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市中学
『壹』 苏州各初中学校排名
彩香实验中学2019年升学率是多少
『贰』 中山市普通高中排名
1、中山纪念中学
中山纪念中学是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也是广东省首批重点中学,2006年,通过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评审验收。
1934年学校建成,面向全国招生,是一所全寄宿制的完全中学。当时中山纪念中学与浙江武岭学校(1927年由蒋介石创办)和福建集美学校(1913年由陈嘉庚创办)形成“三校鼎立”之势,纪中是其中公认的佼佼者,以其不同凡响的背景傲视全国。
5、中山市桂山中学
中山市桂山中学(GuiShanHighSchoolOfZhongShan),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中山市桂山中学1944年创办初中,1968年兴办高中。1995年成为中山市首批市一级学校,2002年成为中山市重点高中。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6年成为中山市首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并被评估组高度评价为“从普通高中向优质高中成功转变的典型范例”。
截至2018年4月,中山市桂山中学共有教职工201人。其中高级和一级教师70多人,有10人分获中山市教育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市学科带头人等称号,有30多人被评为学校名师和学校学科带头人。
『叁』 四川省巴中市堂湖中学二0一九年高考升学率是多少
四川省巴中市堂湖中学,
二0一九年高考升学率,
连本科、专科一块算,
据说是95%以上。
『肆』 邵阳市境内有哪几所重点中学初中
以下是邵阳市几所重点中学:
1、邵阳市第二中学
邵阳市第二中学系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始建于1902年,始称“宝庆府中学堂”。学校素以治学严谨、学风优良、质量较高、人才辈出而著称。
2、隆回一中
学校现有在职在岗教师243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70人,一级教师103人。学历合格率达100%,90%的教师能胜任初、高中起始班到毕业班的循环教学任务,县内80%的省、市学科骨干教师都荟萃在这里。师资力量雄厚,且不断充实。
3、武冈市第二中学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传统优良,教学教研成果显著。在333名专任教师中,有特级教师5名、高级教师43名。有8名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比武,分别获得国家一等奖、省级一、二等奖,有50多位教师的8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4、邵阳市第一中学
邵阳市一中素以教学严谨、校风良好、教学质量高著称。为湖南省首批六所重点中学之一。邵阳市第一中学师资队伍齐整,现有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77人,一级教师73人,任课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4人,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18人,有20人先后荣获全国、省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称号。
2、武冈市第一中学
师资精良,科研兴校。学校现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34人、中级教师9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优秀教师5人,邵阳市优秀教师及中青年专家11人、武冈市优秀教师及学科带头人46人。自办学以来,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62篇。
(4)堂市中学扩展阅读:
邵阳市还有以下几所比较不错的中学:
邵东县第三中学、洞口县第一中学、隆回县第二中学、新宁县第一中学、绥宁县第一中学
『伍』 陕西渭南市故市中学的历史
固市中学,原名渭阳中学,因地处渭河之阳、校内有座渭阳楼而得名。
学校创建于公元1922年,时命名"固市高等小学",1924年设立初中,建立起了渭南县(今渭南市临渭区)第一所中学--渭阳中学,1940年改为现名。
追溯固市中学的历史,不禁使人肃然起敬。她在20年代是我党在渭北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心,校内的"渭阳楼"是中共五一县委的旧址。1925年秋,李大钊派方仲如回陕开展党的工作,曾在此成立了"中共渭阳特别支部",发展党员132人。他们在渭阳楼每周举办一次读书会,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成立了"渭南青年社"等进步团体,革命活动如火如荼。当年的渭阳,是令先进知识分子向往的地方,被誉“东方的小莫斯科”。
新中国成立后,固市中学阳光普照,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1952年改为"渭南县立第一中学"(简称"渭南一中"),1960年又恢复了"渭阳中学"旧名,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改名"东方红中学",1973年后,又改回"渭南县固市中学"。学校历届领导严谨治学,教师爱岗敬业,学生勤奋好学,蔚然成风。1956年专区统考名列第三,后来县统考初五八、五九、六零届蝉联第一,60年代,渭阳曾因卓然超群、人才辈出闻名遐尔。
十年浩劫,渭阳陷入冰天雪窟之中······
1972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固市中学也与全国教育战线一同迎来了教育发展的第二个春天。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狠抓以教学为中心的教育工作,调整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实事求是地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教学研究,采取讲学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新生,而且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这里孕育出了一批饱学之士,他们中有教授、诗人、作家、工程师、领导者和企业家,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带来了渭阳精神和渭阳人的文明。
站在雄伟的渭阳楼下,望着郁郁葱葱的渭阳柏,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里就是当年先辈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它虽远离繁华的大都市,却吸引引着一批批热血青年,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如今,渭阳柏旁到处是莘莘学子刻苦攻读的身影。
步入校门,那20米长的栏杆长廊犹如一条知识的通道,把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领入知识的殿堂,使他们在这里经过高中三年的历炼,步入高等学府。栏杆两端的橱窗里是"三好学生"、"先进班集体"及学校开展各项活动的剪影,有板有眼。
长廊尽头,悬挂着"文明奋进,立志报国"八个字,它与教学楼前著名书法家张兴斌先生手书的"饮水思源"四个大字相呼应,成为固市中学一道独特的风景,体现了固市中学现任领导班子的育人观念与志趣高洁的追求。
穿过长廊,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庄严、翠柏掩映的教学楼。整个校园美丽优雅,花木错落有致,据了解,每逢重阳节后,这里便成了菊花的世界。
贾安乐校长告诉记者,近年来,在上级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历任领导的努力下,固市中学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契机,以爱国主义为中心,以人格教育为动力,以创新教育为目标,锐意创业,开拓进取,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固市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声有色。他们经过提炼和升华,提出了具有核心意义的学校精神--团结进取的集体荣誉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敬业乐业的奉献精神,即"渭阳精神"。它不仅是学校历史的积淀,更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在"渭阳精神"的激励下,他们提出了"学校和谐、因人施教、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办学思路。他们组织一批中青年教师,举办"校园文化系列讲座",创办了《渭阳》文学专刊,是教师进行学术争鸣的阵地,培养文学新人的园地。他们以班级为单位办起了学生手抄报,通过学生撰写文章、设计版面、插图等,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近年来,固市中学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面对青年教师逐渐增多的趋势,他们敢于放手,积极引导,将过关培训与岗位锻炼相结合,进修培训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鼓励教师结对子,使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中的骨干。
针对日新月异的教育教学改革,他们及时调整思路,落实常规教学,狠抓高三复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撰写教学论文。他们重视基础教学,坚持从学生入校抓起,以起始年级抓起,抓会考、统考、各学科竞赛,为高三培养素质强的后备军。
由于固市中学历史久、校风正,学校涌现出一批业务骨干、教学能手,他们勤于研究,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用于探索,狠抓基础,注重能力,勤奋敬业。尽管市场经济发展,人事更替变化,但教师们执着奉献的精神始终不变,他们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将自己的全部心血用在了教育战线上。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固市中学多年来一直稳居临渭区三大校地位。1998年高考上线人数突破百名大关,以后逐年增长,2001年,高考各类上线人数高达632名,上线率92%,创造了固市中学历史上的里程碑。
80年风雨历程,80年奋斗不息。固市中学领导班子深感任重道远,他们集思广益,提出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敢为人先的教育改革实践,在发扬学校独特文化优势的同时,引入科学管理机制,以良好的效益留优秀教师,出优质学生。
时下,学校以"坚持方针,面向全体,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办学思想,以"育人为本,质量为重,管理为基,科学为导"为模式,正努力实现省级标准化中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