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

发布时间: 2020-11-22 12:39:42

如何加强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学校内影响和制约师生活动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总和,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个性的体现,它对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优化校园外部环境
各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的部署,整体优化学
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色的显性标志,使他人一走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特色文化气氛。
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绿化外,校园环境规划还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学校可以增加阅报栏、宣传橱窗、板报等设施;
加强书室、阅览室、陈列室的建设;
教学楼、办公楼悬挂或张贴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充分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办学理念。
学校还可以推出“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的系列活动,向全校学生征集学生名言,让学生结合学校特色,写出自己的格言,并将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制成标牌(如百胜中心校),固定在校园醒目的地方,使学生深受激励并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
还可将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悬挂在走廊的墙壁上(七校、三校等)。
体现了校园处处皆教育、学生个个当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优美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物质设施的人文装饰、温馨提示,使校园充满了物与人对话的鲜活气息。
鉴物增识,启迪着学生的心智;
潜移默化,感染陶冶着每学生情操。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认为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
教室布置要体现班级特色,有艺术气息。
各班墙上可以悬挂由自己设计、制作的班风、班级格言,还可以设置壁报、艺术角、书角等。
在班级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班歌的谱写,班风、班级格言的征集,班规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会的设计……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增知识,长才干,明道理,在营建过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体。
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班级的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追求和行动,一旦发现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获得成功喜悦,就会更热爱自己的班级,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二)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包纳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
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
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
在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过程中,如何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⒈构筑发展愿景。
校长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来构筑发展愿景,激发师生进取精神。
校长要根据学校的发展状况,对学校的远景、使命、组织结构进行思考,把构筑学校发展愿景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憧憬,增强全体师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校长要凝聚人心,调动集体智慧去实践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上下功夫,在优化教学教育管理上做文章。
教师拟订自身专业发展计划,学生确定成材目标,把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成材结合起来。
⒉策划发展思路。
学校管理者要用自己学校的办学信念来规划学校发展蓝。
要在认真分析已有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确立学校的发展规划,理清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具体策略。
比如蔺市小学利用美心集团以及古镇资源优势、学生艺术特色摸拟空间等优势,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以模拟教育为特色打造特色学校,同乐中学结合独特的“以南方早熟梨为主的瓜果菜种植新发展模式”,开发乡土教材,提出了学校的绿色教育办学思路。
的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资源优势,在创建优质教育的同时来打造特色学校,使办学体制更具生命力。
⒊塑造共同价值。
学校要通过人本化的学校管理、个性化的学生评价、书香型的学校塑造来演绎和建构“激扬生命”的学校精神文化。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
读书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读书、学生读书、师生共读、亲子阅读是校园读书活动的主要形式。
读专著、赏名著、颂经典、写反思成为教师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学校可以开展读书笔记评选活动,每学期要求教师认真阅读相应篇目,每人撰写读书笔记,学校组织优秀读书笔记评选。
学校校长应是读书的带头人。
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从经典诵读到名著欣赏,从故事赛、演讲赛到情境剧、课本剧的表演,从手抄报、书画的展示到读书心得与感悟,让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成为学生一种幸福快乐的体验和享受。
如开展“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家校携手营造书香家庭,通过书香家庭建设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
在家庭中开展读书活动不仅能改变家长的观念,促进家长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使家长和孩子共同享受读书的乐趣,而且可以推动家庭教育、社区文化建设。

⑵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校园文化建设,其实质就是营造健康的人文化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织的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发展。校园文化的最高价值在于促进校园人的发展。因此校园文化不仅仅是校园环境的建设,不能局限在物质建设而应在全面的理解。

校园文化有"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之分,"静态文化"指的是诸如校园的教育设施,校舍结构布局和一切对学生具有直接或间接教育感染作用的因素。"动态文化"指的是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娱乐等活动。从表现性上来看,校园文化有"显性的"和"隐性的"之分。它表现在外是显性的,有物质、环境、行为、规章等;表现在深层的是隐性的,如校园精神。概括起来说它包括物质文化形态、制度文化形态、行为文化形态和精神文化形态等四个层次。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性,对生活于其中的校园人起着指导作用、陶冶与规范作用。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管理性。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论,是组织文化理论与学校组织特点结合而成的新的学校管理理论。它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在学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应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实践中,要十分注重校园文化理论的运用与研究。

