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校园石头文化

校园石头文化

发布时间: 2020-11-22 16:24:32

❶ 永泰实验小学景行石头文化作文

石头是一种平凡的物体,可它有不平常的精神。
路是石头铺成的,不管是小石头或是大石头,它们都将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无论人们怎样踩它或是砸它,它总是忍受着巨痛,甚至“死亡”,决不吭声,决不反抗。石头把它的一身献给人类。
如果大自然没有石头,就像人类没有知识、没有智慧一样。人类没有石头,就不可能有路,人们就不可能畅通无阻。无论是小路、大路、公路、铁路,都离不开石头。
有一次,我们全家到幺姨奶奶家做客。在一个乱石坡上,由于石头太多,爸爸的车被拉熄了火。我赶紧下车,把石头砸得粉碎,抛向路外。爸爸急忙阻止我说:“石头不是自己跑来的,而是养路工人运来铺路的,它就像人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和价值,我们不能抛弃它。”
我急忙把石头捡到一堆。不知过了多久,石头粘满泥沙,形成一条坚硬的石头路。每缝下雨的时候,司机叔叔凭着小石头,安全的爬上山坡。
这就是石头,一种无私奉献的石头。我爱它,它为我指明了一条人生的道路,一条光明大道。
第2篇:石头
草地上有许多石头。这些石头形各异,被人们堆砌成不同的姿态:有的像驼背的老人,有的像活泼的小姑娘,有的像天鹅,有的像一只大乌龟,还有的像一本打开的书。这些石头真奇妙!
第3篇:石头
我们都知道,山上的石头棱角分明,而河里的石头却圆润光滑。人也一样,有的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批判不合理的现象,而有的人却唯唯诺诺,八面玲珑,从不言是非。
山上的石头和河里的石头构成壮丽山河,而像山上石头一样的人和像河里石头一样的人,则构成了大千世界。
或许你会说:“做河里石头不是很好么?落得自己自在别人也逍遥。”
可我不这样认为。做人,应像山上的石头一样。
晏子是中国古代名臣,他的才智一直被人们所称道。可就是这个聪明绝顶的晏子却做了一件令人十分不解的事,把跟随他三年从未做过错事的高潦给辞退了。周围的人奇怪极了,纷纷探问其究竟。
答曰:“我年老不中用,就如弯曲之木,需用规矩定方圆,用斧子削,刨子刨,方能成器,高潦与我相处三年,对我的过失不发一言,与我何用?”
归根究底,晏子之所以辞退高潦,就因为高潦未能给他“提意见”,对晏子没有用处。
高潦就是一块典型的河中石头,自古以来“好好先生”是不会被真正的贤德之士所中用的。
遗憾的是,像这样的“石头”仍然屡见不鲜。君不见,有些人“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开走”。他们怕出风头,怕得罪人。更有甚者,他们当人说人话,当鬼说鬼话,溜须拍马,阿谀奉承。
这种人,人际关系确实不错,甚至可以得到“领导”的“器重”,可是对于集体,对于社会,他们的用处又在哪里呢?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有不少诸如魏征、王安石等敢谏之人,名垂青史;但也不乏李林甫、秦桧之流遗臭万年。历史不止一次向我们证明;不论在哪朝哪代,真正需要的还是如山上石头那样的人。
第4篇:石头
我家的东西很多,不值钱的东西只有一样——石头。
不起眼的石头,也会成为值得珍藏的物品,我家就有一块。
昨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离宫玩,在万树园的永佑寺里,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石头,它一半儿是棕色的,一半儿是灰白色的,从正面看像一个人的左手,指尖上有几条彩线,一条红的,一条黄的,一条绿色,一条蓝色,还有一条黑的,像彩虹一样漂亮极了,手腕的部位有一些密密麻麻的小洞,像是被蚂蚁咬的,拇指上布满了白色的圆点,周围有一些黑色的东西,一闪一闪的,十分美丽。后面像什么呢?呵呵,妈妈说它像羊肝。
如果你喜欢,就来我家看看吧。
第5篇:石头
我是一块石头
不再是房屋的必要
在城市的大街上
碍手碍脚
我想回到生我的大山上
看守脚下的土壤
我想趴在那里
安静地与青松对望
是谁把我带到
这个没有灵魂的远方
有谁把我带回
我热恋的故乡
你说阳光可以覆盖世界
乌云就决绝地遮住了阳光
我静静地等候胜负
好选择正确的方向
时光就悄悄绕过我的身体
不等我一起飞翔
我呆呆地坐在路边
看看车去的方向
没有了追逐的痴狂
也没有了对完美的渴望
只有一颗不再跳动的心
抓紧我的手,不放
我只是块石头
没有方向

