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择校生
『壹』 上初中时是择校生 到中考有什么影响吗 谢谢
你有学籍卡吗?(快去问问班主任!),如果有的话,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你的情况很复杂,如果没有学籍的话,去原学校补办,否则无法中考!
『贰』 择校生在高中阶段和统招生有什么不同吗
择校生和统招生最直接的区别是:统招生是在公助线上直接录取不用交钱的。择校生就是择校交钱的。
统招生:
1、就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当年实际招生名额。这里包括了指标生名额,还有学校自主招生的名额。超过高中统招录取分数线被录取的考生。(竞争对象为全市学生)
2、通过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等正规化考试并被录取,毕业后由教育部颁发认证文凭的考生,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
择校生:
1、考生达不到学校规定的底分指标,或者在该学校的招生范围之外的学生,他根据自己的希望,非要在某只学校就读的,这就是择校生。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在指定学区就读的即为择校生。
2、是对学校招生计划的补充,学校的录取方式是以志愿为顺序,以分数为依据,择优录取,招满为止。此外,有些考生和家长希望进入理想的学校,即使低于最低录取分数线也强烈要求进学校学习,对这种情况,学校也会考虑他们的需求,这部分学生也叫择校生。
例如:某某初中先排名20名到638分,那么这20名考生就是以指标生的身份录取的,可能有的初中620分,有的640。然后再统招,这样在将全市全部未录取的考生分数排名,最后录取到632分,也就是对外公布的分数,而各个初中的指标生分数是不公开的。或者说有的学校指标生分数比632少,那么就只有指标生了。
例如:A同学小学没有上对应学区的小学,B同学小学在对应学区内上学,但是初中没有在直升的初中上学,那么,A同学和B同学都是择校生身份,择校生身份在中考之前都无法改变。
(2)中学择校生扩展阅读
2003年,国家提出: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要严格执行“三限”(即限人数、限钱数、限分数)政策。
“三限”政策的要求是:“择校生”招生比例和最低录取分数线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最高收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要将“择校生”纳入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统一向社会公示招生比例、招生人数和收费标准,统一按分数择优录取,统一办理入学手续。严禁学校擅自扩大“择校生”招生比例、降低录取分数线、提高收费标准或在限定金额外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在确保原有招生计划不减少并有所增加的基础上,允许有条件的公办高中按照“三限”规定招收部分择校生。择校生比例原则上不超过高中实际招生总人数(以学校为计量单位)的30%。择校生的最高收费标准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核定后,报省政府审批。
择校生录取分数线按从严掌握的原则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报省教育厅备案,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各方面监督。严禁招生学校擅自扩大择校生比例、降低录取分数线、提高收费标准或在限定收费金额外收取其他费用。
2006年初,国家提出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比例最高不得超过本校当年招生总数的30%,比例低于此标准的不准再提高,并力争逐年有所降低;要坚决纠正一些地方和公办高中择校生比例过大的问题。
择校生可分两类:一是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近年来的原则为相对就近,按照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划定的学区就学。不在指定学区就学,自行选择其他学校就读的即为择校生。按照现在的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中考时一律不享受指标生和推荐生待遇;
二是高中阶段择校生。就是那些在中考的时候没有到达普高学校统招分数线但是达到择校分数线,占用择校计划被录取的需要交1.5万或1.8万择校费的考生。
『叁』 长赤中学择校生什么意思
你好,我就是长赤的,长赤中学今年普通班分数线是580分,择校生分数好像是495!专
择校生意思呢就是说属,你没有达到招收分数线,比如你考了500分要进长中的话,可能要缴八九千块才能去读!当然你也可以找找关系,少见点,分数高一点的找关系可以不交,每年长中都有不少找关系进的同学!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肆』 请问,我小孩上小学是择校生,初中可以上对口中学吗
无论你是在现在的初中还是去转去新户籍对口的初中,都不算择校生。 在老学校,你巳经有学籍,性质是不会变的。 去新学校,你是属划片就近转入,也不存在择校.
