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散文
① 初中生十篇散文
http://www.sanwen8.com
(散文吧)
林清玄
《寻找心灵的故乡》、《走向光明的所在》
朱自清《荷塘月色》、《背影》、《春》、《绿》
沈从文:散文集《湘西散记》
张爱玲: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
余秋雨:知名作品有散文集《文化苦旅》
② 初中散文名篇
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③ 初中的散文
散文有:
散步…………………………………… 莫怀戚
金黄的大斗笠…………………………… 高 风
背影………………………………………… 朱自清
儿子一家人………………………………… 舒 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
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我的老师……………………………………… 魏 巍
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
春…………………………………………… 朱自清
济南的冬天………………………………… 老 舍
海滨仲夏夜………………………………… 峻 青
秋魂………………………………………… 刘增山
岁月,在黄土地上流过…………………… 刘 虔
敬畏生命……………………………… 张晓风
热爱生命……………………………… 蒙 田
紫藤罗瀑布……………………………… 宗 璞
挖荠菜…………………………………… 张 洁
提醒幸福……………………………… 毕淑敏
安塞腰鼓……………………………… 刘成章
藤野先生…………………………………鲁 迅
白杨礼赞…………………………………茅 盾
菜园小记………………………………吴伯箫
夏之绝句…………………………………简 媜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
以上都是现代散文.
不知道全不全...
散文: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
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现代散文定义,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真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2.哲理散文的联想思维:由于哲理散文是个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过联想,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至于显得单薄,把自然、社会、人生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义。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④ 初中学过的优美短篇散文
柔柔的灯光下我独自静坐,不由得思绪万千,点点温暖的灯光犹如母亲的怀抱,驱走此生仅存的孤寂,母爱是一盏明灯,在孤单的夜里,照亮我前行的路,虽然一路坎坷,一路奔波,始终给我不灭的希望和信心。深深的母爱让我学会坚强,学会忍耐,用豁达包容的眼光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人的一生中总会经历很多事情,有痛苦也有无奈,当你把它放在心上时,它就会把你压得喘不过气来,当你把所有困难和痛苦,当做前行的路上必须要经过的历练时,就会感觉到,其实困难也没什么,这一切只是黎明前的黑暗而已。
打开记忆的大门,所有往事犹如潮水般的涌来,我是一个抱养的小孩,当年养父养母因为结婚多年没有孩子,经人介绍来到我出生的村庄,我的亲生父亲是养路段的一名工人,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我有三位哥哥两位姐姐,家里原本也算幸福美满,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当时医疗环境还很落后,大哥二哥先后因为重病死在父亲怀中,当时两位哥哥都已经二十岁左右,父亲经受了严重的精神打击,再加上旧习气,多子多孙多福气的影响,决定再要一个孩子,期待能够再生一个儿子,而母亲因为年岁已大,还有家事操劳,身体本来不好,带着我时就已经身染重病,肝癌,把我生下来后她也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⑤ 初中课本中的散文
