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白中学
⑴ 摘录革命领袖或英雄人物的故事以及感受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邱少云
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作战。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邱少云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⑵ 谁有毛泽东的故事最好短点
主席畅游长江
中南海是有游泳池的,但主席对游泳池不感兴趣,相比而言,他更愿意到江河湖泊里去游,他对中国的江河有着特殊的感情。1956年5月,主席从广州经长沙来到武汉,想到长江去游泳。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很担心,江水里漩涡多、还有血吸虫……然而种种理由都没能说服主席。只要他下定决心,谁劝也没有用。王任重只好组织了几个人先去长江试游,感觉漩涡的力度不大,可以游,才放心。
那天下午,毛主席在杨尚昆、王任重等人的陪同下来到蛇山脚下,就在武汉长江大桥的桥墩处下了水。工厂里的人都出来了,主席一下水,人们就跟着在岸上跑,害怕出事。但是主席特别自信,他游泳的姿势多种多样,蝶泳、蛙泳、仰泳,甚至可以在水里站着。侯波早就做好了准备,把相机、胶卷都准备好,但她不敢下水,只能在船上拍。在她换胶卷的时候,船一晃,装胶卷的纸盒落入水中,这时正好主席游过来,他一把抓住盒子,顺势站在水中,打开纸盒,边看边念上面的英文说明。遗憾的是,当时侯波在装胶卷,没有把这一情景拍下来。
主席一直游到汉口的丹水池附近才上岸,共游了30多公里,两个多小时。后来,他写了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来记述这次游泳: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
说起主席照片背后的故事,两位老人侃侃而谈,他们的思维如此清晰,以至于和主席在一起的点滴都记忆犹新。很多人惊叹徐肖冰、侯波夫妇为主席拍的照片能惟妙惟肖地展现伟人豁达的气度和自然的神态,实际上,多年来为主席拍照的经历使他们知道,主席是不爱拍照的,主席个人照片都是在主席不注意时拍的。主席不止一次地说过,你们不要把镜头只对准我,要多对着群众。和主席接触,他们最大的感受是,主席特别喜欢接近群众。一年中,他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全国各地考察。在考察中,他常常走入农家,问他们生活怎样、庄稼怎样,他与群众交谈,真正关心他们的疾苦……
日光西斜,屋子渐渐暗下来。3个多小时过去了,老人谈兴尚浓。逢主席诞辰110周年,各种活动频繁地邀请两位老人出席,这些天,他们很辛苦,但他们依然精神饱满地一一耐心面对。作为曾经生活在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这种时刻,他们,以及他们手中的相机,均是历史的见证。
⑶ 毛泽东的作品有哪些
在青少年时期的诗词 (1893年—1919年)
童谣·狮子眼鼓鼓(1901年)五言诗·赞井(1906年)五言诗·咏指甲花(1907年夏)杂言诗·耕田乐(1908年)七绝·呈父亲(1910年秋)七绝·咏蛙(1910年)五言诗·湘江漫游联句(残句)(1914年)四言诗·《明耻篇》题志(1915年5月)五言诗·挽易昌陶(1915年6月)杂言诗·游泳启示(1915年夏)五律·登云麓宫联句(1916年冬)四言诗·露宿(1917年7月)七律·游学即景(残句)(1917年夏)五言诗·云封狮固楼(残句)(1917年夏)七绝·赠刘翰林联句(1917年夏)四言诗·题北宝塔(1917年8月)七言诗·自信人生(残句)(1917年)四言诗·奋斗(1917年至1918年)杂言诗·河出潼关(1917年至1918年)七言诗·送纵宇一郎东行(1918年春)归自谣(1918年春)魏都怀古联句(1918年8月18日)五言诗·大沽口观海(残句)(1919年3月)
四言诗·祭母文(1919年10月8日)
在土地革命时期的诗词 (1920年—1937年 )
虞美人·赠杨开慧(1921年)贺新郎·别友(1923年冬)沁园春·长沙(1925年春)菩萨蛮·黄鹤楼(1927年春)西江月·秋收起义(1927年秋)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1930年2月)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年7月)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1年春)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1931年夏)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十六字令三首(1934年至1935年)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念奴娇·昆仑(1935年10月)七律·长征(1935年10月)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1935年10月)沁园春·雪(1936年2月)临江仙·给丁玲同志(1936年)四言诗·懦夫奋臂(1936年)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诗词 (1937—1945年 )