对于一所全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尤显重要,学校环境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活、休闲环境。营造人文化的环境,一切从学生出发的以人为本的环境,感化学生形成良好品质、行为习惯是我们的目标。
1、建立人文化环境的迫切性。学生在一个封闭的、跟外界相对隔离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等,每天面对的是一样的同学脸容,一样的生活环境,几乎一样的生活、学习规律,做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正是习惯、性格养成的关健时期。对新事物的求知欲和繁感度,甚至超过老师,特别是在这个事物快速更新、急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更显的迫不急待。如果是一陈不变,缺乏活力的一个环境,他们已耐不住寂寞。这不利于学校的管理,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个性的发挥。
2、本校为民办学校,每位将子女送到学校就读的社会各界人士,他们以最实际的行为对学校给予最大的支持,对学校寄以厚望,加之他们送子女读书的投入相对地都比较多,这样,他们对学校要求就比别人高,有时甚至是一种苛求。因此,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对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等方面上稍有不慎即会引起社会的极大不满。
培养学生的性格、习惯,学校以硬、软件为基础,营造人文化的环境,感化人的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使学生得到主动、活泼、健康、全面的发展。

人文化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整改纲要

校园物质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学设施、生活资料等,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它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形态的。

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出某种教育价值观。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无疑会使人产生一种向上的激情。为此,我们分五方面:
1、净化。
净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校园净化要做到"五无",即地面无杂物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培养学生爱护校园草木的主人翁精神,树立净化校园、保持校园卫生人人有责的思想。
2、绿化。
葱绿的树木,艳丽的花草,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使人精神焕发。学校根据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绿化布局,如:教学区绿化、生活区绿化、休闲区绿化、运动区绿化等,根据功能设计各具特色的绿化,使学生进入各功能区能溶入其中,构建人文化的花园式学校。校容校貌体现出美的韵味,满足师生的教学、生活、活动和审美需求。
3、美化。
创造美好的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情的需要,校园静态自然环境的美化,应符合青少年的审美要求,才能达到美化的目的。教室、办公室、寝室等校园环境的布置,应以新颖、美观、大方、实用为原则,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和美的享受。
4、规范化。
反映学校个性与特色的六项标志,校徽、校服、校训、校刊、校旗、校歌齐全规范。从我校看,这一点作的还不够,需要做出相应的规范。
5、教育化。
育人是学校环境建设的目的所在。一名著名的教育家说:"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能说话。"学校要做到"五有":即有宣传窗、阅报栏、黑板报、广播、学生会办公室的同时,学校应将教风、学风、校风、校训上墙,写于学校醒目的位置。名人画像、名人雕塑、学校标志性雕塑和激励性名言警句挂于校园适当的位置,这一点尤其初中、小学、艺术馆和多功能厅这方面需要加强。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前进和发展的永恒的主题,校园文化直接影响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良好的校园文化将促使学校更健康、稳定的发展。
反思

我校校园文化正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但是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加强,要真正做到以"正确舆论引导导人,正气氛围感染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需人人共同努力,坚持不懈的奋斗。 校园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⑶ 如何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体现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精神和风气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育人条件、历史传统和校园氛围等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整合育人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强化育人效果、提升学校品位具有重要作用。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作为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笔者从基础教育的实际出发,对中小学校园文化这样定义:中小学校园文化是一种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校园环境和师生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相统一的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
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校园文化,将以鲜明、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熏陶学生;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抵御各种消极、颓废文化对学生的侵袭,有利于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社会、认识人生。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不单是知识的简单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行为习惯和道德风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必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塑造思想、陶冶心灵、发展个性、促进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进的精神,形成学校活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师生的文明程度,而且可以通过学校辐射社会、带动家庭、推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方法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在整个校园文化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三者全面、协调地发展将为学校建构完整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建设美好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物质文化建设一是要根据教育特点、时代特点、区域特点和学校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物质文化风格。二是要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辟小种植园、小养殖园等美化校园的措施。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如学校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等设计要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建好校史陈列室和共青团、少先队室;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要发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和网络的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二)积极组织校园活动,培育健康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精神文化建设一是要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在教师中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增强广大教师作为人民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激发教师严格自律、恪尽职守,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师表形象,建设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建设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认真诚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要认真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争做主人的良好班风。二是要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设计要突出普遍参与性、趣味性、益智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是要总结、提炼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指导思想、办学特色、历史传统、培养目标的概括和抽象。学校精神既是学校长期办学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更是通过对学校办学特色、历史传统、时代要求等总结分析归纳提炼出来的。因此,有条件的学校要发动师生共同参与制订校训,总结校风、教风和学风,谱写校歌,设计校徽、校旗等。
(三)健全学校各项制度,形成民主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性文化,表现为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等。它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的保证。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做到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学校所有制度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要求,要有改革创新意识。制度建立或修改要遵循民主管理原则,广泛听取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把制度建立在广大教职员工认可、满意的基础之上,保证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制度建立之后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还要建立互相沟通、交流的机制,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有矛盾及时化解。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必须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构建一个高效、精炼、有序的运行机制,确保工作的实效。
三、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只注重校园文化的外在形式,忽视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只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不顾学校实际情况,盲目追求高档,过分讲究形式;在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执行规范与张扬个性、刚性管理与人文关怀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是忽视普通师生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重视校长和骨干教师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表率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动员广大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主参加校园文化建设,让广大师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实现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三是盲目模仿,校园文化特色不鲜明。校园文化既要有共性的一面,也要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正是校园文化具有无限生命力,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影响力、感召力的根源所在。因此,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过程中,各校一定要根据学校实际,结合自身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校园文化。
四是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时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最强势的文化形式,正以不可抗拒的态势,进入中小学校园,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小学生,改变着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但是,不良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成长的消极影响日显突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日益重要。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教育界一个崭新的、重大的课题,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真探索,给校园网络文化以准确的定位,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领导、建设和管理。
总之,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统筹协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优秀校园文化,推进学校全面和谐发展。