散文:《秋夜》《雪》《风筝》《好的故事》《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藤野先生》;小说:《孔乙己》《一件小事》《风波》《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杂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呐喊〉自序》《论雷峰塔的倒掉》《最先和最后》。
⑥ 初中生优美散文
夏末和声
不是所有的树都要成材,不是所有的路都有岔口。
风轻轻一吹,就把我从一个路口吹到了另一个路口。
一棵上了年纪的树和一个上了年纪的人一样,世界在他们的眼里已经没有什么色彩了,那些喧闹与纷繁已经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在他们眼里只剩下一些天空的颜色。
我的生命也许就是这些桀骜不驯的树,恣意生长,淡淡黄尘中,暖暖阳光里,像云一样飘着。
没有人会记得我,作为一棵树,是没有必要记住这些的,泥土记住了这一切。一棵树曾经承载过的一切,泥土都承载过,除非它死了,泥土也会是它最后的微笑。
谁也不知道自己的一辈子有多长,谁也不知道树最后会长成什么样,也许最终成不了材,也许最终只剩下一片残叶,但年轮记住了,岁月刻下了,每个成长的瞬间,我们曾经的无奈与沉默。
无意于苍老,而生命却一段段地远去。儿时,为了吃到树上的果子,总是未等到成熟就爬上树的顶端,迫不及待摘下青涩的果子,和着青涩的我,一起品味淡淡的苦。想起童年这些美好的小幸福,会有些淡淡的感伤。曾经带给我温暖与觊觎的这些果树现在早已经被砍掉了,燃烧后化作灰烬。想起自己的一段段岁月,曾经那样被无奈搁浅,有一天生命也会像树一样消失。多年以后,我们是否还会像儿时那样,吃到那些青涩的果子,怀想着那些纯真的岁月,会独自一点点地微笑。而时光背后的我们,如烟花般老去。
我们无法左右树的生长,也无法知晓自己生命的长度。
但是我们可以不让心灵荒芜。寂寞的时候,坐于树下,感觉树跳跃的生长与生命的游离,感觉树的快乐与悲伤。“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从绿意盈盈到残叶纷飞,一生的起落与浮沉,树的一生何其不是人的一生?我们像树一样地生长,最终也会像树一样颓毁横卧于地上。生命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朝霞与落日,只是一转身。
树下,宁静无比。地,看起来比天空要大。心,却比天空还要远。人一辈子总想着让自己生命力的勃发能赶上一棵树生长的光景,并穷尽全力用一生追赶,到头来,能握住的,寥寥无几。曾经满手的阳光已逐日单簿,我们在时光中渐渐读懂一棵树,却怎么也读不懂自己,真正能走出自身的局限的人,却难以走出自己的宿命。
我们只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像水边的阳光,泛着温暖的涟漪;能像一棵树,挡住一些渐寒的风;能像夜色中的萤火,点亮自己前行的路……
⑦ 初中抒情散文
简单啊,比如说感恩之类的,报国之类的,赞叹之类的。
描写风景,描写人物。
形容事物,表达激动,情感变化。
感叹句式,反问句式也会有抒情部分。如:(感叹句)您是祖国的骄傲,祖国更以你为荣!(反问句)花儿竞相开放,难道不美?雨儿悄悄抵达,又何来憔悴。
以上是写作文常见,而且几乎都用抒情表达的几种形势。
⑧ 初中生必备散文
1. 有一种进取叫坚持
周末的日子就连阳光都是懒洋洋的,懒洋洋的升起,又懒洋洋的落下。已经不记得上次早起是什么时间了,树叶绿了哗啦啦的作响,搅乱了我的梦境,不得已睁开惺忪的眼睛却还是黑乎乎的,一片窗帘分割了白天和黑夜,而我们也习惯了人为造成的黑暗,舍友们在心理上也一致认同。
懒散的日子,没有人愿意早起。打开门望着外面,依然静静的,诺大的校园零星可见的几个黑点也只不过是那些物业或环卫工们。没有人为早饭甘心舍去自己的美梦,因此也就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享受着自己的周末。
静静的洗涮完毕,走出寝室,太阳已经挂在了半空中,而我们的生活却没有像以前那样的熙熙攘攘。独自一个人向餐厅的方向开进,静默中才发现原来通往餐厅的路出了一块大大的补丁,满满的被好似薄膜的东西包裹着,像极了一个受伤的孩子,有委屈却无处倾诉。我努力的回忆着这条我们每日来回三次的道路究竟是何时受伤的,却怎么也找不出头绪,现在才记起原来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出宿舍了,满满的头脑里都是电脑的影子。