❷ 石头村的文化

石头村文化发达,源远流长,人才辈出,慎终追远,据说陈氏先祖庐山修道得先人指引,修成版正果名权日庐山法主景彝六大真君,又名陈巧法师;18世纪初有乐善好施、对社会公益事业有贡献的卢观恒(字熙茂)卢文锦父子;还有被毛泽东誉为“国宝”的史学家、教育家陈垣(院士);热心教育、爱国爱乡的陈宗劭(陈永)、陈国泉、陈国伦;近代名人还有心脏手术专家及国家政协委员的陈颢珠(院士);曾任新会市副市长的清华学子卢其本,维达锦纶厂董事长陈柏森等等。
石头村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有建于乾隆期间的“接龙桥”;有被列为广东省重点保护文物的“陈垣故居”;有具有岭南建筑特色的、保存较完好的“陈氏宗祠”。
石头村还是个龙舟之乡。有十二艘大龙舟,建江门市第一艘凤船(由展艺电脑机械有限公限独资)。每蓬端午节,棠下各村龙舟都聚集在石头表演激烈的龙舟竞渡,两岸人山人海,锣鼓声、喝彩声、鞭炮声不绝于耳,十分热闹。“扒龙舟”在江门几乎是“石头”的代名词,它为改革开放的今天增添祥和欢乐的气氛。
石头人团结协作,同心同德,为创造更美好明天而不断努力。石头村的村容、石头人的精神面貌正与时俱进、意气风发、不断进步。

