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第七中学
❶ 泉州第七中学
泉州七中创建于1931年5月,择天后宫为校址,原名私立晦鸣中学。取《论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以激励学子勤奋读书。1948年增设高中部,1956年改私立为公办,易名泉州第七中学,并东扩至现址。
建校初年,社会有识之士蔡鼎常、蔡光华、陈佩玉、王岫松等组成的校董会,虽办学条件简陋,教员清苦,但经首任校长台湾大学教授、世界著名农业科学家汤文通先生,第二任校长华侨大学教授陈允敦先生和第三任校长王岫松先生诸位名贤艰苦努力,事业不断发展。经受抗日救亡和解放战争的洗礼,经历十年浩劫和拨乱反正的风雨,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 迄今七十年,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
改革开放给七中带来新的机遇,二十余年来,傅火儒、林培华、卢清山等历任校长带领“一班人”团结全体师生员工,深化改革,艰苦创业,拼搏进取。1985年学校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省教育先进单位”称号,1987年省教委赞誉“一般中学不一般”。1990年12月经省教委验收为全省第一所三级达标中学,跻身省重点中学行列,1993年5月又晋升为二级达标中学;1995年7月全省第九所被省教委确认为一级达标中学。按常规要用九年的时间,七中只用五年就上了三个大台阶。学校荣获10项国家级、56项省级集体荣誉称号,闯出了一条办好一般中学、办好重点中学的成功之路,为福建普教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学校现有72个教学班,学生4018人,教职员269名,其中党员 126名。特级、高级教师63名,一级教师96名,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现任校级领导研究生学历达100%,初中教师本科率达85%,专任教师平均年龄31岁。校园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为实现迈向全国示范高中的目标,1997年新建占地面积42亩的泉州七中分校,使学校占地总面积达100亩。教学所需的理、化、生仪器,体、音、美器材,电教听音设备等均按国家双I类标准配齐。新建的体育馆、春晖图书楼(林树哲先生捐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天文台、拥有42间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大楼(泉州校友楼)、(香港校友楼)和科学实验楼(菲律宾校友楼)、学生宿舍楼及环形塑胶跑道构成了和谐壮观的校园新貌,使教学设施更臻完善。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设备促泉州七中教育教学成绩年年大幅度上升。
学校还先后建成二个各占地十亩的社会实践基地。一个用作劳技教育、勤工俭学基地的校办厂--泉州无线电七厂,1993年由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教学仪器首批定点厂;一个用作开展生产劳动实践学习农林知识的学农基地。
党政领导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厚爱,海内外校友的深情,热情的关注、衷心的祝福、慷慨的资助聚成七中崛起、腾飞的巨大动力。全校师生员工将不负众望,继续奋进,以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为新的起点,为开创新世纪泉州七中更加辉煌的业绩而努力奋斗。
开放分类:
中学、泉州中学、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一级达标中学、福建教育
❷ 泉州七中公立
LZ你好。。我是现在高一实验班的。。。。分AB段。。A段是普通班,B段是实验班。。我在B段。。B123是市区实验班 567是宏志班就是外县市的,,老师都很不错。。真的是很不错。。一生能碰到这样的老师很够了!有的很有经验,有得很有性格,不厌就很尽职。。当然也不是全部都这么好。。LZ你有什么问题我具体回答
❸ 泉州七中是公办还是民办
泉州七中是公办;泉州七中创建于1931年5月,择天后宫为校址,原名私立晦鸣中学。取《论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以激励学子勤奋读书。1948年增设高中部,1956年改私立为公办,易名泉州第七中学,并东扩至现址。
❹ 泉州七中如何
七中面积很小,设备落后,学生良萎不齐是真,偶尔还会搞一些逗逼的活动,老师也可能不都很好,但是快迟到时你不会希望学校大,老师做实验一边小心节省材料一边吐槽七中没钱也很搞笑,学习差的女生也有可爱的,学习不好的男生打篮球也很帅,我们虽然会骂活动傻逼,也还是会一边做一边笑:你真像傻逼,至于老师,高一时我也骂过不少老师,其实他们超可爱。泉州七中是没钱是破,甚至比其他比不上七中的学校现代化学习环境还差,但它排第二;五中第一是没错,它有市里支持,有资金,有师资力量,但其实五中成绩并不胜过七中,竞赛体育科技艺术等方面更在七中之下。七中每年中考录取线都在五中之下,录取的学生基础都比五中查,但高三成绩又哪一点比五中差?其实无论五中七中,七中五中,马甲中学、实验中学,学校并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青春,你未来如何取决于你,有实力的人终究是有实力,你学不学,你爱不爱,都是你的事情。我是2017年进的七中,高一时在1班,别人所谓的七中实验班中的实验班,特快班,牛逼吗?不过我高一玩了一年,课上玩手机,课后吐槽老师,自习时不做作业,晚上宿舍别人在学习,我看手机至少到12点。成绩直线下降,高一下学期期末大概300名左右,而当时平行班有很多人成绩却达到我刚入学的标准,牛逼吗?我一直以为我是个理科生,理科也是我的强项,高二分班却听从内心选了我爱的文科,因为我文科一直不太好分班时分到了普通实验班的第22号,虽然七中文科是弱项,但是当时其实有很多人喜欢文科的某种美好,所以选了文科,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知道理科前途好,七中理科好,但因为热爱这种美好来了文科,我们这些文科生在刚选科时都承受着别人疑惑否定的目光:是不是因为成绩不好才选的文科?