四言诗·祭黄帝陵(1937年4月6日)四言诗·戏改江淹《别赋》(1939年7月9日)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1939年)五律·悼戴安澜将军(1942年秋)
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诗词 (1945—1949年 )
七律·忆重庆谈判(1945年)五律·张冠道中(1947年)五律·喜闻捷报(1947年中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七律·和柳亚子先生(1949年4月29日)
在新中国时期的诗词 (1949—1976年 )
五绝·赞“密使1号”(1950年1月上旬)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0月)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1月)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七律·和周世钊同志(1955年秋)五律·看山(1955年)七绝·莫干山(1955年)七绝·五云山(1955年)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七绝·观潮(1957年9月)七律二首·送瘟神(1958年7月1日)七绝·仿陆游《示儿》(1958年12月20日)七绝·刘口(1958年)七绝·改梅白《夜登重庆枇杷山》(1958年)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七律·登庐山(1959年7月1日)七律·读报有感(一)(1959年10月)七律·读报有感(二)(1959年11月)七律·读报有感(三)(1959年)七律·读报有感(四)(1960年6月13日)七绝·为女民兵题照(1961年2月)七律·答友人(1961年)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1961年9月9日)七绝·屈原(1961年秋)七律·和郭沫若同志(1961年11月17日)卜算子·咏梅(1961年12月)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1961年)七律·改鲁迅《亥年残秋偶作》(1961年)七律·冬云(1962年12月26日1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1963年1月9日)杂言诗·八连颂(1963年8月1日)七律·吊罗荣桓同志(1963年12月)贺新郎·读史(1964年春)七绝·贾谊(1964年)七律·咏贾谊(1964年)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65年5月)念奴娇·井冈山(1965年5月)念奴娇·鸟儿问答(1965年秋)七律·洪都(1965年)卜算子·悼国际主义战士艾地同志(1965年12月)七律·有所思(1966年6月)七言诗·戏改杜甫《咏怀古迹》其三(1971年岁末)七绝·戏改李攀龙《怀明卿》(1971年)七言诗·续乔冠华诗(1972年4月)七言诗·戏续李白《梁甫吟》(1973年7月4日)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1973年8月5日)五绝·呈郭老(1973年)诉衷情·赠人(1974年)贺新郎·改张元斡《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词悼董必武(1975年)改《诗经·小雅·采薇》断句(1976年)
⑷ 无锡梅梁中学
初高中或者夏令营类型的话,看学校如何要求,是否需要带被褥,军训服装或者服装费用。另外看学校会发哪些东西。看情况补充自己所需
大学的话可能需要带学费。因为是后来打到学费卡上的。
具体需要的,你平时洗漱用品,床品,闲时换洗衣服,防晒霜之类的。军训服装。多带些钱。如果到时还有什么具体需要的就现买好了。
还要带一颗吃苦的心!!!
⑸ 把流行音乐的句子改成古诗
古诗词与流行音乐
发表评论 山东省寿光市第二中学 张长德 [学员] 2008年7月23日 15:48:28
--------------------------------------------------------------------------------
浏览数:146 专家浏览:0 | 评论数:5 专家评论:0 | 推荐数:0 专家推荐:0
--------------------------------------------------------------------------------
古诗词一个“古”字仿佛离我们那么遥远。今天来看古诗词离我们是很远了,但那种古诗词的韵味仍在我们生活中盘旋,给我们美的感受。像金庸的词《破阵子》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塞上牛羊空许约,烛畔鬓云有旧盟,莽苍踏雪行。赤手屠熊搏虎,金戈荡寇鏖兵。草木残生颅铸铁,虫豸凝寒掌作冰,挥洒缚豪英。很有一种古诗词的韵味,很有一种豪气。 有部分人仍在爱着古诗词,并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古诗词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吗?