❸ 毕业生送给学校一块石头,想要表达对学校的感恩之情,刻什么字好呢比较有文化意味的。

字不在寓意。一般每个专业的写的字都不太一样,最好能反映出自己的专业特色。也可以反映自己母校的特点,不论是地理教学还是其他方面的,都可以。

❹ 石头与中国文化

浅谈石头文化

毛泽东《咏史》词云:“人猿相揖别,有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石器是人与猿相区别的重要标志,因为动物不会制造工具,只有人才会制造工具。原始社会,石头始终是原始人必不可少的劳动用具。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居住的是石窟、洞穴,使用的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垒造石屋,使用的是磨制石器。著名历史学家吕振羽先生曾这样描述过,当时的人们“以燧石、石髓、蛋白石、玛瑙、碧玉等作原料,打制而成三角形、石叶形等形式的石镞、石钻、尖状器、刮削器、石片和石核等等。”《韩非于·五 蠹》中还有关于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的记载,这就是原始人从燧石中发现并利用火的实例。传说中的燧人氏,就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他为人间送来了火,为人类带来了光明。火的发现与利用,是人类社会划时代的大事。
随着原始生产的发展,原始人类在劳动之余,开始了娱乐活动,欣赏和珍藏美石成为了原始文化活动的一个方面。从周口店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里,发掘出约18000年前的入骨化石和装饰品。其中就有在人骨石旁散落着赤铁矿染红的石珠。据考古学家分析,这种石珠,既是审美对象,又是宗教用品。可见,人类观赏石头的历史,远在18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了。而且也完成了由单纯地满足生存等物质生活的需求到追求精神生活的过度。毫无疑问,这是人类历史的伟大进步,也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起点。
观赏美石,既是原始的文化活动,反转来又促进了原始文化的发展。石头上千变万化的纹理和美丽的图像,必然对原始人的思维活动产生影响。著名艺术家罗丹说过:“艺术始发于自然。”原始人从石头上的自然纹理和图像受到启示,并进行模仿,从而产生了原始文字和绘画,萌发了原始艺术。虽然至今仍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一点,但我们也没有理由否认。因为既然动植物如贝壳、龟壳等对原始文化能发生影响,为什么石头就不能呢?既然现代人能模仿石头进行文学和艺术创作,为什么原始人类就不能模仿呢?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原始文化就是石文化。石文化对原始文化的促进作用还表现在神话故事方面。原始人对自然现象的奥秘无法解释,就产生了神话。我国古代神话中,就有女娲炼石补天,精卫鸟噙石填海等一系列为世人所熟知的神话传说,它们都对当时的文学及艺术产生积极影响。最典型的就是《西游记》和《石头记》,山石中崩出美猴王,石头幻化成贾宝玉。
不仅如此,原始人还把石头作为图腾来顶礼膜拜。把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都寄予赋有灵性的石头上,希望通过石头保佑他们丰衣足食、国泰民安。在我国羌族人居住的地区,山林道口、田间地头、屋顶室内都供奉着一块白石,据传,这个民族在古代的部落战争中,一块白石救了他们。于是白石成了这个民族的图腾而受到崇拜,而且一直延续至今。不仅是原始人,泰山的山石文化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泰山山石崇拜。而且为世界各地的华人广为流传,影响深远。游览泰山时,除了目睹小泰山、红石门、醉心石等大型的山石奇观之外,更能看到一大景观:那些泰山的远方游客,那些善男信女们,虔诚地捡起地上的石头,许一个心愿,然后把石头压在沿途的树枝或是石碑上。再有,在泰山的每一条游览路线和各个游览景点,我们还可以看到用大理石、花岗岩、汉白玉等山石制成的长条形“泰山石敢当”。据说在秦汉时期,人们把石敢当作为一种灵石,驱邪避祸,以镇风水。到了五代,出了一个以死保卫晋高祖的石敢,人们十分崇尚他的英雄行为,认为他能逢凶化吉,到明清时代,英雄人物“石敢”便与灵石“石敢当”融为一体了,而且成为泰山山石崇拜的一个物象。这种民间习俗究竟起于何时,已没有准确的考证,它只是作为民间香社的一种祭拜方式存在着,并将一直延续下去……由此不难看出,石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但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丰富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宝库,使之永远成为世界文化林中的一块瑰宝。

众所周知,石头象征着坚定、坚固、顽强以及各种我们所向往的品质。因此,人们用石心比喻坚定的信念,用石交指代牢固的友谊,用石城汤池形容防守坚固的城池。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石头的魅力才这样恒久不衰。可以这么说,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利用石头或变相利用石头。所谓的变相利用,就是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以石为器,或以石为原材料,制作成人类所需要的东西。石头无所不在,无所不用。无论是国家的重要建筑物,如皇宫、皇陵、御园、城堡、寺庙、堤坝、桥梁、大道等,还是民间的园林,房屋、庭院、亭舫、涵道等,无不取材于石。至于石碑、石刻、石雕、石画、石钟、石罄、石鼓,石塔、石砚、石棺、石室、石印等,更是在石头上做尽文章。因为美丽的石材代表着高贵,也隐含些许神秘,而不同的石头又各具特色。山中的岩石峻峭凌厉;水中的卵石亲切圆润;北方的山石浑厚沉着;江南的石头奇巧精妙。根据石材不同的特点,人们把它用作很多用途:石刻、碑碣、石磬乐器、雕塑,尤其是建筑。建筑让石头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人们常说,建筑是一部石头写的书。石头的历史也因建筑而格外融入了人类文明的历程。自古至今,从建筑的结构,到建筑表面的铺装,到建筑环境中的装饰,石材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石材的选择、组合、雕刻可以赋予建筑物不同的性格与韵味。以石头雕刻为例。中国传统古建筑虽然以木材作为主要的结构构架,但是由于木材不耐火、腐蚀性强以及防潮性能低等无法避免的缺点,决定了石材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仍占有不可或缺的特殊地位。木柱下面的柱础、房屋下面的台基、台基四周的栏杆、台基至地面的石阶、台基旁的御道、墙上券门的发券、寺庙内的佛像座、殿前的碑碣、大门外的报鼓石等等,我们都可以看到石头熟悉的身影。而且,凡是用石料的部位,几乎都可以发现有石雕作为装饰。至于那些完全用石料筑造的牌楼、佛塔、经幢、门阙、华表、石柱、桥梁等石雕装饰则更多。雕饰的内容从模仿自然的花草植物,到各种各样的吉祥动物图案。其中,在宫殿建筑和官府建筑中,又以龙(包括龙的九子:螭吻、嘲凤、椒图、螭首、金猊等)和狮子为首。这些动物往往神态威武、气势恢弘。而且雕刻主题明确、装饰繁复、雕工精致。建筑由此显得格外雄伟、壮观,进而进一步衬托出主人的财势、地位和无上的权利。而在一般的民间建筑中,这种石雕装饰被简化了许多。如作为帝王象征的龙以及狮子都已经很少被采用或被禁用,大多采用动植物装饰或民间的传说故事等,以表达主人保宅邸平安、驱邪避祸、祛病纳福、招财利市、福禄寿喜、加官进爵的美好愿望。雕饰手法也很简洁,甚至只做一些粗浅的线刻。越是贫民,石雕装饰就越被弱化。由此可见,在等级制度森严的中国传统建筑中,石雕不仅仅作为一种装饰手段存在与建筑上,而是与建筑型制、建筑材料、建筑色彩等一起组成一幅封建礼制的图像。

