食,浓香扑鼻,可令人食欲大振。

G. 讲解“吴川八景”

金秋寻访吴川古八景 这一次我们活动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寻找吴川的古八景。因为东海朝阳景观只能在早上观看,所以凌晨五点钟,我们就已经从市区出发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沿途也有其他人在赶路,开车的,或走路的。秋天的风很凉爽,开着摩托车感觉有点凉。

大概六点钟,我们到了金海岸。天还是灰朦朦的,岸上依稀看到有人影在走动。锁好车,步下海滩,听着海浪声,吹着海风,心旷神怡。过了不久,海上的天空慢慢亮起来,我们已经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远处的景物。但是,不见太阳。难道天气不好,我们与日出无缘吗?

海滩上的人慢慢多了起来,三三两两的,或跑步,或打拳。沙滩上开来一辆推土机,有渔民在拉绳子,然后将粗粗的绳子绞在铲土机后面的转轴上——渔民在利用铲土机的动力来拉网呢。

正当我们看得入神时,傲雪突然叫了一声:“看,日出了!”我们放眼远眺,海天相接的天上已经呈现一轮红日。颜色鲜艳,但不刺眼。我们抓紧时间用手上的DV拍摄这令人激动的景色。

沙滩上的人越来越多,岸上走下来三位少妇,其中两个挺着大肚子。新鲜的空气,温柔的海浪声大概是给小生命最好的礼物吧。我们退回到岸边,海滩上的人和物都背光,和黄昏的景色有点相似。

大概早上七点,肚子饿了,到农村信用社约五十米(即麦可基对面)的一个小档口吃及第粥。花费不多,只用了二十元就让三个人填饱了肚子。

吃过早餐,我们来到吴阳工商行政管理所附近的几个小山丘上。这里树木茂盛,杂草丛生。古时这里树木不多,视线较好,远处望过来,这里的景色象一个老渔翁正在撤着一张网。故名渔翁撤网。但现在,无论从哪个角度,我们都看不出老渔翁的形象。我们爬了两个山丘,亲身去体验这种寻访的乐趣,并且在一个小树林里稍为休息。

我觉得部落组织的活动,最大的乐趣在于亲身探访,而不是走马看花的来到景点,口里道一声“噢,原来是这里!”就匆忙离开。

离开金海岸旅游度假区,我们来到塘尾的邱屋村,看到了通驷垂虹遗址。我们略微有点失望,因为据资料介绍,古时,此处有鉴江支流经过,小河弯曲蜿蜒,河上有石拱桥一座,此石拱桥犹如垂虹横跨两岸。如今再也领略不到那种景色了,只见破烂的小石桥。

告别通驷垂虹,我们折回吴阳,进入吴阳中学。古时吴川城内东门正对文庙后有个相对较高的小山丘,登山凭望,吴川城内景物尽收眼底,好比在越秀山上眺望广州城一样,故称一览凭高。当然,如今小山丘已经消失,好在还有座水塔。我们爬到了第二层,视野开阔了许多。无奈高楼阻碍,依然找不到“尽收眼底”的感觉。

意外的收获是看到了吴川学宫,但这座文物已经破烂不堪,急切需要维修。

离开吴阳中学,我们到城里村寻找延华井。碰巧有个阿婆,家里就住在延华井旁,坐上我们的顺风车为我们指路。资料介绍,此井不是太深,水位较高,春秋二季月满之时,月影于井里水中,微风吹拂,井中泛起涟漪,水中之月亦随之荡漾,加之周边人文环境,此处为吴川一景实不过分,故称此景为延华弄月。而我们所看到的延华井,确实不深,但水位很低。正好有阿姨在打水,看到井水还是比较清的。延华井旁边有个延华池,以前井水满的时候会溢出来流到池里。可惜的是,延华池里浮着一只死老鼠,让人实在无法想像延华弄月的神韵。

带着略微的失望,我们来到附近的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堂破旧不堪,而且楼梯已经拆掉,没有办法到上面探个究竟。门口有几个侬儿(小孩子)在玩耍。

离开中山纪念堂,我们来到极浦亭。极浦亭前有个水塘,走到九曲十八弯的小桥尽头是一座小亭。我一直以为那就是极浦亭,其实错了,岸边貌似祠宇的那座建筑才是极浦亭。

资料介绍,极浦渔归遗址位于现在吴阳镇中街村,极浦亭始建于南宋淳佑(1241-1252),为解元李凌云隐居讲学处,极浦亭原构为亭制,经明、清多次重修,外貌变成祠宇。极浦亭前原是鉴江支流入海处,每当夕阳西下,归帆点点,渔歌晚唱,景色怡人。古代文人墨客咏为极浦渔归。

