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政策
8月28日,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新生报名处,围满了前来报名入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他们凭相关证明就可办理入学手续。教育部昨日表示,近五年各教育阶段全国累计资助资金近7000亿元。
赵建军表示,去年以来教育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是银监会、公安部、网信办、工商总局几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很多措施来治理校园贷的问题。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和银监会、人力资源部联合印发了规范校园贷管理的文件,其中明确取缔校园贷款这个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教育部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八大以来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立情况和政策落实情况。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荫介绍,2012年至2016年,各教育阶段全国累计资助资金总额近7000亿元。
希望这项管理措施真正的落实下去吧。
B. 国家关于校园贷款的法律责任,具体有什么规定
为加强对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和整治,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4月13号,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省教育厅昨日下发文件要求省内各高校抓好落实。
《通知》明确,各高校要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联合银监局等相关部门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的拓展情况。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队伍要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及时分析评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潜在的风险,及时以电话、短信、网络、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此外,还要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存在安全风险隐患、未经学校批准在校园内宣传推广信贷业务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和个人,第一时间报请金融监管部门、公安、网信、工信等部门依法处置。
C. 校园贷是违法的吗
可能会构成犯罪,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凡是对资金来源涉及非法集资、有组织暴力团伙参与暴力追债、金融诈骗等“校园贷”违法犯罪活动,各地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到“四要”。一要集中力量、优先办理。及时向公安机关了解案情,主动介入,对证据提取、案件定性、法律适用、案件管辖等提出意见建议。受理报捕案件后要指定业务骨干从快审查,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靠前指挥,及时准确作出决定。二要强化捕诉衔接。案件批捕后,要及时将基本案情通报公诉部门。加强捕后跟踪督办,需要公安机关补充完善证据的,向公安机关送达准确、详细的补证提纲,并抄送公诉部门。三要加强立案监督。积极开展走访排查,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银监部门、教育主管部门、高校联系,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拓展情况,广泛开展校园宣传活动,充分发动高校学生、依靠高校学生开拓案源。密切关注新闻媒体相关报道和网络舆情动态,提高监督敏锐性,从曝光事件中发现监督线索。认真细致审查“校园贷”逮捕案件,深挖遗漏犯罪线索。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的“校园贷”相关犯罪案件,果断启动立案监督程序。四要加强研究分析。通过理论学习、分析总结已决案件,深入研究该类犯罪的定性、定罪标准、共同犯罪、证据收集、法律适用等重点难点问题,积极与审判机关沟通,就定罪量刑标准等征求法院意见,确保案件依法规范办理。
D. 政府部门为何要严管校园贷
“校园贷”不是国家和金融机构设立的正规金融产品,而是变相非法的高利贷。目前,我国资助政策体系对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起到了兜底作用,调研发现,这两年因为“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没有一例是因为缴不起学费、生活费导致的,更多是超前消费和其他个人因素导致。
近年来,因“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其发生的密集程度令人恐惧。诚如马建斌副主任所说,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宣传、预警和教育都做得很及时,可为什么“校园贷”还会屡禁不止?是谁纵容了这些打着校园贷旗号的放贷团伙将黑手伸向学生的?