那是一种懒洋洋的生活,没有激情,没有波折,淡淡的全然不像青年时代。如果让我选择我绝对不会对这种生活有所青睐,倒是怀念起高中时代的紧张忙碌,痛苦并快乐着。可是不可逃避的现实却残酷的摆在了我的眼前,我甚至一度缺乏直面的勇气,我害怕知道自己活着没有方向,我怕面对自己挣扎却不得其所的尴尬,然而我一直都在挣扎着,一直都在痛苦着,为自己一次次的放弃,为自己一点点堕落,痛苦却没有丝毫的快乐。
有些平淡一旦习惯了就成了堕落,比如习惯了每天面对电脑发呆,习惯了没有事做的时候独自徘徊,很多人都喜欢简简单单的生活,而此刻的我却厌倦了这种简简单单,没有经历,没有奋斗,没有失败,甚至没有选择,有时候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我竟然不知道24小时内的点滴,没有记忆的痛苦,抑或没有痛苦的记忆。
走进餐厅的我就算吃饭都没有选择,不知道是面前的菜太多让我眼花缭乱无从选择还是面前的菜太差,不想选择。走来走去没有方向,突然又想起惯用的伎俩:闭着眼走到哪里就吃那里。在没有方向的日子里就连对人生选择都可以毫不负责:考四级报名的时候掷的是硬币,考二级计算机的时候靠的是抓阄。
好几次怀念高中忙碌的岁月,毕竟那个时候我们都还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们可以为了一道不重要的题而争吵,我们可以为了一次考试的失利而奋进,常常想起这样的一个镜头:每当放学吃饭的时候我都是等到别人吃完后才动身的,因此嚼干馒头是经常的事,却从来不觉得苦。而今的岁月又何以堪负如此,就在上午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还听见这样的感叹:说是怀念从前,说是情何以堪!
就这样吃完了早餐,就这样想起了从前。突然就有了去上一次自习的冲动,大学以来好像朝九晚五的日子照样过着,只是早晚的内容大不相同了:晚是为了游戏,早是被逼无奈。背上书包匆匆的进了教室,才发现原来上自习的同学满满的,书香四溢。我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在坚持,我不知道还有这么多人在努力奋斗,或为了研究生,或为了公务员,还有四级考试的准备。
经常想大学是堕落的场所,突然才明白大学是自由的天堂。对于甘于堕落的人来说,在他们的视野中永远是堕落,可是对于有所追求的人来说,大学无疑给自己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权利。你可以为了一个目标而废寝忘食,当然你也有权利为了游戏或则一次的失利而终日寡欢。
面对眼前的有所坚持并有所追求的人,面对那久违的朗朗书声,我好像没有理由不认为:坚持也是一种进取。那些能够坚守自己的追求并为之努力的人们也是最可爱的人,那些为一个目标而坚持的人同样在不懈的进取。
2.崇尚逆境
大凡人在世上均望一帆风顺而避任何障碍与困难。永活在顺境中,而不须有些许的挫折并通称这种状态为幸福。是幸福吗?但是,我要说的是,我爱逆境胜于顺境,一如我爱太阳胜于财富!我爱我的不幸胜于他人的“幸福”!我崇尚逆境,即使逆境可能是荆棘满目、伏险丛生,困难也可能致使我脑浆迸涌、万骨俱碎!
我愿意甚至渴望在逆境中生存,我也希冀在逆境中接受苦难的挑战。困难让我羽毛丰盈,逆境使我翅膀强健,而绝境让我人生沸腾!君不须说这是诗意的夸张,或是无奈的宣告。要知道:一切磨难都是对有声有色的人生的赐予;是对轻盈思想的充实;是对安逸的一种嘲弄和劝告。要对降临在生命历程的磨难作艺术或哲学的叩问;对所有的不幸——其实只是人的感受不同而已——当作是历史荒芜的眷顾纤弱的精神既可。在现实中,我的生活也是充满悬念--其实任何人都是如此--虽然有经济拮据的困扰;精神潦倒的事长伴左右;甚至思想崩溃以及疾病的不时折磨;更有死神的恐吓充斥在整个人生。即使如此,我还是愿意在逆境中挺直我的躯体,把我手臂指向星辰闪耀的前方!只有在困难中站立的人才是坚强的人,也只有在逆境里成熟生存的灵魂才是丰满的灵魂!“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这些圣哲的命运以世俗的眼光来读,都是凄惨的,有百死而无一活的理由。就是这么个“有百死而无一活”,他们那颗坚强的心和高贵的灵魂在身境凄厉下温暖着、激励着、喂养着全人类的心!“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可是所有哲人的心灵告白!