极浦亭还没有重修,雕梁画柱都是古色古香的。但据称不久后,这里将建设一座极浦公园。

临近中午十二点,我们到沙角璇一处叫做土生海鲜店吃饭。叫了腊鱼汤、金枪鱼、鸡杂炒丝瓜、青菜、炒河粉、啤酒。花费也不贵,只了55元。

八景中保存得最完整的,行程中最令人感到难忘的和最有意境的,恐怕就是限门飞雪景点了。我们都认为,限门飞雪是最值得去发掘的一个景色。

旧吴川八景之限门飞雪遗址位于吴阳镇沙角漩的鉴江出海口处,古时,鉴江下游特别是鉴江出海口处江面宽广,风浪较大,当时往来在鉴江出海口的船只都不大,浪花打在船蓬上,浪花四溅,远远望去犹如雪花分飞,故称限门飞雪。

大概已经有许多人来过看过景点,未经多说船家便知道我们的意图,很快带我们去看限门飞雪。坐船的感觉很奇妙,因为船是有篷的,热日之下,迎面吹来的却是凉爽的江风。伴随着轻微的摇晃,人的感觉很愉快,“像神仙一样”。船行驶在江中,只见江面上金光闪闪,还可以不时见到有鱼从水中跳出来。

大概二十多分钟,我们便到达观赏的位置。这边是江,那边是海。远远望去,海天交际的地方,一道道数不清的白色浪花在游动。这,就是限门飞雪了吧?

不远处有一道长长的白色的线,大概是一个岛吧?叫船家开过去,果然是一个沙岛。船家说他小时候就来过这里,但没有岛。十年前这座小岛才慢慢出现,并且不断的上升,现在已经初具雏形。

这个小岛应该是由鉴江冲积下来的沙所屯积而成,岛的中间有一堆树枝等杂物。船家说水面最高的时候也没有浸没这个岛。黄色的沙,白色的云,蓝色的天,站在上面环顾四周,360度的水天一色。

回航途中问船家:这座小岛有名字了吗?船家说没有。于是我们决定为小岛起一个名字——飞雪岛。希望通过部落组织的这次活动,将飞雪岛介绍给更多的人认识。

在飞雪岛可以看到对面是坡头,上面有一个灯塔。

依依不舍的告别飞雪岛,我们开始整个旅程中最为艰苦的一站——骊山樵唱。

古吴川八景之丽山樵唱遗址位于现在塘缀镇丰六洞村西面的丽山岭,丽山岭山高56米,山上林木葱翠,风景秀丽,山顶有口天然井,俗称山尤窍。井内之水冷热各半,井旁有八角亭遗址。并有石椅、石凳、石砧板、石菜刀、石碗和石脚印,山腰有石泉,俗称麻蓝水碗,传说山脚下留有三仙女的足迹。古时民风淳朴,上山打柴的樵夫唱着吴川山歌自娱自乐,歌声悠扬飘渺,悠然自得,俨然世外桃园,因此丽山樵唱成了吴川八景之一。

从沙角漩出发,沿芷寮到325国道的乡道经过黄坡墟,再沿着黄坡东线公路到板桥。问傲雪,地名板桥和古人郑板桥有啥关系?傲雪说没有关系,以前板桥叫板埠,后来才改名为桥板。

在桥板遇到的最大难题是道路崎岖,邻近丽山岭这一段完全是山路,摩托车开起来相当不容易。勉强将车子开到山脚,就发现实在没有办法再开上去了。爬上山岭,有点喘气。看到了快到山顶的地方有个由大石头砌成的天然井,但井已干涸。山岭上有很多石头,大概是八角亭的遗址?但怎么也找不到石椅、石凳、石砧板、石菜刀、石碗和石脚印,也找不到石泉。

站在山顶上,视野开阔,所有景色尽纳眼底。远远的是吴川境内最高的山峰——天子岭。山下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田,纵横交错。

秋天了,收割的季节。

凌晨5时出发,傍晚6时回到梅录,整整13个小时的旅程。虽然身体疲惫,但丝毫掩盖不止心中的兴奋和满足。这次活动相当的尽兴,更多的内心体验实在无法用毛墨来形容。我愿意用小凤姐的这一首歌的歌词来完结这篇游程:

路纵崎岖亦不怕受磨练
愿一生中苦痛快乐也体验
愉快悲哀在身边转又转
风中赏雪
雾里赏花快乐回旋
毋庸计较
快欣赏身边美丽每一天
还愿确信美景良辰在脚边金秋寻访吴川古八景 这一次我们活动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寻找吴川的古八景。因为东海朝阳景观只能在早上观看,所以凌晨五点钟,我们就已经从市区出发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沿途也有其他人在赶路,开车的,或走路的。秋天的风很凉爽,开着摩托车感觉有点凉。

大概六点钟,我们到了金海岸。天还是灰朦朦的,岸上依稀看到有人影在走动。锁好车,步下海滩,听着海浪声,吹着海风,心旷神怡。过了不久,海上的天空慢慢亮起来,我们已经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远处的景物。但是,不见太阳。难道天气不好,我们与日出无缘吗?