『伍』 初中择校生怎么才能参加分配考试
分配生:也称指标生,是指部分普通高中拿出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一定范围的初中学校招生,分配生名额将统一公示。主要根据初中学生的人数等因素来分配各校分配生名额,这也是公助生的一部分。择校生:考生没有达到所在区域所报考志愿的高中录取分数线,并且要求选择非门指定的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即自费生。申请分配生的考生需符合以下条件:具有本校毕业年级学籍且在本校就读3年(外区搬家正常转入者除外),初中阶段综合素质评定最终结业等级优秀,初中阶段被评为校级以上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中招报名第一志愿为分配生录取学校。参加分配生录取的考生须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中招考试,按分配生基本条件以及下达给本校的有关示范性高中分配生名额,依据中招成绩顺序,录满为止。在本校分配生名额内,符合分配生条件的考生分数达不到相关学校录取分数线的,可照顾20分。如照顾20分后还未达到该校录取分数线,则该分配生名额作废。武汉市2006中考五大新政之一———“分配生” 2006年教育行政部门在5项与考生利益休戚相关的政策上进行调整。即: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首设“分配生”,民办初中优秀毕业生也能上重点高中;省级实验班停止提前测试,遏制各高中学校之间争抢生源;新城区设“保底学校”,满足贫困生读高中需求;综合高中招生范围缩小;民办学校提前录取等。 “分配生”看重综合素质评价在今年的中招方案中,一条新政格外吸引考生和家长的眼球:继去年武昌试行“保送生”后,今年,武汉市将在部分课改区(中心城区及东西湖区、汉南区、武钢)初中毕业生中首次尝试“分配生”试点,将部分省级示范高中指令性计划的12%直接分配到初中学校,优秀学生免试入学。 “分配生”青睐全面发展的学生今年,武汉市课改区初中生毕业都有一份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报告书。这一报告测试内容分五大块:一是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二是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三是交流与合作,四是运动与健康,五是审美与表现,考查每位学生的基本素质。综合素质评价采用等级形式,以A、B、C、D四等区分,这一结果记录了初三毕业生德智体发展情况。至于能否成为“分配生”,综合素质评价是重要一关,2012年前要求各项评定必须全部是“A”等。2012年因为要扩大招生范围,将要求降低到“4A1B” 当然,要想成为“分配生”,在初中被评为区级以上(含区级)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或曾两次被评为学校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也是基本条件。
『陆』 择校生是什么意思
择校生是指初中毕业生未达到学籍所在区域所报考志愿的高中录取分数线,并且要求选择非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除按规定缴纳正常学费、课本费等费用外,还应按培养成本一次性缴纳择校费。
因此,判断是否是“择校生”,有三点:一是 分数够不够,二是 有没有“选择高中”,三是 选择的是否为 非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
第一条,“初中毕业生未达到学籍所在区域所报考志愿的高中录取分数线”,也就是分数不够,分数低;
第二条,“选择非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就读”,也就是要有“选择学校”的动作或操作;
第三条,仅有“选择学校”的动作或操作还不够,还必须是选择了“非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也就是 选择的普通高中 不属于“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
(6)中学择校生扩展阅读:
国家新政:
严查“以钱择校以权入学”
2014年4月23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五部门联合出台《关于2014年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坚决查处“以钱择校、以分择生、以权入学”等违规行为。
《意见》要求,继续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和中小学教辅材料散滥问题治理。以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手段,逐县(区)、逐校开展择校乱收费问题排查。
坚决查处“以钱择校、以分择生、以权入学”等违规行为。坚决查处评议、选用过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徇私舞弊等违规违纪行为,以及虚报印张、豪华印刷、侵权盗版、违背自愿原则强制订购等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据了解,教育部将在全国范围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教育部要求,各地要抓住寒暑假等关键节点,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凡是发现的问题,将严肃追究相关教师、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责任,并一律进行公开实名曝光。
『柒』 初中择校生真被取消分配生资格了吗
分配生:也称指标生,是指部分普通高中拿出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一定范围的初中学校招生,分配生名额将统一公示。主要根据初中学生的人数等因素来分配各校分配生名额,这也是公助生的一部分。
择校生:考生没有达到所在区域所报考志愿的高中录取分数线,并且要求选择非门指定的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即自费生。
申请分配生的考生需符合以下条件:具有本校毕业年级学籍且在本校就读3年(外区搬家正常转入者除外),初中阶段综合素质评定最终结业等级优秀,初中阶段被评为校级以上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中招报名第一志愿为分配生录取学校。