古诗词与流行音乐看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对古诗词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少了,流行音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男女老少都很容易的来上一段。可以说没有音乐比没有阳光更可怕。有这么一个人将古诗词与歌词创作揉和起来,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词。他就是方文山。方文山的词中会刻意的营造一种虚幻的意境 ,远古的战场、 消失的古文明、 阴森的传说, 都可以成为他笔下的意象。从某种意义上说, 方文山把流行音乐从靡靡之音带回了古典与历史的音乐融合、怀旧和真挚的相融,给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一种很好的感觉。
古诗词在今天到底能为我们做些什么?我想主要是发现与探索,通过我们的思考,使古诗词融进音乐,走进其它领域都是可能的。
⑹ 有“钢琴诗人”之称的是
……
提到钢琴诗人,当然第一念头想到的是肖邦,这个评价比傅聪要早的多也权威的多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 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⑺ 黄冈中学的历史
黄冈中学全称湖北省黄冈中学, 位于中国湖北省黄冈市, 为湖北省重点中学, 当地人简称“黄 高”。黄冈中学现新老校区占地600多亩,有6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余人,在岗教职工 310余人。黄冈中学创建于1904年,是基础教育的全国名校,湖北省省级重点中学。文化底蕴深厚, 青云塔承载着文人学士报国济世的理想, 临高亭留下了北宋文学家苏东坡饮酒赋诗 的风雅。 目录 百年校史 学校简介 师资力量 学校地址 交通情况 校园环境组织结构 办学成就 领导班子 主要荣誉和办学理念 学校事迹 黄冈中学分校黄冈中学惠州学校 黄冈中学河南学校 黄冈中学北京华侨城分校 黄冈中学广州学校展开
百年校史 黄州府中时期
一 、 黄州府中时期 ( 1904-1911) 1904年,鄂东第一所中学--黄州府中学 堂在黄州府试院(今地区实验学校内)创办。招一个班近50名学生。湖广总督张之洞认为国民教育必须从小学开始,而要得到小学教员,须先办师范。为此,他曾下令部 分府中改办师范。 黄州府中学堂乃于1905年改为黄州府师范学堂。学生扩至2班。 1907 年师范生毕业后,复办中学堂,仍称黄州府中学堂。学生分文、宝两科,各100人左 右。监督(校长)先后有:王仁俊(扦郑) (知府兼) 、吴兆泰(星垓) 、骐振(知府 兼) 、陈鸿翼(达九) 。教员有15人。董必武(名用威)同志于1910年应陈鸿翼之邀 来校任教,教英语和国文。府中学制为五年,课程共十二门: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书、体操。 每周36课时,其中讲经读经每周9节,可见儒教在学校中的地位。 时期 ( 1912-1926) ) 中停办,民国元年改办第三区启黄中学。
二 、启黄中学 武昌起义爆发,黄州府中学堂与省内各府学堂一样,无形 民国建立后,废除府、州建制,乃就旧有之十府一州领域划为十一学区,黄州府为第三学区。当时,"各区中学率用原府 有书院旧名,如武昌府中改为勺庭中学,汉阳府中改为晴川中学,安陆府中改为兰台中学,德安府中改为汉东中学,惟黄州府中,不用河东书院旧名,改称启黄中学,是 特例耳。"(夏元漂《最近湖北教育一览》) 家巷。 省立六中时期
三 、 省立六中时期( 1926-1938) 启黄中学,校址设在武昌胭脂山朱 民国十五年(1926)秋,省教育 厅命六中迁回黄州开办,不是新起炉灶,而是将原黄冈县立初级中学接收过来,改办 省立六中。黄冈县立初级中学是李四光的父亲李卓侯先生民国十年创办的,校址即为黄州府中学堂旧址。民国十六年春,省厅通令废话止县立中学,黄冈县立初中遂为省 立六中接收。校址迁至一字门外陶家巷(即今天的校址) 。二十四年(1935)改为湖 北省立黄冈初级中学。 黄冈县立初级中学改办六中的初期,情形比较混乱,十 七年(1928)九月七日上报省厅的工作计划上说:"属校接归省办,时仅年余,在这年半期间,军事的影响,政治的变化,经济的困难,无一不是学校发展的障碍。校长 之更替已历五次,则教职员之进退更不可纪。在这种混乱状况下的六中,过去的成绩 当然未有。今年二月王(治孚)校长接办时,黄州附近伏莽四起,赫壁西山密布愁云,教务上之困难当可知矣。"这种状况虽逐步有所改善,但仍不令人满意。 立二高时期( 立二高时期 ( 1939年 -1949) 年 )