其实文科并不简单,我们这些人经常不是看政史地看的草草草连骂,然后哈哈哈哈笑,就是哈哈哈哈哈,草。后来我成绩一年间又回到年段第12名,因为高一颓废怀疑的梦想又拿了起来,每个人的价值并不因为你穿阿迪椰子耐克AJ而增加,也不因为你的颜值而增减分,你的价值就是你。我有一个同学沉默寡言,长得也就一般,有一次老师问谁会弹钢琴,她偷偷举起手,她上去弹的曲子是什么我早就忘了,但我记得她当时很美。还有一个同学,我原本很讨厌她,像个泼妇一样,可当辩论赛时我看见她狂喷对手压得对面抬不起头来,心里给她竖起大拇指。七中辩论赛之前不是很好,后来有一次拿了冠军,现代不服邀请我们去他们那里比赛,现代主场、周围都是现代师生,心理压力极大,但是最后还是把胜利拿了回来,胜利者总会是胜利者。你想学习的话,七中欢迎你,你想堕落的话,七中也不会拒绝你,只要你够资格,七中的大门就在那儿。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听从自己的声音吧。
❺ 泉州七中是好还是不好啊
七中不错,特别如果你的成绩还不错的话,进七中很好,因为学校和老师会特别照顾,七中都是特别照顾那些读书好的,然后靠他们创出好成绩,然后靠每年这些优等生创出的好成绩做广告,招揽更多人读七中或七中分校
❻ 泉州七中的大概情况
泉州七中创建于1931年5月,择天后宫为校址,原名私立晦鸣中学。取《论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以激励学子勤奋读书。1948年增设高中部,1956年改私立为公办,易名泉州第七中学,并东扩至现址。
建校初年,社会有识之士蔡鼎常、蔡光华、陈佩玉、王岫松等组成的校董会,虽办学条件简陋,教员清苦,但经首任校长台湾大学教授、世界著名农业科学家汤文通先生,第二任校长华侨大学教授陈允敦先生和第三任校长王岫松先生诸位名贤艰苦努力,事业不断发展。经受抗日救亡和解放战争的洗礼,经历十年浩劫和拨乱反正的风雨,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 迄今七十年,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
改革开放给七中带来新的机遇,二十余年来,傅火儒、林培华、卢清山等历任校长带领“一班人”团结全体师生员工,深化改革,艰苦创业,拼搏进取。1985年学校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省教育先进单位”称号,1987年省教委赞誉“一般中学不一般”。1990年12月经省教委验收为全省第一所三级达标中学,跻身省重点中学行列,1993年5月又晋升为二级达标中学;1995年7月全省第九所被省教委确认为一级达标中学。按常规要用九年的时间,七中只用五年就上了三个大台阶。学校荣获10项国家级、56项省级集体荣誉称号,闯出了一条办好一般中学、办好重点中学的成功之路,为福建普教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学校现有72个教学班,学生4018人,教职员269名,其中党员126名。特级、高级教师63名,一级教师96名,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现任校级领导研究生学历达100%,初中教师本科率达85%,专任教师平均年龄31岁。校园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为实现迈向全国示范高中的目标,1997年新建占地面积42亩的泉州七中分校,使学校占地总面积达100亩。教学所需的理、化、生仪器,体、音、美器材,电教听音设备等均按国家双I类标准配齐。新建的体育馆、春晖图书楼(林树哲先生捐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天文台、拥有42间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大楼(泉州校友楼)、(香港校友楼)和科学实验楼(菲律宾校友楼)、学生宿舍楼及环形塑胶跑道构成了和谐壮观的校园新貌,使教学设施更臻完善。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设备促泉州七中教育教学成绩年年大幅度上升。
学校还先后建成二个各占地十亩的社会实践基地。一个用作劳技教育、勤工俭学基地的校办厂--泉州无线电七厂,1993年由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教学仪器首批定点厂;一个用作开展生产劳动实践学习农林知识的学农基地。
党政领导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厚爱,海内外校友的深情,热情的关注、衷心的祝福、慷慨的资助聚成七中崛起、腾飞的巨大动力。全校师生员工将不负众望,继续奋进,以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为新的起点,为开创新世纪泉州七中更加辉煌的业绩而努力奋斗。
开放分类:
中学、泉州中学、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一级达标中学、福建教育
你想知道校风的话去七中的网络贴吧看学生自由言论便知一二http://tieba..com/f?kw=%C8%AA%D6%DD%C6%DF%D6%D0
学校的发展情况http://www.qzqz.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690
❼ 泉州七中的简介