时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建筑已远远不止于石头的构建,各种新奇的材料几乎可以达到人们想要的任何效果,石材却从来没有丧失它的光彩,依旧牵动着人们的梦想。因此,也没有人再去质疑“石头的史书”。石头依然高贵、优雅、沉着、大方地屹立于材料王国的宝座上,向人们讲述着它几千年文明的历程、几千年神秘的使命、几千年沧桑的变化。

纵观石头历史和石头文化,人们对石头的利用,一是在物质生活方面,一是在精神生活方面。富于创造力而从不安分的人类,从很早以前就已经不满足于自身的物质局限性,而力求在精神上超越它。并且,随着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石头的作用及其对文化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去挖掘、重视和研究那些潜伏在石头里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并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http://bbs.99build.com/viewthread.php?tid=847

--------------------------

另外,古人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就连《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也是女娲补天的石头的化身,足见石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深。

❺ 四大名著中哪两个名著的石头文化

四大名著中,红楼梦又叫石头记。研究红楼梦就是研究石头文化。

❻ 石头文化的起源

1、起源

人类赏石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000年前。战国时期儒家经典之一的《书经》中,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篇记载石头的文章《禹贡》。

文中记载了各种矿物石种并将产于泰山的怪石列为给禹王进献的贡品,可谓开创了石文化研究之先河。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中,有“轩辕赏玉,舜赐玄圭,臣贡怪石”的记载。

2、古代石头文化

最早的赞美石头的诗见于《诗经》中的《扬之水》、《渐渐之石》等。唐代诗人白居易也喜爱赏石并为石著文作诗。古人将赏石作为一大嗜好,并将奇石佳品视为宝玉,爱如儿孙,足见古人对奇石的酷爱。

在我国古代,不少文人墨客都喜爱玩石、藏石,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喜欢收藏石头,这在他的《东坡志林》 中有所记载。宋代书法家米芾更是爱石如命,每见奇石,便叩首下拜,被人称之“米颠”,并留下“米颠拜石”的佳话。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爱石藏石,一生收藏奇石无数,据说现在蒲松龄故乡纪念馆还保存着他当年收藏的奇石。

3、近代石头文化

现代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郭沫若、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梅兰芳、老舍等都是奇石爱好者,他们爱石、赏石、写石、画石、咏石,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石文化的发展。

(6)校园石头文化扩展阅读

东方赏石文化的内涵

一般来说,东方赏石文化比较注重人文内涵和哲理,有比较抽象的理念和人格化的感情色彩,其观赏主体(自然石种、天然石形)往往丰富多彩,甚至可随心所欲、因人而异;而西方赏石文化则比较注重科学和历史的内涵,有比较直观、明确和科学的理念,其观赏主体常以各种动植物化石和多姿多彩的矿物晶体与标本为主。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东方赏石文化实际上是东方民族传统文化(感情、哲理、信念和价值现)在现赏石领域中的反映与延伸;而西方赏石文化则主要是某些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在具观赏价值的自然物(石头)方面的展示和印证。