四 、省 1938年7月,日寇步步进逼,武汉外围军情紧急。 湖北省主席陈诚决定把全省公私中学合并,向鄂西山区转移,组成湖北省联合中学, 省立黄冈初级中学在校长张翮带领下迁到利川与汉口实验中学合并,称湖北联中利川分校。但是黄冈初中的师生随之西迁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师生仍留在鄂东。1939 年, 为了解决青年学子就学问题,鄂东专员程汝怀等利用原省立黄冈初中的基本力量, 组建湖北联合中学鄂东分校。程自兼校长,蔡礼成为主任综理校务。校址设在罗田山 区三解元(当时属黄冈)一带。校舍利用各族祠堂庙宇和少数民房,因陋就简,略加修缮。分黄冈、黄安、苏春三处招生。录取学生900余名,计高中3班、初中11班、女 子1班,另简师1班、师训2班、补习2班,共20班,分高中、初中、女子三部。高中部设泗泊河,初中部设三解元,女子部设麻冲河,简师及师训班设三里畈。1940年2 月,奉令将鄂东各县中学改为本校分部,1941年7月,各县初中仍归各县。1942年2 月, 遵省府命令将鄂东分校分为三校, 高中部及男初六班改为湖北省立第二高级中学,简称"二高",设三解元,冯德清为校长;师训、师范班及男初七班改为省立第二师范,设泗泊河;女生部改为省立女子第二高中,设麻冲河。7月,女二高并入二高,张国 威为校长。1943年2月,蔡礼成为校长,实行学年制,停止春季招生。1945年7月, 邓谷代理校长,8月,日寇投降,学校奉令迁回黄州,因黄州校舍毁坏,年底,暂迁至浠水下巴河。1946年7月,应余庆为校长。1947年2月,改名湖北省立黄冈高级中 学,简称"黄高"。1947年8月,利逢运为校长,学校迁回黄州东门外新校舍(现黄州 中学校址) 。10月,刘邓大军南下,占领团风,国民党惊慌失措,命学校迁汉阳湘乡会馆。1948年迁回黄州。1948年秋,张希洁任校长,1949年5月14日,黄州解放,黄冈中学回到人民手中。
五 、 整顿巩固时期 ( 1949-1957)) 1949年5月14 日,黄州解放。根据上级:"维持现状,立即开学"的指示,黄冈高中于5月18日复学 上课,共有学生240余人。校长仍为张希洁,军管会派刘任担任教导主任,具体学校工作。6月,地委决定将黄冈县初级中学、黄冈师范学校并入黄冈高中,改名黄冈中 学,专区文教科长梅白兼校长。11月,程德懋任政治辅导员,具体负责学校政治领导。 1950年1月,专区教育科副科长黎生接任兼校长,李式之任副校长。3月,省教育厅 指示黄冈师范独立,由周智任黄冈中学校长,共有学生300余人。9月,叶华任校长。 1952年9月,尹大中任副校长。1953年春,根据"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地委决定将浠水、苏春、仓埠、宋埠四地高中并入黄冈中学。春 季,宋埠高中并入,秋季其余三校并入。学生由16班增至26班,共1100余人。7月, 根据中央加强学校行政领导的指示, 黄冈专署调整了黄冈中学领导班子, 陈靖任校长, 田忠杰、叶华任副校长。1954年7月,陈靖调任地区文教科长,兼校长。1955年7月, 高中部由东门外迁至一字门外今址。10月,童士甲任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1956 年秋,高中部独立为黄冈高中,学生20班,1027人,11月,程德懋任党支部书记。解放初,由于群众对人民政府政策不了解,学生人数剧减。1950年春,全校10班,仅314人。政府采取各项措施发展教育事业,实行向工农开门的方针和人民助学金制 度。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学生的成人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工农子弟由原来的5%上 升 到 1953 年 的 51% , 享 受 助 学 金 的 学 生 达 到 47% 。 ( 1958-1966) )