参加分配生录取的考生须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中招考试,按分配生基本条件以及下达给本校的有关示范性高中分配生名额,依据中招成绩顺序,录满为止。在本校分配生名额内,符合分配生条件的考生分数达不到相关学校录取分数线的,可照顾20分。如照顾20分后还未达到该校录取分数线,则该分配生名额作废。
武汉市2006中考五大新政之一———“分配生” 2006年教育行政部门在5项与考生利益休戚相关的政策上进行调整。即: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首设“分配生”,民办初中优秀毕业生也能上重点高中;省级实验班停止提前测试,遏制各高中学校之间争抢生源;新城区设“保底学校”,满足贫困生读高中需求;综合高中招生范围缩小;民办学校提前录取等。
“分配生”看重综合素质评价
在今年的中招方案中,一条新政格外吸引考生和家长的眼球:继去年武昌试行“保送生”后,今年,武汉市将在部分课改区(中心城区及东西湖区、汉南区、武钢)初中毕业生中首次尝试“分配生”试点,将部分省级示范高中指令性计划的12%直接分配到初中学校,优秀学生免试入学。
“分配生”青睐全面发展的学生
今年,武汉市课改区初中生毕业都有一份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报告书。这一报告测试内容分五大块:一是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二是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三是交流与合作,四是运动与健康,五是审美与表现,考查每位学生的基本素质。
综合素质评价采用等级形式,以A、B、C、D四等区分,这一结果记录了初三毕业生德智体发展情况。至于能否成为“分配生”,综合素质评价是重要一关,2012年前要求各项评定必须全部是“A”等。2012年因为要扩大招生范围,将要求降低到“4A1B”
当然,要想成为“分配生”,在初中被评为区级以上(含区级)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或曾两次被评为学校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也是基本条件。
『捌』 要考高中的“择校生”是什么意思
1择校生是对学校招生计划的补充。
2学校的录取方式是以志愿为顺序,以分数为依据,择优录取,招满为止。此外,有些考生和家长希望进入理想的学校,即使低于最低录取分数线也强烈要求进学校学习,对这种情况,学校也会考虑他们的需求,这部分学生也叫择校生。
3普高招生数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就会出现择校问题。什么叫择校呢?就是考试分数不够,但仍然想上普高。例如,某个学校在名额允许的情况下,没有招满学生,任何想进这所学校的人,都可以接收,现在普高招生已经没有最低录取分数线了。
『玖』 在济南,初中怎样才算择校生
择校生是指学生因为未达到一校录取分数线而经过多交学费或联合培养去一所学校学习,但是他和其他正常学生不太一样,比如说学费、学籍还有其他一些指标,可能不同学校的择校生具体情况不太一样,但大部分是多交学费的,就是因为分数达不到要求,最终通过其他途径取得在这所学校学习的资格的学生称为择校生。
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要严格执行“三限”(即限人数、限钱数、限分数)政策。
“三限”政策的要求是:“择校生”招生比例和最低录取分数线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最高收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要将“择校生”纳入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统一向社会公示招生比例、招生人数和收费标准,统一按分数择优录取,统一办理入学手续。严禁学校擅自扩大“择校生”招生比例、降低录取分数线、提高收费标准或在限定金额外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9)中学择校生扩展阅读
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 九年制义务教育。”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
199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到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经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或乡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按照居住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申请借读。”
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拾』 择校生是什么意思哦
择校生是指在本学区读但分数差了几分在买的范围内或是要到非本学区的高中读且分数在买的分数之上的学生。
择校生是初中毕业生中招时未达到学籍所在区域所报考志愿的高中录取分数线,但想选择去并不是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
择校生是对学校招生计划的补充,学校的录取方式是以志愿为顺序,以分数为依据,择优录取,招满为止。
此外,有些考生和家长希望进入理想的学校,即使低于最低录取分数线也强烈要求进学校学习,对这种情况,学校也会考虑他们的需求,这部分学生也叫择校生。
(10)中学择校生扩展阅读
择校的原因:
1、家长的角度: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父母和孩子对高质量教育需求增长,每位家长都希望子女通过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日后能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境地。
2、社会的角度:优质基础教育与高中后教育的供给规模和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和水平差距过大,家长对子女接受教育的期望值普遍提高,且对一些学校还不满意、不信任,致使家长把视点放在办学条件好、办学水平高的学校。
另外,在办学机制上,由于国家从师资到生源,都向重点学校倾斜,致使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的中考、高考升学率和办学条件差距明显拉大。这种由师资和生源导致的不平衡,是“择校”现象日趋严重的另一个因素。
3、学校的角度:目前有的城区中学办学条件和水平差距过大,而政府教育投入不足,一些中学希望收取“择校”费来补充办学经费,这也是“择校”经久不衰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