海滩上的人慢慢多了起来,三三两两的,或跑步,或打拳。沙滩上开来一辆推土机,有渔民在拉绳子,然后将粗粗的绳子绞在铲土机后面的转轴上——渔民在利用铲土机的动力来拉网呢。

正当我们看得入神时,傲雪突然叫了一声:“看,日出了!”我们放眼远眺,海天相接的天上已经呈现一轮红日。颜色鲜艳,但不刺眼。我们抓紧时间用手上的DV拍摄这令人激动的景色。

沙滩上的人越来越多,岸上走下来三位少妇,其中两个挺着大肚子。新鲜的空气,温柔的海浪声大概是给小生命最好的礼物吧。我们退回到岸边,海滩上的人和物都背光,和黄昏的景色有点相似。

大概早上七点,肚子饿了,到农村信用社约五十米(即麦可基对面)的一个小档口吃及第粥。花费不多,只用了二十元就让三个人填饱了肚子。

吃过早餐,我们来到吴阳工商行政管理所附近的几个小山丘上。这里树木茂盛,杂草丛生。古时这里树木不多,视线较好,远处望过来,这里的景色象一个老渔翁正在撤着一张网。故名渔翁撤网。但现在,无论从哪个角度,我们都看不出老渔翁的形象。我们爬了两个山丘,亲身去体验这种寻访的乐趣,并且在一个小树林里稍为休息。

我觉得部落组织的活动,最大的乐趣在于亲身探访,而不是走马看花的来到景点,口里道一声“噢,原来是这里!”就匆忙离开。

离开金海岸旅游度假区,我们来到塘尾的邱屋村,看到了通驷垂虹遗址。我们略微有点失望,因为据资料介绍,古时,此处有鉴江支流经过,小河弯曲蜿蜒,河上有石拱桥一座,此石拱桥犹如垂虹横跨两岸。如今再也领略不到那种景色了,只见破烂的小石桥。

告别通驷垂虹,我们折回吴阳,进入吴阳中学。古时吴川城内东门正对文庙后有个相对较高的小山丘,登山凭望,吴川城内景物尽收眼底,好比在越秀山上眺望广州城一样,故称一览凭高。当然,如今小山丘已经消失,好在还有座水塔。我们爬到了第二层,视野开阔了许多。无奈高楼阻碍,依然找不到“尽收眼底”的感觉。

意外的收获是看到了吴川学宫,但这座文物已经破烂不堪,急切需要维修。

离开吴阳中学,我们到城里村寻找延华井。碰巧有个阿婆,家里就住在延华井旁,坐上我们的顺风车为我们指路。资料介绍,此井不是太深,水位较高,春秋二季月满之时,月影于井里水中,微风吹拂,井中泛起涟漪,水中之月亦随之荡漾,加之周边人文环境,此处为吴川一景实不过分,故称此景为延华弄月。而我们所看到的延华井,确实不深,但水位很低。正好有阿姨在打水,看到井水还是比较清的。延华井旁边有个延华池,以前井水满的时候会溢出来流到池里。可惜的是,延华池里浮着一只死老鼠,让人实在无法想像延华弄月的神韵。

带着略微的失望,我们来到附近的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堂破旧不堪,而且楼梯已经拆掉,没有办法到上面探个究竟。门口有几个侬儿(小孩子)在玩耍。

离开中山纪念堂,我们来到极浦亭。极浦亭前有个水塘,走到九曲十八弯的小桥尽头是一座小亭。我一直以为那就是极浦亭,其实错了,岸边貌似祠宇的那座建筑才是极浦亭。

资料介绍,极浦渔归遗址位于现在吴阳镇中街村,极浦亭始建于南宋淳佑(1241-1252),为解元李凌云隐居讲学处,极浦亭原构为亭制,经明、清多次重修,外貌变成祠宇。极浦亭前原是鉴江支流入海处,每当夕阳西下,归帆点点,渔歌晚唱,景色怡人。古代文人墨客咏为极浦渔归。

极浦亭还没有重修,雕梁画柱都是古色古香的。但据称不久后,这里将建设一座极浦公园。

临近中午十二点,我们到沙角璇一处叫做土生海鲜店吃饭。叫了腊鱼汤、金枪鱼、鸡杂炒丝瓜、青菜、炒河粉、啤酒。花费也不贵,只了55元。

八景中保存得最完整的,行程中最令人感到难忘的和最有意境的,恐怕就是限门飞雪景点了。我们都认为,限门飞雪是最值得去发掘的一个景色。

旧吴川八景之限门飞雪遗址位于吴阳镇沙角漩的鉴江出海口处,古时,鉴江下游特别是鉴江出海口处江面宽广,风浪较大,当时往来在鉴江出海口的船只都不大,浪花打在船蓬上,浪花四溅,远远望去犹如雪花分飞,故称限门飞雪。