六、探索前进时期 1956年来,高中部独立为黄冈高中,1957年9月根据教育厅指 文化革命时期
七 、文化革命时期( 1966-1976) "文化大革 示,学校改名湖北省黄冈第四中学,1958年9月恢复黄冈高中原名。1960年秋季重开 初中,又恢复黄冈中学原名。 期( 1977-1994) ) 命"十年,黄冈中学遭受了空前的浩劫,停止招生达三年之久。八 、 改革发展时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黄冈中这个时期又分两个阶段, 1984年以前为第一阶段, 1984 百年黄高,九 、 百年黄高 , 继续新的辉煌 ( 1994-) ) 黄冈中学已 学恢复和发扬几十年办学的优良传统,不断改革创新,开拓前进,迅速振兴崛起,成为全国著名的重点中学。 年以后为第二阶段。 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一百年的风风雨雨,一百年的灿烂辉煌。百年来,她培 养了近2万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民族解放、为祖国富强作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桃李遍天下,声名动九洲。然而,历史的辉煌只属于过去,未来的辉煌正等待着黄冈中学人去开拓创造。如今,黄冈中学上下一心,全校师生按照"严谨、 求实、团结、奋进"的培训精神,向着新的高峰攀登,力争在新世纪到来之时,把黄 冈中学建设成为拥有第一流校园、第一流设施、第一流管理、第一流教师、第一流质量的全国第一流学校,为提高民族素质,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鸡唱晓,千树桃花迎旭日 开崭新的一面。 群英揽月,满园灯火耀明星 金 黄冈中学的历史正掀
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杭州图书馆
⑻ 长宁县火车站在什么地方
你好,长宁县没有火车站,不过成都到昆明的高铁会从长宁县过,以后会有的,长宁的邻县巡场有,不过好像已经没有卖票了,只有在宜宾才能坐到火车。长宁县到宜宾市只要40分钟就到了,很方便的。希望能帮到你,
⑼ 长宁县有多少人口
长宁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东邻江安,南界兴文。西与高县、珙县交界,北与南溪县、宜宾市相连。总面积999.6平方千米。总人口43.27万人
⑽ 毛主席在大街上学习的故事
“你是小学教员吗?”浓浓的湘音。
张冀新听见是冲他说话,忙抬起头来应声。
“是。”“你教了多少娃娃?”“34个。”“你教什么
课本?”
“我教的是晋察冀边区政府编的课本。”和主席说话,
张冀新心海里一直翻滚着激动的浪花,他多想说出一句“您
就是毛主席吧?”然而,几次想说出口,几次又将这个念头
压了下去。
主席听说教的是边区课本,连说,“很好,很好!”说
罢,他停顿了一下,沉吟良久,对张冀新说,“一定要培养
好祖国的下一代!”
主席走了。但主席的这句话,却让张冀新激动万分。一
个普通的山村小学教师受到主席的千钧嘱托,既有压力,又
有动力。主席这句话,是对他说的,也是对千百个教育工作
者说的。主席建国之前领导全国解放战争,日理万机,仍然
牵挂着祖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祖国的下一代!其心可鉴!
主席在村里住了9天,便从花山到了西柏坡,而后,在西
柏坡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主席在花山的故事编入了中学课
本,还编成了歌儿,被人们传唱。
======================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
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参考资料:htt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