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怎么看待校园暴力

怎么看待校园暴力

发布时间: 2021-06-07 08:20:26

『壹』 怎么看待校园暴力这件事

一、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根源
校园暴力事件看似个别的、简单的社会现象,其实有着复杂的社会心理背景,它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失误及社会的不良影响所造成的。

『贰』 怎么看待校园暴力事件!

自己不去做 莫与人讨论
别人做不看 远离暴力事件
我们应该做到的,希望你可以.晚安

『叁』 如何看待校园暴力

关于校园暴力,常在网络上看到,小至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到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无论是偏远农村,还是发达城市,轻则伤身,重则致命,那我们究竟怎样正确看待校园暴力呢?笔者来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和一些防治办法。
首先学校要加强管理,合理预防。
学校要把此类事件的预防列入日常管理中,老师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防治,告诉学生遇到此类事件如何正确面对;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学生的情绪和思想动向,防患于未然;住宿制学校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释放他们过盛的精力;开展理想教育,利用名人事迹和故事进行正确引导。
第二,被暴力者要勇敢面对,机智自保。
在暴力和威胁面前,沉着冷静,要相信邪不压正,施暴同学内心大多焦虑不安,和他们平静交流,不要激怒对方,谈话时多描述事实,谈感受,尽量不贴标签。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在不安全的情况下,“惹不起躲得起”也是明智之选。
第三,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课。
负面情绪得不到合理宣泄是产生施暴者的原因之一,开展心理健康课,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宣泄负面情绪的方法。比如,内心压抑,就去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大声的喊出来,喊出来所有让你不快的事情;做拳击运动,内心烦闷不能殃及无辜,拳击运动用拳头发泄你的不快;哭出来。可以借助慢歌和悲伤的歌让自己的情绪通过泪水流出来;买自己喜欢的零食,通过咀嚼舒缓情绪压力;吃巧克力,买那种比较好的巧克力,入嘴即化,让心情变美丽。
第四,家庭、学校、社会要齐心协力,创造一个有利于成长的环境。
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将法律学习列入教学计划,让学生从小知法、懂法,学会用法,心中要有所畏惧;最好和社会上法制部门结合,对家长对社会普及法制教育,通过立法来加强对校园暴力行为的预防和惩罚,青少年暴力犯罪不仅要让家长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施暴未成年人也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让施暴者体会到法律惩戒所带来的震慑。
第五,家长要率先垂范,做好沟通交流。
现在留守儿童增多,家长过多注重孩子的物质需要,忽视了亲情沟通和交流,忽视了孩子的问题,所以,家长要与孩子亲沟通,与时俱进,学习积极教养方法 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另外不能忽视社会环境的影响,要加强对网络游戏、影视作品等的过滤审查,减少暴力影视剧、网络游戏对未成年的影响。

『肆』 你怎么看待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一定要扼杀在摇篮里。因为校园暴力对孩子来说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伤害,还是心灵上的。而心灵上的伤害是最为严重看不见摸不着的。

校园暴力是坚决不应该出现在校园里的,学校本来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这里本该是一片净土,不应该被那些乌烟瘴气的校园暴力所污染。让校园暴力远离校园,还学校一片宁静,还孩子们一片安全的成长环境。

『伍』 如何去看待校园暴力以及应对校园暴力

校园该如何应对和防范?

1、告诉孩子遇到校园,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
2、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
4、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
5、教育孩子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
6、给孩子的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7、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8、上下学、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9、学校定期开展心理、思想道德课程教育;适当组织同学间的协作活动,加强团队互助意识。
怎样让远离校园?
1、学校要切实肩负起教育管理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校园。
2、经常对学生进行青少年保护相关法律知识教育。
3、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知识教育和心理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处世经验和能力。
4、家长要承担起预防校园的责任。
5、看管好孩子远离游戏、性动画片及电视剧。不要沉迷于网络。
6、给予孩子更多家庭关爱、注重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尤其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应付出更多关爱在孩子身上,避免产生自卑、孤僻性格。
7、平日教育孩子时,不要采用打骂等极端行为。否则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8、对孩子爱之有道,不要一味的满足其要求,言听计从。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坚强品格。
9、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一起重视起校园问题。加强打击力度。

『陆』 怎么看待校园暴力

都是一个学校的孩子,会产生这样的校园暴力。是做家长的失职,对于欺负同学的孩子,作为家长应该好好教育。

『柒』 你怎样看待校园暴力

面对校园暴力,向老师求助是最好的方法。老师是学校的监护人,他有权利与义务管理校园中的违法时间,如果老师不予理会,那我们有权利控告学校的不作为。如果由于面子等问题自己无法向老师表明,就应该找家长求助,要知道没有哪个父母会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是否享受到应有的权利。