我辈崇尚逆境不是简聊的宣扬“艰苦”作风、素食主义,而是在局外的角度解读灵魂的深度与密度。生活永远是这样:有了饥饿的威胁才会有耕田的辛劳;有拮据的困扰才会有奔波的艰辛;有精神的匮乏才有读书的热望;有孤独的处境才有潜心研究的机会;有失败的痛楚才有战胜失败的甜蜜;要失才能所获!这就是生活的意义,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困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去适应困境、改造困境。逆境也不强大,怕的是我们的心志被摧毁!我渴望逆境,是因为我热爱与命运抗衡;我崇尚逆境,是因为我喜欢体味战胜困难后享受人生的甘怡!我对悬崖的一抹绿意充满敬意而鄙视花园里的芬芳---这是可笑的美---我称他们为凄美。我也对百折不挠的人生充满虔诚的敬意而嗤之以鼻那些所谓的纨绔的浅薄自傲。
在安逸的环境里生活是体会不到汗水的晶莹;没有过经济困扰的人是感受不到分毛获得的狂喜;没有金钱困扰的人是体会不到热烈的人生的;没有任何物质担忧的人是体会不到成功的欢喜……对沉沦和懦弱,安逸是一种罪过;是一种寒酸;是一种卑微;更是一种可悲的使者!优裕的生活物质条件实在没有任何骄傲和自豪的资本,安逸的生活环境根本就是一种磨灭青春、挥霍激情的魔鬼!安逸的环境必然会磨灭奋斗的锋芒,舒适的环境一定会减少生命韧性。当那些在安逸里被一粒沙石击的一蹶不振时,对他我只报以同情——仅仅是廉价的同情——此时,他的身体是多么纤弱,理想是多么荒唐。太史公曰“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之人称焉。”我深信:在无聊的灵魂和虚为的年华里,沙发是激情的坟墓,金条是灵魂的镣铐。以我们的激情和逆境宣战,把我们的奋斗筑成精神长城,以挺立的姿态、自信的面容笑傲命运!
3.父爱·海情
一种距离,爱在弥漫;
一丝朦胧,爱在绵延;
一处相思,爱在沉淀;
一个寸度,爱永伴……
我爱海,如痴如狂,爱它分娩红日阵痛的血染,爱它吞噬烟霞豪迈的壮丽,爱它浪高几尺狂怒的暴发,爱它风平浪静柔情的深沉;我爱海,自喻为海的女儿,醉于大海坚实的臂膀;我爱海,因为爸爸的船飘在海上,因为我起亲爱的爸爸是伟大的船员。
儿时,对爸爸的记忆是清晰而又模糊,犹如一幅断断续续的画面,拼接不起。爸爸休假时,几乎全天陪着我,放风筝,游乐园,逛书店,看画展。每一个日子都镶上了金边。爸爸爱我,却不娇惯,他从不理应我的胡闹,而是耐心教导我正确的方向。像妈妈说的那样,爸爸心中有把尺,可以量出爱的“度”。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明白了为什么爸爸打我屁股的巴掌那么重,明白了为什么爸爸要教我唱《水手》和《海阔天空》……
时间淡不了思念,反而浓了情感,归家之日期遥远,大海啊大海,老爸几时回?爸爸不在家时,心中莫不有淡淡伤感,可每当接到异国他乡寄的信,收到千里之外来的画,听到长长的线传来的大洋彼岸亲切的声音,我便会感到,父爱融融,春意融融。
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像间白的磁带,像有空的乐章,可爸爸的父爱却时时把我浇灌,处处把我磨炼。这种父爱,疏而不远,亲而不溺,爱而不娇,有鹰翅的护蔽,亦有风雨的洗礼。这种适度的爱,并未给我的人生留下父爱的残缺,而为我的生命之图添上坚忍的色彩。是的,我已成为坚强女孩,目送渐行渐远,翘首祈福期盼,即使爸爸不在我身边,适度真爱,父爱相伴,我也仍可撑起一片天!
