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深度报道
A. 深度报道有字数要求吗1000字出头够吗
有点少
B. 大学校园新闻,做一个“导游风采大赛”的深度报道,怎么写我应该从哪个方面(角度)去挖掘
在我们选择一个题材做深度报道时,这个题材一般已经有媒体报道。我们可以收集这些资料,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兴趣点——所谓兴趣点就是这件事有什么让你特别有兴趣,特别关注。兴趣点不是对这个事情有什么评判,说谁对谁错,应当从读者的角度去想有什么是媒体没能报道出来、而我特别想知道的。
C. 怎么写好校园广播新闻稿
写校园新闻和写新闻稿差不多,就是报道,力求简练,并能把事情说清楚就可以了,不需要华丽的词语去修饰, 其实就这么简单!好好努力吧· 要 写 好新闻稿,必须先掌握新闻体的类型和特征。一般而言,新闻体(这里仅就新闻报道体裁而言)大体有以下几类: 1、 消息 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简明扼要、迅速及时的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它篇幅短小,特别讲求时效。因其在新闻诸文体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数量最多,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文体,故人们常把消息称为新闻。狭义的新闻即指消息。 2、 通讯 通讯是一种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情况和问题的新闻文体。它和消息均是主要的新闻报道形式,是记者的常规武器,但是比消息详细深入。从报道对象看,通讯选材相对较严,消息选材范围宽。从结构上看,通讯灵活多变,而消息相对稳定。从表达上看,通讯以叙述描 写 为主,表达比较灵活自由,而消息以叙述为主。从报道时效上看,通讯不如消息快。 3、 特 写 新闻特 写 是一种“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它强调视觉印象,以描绘为主要手法,往往截取事件发展进程中的某个片断、细节或画面,绘声绘色,给人以特 写 镜头般的印象。 4、深度报道 关于深度报道,一般认为它不是一种独立的体裁,而只是一种报道方式,它是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各种新闻体裁都可作深度报道,几种体裁的溶合往往更适合于作深度报道。 学生记者 写 校园新闻应把握的几个角度: (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一个班级的党章小组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 (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 写 出有价值的新闻。 (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一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 写 出有意义的新闻。 (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学生记者要 写 好一篇新闻稿件,必须理解和掌握新闻 写 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要把握好这一点,必须做到两个方面: (一)不要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 写 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而孕育新闻主题。 (二)必须有明确的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 写 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 么 、反映什 么 ,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 写 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 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 写 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 仅供参考 望采纳
D. 适合做校园新闻采访的主题有那些,因为是第一次采访,希望内容能好做一点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词,加以敷衍。这就
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做肯定性回答。诱
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
5、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
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4)校园深度报道扩展阅读:
采访具体要求:
1、时间的预约。
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5、事前对重大历史包括康乐园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7、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8、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9、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11、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12、赠送一定的礼品表示感谢
13、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14、将最终出版物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 用色卡或白平衡色谱
E. 大学校园新闻深度报道都可以涉及哪些方面
1、学校的建设发展发面的大事学校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专
2、去挖掘一下属深度报道就是就某一件事、或者某一领域的东西做深层次的报道,这要结合你学校的自身情况的。
3、也可以联系一下你们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促使大学生顺利就业。
4、在教学上有哪些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措施,
F. 校园采访什么话题比较好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老练的记者,应该是最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确,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谈话对象的弦外之音,都会因为你的有心倾听而被发掘,对新闻事实的领悟或许就会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采访具体要求:
1.时间、的预约;
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5.事前对中大历史(包括康乐园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7.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8.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9.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11.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12.赠送一定的礼品表示感谢;
13.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14.将最终出版物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 用色卡或白平衡色谱。
G. 怎样做一个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选题策划的价值定位:
从策划学角度看,所谓策划,是指以既定目标为起点,根据有关信息的分析,制定策略以及具体实施细节,以求目标之实现;它还包括对实施结果之评估,以备今后策划作参考等意义。策划一般由策划者、策划依据、策划手段、策划对象、策划效果评估等因素构成。
深度报道的特性,决定了它首先是一种深层次的新闻挖掘。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记录或叙述,还必须探究这一事件的原因、结果甚至未来的趋向。这是深度报道必须进行选题策划的基本前提。除此以外,选题策划还以最佳效果为出发点,寻求符合自身价值定位的特质。
(7)校园深度报道扩展阅读:
内容深刻性
充分延伸和拓展6w的要素,注重6W中why ,how 的要素
when: 立足此时,追溯既往,推测未来。
where: 立足现场,左右延伸,纵横兼顾。
who :立足事实,追踪采访,涉及相关。
what : 立足此事,搜集情况,报道细节
why : 立足直接,分析横向,追究纵深。
how : 分析意义,注重结果,预测未来。
多维思考,不孤立报道单个事件,围绕一个中心(事件或观点)立体地组织新闻要素。
选择显著的新闻事件
(1) 准备报道的事实读者是否关心,事实在多大程度上关系到多少读者的利益。
(2)新闻性强,事实包含多项新闻价值。新闻性较弱的一般不宜做深度报道。
(3) 事实内部是否包含复杂的关系。内容比较单一的事实也不适合做深度报道。
H. 有什么适合大学生做深度报道的选题吗
1、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在人格上他们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逐步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从而逐渐独立和成熟。
但由于心理发展处于尚未成熟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加之为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常常发生。
2、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自主创业,不仅有利于解决大学生本身的就业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创新、创业型人才。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只有短短几年的发展时间。
要想积极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无论是从政府的角度还是大学生本人,都必须要直面政策、环境、经验、资金和观念阻碍等诸多方面的挑战。
3、大学生对时事政治关注调查分析
大学生的时事政治关注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时事政治的关注内容、关注途径、关注频度、关注判断等多个方面,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经验分析法。
(8)校园深度报道扩展阅读:
深度报道的“深”体现在记者对信息掌握的全面与深入上,与一般的新闻采访不同,写好深度报道除了懂新闻业务外,还要求记者对于所涉及的行业背景有全面的了解。
比如行业的历史、现状,宏观大局、微观细节,这样才能判断出新闻的行业价值,掂量出新闻个案的“新”与“旧”,才能把问题问到点子上,掌握与专家、学者的对话权,才能把报道写得一针见血。
I. 深度报道怎么写
深度报道是对主体新闻的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深度扩展的报道,它通过对主体新闻的生成背景、波及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展示与剖析,深刻地反映客观环境的最新变动状态。针对某一事件进行深入采访,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新闻事件的深层内涵,来引导社会舆论。
J. 深度报道的策划怎么写
你是在校园媒体还是新闻媒体?校园媒体的比较容易,两者的策划有相同的地方。先要确定一个问题,即“做这个深度报道要解决或披露什么问题”,然后是调查方法、人员安排、采访工具准备(录音笔、深度报道、通讯录等)。最重要的就是报道结构和问题准备:结构越详细越好,相当于高中作文提纲,大标题是什么、文章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小标题和内容是什么、怎样结尾;问题准备要详细(注意问题要围绕主题来设置)。注意备份每一次采访,包括文字记录、照片、录音,避免可能发生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