大概已经有许多人来过看过景点,未经多说船家便知道我们的意图,很快带我们去看限门飞雪。坐船的感觉很奇妙,因为船是有篷的,热日之下,迎面吹来的却是凉爽的江风。伴随着轻微的摇晃,人的感觉很愉快,“像神仙一样”。船行驶在江中,只见江面上金光闪闪,还可以不时见到有鱼从水中跳出来。

大概二十多分钟,我们便到达观赏的位置。这边是江,那边是海。远远望去,海天交际的地方,一道道数不清的白色浪花在游动。这,就是限门飞雪了吧?

不远处有一道长长的白色的线,大概是一个岛吧?叫船家开过去,果然是一个沙岛。船家说他小时候就来过这里,但没有岛。十年前这座小岛才慢慢出现,并且不断的上升,现在已经初具雏形。

这个小岛应该是由鉴江冲积下来的沙所屯积而成,岛的中间有一堆树枝等杂物。船家说水面最高的时候也没有浸没这个岛。黄色的沙,白色的云,蓝色的天,站在上面环顾四周,360度的水天一色。

回航途中问船家:这座小岛有名字了吗?船家说没有。于是我们决定为小岛起一个名字——飞雪岛。希望通过部落组织的这次活动,将飞雪岛介绍给更多的人认识。

在飞雪岛可以看到对面是坡头,上面有一个灯塔。

依依不舍的告别飞雪岛,我们开始整个旅程中最为艰苦的一站——骊山樵唱。

古吴川八景之丽山樵唱遗址位于现在塘缀镇丰六洞村西面的丽山岭,丽山岭山高56米,山上林木葱翠,风景秀丽,山顶有口天然井,俗称山尤窍。井内之水冷热各半,井旁有八角亭遗址。并有石椅、石凳、石砧板、石菜刀、石碗和石脚印,山腰有石泉,俗称麻蓝水碗,传说山脚下留有三仙女的足迹。古时民风淳朴,上山打柴的樵夫唱着吴川山歌自娱自乐,歌声悠扬飘渺,悠然自得,俨然世外桃园,因此丽山樵唱成了吴川八景之一。

从沙角漩出发,沿芷寮到325国道的乡道经过黄坡墟,再沿着黄坡东线公路到板桥。问傲雪,地名板桥和古人郑板桥有啥关系?傲雪说没有关系,以前板桥叫板埠,后来才改名为桥板。

在桥板遇到的最大难题是道路崎岖,邻近丽山岭这一段完全是山路,摩托车开起来相当不容易。勉强将车子开到山脚,就发现实在没有办法再开上去了。爬上山岭,有点喘气。看到了快到山顶的地方有个由大石头砌成的天然井,但井已干涸。山岭上有很多石头,大概是八角亭的遗址?但怎么也找不到石椅、石凳、石砧板、石菜刀、石碗和石脚印,也找不到石泉。

站在山顶上,视野开阔,所有景色尽纳眼底。远远的是吴川境内最高的山峰——天子岭。山下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田,纵横交错。

秋天了,收割的季节。

凌晨5时出发,傍晚6时回到梅录,整整13个小时的旅程。虽然身体疲惫,但丝毫掩盖不止心中的兴奋和满足。这次活动相当的尽兴,更多的内心体验实在无法用毛墨来形容。我愿意用小凤姐的这一首歌的歌词来完结这篇游程:

路纵崎岖亦不怕受磨练
愿一生中苦痛快乐也体验
愉快悲哀在身边转又转
风中赏雪
雾里赏花快乐回旋
毋庸计较
快欣赏身边美丽每一天
还愿确信美景良辰在脚边

H. 2017芷寮中学中考成绩

一百人考,取前20到50名。(不过还是要一点关系 ,还要准考证)

热点内容
学前数学启蒙 发布:2025-08-13 16:24:04 浏览:823
师德先进教师事迹 发布:2025-08-13 15:33:01 浏览:770
孕妇上火吃什么好 发布:2025-08-13 12:59:00 浏览:219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发布:2025-08-13 12:04:12 浏览:258
中考语文古文 发布:2025-08-13 11:50:19 浏览:929
丝袜教师视频 发布:2025-08-13 11:19:31 浏览:803
初三语文教材 发布:2025-08-13 08:38:25 浏览:734
辅导小学一年级英语 发布:2025-08-13 07:42:18 浏览:242
教育局胶州 发布:2025-08-13 07:00:46 浏览:297
怀孕多久有胎心胎芽 发布:2025-08-13 02:14:32 浏览: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