海风吹裂了父亲的皮肤,海水浸染了父亲的白发,宽广大海隔却了相望的目光,却模糊不了爱的信号。我曾发表过一片名为《纸鹤》的小诗。诚然,愿折纸鹤千千万,与海鸥共舞随父船;诚然,花未全开月未圆,感父爱有度海情深……
有人说,父爱如山,我却言,父爱似海,似海情深;有人云,父爱如佳酿,我却语,父爱似甘泉,清而怡口,淡而醇厚。朋友之道,亲人之道,应稍留一点分寸,爱亦如此,分寸必要。感谢父爱,浓而不烈;感谢海情,深而有度。于是,我成长,幸福而坚强……
4。思念母亲
当您冰冷的手抚摸着我的脸颊
用期待的目光
诉说着一种寂寞
我便禁不住象婴儿般张开喉咙
妈妈呀
为了留住您的身影
我已把晨光剪断
希望再次享受您似水的柔情
我依然珍藏着您缝制的棉袄
其实早已不穿
但我连洗涤也不敢呀
生怕失去您特有的温馨
岁月的流水虽然无情
但我的记忆还是那么清新
对您的思念常在心中
我会对着您的照片暗自揪心
却不敢高声呼唤
生怕号啕声穿透黄土
惊动了您的安眠
就让思念化着山涧细流吧
带着我甜柔的梦
涓涓地流淌
永远唱着感恩的歌
⑨ 初中生必读散文篇目
遥远的村庄
遥远的村庄体现了编注者的三大构想:让中学生朋友们共享同龄人的精神资源。每位中学语文尖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化阅读,这种个性化阅读在多数情况下应当是有普遍价值的。他们所以成为语文尖子当然有诸多原因,但他们的个性化阅读一定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把那些语文尖子的个性化阅读且具有普遍意义的著作,让语文尖子们自己向同龄人推荐,说出自己阅读的意义或方法,应当对绝大多数中学生朋友是有益的。为更好地满足全国中学生朋友的阅读需要,我们约请了十多个省市的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他们认为最有阅读价值的读本。
子夜
《子夜》,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美学散步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最重要的美学论集,它出版之时恰恰是上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渐渐兴起的时候,与当时其他美学家浩帙非凡、体系严密的专著相比,这本集子真的如作者所说,只是散步的路上随意捡拾起的一枚燕石,但20多年过去,这枚小小燕石的兴味却没有消弭。
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宗白华凭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良好素养,以比较的眼光,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几个重要范畴加以阐释,渗透着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审美取向,因此在他的思考中,很多被认为只能进故纸堆的美学范畴显出了新的阐释可能和适应度。
⑩ 初中优美的散文
生命惜
一珊枯黄的落叶,铭结为至真的生命悲歌;一只高傲的天鹅,高亢地鸣起死亡之歌;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苍白的落泪微笑;一泓面临干涸的泉,用尽力气凝结最后一滴水.
赞,生命之绚丽;悲,生命之易逝;叹,生命之不易;嘲,生命之轻狂;惜,生命之短暂.
人生谁无一死,落花凄凉,"化做春泥更护花",秋风萧瑟,"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生命轻饶若纱,形薄若纱.怜惜它,生命;爱护它,生命.亦如此,我们的生命.
叹息:自古中华儿女,血性轻狂,才子佳人,风流潇洒,何不为流与永恒?终究一天,败落在生命之手上,化为历史,永垂不朽.我们的生命,终有一天,消失,不见,沉淀为风沙,不见痕迹.只有上天知道,我们曾经走过这一遭,放弃永远的,爱惜这夏花样的生命.
惜,生命不得永恒,却又赞,生命之所以光辉是因为短暂.燃烧的火焰,那是生命的热情;飞翔的雄鹰,那是生命的高亢;舞动的落叶,那是生命的柔美;微笑的面庞,那是生命的纯洁.
生命惜,一兮;生命兮,一惜.
作者:陕西咸阳 陕科大附中,初一三班.SYZ.22号.