『捌』 怎样看待校园暴力事件

(一)人的潜在本能——攻击性是校园暴力的渊源

在校园暴力中,我们会发现产生校园暴力的主要诱因之一是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太强。根据心理专家的研究,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冲动和愤怒,因而产生对一定的对象报复和攻击的行为。各种导致挫折感的动因,如受欺辱、遗弃、排挤、自卑等都容易引发攻击性的行为。据1996年、1997年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宠爱,极易染上心胸狭隘、自私、任性、万事以我为中心的毛病。所以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一遇冲突就会把这种不良的心理带出来,酿成校园暴力。

(二)家庭因素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地形成与家庭的教育很有关系。如果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父母的管教方法过严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父母疏于管教;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等情况都会对孩子的健全人格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值得强调的是,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也极其重要。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许多父母在社会经济文化转轨中自身产生的社会心理疾病,例如紧张、恐惧、冷漠或不安全感等,潜移默化地传染给了孩子,使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人格障碍,这也是校园暴力的诱因之一。

(三)学校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偏重于知识教育。教师被沉重的教学任务以及升学率压着,学生也被老师布置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师生间处于一种紧张的关系中,很少有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由于他们学习不好,自然而然地被别人贴上“坏学生”或“差学生”的标签,时时处处地受到别人的歧视。在这种情景下,这些所谓“坏孩子”、“差学生”从内心经常会产生不平衡的感觉。他们认为,老师和同学这样对待他们是不公平的,这样做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所以从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站到老师和同学的对立面,尤其在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时,行动上易出现攻击性。校园里师生间的暴力行为的发生,即学生打老师的情节大多发生在学习不好的学生与老师之间。此外,个别素质低下的老师对待学生不是以身作则,而是以打骂、讽刺、挖苦或体罚的形式替代教育,致使某些学生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在这种情形下,由于老师的打骂,极易引起学生的反击,校园暴力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四)社会因素

青少年生活在社会转轨的变化时期,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也使他们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越来越多的游戏场所,歌厅、舞厅和游戏机室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有的学生为了满足玩游戏机的愿望,不顾一切地勒索低年级学生的钱财,如果得不到钱,就实施暴力行为。另外,带有暴力倾向的影视作品、书刊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形成影响很大。

『玖』 怎样看待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由老师、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1.本校或其他学校高年级学生殴打低年级学生;

2.校外青年殴打在校学生;

3.某些学生的家长因为学生之间的纠纷而到学校殴打其他学生;

4.老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5.老师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如要求学生当众做出一些有损人格尊严的动作、辱骂学生等;

6.校内外高年级学生以及社会青年抢劫、勒索学生钱财,使学生不但损失钱财,而且心理受到极大伤害;

7.老师以及校内管理人员针对女学生的性侵害;

8.同年级甚至同班同学之间的斗殴。

校园暴力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其产生原因也是多层次的: 首先,校园暴力从根本上说是社会暴力病态在向校园延伸的现象。社会暴力文化引发了更多的校园暴力行为。近几年来社会暴力文化的泛滥显然成为引发青少年实施校园暴力的一个主要原因。很多电视节目不但宣扬哥儿们义气,而且有过多的殴斗场面,这些场面刺激了青少年争强好胜、动辄暴力的心理,给在校青少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从而使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沉溺于通过侵害在校学生来显示自身力量的错误观念当中。

其次,剖析众多的校园暴力案例,家庭暴力是造成校园暴力的根源之一。家庭暴力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显性的,即“棍棒式的强制”;另一种是隐性的,即“温柔的强制”。它们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此时如果再遭遇父母离异、家庭战争、极度贫困等负面刺激,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攻击性人格”。为此他们往往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校园暴力具有非常严重的社会危害,具体来说,主要是以下几点:

1.使弱小的中小学生从小接受以强凌弱的暴力意识。
2.对受害中小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

3.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正常学习。

4.破坏了社会秩序,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信心。

热点内容
渭南教育 发布:2025-08-05 15:55:51 浏览:384
什么是内审员 发布:2025-08-05 15:30:50 浏览:755
校园自助打印机怎么用 发布:2025-08-05 15:13:52 浏览:950
傲慢的近义词是什么 发布:2025-08-05 15:10:22 浏览:631
2015年师德师风计划 发布:2025-08-05 14:13:14 浏览:764
大学物理试卷及答案 发布:2025-08-05 13:39:51 浏览:75
诫子书教学设计 发布:2025-08-05 12:52:28 浏览:797
在机场的英语 发布:2025-08-05 12:18:42 浏览:561
数学2017全国卷文科 发布:2025-08-05 11:25:28 浏览:147
2017年教师师德总结 发布:2025-08-05 11:19:05 浏览: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