我们的教育部门为了解决“校园贷”这个问题,做出了很多努力。引导学生正确的消费观,讲授法律常识等,想尽办法去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然而,想让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自我保护,这并不现实。许多年轻的生命因为“校园贷”而被扼杀。
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必须对这些手段狠毒的校园贷加大打击力度,从源头上遏制校园贷乱象,同时在网络监管上不能给那些游弋监管之外的非法平台“钻空子”的机会,对于涉及刑事案件的要移送公安司法机关,对于涉事机构要严格处理。国家还应对相应的犯罪行为进行立法,补足律法上的空缺。我们的家长不能疏忽掉对孩子的关注度多沟通交流,学校也要帮助学生培养起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青少年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不能让我们的学生毁在这些诈骗犯手中。
E. 国家对于校园贷的治理思路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大学生超前的消费观念和创业需求、互联网贷款申请的便利使得校园网贷快速发展,行业内出现了滥发高利贷、暴力催收、裸条贷款等违法违规现象,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加大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乱象,防范和化解校园贷风险。
二是强治理,防风险。从事校园贷业务的网贷机构一律暂停新发校园网贷业务标的,并根据自身存量业务情况,制定明确的退出整改计划。同时,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监管部门应联合各方力量,加强整治,及时纠偏。
三是正观念,补教育。整顿校园贷市场的同时,要抓好校园秩序管理与学生教育引导工作。各高校开展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引导学生科学理性消费,健全举报惩戒制度以维护校园稳定秩序。
F. 银行推出“校园贷”,需要符合什么条件才能贷呢
债权是的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的民法上权利。本于权利义务相对原则,相对于债权者为债务,即必须为一定行为的民法上义务。因此债之关系本质上即为一司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和债务都不能单独存在,否则即失去意义。债权债务可以转移也可以因债务人的偿还行为而消失。但不管是债权债务的转移还是债权债务的消失都必须符合相应的法律规定。
G. 出了那么多的校园贷意外,国家政策是站在学生角度还是贷款角度
比人多。如果全国学生有30%都有贷款,那就会站在学生角度,如果只有3%,那就会站在贷款角度。
H. 违规校园贷乱象,让一些大学生深陷其中,为防控风险出台了哪些政策
那些让大学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违规校园贷即将被禁止了,小额贷款公司将不得向对校园内的大学生发放消费性网络贷款。由于网络时代的高速发达,信息的共享化让很多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开始了提前消费的观念。比如看上了某一样奢侈品或者向往已久的3G产品,但是手上的生活费或者打工的钱并没有那么多,就可以提前支取一部分。网络上充斥着各种针对大学生消费贷款,而无抵押的操作,也让很多大学生怦然心动。环境的形势并不是很好,很多大学生在本科毕业之后都会选择考研,而延长读书的时间,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金钱成本,并没有丰富打工的经验的大学生为了自己的生计或者学业,必须要花一些超出预期的钱。
出台的这些政策只是为了将可估的伤害性降到最低,但也保不准有些年轻人依然急着想要去套取现金而铤而走险。
I. 校园贷方面的法律政策是什么,谢谢大家的回答
国家明令禁止校园贷,禁止任何金融机构向学生提供贷款服务。
法律是这么说,实际上没人管。
望采纳谢谢!
J. 国家目前针对大学小额贷款有什么政策,全国范围内的
农行有针对大学生的大学生小额消费贷款,是指农业银行以预授信方式向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含高职学生)、研究生及攻读第二学士学位的在校学生发放的,用于满足其在校期间合理消费需求的自助小额信用消费贷款。又称“农银校园贷”。
大学生小额消费贷款(农银校园贷)申请流程:需要申请人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学生证复印件,以及农业银行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调查人员现场见证申请人在《信息采集表》签字确认。后银行批量核实信息,进行预授信。对纳入预授信数据库的大学生,通过我行网银、掌银渠道,按照“网捷贷”流程申请贷款,经系统自动调查、自动核定额度与利率、自动审批后,进行自助签约、用信、还款等操作。
大学生小额消费贷款(农银校园贷)借款人应满足以下条件:
1.年满18周岁,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持有合法有效身份证件,持有有效学生证件。
3.办理贷款时须为我行电子银行客户,且持有我行颁发的安全认证工具。
4.征信报告记录符合“网捷贷”标准。
5.信用评分符合准入规定。
6.贷款用途合理、合规、明确。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给予预授信额度:1.有违法、违纪或严重违反校规行为的。
2.有过度消费或其他不宜发放贷款行为的。
大学生小额消费贷款(农银校园贷)用于大学生消费、培训、助学,及其他合理消费用途。不得用于购房、证券、期货投资及其他法律、法规禁止的用途。详情可以咨询当地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