泉州七中创建于1931年5月,原名“私立晦鸣中学”,择天后宫为校址,1948年增设高中部,1956年改为公办,易名泉州第七中学,并迁校至现址,是一所具有76年办学历史的老完中。校园占地33亩,建筑面积26666.6 m2,生均建筑面积9 m2,拥有51个教学班(含宏志班),学生2762人,教职工250人。由于历史原因,七中原是一所生源起点低、办学条件简陋的一般中学。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七中师生发扬不甘落后、团结拼搏的苦干精神,深化内部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硬是在“一般”中学办学条件下,创造出“不一般”的成绩和特色:学校1990-1995年“五年连上三个大台阶”跻身省一级达标中学行列,用五年的时间完成九年的任务,这在全省是首例;1996年开始按国家示范高中标准建设,2001在全省普通中学中首家通过ISO9002教育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成功地与加拿大多伦多五湖学院联合开办了“中加合作高中班”,开创了我省中小学与外国合作办学的成功先例;2003年全省首家通过国家示范性高中省级验收;2004被省教育厅授予首批“省素质教育先进校”称号;2005年通过“第九届省级文明学校”验收,从而成为1984年至2005年泉州市区惟一一所连续九届荣膺该项称号的学校;2006年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2007年成为全国第六所、全省惟一一所“清华大学实验基地校”,先后荣获集体荣誉称号国家级12项,省级68项。
二、显著的教育教学成绩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一手抓师资队伍建设,一手素质教育和办学特色,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一大批既有个性又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教学成绩逐年大幅度攀升。
1.高考指标连续三年居全市、全省前茅:2005年8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38位学生考入全国排名前十所重点高校,600分以上高分人数达64人。2006年11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42位学生考入全国排名前十所重点高校, 600分以上高分人数达164人。2007年11位学生考入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清华、北大,51位学生考入全国排名前十所重点高校,600分以上高分人数达175人(不含保送生),高考高分人数连续三年位居市区四所达标中学第一。
2.学科奥赛、科技创新大赛成绩显著:近三年,奥赛金牌总数分别为7枚、18枚、20枚,因奥赛获奖而取得全国重点高校保送或加分资格的学生人数分别为8人次、17人次,20人次,逐年成倍增长,连续三年位居市区第一。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屡获殊荣。2005年“2061星空乐队”在曼谷举行的世界中学生电脑机器人奥赛上为中国夺得惟一一枚金牌。2006年“仿真机器鱼项目”获世界中学生电脑机器人奥赛最佳技术奖金牌。2007年8月我校高二年两位同学代表省队参加第24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其中吕子鉷同学入选国家集训队并被清华大学现场录取,杨一航同学获得银牌并被复旦大学现场录取。2007年10月王海光同学代表省队参加全国物理奥赛决赛并被上海交大现场录取。2007年12月杨玲娜、陈俊杰顺利通过中国科技大学保送生考试被提前录取。
3.体音美传统特色突出:近几年,先后荣获全国中学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优秀学校、省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集体荣誉称号;50多位学生被北京体大、华东师大、上海体院、中国美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重点高校录取,多位学生进入省体校、省体工队、国少队、国青队。2007年参加市区中学生运动会第十次夺得团体总分冠军,校男篮第八次蝉联市中学生篮球锦标赛冠军,新组建的校足球队首次参加市中学生足球比赛获冠军。
三、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
我校致力于创建校园文化,总结提升办学理念、塑造七中精神,创造和谐校园,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以校园的整体文化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总结和提倡“七中精神”:即“团结协作、敬业奉献、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提出了“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新理念和建设“福建著名、全国闻名、世界知名”的目标;通过教代会提出“创一流业绩,建美好家园”的目标愿景。阐明职业与事业,事业与人生、事业与家庭的相互促进关系。坚持“培养身心健康的现代中国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让每一个家庭充满阳光”的育人目标坚持“团队精神”,提倡“称职的员工是学校最大的财富”,“要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等理念。树立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打造“魅力学生、魅力教师、魅力七中”,为创建“魅力鲤城”添砖加瓦。