什么是校园文化建设

以下是整理的回答:

校园文化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而学校文化包含于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其中个体,综上我们可以知道校园文化大部分在于文化之呈现,是校园对文化的不同表达方式,其中包括物质硬件和人文的精神文明

但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精神追溯、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由此形成了学校文化。但这其中还包含了学校专属的特色文化历史溯源,大到地区,小到个人。

由此可以从地区到个人追溯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到环境建设,最终达到个人成长(师生)
希望能帮到。

⑸ 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时下各学校均已开展轰轰烈烈的校园活动,从某种程度上的确丰富了校园文化,但同时也暴露了活动单一,流于形式的弊病,即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红头文件下实施所谓的校园文化建设。如此被动的开展则有很大的制约性成分,反而成效不大,失去了校园文化的实际意义。
校园文化涵盖面极广,意义深远,既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又包含校园精神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又是德育的有利平台。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加重大,意义更加深远。如何避免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的弊病,让其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呢?
首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要到位。认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清楚地知道它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目的地开展相关的活动,重视活动的效果。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明确其意义,不仅抓好过程,更要注重效果,加强调研。比如“三化”工作的开展,旨在通过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给师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实施上形成计划、制度,落实上师生人人参与,共同监督。成效上培养一种良好习惯,地面纸屑有人捡,公物损坏有人管,形成长效机制。另外对每项活动还应有总结反思,提出优化措施。
其次,理清思路有步骤地开展活动。一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因地制宜地设计和规划校园环境建设。如校园广播站,名人宣传栏、评比栏、校园新闻、警示牌,科学家挂像、班级图书角 、美术作品宣传栏,学校大门、操场围墙图文等。二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1)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校园艺术节、读书节,六一儿童节以及各种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利用班队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兴趣小组、第二课堂、古诗诵读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每学年一至两次校园运动会。(2)开展校园文化教育。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纪念园、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敬老院慰问活动;新团队员宣誓。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会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等。
第三,打造特色文化校园。校园文化涵盖面广,不可能也不能面面俱到,故此要有所侧重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创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比如读书育人特色、安全教育特色、卫生文明特色等,打造思想道德建设、法制教育、书香校园等名校工程。
校园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广大学生的未来,着眼于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需求和根本保证,毋庸置疑,它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更大程度地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⑹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专业的团队 木心文化 听介绍还是比较不错的

热点内容
抚顺教育 发布:2025-07-27 04:32:15 浏览:383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字词 发布:2025-07-27 03:26:51 浏览:38
高三物理电场 发布:2025-07-27 02:02:37 浏览:568
王佳丽老师 发布:2025-07-27 01:42:31 浏览:800
百辰化学 发布:2025-07-27 01:40:53 浏览:160
户外教育招聘 发布:2025-07-27 01:01:30 浏览:284
2017高考数学1答案 发布:2025-07-26 23:41:51 浏览:285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发布:2025-07-26 22:02:55 浏览:709
口红历史 发布:2025-07-26 18:12:03 浏览:263
老师漫画邪漫大全 发布:2025-07-26 16:57:43 浏览: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