参加资料来源:网络-赏石文化

❼ 什么和什么这两本书体现了中国的石头文化

中国石文化》作者通过详细考证有关历史典籍,并以多年对石文化的考察与实践为前提,对整个中国石文化的历史概况、石头种类及相关知识、鉴赏收藏的要领做了系统全面的梳理。
全书先从远古传说谈到了中华民国清晰地反映出中国石文化的发展脉络,接着在介绍相关地质术语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展示了常见的文房彩石、清供雅石和矿物晶体,最后通过赏石实践对当代赏石理论做了概述和总结。

❽ 景行石头文化作文600字

美丽的大自然,是一道风景;天真烂漫的童真,是一道风景;助人为乐,是一道风景;辛勤的身影,一道风景;埋头苦学,是一道风景;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是一道风景。一道风景都令我们陶醉,为我们的生活增光增彩.。
美丽的大自然,是一道波澜壮阔的风景。从阿尔卑斯山上无暇的白雪,到爱琴海上明媚的阳光,从西伯利亚的广袤无垠的森林,到得克萨斯州一望无际的平原。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美丽大自然上展开。
孩子们拥有的童真是一道天真烂漫的风景。我仿佛看到了鲁国的儿童搭了一座沙城挡住了孔子的去路,还天真地问是、是应该“车让城还是城让车”孔子被迫绕道而行,还拜这个小孩为师。这道风景不是永恒的,但这道风景一直被千百年来无数的人们所赞美、所追求。
助人为乐是一道无私的风景,这道风景不如同转瞬即逝的童真,这道风景一直被善良的人们所保留,所传诵。雷锋,一名普通的中国士兵,而他却在有限的生命中,帮助无数个有困难的人,解决他人无数个难题。但他的生命实在太短暂了,老天没有眷顾这个善良的人。但老天却把他的精神留给了无数的人。
老师辛勤的身影一道耀眼的风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许多老师从自己在年轻力壮候开始力工作,一直到白发苍苍,一直到躺在病榻上回想到自己一生奉献给国家的栋梁。
每一道风景都是我们为之倾倒,为之陶醉:每一道风景都可能会让我伫足思考许久,将来我会成为哪种风景?

❾ 观赏石,观赏石文化

人们通过读石,对石头有了认知。但是,对石头的认知度有着差异。对石头内种类的概念理解容也不尽相同。在作石种分类时,因分类依据各不相同,分类方案也会不同。有按地质成因分类的,有按形态特征分类的,也有按观赏石分类的还有按奇石分类的...... 在众多分类状态下,人们没有一个统一的种类概念。又由于种类概念的混乱,对于观赏石的认知和奇石的认知必然受到影响。表现多为,将一般观赏石误认为奇石。造成奇石市场庞大的假象。使得一部分观赏石堂而惶之地走进了奇石市场。因此,我们对石头的分类概念必须严谨,宽容势必造成市场混乱。再说,不论以哪种方案进行分类,各石种都会有一部分独立性,同时,各石种之间都会有一些共同性,有一些关系。如:奇石可作观赏石,而观赏石并非全是奇石;化石可谓奇石,而奇石并非全是化石;宝石可供观赏,但是,可供观赏的石头并非全是宝石;化石中有的可视为宝石,奇石中有的也可视为宝石;还有一些石头,既是观赏石、奇石,也是化石,更是宝石。

热点内容
幼儿园教师个人事迹 发布:2025-08-02 03:52:47 浏览:804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2025-08-02 02:30:58 浏览:302
天津华图教育 发布:2025-08-02 02:19:49 浏览:276
师德师风自查报告范文 发布:2025-08-02 01:35:55 浏览:890
敢骂班主任 发布:2025-08-02 01:23:55 浏览:900
老师勾引同学 发布:2025-08-02 01:12:53 浏览:316
马老师的梗 发布:2025-08-01 23:22:34 浏览:809
检查hiv多久出结果 发布:2025-08-01 23:14:57 浏览:471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 发布:2025-08-01 22:19:44 浏览:71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 发布:2025-08-01 22:10:38 浏览: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