四、雄厚的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的高素质高学历,是我校的一大优势。在区委、区政府的政策倾斜下,我校从1991年开始,先后从北师大、华师大、福师大等高等院校通过双向自主引进选择一大批优秀本科毕业生和一大批省、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我校注重名师效应,积极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定期选派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开展校本培训、以老带新、发展性教师评价等工作,聘请省内外教育教学专家到校讲学,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近年来教师在课件、教具制作、说课、优质课、技能等各项比赛中多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获奖层次和次数居全省前列。学校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强调对每一位学生和家长负责,因材施教,要让每一个进七中的学生都能成才。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不搞有偿家教,“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成为每一位七中教师自觉的行为。“不甘落后、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使学校形成人人“讲敬业,争一流服务;讲爱生,送一片温馨;讲奉献,创一流业绩”的良好教育教学氛围。经过17年的努力,学校构建了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目前教师本科率达100%,研究生32人,在“教育强区”试验收中,省、市督导室均充分肯定鲤城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人才强区”、“人才强校”的创新思路,肯定泉州七中的师资队伍,堪称全省一流。
五、深入开展新课程实验工作
06年我校被列为省级高中课改样本校,一年以来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课程资源建设方面着力建设,突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这一新课程重点工作,努力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整顿教研风气、提高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有效性,建设好课程资源网站。在9月份的新课程省级样本校评估检查中获得领导、专家的好评。发挥省样本校的实验、示范、辐射作用。接待了多所省内外兄弟学校的来访考察,各学科专家回访活动或市、区校际交流组示范课;联合区属其他学校开展新课程实验,取得良好的成效。
六、增强国际交流
学校还成为国家汉办的“汉语国际推广基地校”,与国内各大专院校的“孔子学院”和其他基地校一起,承担“汉语国际推广”这一国家战略任务,目前在全省仅有六所“汉语国际推广基地校”,我校是泉州市唯一的一所。成为“汉语国际推广基地校”,我校将派出汉语教师赴国外主流社会中学进行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教学,学校还对口支持国外主流社会重点中学开设汉语和中华文化课程,还接受外国中学留学生到我校留学学习汉语,其中的“文化体验”紧紧围绕鲤城区和泉州的文化、经济,让外国人更了解鲤城区,这既是学校办学发展,提升学校品牌和知名度的一次契机,也是扩大鲤城区国际影响,产生良好效应的途径之一。
七、丰厚的奖教奖学基金
我校的长足发展,极大鼓舞了广大海内外校友,他们纷纷慷慨解囊,鼎力支持母校。香港太平绅士李群华、南益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林树哲、菲华公会常务理事长戴国兴、金鹿集团董事长张华安、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金山石材董事长梁志鹏等海内外校友纷纷响应,共设立12个奖教奖学助学基金会,为母校的再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75周年校庆之际,我校发动海内外校友及社会各届人士成立“泉州七中助学奖学基金”,对品学兼优者予以免费入学并提供一定的生活费补助,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从七中校园做起”,“不让任何一位七中学子因贫困而辍学”。
❽ 泉州五中和泉州七中哪个中学比较好啊
泉州五中是泉州地区最好的高中。不过最近几年泉州七中进步也很快。
❾ 紧急紧急:泉州七中(包括泉州七中分校)在泉州各中学中的实力怎么样
1、泉州最好的中学是五中,第二是一中,上述排名经历2-30年,为所有人认同。
2、排名第三的6年前是二中,也就是培元中学。近年来七中紧急窜升,取代二中位列第三。
3、七中只能算第二集团的排头兵。不论实力、质量、待遇、声望比起第一集团还有不少差距。
4、楼上的传言我也有耳闻。老弟切记尊重领导特别是校长,那可是教育街有名的霸权牛人。独善其身,与老资格、老前辈保持适当(远)的距离。想想为啥大招新人你就明白了。
❿ 泉州第七中学的荣誉称号
1、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
2006年,泉州七中校被国家汉办确定为“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专地校”,是属福建省六所中小学基地校之一。在过去的几年中,泉州七中校积极开展外派汉语教师、建立海外孔子课堂、组织汉语夏令营、培训对外汉语教师等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该校有十几位老师参加了省级、国家级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具备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2009年,该校刘燕燕老师赴德国多特蒙德GSG中学教授汉语和推广中华文化,这是全德国最优秀的十五所中学之一;2010年,该校又派出叶文静、黄丹丹老师赴日本京都两洋高等学校担任汉语教师,承担传播中华文化的任务,并获得喜人的成绩,她们共同辅导的学生获“汉语桥”日本关西区第一名并到中国参加总决赛。2010年,开始接受外国学生到泉州七中接受汉语培训和学习,已有美国、土耳其、菲律宾、马来西亚学生到该校参加汉语学习。2011年,德国、日本等国的学生将到该校参加汉语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的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